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的特征及习性
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
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动物百科:中华白海豚》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您喜欢小编的推荐,请继续关注店铺。
店铺,给你不一样的人生。
sousa chinensis (osbeck, 1765)中华白海豚在分类学上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白海豚属,英文名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为220—250厘米,体重为250—235千克。
身体浑圆,呈现优美的流线型体态。
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32一36枚圆锥形的牙齿,齿列稀疏。
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
喙与额部之间被一道“v”形沟明显地隔开。
脊椎骨相对较少,椎体较长。
鳍肢上具有5指。
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淡红色的棕灰色。
【中华白海豚的分布】中华白海豚是热带、亚热带靠近海岸生活的种类,也游弋于内海的港湾及河口一带,分布区从非洲的好望角附近沿非洲东岸向北,到红海、苏伊士运河口、阿拉伯湾、波斯湾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几内亚等地的沿海海域。
【中华白海豚的习性】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
性情活泼,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1米高。
游泳的速度很快,有时可达每小时12海里以上。
呼吸的时间间隔很不规律,有时为3一5秒钟,有时为10一20秒,也有时长达1一2分钟以上。
主要以鱼类为食,包括鲻科和石首鱼科鱼类的幼体,也吃小黄鲷和小鲳鱼等。
它的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达7千克以上。
中华白海豚每年主要在6一7月间在水中交配,雌兽的怀孕期为10个月左右,产仔于翌年3—4月份,幼仔的尾部先产出,头部最后露出。
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长大约为100厘米,是雌兽体长的1/3左右,背面为灰黑色,腹面为白色并带有粉红色,牙齿尚未露出,吻部生有10多根感觉毛。
中华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
台灣山鷓鴣
黃喉擬水龜
台北赤蛙
熊貓
穿
山
甲
穿山甲為哺乳動物的一種,體長約30厘米到 100厘米,雌的比雄的長得短些,頭部細長, 眼睛很小,無牙齒。除了腹部以外,穿山甲身 上長了瓦狀角質鱗片,嵌接成行。受到驚嚇的 時候,穿山甲會縮成一團,捲成球形。穿山甲 四肢粗短,有強壯的爪子,便於挖洞。
台
灣
山
鷓
鴣
台灣山鷓鴣(學名:)為 雉科山鷓鴣屬的鳥類,俗 名深山竹雞,是台灣的特 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 主要棲息於深山茂密森林。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 內部山地。
黃喉擬水龜
頭部為綠色,有黃色帶狀紋,上頜橄欖色,下 頜黃色;背甲長12~14厘米;有三條脊棱,中 央一條發達,兩側常不明顯,後緣呈鋸齒狀, 灰褐色背面,黃色腹面,散步四角形的黑斑, 四肢為橄欖色,具有綠色縱走帶狀紋;趾間具 蹼。 南種 分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安徽、雲南、 海南、河南、廣東、貴州、江西、浙江、福建、 廣西、香港及越南北部,臺灣,日本大阪府、 京都府、滋賀縣。
北
台
赤
蛙
台北赤蛙(拉丁文學名:Hylarana taipehensis)是台灣保育珍貴稀有 保育兩棲類的動物。本來牠們是台灣平地常見的蛙類,但由於近來台灣的農 藥濫用,導致牠們的數量急遽減少,再加上人類對其棲息地的破壞,令牠們 現時只出現在少數的地方,並被列為保育類動物。 本種亦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 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穿山甲棲息在亞熱帶地區和熱帶地區的山區森 林、灌叢等環境,晝伏夜出,生活在洞穴裡, 能爬樹。
中
華
白
海
豚
中華白海豚,又稱為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俗名 尚有粉紅海豚、鎮江魚、白鯃等,臺灣稱為臺 灣白海豚或臺灣媽祖魚。屬鯨目海豚科,身長 由一米到三米不等。主要生活在熱帶及溫帶沿 岸水域,例如澳洲中部及北部、華南、印尼等 西太平洋水域,印度洋海岸線以至南非,也有 在河流出現及鹹淡水及沼澤一帶,例如、漢江 和珠江等,分布極之廣泛。西方文獻有關中華 白海豚的最早紀錄是在1637年由探險家彼得文 地(Peter Mundy)在珠江口發現的紀錄,而 中國的最早紀錄是在唐朝。雖然名為「白海 豚」,然而剛出生的中華白海豚是呈黑色,年 青的會呈灰色,至於成年的則會呈粉紅色。
