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初三中考复习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

合集下载

中考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典故汇总【适用于2020中考】

中考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典故汇总【适用于2020中考】

中考部编版初中古诗词典故汇总【适用于2020中考】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用较少的词语拈指特定的古事或古语以表达较多的今义,用典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我们理解古诗造成了一定的难度,理解不到位,就会造成答题失分,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初中部编版古诗词中出现过的典故,赶紧收藏学习吧。

一、七年级1.归雁【典故解释】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它接了回来。

【课文出处】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乡书:家书)【思想感情】课文中,诗人希望北归的鸿雁捎一封家书到洛阳,表达了客子怀念家乡的深情。

2.送酒【典故解释】据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有一年过重阳节,陶渊明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这时正好王弘送酒来了,于是醉饮而归。

【课文出处】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强欲:勉强,硬要)【思想感情】课文中,“无人送酒来”句实际上是在写旅况的凄凉萧瑟,无酒可饮,更无菊可赏,暗寓着题中“行军”的凄凉环境。

3.折柳【典故解释】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

【课文出处】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想感情】本诗描写作者客居洛阳的夜晚,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勾起诗人无尽的乡思,由此抒发了思乡之情。

4.后庭花【典故解释】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后人多称之为亡国之音。

【课文出处】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思想感情】表面上是在斥责商女,实际讽刺的是晚唐政治。

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忧虑和对世道的感慨。

5.问鬼神【典故解释】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汉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

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初中古诗文中的典故古诗文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车载施舍,因其言简意赅、富有意境,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而这些古诗文中的典故,则是更让人着迷的部分,可以让人在欣赏诗词的同时理解历史、文化和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初中古诗文中的那些典故。

一、卧薪尝胆《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有这样的一则故事:晋芮城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他们四面都是弱小的国家,开始的时候晋国比他们还要弱小。

但是,晋国王子重耳没有放弃,他离家出走,流落到了外国。

在那里,他磨炼自己,学习务实技能,并与一些神秘的人交流,故事中提到了一个叫荆轲的人,他教重耳一些政治上的诀窍。

之后,重耳回到了晋国,他积累起自己的力量,准备挑战芮城。

在晋国的准备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场景:“卧薪尝胆”。

这个典故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决心和努力地做一件事情,尽管会付出巨大的代价。

实际上,在这个故事中,重耳在为了最终摆脱芮城的统治而做准备,并心中有着不屈不挠的决心,他在薪柴上睡觉,就是为了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充足的准备,以便取得最终的胜利。

二、长恨歌长江之水,不可断也;庐山之美,不可忘也。

这首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恨歌是至今为止,所有以女性角色命名的古诗中,唯一流传下来的一篇。

在故事中,虽然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恋情以杨贵妃的死亡告终,但他们之间的爱情是真心相爱和懂得欣赏的。

诗中的“长夜梦多情,人生望断南风”,也常被人用来形容一段痴绝的爱情。

三、咏鹅唐代骆宾王所作的《咏鹅》是一首非常著名的古诗,其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感情,即通透诗人心里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喜欢的鹅的形象,而且用词准确简洁,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鹅儿的形象。

诗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表达了诗人自身的情感体验,具有深深的离乡思念和对故乡的留恋之情。

四、静夜思唐代李白的《静夜思》是中国古代诗歌中非常著名的代表之一,也是一首流传最广泛的七绝诗。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古诗词中常常使用了很多典故,这些典故通常是取自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典故及其来源。

1. 《荀子》中的“望梅止渴”典故,指的是荀子与荀况的故事。

荀子曾经外出求学,途中非常冷饥渴,看到一片梅树,想起家乡的梅花,不由得感到温暖,不再感到饥渴。

于是他在后来用“望梅止渴”来比喻心中的期望可以减轻痛苦。

2. 《乐府诗集》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典故,取自白居易的《白日依山尽》,这是一首抒发离愁别绪的诗,用于描绘诗人的情感。

