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克隆抗体

合集下载

单克隆抗体PPT课件

单克隆抗体PPT课件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基础研究
用于研究生物分子结构和功能 ,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
诊断
用于检测生物样本中的抗原、 抗体、激素等生物分子,用于
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治疗
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 病、感染性疾病等,通过与靶 分子结合,发挥治疗作用。
免疫学检测
用于检测食品、环境、生物武 器等中的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
高特异性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具有极高的特异性,能够精确地识别和结合特定的抗原,几乎不会 与其它物质发生交叉反应。
详细描述
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表现在它能够精确地识别和结合细胞、蛋白质、病毒等抗 原的特定表位,这种结合具有高度的选择性,避免了与其他物质的交叉反应, 提高了检测和治疗的准确性。
高灵敏度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鉴别血型、 检测血红蛋白病和白细胞表面抗 原,有助于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
生物标记与示踪研究
1 2
细胞分型
利用单克隆抗体标记不同细胞表面抗原,对细胞 进行分型和鉴定,有助于研究细胞发育、分化及 功能。
示踪研究
将单克隆抗体与荧光、放射性同位素等标记物结 合,追踪生物体内的物质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良好的重复性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制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详细描述
通过采用适当的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实现单克隆抗体的规模化生产和制备。由于单克 隆抗体的克隆来源单一,其生产和制备过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重复性,这使得单克隆抗体的质量稳 定可靠,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强。
提高单克隆抗体的生产效率与质量
优化细胞培养条件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单克隆抗体技术是一种通过体外合成获得具有单一抗体特异性的抗体的方法。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目标抗原注射到动物体内,使其免疫系统产生多种抗体。

然后,从动物的脾脏或骨髓中提取免疫细胞,并与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

杂交瘤是一种具有细胞融合能力的免疫细胞,在体外环境中能够不断增殖,并持续产生抗体。

这些杂交瘤细胞称为“克隆”,每个克隆对应一种特定的抗体。

在获得这些抗体的克隆细胞后,科学家使用细胞培养和筛选技术,筛选出能够高效产生目标抗体的克隆细胞。

通过单克隆抗体技术,可以得到高纯度、高特异性的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分析细胞信号传导、研究蛋白质功能等领域。

与传统的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更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因此在医学诊断和生物学研究中有广泛应用。

《单克隆抗体》课件

《单克隆抗体》课件

05
单克隆抗体的未来发展
新型单克隆抗体的研发
总结词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单克 隆抗体的研发将更加活跃,以满足更 多治疗需求。
详细描述
新型单克隆抗体将通过基因工程技术 、蛋白质工程技术等手段进行设计和 优化,以改善其疗效、降低副作用和 降低生产成本。
单克隆抗体与其他技术的结合应用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将与其他治疗手段和技术相结合,以实现更有效的疾病治疗和诊断 。
03
类型
IgG、IgM、IgA等。
单克隆抗体的发现和发展历程
1901年
Ehrlich提出“侧链学说”,认为抗体是 由细胞产生的化学物质。
1986年
FDA批准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 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1975年
Kohler和Milstein首次成功制备出单克隆 抗体。
2014年
FDA批准第一个全人源单克隆抗体药物 上市,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生物治疗
总结词
单克隆抗体在生物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可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病等多种 疾病。
VS
详细描述
通过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或免疫系统中 的特定分子,单克隆抗体能够发挥抗癌作 用。例如,针对某些癌症的单克隆抗体药 物能够抑制肿瘤生长、扩散和转移,提高 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此外,在自身免 疫病治疗中,单克隆抗体也具有良好疗效 ,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缓解单克隆抗体的概述 •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实例 • 单克隆抗体的未来发展
01
单克隆抗体的概述
单克隆抗体的定义
01
单克隆抗体
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具有 高度特异性识别抗原表位的抗

单克隆抗体技术医学PPT

单克隆抗体技术医学PPT
可溶性抗原:多糖、药物、激素、肽类等分子量小于 5000 Da 物质。
注意:可溶性抗原需与BSA、OA等载体交联后成颗粒性抗 原才能刺激动物产生可应用的高效价的抗体。
2、免疫动物
• (1)动物选择:一般采用与骨髓瘤细胞供体来源同一品 系的动物进行免疫(如:小鼠)。由于免疫动物品系与所 采用的骨髓瘤细胞差异较远,产生的杂交瘤细胞稳定性越 差。
(2)融合技术 一种是加入融合剂后直接离心使两种细胞紧密接触
(R<3000r/min),另一种是加入融合剂后轻轻搅动融 合。
• (3)提高融合频率的可能途径

融合过程中由于细胞特性、操作过程、PEG毒性等
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融合而减少融合频率。