中华白海豚的特征及习性
2019年7月刊|资讯广东珠江□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中华白海豚的特征及习性文I肖尤虧_J_华白海豚在中国最早的发T现记录是唐朝,到了清朝时期新安县.也就是我们现在深圳、香港一带,渔民常常能见到它的身影。
近代是瑞典人Peter Osbeck乘船航行至广东珠江水域时,观察到一头雪白色海豚在船边出现,因其颜色特殊,将其命名为中华海豚(Delphinus Chinensis Osbeck1765)o1870年,英国皇家外科学院博物馆管理员William Henry Flower首次使用了中华白海豚(Chinese White Dolphin)这一名称。
除了学名,中华白海豚也叫做白忌、白牛、白海豚,因为它们泳姿优美和数量稀少,还被称为“美人鱼”、“水上大熊猫”,渔民们还把它叫做“妈祖 鱼”。
1988年,中华白海豚被我国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91年被《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I,同时受《迁移物种保护公约》CMS保护;2008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由“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提升为"接近濒危" (Near Threaten)的物种,其中台湾西海岸种群被列入“极危”(Critically Endangered)级别中华白海豚的生物学特征中华白海豚具有胎生、哺乳、用肺呼吸和恒温等哺乳动物所特有的基本生理特点。
肺部发达,用肺呼吸;头部顶端有一呼吸孔.呈向前弯的新月形,稍稍偏向左侧;呼吸孔前下方有额隆,主要由脂肪组织构成。
头部与背部露出水面,直接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并发出“Chi-Chi-”的喷气声。
体型、体色、体长及年龄中华白海豚身形修长呈纺锤型,流线型的体型能有效减少海水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初生中华白海豚约100~105厘米,呈深灰色,腹部稍为乳口色;中年成体为乳白色或粉红色,未完全成熟个体常有黑灰色斑块。
成体体长在200-265厘米、体重150~250公斤左右。
中华白海豚详细资料大全
中华白海豚详细资料大全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
很多市民及渔民均以为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鱼类,其实它们和其他鲸鱼及海豚都是哺乳类动物,和人类一样恒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及用乳汁哺育幼儿。
中国的最早的发现纪录是在唐朝。
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称它为卢亭,也有渔民称之为白忌和海猪。
虽然名为“白海豚”,然而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体呈深灰色,年青的会呈灰色,至于成年的则呈粉红色。
主要分布于西太平洋、印度洋,常见于我国东海,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素有“美人鱼”和“水上大熊猫”之称。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中华白海豚•拉丁学名:Sousa chinensis (O *** eck,1765)•别称:妈祖鱼、粉红海豚、镇江鱼、太平洋驼海豚•二名法:Delphinus chinensis ,O *** eck,1765•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哺乳纲•亚纲:真兽亚纲•目:鲸目•亚目:齿鲸亚目•科:海豚科•亚科:海豚亚科•属:白海豚属或驼海豚属•种:中华白海豚•分布区域:西太平洋、印度洋沿岸以至南非•英文名称:Indo-Pacific humpback dolphin外形特征,生境,地理分布,生存习性,行为,摄食,定位系统,繁育信息,种群动态,野生种群,人工繁育,保护级别,骨骼研究,死亡事件,外形特征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0~2.5m,最长达2.7m,体重200~250kg;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后倾三角形;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运动极为灵活;尾鳍呈水平状,健壮有力,以中央缺刻分成左右对称的两叶,有利于其快速游泳。
眼睛乌黑发亮,上、下颌的每侧都有20~37枚圆锥形的同型齿(上颌齿数=30~36枚;下颌齿数=24~37),齿列稀疏。
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最新版】
目录
1.中华白海豚的简介
2.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
3.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4.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现状
