简述初中物理概念混淆与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初中物理概念混淆与策略

【摘要】对物理概念混淆或理解不清造成的错误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在分析物理现象或处理物理问题时,常常会出现错误的判断,究其原因,常常是没有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掌握基本物理概念的过程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初中物理混淆概念策略

学生在学习新的物理概念之前,往往已经接触过许多相关的物理现象,并在头脑中形成一些近似的概念,即学前概念。这些概念往往是未经充分的科学抽象而获得的,因此,大多是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不正确的学前概念妨碍概念理解的全面性、完整性,影响着学生对新概念的同化,造成新旧概念的模糊认识。物理概念是对某一类物理事物和物理现象的本质属性的认识,生动形象的表面现象往往给人深刻的印象,但掩藏在其下的本质属性,却很难让人发现,只有通过对表面现象的由表及里、由浅到深的层层剖析,才能去伪存真,掌握真正的内涵。那么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其概念易出现的混淆存在哪呢?

一、概念混淆存在产生的原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抽象的概念不容易接受反而容易接受形象的概念,因此学习物理概念时,他们往往出现的思维障碍是: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一)物理上有许多相近的物理概念,它们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具有不同的本质属性。有的学生对它们的物理意义理解不透,区分不清,加上头脑中没有完整的物理情境,

容易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简单化,要么同时变大,要么同时变小。使学生弄清概念的外延是深化对概念的理解,正确运用物理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前提条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属性,可以抓住两个概念的差异,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这种差异,进行区别。(二)在教学中没有把基本概念的物理意义讲清楚,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在讲清公式的适用范围,配合练习加强运用,在运用中进行检查,深化理解,逐步达到正确掌握基本知识的目标。(三)学生通常只记住物理规律的表达公式,却没有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忘记公式所表达的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因而造成了运用公式分析物理问题的思维偏差。(四)物理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数学,物理和数学有密切的联系但又有区别。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把物理公式理解为纯函数关系,忽视了公式的物理意义,对解题过程缺乏必要的语言描述,对计算结果的物理意义缺乏思考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纠正学生把物理问题简单地数学化的倾向。

例如根据欧姆定律,i=u/r,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寓,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高,通过这段导体中的电流就越大

解析:a、b、c都错在直接由数学中 a = c/b说明a与b成反

比,a与c成正比,但忽略了电阻是导体的一种特性,电阻大小只和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有关,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流过导体的电流是无关的。

二、解决概念混淆的策略

(一)要强调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公式所描述的物理现象,物理实事之间的因果关系,决定关系。(二)要明确公式的来龙去脉,增强公式的物理色彩,突出对问题的物理意义的分析,防止单纯数学公式的教学法,减少纯公式数值代入计算的训练,让学生善于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描述物理问题,真正建立起物理上的数量关系。(三)在运用中比较把容易混淆的概念运用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可让学生获得较为具体形象的感触,能从内心深处对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更深刻。比如热量和温度这两个概念,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热量是一种物质,温度是热量的强度,热量和温度成比例,热传递中是温度被转移等等。为了使学生们不再混淆这两个概念,我在教学过程中把这两个概念放到特定的场所和情境中运用,让学生在实际的运用中进行讨论,看到底是运用热量恰当还是温度恰当。通过同学们的讨论,并说出各自运用该概念的理由。通过对概念具体运用的讨论,揭示了概念的实质,摆明了两者的区别,使自己不正确的概念认识得到改正。(四)在结构中比较把易混概念分别放在不同或相同的知识网络结构中,比较它们在结构中的不同位置、不同功能以及与其他知识的不同关系,更能清楚地区分易混概念。例如,惯性和惯性定律。①小车上直立一木块,当突然拉动小车时,

怎样解释木块向后倒的现象?②教室里悬挂着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假如它受到所有的力突然全部消失,电灯的运动状态将会怎样?上述两例是用惯性还是惯性定律解释呢?在实例分析中就能明确。例①木块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而向后倒;例②电灯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不变。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惯性”是一切物体在任何状态下都具有的物理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一种运动规律。(五)创设学习物理概念的环境(1)、充分利用实验利用实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如摩擦力的教学,功的教学等,都可以用实验来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掌握。教师要认真积累经验,熟悉学生容易在哪些问题上形成错误观念,以便有的放矢,排除干扰。排除干扰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做实验,因为物理实验是纯化了的物理过程,在实验的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少,有利于观察、分析,形成正确的观念。(2)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物理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同时学习物理又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生产、生活。因此在学习新的物理知识时,尽可能以一些实际例子来引入,尽量与现实原型进行联系。例如,激光手电筒的光束可作为光线的现实原型,茶壶可作为连通器的现实原型,使用筷子时可作为杠杆的现实原型等等。通过学习这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例子了,可让学生觉得物理就自己身边,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三、结束语

传统物理教学关注的主要是知识,关注的是学生学到知识的多

少,较少关注学生的全面素质。新课改强调过程和方法的课程目标,体现了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过程的思想。一方面作为科学认识结果的科学概念或科学原理都是对自然界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认识,虽然从形式上看已经成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但这种体系不是封闭的,它仍具有过程性、生成性和开放性,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无论对于哪一门学科而言,科学的探究过程和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科学知识体系只有和相应的探究过程和方法结合起来,才能使得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整个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和提升。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重视物理概念的教学,因为它是进行物理学习的最基本的东西,只有学生准确掌握了物理概念,学生才能更好地、更深入地投入到对物理的探究中,才能真正掌握物理规律、定律,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和社会做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