3. 《楚辞》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典故,取自屈原的《离骚》,写诗人被困於楚宫,独自饮酒,仰望夜空中的明月,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西游记》中的“打狗看主人”典故,指的是孙悟空为了取经路上与狮驼国的国王争吵,被国王指使的猛犬追赶,孙悟空迅速捏碎狗王的骨头,让其他狗不敢再追赶,以显示自己的威严。

5. 《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典故,指的是孔子的言论,表达了学习的乐趣和重要性。

6. 《红楼梦》中的“草船借箭”典故,指的是贾琏借助一片青草做成的船,成功将箭矢运到内城,充实了守城人的弩箭。

这个典故用于比喻巧妙解决困境的方法。

7. 《山海经》中的“鸟为心,人为身”,典故来自于《北山经》述评篇,比喻人和鸟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密切。

8. 《庄子》中的“庖丁解牛”典故,指的是庖丁解牛的故事,庖丁是古代厨师,他对待牛肉的剖解非常娴熟,用于比喻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熟练掌握。

9. 《诗经》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典故,指的是宋玉的《风》的前引,用于形容人必须学习才能获得知识和技能。

10. 《李白集》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典故,取自李白的《滕王阁序》,描绘了历史的变迁和英雄的风云。

这些典故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对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有很大帮助。

在学习和理解古诗词时,了解典故的背景和来源是非常重要的。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人物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人物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人物典故.txt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人物典故
古代的诗词中经常出现一些人物典故,这些典故往往具有深厚
的文化底蕴和教育意义。

以下是一些在初中语文中常见的古诗词中
的人物典故。

1. 杜甫的《登高》中出现了关羽的典故。

关羽是三国时期的历
史人物,他勇猛威武,被尊称为关云长。

诗中描述了作者登上高山,眺望远方,感慨万千,引用关羽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

2.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出现了项羽的典故。

项羽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领导农民起义,推翻了秦朝
的统治。

诗中描绘了作者送别草原的情景,引用项羽的典故来表达
对英雄壮举的赞叹和缅怀之情。

3. 李白的《将进酒》中出现了曹操的典故。

曹操是三国时期的
历史人物,是蜀汉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诗中表达了作者豪情万丈的
心境,引用曹操的典故来赞美英雄的气概和战功。

这些人物典故在古代诗词中的使用,不仅丰富了作品的意境和内涵,也帮助读者了解历史和文化。

初中语文教育中,对这些古诗词中的人物典故进行学习,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对历史和文学的兴趣。

中考基础知识-古典诗词中的常见典故

中考基础知识-古典诗词中的常见典故

中考基础知识-古典诗词中的常见典故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谎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鸿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平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6、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7、青鸾:《山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典故原指旧制、旧例,也是汉代掌管礼乐制度等史实者的官名。

后来一种常见的意义是指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故事或传说。

小编整理了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希望能帮助到您。

2020中考语文常考被引用的40个诗文典故成语1.穷鸟入怀三国魏的刘政因为避祸去投靠邴原,他对邴原说,我好比是“穷鸟入怀“。

邴原说:你怎么知道这个怀是可入的?见《三国志·魏志·邴原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比喻处于困境的人前来投靠。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穷鸟入怀,仁人所悯。

”2.剖腹藏珠唐代西域有个商人,得到很美丽的珍珠,就剖开身体把它藏起来。

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后以喻为物伤身,轻重倒置。

《红楼梦》第四五回:“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又变成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3.赋闲西晋潘岳有才名,做官多次,后来不得志,闲在家里种树钓鱼,逍遥自在,作了一篇《闲居赋》,描写悠闲的生活。

见《晋书·潘岳传》。

后因称无职闲居。

《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吾兄在省候补,是个赋闲的人,有这闲工夫等他。

”4.三马食一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

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

见《晋书·宣帝纪》。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5.三里雾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

