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病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的可能机制 ➢ 直立位时硬脊膜囊的解剖结构的异常和前
屈位时动力学的改变是平山病异常改变的 主要原因。 ➢ 正常情况下,前屈位时硬脊膜可以代偿这 种体位变化,虽然硬脊膜后壁可能与脊髓 后壁靠近,不会因前移造成对脊髓的压迫。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的可能机制 ➢ 当颈髓硬脊膜结构存在异常时,当颈部直
➢ 屈颈位MR检查在平山病诊断中的价值:其中曲颈 位最大的优点是能特征性地清楚显示普通X线, C的T异及常自高然信体号位和M增R检强查的不异能常显静示脉的血T管2丛W。I硬而膜扩外张腔 的硬膜外腔是否出现流空血管影,取决于血管的 扩张程度和局部的血流速度。
2.平山病的肌电图诊断和价值
➢ 平山病属临床少见病,诊断困难。神经电 生理检查对于此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 早期治疗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 颈椎的普通X线检查,可见生理曲度变直, 无其它异常发现。
➢ 普通CT检查,一般亦无异常发现。 ➢ 脊髓造影可见脊髓萎缩。文献 报道,在自
然位置状态下,脊髓造影发现65%的患者 存在下段颈髓轻至中度萎缩;CT脊髓造影 发现可达88% 。但脊髓造影由于存在创伤 和较多的并发症,并不能被医生和患者接 受和采纳。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颈髓异常的判断标准
➢ 低位颈髓萎缩的标准:低位颈髓C 4-7 与上节段颈髓相比, 受损水平前后径变小,矢状面提示萎缩需要在横断面进一 步证实;
2.平山病的肌电图诊断和价值
➢ F波缺如或出现率减少、潜伏期延迟 ➢ 患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正常。极少数平山病患者主
诉有肢体麻木,但客观查体及电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理检测中却无感 觉障碍。 ➢ 左右侧正中、尺神经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未见传导阻滞现象。有研究发现尺神经肘管区的传 导速度稍减慢。可能与肘管区存在嵌压有关。
2.平山病的肌电图诊断和价值
1)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中DML延
长,CMAP波幅降低:
➢ 在神经传导方面,MCV主要反映有髓快纤维传导,只要尚 存少量快纤维,传导速度就可保持正常水平或只有轻微减 慢,因此MCV无法反映平山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 而肌肉的运动动作电位可反映运动单位的数量,故平山病 患者肌肉无力、萎缩越重,CMAP波幅下降越明显。
➢ DML延长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病程中有髓快纤维严重丢 失,轴索变性继发脱髓鞘;失神经支配的肌肉中再生纤细 的慢传导的运动轴索以及神经肌肉接头传导的缺陷等。
➢ 有研究将双上肢同一神经运动传导的CMAP和DML进行比 较,发现患侧(或较重侧)上肢与对侧(或较轻侧)的CMAP相 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DML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受累颈髓变扁平的判断标准:显示序列选择横轴面 T 2WI, 脊髓的形状为椭圆形被认为正常,形状为梨形和/鸡蛋形、 三角形为脊髓变扁;
➢ 脊髓的曲线:从C2-7椎体后缘画一直线,判定C3-6椎体背侧 与直线的关系,椎体后缘与直线相交为异常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 1)平山病自然体位的MR表现:
肌电图(EMG)提示下颈段脊髓前角病变 观察项目包括: ➢ 1)神经传导速度(运动、感觉)、 F波;部分患
者进行节段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 2)针电极肌电图检查:按运动神经元病的检查标 准检查三个节段以上的肌肉(颅神经段、颈段、 胸段、腰段、骶段:即胸锁乳突肌\舌肌、上肢、 下胸段及腰脊旁肌、下肢)
2.平山病的肌电图诊断和价值
2)平山病患者的肌电图表现节段性神经源性改变 ➢ 上肢远端肌受累,而对侧同名肌肉也可以出现类
似表现,肱桡肌不受累。患侧受累肌肉肌电图出 现神经源性改变,对侧同名肌肉虽有类似改变, 但是临床表现并不明显。 ➢ 少数患者上肢近端肌及下肢肌存在神经电生理的 亚临床表现,提示这些区域的运动神经元有轻微 受损。
C6-8、T 1节段,表现为相应节段支配的肌肉萎缩无 力。
1.平山病的临床特点
➢ 血常规、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一般正常。
➢ 肌肉活检结果可正常,亦可见局灶性神经 源性肌萎缩,晚期严重者有继发性肌病改 变。典型的改变为神经源性改变,与运动 神经元病的不同点为受累的肌肉节段局限。
2.平山病的肌电图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
—— 青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 平山病(Hirayama disease)是一种原因不明 的、自限性的发生于青少年时期的神经系 统疾病,15~25岁是发病高峰,男性占绝 大多数,绝大多数为散发病例,罕见有类 似家族史。
➢ 1959年,日本学者平山惠造首先报道,以 亚洲人多见。
1.平山病的临床特点
➢ 主要是颈椎生理曲度变直,低位颈髓的萎 缩(萎缩节段分布范围在颈5一胸1,最明显 在颈6水平),形态变扁平,部分病例脊髓前 角可见异常信号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平山病的MR表现
2)平山病屈颈位的MR表现: ➢ 除了自然体位的MR表现外,屈颈为能受累
颈髓硬脊膜囊后壁拉紧,硬脊膜向前移位 并压迫脊髓,颈髓前移、变平、硬脊膜外 腔增宽且可见的异常流空信号,并与血管 的搏动一致,增强扫描硬膜外异常信号明 显强化的静脉丛。
➢ 常隐匿起病,是以一侧上肢或以一侧上肢为主的远 端肌肉萎缩、无力为特征的良性下运动神经元疾病, 伴有寒冷麻痹,桡侧的肌肉一般不受影响,手的骨 间肌、大小鱼际肌、前臂尺侧肌肉萎缩较重,使上 肢呈斜坡样。临床上又称青少年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 病程多在进展2~5年后自然静止。 ➢ 该病主要是由于脊髓前角病变所致,病变部位为
立位时,患者的颈髓后根就会牵扯脊髓向 同侧移位,严重者导致脊髓扭转及脊膜变 形,不断地曲颈动作引起脊髓的微损伤及 脊髓前角的细胞缺血最终导致脊髓萎缩。 国外研究表明受累节断扩张的硬膜外异常 信号为静脉血管丛 。
3.平山病的影像学诊断和价值
MR检查在平山病诊断中的价值
➢ 自然体位MR检查在平山病的价值:在临床怀疑平 山病的病例中,尽管平山病自然体位的MR表现缺 乏特异性,但能为临床平山病的诊断提供有用的 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