方法:对亲本细胞预处理,改进融合技术,加入饲养
层细胞促进杂交瘤生长。
(1)体外制备
• 体外使用旋转培养瓶大量培养杂交瘤细胞,从上清 中获取单克隆抗体。但此方法产量低,一般培养液含量为 10~60μg/ ml。如果大量生产,费用较高。
• 随着大规模的生产,需大量血清而使成本增加,同 时血清会影响单抗的纯度,大量血清的存在干扰抗体活性。 1978年iscove用补充大豆类脂,牛血清蛋白,转铁蛋白等 添加成分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杂交瘤细胞成功。
• HAT选择性培养基: 培养基中加次黄嘌呤HyPoxanthine H,氨基喋呤
Aminoopterin A及胸腺嘧啶核苷Thymidine T。
单克隆抗体制备原理
• HAT培养基的选择原理:
• (1)氨基蝶呤(A)是叶酸拮抗剂,可阻断细胞利用正常途 径合成DNA,细胞在含有氨甲蝶呤的培养基中不能通过正 常途径合成DNA。
3.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 细胞株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本身不能分泌任何抗体或免疫 球蛋白; • 瘤细胞的来源应与制备脾细胞小鼠为同一品系,以便两者组 织相容性抗原一致; • 细胞株保持HGPRT缺陷状态或TK缺陷状态。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微生物学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单一克隆的B细胞产生的抗体,它们具有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

在免疫系统中,当机体遭遇外来抗原时,B细胞会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来与抗原结合并中和病原体。

然而,B细胞群体的抗体可能存在多样性,因为它们可以产生不同的抗原结合部位来应对多种抗原。

为了获得单一克隆抗体,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技术叫做单克隆抗体制备。

这个过程涉及到从免疫动物(通常是小鼠)中采集抗体产生的B细胞,然后融合它们与癌细胞形成杂交瘤细胞,得到能够无限复制的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称为单克隆细胞株,它们能够持续产生单一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在微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它们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微生物感染,例如通过特定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检测到病原微生物的存在。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治疗微生物相关的疾病。

例如,通过结合病原微生物的抗原,单克隆抗体可以中和病原微生物,阻止其侵入宿主细胞,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通过分析单克隆抗体与微生物抗原的结合方式,可以了解微生物的表位结构和抗原变异情况,从而深入了解微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关系。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用于研究微生物感染的免疫机制,揭示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对方式和抗体的作用机制。

总结来说,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克隆的B细胞产生的具有相同抗原结合部位的抗体。

它们在微生物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检测和诊断微生物感染、治疗微生物相关的疾病以及研究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这些应用使得单克隆抗体成为微生物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的重要工具。

单克隆抗体技术讲解

单克隆抗体技术讲解
三、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克隆化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取
致敏淋巴细胞的准备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细胞融合
选择性培养
抗体分泌细胞的筛选
四、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
1.致敏淋巴细胞的准备 动物选择:品系、年龄、性别、健康状态 抗原接种:方式—体内、体外 剂量—0.5-100g 次数—视抗原而定 间隔—视抗原而定 佐剂—视抗原而定 收集时间:末次接种后72 h 2.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细胞株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细胞株保持HGPRT缺陷状态 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没有单克隆抗体前人类所遇见的问题
银屑病 手口足病 癌症 亚急性湿疹
用于诊断鉴定人的血型类别 用于寻常型银屑病亚急性湿疹 用于复发或耐药的滤泡性中央型淋巴瘤 犬瘟热病毒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药物
一、单克隆抗体技术发展
Georges J.F. Kohler Cesar Milstein 1975年将产生抗体的淋巴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 成功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84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第四章 抗体工程制药 第三节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Annual Work Summary Report
汇报人 | 小智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添加标题
打开率
10%
2.单克隆抗体的概念和特点
3.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应用
4.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01
单击添加内容标题
02
单击添加内容标题
03
单击添加内容标题
主要内容
固有的亲和性和局限的生物活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 反应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 制备技术复杂、费时费工、价格较高
1.检验医学诊断 (1)病原微生物抗原抗体的检测:乙肝表面抗原试纸 (2)肿瘤抗原的检测 (3)免疫细胞及其亚群的检测 (4)激素测定:早孕检测试纸、女性排卵检测试纸 (5)细胞因子的测定 (6)其他:吗啡类毒品检测试纸等 2.蛋白质的提纯 3.肿瘤的导向治疗和放射免疫显像技术

单克隆抗体实验报告

单克隆抗体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方法;2. 掌握单克隆抗体的鉴定技术;3. 了解单克隆抗体在免疫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mAb)是由单个B细胞克隆产生的,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通常采用杂交瘤技术,即将B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杂交瘤细胞既具有B细胞的抗体产生能力,又具有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

通过筛选和培养杂交瘤细胞,可以得到大量相同的单克隆抗体。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Balb/c小鼠;2. 抗原:目的蛋白;3. 细胞株: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4. 培养基:IMDM培养基、DMEM培养基、RPMI-1640培养基;5. 试剂:FCS、HAT(Hypoxanthine-Aminopterin-Thymidine)、PEG(聚乙二醇)、兔抗小鼠IgG-HRP(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FITC(荧光素异硫氰酸酯标记);6. 仪器:CO2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酶标仪、流式细胞仪等。

