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光的干涉 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合集下载

光的干涉实验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原理

光的干涉实验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原理

光的干涉实验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原理光的干涉实验: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原理光的干涉实验是光学实验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光学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其中,双缝干涉实验和杨氏实验是常见的两种干涉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原理以及实验装置。

一、双缝干涉的原理与实验装置在双缝干涉实验中,首先需要一个光源和两个狭缝,通过控制两个狭缝的宽度和间距来调节干涉程度。

在这个实验装置中,我们通常使用激光作为光源,因为激光具有高度的相干性。

当光通过两个狭缝后,两束光线会在屏幕上交叠形成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是由于光的波长和两个光线之间的相位差所引起的。

如果两束光线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它们会相长干涉,形成亮纹;如果相位差为半整数倍的波长,它们会相消干涉,形成暗纹。

通过调节两个狭缝的间距和光的波长,可以观察到不同数量的暗纹和亮纹。

双缝干涉实验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以及光的相干性。

二、杨氏实验的原理与实验装置杨氏实验是由杨振宁发明的一种干涉实验方法,它通过一条长而细的狭缝来产生干涉效应。

在杨氏实验中,光源首先经过一个狭缝形成一条狭缝光线,然后经过一个透镜进行准直。

接下来,光线照射到一个二维光栅上,光栅上有许多平行的长而细的狭缝。

当光线通过这些狭缝时,会出现干涉效应。

干涉条纹的形成与光的波长和狭缝间隔有关。

当光通过光栅时,会出现亮带和暗带,这些带状的条纹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和狭缝的间隙。

杨氏实验是一种非常精密的干涉实验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光的特性、精确测量光的波长以及评估光学材料的性能。

三、实验应用和意义光的干涉实验在实际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干涉实验可以测量光的波长、相干性以及对物质的作用。

在光学仪器的制造中,干涉实验可以用来校准光学仪器的精度。

此外,干涉实验还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和光的传播特性。

除了科学研究领域,干涉实验也在光学技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激光干涉术中,双缝干涉实验和杨氏实验是重要的基础。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单缝衍射和干涉条纹的观察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单缝衍射和干涉条纹的观察

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单缝衍射和干涉条纹的观察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在光学领域中,光的干涉与衍射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以及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其中,杨氏双缝实验、单缝衍射和干涉条纹的观察是最经典的实验之一。

一、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杨振宁在1801年首次进行的,这个实验旨在观察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的设备包括一个发光源、两个紧密并列的细缝(即双缝)和一个屏幕。

通过调整光源的位置和缝隙的宽度,可以改变实验中的干涉条纹。

当光通过双缝时,每个缝都成为一个次级光源,二者发出的光波会在屏幕上干涉。

在干涉现象中,如果两条光波的相位相差一些整数倍的波长,它们将会相长干涉;如果相位相差一些半整数倍的波长,它们将会相消干涉。

这种干涉会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亮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通过观察这些干涉条纹,可以确定光波的波长以及光的波动性质。

二、单缝衍射单缝衍射是另一个经典的光学实验,它揭示了光波通过一个缝隙后发生的衍射。

在单缝衍射实验中,有一个单个细缝和一个屏幕。

光源发出的光波经过单缝后,将在屏幕上形成衍射图样。

与杨氏双缝实验相比,单缝衍射形成的图样通常比较宽且中央明亮。

这是因为光波通过单缝后,会以圆形波前扩展出去,形成中央亮度较高的主衍射峰。

同时,还会形成两侧的辅助衍射峰,它们随着距离主峰的增大而逐渐减弱。

通过观察这些衍射图样,我们可以了解光波的传播特性以及缝隙的尺寸等信息。

三、干涉条纹的观察无论是杨氏双缝实验还是单缝衍射实验,干涉条纹的观察都是实验的重点之一。

干涉条纹是指在干涉现象中,光的亮暗交替的条纹状分布。

通过调整实验装置,使得光波的相位差能够明确地控制,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

当两个光波的相位差为零时,即相长干涉时,观察到的条纹最为明亮;当相位差为半波长时,即相消干涉时,观察到的条纹最暗。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光的波长和相位差等信息。

在实际应用中,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广泛应用于光学仪器、光学信息处理以及光学成像等领域。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原理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原理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原理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是光学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实验现象,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深刻地理解光的性质和波动特性。

本文将从原理的角度出发,探讨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背后机制。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双缝干涉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单色光通过一个屏幕上的两个缝隙,然后在屏幕后方的观察屏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

这些条纹的出现与光波的波动性质有关。

当光通过缝隙时,每个缝隙成为一个次级光源,次级光源发出的光波将在观察屏上相互干涉。

干涉的结果就是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可以用光的波动理论来解释。

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每个点上的次级光源发出的光波会在所有其他点上相互干涉。

当两个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在空间中叠加形成干涉图案。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个缝隙发出的光波在观察屏上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杨氏实验。

杨氏实验是一种观察光的干涉现象的经典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一束单色光照射到一个细而远离光源的垂直屏幕上的一条狭缝上,然后在离屏幕较远的观察屏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杨氏实验的原理与双缝干涉类似,也是基于光的波动性质。

当光通过狭缝时,每个点上的光波会在观察屏上相互叠加干涉。

然而,与双缝干涉不同的是,杨氏实验中只有一个狭缝,因此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更为集中而细致。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都验证了光的波动性质,并且可以用波动理论进行解释。