正文
1.中华白海豚的简介
中华白海豚,学名为 Stenella frontalis,又称为中华鲸、白海豚等,是一种生活在我国沿海地区的小型鲸类动物。
它们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为白色或淡粉色,善于在水中游泳和潜水。
2.中华白海豚的生活习性
中华白海豚主要生活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等地,喜欢在水深
10-30 米的沿岸水域活动。
它们性格活泼,善于在水中跳跃和翻腾,也喜欢靠近船只。
白海豚的食物主要包括鱼类、头足类和甲壳类等。
3.中华白海豚的趣事
中华白海豚拥有许多有趣的行为和习性,以下是一些有趣的白海豚趣事:
(1)白海豚喜欢模仿声音:中华白海豚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可以
模仿其他动物的声音,甚至可以模仿人类的声音。
(2)白海豚会“微笑”:当白海豚在水中游动时,它们的嘴角会上翘,看起来像是在微笑。
这种独特的表情使得白海豚被称为“微笑的海洋精灵”。
(3)白海豚喜欢跟随船只:白海豚常常会靠近船只,并在船的尾流
中游动,有时甚至会跃出水面,似乎在跟人类互动。
4.中华白海豚的保护现状
由于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等原因,中华白海豚的生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目前,我国已将中华白海豚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和恢复其种群数量。
海豚的生活习性
白海豚的資料
•身 體 構 造
海豚與人類一樣,都是用肺來 呼吸。牠們可能沒有外耳,但 聽覺與視覺同樣靈敏
白海豚的資料
• 導航方法
海 物 蝙 範 彈 質 豚 的 波 內 豚 的 蝠 圍 回 、 嘴 「 定 部 利 位 相 的 海 距 喙 通 位 結 用 置 似 聲 豚 離 上 訊 法 構 回 , , 波 身 , 那 中 亦 和 波 並 海 , 上 以 圓 心 可 密 定 避 豚 撞 , 及 環 」 應 度 位 開 能 擊 讓 四 隆 和 用 。 法 有 產 身 海 周 起 回 在 去 危 生 旁 豚 的 的 音 找 確 險 超 的 分 環 前 處 出 定 的 出 物 辨 境 額 理 鄰 物 事 人 件 物 。 , 器 近 件 物 類 , 件 位 是 官 物 及 。 聽 再 的 於 海 。 件 食 跟 覺 反 性 海 豚 回 的
海豚的資料
•年齡
根 豚 是 此 易 代 海 據 幾 確 要 。 表 豚 紀 乎 定 知 海 一 屍 錄 活 海 道 豚 歲 體 , 上 豚 牠 的 , 時 在本港年紀最大的海 40歲 。 由 於 檢 查 牙 齒 年紀的唯一途徑,因 們的真實年齡並不容 牙齒上有層次,每層 工作人員必須在檢驗 才能確定牠們的年紀
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以前在長江口以南至北部灣都有分佈,六 十年代在廈門港隨時可見,水產研究單位曾考慮作為海洋 生物資源開發,1961年1-7月間,在廈門西海域東渡、員 當港捕捉了34只。但是,八十年代後,由於圍墾和淤積, 這一區域已沒有白海豚存在了。
目前,中華白海豚僅在廈門九龍江口,廣東珠江口海 域,香港大嶼山以北水域和圍繞龍鼓洲及沙洲的水域中保 持較大的種群。據確認,它們的總數逾500條,其中活躍 在香港北大嶼山一帶的部分,數量由80條至160條不等, 視季節不同而變化。廈門及其周圍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 不足100只,但種群的年齡結構尚合理,即具有老年(白色, 粉紅色),中年(灰斑紋,灰斑塊)和幼仔(灰色),種群有 繁殖能力。
白鳍豚研究报告
白鳍豚研究报告题目:白鳍豚研究报告一、引言白鳍豚(Sousa chinensis),又称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生活在近海和河口水域的哺乳动物。
由于人类活动和海洋污染的影响,白鳍豚的数量在过去几十年中急剧减少。
本报告旨在对白鳍豚的生态特征、分布、种群状况以及受到的威胁进行研究和总结,以期为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提供科学依据。
二、生态特征1. 外貌特征:白鳍豚体长约1.8-2.6米,为灰色到浅蓝色的背部和白色的腹部。
其最显著的特征是长而窄的鳍状肢,呈白色。
2. 食性:白鳍豚主要以鱼类为食,也会捕食甲壳类动物和头足类动物。
3. 行为习性:白鳍豚通常生活在小群体中,每个群体中一般有2-15只个体。
它们擅长跳跃和翻滚,并具有高度社交性和好奇心。
三、分布1. 全球分布:白鳍豚主要分布在亚洲沿海的近海和河口水域,包括中国、台湾、菲律宾、泰国等地。
2. 中国分布:中国是白鳍豚的主要分布地之一,主要分布在黄海、东海和南海等水域。
四、种群状况1. 总体数量:根据目前的调查与估计,全球白鳍豚的数量不超过2,000只,其中中国的种群数量最多。
2. 族群分化:白鳍豚的种群在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分化,但具体细节还需进一步研究。
3. 威胁因素:白鳍豚的主要威胁因素包括:水污染、渔网漁业、建设项目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对其栖息地的影响。
