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奥苏伯尔理论归纳

本书中奥苏伯尔理论归纳
本书中奥苏伯尔理论归纳

本书中奥苏伯尔理论归纳:

(一)奥苏伯尔的有意义与机械学习分类P81-P83

1.《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者是否理解要学习的材料,学习被分为有意义的和机械的

2.奥苏伯尔将有意义的学习由简到繁分为五类:

(1)表征性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4)概念和命题的运用

(5)解决问题与创造

奥苏伯尔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主要目的就是为阐明其中的限制条件。

(二)奥苏伯尔的同化论P92-94

1.新知识和原有知识可以构成三种关系:

(1)原有观念为上位的,新的知识是下位的

(2)原有观念是下位的,新知识上位的

(3)原有观念和新知识是并列的。

2.新旧知识的三种关系导致了三种形式的学习: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的构建和组织遵循两条原则:

(1)渐进分化的原则

(2)综合贯通的原则

4.奥苏伯尔认为,有意义学习必须具有三个条件:

(1)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

(2)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基础

(3)将材料的潜在意义转化为学生心理意义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学生具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5.奥苏伯尔的同化论适合于解释知识学习中的理解过程和条件,但不能回答知识怎样向技能或认知策略转化。

(四)言语信息学习的过程和条件P98~P99

1.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分类中,符号学习属于机械学习

2.奥苏伯尔认为,事实性知识是一种非概括的命题知识。

3.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有组织的整体知识学习的唯一重要条件是原有认知结构。

(五)概念学习、规则学习的过程和条件P103-P105

1.从辩证例证出发,逐渐发现概念属性的方式,奥苏泊尔称之为概念形成。其心理机制可用奥苏泊尔提出的上位学习模式来解释。

2.奥苏泊尔称为的概念同化,其心理机制可以用奥苏泊尔提出的下位学习模式来解释。概念同化是从上位到下位的学习,它要求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同化新概念的适当上位结构,而且这一上位结构越巩固、越清晰,新的下位概念的同化就越容易发生。

3.学生进行的发现学习,用奥苏泊尔的同化学习理论来看,它属于上位学习。

(六)奥苏伯尔解决问题过程模型P111

奥苏伯尔指出,自杜威于1910年对问题过程进行论述之后,“60多年来并没有对杜威的描述

作过明显的改进”。他于1978年提出了一个解决问题模型。该模型不仅论述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而且提出了“问题背景”知识、“推理规则”和“策略”等不同类的知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

(七)惩罚P160

奥苏伯尔指出:承认错误与接受惩罚是学习道德责任心和发展健全良心的主要部分。

(八)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的测量与评价P175

1.按奥苏伯尔的观点,“智”是由学生的认知结构构成的。新的教学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奥苏伯尔所强调的根据学生原有知识基础进行教学。

2.言语信息的本质是命题网络,用奥苏伯尔的话来说,就是良好的认知结构。

(九)任务分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P212

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

(十)应用奥苏伯尔的同化论分析教学任务P216~217

奥苏伯尔的认知建构观的学习理论又叫同化论,该理论只涉及认知方面的学习,它阐明了认知领域内各种类型学习的性质、过程和条件,也是进行教学任务分析的良好工具。

(十一)在言语信息——地理实例中运用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P220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论适合于言语信息学习(或陈述性知识学习)按奥苏泊尔分类,有意义的知识学习可分为符号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按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此处涉及的“地势”与“地形”是学生已学过的概念,它们处于上位,其下是“高山”、“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五种地形概念。按奥苏泊尔的同化论,这些目标主要是下位例子学习。

(十二)设计先行组织者,促进保持与迁移P236~240

1.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奥苏伯尔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组织者是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个引导性材料。

2.组织者最宜于在两种情况下运用。

(1)当学生面对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缺乏适当的上位观念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则可以设计一个概括与包容水平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的组织者。让学生先学习这一组织者,以便获得一个可以同化新知识的认知框架。这样的组织者被称为陈述性组织。