四、实验方法1. 抗原免疫小鼠:将抗原注入Balb/c小鼠体内,免疫小鼠,制备抗体。

2. 细胞融合:收集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PEG,诱导细胞融合。

3. 融合细胞筛选:将融合细胞接种于96孔板,加入HAT培养基,培养7-10天,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筛选出阳性克隆。

4. 阳性克隆扩大培养:将阳性克隆扩大培养,制备杂交瘤细胞。

5. 阳性克隆抗体检测:收集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进行ELISA检测,鉴定阳性克隆。

6. 阳性克隆抗体纯化:将阳性克隆抗体进行亲和层析或蛋白A/G层析,纯化抗体。

7. 阳性克隆抗体鉴定:采用流式细胞术或免疫荧光技术,鉴定阳性克隆抗体。

五、实验结果1. 免疫小鼠制备抗体:免疫小鼠后,血清抗体水平明显升高。

2. 细胞融合:融合细胞生长良好,阳性克隆筛选成功。

3. 阳性克隆扩大培养:阳性克隆杂交瘤细胞生长旺盛。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克隆化方法
经过抗体测定的阳性孔,可以扩大培养,进行克隆,以得到单个细胞的后代分泌单克隆抗体。克隆的时间一 般说来越早越好。因为在这个时期各种杂交瘤细胞同时旺盛生长,互相争夺营养和空间,而产生指定抗体的细胞 有被淹没和淘汰的可能。但克隆时间也不宜太早,太早细胞性状不稳定,数量少也易丢失。克隆化的阳性杂交瘤 细胞,经过一段时期培养之后,也还会因为细胞突变或特定染色体的丢失,使部分细胞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所 以需要再次或多次克隆化培养。克隆化次数的多少由分泌能力强弱和抗原的免疫性强弱而决定。一般说,免疫性 强的抗原克隆次数可少一些,但至少要3~5次克隆才能稳定。克隆化的方法很多,包括有限稀释法、显微操作法、 软琼脂平板法及荧光激活分离法等。
周期第1天采血0.2ml(获得0.1ml免疫前血清) 第一次免疫(抗原加弗氏完全佐剂) 第14天第二次免疫(抗原加弗氏不完全佐剂) 第21天采血和ELISA检测 第35天第三次免疫(抗原加弗氏不完全佐剂) 第42天采血和ELISA检测 第56天第四次免疫(抗原溶于PBS或盐水) 第61天细胞融合
细胞融合
融合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转动法和离心法。融合时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比例为1:1至10:1不等。3:1或 5:1最为常用。
1.试剂与材料 (1)供融合用的脾细胞及骨髓瘤细胞。 (2)1640培养液100ml。 (3)完全1640液100ml。 (4)2.5%FCS-1640液50ml。 (5)HAT培养液100ml。 (6)50%PEG:取分子量4000,高纯度的(日本进口或Serva)PEG10g放入25ml瓶中高压灭菌,使用前用预热 于40℃的1640液10ml等量(W/V)混合,以酚红检查pH,一般不必调pH。如pH有改变,可用HCl或NaHCO3调整。 (7)10ml和50ml的灭菌沉淀管或瓶。 (8)40孔塑料培养盘。

单克隆抗体的名词解释

单克隆抗体的名词解释

单克隆抗体的名词解释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是一种由单一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单一的免疫活性。

它是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领域。

1. 抗体的基本概念抗体,也被称为免疫球蛋白,是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一种主要成分。

它由免疫细胞分泌,用于识别和中和入侵机体的外来物质(抗原),包括细菌、病毒等。

抗体的结构由重链和轻链组成,形成Y型。

抗体通过与抗原结合,可以促使免疫细胞对其进行消灭。

2. 单克隆抗体的产生过程单克隆抗体的产生主要通过杂交瘤技术实现。

杂交瘤是一种由癌细胞和免疫细胞融合形成的细胞系,具有不同细胞系的特点。

通过将免疫细胞与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可以实现对特定抗原的高产抗体。

然后,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目标抗体,进行克隆和扩增。

3. 单克隆抗体的优势相比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以下优势:3.1 高度特异性单克隆抗体通过针对特定抗原进行筛选和克隆,保证了抗体的高度特异性。

这意味着单克隆抗体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和结合目标抗原,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2 稳定性由于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细胞克隆得到的,其产生的抗体都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特性。

相比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受到批次差异的影响。

3.3 大规模生产经过克隆与扩增后,单克隆抗体可以在体外大规模生产。

这种高通量的生产方式可以满足临床和科研的需要,为抗体药物的发展和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行性。

4.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领域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单克隆抗体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1 诊断单克隆抗体作为特异性的识别分子,可以用于临床诊断,检测和鉴定疾病和感染的相关指标。

例如,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常用的抗体检测方法就是应用单克隆抗体。

4.2 治疗单克隆抗体也被应用于治疗领域,发展出了一类被称为抗体药物的新型治疗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特异性地结合和中和靶标分子,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过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过程

单克隆抗体制备实验过程
抗体制备实验一般分为抗体克隆、筛选、纯化和表征四个步骤,其中
抗体克隆是抗体制备实验的前提步骤,克隆抗体是从雌配子小鼠体内得到
其对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制备的关键步骤。

