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作曲

如何学习作曲
如何学习作曲

如何学习作曲

一.和声学

和声学是研究多个音共同发声的效果,规律的学问。若将旋律比作“骨”则和声就是“肉”,只有有了和声,音响才变得丰满、协和、动听。和声学地位非常重要,可谓是一切音乐理论的基础,许

多音乐大师都对和声学作出过杰出的供献。但和声学内容浩繁、规

则很多,不易学好。中篇小说《你别无选择》(刘索拉著,“新时期

争鸣作品”)中的那个教授自称学了八年还没学好,可见难度之大。

但掌握和声学基本常识得益最大,值得一试。这里简单介绍一些重

要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一)三和弦

由根音与上方三度音及上方五度音叠合而成的和弦叫“三和弦”。三和弦是构成和弦功能的最基本的和弦,用得最多。按结构分,三

和弦有“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和“减三和弦”(只有一个)。

按功能则可分为“主和弦”(主音为根音的三和弦)、“属和弦”(属

音的三和弦)和“下属和弦”(下属音的三和弦)。此外,每个三和弦

又有两个转位和弦。主、属、下属这三个和弦称作“正三和弦”,

其余的四个叫作“副三和弦”。这四个副三和弦又分属“属功能”

组和“下属功能”组。现将自然音阶的七个音所构成的所有原位三

和弦分列如下:

1主和弦大三T(或Ⅰ)

2二级和弦(下属类)小三SⅡ

3三级和弦(属类)小三DⅢ

4下属和弦大三S(或Ⅳ)

5属和弦大三D(或Ⅴ)

6六级和弦(下属类)小三SⅥ

7七级和弦(属类)减三DⅦ

除了DⅦ这个减三和弦外,其余六个三和弦都是协和和弦。

(二)七和弦,九和弦,变和弦

三和弦上再叠加一个三度音(根音的七音)形成的和弦叫作七和弦。七和弦是不协和和弦。最常用的七和弦是“属七和弦”(属和弦形成

的七和弦)。重属和弦、减七和弦也时常碰到。若在七和弦上再加上

一个三度音(即根音的九音)即为九和弦。九和弦也都是不协和和弦。若和弦中除根音外的某个音不按原规律而变换成另一个音,这样的

和弦叫“变和弦”。九和弦与变和弦的功能色彩比较特殊且不易把握,故应用较少;简单作品中基本不出现。

(三)和声声部

和声一般由“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这四个声部构成。在写和声的谱表里高音部处于最上方,低音部在最下方,中音、次中音部在当中。故常把高音部和低音部这两个声部统称为“外声部”,而中音和次中音声部则叫作“内声部”。高音部一般

是主旋律声部;两个内声部主要是配置和声,也常被称作“填充声部”。和声在进行、连接中,内声部要求充实平稳,声部间不许交插。低音部始终是和声中的最低音,决定着根音,故它不仅起着基

础作用,而且领导着和声的走向,其作用十分重要。“四部和声”

的写作是作曲的重要技能之一,作品不论大小,均应以此为起点(主

旋律确定之后,即着手和声写作)。配器使和声织体具体化。(由于

不同的乐器分属不同的声部,故总谱可按和声声部写,也可按乐器

分组写:如弦乐声部、铜管乐声部、木管乐声部…)不同作曲家的和

声风格往々各异:或富丽堂皇,或雄浑宽厚,或清澈透明。如瓦格

纳的作品即以华丽著称。

(四)和声的进行、连接、“解决”

和声在乐曲进程中要不断地转换、变化、中止;各声部也要为此

恰当地过渡,连接。因此这是写和声的基本功。和声进行的基本特

点是由“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由“协和”到“不协和”再到“协和”的交替循环。其功能进行的图式为:T-S-T,T-D-T或

T-S-D-T。小说《你别无选择》中多次提到的所谓“功能圈”就是这

个意思。该小说中还提到“解决”这个术语。这是指不协和和弦(如

七和弦)在进行,连接中向协和和弦转换的方式,其基本法则是将各

声部的音向各自最靠近的协和音过渡,如7→1;4→3,等;而协和音

保持不变。

(五)关于和声的“力度”

《你别无选择》中的那个叫森森的高材生热衷于模仿贝多芬,但由于贝多芬“力度盖世”而使得他成天在钢琴上乱砸以寻求“力度”。他的一句口头禅是“妈的,力度!”通常力度是指音响强度,