(2)当学生面对新的学习任务时,倘若其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但原有观念不清晰或不巩固,学生难以应用,或者他们对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辨别不清,则可以设计一个指出新旧知识异同的组织者。这种组织者被称为比较性组织者。

(十三)奥苏伯尔的讲解式教学法P246

奥苏伯尔认为人的认知过程往往是先认识事物的一般属性,然后在这种一般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其具体细节。据此,他要求学校的教学顺序也应遵循人的认

识的自然顺序,先呈现概念性的组织者,然后呈现具体材料。

(十四)认知结构理论P267

可以运用奥苏泊尔认知结构理论分析学生学习成绩的缺陷。奥苏泊尔认为,良好的认知结构具有自上而下逐渐分化和横向融会贯通的特点。所以奥苏泊尔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是原有知识,这是很有道理的。

(十五)学习动机的构成成分:

奥苏伯尔认为,尽管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学习动机,但几乎所有的学习动机都是同学生的学业成就相关联的,因此成就动机用该是学习动机的核心。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是学习动机的核心。他将成就动机区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提出的问题:

1.如何为品德态度不良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给这样的学生如何制定学习方案?

2.在集体教学为主的现状中,我们如何平衡学生年龄特点的共性和个体的差异性?如分组分梯度教学时,如何保证为学生创造的是公平的学习机会?

3.掌握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我们要怎么应用于实践?在学生面临失败体验时,如何正确引导与激励?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

这是自己从一大本的教综中整理出来的一些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其中带星的是重点,是需要背诵的。本人就是靠这份资料成功上岸啦成为一名高中教师,希望对大家有用~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分开解释最早见于许慎《说文解字》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3、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是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个性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形式 教育的基本形式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或教材)向受教育者进行教育。教育的基本形式包括(1)学校教育(2)家庭教育(3)社会教育(4)自我教育(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三)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即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1)教育具有永恒性(2)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3)教育具有历史性和时代性(4)教育具有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和民族性等。 (四)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二、教育的功能 1、按教育功能作用的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 2、按教育功能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有助于)和负向功能(妨碍)。 3、按教育作用显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相吻合)和隐性功能(非预期的)。 三、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历史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2)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状态下教育机会均等(3)教育具有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的教育 1、古代社会教育的特征★ 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的教育及其特征★:奴隶社会里,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产生了

幼儿园大班11月份的工作总结

幼儿园大班11月份的工作总结 十一月份的工作已经结束,回顾这一个月的工作,感受很多,欣喜更多,现个人报告如下: 班内教师之间配合的是否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教师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和谐相处的关键。我们班三位老师,不计较个人得失,有工作大家一起齐心协力把它做好,只要是对孩子有益的事,我们都会尽自己所能,让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教育需要爱,也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这一教育名言告诉我们,爱是教育的生命,是教育的催化剂、润滑剂和粘合剂。爱是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生长素。作为教师,要做到热爱每个孩子。我们运用爱的教育和班内的孩子打成一片,主动亲近他们,在活动中,我们要求自己从教态到语气都要真挚、亲切,让幼儿感到母爱般的温暖,空余时间,主动接近幼儿,爱抚幼儿,给他们讲讲故事,和孩子们聊聊天,谈谈心。用真心去体贴每一个幼儿,关心幼儿的教育问题,我们还注重幼儿的养护问题。从睡眠、起床到用餐、喝水,都要事事关注,事事细心。孩子的每一步,都需要我们认真、努力地去对待。 天气忽冷忽热的,我们老师对这保健方面做得还是比较扎实的,每天给幼儿喝水7到8杯。但本班带药来园的幼儿还是比较多,每天

都坚持用醋去消毒。在十一月二十三日周福裕小朋友不小心被门夹到手了,也当场跟家长说明了原因了,本月开始编排元旦节的节目,对安全方面还需加强· 这个月我们去谢安家和曾志英家家访了,通过家访,进一步加强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促进了家园工作,在家访过程中,我真实的体会到每位家长对于孩子的无私贡献的心情,也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表现。本月十一月十⑦号也对外公开课,本班也有30个家长来参加。没来的家长也跟老师请假过,本月接到有位家长的投诉了,不过我也会借此机会让自己更好地去改掉自己的不足。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经典概括