1. 合成抗原或者从天然资源中获取抗原:合成抗原包括多肽抗原
(如biotin-GSH等)和糖蛋白抗原(如活性细胞皮质激素等);从天然
资源中获取抗原则包括病毒样本和免疫原,比如结核分枝杆菌的血清浆及
其他微生物。

2.接种抗原:根据抗原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接种方法,比如多肽抗原,可以采用皮下或肌肉注射的方法将抗原接种于雌配子小鼠身上,以致于小
鼠体内产生对抗原的抗体。

3.分离抗体:通过血液和胸腺组织中抗体的分离筛选,获取单克隆抗体。

4. 抗体克隆:从抗体分离所获得的抗体,经过细胞学的方法进行抗
体克隆。

克隆过程中,可以利用多肽抗原,利用细胞杂交的方法进行对单
克隆抗体的从cloned。

5.筛选单克隆抗体:利用免疫染色的方法进行抗体筛选和确认,以确
定抗体株。

6.抗体纯化:经过单克隆抗体筛选和确认后,可以利用离子交换柱等
方法进行抗体纯化,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抗体制剂。

名词解释 单克隆抗体

名词解释 单克隆抗体

名词解释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指来源于单一B细胞克隆的抗体,具有相同的抗
原结合特异性和同一种类的重链和轻链。

单克隆抗体通常由体外培
养的单一克隆B细胞或由单一抗体基因克隆而来。

这些抗体能够特
异性地结合到抗原,并且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通常包括以下步骤,首先,从免疫动物(如
小鼠)中注射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然后,从免疫动物中获
得B细胞,通过融合技术或其他方法将其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
交瘤细胞;接着,通过培养和筛选,筛选出产生特定单克隆抗体的
杂交瘤细胞;最后,通过培养这些杂交瘤细胞,大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诊断、治疗和生物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中,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特定疾病标志物,辅助诊
断疾病。

在治疗方面,单克隆抗体被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
病和传染病等,其特异性结合能力可以减少副作用并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技术领域,用于检测、纯化
和定量特定蛋白质。

总的来说,单克隆抗体是一种来源于单一克隆B细胞的抗体,具有特异性和统一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单克隆抗体纯化方法

单克隆抗体纯化方法

单克隆抗体纯化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单克隆抗体纯化方法:
1. 亲和层析:利用抗体与特定配体的亲和力进行纯化,例如使用Protein A 或 Protein G 亲和层析来捕获抗体。

2. 凝胶过滤层析:根据抗体分子大小进行分离,可以去除较小的杂质。

3. 离子交换层析:基于抗体的电荷性质进行分离,适用于去除带电荷的杂质。

4. 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利用抗体的疏水性进行纯化,可有效去除亲水性杂质。

5. 亲和洗脱层析:通过改变洗脱条件,如离子强度或 pH 值,从亲和层析柱上洗脱目标抗体。

6. 盐析和透析:通过在高盐浓度下沉淀杂质,然后通过透析去除盐分,实现抗体的纯化。

7. 超速离心:利用离心力将抗体与其他杂质分离开来,适用于大规模制备。

这些方法可以单独或联合使用,以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选择合适的纯化方法取决于抗体的特性和所需的纯度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单克隆抗体纯化时,应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并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获得高质量的抗体产品。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单克隆抗体是指由同一B细胞克隆所产生的一种单一的抗体,其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免疫原制备,小鼠免疫,细胞融合,杂交瘤筛选,单克隆抗体生产和纯化等步骤。

1. 免疫原制备免疫原是用来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为了制备单克隆抗体,首先需要制备合适的免疫原。

免疫原可以是纯化的蛋白质、多肽、糖蛋白、核酸等,也可以是细胞、细胞培养上清液、细胞膜片、疫苗等。

免疫原的制备需要符合一定的要求,包括结构和活性的稳定性、纯度和规格的标准化、不含任何污染物等。

2. 小鼠免疫将制备好的免疫原注射到小鼠或其它实验动物体内,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的抗体。

在免疫之前,需要将小鼠进行种系的选择和饲养。

选择常用鼠种,如BALB/c、C57BL/6等,确保其健康、年龄在8周以上,体重在18-25g之间。

免疫的剂量、时间和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免疫原和实验要求进行设计,一般需要多次免疫以提高抗体水平。

3. 细胞融合将免疫小鼠的脾脏细胞和髓样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

髓样瘤细胞是一类具有长生命周期和稳定倍体性的癌细胞,能够稳定地分泌特异性的抗体。

常用的髓样瘤细胞有SP2/0、NS0、Ag8.653等。

细胞融合需要尽可能快速地进行,以避免细胞凋亡和杂交失败的风险。

4. 杂交瘤筛选通过细胞融合,融合细胞能够产生杂交瘤,但只有其中一部分杂交瘤能够稳定分泌所需的单克隆抗体。

因此,需要对产生的杂交瘤进行筛选。

筛选的方法有很多种,常用的包括酶标记法、细胞增殖法、流式细胞术等。

筛选出来的单克隆细胞株可以通过多次传代稳定继续分泌高水平的单克隆抗体。

5. 单克隆抗体生产和纯化得到单克隆细胞株之后,需要进行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纯化。