用意文表示,如“p”代表“弱”,“f”代表“强”,“sf”为

“特强”等等。但这里的力度则是另一个概念,否则用脚踩钢琴那“力度”一定超过贝多芬。小说中的“力度”主要指音响效果的力度,即和声的力度。和声的力度大概与和弦中包含的泛音系列的谐

振频谱有关。因此也就与声部的数量及音程距离有关。一般说来,

小三和弦的力度不如大三和弦;单音程的力度不及复音程(超过八度

的音程)的力度;协和和弦的力度不如不协和和弦(减和弦除外)。所

以森森才“在九和弦再叠加一个七和弦”。

(一)要热爱生活,体验生活,善于观察生活平时,在生活中要多看、多听、多分析、扩大视野,增加生活积累。不但要对各种人、

各种事善于体察、分析,还应对美好的大自然——山川、田野、大海、江河、风、花、雪、月等等有更深的了解。只有这样,当你想

写有关题材的歌曲时,才不至于脑子空空,毫无联想。

(二)要有一定的乐理知识歌曲是通过音乐来表现的,而音乐则需用乐谱记录下来的。因此,歌曲作者必须具备相当的乐理知识,青

少年朋友应在这方面先打下良好的基础。试想,一首好的歌词打动

了你,你很想把它谱成曲,然而,头脑中浮现的歌声,却不知如何

用音乐符号来表达;或者虽然用音乐符号记述下来了,但不确切、不

完整,甚至与自已的本意相距很远,这样是写不好歌曲的。

(三)要善于学习各种音乐语言歌曲是通过音乐语言来表情达意的,所以要想写好歌曲,首先要学会积累丰富的音乐语言。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口才好,人们夸奖他“出口成章”,这并不是天生的,而

是语言的不断积累和反复锻炼的结果。同样,你若想写好歌曲,也

应不断积累起丰富的音乐语言,供自已在创作实践中运用。学习前

人的创作经验是文艺创作的必由之路,歌曲创作也不例外。如果掌

握的曲调很少那么你的音乐语言就不会很丰富,有时显得苍白、单调。有条件的朋友,还应多掌握些音乐知识及作曲技巧,比如与歌

曲创作直接有关的和声、复调及作品分析等知识。它们能帮助我们

学会透彻地分析歌曲,提高创作技巧,更快地掌握作曲本领。猜你

感兴趣:

学校管理学提纲

学校管理学提纲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学校管理学概述 1.学校管理是伴随学校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为了提高学校教育的有效性而 对学校资源和事务进行组织安排的活动。 2.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活动,揭示学校管理规律的学科。 3.理论界对学校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有不同的看法,基本可以概括为教育性质 论、管理性质论和边缘性质论三种 4.学校管理学的性质和功能决定它具有应用性、理论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第二节学校管理学的发展 1.现代意义上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美国最早的关 于学校管理的论著,是1875年问世的威廉·佩恩的《论学校管理》和1882年问世的罗伯的《学校管理》。1908年,达顿与斯奈登出版了《美国公共教育管理》一书,该书的问世是学校管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2.古典管理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组织理论 以及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 3.古典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一是注重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 2)二是把科层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组织基础。 3)三是宣示一种新的管理观念。 4.1927~1932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梅奥(George Elton Mayo)、罗特利斯伯 格等人提出了人际关系理论 5.人际关系理论与学校管理中的民主管理思想相结合,大大改变了学校管理理 念和管理方式,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重视学校中的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把非正式组织看作学校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沟通来协调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的冲突与目标; 2)重视并改善教师人际关系,满足教师的各种社会需求与心理需求,提高教师 士气; 3)重视教师参与学校教育管理,改善学校中的上下级关系,共同决策; 4)重视教学民主,充分相信教师,对教师的教学不做过多的干预,有意识向学 生灌输合作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空间,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5)教师对管理者拥有民主监督的权力。 6.行为科学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有如下几点: 1)强调管理中人的因素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环境、人际关系对劳动效率的影响, 主张从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管理;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学校管理的50个案例 目录 第一辑学校发展 1.学校店面该不该出售 2.新任校长抓什么 3.如何应对中考改革 4.办公楼设计方案的选择 5.老校长遇到了新问题 6.学校食堂如何进行改革 7.校长抓教学还是抓建设 8.学校门口的饮食摊 9.可以用管理企业的方式管理学校吗 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第三辑人事管理 21.林老师能否被评为优秀教师 22.青年教师的早操 23.“刺儿头”老师 24.黄老师的沮丧 25.一场没有结束的争论 26.“全勤”之争 27.下午的签到该不该取消 28.评职称引起的风波 29.刘老师为什么不走了 30.一项人事聘用工作的处理 31.坚决不做文科班的班主任 32.该不该补发奖金 第四辑德育管理 33.如此处理考试作弊行吗 34.该不该管校门口的交通安全问题 35.如何关爱离异家庭的学生 36.学校应不应该实行封闭式管理