然而,实际上,光既可以表现出波动性质,也可以表现出粒子性质。

这是由于光也具有粒子性质的一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光子。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光子既可以被看作是波动粒子,也可以被看作是粒子波动。

总结一下,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原理可以用光的波动性质解释。

当光通过缝隙或狭缝时,光波在观察屏上相互干涉,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实验是光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实验,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性质和波动特性。

杨氏双缝实验实验报告

杨氏双缝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杨氏双缝实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验证光的波动性。

2. 理解光的干涉条件,包括相干光源的概念。

3. 掌握实验仪器的操作方法,包括光源、狭缝、透镜和屏幕等。

4. 学习如何测量光波的波长。

二、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实验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于1801年提出的,该实验通过观察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光的波动性。

实验原理基于以下两个假设:1. 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2. 当两束相干光波相遇时,会发生干涉现象。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条纹的形成是由于两束光波相遇时发生干涉,即两束光波的振幅相加,导致某些区域光强增强(亮条纹),而另一些区域光强减弱(暗条纹)。

根据杨氏双缝实验的原理,可以推导出干涉条纹间距的公式:\[ \Delta x = \frac{\lambda L}{d} \]其中,\(\Delta x\) 是相邻两条亮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lambda\) 是光波的波长,\(L\) 是屏幕到双缝的距离,\(d\) 是两个狭缝之间的距离。

三、实验仪器1. 激光器:提供单色光源。

2. 狭缝板:包含两个平行的狭缝。

3. 透镜:将激光束聚焦到狭缝板上。

4. 屏幕板:用于观察干涉条纹。

5. 支架:用于固定实验仪器。

四、实验步骤1. 将激光器、狭缝板、透镜和屏幕板按照实验要求放置在支架上。

2. 调整透镜,使激光束聚焦到狭缝板上。

3. 调整狭缝板,使两个狭缝平行且距离适中。

4. 调整屏幕板,使屏幕与狭缝板平行,并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

5. 记录屏幕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并计算光波的波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实验过程中,成功观察到屏幕上的干涉条纹,验证了光的波动性。

2. 根据干涉条纹间距的测量结果,计算出光波的波长。

3.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光是一种波动现象。

- 干涉现象是光波的基本特性之一。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干涉仪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干涉仪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干涉仪在物理学中,干涉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现象。

当两个或多个波的振幅相遇时,它们会相互叠加,产生干涉图案。

而光的干涉则是指光波的干涉现象。

其中,杨氏双缝干涉仪是最常见的一种实验装置。

一、杨氏双缝干涉仪的原理与构造杨氏双缝干涉仪由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提出,用于研究光的干涉现象。

它由两个相距较远的狭缝和一个观察屏幕组成。

当光通过两个缝隙时,会在观察屏幕上产生干涉图案。

杨氏双缝干涉仪的构造相对简单。

主要包括光源、狭缝、透镜和观察屏幕。

光源发出的光线经过准直器(如凸透镜)后,通过一个光阑控制光束的强度和宽度。

接着,光线经过两个狭缝,形成干涉图案,最后通过透镜和观察屏幕,我们可以看到光的干涉现象。

二、光的干涉现象与杨氏双缝干涉仪的应用1. 光的干涉现象当两束波的振幅相遇时,它们会发生干涉。

干涉可以分为构成干涉的两个波是同源波束的同相干干涉和不同源波束的异相干干涉。

光的干涉现象有许多重要的应用,如相位计、激光等。

2. 如何观察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仪是观察光的干涉现象最常用的实验装置之一。

在杨氏双缝干涉仪中,通过调节光源和狭缝的宽度,我们可以观察到干涉图案的变化。

3. 应用领域杨氏双缝干涉仪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被用来测量光的波长、频率和传播速度。

此外,它还被应用于光学显微镜、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等领域。

三、一个有趣的实验:杨氏双缝干涉仪的改进除了传统的杨氏双缝干涉仪,科学家们还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创新,以便更好地理解光的干涉现象。

一种改进是使用单缝代替双缝。

当光通过一个长而狭窄的单缝时,也会产生干涉图案。

这种实验方法被称为“单缝干涉仪”,其产生的干涉图案与杨氏双缝干涉仪略有不同。

另一种改进是使用可变幅度和相位的光源。

这种改进被称为“相干源干涉仪”。

相干源干涉仪使用的光源可以调整幅度和相位,从而产生更加丰富和复杂的干涉图案。

四、光的干涉现象的理论解释光的干涉现象可以用波动光学的理论解释。

光的干涉实验方法

光的干涉实验方法

光的干涉实验方法光的干涉实验是研究光波相互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干涉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光波的波动性质,揭示光的干涉现象和性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光的干涉实验方法,包括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牛顿环干涉实验以及单缝干涉实验。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方法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光的干涉实验之一,它能够清晰地展示出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装置如下:在一块光透明的屏上开设两个非常接近的小孔,这两个小孔称为双缝。