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

见《后汉书·张楷传》。

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6.如烟入抱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

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在她墓前看见了她,她把明珠送给韩重。

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

1.斑竹:湘妃竹。

舜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边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

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

”2.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

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3.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商朝灭亡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采薇”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4.献芹:《列子·杨朱》有一个故事说,从前有个人在乡里的豪绅面前大肆吹嘘芹菜如何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也说“芹献”。

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5.尺素:语出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尺素”后为书信的代称。

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6.登高:重阳节有登高习俗。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东山高卧:东晋谢安辞官隐居东山,后指隐居。

李白《梁园吟》:“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末应晚。

”8.杜康:传说杜康(字仲宁)发明了酒,后以此作为酒的代称。

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9.寒食:节日名,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其被烧死之日禁止生火,只吃冷食。

该节由此而来。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0.汗青:古时字写在竹简上,先用火烧竹简,使其干燥,叫“杀青”;因竹简被烘时出水如汗,故又叫“汗青”。

后指书稿、史书。

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画眉:西汉张敞夫妻恩爱,曾为其妻画眉。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
古代的诗词作品中常常融入了许多历史典故,这些典故不仅使
诗词更加丰富多彩,还让读者能够了解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下面
是一些初中语文古诗词中常见的历史典故。

1. 《登鹳雀楼》: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作品,通
过描写登临鹳雀楼,回望故乡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典故指的就是黄河与山脉的关系,意味着黄河经过山脉奔流入海。

2. 《静夜思》: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的作品,通过描写夜
晚的宁静和自己思念的对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中,"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典故来自《史记·孟母三迁》中的故事,指的是孟母在晚上看到孟子前额的霜迹,意味着孩子将来会出人头地。

3. 《夜泊牛渚怀古》: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通过描
述夜晚在牛渚的船上的情景,表达了对旧时辉煌的怀恋之情。

其中,"戍楼西顾,百尺竿头,更催射楔销金锁"的典故来自魏晋时期的诗
人佚名《登岳阳楼》中,指的是楚怀王在登岳阳楼时望见的楚汉相
争的景象。

4. 《登高》: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创作的作品,通过描写
登山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动荡的思考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其中,"昔日龙舟向东流"的典故来自《左传·宣公十一年》中的故事,指的是楚国为了对抗齐桓公发起的龙舟战役。

这些古诗词中的历史典故不仅让作品具有了更深的内涵,还能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体味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

初中语文古诗词中的典故1、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典故】①归雁:源自“雁足传书”的故事。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汉书·苏武传》:“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朝廷据此通过外交途径把他接了回来。

【赏析】作者见空中大雁北飞,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表达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2、赤壁(唐)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①春深锁二乔。

【典故】①铜雀:即铜雀台。

是曹操在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立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妓。

相传曹操消灭袁绍兄弟后,夜宿邺城,半夜见到金光由地而起,隔日掘之得铜雀一只。

荀攸言昔舜母梦见玉雀入怀而生舜,今得铜雀,亦吉祥之兆也。

曹操大喜,于是决意建铜雀台于漳水之上,以彰显其平定四海之功。

【赏析】后两句议论,思路奇特。

诗人不从正面去评论战争胜败的原因,别出心裁地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①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典故】①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啼声如“不如归去”。

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

【赏析】此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

于万千景物独取随风飘散的杨花和子规,即含有漂泊之感、离别之恨。

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①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②飞快,弓如霹雳③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典故】①八百里:据《世说新语》载,晋王恺有牛名“八百里驳”,十分珍视。

王济指牛作赌注,与王恺比射,王济获胜,杀牛作炙。

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1.《庐山谣》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典故这句话的典故来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说即使在遥远的海天之外,也能和知己一样亲密相处。

2.《登高》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典故这句话的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意思是说在异乡思念故乡。