37.剪发风波 38.新校长该怎么办? 39.处理早恋问题的艺术 40.农村学校德育工作的探索 41.学生在校的安全由谁负责 42.偷糖风波 第五辑教学管理 43.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44.调班风波 45.迟到的处分 46.缺勤问题的处理 47.教案展览还能办吗 48.可以用简案代替教案吗 49.“涂卡评分”带来的尴尬 50.升学奖风波 编者的话 作为一种正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案例教学或学习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最早应用于法律和医学教育领域,并获得巨大成功,后来被引入教育管理领域。1921年,美国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出版了第一本管理案例集,奠定了教育管理中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到了60年代,案例教学法渐趋成熟并开始广泛应用。我国自90年代开始在教育管理领域引入案例教学法。据说哈佛商学院的教授们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管理的精髓在判断,讲授只能传授知识和经验,而能力的培育离不开实践,案例讨论就是培育判断能力的一种模拟实践。 在案例教学法或称案例学习法的倡导者看来,案例教学或学习是最节约时间、成本最低、最有效的学习。它能让学习者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让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里面对大量的“真实情境和困境”,扮演多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教师,设身处地地从自己扮演的角色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习者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与纯粹的理论学习相比,案例学习摆脱了空洞的理论说教;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和身临其境的“体验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是最节约时间、费用最少的“社会实践”。不仅如此,案例学习还能够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这不仅因为案例本身生动,有趣,富于挑战性,还因为学习者可以在学习中尝试扮演各种角色——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普通教师或者局外人。 案例学习要想取得好的效果,有两个环节很重要: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是案例学习的关键。提问的目的在于探索知识和激发学习动力。进行案例教学或学习时要勇于和善于提出问题。有人从技术角度,将提问分成10种类型。第一,开放式问题。如:“什么是问题的关键?”“你将作何决策?”第二,诊断性问题。如:“你怎样进行分析?”“你的结论是什么?”第三,信息寻求问题。如:“学校的规模多大?”第四,挑战(检验)性问题。如:“你何以作这样的判断?”“说出你这样处理的理由。”第五,实施性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校校长,你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六,轻重缓急问题。如:“你将按照什么顺序来