五、保护建议1. 建立更多的保护区:通过设立保护区来划定白鳍豚的核心栖息地,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并提供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
2. 强化水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白鳍豚的栖息水域的生态环境。
3. 加强法律保护:制定和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非法捕杀和贸易的打击力度。
六、结论白鳍豚是一种生活在近海和河口水域的濒危物种,受到人类活动和海洋污染等多种威胁。
为了保护白鳍豚的栖息地和促进种群恢复,需要加强保护措施的实施,并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为其生态保护和管理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白海豚的保护
保护白海豚
•
简介
•
中华白海豚,是世界范围内最为濒危的一类海洋生物,也是中国海洋鲸豚 中唯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和淡水中的白鳍豚、陆上的大熊猫、华南虎 等都属同一保护级别。因而人们称它为“海上大熊猫”、“海上国宝”。 · 保护 ——1994年:世界自然保护同盟物种委员会鲸类专家组(IUCN/SSC/CSG)在 广州召开闽--台、广州--香港海洋专家会议,共商两地合作研究世界上已极度 濒危的中华白海豚,会上促成厦门国家海洋局三所与台湾大学动物系合作研 究厦门--金门海域的中华白海豚。——1995年:IUCN/SSC/CSG又在厦门与 海洋局三所联合举办“闽港台鲸豚保育研讨会”,会议建议在闽、港两地分 别成立保护区。该会议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1996年:港英政府召开 《中华白海豚管理策略》国际会议,共商保护和拯救该世界珍稀濒危物种。 同年,台湾也立项进行台湾海域(金门)中华白海豚拯救计划。——1996年: 香港特区政府渔农处开始对中华白海豚进行为期3年、耗资400万港元的详细 研究工作。——1999年:香港特区政府拟与广东省中华白海豚存护研究小组 开会,商讨保护海豚策略,包括控制两地海水污染,改善水质,有效防止 DDT等化学毒物质及水银流入海域;并拟在香港大屿山西南流域至索罡湾群 岛一带设立海豚保护区。
白海豚简介基本结构: 传说• 在厦门,中华白海豚普遍被人称为“马祖 鱼”或“镇江鱼”。这是因为他们大多在 春天接近马祖生日的时间进入九龙江水域。 渔民们认为他们是为了朝拜马祖而来的, 所以称之为“马祖鱼”。同时,又因为有 白海豚出现的时候,通常都风平浪静,所 以又被称为“镇江鱼”。
生态和习性
• 生态环境 中华白海豚的栖息地多为岸边水深较浅的地方,它们很少游出深海, 而且会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不同的活动:休息或游玩时,它们会聚集在 靠近沙滩的海湾;而捕食的时候,它们会出现在浅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 海豚靠回音定位系统觅食,回避敌人和与同伴沟通。发出声波的部位 是它的前额(隆额),而接收声波的器官位于它的下颚骨。 • 中华白海豚的食物主要是活在海湾的小动物。例如:鱼、鱿鱼、磷虾 • 海豚喜欢群体活动。通常是三五成群,也有的两只一起活动 • 生活史 海豚是哺乳类动物。雌海豚需要怀胎一年才生下小海豚。幼小的海 豚在母体中已经基本发育完整。与其他陆上哺乳类动物不同的是,中 华白海豚出生时,像其他鲸目动物一样是尾巴先出,这样可避免小海 豚溺水,另外,小海豚出生后,母海豚会协助它游上水面吸第一口空 气。初生的小海豚重约十千克,长约九十厘米,以母乳为食。通常中 华白海豚一胎只生一只,哺乳期为六个月。 海豚的年龄可高达五十岁。
中华白海豚知识
中华白海豚知识
中华白海豚,又称大鲟鱼、江豚、江豚子等,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南海和长江口等河口、海岸地区的海豚类动物。
以下是关于中华白海豚的一些知识:
1. 外观:中华白海豚体长约
2.3到
3.5米,体重约150到230
公斤。
它们的身体呈灰褐色,背部较暗,腹部较浅,身上会有一些白色斑点。
雄性的嘴部上有一对较大而扁平的喙。
2. 分布:中华白海豚分布于中国南海和长江口等河口、海岸地区,尤其是珠江口和深圳湾等地。
3. 习性: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群居动物,常常以10到20只的小群体一起活动。
它们主要以鱼类和甲壳类为食,常在潮汐带附近觅食。
4. 繁殖:中华白海豚的交配季节通常发生在春季和夏季。
雌性怀孕期约为10到11个月,一般每年只生一胎。
幼崽通常在出生后约20个月左右变成成年。
5. 濒危状态:中华白海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
濒危物种。
它们面临许多威胁,包括水域污染、水下噪音、渔业活动和生态环境破坏等。
由于其生活在人类活动频繁的地区,与人类的冲突也造成了许多死亡和伤害。
6. 保护措施: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保护区、限制捕鱼、加强监测和开展教育宣传等。
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科研机构也积极参与保护工作。
7. 文化象征:中华白海豚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地位,被称为中国的“水精灵”。