哲学原理归纳总结 辩证唯物主义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 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岀发,实事求是。 2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表现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 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1 ?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受到规律 的惩罚。 2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 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 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第二部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2. 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坚持真理。 3.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丰富和发展真理。 4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 I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 1. 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 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②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 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II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二) 1. 发展具有普遍性,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途径)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支持、 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的接受挫折与考验。 3.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状态) ①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山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实质与核心) 1. 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 点看问题。 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是指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同一性是指双方相互 依存、相互贯通,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与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 法解决矛盾。 3.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① 两者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岀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 性离不开普遍性。 ② 两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 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辩证唯 物 论 认 识论 唯物 辩 证 法

大班十一月份工作总结

2013—2014学年度大班组十一月份工作小结 莫绍红 十一月与十月区别不是很大,特别在在季节变化上依然有夏天的感觉,直到月底的时候才有丝丝的冷意,伴随着空气侵犯人的肉体,一股股冷气伴随着这个月份结束了十一月。现将十月工作小结如下: 一、班组情况: 大班组教师状况良好,主要体现在课堂状态与自我学习状态,从课堂上说教师们都认真的准备,主要在上课的流程清晰,课堂活跃,课堂调控能力大有进步,教师整体精神状态很好,很有激情。在自我学习上,教师都主动的交流一些教育问题,例如班级上的一些案例或者针对家长提出的一些教育思考,教师们都主动的请教老教师或者翻阅一些文本资料,再加上每周的业务培训,促进了教师们的学习状态。 大班组幼儿这块也很惊人的状态,孩子们经过九月、十月的活动与交流,总体培养也慢慢的达到各班想要的常规要求,大班组的孩子整体来说还是很喜人,主要表现在活动孩子思维的敏捷,愿意参与,动手能力进步很大,语言表达能也很强,各班常规有明显的进步。 本月各班安全情况很好,没有出现磕碰家长投诉或者是其他问题的家长投诉,这些班级工作与各班教师认真负责用心管理班级是分不开的,所以说大班教师往后走就越觉得很成熟很放心。 班级的未上情况也进步很大,各班教师在雨天都恨主动的找一些纸皮铺在班级门口防止地板滑,也有利于教室的干净,雨天各班教师还在门口拉了临时的线让班级幼儿挂雨衣,一些基本的事物教师们已经不需要提醒和安 排,就算是雨天,各班教室依然很干净很干,给班级营造了很温馨的活动空间。 二、本月各项活动与过程: 同课异构是针对教师思维备课的一种锻炼,用同一个课程上出两种不同的方法,目标一致,从这个活动中大班组两位教师(杜珊、陈杏)都认真的对待,从接到课题后认真的请教老教师,主动的把教案与同事商量,多次借班上课提高课堂质量,整体活动完成的非常好。 教师学习一直来是我们团队的传统,坚持下来就是特色,昙花一现就是做做,目前教师业务学习已经成为我们团队的特色,每周的周四我们都利用简短的时间做最有价值的事情,那就是业务上的培训学习,每周的两个案例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拿出来大家学习和分析,这样能促进我们教师避免或者碰到相同的问题可以轻而易举的去化解,大班组的教师也从培训学习中养成看书的号习惯,交流案例的好习惯。 消防周活动根据园长的提议我们做成了消防周活动,本次活动由柳彬老师负责做策划,柳彬老师做完策划由组长检查并提出一些想法,进行第一次 改稿到最后完成交给园长审看修改,最后策划教师拿着审批后的方案进行全组解读,目的就是确保活动完满结束。通过这次消防活动家长反馈很好,活动在全组里大获表扬。 从第二次的课题监测分析来看,各班都按课题组的计划完成教学目标,班级幼儿在课题开展过程中都有明显的进步,这些进步也能体会到各班教师在平常开展活动中都是认真的,都是有备而来的。 感恩节活动也是我们主题活动之一,本次活动由陈润霞负责,做好方案由组长到园长审看,到全组解读方案,由于周四当天早上下雨安排户外的感恩的心手语活动只能在室内进行,其他流程不影响,整个活动开展的很到位,一种方案十个班进行,而是同时开展,很有气氛。 亲子跳蚤市场活动是本月最重要也是最大型的一个亲子活动,从活动当天看来有一千多人参加,本次活动由甘翠强老师做策划,策划同样流程也是做好策划组长交流,由园长审看到解读计划,解读完计划后进行活动的一些提前事情,(如:完成家长的温馨提示;小嘉宾剪彩排练;各班进场排练;场地规划安排,场地布置装饰)这样的环节安排也是活动成功的最

