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三劳动合同解除(1、2学时)

合集下载

劳动合同制度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劳动合同制度教学方案,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理解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特征和基本原则;2.掌握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法律规定;3.了解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和程序;4.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劳动合同制度概述1.1劳动合同的概念与特征1.2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区别1.3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原则2.劳动合同的订立2.1订立劳动合同的主体资格2.2劳动合同的订立程序2.3劳动合同的内容2.4劳动合同的形式3.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3.1劳动合同的履行3.2劳动合同的变更4.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4.1劳动合同的解除4.2劳动合同的终止5.劳动争议的解决5.1劳动争议的概念与特征5.2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5.3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特征、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的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角色扮演法:模拟劳动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法律规定。

四、教学安排1.课时安排:共计16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8周。

2.教学进度:第1周:劳动合同制度概述第2周:劳动合同的订立第3周: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第4周: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第5周:劳动争议的解决途径第6周:劳动争议的解决程序第7周:综合案例分析第8周:课程总结与答疑五、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小组讨论等(占30%)。

2.期中考试:笔试,主要考查对劳动合同制度基本知识的掌握(占30%)。

3.期末考试:笔试,综合考查对劳动合同制度知识的运用能力(占40%)。

六、教学资源1.教材:《劳动合同法教程》(推荐)2.参考文献:《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3.网络资源:相关法律法规、案例分析、新闻报道等七、教学效果评估1.学生对劳动合同制度的基本概念、法律特征、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终止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程度。

《劳动合同的解除》课件

《劳动合同的解除》课件
案例细节
某公司因业务调整,需要裁员,与被裁员的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达成了 一致意见,公司给予员工相应的经济补偿,员工则同意提前终止劳动合同。
案例二: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劳动者行使权利,主动离职
详细描述
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因个 人原因或其他法定原因,单方面 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根据法律规 定,劳动者单方解除劳动合同需 要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按照规 定支付违约金或赔偿金。
额为经济补偿金的二倍。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
计算公式
经济补偿金 = 工作年限 × 月平均工资。其中,工作年限是指劳动者在用人单 位的工作时间,月平均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
计算方法
经济补偿金的计算方法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计算方法可能因地区 和政策而有所不同。在实际操作中,应当根据当地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以解除劳动合同。
适用情形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 同。
注意事项
劳动者应遵守通知期限 ,并确保通知送达用人
单位。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总结词
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劳动者
详细描述
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 通知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 同。
适用情形
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注意事项
用人单
调解程序
调解机构或调解人介入, 了解双方意见和诉求,提 出调解方案,促成双方达 成协议。
仲裁程序
提交仲裁申请,选定仲裁 员,进行庭审调查,作出 仲裁裁决。
调解与仲裁的优势
快速、灵活、成本低,能 够减轻法院负担,促进争 议的快速解决。
劳动争议的诉讼
诉讼程序
起诉、受理、开庭、判决 、执行等程序。

教案三劳动合同解除12学时

教案三劳动合同解除12学时

教案三劳动合同解除12学时教案: 三劳动合同解除 (12学时)【教案目标】1. 了解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相关法律依据;2. 熟悉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3. 掌握劳动合同解除时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教学重点】1. 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2. 解除劳动合同时各方的权益和责任。

【教学难点】劳动合同解除条件和程序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纸板/白板和标记笔;2. PPT或其他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5分钟)1. 展示一张或播放一段视频,描绘一个雇主解除劳动合同的场景;2. 引导学生思考,雇主为什么要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对员工和雇主有什么影响?二、讲解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10分钟)1. 解析劳动合同解除的含义和定义;2. 引导学生理解解除劳动合同的主要原因,如合同期满、双方协商一致、违约等;3. 介绍《劳动法》等相关法律依据。

三、条件和程序的介绍(30分钟)1. 分析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如合同期限的到期、双方协议、违法违约等;2. 详细讲解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包括提前通知、书面解除通知、解除协商和仲裁等;3. 示范填写劳动合同解除书。