它们在中国传统文学、绘画和音乐中经常被描绘和歌颂。
总的来说,中华白海豚是中国重要的一种海洋生物,具有生态和文化价值。
保护中华白海豚既有助于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也是保护中国珍贵自然文化的一部分。
中华白海豚的介绍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生活在中国沿岸的珍稀海洋生物。
它们以其美丽的白色皮肤和聪明伶俐的特性而闻名于世。
中华白海豚的体型相对较大,成年个体通常在2.5米至3.5米之间。
它们的身体修长,线条流畅,看起来非常优雅。
中华白海豚的头部比较圆润,眼睛大而明亮,显得非常有神。
它们的嘴角微微上翘,给人一种永远在微笑的感觉。
中华白海豚的皮肤颜色是它们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它们的皮肤呈现出明亮的白色,看起来就像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种白色皮肤在海洋中尤为醒目,也让它们成为了海洋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动物。
它们的大脑高度发达,具有很强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它们能够通过声音、姿势和触觉等方式进行交流和沟通。
在野外,中华白海豚通常以群体形式生活,这些群体由几头到十几头不等。
它们喜欢在珊瑚礁、海湾和河口等水域活动,主要以鱼类为食。
中华白海豚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们被视为吉祥、繁荣和富足的象征。
在一些地区,人们将它们视为神兽,认为它们能够带来好运和幸福。
因此,中华白海豚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很高的价值和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华白海豚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
过度捕捞、水污染和海洋生态系统破坏等行为都对它们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海豚,国际社会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包括限制捕捞、加强监管和推动公众教育等。
总之,中华白海豚是一种美丽而珍贵的海洋生物。
它们以其独特的白色皮肤和聪明伶俐的特性而备受关注。
中华白海豚
食物嚴重短缺:
這是由於漁民過度捕魚 和因挖沙工程而破壞漁 群 生 態 , 減 少 漁 獲 。
海上交通頻繁:
海豚常被船隻撞到,以致 海豚被誤傷或誤殺。同時, 水底的煩雜噪音亦會對海 豚的音波探測造成干擾, 以致牠們無法準確判斷出 危險的來源。
海上油 污 :
原油可損害動物的肺部組織。 例如數年前,有一艘油輪在亞 拉斯加擱淺,漏出大量原油, 造成該處一帶大量海洋生物死 亡事件。
油污的處理
油輪應規定裝有雙層船身, 以防止漏油事件發生。應該 組織相關部門經常演習,以 加 強 應 變 能 力。
1.
加強打擊違例 捕漁者禁止漁 Nhomakorabea用拖網在 沿岸水域捕魚。
加強教育宣傳
加強海洋生態宣傳,提醒市民 販買、藏有或傷害海豚均屬違 法。避免製造垃圾和切勿亂拋 垃圾,它可被風帶往遙遠的水 域裏,危害鯨類的健康。
仲有東坪州添!
搜集資料 :洪雪儀,彭致霖
編緝資料 :洪雪儀,茹梓霞
美術設計 :馮燕琪,彭致霖
最後整理 : 馮燕琪,茹梓霞
馮燕琪 ( 6 )
洪雪儀 ( 7 )
彭致霖 ( 13 )
茹梓霞 (18 )
~ 馮燕琪 ~
我覺得做完這份 project 後,增加了我 對中華白海豚之認識,令我知道牠們 面臨絕的危機,人類傷害了牠們的生 活及居住環境,我們應該珍惜和保護 牠們。
如果說鳥類是山裡的精靈,鯨豚就是海裡 的精靈了。鯨豚雖然生長於海洋之中,卻 與我們一樣同屬哺乳動物,海豚的聰明、 頑皮以及大翅鯨深沉悠長的歌聲,都同樣 牽引著我們好奇的神經。其實人類早期以 有獵捕鯨豚的習慣,這些都年因著保育概 念的興起才漸轉為賞鯨活動。
在本港海域棲居的印 度太平洋駝背豚 ( 俗稱中 華白海豚 )被選定為象徵 香港回歸的吉祥物。
中华白海豚
中華白海豚星島日報2008年5月14日
中華白海豚是香港人最喜愛的海洋動物呢!去年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公布「我最喜愛的海洋10寶」公眾網上投票結果,中華白海豚獲得了第一位。
中華白海豚(簡稱「白海豚」)又名「印度太平洋駝背豚」,體型粗壯,嘴喙修長,有小小的背鰭。
初生的白海豚身上呈深灰色;少年期轉為帶有斑點的灰粉紅色;成年期則呈粉紅色,身長1至3米不等。
牠們喜歡居住在淺水地,如香港沿海一帶、漢江等。
牠們生性活躍,經常在水面做出翻騰的動作,間中會主動接近靠近的船隻,尤其是在黃昏和黎明時分。
中華白海豚出沒地點:香港西面,如屯門及大嶼山對出的一帶水域,包括赤鱲角機場東北面等水域。
問題:
1.香港水質污染嚴重,海洋生態受到很大威脅,數量稀少的海豚更是首當其衝。
你認為可以怎樣改善牠們的生活環境?(4分)
參考答案:
1.(4分)
------香港幾年來進行了多項填海工程,污染了鄰近水域的水質,影響了海豚的生活環境和魚類的繁殖,
--------令海豚沒有足夠的食物而無法生存。
--------因此,大家應保護牠們生活的水域及避免在該地區捕魚。
