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最美的声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聆听最美的声音
西岗小学何露娟
火红的五月,蓝天下、校园里,飘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一如那明艳的阳光,充满活力,挥洒热情。
5月16日上午,跟随区研训中心的孔惠萍老师,我和陈元元老师走进了岸头、水北等八所小学。一跨进校园,只听得此起彼伏的读书声。这样的见面形式,更觉得校园亲切、孩子可爱。和着清风,校园里的读书声响亮、悦耳,那是孩子们用心读出来的最动听的声音。
一、被亮点感动于朗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听八所学校九个班级孩子的整班朗读,意识到了每所学校的领导层面对孩子朗读训练的重视,触摸到了所有语文教师得法的指导痕迹,也感受到了所有孩子参与这项活动后朗读能力的提升。
被抽的九个班级中,抽到了五个一年级。虽是一年级的孩子,真有些“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不怯场,用满含笑意的眼睛打量着我们。轮到读时,他们发音标准,口齿清楚,恰当地断句、停顿。尤其是读到含有“着、了、的”等轻声音节的词句时,不拖腔,轻松带过。全程语速适中、不抢不慢,不急不愠。这与低段教师平时对朗读的重视和正确的指导是分不开的。可以想象,常态的课堂中,低段教师就能把“朗读”作为语文课的重点任务来抓,范读、领读、榜样读……只有口口相传,持之以恒,才能帮助低段孩子打实朗读的基础。
在汤庄小学蒋娟老师的班上,朗读即将开始,可有一个女孩子迟迟翻不到要读的那一课。蒋老师见状,走到她身边,俯下身子,帮着翻到那一课,又帮她捧好书,然后才提示全班读。事后了解到,那是一个学习能力严重滞后的孩子。“一个也不落下”,这样的孩子快乐地享受着学习机会的平等。一种幸福、满足荡漾在她脸上——那是读书娃最可爱的笑颜。
二、用建议推动着朗读
在被抽测的一个个班级里停留,发现每场朗读都各有特点,尽管有些缺憾,但都投入、用心。如果像水北小学方琳老师指导的三(3)班那样,能因文而异,用适当的情感基调来朗读,那么表现出来的声音不会一律地高亢;如果像河头小学二(1)班的张小燕老师指导的那样,能通过自然的头部动作,就能把低段朗读的“情趣”表现出来;如果像河滨小学一(3)班蒋俊凤老师指导的那样,能通过面部神态的变化,就能把儿童朗读的天性表现出来,那便是活泼、甜美。
读在进行时。虽然可圈可点,但听众更愿意欣赏其中出彩的孩子个体,真是令人忍俊不禁啊!有的表情虽然看似夸张但不做作,有的语调虽然虽然略显唐突但不矫情。无论被抽读的,还是未抽到的,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操练。学校里读,家庭里读;读给同伴听,读给家长听。读,应是学生具备的学习行为;读,应是学好语文的基本方式;读,也应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三、把选择情系在朗读
2017年2月,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董卿担纲的一档节目《朗读者》,再次勾起了人们亲近文字的情愫。在很多人看来,“朗读”只是小部分人的事,就是学生的事。但是,朗读的文字却是全民族的事。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选择;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是海明威的选择;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司马迁的选择。和我们的学生一起,选择了朗读,也便选择了中华文字,选择了一种传承。把这种“朗读”的选择养成习惯,就是对生命进行升华,以文学的汁液浸透生命的深度。
很享受这样的画面:温煦的午后,阳光从窗外探进来。一杯茶袅袅地腾着轻烟,一本书慢慢地翻开桌前。噙一口清茶,吟一段文字,茶香萦绕,文思轻扬。也钟情于这样的画面:每天,总有那么一段时间,流连在教室里,一边从每个孩子的身边踱过去,一边听他们有滋有味的读书声;有时驻足凝神,和他们一起徜
徉在文字背后的故事里……
忽然觉得,选择了朗读,就是选择了与时间的相依相伴,选择了与生活的含情脉脉。
这天午后,还有几个学校在等待中被抽读。暑热越炽,尘土、汗水,泥泞了孩子的小脸。当“读——”的口令响起,他们渐渐融进书里的文字。或娓娓叙述、或动情吟哦、或激昂赞颂……他们用得体的表情、恰当的语调、自然的动作,表达了语言的节奏和灵动,演绎着文字的内涵和深情。
这些可爱的读书娃,朗读出天地之间——最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