教育理论——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理论——教育学部分 一、绪论选择(5.33%) 二、教育的本质、功能和教育的基本规律选择、辨析、简答(14.93%) 三、教育目的及制度选择、辨析、简答(14.40%) 四、教师与学生、班主任选择、辨析、简答(11.20%) 五、课程及教学选择、辨析、简答、论述(22%) 六、德育理论与实践选择、简答、论述(7.07%) 注:百分比为占教育理论——教育学部分(75分)比重,文中加粗部分为考过知识点,成考考试知识点会重复考查。

一、绪论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其人事物之间的内在必然联系。 (二)教育学的发展概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我国春秋末年出现的教育文献《学记》(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教失等);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英国哲学家培根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归纳法,为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的基础,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1632年)为开端,出现了一系列对后世有影响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话》(绅士教育)、[法]卢梭的《爱弥儿》、[瑞]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德]赫尔巴特(“三中心”论)的《普通教育学》、[德]福禄倍尔的《人的教育》[英]斯宾塞的《教育论》、[沙俄]乌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的《人本主义与教育》。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作用)、赫尔巴特、杜威(教育以儿童为中心)的最主要的观点。 3、教育学的多元发展阶段 (1)实验教育学(反对思辨,主张定量,实证研究,提倡“科学化”):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897年),实验心理学诞生发展。 (2)文化教育学(精神科学教育学):狄尔泰《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教育与文化》、利特《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克伯屈《设计教学法》 (4)制度教育学:瓦斯凯《走向制度教育学》《从合作班级到制度教育学》、洛布罗《制度教育学》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苏]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苏]加里宁的《论共产主义教育》、[苏]马卡连柯的《论共产主义教育》和《教育诗》(“平行影响”教育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苏]凯洛夫的《教育学》、我国杨贤江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 (6)批判教育学: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吉鲁,法国的布迪厄等。 4、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苏]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其中提出了五条新的教学原则。[美]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学理论"、[瑞]皮亚杰的《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苏]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哲学原理与方法论归纳整理 导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三个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组成部分。学习时应把握以下范畴:物质、运动、静止、规律、意识、认识、实践、真理、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价值及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创造与实现。 一、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8、唯物辩证法19、认识论3)(共30条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共8条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派生。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3、【反对】:反对实际工作中,违背世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3、【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三、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 1、【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意识具有计划性、目的性、主动创造性与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否对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和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2020年幼儿园小班十一月份的工作总结范文

幼儿园小班十一月份的工作总结范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个月的工作又即将结束,细细品味过去的一点一滴,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现将本学期如下: 本人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作为新世纪的幼儿教师能时刻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爱岗敬业,遵守幼儿园的各种规章制度。能认真的参加学习、培训和听课,做好笔记。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会议和竞赛,及时写好活动计划、总结,认真记好会议记录,在竞赛中取得了好的成绩。本人平时能严格要求自己,以师德的要求时刻提醒自己,树立高度的责任心,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关注每一个幼儿和幼儿的每一个细节。 1、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创设与幼儿互动的环境。本学期我带的是大班,结合大班幼儿的特点我们构建一个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环境,让幼儿在教师,集体面前想表现、敢表现、喜欢表现并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积极应对。在环境的创设上不只是老师单方面的努力或者简单意义上幼儿的参与,而是让幼儿出主意、参与设计、参与材料收集、布置、参与环境的管理,体现幼儿的思维、幼儿的发现、幼儿的操作和幼儿的记录。物质环境上,让幼儿有丰富的操作材料进行动手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合并获得新经验,并结合主题创设了幼儿感兴趣的五大活动区。各项班级工作及家长工作都获得了家长的好评,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并且都有详细的记录。