在双缝之后,放置一个接收屏,可以用来接收和观察干涉条纹。

将光经过双缝后,光线会有一部分通过第一个小孔,有一部分通过第二个小孔,然后这两部分光线在接收屏上相互干涉,形成干涉条纹。

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将光源对准双缝,使得光向双缝垂直射入。

随后,调整双缝的间距和宽度,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

可以发现,当双缝间距很小时,干涉条纹间隔很大;当双缝间距较大时,干涉条纹间隔较小。

这表明,光的干涉现象与双缝之间的间距有关。

二、牛顿环干涉实验方法牛顿环干涉实验是一种通过凸透镜和反射镜进行的干涉实验。

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牛顿环,用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

实验装置如下:将一块透明的凸透镜放置在一个平坦的玻璃片上。

在凸透镜上方悬挂一个反射镜,然后用反射镜将光射入凸透镜。

在玻璃片上可以观察到一系列明亮和暗淡的环状干涉条纹,这就是牛顿环。

实验过程如下:首先,将凸透镜调整至与玻璃片平行,然后调整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得光线斜射入凸透镜。

接着,观察并记录牛顿环的形状和颜色。

可以发现,当光线垂直射入凸透镜时,牛顿环呈圆形;当光线斜射入凸透镜时,牛顿环呈椭圆形。

这说明,光的干涉现象与光线的入射角度有关。

三、单缝干涉实验方法单缝干涉实验是一种利用单个缝隙产生干涉现象的实验。

通过单缝干涉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干涉现象和性质。

实验装置如下:在一块光透明的屏上开设一个缝隙,这个缝隙称为单缝。

在单缝之后,放置一个接收屏,可以用来接收和观察干涉条纹。

将光经过单缝后,光线会在接收屏上形成干涉条纹。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而产生干涉现象的现象。

其中,杨氏双缝实验是最经典的光的干涉实验之一。

本文将对光的干涉和杨氏双缝实验进行详细介绍。

一、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由于光波是一种具有波动性质的电磁波,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时,会出现干涉现象。

干涉分为构造干涉和暗纹干涉两种。

1. 构造干涉构造干涉是指当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产生增强或减弱的亮度分布的现象。

这种干涉是由于光的波峰和波谷相互重叠或相互抵消而形成的。

典型的例子是杨氏双缝实验。

2. 暗纹干涉暗纹干涉是指在干涉中出现明显的暗纹现象。

这是由于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波峰和波谷产生相互抵消,光的亮度降低而形成的。

二、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设计并进行的实验。

它是用来证明光是一种波动性质的经典实验之一。

1. 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实验的装置非常简单,由一个准直光源照射到一个板上有两个小孔的屏幕上,光通过两个小孔后再投射到远离屏幕的墙上形成干涉条纹。

通常,光源使用单色光源,以便更好地观察干涉现象。

2. 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实验的实验原理是,当光波通过两个小孔后投射到墙上时,两个光波相互叠加形成干涉现象。

根据光的波动性质,在某些特定的位置,光的波峰和波谷相互重叠,形成增强的亮纹,而在其他位置则形成减弱的暗纹。

3.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为一组明纹和暗纹相间的条纹。

通过观察并测量干涉条纹的宽度和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和光的相干长度。

4. 应用与意义杨氏双缝实验不仅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还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实验对光波的性质进行研究,还可以通过杨氏双缝实验测量光的相干性和波长。

总结:光的干涉是由于光波的波动性质,两束或多束光波相互叠加产生的干涉现象。

杨氏双缝实验是光的干涉实验中最经典的实验之一。

通过杨氏双缝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条纹,并利用这些条纹进行光波性质的研究和测量。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调整激光器,使光线通过单 缝形成明显的光源
准备实验器材:激光器、单 缝、双缝、屏幕和测量工具
调整双缝,使光线能够通过 双缝形成干涉图样
观察屏幕上的干涉图样,并使 用测量工具测量干涉条纹间距
实验结果
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现象 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干涉条纹呈现明暗交替,间距相等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
实验结论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汇报人:XX
目录
双缝干涉实验
杨氏实验
01
02
双缝干涉实验
实验原理
光源:单色光源,如激光 狭缝:两个相等的狭缝,平行且等距 观察屏:放置在狭缝后方的白色屏幕 干涉图样: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实验过程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双缝装 置、屏幕和测量工具
放置双缝装置:保持双缝平行,并 确保缝宽合适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调整光源:确保光源的稳定性和平 行性
观察干涉条纹:在屏幕上观察到明 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实验结果
证明光具有波动性质
观察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的分布与光程差有 关
实验结果支持光的波动理论
实验结论
观察到明显的干涉现象 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干涉条纹的分布与理论预测一致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杨氏实验采用了双缝干涉技术,通过将单色光投射到双缝上,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的产生是由于光波的相干性,导致光波在通过双缝后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 纹
杨氏实验中,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宽度和间距,可以推导出光波的波长和双缝的间距
杨氏实验的结果证明了光的波动性,为光的本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过程
观察到干涉现象,证明了光的波动性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增强了波动说的可信度 杨氏实验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实验之一,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实验结论对光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与杨氏双缝实验干涉是光波相遇产生的一种现象,它是由于波的叠加所引起的。

杨氏双缝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干涉实验,通过它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光的干涉原理及杨氏双缝实验的过程和观察结果。

一、光的干涉原理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具有波粒二象性。

当光波通过一个狭缝或孔径时,它会向前传播并经历衍射现象,但这并不是干涉现象。

只有当光线遇到两个或多个波前相同的光源时,它们的波函数发生叠加,才会产生干涉现象。

干涉现象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来解释。

当两束光波波峰相遇时,它们会进行叠加并增强光的亮度,这种叠加称为相长干涉;相反,当两束光波的波峰和波谷相遇时,它们会进行叠加并减弱光的亮度,这种叠加称为相消干涉。