四、权益和责任的讨论(3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解除劳动合同时员工和雇主可以享受的权益;2. 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引导全班讨论相关问题;3. 强调劳动合同解除后双方的责任,如未支付工资、赔偿金等。

五、案例分析与角色扮演(30分钟)1. 提供真实案例,要求学生分析并讨论应如何解除劳动合同;2. 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劳动合同解除的场景;3. 每组展示并分析,全班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学拓展】1. 学生自行搜索相关劳动法律法规,了解更多关于劳动合同解除的内容;2. 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或法律专家进行讲解,增加实践和专业性。

【知识点扩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合同解除,如租赁合同、合伙协议等;2. 讲解劳动仲裁的具体程序和规定。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劳动合同解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包括条件和程序以及双方的权益和责任。

合同终止及解除的劳动合同教案

合同终止及解除的劳动合同教案

合同终止及解除的劳动合同教案一、课程简介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的终止与解除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情况下劳动合同会终止或解除,以及终止和解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概念2. 掌握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3. 了解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中的权益和责任。

三、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的终止1.1 终止的定义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关系的结束和劳动合同的解除。

1.2 终止的条件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劳动期限届满自动终止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

2. 劳动合同的解除2.1 解除的定义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合同存续期间,根据法定程序和条件解除劳动合同。

2.2 解除的条件用人单位或劳动者违反劳动合同约定用人单位经济困难不能支付劳动者工资劳动者因疾病或非因工负伤,并经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不能从事原劳动工作。

3. 劳动合同终止与解除的程序和注意事项3.1 终止和解除的程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应书面签署解除合同协议劳动期限届满自动终止无需特殊程序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者提出退休申请,经用人单位同意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合同应书面签署解除合同协议。

3.2 终止和解除的注意事项规避违法解除合同行为,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合同时注意履行通知义务和赔偿义务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遵循劳动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相关内容。

2.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劳动合同终止或解除的条件和程序。

3. 讨论和答疑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和答疑环节,加深对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布置相关练习题,考察学生对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理解程度2. 布置小组讨论题目,考察学生对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相关问题的分析能力3. 布置综合案例分析题目,考察学生对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综合应用能力。

劳动合同的解除ppt课件

劳动合同的解除ppt课件

位)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劳动合同。某年9月,刘小
姐发现自己怀孕了,工作中经常因私事迟到早退,
公司警告了她3次,但她不予理睬,还连续无故旷
工15天。于是公司以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规章
制度规定无故旷工5天即解除劳动合同)为由,解
除了刘小姐的劳动合同。刘小姐不服,认为自己在
“三期’内,公司不能解除自己的劳动合同。
12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
一、无条件随时解除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随时 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
第二课 劳动合同
三、劳动合同的解除
1
2
一、双方协商解除
3
法律规定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提出 。 2、用人单位提出。----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

4
经济补偿金支付标准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
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
9
1、正常情况下 (1)提前30日 (2)书面形式----辞职报告 (3)通知单位人事部门
2、试用期内 (1)提前3天 (2)以书面或口头形式通知单位人事
部门
10
11
劳动者随时解除解除劳动合同
(二)无条件随时解除----单位应当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通知用人单位 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

德育第二版劳动合同教案

德育第二版劳动合同教案

德育第二版劳动合同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要点;掌握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了解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合同意识;提高学生的合同文书撰写能力;培养学生的法律风险防范和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契约精神;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要点;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2. 教学难点。

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

三、教学内容。

1. 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要点。

(1)劳动合同的基本概念。

劳动合同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劳动关系的书面协议,是劳动者从事劳动、用人单位支付工资的法律依据。

(2)劳动合同的内容要点。

劳动合同的内容应当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保护、劳动纪律、劳动条件等主要内容,并且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2. 劳动合同的签订、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相关法律规定。

(1)劳动合同的签订。

劳动合同的签订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双方应当在了解对方真实意思的基础上签订劳动合同。

(2)劳动合同的变更。

劳动合同的变更应当经过双方协商一致,并且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

(3)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应当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且应当尽量避免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4)劳动合同的终止。