通常采用的方法包括体外培养和体内产生。

在体外培养的情况下,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培养温度和CO2浓度,同时控制培养时间和培养密度等因素。

在体内产生的情况下,可以将单克隆细胞株移植到小鼠腹腔中,通过腹腔注射抗体产生的刺激剂,刺激小鼠体内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主要设备
组 织 培 养 材 料 的 准 备
• 液氮储存器
是细胞培养室的必要设备。杂交瘤细胞需要在液氮储 存器中保存。
主要设备
组 织 培 养 材 料 的 准 备
• 水浴恒温装臵
主要设备
组 织 培 养 材 料 的 准 备
• 冰箱
各种培养用的溶液,如培养液、 生理盐水、消化液、血清等都要储 存在0度或更低的温度条件下,普 通冰箱是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必需设 备。血清、酶、消化液和配制好的 抗生素等溶液,需要低温保存以防 失去活性。不同生物制品要求保存 温度不同,有的在保鲜温度(4 度),有的则必须低温保存。因此, 尚须配臵-20度以下的低温冰箱。
培养基
组 织 培 养 材 料 的 准 备
• DMEM、RPMI-1640。
• 配制时干粉制剂搅拌全溶后,加水到需要 的体积。 • 除菌过滤分装。 • 使用前根据需要再加入适量的牛血清、抗 生素、碳酸氢钠、丙酮酸盐和谷氨酰胺等 成分。
血清
组 织 培 养 材 料 的 准 备
• 血清体外细胞培养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 • 牛血清分胎牛血清和小牛血清两种 。 • 实验前须对不同来源及批号的血清进行 筛选。 • 融合亲代细胞的培养一般采用含10%胎 牛血清培养基。但在融合、筛选及随后 的克隆中一般用含20%的胎牛血清培养 基。 • 根据需要在用前将胎牛血清灭活 。
B cell
-b -a
-c -d
脾 细 胞
传统抗体 (抗血清) 对 抗 原 的 反 应
细胞融合
PEG HAT -a -b Cell fusion
分株培养筛选
a b c d
+ + + +
-c
-d ELISA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应用

单克隆抗体的研究与应用单克隆抗体,英文名为Monoclonal Antibody(mAb),是一种由单一克隆细胞制备的、高纯度、单一特异性的抗体。

它是从体外培养的单一细胞株中得到的,具有单一的、先天性的免疫反应特异性。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和药物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一、单克隆抗体的历史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75年,Cesar Milstein和George Köhler成功地制备出第一种单克隆抗体,并因此获得了198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之后的几十年中,单克隆抗体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发展,成为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

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通过混合相同细胞密度的B细胞和肿瘤细胞发生融合,建立一个可以永久生长的杂交瘤(hybridoma)株。

杂交瘤株的生长完全依赖于细胞培养中的抗生素,因此只有B细胞会产生抗体。

通过杂交瘤株的筛选,就可以得到单克隆抗体。

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关键是选择正确的免疫原,并能够分离出免疫反应最为强烈的B细胞。

一般情况下,单克隆抗体制备需要经过诱导期、免疫期、融合期和筛选期,整个过程需要4-6个月的时间。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单克隆抗体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它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免疫学研究、病理学诊断以及体外诊断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实例:1. 癌症治疗单克隆抗体在癌症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

例如,一种名为“赫赛汀(Herceptin)”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乳腺癌。

HER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膜上受体蛋白,可影响细胞增殖和存活。

HER2阳性的乳腺癌对赫赛汀敏感,该抗体可以精确地靶向HER2,并诱导癌细胞凋亡。

2. 炎症治疗单克隆抗体也可用于治疗炎症相关疾病,例如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等。

目前有一种名为“阿那度珠单抗(adalimumab)”的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名词解释单克隆抗体

名词解释单克隆抗体

名词解释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一种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它们与传统的多克隆抗体相比,具有更高的结构稳定性和一致性。

单克隆抗体通常由一个免疫细胞产生,这个细胞被称为“单克隆细胞”。

单克隆细胞可以通过融合技术(如融合瘤)或用单个免疫细胞克隆的方法得到。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主要包括免疫原诱导、细胞融合或单克隆细胞培养、抗体筛选和纯化等步骤。

相比于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具有以下优势:
1. 高度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只由一个B细胞克隆产生,因此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可以识别并结合到目标分子的特定位点。

2. 结构一致性:由于单克隆抗体是从单个B细胞克隆而来,因此它们的抗体结构和序列非常一致,减少了批次间和批次内的变异性,有利于保证其质量和效果的一致性。

3. 更好的稳定性:单克隆抗体的结构稳定性较好,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更适合在各种条件下的应用,如药物研发、临床治疗等。

4. 无免疫原性:由于单克隆抗体是从人体内克隆得到的,因此不会引起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

单克隆抗体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被广泛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多种疾病。

临床上,单克隆抗体已经成功应用于治疗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传染病等。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作为药物载体、诊断试剂和研究工具等。