3.《钗头凤》中的“不是因为富,才能够买得起情敌;不是因为贵,才能够有情人”典故这句话的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意思是说真正的英雄并非富贵而是品德高尚。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典故这句话的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登临送目望长安,古楼阁,高于紫霄。

列峰如玉削秀峰,迥若练塔接青霄。

赵嫣红酥手,偏得人欢喜,装束咸阳来看花。

此乐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意思是说登高远望景象壮观,惟有仙境才有此等乐趣。

5.《离骚》中的“海角天涯,念卿不忘”典故这句话的典故来源于《左传·僖公十四年》中的“天下非一人之心,而念一人之心,则虽海角天涯,亦可相见矣”,意思是说有了彼此的心相连,虽然距离遥远,也能同心同德。

6.《敕勒歌》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典故这句话的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长江之波澜。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意思是说岁月如梭,不知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

7.《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典故8.《从军行》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典故这句话的典故来源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意思是说追求进取就像攀登高山,顶峰上有新的境界。

9.《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典故10.《行路难》中的“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1. 《关雎》中提到的“大夫”指的是周朝的贵族,而“余姚之浦”是指浙江余姚的神仙山。

古代诗词常常提到这些地名或人物,富含文化和历史的背景知识。

2. 孟子哭墓的故事出自《孟子》,传说孟子曾经远行,路过一片墓地,突然听到墓中有声音哭泣,原来是那里的鬼魂在哭泣,孟子于是惆怅不已。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应该尊重祖先,珍视生命。

3. 苏武牧羊的故事出自汉代,传说边塞将军派苏武去往匈奴,苏武忍受风吹雪打的考验,十年后被释放回到汉朝。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忠诚的人如何经受种种困难和苦难,仍然保持了他的坚定信仰和信仰。

4. 《离骚》中提到的“穹庐”是指天庭,神仙之所在的地方。

《离骚》是屈原创作的一篇叙事性的长篇诗歌,它生动地描绘了屈原流亡期间的困境和感情痛苦。

5. 楚辞《离骚》的“断肠人在天涯”是形容离别之苦,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痛苦之情。

6. “画饼充饥”是形容虚幻和不切实际的愿望和想象,告诫人们不要过于贪心和自欺欺人。

7. 屈原在《离骚》中描绘了巫山之夜的壮观景象,以及他落魄的身世和心情。

8.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是形容千里之堤不容忽视,即使很小的蚂蚁也可能给它带来破坏,而巨大的九层之台也是由一点点沙土垒积而成。

9. 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对自己军队节俭有序的管理方法的赞扬,其中的“兵贵胜不贵多”更是关于战争策略的智慧。

10. 《己亥杂诗》中有“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的一句话,形容文章创作需要有宿命论和灵性幻想的辅助,同时表达了对官场的不满和对生命困境中的矛盾冲突的感慨。

11.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形容远离故乡的思念,作者刘禹锡在《陌上桑》中表达了内心深处感伤的情感。

12.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句话出自清代名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青山遮不住,毕竟风雨来”,这表达了对风雨欲来时的警醒和对生命过程中最终必然无法避免的命运的思考与哲学。

13. 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描写了他在乡村垒草为墙、茅草为顶的小屋里的感受,歌中透露出平凡人与自然堪比的奋斗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态度。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典故必背100道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典故必背100道

2020年中考语文文学典故必背100道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标题:古诗词中的14个常用典故古人的诗词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典故,这些典故成为了我们理解古代文化、思考人生价值的重要窗口。