干涉现象可以用于测量光的波长和介质的折射率,也可以应用于干涉仪器、光学元件等领域。

二、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是一个经典的光的干涉实验,它是由英国科学家杨盖尔在1801年设计并进行的。

这个实验通过在一块屏幕上开设两个非常细小的缝隙,然后让光通过缝隙射到另一块屏幕上,观察到的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杨氏双缝实验的装置主要包括一个光源、一个屏幕和一个带有两个小缝隙的遮挡板。

当光线从光源射出并通过遮挡板上的两个小缝隙后,形成的光束会射到屏幕上。

在屏幕上观察到的光强分布形式是一系列的亮暗条纹,这就是干涉条纹。

干涉条纹的形成是由于两束光波经过两个缝隙后,在屏幕上相互叠加产生的。

当两束光波波峰相遇时,它们会相长干涉并形成亮纹;当波峰和波谷相遇时,它们会相消干涉并形成暗纹。

杨氏双缝实验是为了验证光的波动性而进行的,它直观地展示了光的干涉现象。

实验的结果与波长、缝隙间距、屏幕距离等因素有关,通过观察和测量干涉条纹的位置和间距,我们可以得到光的波长和其他相关参数的数值。

三、观察结果和应用通过杨氏双缝实验,我们可以获得一系列干涉条纹,并观察到它们的分布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干涉条纹的间距与波长、缝隙间距及观察屏幕距离有关。

光的干涉实验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

光的干涉实验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

光的干涉实验探究光的干涉现象和原理引言:光,作为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既表现出波动性,也表现出粒子性。

干涉是光波特有的现象,可以通过干涉实验来研究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本文将探究光的干涉实验的原理及其背后的基本原理。

一、干涉现象干涉是两个或多个波源产生的波相互叠加而形成的干涉纹。

当两个光波源的位相差满足一定条件时,互相干涉的波会发生相消干涉或相长干涉,产生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

二、双缝干涉实验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干涉实验之一,它使用一块遮光板,在上面开有两个小孔作为波源,波经过孔径时发生折射和衍射,经过后形成一系列光斑。

三、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个使用间隙较小的双缝装置的实验,用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入射的单色光通过两个相邻的狭缝后,两束光波波形覆盖后出现了交叠区域和干涉纹。

观察到的干涉纹呈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一现象可以用干涉级数来解释。

四、干涉级数的定义干涉级数是指通过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的明亮和黑暗的干涉条纹的数量。

通过改变光源和双缝之间的距离,可以改变干涉级数的数量和间距。

五、单色光和白光的干涉干涉实验不仅可以使用单色光源,也可以使用白光源。

但是,使用单色光源时可观察到明确的干涉条纹,而使用白光源时,由于白光光谱的宽度,干涉条纹难以清晰地观察到。

此时,可以通过将白光分解成光谱来观察干涉条纹。

六、干涉的应用光的干涉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许多应用。

在光学仪器中,通过干涉仪和干涉衰减器等装置可以实现光程控制和测量。

在光谱仪中,通过干涉装置可以实现分析物质的光谱特性。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光的干涉可以研究光的波动性、粒子性以及其他光学现象。

结论:通过光的干涉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光的波动性和干涉现象。

通过观察干涉条纹,我们可以了解光的波长、干涉级数以及干涉现象对不同波源的影响。

这些干涉实验的原理和应用使我们对光的性质和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光的干涉实验不仅仅是为了科学研究的需要,也为我们带来了各种实用和有趣的应用。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是光学中非常重要的实验现象,它们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以及波粒二象性。

本文将介绍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1. 双缝干涉的原理双缝干涉是指当光通过两个细缝时,产生干涉现象。

根据惠更斯-菲涅尔原理,每个点上的波前都可以看作是一系列次波前的相干叠加。

当光通过两个细缝时,来自两个缝的次波前会相互干涉。

当两个次波前相位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干涉将会加强,形成明纹;而当相位差为半波长时,干涉将会减弱,形成暗纹。

2. 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与观察双缝干涉的实验装置通常由一个光源、两个细缝和一个屏幕构成。

光源会发出一束光线,经过两个细缝后,在屏幕上形成干涉图样。

在实验中,观察者会注意到在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交替的明暗条纹。

明条纹对应着光强较强的区域,暗条纹对应着光强较弱的区域。

并且,随着屏幕与光源或细缝之间的距离的变化,干涉图样也会发生变化。

3. 杨氏实验的原理杨氏实验是通过光的衍射现象来研究光的性质的实验。

它使用一个单缝,将光通过单缝后,在屏幕上观察光的衍射图样。

当光通过一个细缝时,光波会在细缝的边缘发生弯曲并衍射出去,形成一系列衍射条纹。

根据衍射的原理,较远处的条纹较接近中心,而较近处的条纹则较远离中心。

4. 杨氏实验的实验装置与观察杨氏实验的实验装置通常由一个单缝、一个光源和一个屏幕构成。

光通过单缝后,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交替的明暗条纹。

在实验中,观察者会注意到在屏幕上出现了一系列明暗交替的条纹。

这些条纹的间距由光的波长和单缝宽度决定。

并且,随着光源与屏幕之间距离的变化,条纹的间距会发生变化。

5.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的应用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作为重要的光学实验现象,被广泛应用于光学研究和科学教育中。