2、教育教学方面。在新《纲要》的指引下,我园实施了新课程《幼儿园整合课程活动》。根据开放教育理念,及幼儿全面平衡发展的理论基础,以挖掘幼儿潜能为教育模式的基本框架,以幼儿的经验、能力、兴趣、需要为出发点,在教材生活化、教学活动化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用主题统整的形式,将各领域的学习关联起来,园内园外活动并重,使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与环境中人、事、物产生交互作用中获取各种经验而成长。在一日活动中我能根据主题目标、幼儿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活动,在开学初制订学期计划,每周制定周计划,严格按照周计划开展活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活动中让孩子自主地学习,并对孩子的自主学习进行了研究和实践,切切实实地促进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我们老师的工作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理解,更需要家长的配合,现在天气冷我们及时向家长了解了未到幼儿园孩子的原因,如果身体不好,就好好在家休息。给家长讲,回家引导幼儿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学习任务,培养幼儿家园一致的习惯,让家长和幼儿共同投入到班级的各项活动中来,共建家园合作教育模式。坐车的孩子也经常电话联系交流,准确及时的把孩子在园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家园互动,帮助孩子更快,更好的进步,让他们在健康、快乐中成长!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1、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得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得《学记》就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得《论演说家得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得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得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得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得《大教学论》就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得专著.她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得《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得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得《教学与发展》把学生得“一般发展”作为教学得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得《教育过程》得主要思想就是结构主义与发现法得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得《给教师得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得教育学”与“学校生活得百科全书”。 8、教育得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得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得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得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得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就是错误得,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就是消极得、被动得,而就是积极得能动得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得双重任务就是:培养各行各业得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得组成部分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就是指系统得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得任务之一就是发展学生得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与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就是决定性得因素。 16、体育得根本任务就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得任务: (1)使学生具有正确得审美观与感受美、鉴赏美得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与创造美得能力; (3)培养学生得心灵美与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得任务: (1)培养学生得劳动观点,养成正确得劳动态度与习惯; (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与劳动技能。

2020年幼儿园中班十一月工作总结范文

幼儿园中班十一月工作总结范文 幼儿园中班十一月份工作总结 幼儿园中班十一月份工作总结1 十一月的天气明显让人感到丝丝的冷意,但是精彩纷呈的活动,让孩子们的内心充满火热。赶紧让我们回顾一下! 一、教育教学 本月我们开展了《红黄蓝绿》、《香香的蔬菜》和《快乐运动每一天》三大主题活动。 《红黄蓝绿》主题延续上月活动继续让幼儿运用自己的感官发现秋天是多姿多彩的,通过玩色彩游戏,感知色彩的美丽与丰富。 主题《香香的蔬菜》主题中,我们充分利用幼儿的感官,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发展了幼儿的感官。并让幼儿了解了各种蔬菜的形状、颜色、特征以及它们丰富的营养。我们还发现了卷心菜里的秘密,并运用学过的线条创作了线描画《美丽的卷心菜》。