在古诗词中,有许多常见的典故,它们流传至今,成为了我们学习和阅读的重要素材。

下面,让我们一起探索古诗词中的14个常用典故。

一、吴刚捧月吴刚捧月是一个有关月宫的故事。

相传,吴刚是月宫中负责砍伐桂树的仙人,一天晚上他与嫦娥一起看到了地上的人间之美后,渴望回到凡间。

为了帮助吴刚圆梦,嫦娥将一片桂叶送给他。

然而,吴刚砍伐不断重新长起的桂树,从此陷入永无止境的劳作之中。

因此,“吴刚捧月”成为了比喻人们不切实际的努力和枉费心机的典故。

二、相见恨晚“相见恨晚”源自《红楼梦》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

两人年少时曾在庙里数次相遇,相互之间心生好感,却因误会未能早日结缘。

后来,贾宝玉来到贾府,结识了林黛玉,才发现是她曾多次出现在他梦中的那个人。

这成为了一个形容后悔相见较晚的故事。

三、罗敷有意“罗敷有意阿母无情”出自《庐山谣》。

“罗敷有意”形容女子倾慕意中人,而“阿母无情”则形容上级对下级漠不关心。

这句典故多用来描述两情相悦时的情愫和两情欠缺时的冷漠无情。

四、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是形容女子美艳貌美的典故。

相传,宴国相之女貂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美丽绝伦。

后来,这句成语用来形容世间美女。

五、杯酒释兵权这个典故出自《红楼梦》中贾母洗酒瓶的故事。

贾母要求宝玉将酒杯贸易权交给自己的梨香院,意在阻止宝玉私自贩卖酒杯。

贾母用这种方式限制了宝玉的行动,形容一种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六、卧薪尝胆“卧薪尝胆”出自《楚辞·离骚》,“卧薪”是指薪石,是为了保持冷静与毅力;“尝胆”即嚼一嚼胆汁,是为了磨练自己的勇气。

这个典故用来形容韩非子为了用心术,甘愿忍受一切屈辱和困苦的故事。

七、杜康之殇杜康是古代有名的美酒,而“杜康之殇”指的是杜康酒的灭亡。

相传,杜康酿酒秘方遗失,导致杜康之殇。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

古诗词中14个常用的典故在考试中,随处可见一些古诗词中典故,若自身无深厚积累,很难选出正确答案。

今天小编就为各位考生带来古诗词中最为常见的十四个典故。

14个常用的诗词典故1.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诗·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维比哲人,谓我劬劳。

”写使臣行于四方,见流民如鸿雁飞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来,皆合词倾诉,如鸿雁哀呜之声不绝。

后来以鸿雁在野、哀鸿遍野喻指百姓流离失所。

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2.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3.寒食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

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

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4.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

”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

毛泽东《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5.采薇隐居避世。

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

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7.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

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

中考古诗词常用典故1. 江雪:描述了江南冬天的美景,常用典故指冬天的风景优美如诗如画。

2. 早梅:描写了早春时节的梅花绽放,常用典故形容早春景色宜人。

3. 静夜思:诗人李白在夜晚思念家乡,常用典故表示思念之情或孤独寂寞。

4. 登鹳雀楼:描写了登上鹳雀楼之后的广阔景色,常用典故形容登高远眺或有所感悟。

5. 青玉案·元夕:写了元宵节夜晚的热闹景象,常用典故指元宵节的热闹喜庆。

6. 小池:描写了一个小池塘的美景,常用典故指小处见真情,也可以指小环境中的宁静美景。

7. 鱼我所欲也:出自《庄子·逍遥游》,用以比喻追求自己所喜欢的东西。

8. 相思:描写了思念的痛苦和心情,常用典故表示思念之情或相思之苦。

9. 长恨歌:写了武则天的一生,悲壮而辽阔,常用典故表示悲情或壮丽的景象。

10. 钟鸣鼎食之家:出自《诗经·卫风·氓》,用以比喻家境富裕,生活富足。

11. 春晓: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常用典故形容早晨的新鲜和美好。

1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写了诗人在远离家乡时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常用典故表示思念家乡和亲人。