学校管理学重点

学校管理学重点 第一章学校管理与学校管理学概述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管理者依据一定的原理和方法,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他人去行动,并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以实现预定目标的一种社会活动。 二、学校管理的概念 学校管理是处于特定学校中的管理人员在一定的体制约束下,根据一定的原则、法规,运用一定的方法、技术,通过组织指导师生员工,高效地开展教育教学等工作,达到育人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三、学校管理的目标 1.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 2.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3.促进广大教师的专业发展 4.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5.促进学校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 四、学校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外部管理 ●夏朝开始就有了学校 ●西周时期,已设有专职的教育官员 ●到了汉代,中央有太学,有太常统管,地方有郡县学,由地方行政长官主管, 逐步设置学官,形成了一套管理制度。 ●隋唐以后,设国子监统管中央直属学校,最高长官叫“祭酒”。 ●地方和县两级学校,则由长史统管。宋、元、明、清各朝,中央主管学校的 部门,基本上没有改变,地方各级主管学校部门的名称和治理方式,渐有变 化。 ●辛亥革命以后,中央设教育部,各省设教育厅,各县叫教育局。建国以后, 这种体制基本延续下来。 ?内部管理 ●中国:《学记》 ●西方:体操学校、文法学校及后来的骑士学校和教会学校 ●17世纪夸美纽斯创立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对学校管理问题,如学制、班 级编制、课表、教学秩序都有较详细的论述。有学者认为夸美纽斯是学校管 理学的奠基人。 ?学校管理学的产生 ●德国法学家、社会学家施泰因(Stein L.V.)于1865-1868年出版了七卷本的宏篇 巨著《行政学》。以其理想化的社会理论和国家理论为基础,阐述了教育行政理论。 对学校管理理论的建立有一定影响。 ●科学的、系统的学校管理学产生于资本主义快速上升时期的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现在一般认为美国是现代学校管理学的发源地。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达顿(Dutton)和斯耐登(Snedden)在1908年合著出版的《美 国教育公共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学形成的标志。 五、学校管理学得研究对象 ●学校管理学研究如何运用办学规律,发挥中小学内人力、财力、物力诸因素, 利用校内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全体成员,有效地实现学校教育教学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学校教育目标是确立学校管理目标的_________________,学校管理目标的达成,必须有助于全面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校目标管理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目标的确定;二是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建立和健全组织机构的学校管理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现学校经济效益优化,主要是指科学地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用最小的耗力更快地做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实现学校工作目标。 5、根据教师工作是一种集体协作劳动的特点,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_________________。在评价教师工作时,即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 6、学校实行“全局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要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地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学校的校容、校貌、_______状况,也能体现出该校的校风精神,有人称之为校风的______________。 8、学校管理过程是指学校管理者指挥本组织内的成员,为达到学校的预定目标,以__________________,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序。 9、学校管理是一种有自身目的和运动程序的控制系统活动,有明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按程序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服教育和行政措施是相辅相成的两种____________。教育方法的核心是通过各种_____________,对学校成员进行教育。 11、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以________形式,对学校成员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我国中小学的实际出发,吸取国外管理科学中的,____________是促使学校现代化的重要措施。 13、教职工代表会具有审议权、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14、新的学校领导管理人员产生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任命制;二是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 15、学校管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是学校_________和_________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6、学校管理过程如果抛开或偏离以_________的目的性,那就将成为一种_________的活动。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学校管理是一种以组织学校教学工作为主要对象的社会活动。() 2、制定学校教育目标的依据是:①社会的要求;②学校的教学;③学生的成绩。() 3、学校目标管理可分为目标的确定、目标的检查和目标的总结三个阶段。() 4、反映学校“力”的投入与工作成果的关系的学校管理原则是:教学为主,学校工作整体性原则。() 5、学校工作的效益,包括两个方面,即教育效益和教学效益。() 6、学校人员录用方式主要有三种:①推荐;②选拔;③考任。() 7、决策是在几种不同的可行方案中选择一种一般的行动方案,并以报告的形式体现出来。()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读书笔记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读书笔记2 善于授权敢于放权 第二辑用权与用干部 10.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 11.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 12.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 13.胡校长为什么没有做出业绩 14.李校长的“无为而治” 15.两所中学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会议 16.正副主任之间的矛盾 17.校长的越级指挥 18.教导主任谁来当 19.对语文组组长的惩罚 20.校长的用人艺术 读《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的第二辑,感受颇多,如: “学校的大小事务都由校长说了算吗”案例中的王校长有很多优点:对自己要求严格,能以身作则;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一心一意想把学校搞好;精力充沛,能力强;兢兢业业,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应该说,王校长是一位懂教育、敬业的校长。但是其管理知识和能力却严重不足,造成管理失误。 “校长的越级指挥”案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校长与教学副校长之间的矛盾。校长没有按照组织机构设计的管理层次来进行管理,而是错误地把工作联系混同于日常生活中的人际联系。实际上,这两者有着明确的不同。前者遵循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等级模式,层层分工明确;后者则较为随意,没有严格规定。在工作中如果不明确职责分工,就会造成混乱的局面,而且使原本和睦的人际关系遭到破坏。作为校长,不能使组织拥有强大的凝聚力,也就不能有效地领导众多教职员工朝向同一个目标努力。 “新任校长改革校纪校规引发的困惑”案例中的陈校长到任不久,就发现原有校纪校规中确有不少不尽合理之处,需要改革。但他觉得先要找到一个能引起

