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子兵法》对人生的意义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商场如战场,很贴切的比喻。《孙子兵法》是套源自战场的理论,那么在商场上,我们对其加以变通的理解,很多理论、原则都可以借鉴。《孙子兵法》是商战中的“圣经”,特别是在今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飞速过度的时代,也就是在各个行业的商战中从一统“周天子”天下的局面向“春秋”再飞速向“战国”发展的时代,《孙子兵法》对我们的企业家们更具有深渊的指导意义和实际的使用意义。《孙子兵法》是兵家经典,由春秋末年著名军事家孙武所著,共十三篇,包括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在深刻总结春秋时期各国相战的经验的同时,集中概括了战略战术的一般规律。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主要论述了军事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著名的军事命题,并且揭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孙子认为战争胜败的五项基本因素是: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利,四是将帅,五是法制。政治,是讲要使民众和君主的愿望一致。天时,是讲昼夜、阴晴、寒冬等季节变化。地利,是讲远途、近路、险要等地形条件。将帅,是讲才智、诚信、仁慈等条件。法制,是讲部队的编制、将帅的职责等部队基本情况。“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强调在敌对双方激烈对抗的战争中要取得胜利,作战指导必须建立在对彼己双方情况的全面了解之上《孙子兵法》是现存中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体系的一部兵学专著,寥寥千余字,但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涉及到战争规律、哲理、谋略、政治、经济、外交、天文、地理、等方面内容,堪称古代兵学理论的宝库和集大成者,在世界广为传播。《孙子兵法》有极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我们从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启发。

直到今日,《孙子兵法》在多个学科和多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尤其在商业中大显身手,成为“经营经”,如把“故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中的“五事”概况为:“道”为目标,“天”为机遇,“地”为市场,“将”为人才,“法”为组织。孙子说:“兵者,诡道也。”他是以战争为言的,但是商业竞争中,就有不少推崇“商者,诡道也”。难道商业中要把对手视为战场的敌人,而以欺诈取胜吗?

当然是不可的。学习《孙子兵法》之前,断不可把它当成“阴谋诡计”来对付朋友或别人,我们要用计谋去对付坏人或敌人,而不是去欺骗好人,要不然就会因小智而失大智。我们要读懂它,深挖它的“大智”。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全”,“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谋攻篇)”,立足于特定的战争阶段,“求全”和“不战而屈人之兵”成为孙子的最高境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为了实现全国全军的“大义”。这让我们想到孔子的“仁”,

虽说战争会流血死人,但是那是为了国家的安宁,只有国安,才有民乐。

于是,我们不能只见到《孙子兵法》中的阴谋诡计,战争策略,我们还要读懂他的真意,要加上一种仁义担当和精神价值,进而将他的现实功利(取得战争的胜利)与道德价值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这其中,我们就要连同读《论语》,要把《孙子兵法》与《论语》结合起来一起读,《论语》以“仁”为本,提倡中庸思想,天下为公,“仁者无敌”,以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为终极关怀,虽说这是国家和平时才能实现的一种理想,但是在《孙子兵法》里面也是有许多这样的思想的,如“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始计篇)”,“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地形篇)”,“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行军篇)”等等,都贯穿了孙子对“仁”的思想的应用,为的是国家与人民的和平,而并非穷兵黩武,置国家与人民于不顾。

所以我们要左手《论语》,右手《孙子兵法》,学得“大智”,明辨是非,才不会想商业一样去欺骗别人,而是要“仁”与“谋”结合,更好地生活,文武结合才能不败,以谋为胜,而不是以力为胜,在现实生活中获取心灵的快乐。

而真正把《论语》和《孙子兵法》结合在一起,挥写辉煌篇章的就是《史记》。司马迁《太史公自序》中说道,“非兵不强,非德不昌”,兵即军事,德即是政治,他把“兵”与“仁”给结合起来,写下了多少精彩的历史故事。下面我就以《史记·项羽本纪》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项王谓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就可以知道谁最后可以取胜了。项羽依仗一夫之勇,崇信“以力取胜”,正是兵家大忌;而刘邦则“以谋取胜”,深得《孙子兵法》的精髓,“兵者,诡道也”,并不是孔武有力就可以的,会因刚愎自用而酿成悲剧。

“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这是项王面对这手无寸铁的降军和人民的做法,大肆烧杀掳掠,残忍暴虐,因“不仁”必定造成民心向背,孔子说:“天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近取譬,可为仁之方也”,而项羽却逆其道而行。

可刘邦入咸阳,立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这便反映出刘邦心存《论语》,仁义之师,必定所向无敌,当然其中也是刘邦的“计谋”,得民心者得天下。

再说一点就是将领之用。孙子说,“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谋攻篇)”,失去将领就好像失去手脚,自然严重。

项羽有范增这样的能才,却不懂善用,鸿门宴上失去杀死刘邦的机会,最后还因为刘邦的离间计,把范增给赶回老家。而刘邦自己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擒也。”

世上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人生道路,但是人生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旅途中,既有坎坷,也有坦途;即有荆棘,也有鲜花;既有眼泪,也有歌声;既有痛苦,也有幸福;即有陷阱,也有成功……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不测,是摆在每个人面前严峻的人生课题。为此,研究一下孙子"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形篇》)这句话是必要的。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以前善于作战的人,不管敌人强弱如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