13. 渔家傲·秋思:写了诗人秋天怀念远方的亲人和家乡的情景,常用典故表达思乡之情。

14. 嫦娥奔月:讲述了嫦娥为了逃离世俗的琐事而奔月的故事,常用典故来形容追求自由和理想。

15. 卜算子·咏梅:描写了梅花的美丽和坚强,常用典故指坚强不屈,或形容美丽的梅花。

16. 雁门太守行:描述了边塞太守的孤独和辛劳,常用典故指边塞孤独或官员的艰苦工作。

17. 送别:描写了诗人与好友的离别,常用典故表示别离之情。

18. 塞上曲:描写了边塞的人们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和乐观,常用典故表示坚强不屈或谋求发展的艰辛。

19. 月下独酌:描绘了月光下独自饮酒的情景,常用典故来形容独自思考或独处时的忧愁。

20.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诗歌中描写了女子在宫廷中被困的命运,常用典故形容女子纠结于家庭与爱情之间的困境。

九年级中考复习古诗词中的典故归纳

九年级中考复习古诗词中的典故归纳

典故: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
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 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 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 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5、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典故: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略 的.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词人 在这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 立业的决心.
6、八百里分麾下炙,……马作的卢飞快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典故:
八百里——指牛.据世说新语·汰侈载:晋王恺有 良牛,名八百里駮后世诗词多以八百里指牛.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写出了将士们捐躯报国的决心.
8、闲来垂钓碧溪①上,忽复乘舟梦日②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
破浪③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唐 白
典故 ①垂钓碧溪:姜太公曾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钓鱼,得遇周文王,助周灭商. ②乘舟梦日:伊尹曾梦见自己乘船从日月旁边经过,后被商汤聘请,助商灭夏. ③长风破浪:比喻远大的志向得以施展.南朝宋人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的志向,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渔家傲·秋思范仲 淹 典故: 勒石燕然——用的是后汉书·窦融列传中的典故,东汉时 窦宪率兵打败匈奴,一直追击到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在词中的意思和作用:
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 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 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词人借用典故把 自己的思乡与忧国、报国之情交织在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中的常用典故大全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

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

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

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

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缄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

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塞下曲》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苗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

“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

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

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

单于只好放了苏武。

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

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

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

如: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如代指书信。

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

云山万重,寸心千里。

”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

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

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

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

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

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

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

“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4、长亭: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如: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15、南浦:屈原《楚辞河伯》:“送美人兮南浦。

”“南浦”指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指称送别地。

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16、阳关: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后来就把送别时唱的歌曲称作“围城”、“阳关”。

古人送别有折柳的习俗,后来就用“柳岸”指送别的地方。

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18、风骚:原指《诗经》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后泛指优秀的文学作品或指文采。

如:毛泽东《沁园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19、雕虫:语出汉代杨雄《法言》:“童子雕虫篆刻,状夫不为也。

”后来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

李贺《南园十三首》:“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当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注:雕虫:诗中的意思是说吟诗作赋是没有什么大用韵技艺。

辽海:指辽东地区,因濒临渤海,故称,唐时这里常发生战争。

20、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大泽乡。

后来就以“鸿鹄”比喻有远大志向。

如:吴潜《八声甘州》:“矫首看鸿鹄,远举高飞。

”21、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杜宇、望帝。

望帝传说是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苦啼,以致口中流血。

后来多用“杜鹃”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如:辛弃疾《定风波》:“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又如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鹧鸪的鸣叫声似说“行不得也哥哥”后多用来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如:辛弃疾《菩萨蛮》:“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23、黍离:《诗经黍离》中有“彼黍离离”的句子,是说东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到长满禾黍,由此悲叹宫室宗庙的毁坏。

后来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24、桑榆:《淮南子》:“日西垂,景在数端,谓之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如:王勃《滕王阁序》:“东榆已失,桑榆非晚”。

25、商女: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即歌女,后以此为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的典故。

如:王安石《桂枝香》:“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26、杜康:《说文解字》中说:古代的杜康(也叫少康)发明制作了箕帚和高粱酒。

后就用“杜康”作为酒的代称。

如:曹操《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27、瑟瑟:愿为绿色宝石的名称,后来借指绿色。