--------政府進行大型填海工程前,亦應先進行生態環境評估,以減低對海洋生態的污染。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摘要:中华白海豚,也叫印度太平洋驼背豚,1988年,在中国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所列入的物种之一,还是香港回归祖国的吉祥物标志。
它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极高,对其开展研究和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
关键字:中华白海豚、濒危、保护一、分类地位哺乳纲Mammalia,鲸目Cetacea,齿鲸亚目Odontoceti,海豚科Delphinidae,白海豚属Sousa。
中华白海豚遍布印度洋及西太平洋的近岸浅水区域,西起南非,沿印度洋海岸线,至中国东南沿海以及澳洲北部。
我国广东、福建、台湾均有,南海终年可见【1】。
二、形态特征中华白海豚体长为220~250cm,体重约为235kg。
体呈长圆柱形,中部肥硕。
喙狭长,喙额间有V形沟。
体色随年龄而变化,幼体背部灰黑,腹部白色。
成体全身乳白,背部有灰斑。
背鳍、鳍肢及尾鳍棕灰色,眼黑色。
背鳍较低矮,略呈三角形。
由于中华白海豚在世界分布较广,各地的种类在形态及其他方面差异较大,但中国境内的中华白海豚形态特征基本一致,与其他各地的白海豚最大的区别在于:背部及背鳍基部没有骆驼峰状的隆起【2】。
年龄段的划分主要是根据体色,但划分方法有所不同,厦门的调查分为老年(白色、粉红色)、中年和青年(灰斑纹、灰斑块)和幼仔(铅黑)3个年龄段【3】。
而珠江口的调查根据香港的调查方法分为6个年龄阶段:UC期,体色纯灰;UJ期,体色浅灰;SJ期, 身上布满灰点;SS期身体灰白各半;SA期,身上有少量灰点; UA期,浑身纯白,有的有少量灰点【4】。
三、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栖息在浅海的港湾和江河口,通常单只或2,只在一起活动也有5,只以至十几只结成小群在海面游弋翻滚,追逐鱼群或跟随船只游动。
据北部湾渔民反映,白海豚每天上午7时许至10时左右最为活跃,捕食鱼类。
有时甚至闯击渔网,抢食鱼群。
在这时候游速快,换气频繁,并且常跃出水面,有时离开水面高达1米多。
走进神奇动物——“美人鱼”中华白海豚
之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我国渔民与中华白海豚结识较早。
清朝初期,广东珠江口一带的渔民称它为“卢亭”,也有人称它们为“海猪”和“粉色海豚”。
在闽南地区,中华白海豚被称为“马祖鱼”和“镇港鱼”,在当地妈祖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有歌手专门写过一首歌: 《阿嬷是马祖鱼》。
因为中华白海豚具有强烈的家族依恋特性,每年都会游回珠江三角洲等地繁殖后代,象征不忘故土,热爱家园,名字又带有“中华”二字,因此被选为1997年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吉祥物。
|生活习性|中华白海豚的主要栖息地为红树林水道、海湾、热带河流三角洲或河口咸淡水交汇的浅水区和滨海湿地,通常离岸5~20米。
中华白海豚在中国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有两个: 厦门的九龙江口和广东的珠江口。
我国沿岸的中华白海豚有时进入江河中,珠江口的中华白海豚曾进入珠江到达广州的海珠桥,并曾进入西江约300千米远。
中华白海豚不集成大群,常3~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
除了母豚及幼豚,中什么动物最有美人鱼的风范?中华白海豚当之无愧——它作为海洋生物,却和人类一样,是哺乳动物,用肺部呼吸、怀胎产子、用乳汁哺育幼儿。
|物种介绍|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喙突出狭长。
刚出生的中华白海豚约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2~2.5米,最长达2.7米,体重200~250千克。
虽然名为中华“白”海豚,刚出生时,它们却是浑身黝黑的模样;到了两三岁时变得灰不溜秋,之后会渐渐变成灰白色夹灰色斑点;成熟后,身体因为皮下血管调节体温而呈粉红色;老年时浑身呈纯白色,极少海豚在这个阶段会保留灰斑。
中华白海豚是海豚科白海豚属的一种,该属还有花白海豚、西非白海豚、铅色白海豚三种,都是非常珍稀的物种,而中华白海豚最为珍贵,其分布范围仅限于西太平洋、东南亚太平洋沿岸、非洲印度洋沿岸、澳大利亚北部以及我们国家的东海海域。
全世界的中华白海豚总数可能不足6 000头。
因为数量非常稀少,在我国它又有“海上大熊猫”品质生活■张 丹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动物学硕士研究生——“美人鱼”中华白海豚40报复心理。
海豚的生活习性
海豚的生活習性
• 生態環境
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多為岸邊水深較淺 的地方,它們很少遊出深海,而且會在不 同的地方進行不同的活動:休息或遊玩時, 它們會聚集在靠近沙灘的海灣;而捕食的 時候,它們會出現在淺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Saayman & Tayler, 1979)。
中華白海豚的生活還會配合潮水漲退和 日出日落的時間:漲潮時是它們捕食的時 間,活動最頻繁的時間是黎明與黃昏。