劳动合同的终止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双方应当依法终止劳动合同,并且应当尽量避免损害对方的合法权益。

3. 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1)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包括违约责任、赔偿责任等,双方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劳动合同的争议解决方式。

《劳动合同解除》PPT课件讲课教案

《劳动合同解除》PPT课件讲课教案
休年龄为男50,女45周岁。
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担任专职工会主席、副主席、委员的; 担任平等协商代表的; 正处于义务服兵役期间的。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 理由通知工会。用人单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劳 动合同约定的,工会有权要求用人单位纠正。用人单位应 当研究工会的意见,并将处理结果书面通知工会。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 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5、限制解除条件(适用非过失性解除及经济性裁员)
第38条 第二款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 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 、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 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无需通知立即 解除)
注意:劳动者即时解除的情况下,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 补偿金(用人单位有过错或主动提出劳动者同意)。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 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26条第1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此项目的是劳动合同虽然是无效,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这样仍然可以得到 经济补偿金等,有助于维护劳动者权益。)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 形。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 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 改正的;(新增条款)

劳动合同法教案 模板

劳动合同法教案 模板

劳动合同法教案模板附件:一、教案概述1.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合同签订和解除的规定,以及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2.教学对象:适用于大学本科、专科、研究生等层次的学生,以及对劳动合同法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3.教学时间:共计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4.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二、教学内容1.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概念:介绍劳动合同的定义、特征、类型等。

2.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讲解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以及合同签订、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程序。

3.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分析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条件、程序、法律后果等。

4.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阐述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教学步骤1.第一课时:劳动合同法的基本概念(1)讲授劳动合同的定义、特征、类型等。

(2)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劳动合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第二课时: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1)讲解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和可备条款。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第三课时:劳动合同的签订和解除(1)分析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条件、程序、法律后果等。

(2)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模拟劳动合同签订和解除的场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第四课时: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1)阐述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2)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违反劳动合同法的法律责任。

四、教学评价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法律法规的阅读和案例分析,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2.考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闭卷考试,考察学生对劳动合同法知识的掌握程度。

3.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教学资源1.教材:推荐使用《劳动合同法教程》等教材。

劳动合同的解除培训教材

劳动合同的解除培训教材

劳动合同的解除培训教材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劳动合同解除概述•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劳动合同解除的注意事项•劳动合同解除的实例分析•劳动合同解除的风险防范目录01劳动合同解除概述劳动合同解除是指劳动合同订立后,尚未全部履行以前,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劳动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提前消灭劳动关系的法律行为。

劳动合同解除根据不同情况包括法定解除、协商解除、预告解除、即时解除等。

劳动合同解除的定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1 2 3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规章制度或劳动合同约定,如严重失职、营私舞弊、违反保密义务等。

劳动者过错用人单位未按照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提供劳动条件或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等。

用人单位过错双方均有过错,如沟通不畅、缺乏信任和理解等,导致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

双方过错02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双方协商解除适用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双方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解除劳动合同。

适用情形双方协商解除需提前通知对方,并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解除程序双方协商解除适用情形劳动者单方解除适用于劳动者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遇到无法适应、无法承受的情况,如工作环境恶劣、工资待遇不公等。

解除程序劳动者单方解除需提前通知用人单位,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违约金等相关费用。

劳动者单方解除适用情形用人单位单方解除适用于用人单位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遇到无法适应、无法承受的情况,如经济困难、业务调整等。

解除程序用人单位单方解除需提前通知劳动者,并按照法律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等相关费用。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终止适用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期满或合同约定的情况出现时,不再继续履行合同义务。

适用情形劳动合同终止需提前通知对方,并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支付相关费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资料】劳动合同的解除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资料】劳动合同的解除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资料】劳动合同的解除学习导航经过学习本课程,你将可以:● 了解解除合同的类型;● 掌握职员单独解除劳动合同的方法;● 明白什么是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 了解用人单位单独解除劳动合同的类型。