在光学研究中,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可以用来测量光的波长、研究光的衍射特性以及检验光的相干性。

这些实验为光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

在科学教育中,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常被用作直观展示光的波动性质和波粒二象性。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分析光干涉是光学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可以通过光的波动性质来解释。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干涉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展示出光的波动性。

1. 实验介绍: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由英国科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提出的。

实验装置包括两个狭缝和一块屏幕,其中光源发出的平行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形成干涉条纹在屏幕上。

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和波动性质。

2. 干涉原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基于光的干涉原理。

当平行光通过两个狭缝后,光波会按照一定的波程差相遇在屏幕上。

当波程差为整数倍的波长时,相干光会产生增强干涉,形成明条纹;当波程差为奇数倍的半波长时,相干光会产生相消干涉,形成暗条纹。

根据此原理,实验者可以观察到交替排列的黑白条纹。

3. 光的干涉现象: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直接证据。

在屏幕上,条纹之间的距离较大的称为暗条纹,条纹之间的距离较小的称为明条纹。

通过计算干涉条件下的条纹间距和波长等参数,可以得到光的波动性相关的信息。

4. 干涉条纹的特点: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干涉条纹的特点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波长、狭缝间距、狭缝宽度、距离等。

其中,干涉条纹间距与波长和狭缝间距成反比例关系,即间距越大,波长越长,干涉条纹越远。

同时,干涉条纹的强度和光强平方成正比,即光强越大,干涉条纹越明显。

5. 双缝干涉实验的应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仅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还有许多实际应用。

例如,它可以用于测量光波的波长、测量光源的光强和光的相干性等。

在现代科学中,双缝干涉实验也被应用于其他波动现象的研究,如电子波和声波的干涉实验。

综上所述,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光干涉实验,通过实验装置中的两个狭缝和屏幕,观察到条纹的形成展示了光的波动性质。

该实验深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并且应用广泛,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光的性质和波动理论。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

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光的干涉:杨氏双缝干涉与等厚干涉的实验光是一种波动现象,当光波遇到一定条件下的干涉现象时,会产生干涉条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两种常见的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和等厚干涉。

通过这两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观察光的干涉现象,并探索光波的性质和特点。

一、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由英国物理学家杨振宁于1801年提出的。

这个实验是通过在一个平面上放置两个相距较近的狭缝,让单色光通过狭缝后形成的两个光源重叠在屏幕上,从而产生干涉条纹。

实验装置包括:一束单色光、两个狭缝和一个屏幕。

首先,将光源转化为单色光源,如使用某种滤光片或干涉仪等。

然后在光源之前放置两个细缝,它们的宽度要远小于光的波长。

最后,在两个缝的前方放置一个屏幕,用来接收经过双缝的光,并观察干涉条纹。

当单色光通过两个狭缝之后,在屏幕上形成的干涉条纹具有明暗相间的特点。

亮纹是两个光波相长叠加而形成的,而暗纹则是两个光波相消干涉所得。

通过测量和观察这些条纹的间距和间隔,我们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以及其他相关参数。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在物理学领域中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例如在天文学中,通过观察恒星干涉仪中形成的干涉条纹,可以研究恒星的性质和运动状态。

二、等厚干涉实验等厚干涉是一种基于光的相位差的干涉现象。

这种实验可以通过在光路中引入光学元件来实现,例如透明薄膜或玻璃片等。

当单色光垂直入射到这些光学元件表面上时,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会产生不同相位差,从而形成干涉现象。

等厚干涉实验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光程差的方式,使得两束光波在某些区域相长叠加,而在另一些区域相消干涉。

这种实验通常使用等厚干涉仪来实现,等厚干涉仪由一个透明薄膜和两块玻璃片组成。

在等厚干涉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干涉图案的变化来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和厚度。

干涉条纹的形状和排列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光学元件的材料、厚度和波长等。

三、实验应用和意义光的干涉实验在科学研究和应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意义。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

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现象,它们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和波动光学现象。

双缝干涉实验是通过两个非常接近的狭缝让光通过后产生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而杨氏实验则是通过单缝产生的光线在屏幕上形成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两个实验都展示了光的波动特性以及波动光学理论的应用。

双缝干涉实验首先由托马斯·杨提出,并于1801年被扬内/弗雷诺等学者首次实验确定。

双缝干涉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在实验中,通过一个光源照射到两个非常接近且相距适当的狭缝处,产生出的光经过两个狭缝后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种干涉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光的波动性质导致的,光波在通过狭缝后会形成一系列光明和暗淡的波峰和波谷,通过叠加产生出条纹。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当两个狭缝之间的距离足够小,光的波动效应就会在屏幕上形成清晰的明暗条纹。

这些条纹的间距与波长有关,根据双缝干涉实验的公式,可以通过测量条纹间距来计算出光的波长。

这项实验证明了光的波动性质,也成为光学研究中的重要实验之一。

与双缝干涉实验相类似的是杨氏实验,它也是一种光的波动性实现。

杨氏实验是由杨振宁提出的,它是利用单缝来产生干涉现象的实验。

在杨氏实验中,通过单缝让光通过后,在屏幕上产生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这些条纹的出现是由单缝的波动性质导致的,光波通过单缝后会发生弯曲、衍射和干涉等现象,从而形成条纹。