28、红豆: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疆,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红豆又称“相思子”,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

如: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9、鸡黍:《论语》载,子路随孔子出游时落了后,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如: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30、染指:典出《左传.宣公四年》,比喻沾取不应得的利益。

31、掣时:典出《吕氏春秋.具备》,比喻办事受牵制,不顺利。

32、方寸: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33、捉刀:典出《世说新语.容止》,比喻代人写文章。

34、下榻:典出《后汉书.徐稚传》,原指礼遇贤者,现一般指接待贵客,也借指住宿。

35、春秋: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36、梨园:梨园原是皇帝禁苑中的果木园圃,唐玄宗开元年间,将其作为教习歌舞的地方,且在这里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音乐舞蹈表演人才,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此,后世的戏曲班社常以“梨园”为其代称,戏曲艺人称“梨园弟子”。

37、抱柱:相传古代尾生同一女子相约在桥下见面。

他等了很久,不见女子到来,这时河水猛涨,淹没桥梁,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

后以喻坚守信约。

李白《长干行》:“常存抱住信,岂上望夫台。

”38、请缨:汉武帝派年轻的近臣终军到南越劝说南越王朝。

终军说:“请给一根长缨,我一定把南越王抓来。

”后以喻杀敌报国。

39、钓鳌:传说古渤海东面有五座大山随海波漂流,上帝叫十五只大鳌顶住,山才固定不动。

友伯国有一巨人举起脚来跨出没几步,就到了五座山的地方,他一下钓去只六只鳌,因此,有两座山就沉入海底了。

后以喻豪迈的举止或远大的抱负。

李白《赠薛校书》:“未夸观海作,空郁钓鳌心。

”40、还珠:古时合浦地主盛产珍珠,但是地方官员很贪,珍珠都自动移到别的地方去了。

东汉的孟尝到这里来当太守,革除贪污流弊,珍珠又回到合浦来了。

故以“还珠”喻官吏为政清廉。

杜牧《春日言虢州李长侍十韵》:“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41、青眼:相传三国魏的名士阮籍,能为青白眼,对所讨厌的人,眼睛向上或向旁边看,露出眼白,表示轻视或憎恨。

对喜爱或尊敬的人,就对他正视,青黑的眼珠在中间,表示尊重。

他见到嵇康的哥哥嵇喜,就以白眼相待,见到嵇康就用青眼,后以“青眼”指对人喜爱或器重。

42、红叶:代称传情之物。

朱叔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据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

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

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43、神器指帝位、政权。

《老子》:“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己。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44、月老传说唐朝韦固月夜里经过宋城,遇见一个老人坐着翻检书本。

韦固前往窥视,一个字也不认得,向老人询问后,才知道老人是专官人间婚姻的神仙,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见《续幽怪录•定婚店》)。

后来因此称煤人为月下老人,或月老。

45、陶朱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别号。

相传他帮助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善于经营生计,积累了很多财富,后世因此以“陶朱”或“陶朱公”来称富商。

46、祝融传说中楚国君主的祖先,为高辛氏帝喾的火正(掌火之官),以光明四海而称为祝融,后世祀为火神;由此,火灾称为祝融之灾。

47、秋水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

”春山,指眉。

48、连理枝、比翼鸟连理枝指连生在一起的两棵树。

比翼鸟,传说中的一种鸟,雌雄老在一起飞,古典诗歌里用作思爱夫妻的比喻。

相传旧中国时宋康王夺了随从官韩凭的妻子,囚禁了韩凭。

韩自杀,他的妻子把身上的衣服弄腐,同康王登台游玩时自投台下,大家拉他衣服,结果撑是跌下去,死了,留下遗书说是与韩凭合葬,康王却把他们分葬两处。

不久,两座坟上各生一棵梓树,十天就长得很粗大,两棵树的根和枝交错在一起,树上有鸳鸯一对,相向悲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