总结起来,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结构一致性、稳定性和无免疫原性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精确和有效的手段。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

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是一种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的抗体,可以通过与特定的抗原结合来实现其作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

一、单克隆抗体的生成过程单克隆抗体是来源于单个克隆细胞的抗体,其生成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免疫原注射、B细胞的激活和融合、筛选和鉴定、大规模生产和纯化。

具体而言,首先将免疫原注射到小鼠等实验动物体内,刺激其产生特异性抗体。

然后,从小鼠体内提取B细胞并与肿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通过筛选和鉴定,得到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

最后,通过大规模培养和纯化过程,获得足够纯净的单克隆抗体。

二、单克隆抗体的结构和特点单克隆抗体的结构与常规抗体相似,由两个重链和两个轻链组成。

其特点在于,重链和轻链的氨基酸序列是相同的,因此单克隆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此外,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和稳定性较高,能够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稳定的免疫复合物。

1. 与抗原结合单克隆抗体通过其特异的抗原结合位点与目标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这种结合是高度特异的,因此单克隆抗体能够选择性地与目标抗原结合,而不与其他无关的分子结合。

2. 中和抗原一旦与目标抗原结合,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中和抗原的活性。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病原体的入侵途径,使其失去侵袭细胞的能力。

此外,单克隆抗体还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抗原的清除能力。

3. 识别和标记单克隆抗体可以通过特异性地结合目标抗原,识别和标记疾病相关的分子。

这种特性使得单克隆抗体在临床诊断中起到关键作用。

例如,单克隆抗体可以用于检测和定量特定抗原的存在,帮助医生确定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4. 药物传递单克隆抗体还可以作为药物传递系统,将药物靶向地送达到疾病部位。

这种特性使得单克隆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的潜力。

通过将抗肿瘤药物连接到单克隆抗体上,可以实现药物的靶向输送,减少对正常细胞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单克隆抗体原理

单克隆抗体原理

单克隆抗体原理
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种细胞克隆产生的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

其原理基于以下步骤:
1. 免疫原:首先,选择一个特定抗原作为免疫原,可以是细菌、病毒、蛋白质或人工合成的多肽等。

免疫原的选择很重要,需要具备良好的免疫原性和足够的抗原决定簇(epitope)。

2. 免疫反应:将免疫原注射到动物(如小鼠)体内,激发其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

在注射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进行多次增强免疫,以提高免疫反应。

3. 脾细胞分离:在免疫反应结束后,从免疫动物的脾脏中获取免疫细胞。

这些免疫细胞中包含了多样性的抗体。

4. 融合:将免疫细胞与癌细胞(如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这些杂交瘤细胞具备细胞免疫的免疫记忆,同时也具备癌细胞的无限复制能力。

5. 屏幕筛选:杂交瘤细胞会产生大量抗体,但并非所有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和亲和力。

因此,需要通过筛选将那些特异性抗体单克隆化。

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流
式细胞术。

6. 扩增和培养:经过筛选的单克隆细胞被分离并扩增,在体外培养中产生大量相同的单克隆抗体。

7. 纯化:最后,从培养物中纯化出单克隆抗体,以去除其他无关的蛋白质和污染物,获得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的原理以其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为基础,为科学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等领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

单克隆抗体名词解释
单克隆抗体就是单一的B细胞,能够分泌出相对高度均一且针对某个特定抗原表型的抗体,而且是人工培养的,是用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两个结合在一块的,B细胞能够分泌出单一的特殊表型的单克隆抗体,而骨髓瘤细胞具有无线增值状态,两个形成融合细胞就会形成不停分泌着抗体,不停的繁殖,最后形成单克隆抗体的大量产生。

骨髓瘤和B细胞融合在一块,两种细胞最后达成混合产生既不停的繁殖,又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而且单克隆抗体都是单一的,均一化非常高,而且有固定、特定的表型,用单克隆抗体能够来固定来杀死一些病抗原,比如细菌、病毒、肿瘤,还有一些疫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制药之单克隆抗体【摘要】杂交瘤技术使鼠源单克隆抗体被广泛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研究,建立了治疗性抗体的第一个里程碑。

随着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抗体基因结构的阐明,应用DNA重组技术和抗体库技术对鼠单抗进行人源化改造,先后出现了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和全人抗体,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鼠单抗临床应用的不足,使抗体制备技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分类、制备、纯化、应用【前言】 1975年Koehler和Milstein创立了体外杂交瘤技术(Koehler等,1975),得到了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开始了多克隆抗体走向单克隆抗体的新时代。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它具有特异性高、效价高、纯度高、理化性状均一、重复性强、成本低并可大量生产等优点。

鼠源性单抗应用于人类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但主要缺陷是诱发人抗鼠抗体(human anti-mouse antibody,HAMA)反应,其次是鼠单抗不能有效地激活人体的生物效应功能,因此限制了其临床应用(Dhar等,2004)。

减少或避免HAMA反应并提高疗效的主要途径是鼠源性单抗人源化,随着对各类抗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及其变异的种属和功能之间关系的深入了解,而能够利用抗体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改造。