杨氏实验的原理和双缝干涉实验类似,通过测量条纹间距可以计算出光的波长,进而研究光的波动性质。

杨氏实验的出现也丰富了光学研究的实验手段,为研究光的波动性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

总的来说,双缝干涉和杨氏实验都是光学领域中重要的实验现象,它们揭示了光的波动性质和波动光学现象。

通过这两个实验的研究,人们对光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光学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光的干涉实验是研究光的波动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其中,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是最经典的实验之一,通过该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并且得到一些关于光波性质的重要结论。

一、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原理是基于光的波动性。

当光通过两个非常接近的狭缝时,光波通过两个狭缝后,会出现干涉现象。

干涉是波动现象的一个重要性质,当两个波源的波峰和波谷相遇时,波峰与波峰之间发生叠加,波谷与波谷之间也发生叠加,从而形成干涉条纹。

二、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干涉实验的装置主要包括:光源、夹具、调节装置、双缝屏、屏幕等。

其中,光源可以是单色光源或者白光源,夹具用于固定双缝屏,调节装置用于控制双缝宽度和间距,屏幕用于接收干涉条纹。

三、实验步骤1. 首先,将双缝屏固定在夹具上,并将夹具放置在光源前方。

2. 通过调节装置,控制双缝的宽度和间距,使其适合实验需求。

3. 在双缝屏的后方放置一块屏幕,用于接收干涉条纹。

4. 打开光源,使其射出光线,通过双缝后,光线将会在屏幕上形成干涉条纹。

5. 观察屏幕上的干涉条纹,记录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以下实验结果:1. 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明暗条纹,明条纹和暗条纹依次交替出现。

2. 干涉条纹的宽度与光波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条纹越狭窄。

3. 干涉条纹的间距与双缝间距成反比,双缝间距越大,条纹间距越小。

通过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光具有波动性质,通过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可以观察到光波的干涉现象。

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验证了光的波动性和波动理论。

3. 干涉条纹的特征参数可以用来测量光波的波长和双缝间距。

五、应用与展望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不仅仅用于研究光的波动性质,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

1. 光学仪器的校准:通过测量干涉条纹的特征参数,可以对光学仪器的性能进行校准,提高仪器的精确度。

2. 先进材料的表征:利用干涉条纹的测量方法,可以对材料的薄膜厚度、折射率等进行表征,为材料设计和制备提供重要参考。

光的干涉、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课件

光的干涉、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课件
分别由 S1、S2 射出的光到达 P1 点时相互削弱,因此,在 P1 点出现暗条纹.综上所述,选项 B 正确.
● 答案 B
借题发挥 判断屏上某点为亮条纹还是暗条纹,要看该点到两个光源(双缝)的路程差(光程差)与波 长的比值,要记住光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条纹,等于半波长奇数倍处为暗条纹,还要注 意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两个光源情况完全相同.
纹,这也是出现明暗条纹的条件.
相邻两个亮条纹或暗条纹的中心间距:Δx=dl λ. 三、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实验目的:(1)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2)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 实验原理:利用公式Δx=___d_l λ.Δx指____相__邻__明__条__纹__或___相邻
● 暗__条__纹__间__距__离___,l指_双__缝__离__屏__距__离__,d指__双__缝__间__距__离__.
● (2)暗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P到两条缝S1和S2的路程差正好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即:
λ
|PS1-PS2|=(2k-1)·2 (k=1,2,3,…)
● k为暗条纹的级次,从第1级暗条纹开始向两侧展开. ● (3)时间上的关系:①亮条纹:Δt=nT(n=0,1,2,3,…)
②暗条纹:Δt=(2n+1)·T2(n=0,1,2,3,…) 式中Δt 表示两列光波到同一点的时间差:T=1f为光波 的周期.
多大,P点都是中央亮条纹中心.而分别由S1、S2射 出的光到P1点的路程差刚好是橙光的一个波长,即 |P1S1-P1S2|=600 nm=λ橙,则两列光波到达P1点振 动情况完全一致,振动得到加强,因此,出现亮条
纹.当换用波长为400 nm的紫光时,|P1S1-P1S2|=
600 nm
=32λ紫,则两列光波到达 P1 点时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即

高中物理光的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

高中物理光的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

高中物理光的双缝干涉与杨氏实验关键信息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器材4、实验步骤5、数据记录与处理6、误差分析7、注意事项1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光的双缝干涉现象,深入理解光的波动性,验证光的干涉原理,并掌握相关的物理量测量和数据处理方法。

111 具体目标1、观察光的双缝干涉条纹,了解其特点和规律。

2、测量双缝间距、缝到屏的距离以及干涉条纹的间距。

3、计算光的波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12 实验原理当一束光通过两个相距很近的狭缝时,在屏幕上会出现一系列明暗相间的条纹,这就是光的双缝干涉现象。

其原理基于光的波动性,根据杨氏双缝干涉理论,相邻明条纹或暗条纹的间距与光的波长、双缝间距以及缝到屏的距离之间存在如下关系:$\Delta x =\frac{L\lambda}{d}$其中,$\Delta x$ 为相邻条纹间距,$L$ 为缝到屏的距离,$\lambda$ 为光的波长,$d$ 为双缝间距。