在主题《运动身体》中,我们利用故事、儿歌、歌曲、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火柴棒、几何图形等让幼儿拼摆出人的不同姿势、动作。 本月,我们当了一次小当家,准备好了二元钱,来到老闸农贸市场。通过活动我们不仅认识了许许多多的蔬菜,还买到了自己和家人爱吃的蔬菜,他们是土豆、西红柿、辣椒、西兰花、莴苣等。 本月我们还接受了园部调研,调研老师从来园活动、晨间锻炼、盥洗点心、区域活动、进餐活动等环节对我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跟踪调研。通过调研活动,让我们对于如何组织半日活动有了更好的思路。 二、卫生保健 一日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良好的常规培养,喝水、擦手用自己的茶杯毛巾,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脸,时时提醒着孩子。活动中,注重孩子完整语言的培养,懂得先举手后回答,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天气渐冷,我们时时注意孩子的冷暖,帮助孩子及时穿脱衣服,预防着凉。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导语:高中哲学原理及其对应方法论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物质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整理高中哲学原理方法论总结的资料,欢迎阅读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按照其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 【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反对】在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 (1) 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 【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①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 ②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③联系我国国情、省情,围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等问题进行分析。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追溯过去、推测未来。)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等); 树立“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 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 加强“诚信”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 【注意】①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 观存在的反映。②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③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

领导班子理论学习情况汇报

领导班子读书学习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领导班子、学习型机关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按照市委对领导干部理论学习的相关要求,我办领导班子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率先垂范,认真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不断提高履职能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办领导班子学习坚持学理论、议大事、谋发展、出成效的思路,采取集中辅导、专题讨论、学习交流等学习形式,紧密联系农经工作实际,不断深化理论学习,丰富学习内容,突出学习重点。坚持做到每月确保集中学习一次以上,出勤率95%以上,每个班子成员都有专用学习笔记,结合分管的业务工作写心得体会。做到了人员、时间、内容、效果的“四落实”。 (一)领导重视,率先垂范,确保学习人员落到实处。理论是旗帜、是方向。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扩充知识,掌握客观规律,增强政策水平和工作业务能力。我办领导班子把理论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理想追求、一种工作需要来抓,落实到人。每次集中学习,班子成员都能严格要求,按时参加集中学习讨论。遇特殊情况不能参加的,都事先请假。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主持集中学习,班子成员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确保学习人员的落实。 (二)制定计划,严格执行,确保学习时间落到实处。年初,根据市委宣传部、组织部相关工作意见,及时制定下

领导班子和机关年度理论学习工作意见、学习计划,严格执行月度学习计划,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学习讨论,并确定一名领导作重点主导发言。领导班子学习,做到年度有学习意见、每月有实施计划、个人有学习笔记、重要学习有专题活动。除集中学习外,班子成员还充分利用八小时以外的时间认真看书学习,自觉开展理论自学活动,保证了学习时间的落实。 (三)求真务实,突出重点,确保学习内容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我办结合创先争优“学习大推进”活动和自身工作重点,组织学习了《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辅导读本》、《2011年理论学习读本》和2011年中央一号精神,重点学习领会了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大会确定的目标和任务上。明确了下一阶段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思路和发展举措,重点围绕处理好“五大关系”、实现“五个提高”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是正确处理好加快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的关系,着力提高城乡统筹发展水平。二是正确处理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着力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正确处理好加快富民步伐与缩小贫富差距的关系,着力提高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水平。四是正确处理好深化改革创新与增强发展活力的关系,着力提高农村经营制度建设水平。五是正确处理好加强组织领导与转变工作方式的关系,着力提高新时期农业农村工作水平。 (四)严格制度,创新形式,确保学习效果落到实处。我办领导班子注重学习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规范和深化学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知识点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 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 反映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 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 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 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 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 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 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 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 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 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 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基础知识点汇总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两个层次。 第一方面,是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依据。 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意识能否认识和反映物质世界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识和不可知论的根本依据。 在哲学基本问题之后,还有一个世界处于什么状态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定律、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阶级基础: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社会科学: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一)物质观的发展 主观唯心主义:“存在就是被感知”。 客观唯心主义:“理”、“理念”、“绝对观念”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为一种或几种常见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是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或不可分割的最小粒子。 旧唯物主义无法对意识现象及社会历史的本质,做出唯物的科学解释,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形而上学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恩格斯:“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列宁:“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汇总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手抄全知识点 小栗子2013-01-06 22:05:30 一、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一种强制性教育。 2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22、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23、教师劳动的特点:(1)复杂性、创造性;(2)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的广延性;(3)长期性、间接性;(4)主体性、示范性。 24、教师的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 25、学生是教育的客体、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发展中的人。