抗体的应用经历了非人源抗体、人鼠嵌合抗体、人源化抗体,最终到制备全人源单抗的转基因小鼠和噬菌体展示文库等不同的阶段。

1、单克隆抗体定义抗体主要是由B淋巴细胞合成,每个B淋巴细胞有合成一种抗体的遗传基因。

动物脾脏有上百万种不同的B淋巴细胞系,含遗传基因不同的B淋巴细胞合成不同的抗体。

当机体受抗原刺激时,抗原分子上的许多决定簇分别激活各个具有不同基因的B细胞,被激活的B细胞分裂增殖形成该细胞的子孙,即克隆由许多个被激活B细胞的分裂增殖形成多克隆,并合成多种抗体。

如果能选出一个制造一种专一抗体的细胞进行培养,就可得到由单细胞经分裂制增殖而形成细胞群,即单克隆。

单克隆细胞将合成一种决定簇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monoelonalantibody, 简称单抗) 2、单抗的分类2.1 鼠源性单抗目前生产的单抗大多是鼠源性的,但其在临床应用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弊端,主要是鼠源单抗与NK等免疫细胞表面Fc段受体亲和力弱,产生的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较弱,而且它与补体成分结合能力低,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较弱,并且鼠源性抗体在人血循环中的半衰期短,它发挥ADCC作用的时间较短;其次鼠单克隆抗体还具有免疫原性,易引起宿主过敏反应。

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单抗的效价,另一方面又会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后果,因此鼠源性单克隆抗体还应改善才能应用于临床。

2.2 嵌合抗体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的第一代人源化抗体,即简单的嵌合抗体,是用人源基因代替鼠源单抗的恒定区。

这样构建的嵌合抗体不仅保留了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又大大降低了鼠源单抗的免疫原性。

美罗华(Rituximab)作为第一个用于肿瘤治疗的基因工程抗体,就是由鼠可变区和人恒定区组成的嵌合抗体。

但由于嵌合抗体可变区(V)约占整个抗体的30%,鼠源性抗体V 区中的框架区(FR)仍残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诱发HAMA反应。

灵长目源抗体也是一类嵌合抗体,通过免疫短尾猿猴产生。

由于短尾猿猴抗体的可变区几乎与人可变区无差异,这类嵌合抗体不需要作任何改变,而不致发生抗体反应。

2.3 人源化抗体由于嵌合抗体异源性仍然很大,因此需要对鼠源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

2.4 人源性抗体虽然人源化抗体解决了鼠抗体的免疫原性等问题,但生产人源化抗体仍有很大的困难;人源化过程需大量繁复、昂贵的电脑模拟,需取代不同的氨基酸以恢复选择性和亲和力,工作量非常大,并且它总还含有少量鼠源性成分。

完全的人源性抗体才是用于治疗的理想抗体。

3、单抗的制备3.1 嵌合抗体从杂交瘤细胞分离出功能性可变区基因,与人Ig恒定区的基因连接,再插入适当表达载体, 转染宿主细胞,表达人--鼠嵌合抗体。

也就是将鼠源性单抗在保留其抗原结合活性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去除鼠源化部分或代之以人源化片断,减少了鼠源性抗体的免疫原性,从而尽可能的减少单抗的异源性, 同时保留了亲本抗体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

但是这种抗体仍保留了30%的鼠源性,可诱发人抗小鼠反应(HAMA)。

3.2 人源化单抗进一步人源化的方法很多,主要是重构抗体和表面重塑技术。

重构抗体就是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CDR)移植,将鼠抗体的CDR移植到人抗体的相应部位,这样人源化程度可达90%以上,目前该方法是人源化单抗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而表面重塑技术,即将鼠抗体框架区表面氨基酸的残基(surface amino acid residues,SAR)进行人源化改造。

该方法是仅替换与人抗体SAR差别明显的区域,在维持抗体活性并兼顾减少异源性基础上选用与人抗体表面残基相似的氨基酸替换。

3.3 人源性抗体目前它主要通过3种途径来研制: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核糖体展示技术和转基因小鼠制备人源性抗体。

3.3.1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抗体库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蛋白质分子或肽段的基因克隆到丝状噬菌体的基因组DNA中,与噬菌体的外壳蛋白形成融合蛋白,从而使该异源分子呈现于噬菌体表面。

通过这种方式,形成了一个收藏上亿个以体外方式制得的不同抗体的基因数据库,使从任何真实的抗原中迅速分离高度相似的同族抗体成为可能。

分离得到的抗体可用于制备完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产品。

随着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成熟与不断应用,其肽库的构建及筛选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推广,已广泛应用于包括基因定位、分子识别、疫苗设计等许多领域。

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库容量的有限性、密码子的偏爱性、氨基酸的修饰受宿主限制等,而且该技术依赖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所以一些对细胞有毒性的分子很难得到有效的表达。