121 干涉条件两列光波在相遇区域内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才能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13 实验器材1、光源(如激光笔)2、双缝装置(双缝间距可调)3、光屏4、测量工具(如直尺、游标卡尺)131 器材要求1、光源应具有较好的单色性和方向性,以保证干涉条纹清晰。

2、双缝装置的缝宽和间距应足够小且精度高。

3、光屏应平整,以便清晰观察条纹。

14 实验步骤1、调节实验装置将光源、双缝装置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使其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调节光源的位置和角度,使其发出的光能够平行地通过双缝。

2、观察干涉条纹打开光源,在光屏上观察光的双缝干涉条纹。

调节双缝间距和缝到屏的距离,观察条纹的变化。

3、测量相关物理量用游标卡尺测量双缝间距。

用直尺测量缝到屏的距离。

测量多个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取平均值。

4、重复实验改变实验条件,如光源的波长、双缝间距等,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41 操作要点1、测量时应保证测量工具与被测物理量垂直,以减小误差。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优选全文优选全文优选全文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劳埃德镜优选全文优选全文优选全文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第五版
(2)、d’一定时,条纹间距 d 与x旳关系怎样?
第 十一章 光学
6
物理学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第五版
例1 在杨氏双缝干涉试验中,用波长
=589.3 nm旳纳灯作光源,屏幕距双缝旳
距离d’=800 mm,问:
(1)当双缝间距1mm时,两相邻明条纹 中心间距是多少?
物理学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第五版
一 杨氏双缝干涉试验
实验装置
ds1 Biblioteka r1sr2
o
s2 r
d'
d’ d
Bp
x
o
sin tan x / d’
波程差
x r r2 r1 d sin d d’
第 十一章 光学
1
物理学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第五版
实验装置
d
s1
r1
15
物理学
11-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劳埃德镜
第五版
例2 如图 离湖面 h = 0.5 m处有一电磁波接
受器位于 C ,当一射电星从地平面渐渐升
起时, 接受器断续地检测到一系列极大
值 . 已知射电星所发射旳电磁波旳波长为
20.0 cm,求第一次测到极大值时,射电星
旳方位与湖面所成角度. 2
1
BC
2
解:已知:d 2 103 m D 3m 6000 10-10 m
得:
x
D
d
2
3 103
6000
1010
9104 m 0.9mm
2024/7/25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

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光的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实验光的干涉实验是一种经典的实验方法,可以揭示光的波动性质和干涉现象。

其中,杨氏双缝实验被认为是最经典的光的干涉实验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杨氏双缝实验的原理、装置及实验结果,并探讨光的干涉现象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

一、实验原理杨氏双缝实验利用光的波动性质,在一个屏上设置两个极为接近的狭缝,通过狭缝射过来的光波经过衍射会形成一组干涉条纹。

这一实验可以用来研究光的波动性质、光的干涉现象以及相关的光学量。

二、实验装置杨氏双缝实验装置由光源、双缝、银屏、接收屏以及适当的调节装置组成。

光源通常选择单色光源,如激光,以保证光的单色性。

双缝间距需保持一定的宽度,一般使用可调的双缝装置。

银屏位于双缝与接收屏之间,能够有效地接收和记录干涉条纹。

三、实验结果通过杨氏双缝实验可以观察到一系列干涉条纹。

这些干涉条纹形式多样,呈现出明暗相间、交替出现的特点。

具体的干涉条纹形态与双缝间距、光波长度等因素有关。

实验中可以通过调节双缝间距和光源位置等参数,观察不同情况下的干涉条纹变化,进一步探究光的波动性质。

四、干涉现象的意义光的干涉现象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验证了光的波动性质,支持了波动光学理论。

其次,通过干涉现象可以测量材料的薄膜厚度、表面形貌等物理性质。

再次,基于干涉现象的应用如全息术、干涉测量等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五、光的干涉实验的进一步研究除了杨氏双缝实验,在光的干涉实验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实验方法,如杨氏双棱镜实验、两个反射镜的干涉实验等。

这些实验方法更进一步揭示了光波的性质和干涉现象的规律。

此外,光的干涉实验还可以与其他实验方法相结合,如杨氏双缝实验与贝尔干涉仪的组合应用等,以进一步深入研究光的干涉现象和光学量的测量。

光的干涉实验的发展历程是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不断深入探索和实验验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现象,推动光学领域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 涉条纹消失.
B、红色和绿色的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干涉条 纹仍然存在.
C、任何颜色的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亮分析
红光

蓝光
……
红700nm 兰470nm
……
白光
亮暗相间彩色条纹
X = L d
2 在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实验中
光的干涉 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杨氏双缝干涉 二、杨氏双缝实验
S1 *

S*

S2 *
双 缝 屏
将同一光源发出 的光(频率相同) 通过一个狭缝 (振动方向一致) 再通过一与单缝 平行的双缝(相 干光源)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激双 光缝 束
屏上看到明暗相间的条纹 结论:光是一种波