劳动合同的解除一、解除劳动合同的类型1.合意解除遵照相等自愿、洽谈共同的原则,体现当事人意思自治的劳动合同解除,叫合意解除,或许叫洽谈共同解除劳动合同。

我国《劳动法》第24条明晰规则: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相等自愿、洽谈共同,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或许两头当事人洽谈共同,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2.单独解除单独解除劳动合同,就是不论对方是否乐意解除合同,一方当事人单独抉择结束劳动关系。

合同两头各自单独解除的权利关于单独解除劳动合同,劳动法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设定了各自享有的权利,充分体现出倾斜性立法的原则。

a.法则给予劳动者的解除权法则给予劳动者两类单独解除权:第一,预告解除;第二,即时解除。

b.法则给予用人单位的解除权法则给予用人单位三类单独解除权:第一,过失性解除,依据职员的过失;第二,非过失解除,即职员没有片面过失,但是劳动合同的施行现已没有意义;第三,职员没有任何问题,完全是企业经济效益的问题,如企业濒临破产等,企业运营难以维系不得不裁人以求生计的情况,法则也容许进行裁人。

从表面上看,法则给予企业的单独解除合同权利比较大,实则不然。

因为法则规则职员的单独解除权的内容是:职员提前30天奉告企业要解除协议,一般情况下不需求讲理由,就可以单独抉择结束劳动关系。

从理论上看,这是一个肯定权,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企业却没有这样的权利。

合同两头各自单独解除的束缚劳动合同的解除,原则上多运用法定解除条款,很少用约好解除条款,或许基本上很难约好出解除条款,所以法定的解除条款变得非常重要。

劳动法给予用人单位的单独合同解除权的条件很严苛,而且非常有限;但是给劳动者的单独解除权比较大,使得劳动者解除合同非常简略。

这也是构成企业解除合同非常难的原因之一。

合同解除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合同解除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合同解除教学设计(范文大全)第一篇:合同解除教学设计第五节合同变更、转让、解除和终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并且熟记合同解除的五个条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案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讨论、总结学习成果;要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积极交流学习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合同解除的条件;教学难点对下列三个条件的理解:⑴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方可以单方解除合同;⑵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对方可以单方解除合同;⑶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对方可以单方解除合同。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1、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四、教学设想一、复习准备:合同的订立原则有哪些?二、讲授新课(一)讲授合同解除的概念①学生自主学习,填学案;②教师点拨:“尚未全部履行”(二)讲授合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1、①学生归纳总结:在哪些情况下,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②教师点拨:“单方解除权”教师讲授合同解除的具体条件:①学生齐声朗读合同解除的条件(1);教师点拨:事前约定解除,简称约定解除。

②学生齐声朗读合同解除的条件(2)详解不可抗力及因不可抗力致合同解除的三个条件小组合作探究:第111页的案例。

议一议:化肥厂能否单方面解除合同?个别提问:学生进行分析“化肥厂解除合同,且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的具体原因” 。

③教师点拨合同解除的条件(3)举例说明“当事人一方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的含义;举例说明“主要债务“的含义。

说明:此项解除权的行使必须是不履行“主要”债务才行。

④合同解除的条件(4)讨论:此项解除权的行使需满足什么条件?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什么?教师举一个”合同目的不能实现”的例子说明:迟延履行的债务不强调必须是“主要”债务,也不需要催告程序。

合同终止及解除的劳动合同教案

合同终止及解除的劳动合同教案

合同终止及解除的劳动合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的概念及相关法律法规;2. 掌握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的条件和程序;3. 学会处理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和条件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和含义;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包括到期自然终止、协商一致终止、解除和违约等情况。

2. 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程序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含义;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包括解除通知、解除原因说明和解除程序等。

3. 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相关法律法规劳动法相关规定;《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限制和保护。

4.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员工提前辞职,劳动合同如何终止;公司解雇员工,劳动合同如何解除;经济性解雇和事业性解雇的区别与判断;劳动合同纠纷处理的方法与途径。

三、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学习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概念和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