幼儿园大班9月份工作总结

大班九月份工作总结 九月,这个忙碌而又丰收的月份,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们能让新生老生安定情绪,通 过家长交流了解孩子生活情况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老师的关爱和亲切,平时加强班 级常规、稳定幼儿情绪、孩子们很快适应了大班的集体生活,现在我将本月工作总结如下; 本月中,孩子们学习了新的早操,孩子们学习的非常认真,简单、可爱的动作得到了孩 子们的喜爱,特别是《健康歌》这个舞蹈,孩子的积极性很高,他们都能很好的和自己的舞 伴配合,虽然刚开始做的有点乱,但每个孩子都在很积极的参与,很快便掌握了动作。 1、教育教学 教学中,我们以亲切的姿态对幼儿进行教育,建立起平等、宽松的教育环境,教学活动 中,发挥良好的教育教学方式、锻炼幼儿自主操作、自由想象力,加强师生互动,为幼儿提 供了更多更新的知识,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的参加教学活动。每天早上利用幼儿来园时间让 幼儿读书,进一步培养了幼儿自主阅读的能力,同时鼓励个别幼儿给小朋友当小老师,为幼 儿领读,这样不但锻炼了孩子的领导能力,还引起了幼儿的高度兴趣,为幼儿营造愉快的阅 读气氛。 2、常规工作以及保育工作 一日活动中,我们逐渐对幼儿提出各种常规要求,组织幼儿进行集体化的常规教育和个 别化常规教育。尤其是加强了课堂学习常规教育和日常行为习惯教育,大班幼儿运动量大, 特别是天热容易出汗,所以我们教育幼儿懂得适时休息,口渴及时喝水,每天做好班里的卫 生工作,对幼儿进行了多方面的安全教育,让幼儿在幼儿园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 我们两位老师的密切配合下,我们顺利完成了自己本月的工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在下月中,我们定会再接再厉、取长补短、更好的工作,信心百倍的迎接下月的挑战。篇二: 大班九月份班务工作总结 大班九月份工作总结 大班魏楠 一,新学期的开始,我们能让新老生安定情绪,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孩子的生活情况的 同时,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老师的关爱和亲切,我们针对有些情绪容易波动的孩子,提前稳定 他们的情绪,了解孩子在假期的情况及加强家园交流,由于我们做好了工作,孩子们很快就 适应了,也能改掉在家不好的习惯,使幼儿更快融入了一个集体里。这是教师与家长的努力。 二,在教学上我们针对大班幼儿的特征,开展了“特别的很好我”主题活动,在“特别的 我”课程单元里,我们带领孩子比较现在的自己和以前有什么不同,感受长大的心情。同时 引导幼儿欣赏别人的特别之处,学习与同伴融洽相处。做到课题与环境结合,发挥幼儿的参 与。 教师并组织班级会议,让家长了解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以及注意事项等等。家长们积极配 合我们开展主题活动,认真填写各类调查表,按时发放《家园联系手册》,如实反映了幼儿在 园学习、生活情况。篇三:幼儿园大班月工作小结 大五班月工作小结 十一月份是一个紧张忙碌且充实的一月,经过这个月的磨练,让我切身体会到作好一名幼 师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同时也感受到了作为幼师的快乐和满足. 一. 教育教学: 本月的主题是《礼仪教育》,在进行这个课程单元中,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我们在教小朋友要讲究文明礼仪时,我们也 应该以身作则,从行动上去改变小朋友的行为,给予小朋友关爱,让小朋友明白爱,分清什 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够辨别美与丑。在英语课程学习的进展来看,大多数幼儿能够接受, 但在数学方面中,发现部分新生基础薄弱,所以在这方面还需加强。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