探究2: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相邻明条纹间距: Δx=xn-xn-1= NLλ/d-(N-1) Lλ/d= Lλ/d ;
相邻暗条纹间距:
Δx=xn-xn-1= L(2N+1/2)λ/d- L(2N-1/2)λ/d= Lλ/d
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一、实验目的 :
二、实验原理 :
1、了解光波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条件。 2、观察白光及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测定单色光的波长。
(1)方法一:
P1到两光源之间的光程差: Δr= P1S2 - P1S1= S2D,因为 L》d, 可以认为SD⊥P1S2 , Δr =dsin∠S2S1D d非常小,光屛上有光线到达,并具有一定亮度的区域到中心P的 距离较近,所以,x≈x/ = P1P=Ltan∠P1S2D/ ≈Lsin∠S2S1D
( n=0,1,2,3…)2
n=0:1级暗条纹 n=1:2级暗条纹 n=2:3级暗条纹
双缝干涉图样



S1


S2
双缝

暗条纹的中心线 暗条纹的中心线 亮条纹的中心线 亮条纹的中心线
图样有何特征? 明暗相间 等间距 中央亮条纹
光的干涉
双缝干涉
1、两个独立的光源发出的光不是相干光,双缝干 涉的装置使一束光通过双缝后变为两束相干光,在光屏 上形成稳定的干涉条纹.
光源发出的光经过滤光片成为单色光。单色光通 过单缝后,相当于线光源,经双缝产生稳定的干涉图 样。干涉条纹可以从屏上观察到。
根据公式λ=dΔx/L可计算波长,
其 中 d是双缝间的距离,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以用米尺 测量,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Δx用测量头测出 (如图所示)
1、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 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 分划板会左右移动。 2、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条纹的中 心见图所示计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 ,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齐另一条纹的中心,计下 此时手轮上的读数。两次读数之差就表示这两条 纹间的距离。
( BC )
A.两列光波波谷和波谷重叠处出现暗条纹
B.两列光波波峰和波峰重叠处出现亮条纹
C.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波长的整数倍时,出
现亮条纹
D.从两个狭缝到达屏上的路程差是波长的奇数倍时,出
现暗条纹
第四节 实验: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
像屏

双缝屏


单色光
一、光的干涉
杨氏双缝干涉的理论解释:
两缝之间距离为d,光屛距光 源的距离为L
S1
S2
亮条纹 亮条纹
出现亮条纹的条件
亮条纹
s 2n•
2
( n=0,1,2,3…)
探究2: 出现明暗相间条纹的条件
S1
S2
暗条纹
出现亮条纹和暗条纹的条件
亮条纹
s 2n•
2
( n=0,1,2,3…)
n=0:0级亮条纹 (中央亮条纹) n=1:1级亮条纹 n=2:2级亮条纹
暗条纹 s2n1•
(P1S2-P1S1)(P1S2+P1S1)=2χd 由于χ很小,L》d,所以P1S2+P1S1≈2L。 Δr=P1S2-P1S1=2χd/2L=χd/L,χ=LΔr/d 明条纹: Δr=±Nλ (N=1、2、……), χ=±NLλ/d; 暗条纹:Δr= ±(2N+1/2)λ (N=1、2、……)
χ=±L(2N+1/2)λ/d
7、换用不同的颜色的滤光片,观察干涉条纹间距的变化,并求 出相应色光的波长。
四、误差分析 :测定单色光的波长,其误差主要由测量引起,条纹间距Δx测 不准,或双缝到屏的距离测不准都会引起误差,其误差属于偶然 误差,可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法来进一步减小。 五、注意事项:
1、单缝、双缝应相互平行,其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 轴线上,双缝到单缝的距离应相等。 2、测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用米尺测多次取平均值。 3、测条纹间距Δx时,用测量头测出几条亮(暗)纹间 的距离a,求出相邻的两条明(暗)纹间的距离 Δx=a/(n-1)。
3、放好单缝和双缝,单缝和双缝间的距离约为5—10cm,使缝相 互平行,中心大致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这时在屏上就会看到 白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4、在单缝和光源间放上滤光片,观察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5、分别改变滤光片和双缝,观察干涉图样的变化 6、已知双缝间的距离d,测出双缝到屏的距离L,用测量头测 出相邻两条亮(或暗)纹间的距离△x,由λ=d △x/L,计算单 色光的波长,为了减小误差,可测出n条亮纹(或暗纹)间的 距离a,则△x=a/(n-1)
2、在双缝干涉实验 中,光屏上某点到双缝 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偶 数倍时,该点出现亮条 纹;光屏上某点到双缝 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 数倍时,该点出现暗条 纹.
P1
S1 P
S2
例题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上观 察到彩色干涉条纹,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 用只能透过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只能透 过绿光),这时 ( C )
3、 测出n条亮(暗)纹间的距离a,就可以求 出相邻两条亮(暗)纹间的距离Δx=a/(n-1)。换 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观察干涉条纹间的距离有 什么变化,求出相应的波长。
三、实验步骤 :1、把直径约为10cm,长约为1m的遮光筒水平放在光具座上, 筒的一端装有双缝,另一端装有毛玻璃屏; 2、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使它发出的一束光 能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
Δr= d x L
若为明条纹, Δr= ±kλ (k=0、1、2…….) 即: x k L
d
若即为:x暗条(2纹k,1)ΔLr=±(2k-1)λ/2 (k=1、2…….)
2d
(2)方法二:
令P1P=χ (P1S2)2=L2+(x+d/2)2 (P1S1)2=L2+(x-d/2)2 (P1S2)2-(P1S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