按噬菌体抗体库技术融合了丝状噬菌体展示和抗体组合文库技术。

基本技术路线为:应用供体外周血或组织分离单个核细胞,抽取RNA,PCR扩增出编码抗体基因片段,经酶切后导入噬菌体、转化感受态细胞,制备噬菌体建立噬菌体组合文库。

再通过“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过程,筛选得到特异性的抗体基因。

利用此技术,外源蛋白或多肽的基因与噬菌体外壳蛋白的基因融合,外源表达产物在噬菌体的表面,从而实现编码基因及相应的表达产物在统一体系中的完美结合。

目前已构建的噬菌体抗体有两种类型:免疫抗体库和非免疫抗体库。

免疫抗体库的抗体基因来自经疫苗注射、微生物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等途径免疫过的个体,这些个体的淋巴经抗原选择和亲和力成熟,在较小的库容量即可筛选到针对特定抗原的高亲和力的抗体,也可从羊、鸡、兔等免疫动物中获得抗体。

但免疫抗体库在针对自身抗原、抗原性较弱及有毒性的抗原时,制备抗体较困难。

非免疫抗体库包括3类:天然抗体库、半合成抗体库和全合成抗体库。

天然抗体库的抗体基因来自于未经免疫的个体,可用于筛选多种抗原,但较小的库容只能得到中等亲和力的抗体。

半合成抗体库则是由人工合成随机化的V—CDR3序列;全合成抗体库则是半合成抗体可变区序列全部人工合成。

合成和半合成抗体的库容大,但亲和力较低,人工合成的免疫原性CDR3也可能增加抗体的免疫原性。

作为迄今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抗体库技术,噬菌体抗体库具有以下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基因型和表型的统一;②表达的是完全人源的抗体,且主要以活性片段scFv、Fab等形式表达,组织穿透性和抗原结合性都比完整抗体具有明显优势;③经过多次“吸附—洗脱—扩增”的富集过程,可以筛选得到特异性的抗体基因;④筛选容量大,杂交瘤技术的筛选能力一般在上千克隆以内,而采用抗体库技术可以达到106以上的克隆;用途广泛,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出的抗体具有特异性高、容易保存、生产周期短、易于大批量生产等特点,在大规模的工艺化生产中显示出明显优势。

3.3.2 核糖体展示技术(ribosome display technology)该技术将基因型和表型联系在一起,编码蛋白的DNA在体外进行转录与翻译,由于对DNA进行了特殊的加工与修饰,如去掉3’末端终止密码子。

核糖体翻译到mRNA末端时,由于缺乏终止密码子,停留在mRNA的3’末端不脱离,从而形成蛋白质—核糖—mRNA三聚体,将目标蛋白特异性的配基固相化,然后进行筛选,对筛选分离得到的复合物进行分解,释放出的mRNA进行RT--PCR,PCR产物进入下一轮循环,多次循环后可使目标蛋白及其编码的基因序列得到富集和分离。

目前抗体库技术还受两方面的因素影响:①从未经免疫动物的抗体库获得的抗体亲和力不高;②受外源基因转化率的限制,抗体库的库容不足以涵盖某种动物的抗体多样性。

大容量抗体库是获得高亲和力抗体和针对稀有抗原抗体的关键。

核糖体展示技术避开了上述不足,可制备大容量抗体库。

该技术依赖于mRNA、核糖体和抗体蛋白(或多肽)通过非共价结合形成三联复合体,在无细胞体系中完成转录和翻译,实现了基因型和表型的偶联,翻译出来的抗体可用抗原进行筛选,由于不经过体内转化,构建的抗体库库容可达到甚至超过1011。

利用核糖体展示技术可以获得特异的、高亲和力的抗体。

总之,抗体库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单抗的制备流程,成为众所瞩目的生物技术研究及开发热点之一。

2004年,中国建成世界上第一个针对SARS 的基因过程抗体库。

3.3.3转基因小鼠(transgenetic mouse)在转基因动物方面,有几种不同的途径生产人抗体,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已产生一定免疫反应的供者或癌症患者的淋巴细胞导入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或Trimera小鼠,取鼠脾细胞与人骨髓瘤细胞杂交就可能获得分泌人抗体的杂交瘤。

另一个生产人抗体的途径是通过基因敲除技术,使小鼠自身的基因失活,并导入新基因,创造出携带人抗体重轻链基因簇的转基因小鼠。

这种转人抗体基因小鼠所携带的人DNA片段具有完备的功能,可以有效地进行同种型转换和亲和力成熟。

任何靶抗原均可被用来免疫该小鼠,使其产生高亲和力的人抗体。

Tomizuka等首先以染色体为载体,成功培育了转染色体小鼠,并制备了高亲和力的人抗体。

日本某公司用基因工程技术,使小鼠携带完整的人14号染色体,该染色体包含全部人抗体产生基因,但迄今尚无该技术生产的制品问世。

4、单抗的纯化4.1 细胞培养液的预处理首先需去除培养液中的细胞和细胞碎片, 最常用的方法是离心。

连续碟式分离机由于转速高、分离效果好、进出口系统全密封而广泛应用于大规模细胞培养液的处理。

但一次分离不完全, 细胞液离心后还需采用深层过滤除去残留的细胞碎片, 避免在纯化时堵塞色谱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