仔(灰色),種群Βιβλιοθήκη 繁殖能力。繁殖能力。 據確認,它們的總數逾500條,其中活躍在香港北大嶼山一帶的部分,數量由80條至160條不等,視季節不同而變化。
據確認,它們的總數逾500條,其中活躍在香港北大嶼山一帶的部分,數量由80條至160條不等,視季節不同而變化。 跟蝙蝠相似,海豚能產生超出人類聽覺範圍的聲波,撞擊身旁的物件,再反彈回海豚身上,讓海豚分辨物 件的性質、距離,以及四周的環境。 而捕食的時候,它們會出現在淺水及多岩石的地方 (Saayman & Tayler, 1979)。 跟蝙蝠相似,海豚能產生超出人類聽覺範圍的聲波,撞擊身旁的物件,再反彈回海豚身上,讓海豚分辨物
分部位置
地域分佈:
中華白海豚以前在長江口以南至北部灣都有分佈,六 十年代在廈門港隨時可見,水產研究單位曾考慮作為海洋 生物資源開發,1961年1-7月間,在廈門西海域東渡、員 當港捕捉了34只。但是,八十年代後,由於圍墾和淤積, 這一區域已沒有白海豚存在了。
聚集在靠近沙十灘的年海灣代; 在廈門港隨時可見,水產研究單位曾考慮作為海洋 生物資源開發,1961年1-7月間,在廈門西海域東渡、員 目前,中華白海豚僅在廈門九龍江口,廣東珠江口海域,香港大嶼山以北水域和圍繞龍鼓洲及沙洲的水域中保持較大的種群。
港珠澳大桥建设中的白海豚保护
白海豚保护
The Limit 组员:秦建峰 柏菁菁 刘宇轩 韦逸凡 葛紫天
引言
港珠澳大桥是2009年12月15日开工建设、2018年10月24日建成通车的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钢结构跨海大桥,连接了粤港澳地区这片白海豚的主要栖 息地。 • 中华白海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我国百分之八十的白海豚 生活在珠江口水域。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处于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和缓冲区, 白海豚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认真分析工程施工对白海豚的影响,从加强 组织管理、设计方案优化、施工措施优化等多方面来减少对白海豚的干扰, 确保其在保护区内正常生活繁衍。 • 此报告不仅是对保护白海豚措施的研究,更是出于热爱生命的角度,来 探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众所周知,地球上有许多珍稀的濒危动物,和人类 一样它们也是地球上的平等生命,近年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甚大,环 境保护迫在眉睫,所以港珠澳大桥建设中对白海豚的保护显得至关重要。 • •
一·调查对象的分析
1.中华白海豚的外形特征
Sousa chinensis
成年
幼年 青年
中华白海豚(学名:Sousa chinensis),属于鲸类的海豚 科,是宽吻海豚及虎鲸的近亲。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型, 喙突出狭长,刚出生的白海豚约 1米长,性成熟个体体长 2.0~2.5m,最长达2.7m,体重 200~250kg;全身都呈象牙色 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 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 红色,短小的背鳍、细而圆的胸 鳍和匀称的三角形尾鳍都是近似 淡红色的棕灰色。 中华白海豚一般会从初生 的深灰色慢慢褪淡为成年的粉红 色。
• 2016年1月28日,港珠澳大桥珠海连接线横琴北互通至洪湾互通段高速公路工程 正式通车;同年2月28日,港珠澳大桥桥墩和人工岛主体工程完成;同年4月11 日,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合龙贯通;同年6月2日,港珠澳大桥江海直达船航 道桥最后一座钢塔完成安装;同年6月29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合龙;同年9 月2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桥梁工程贯通;同年12月28日,港珠澳大桥拱北隧道 首层导洞贯通。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
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一)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被选为香港的生物名片并不出人意料,因为早在1997年,它就是香港回归庆祝活动的吉祥物。
中华白海豚又叫华白豚、白牛、海湾豚等,体长为2204250厘米。
体重为250-235千克;身体浑圆。
呈现优美的流线型体态;眼睛乌黑发亮;吻部狭、尖而长,长度不到体长的十分之一;全身都呈象牙色或乳白色,背部散布有许多细小的灰黑色斑点,有的腹部略带粉红色。
中华白海豚是热带、亚热带靠近海岸生活的种类,也游弋于内海的港湾及河口一带,分布区从非洲的好望角附近沿非洲东岸向北。
到红海、苏伊士运河口、阿拉伯湾、波斯湾以及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几内亚等地的沿海海域。