然后,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实际问题和解决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和条件1. 通过引入故事情景,介绍劳动合同终止的概念和含义;2. 讲解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包括到期自然终止、协商一致终止、解除和违约等情况;3. 给予学生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劳动合同终止条件的理解。

第二课时: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程序1. 介绍劳动合同解除的概念和含义;2. 讲解劳动合同解除的程序,包括解除通知、解除原因说明和解除程序等;3. 分析常见的劳动合同解除案例,让学生理解解除程序的重要性。

第三课时: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相关法律法规1. 介绍劳动法相关规定;2. 详细讲解《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3. 引导学生了解法律法规对劳动合同终止和解除的限制和保护。

第四课时: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1. 研究员工提前辞职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如何终止;2. 分析公司解雇员工的情况下,劳动合同如何解除;3. 讨论经济性解雇和事业性解雇的区别与判断;4. 介绍劳动合同纠纷处理的方法与途径。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教学设计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教学设计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教学设计(中英文版)英文文档:The teaching design for the termin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labor contracts involves several key components.Firstly,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legal framework surrounding labor contracts, including the applicable laws and regulations.This will provide a foundation for the teaching of the subject.ext, it is essential to discuss the various reasons for the termination of a labor contract, such as expiration of the contract, mutual agreement between the employer and employee, or termination by either party for cause.Each of these reasons should be discussed in detail, with examples provided where appropriate.Another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teaching design is to cover the procedures for termination and dissolution of labor contracts.This includes the notice period, any severance pay that may be due, and the steps that need to be taken to legally terminate the contract.It is important for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following these procedures correctly, as failure to do so can lead to legal complications.Finally, the teaching design should also cover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the employer and employee in the event of contract termination.This includes the right to severance pay, the obligation toprovide a written notice of termination, and the right to file a complaint with the appropriate labor authority if the terms of the contract are not met.中文文档: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的教学设计包括几个关键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案三劳动合同解除(共2学时)
单元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职业指导》第二版第三单元职业保障第九课第二节,和谐社会必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劳动者运用法律赋予的劳动合同解除权,拿起法律的武器,理性的维权,有利于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教材将合同解除放在一起,显得内容太多,在处理该部分内容时,我将其分为劳动者的合同解除权与用人单位的合同解除权两部分,内容容量较为恰当,条理也更加清晰。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对于合同解除权是陌生的,从来没有接触过。

但作为身处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张家港的市民,受到市场经济较多的熏陶,他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学长都为职场中人,时常会接触到劳动纠纷的处理,为此他们具备相当的感性认识。

【学时分配】
第一学时
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权
第二学时
劳动者的劳动合同解除权
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权
(第1学时)
【问题提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制订劳动合同。

由于主观与客观的原因在劳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出现了双方难以合作的情形时该怎么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作为用人单位可以采取的救济方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用人单位合同解除权的种类,理解各种解除形式的运用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遵循兴趣原则,参与原则,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善于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与准备】
1.教学重点
几种解除形式的运用条件
2.教学难点
能够熟悉运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为此,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领受任务、收集资料、讨论思考;采用典型、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这种载体将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法律问题串并起来,将法律条文与现实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提出问题,运用辩论、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成为课堂的主人。

4.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将教学内容用PPT方式加以展示。

【课堂评估】(学生完成)
(一)观察与评价
劳动者的合同解除权(第2学时)
【问题提出】
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解除权,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劳动者的合同解除权。

【教学目标】
3.知识与技能:
了解劳动者合同解除权的种类,理解各种解除形式的运用条件。

4.过程与方法:
遵循兴趣原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善于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分析与准备】
5.教学重点
预告解除即时解除
6.教学难点
预告解除即时解除
7.教学策略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为此,课前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领受任务、收集资料、讨论思考;采用典型、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案例这种载体将现实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法律问题串并起来,将法律条文与现实操作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合理的情境提出问题,运用辩论、模拟法庭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成为课堂的主人。

8.教学环境
多媒体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课堂小结】
用PPT将教学内容加以展示。

【课堂评估】(学生完成)
(四)观察与评价
(六)修正与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