震动的突破口,而且要改得公平合理,令人信服。终于他选中了一条规定:本校无论干部还是教师,凡上班迟到者,一律扣当月奖金1元。他觉得这规定貌似公平,其实不然。斟酌再三,认为这条一定得改。因为1元钱虽少,但让教师觉得不公、不服、气不顺,就会影响到工作积极性。于是他正式宣布,教师迟到不再扣奖金,并说明了理由……教师们对这一举措都鼓掌欢迎。可随后增加的新校规,老师门对之却反应冷淡。这样的改革到最后让陈校长“皱起了眉头”,不知下一步该怎么办。作为一名新上任的校长,没能新官上任三把火,反而使老师们产生抵触心理,不能不说这第一步路没有走好。 “校长经常插手教学工作合适吗?”案例中,讲到一位对教学管理比较内行的张校长在履新不久后,决定通过发挥自己在教学管理上的优势来树立威信。然而,分管教学的李副校长曾做过多年教务主任,同样经验丰富、管理有方。于是,他们俩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争执与误解。 …… 这一辑中谈到的案例,在现实学校中用权与用干部管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案例中都涉及到了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权限关系等。通过品读这些案例,我收获了一些感受: 1、一个学校的管理水平如何,主要取决于这个学校领导、领导人员的水平和管理队伍的质量。真正的领导者不一定自己的能力要比别人强,重要的是善于出思路、会用人,因为领导艺术就是用人的艺术。。学校领导的过程就是一种用人的艺术创造过程。 作为一校之长,校长的管理观念和立场很重要,校长要有全局观念,要站在学校的立场实施管理,要围绕学校发展的全局做事,校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校长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事必躬亲。任何一个领导者都不可能做到事事亲力亲为,而是要遵循清晰的职、责。权层次,根据一定的原则将任务逐级布置下去由下属完成。如果领导无论大小事情都直接过问,则会分散个人精力,导致管理不力,最终会妨碍组织的发展。 2、树立校长权威的重要方法是树立领导集体的权威,学会授权、学会放权才是破解管理冲突的重要法宝。在制订了大的方案之后应当适当授权、放权,由下属去完成相应的工作。比如,案例中学校打算成立教育委员会一事,校长决定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之我见 主要内容介绍: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由程春教授编写,其中精选了50个有关学校管理的典型案例,涉及学校发展、用权与用干部、人事管理、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等五个方面。书中的每一篇章,先描述案例内容,再提出思考问题,最后对案例进行分析并给出参考答案。每个案例都设有思考题、问题解答与案例分析,读者不论在初读时还是读完以后,不免会有这种感受:本书真是一本关于学校管理的实例研究的精粹,尤其对于从事过学校管理的人来讲,会发现以往曾遇到过的管理问题,出现过的疑惑,都能从本书中肯、专业的分析中发现问题根源,问题的理论依据和相关的解决方案。 读书感悟: 50个案例讲的是关于学校内部,学校与外界之间常发生的问题,矛盾,或是头疼的事、难办的事。其中,涉及到学校最高管理层——校长篇章让我感受到当好一个校长的不易。作为一校之长,学校的发展,内部的矛盾关系的妥善处理,学校的集资,建设与发展,上级部门政策的落实,与外部各种冲突的缓和,与学校内部各层级职工关系的妥善处理,与学校利益相关的各种公共关系,公共资源的争取,都是作为一个务实,做事高效的校长必须考虑的,必须在脑海里有个规划,在心里有个谱的。 在《学校的店面该不该出售》篇章中,面对店面该不该出售这个问题,校长选择了召开行政会议倾听大家的意见,会议上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建议主张,这位校长没有马上做出决策,而是采取了缓冲处理的方式。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校长决策的艺术。首先,我们知道,学校出售店面其实并不属于像教学工作一样的学校内部与教职工利益紧密相关的常规事务,如果这位校长属于命令型的校长,很可能不会召开这种会议,让这么多人参与决策,以引起不必要的分歧。但是,这位校长很谨慎,很民主,没有采取专断式的决策方式,没有在意见出现分歧时勃然大怒,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志一拍板来休止不和谐的争论。这位校长在会议后找到意见欠妥的反对派,谈了自己的看法,