在我国分布的范围也比较大,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和香港的沿海海域。
不过,中华白海豚出没最为频繁的地区只有香港(以及厦门)附近海域,在香港西面水域,尤其是龙鼓洲及沙洲一带,经常可见到三五成群的中华白海豚出没。
中华白海豚一般不集成大群,常345只在一起,或者单独活动。
在风和日丽的天气,它们常在水面跳跃嬉戏,有时甚至将全身跃出水面近l米高,游泳的速度也很快。
它们主要以鱼类为食,包括鲻科和石首鱼科鱼类的幼体,也吃小黄鲷和小鲳鱼等。
它的食量很大,胃中的食物的重量可达7千克以上。
中华白海豚每年647月间在水中交配,雌兽的怀孕期为lO个月左右,产仔于翌年3-4月份。
刚出生的幼仔的体长大约为100厘米,2-3年达到性成熟。
寿命一般为25-35岁。
中华白海豚雌兽对幼仔的爱护非常周到,当幼仔在渔网附近,因贪食已上网的小鱼而被缠住时,雌兽会在网边急躁地徘徊,寻求营救幼仔的方法,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去冲击渔网来拯救幼仔,其亲情令人感动。
为了保护中华白海豚,香港政府在龙鼓洲水域首先建立了海岸公园保护区。
就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同时,由一些环保团体发起组织的以拯救中华白海豚为目的的“中华白海豚资源中心”在香港成立。
据调查,香港水域现在大约有60-80只中华白海豚,近年来因受水质变化的影响,每年约有十多只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8月刑|资讯
广东珠江□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中华白海豚的特征及习性
攻I肖尤盛
1^1港澳大湾区所处的珠江
葺"口,是全球最大的中华白海豚栖息地。
目前,这里的白海豚数量超过2000头,种群世代比较完整。
总长约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穿越广东珠江口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海豚的种类如此之多,那我们在经过港珠澳大桥时,怎么辨别岀看到的海豚就是我们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着“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呢?
中华白海豚身体修长呈纺锤形,流线型的体型能有效减少海水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成体体长可达2.5-2.7米,体重可达200-250公斤。
一般有一百二十多颗牙齿,主要用于抓捕鱼类。
它们一般是吞食食物,并不需要咀嚼。
背鳍突出,位于近中央处,呈三角形,是进行个体辨认的依据之一,这就有点像人类的指纹了。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高智商的水生哺乳动物,独特的回声定位功能是靠头部的隆起完成的。
与陆生动物一样,中华白海豚是用肺进行呼吸,呼吸孔位于头部顶端。
胸鳍较圆浑,基部较宽。
中华白海豚的胚胎形成的初期有4条腿,随着胚胎的发育,两条前腿演化为胸鳍,而两条后腿消失。
尾鳍呈平铲状,游泳时主要用于推进和转向。
有人会说,其实不必这么麻
烦了解它们的生理特征,只要看到
是白色的海豚就是中华白海豚了,
其实这也是一个辨别的依据,但并
不是唯一的。
中华白海豚是一种很
神奇的动物,每头海豚都会“魔
法”,随着年龄的渐长,海豚的颜
色也逐渐发生变化。
1.斑点幼儿期(UC/Unspotted
Calf)刚岀生的幼豚是灰黑色的,
体长约1米,体型瘦小,身上有明
显的胎褶,泳姿把握还不是很好,
和母亲形影不离。
2.无斑点幼儿期(U J/
Unspotted Juvenile)母乳的营养让
小海豚迅速囤积脂肪,随着体表颜
色渐褪(深灰色),胎褶只剩下几
道深色的印子,能在两年内迅速长
到成年海豚体长的一半左右,此时
的海豚开始和其他海豚接触,在母
亲忙于捕食的时候会与同龄的伙伴
一起玩耍。
3.有斑点少年期(SJ/Spotted
Juvenile)断奶之后,小豚进一步
褪色,局部褪色速度稍慢的位置形
成斑点,背鳍也因为与伙伴之间的
打斗玩耍留下缺刻,形成陪伴他们
一生的印记。
4.青年期(Molted)等到白海
豚接近性成熟的时候,身体局部已经
完全褪色,形成白底黑点的模样。
5.有斑点壮年期(SA/Spotted
Adult)当白海豚展开成年的旅程时,
已经建立好足够的社会关系,身上的
黑点也开始慢慢减少。
6.无斑点成年期(UA/
Unspotted Adult)当白海豚到达中老
年时,他们褪去身上所有斑点,成为
名副其实的“白海豚”。
所以,有时候你见到一些灰黑
色的海豚,它们如果符合前面介绍到
一些生理特征,那也是我们可爱的中
华白海豚哦。
既然已经认识了中华白海豚,
那我们平时能为这位既可爱又珍稀的
朋友做点什么呢?第一,爱护生态环
境,树立环保意识,维护海洋生态平
衡。
第二,不要往海里投掷垃圾,海
豚可能会因误食这些垃圾而受到伤
害。
第三,珍惜餐桌上的海产食物,
善用我们的自然资源。
第四,遇到搁
浅海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帮助
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它们的生存状
态。
第五,向家人、朋友宣传爱护自
然、善待动物的理念,做到人与中华
白海豚和谐共生。
囂
17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