学校管理学萧宗六712

第七章素质教育 人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以下几种:1,认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多开体育、音乐、美术课,就是多搞课外文娱体育活动。2,把素质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3,素质教育要提高学生哪些素质,也有各种各样的说法。4,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5,有人认为,“应试教育”的罪魁祸首是考试。6,有人认为,百分制助长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妨碍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改为等级制。7,关于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实质上是教育方针)的关系也有多种认识。以上负面影响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理论是混乱的。理论上的混乱,必然导致实践的混乱。 二、全教会前后素质教育的主要区别:1,在界定上有区别。从《决定》全文可以看出,所谓素质教育,就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教育。这样界定,不会产生任何歧义,不可能出现多种定义。2,涵盖的范围有区别。《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大大超过了“起步阶段’’素质教育的范围。因为《决定》是从“提高全民族素质”出发,不只是提高中小学学生的素质;是从“全面推进”出发,不只是在中小学推进。3,《决定》所说的素质教育,是同国家的教育方针密不可分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这是何等简洁、明快的语言,人们再也不会提出现在看来很可笑的问题:“素质教育与教育方针是什么关系”,“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是什么关系”。4,《决定》对如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出了许多重大举措,使人们看到了希望,树立了信心。“起步阶段”的素质教育,则几乎未涉及怎样为实现素质教育创造条件。5,《决定》着重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靠法制,靠制度保障。”全教会以前推行的素质教育,就没有抓这个根本。 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全面”二字,包括以下含义:(1)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2)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怎样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一)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二)重视智育工作(三)加强和改善体育卫生工作(四)发挥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五)重视劳动技术教育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学案例分析 杨梦露112012007022 【案例名称】究竟是谁的责任 【案例出处】《学校管理学》教材P171 【案例关键词】学校教导处总务处责任 【案例分析】 在此案例中,通过教导处主任与总务处主任争论所反映出来的,是学校各部门的职责不明确,责任没有落实,在学校运行中有的工作“无人做”,部门间对于工作没有达成共识;对于特殊的情况,学校也没有对于工作分配的特殊方案;学校没有对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造成“无章可循”的局面等主要问题。 下面针对以上问题逐一进行分析。 开学之后,学校教导处和总务处各自忙于新一年的工作,而教导处接到书店的取书通知后将原来由教导处主要负责的工作交给了总务处,总务处由于接到了从没有负责过的工作和教导处进行争论。总务处认为取书是与教学有关的事,所以应该由教导处负责,但教导处认为此事与教学无关,因此产生了分歧。在这里,双方在关于“教学事物”的定义上没有达成共识,而校方也没有对“教学事物”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双方对于自己的与

对方的职责都不肯定,各执一词,由此产生了推脱工作的现象。再而,在案例中,总务处主任认为自己没有将工作推给教导处,而是做了“一大摊子事”,部门间没有划分明确的工作职责,却认为包揽了多项工作任务就是工作负责的表现,这也是工作责任不明确带来的负面影响。 取书工作是每年都需要做的,前几年的情况是由教导处通知各班自己去取,也就是说教导处和总务处都没有负责这项工作。教导处认为这本应该是总务处的责任,但因为原来总务处人手少,学校没有车,也就免除了责任。而今年的情况有所改变:学校购入了可使用的新车,总务处人手也增加了,因此这项工作理应由总务处接手。学校本来就没有对各部门的责任进行合理的分配明晰,而且在新的情况出现后也没有另行规定,或者说在特殊情况的时期没有制定特殊的应对方案。 在整个案例中,教导主任与总务主任的争论都是没有依据的,或者依据是“历来如此”,也就是说学校没有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形成书面的文件,告知学校各个人员,以达到遵循、监督等的效果,致使在遇到特殊工作与场合时工作人员无章可循,逃脱、推卸责任。 【案例思考】 学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民主化、科学化、责任制与有效性原则。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及分析 【案例1】 嘱托 根据常规,离任的领导总以为有责任给新上任的领导留点什么,嘱托?希望? 声誉很高的沈校长刚好年满六十,尽管身体还硬朗,雄心也未灭。但是,退休规定不留情面,只等新领导班子确定下来后,他就要退下来了。他留恋学校工作,决心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任领导留下更好的基础,让他们去做出更好的成就。可是这点心愿,现在却变得难以实现。例如,学校数学教研组缺一个能干的教研组长,上半年已研究决定调入某校一位骨干教师。当时因对方坚持不放,只好搁了下来。现在对方愿意放了,老校长催着管人事的副校长办理。可是这个由老校长一手培养提拔,平时言听计从的副校长,表面答应着,就是不办理,老是找各种借口拖着。这个副校长聪明得很,对老校长客气,是感激知遇提拔之恩;拖着不办,决不是决策上的错误,而是要等新校长上任后,听听新的领导口气再定。“不然的话,新校长认为在他赴任之前,我们有意安排好自己的人马。那时,老校长是退了,可我还得留下来呀!”当老校长从侧面了解到副校长的“内心独自”后,心中一股悲凉之情油然而起。老校长自责自己为什么到“快下台”的时候,才识别出这位副校长是一个不以事业为重的人。 经过思虑,老校长决定给接任者留下这么一句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关键要看其以事业为重还是以个人利益为重。 【评点】

这个案例反映了“人才难得亦难知”的道理。要用人就要知人;要知人,就要以贤知贤,以能知能。校长的用人和选人的标准先得彻底改变。老校长留下的嘱托:“用人决不能看其听话不听话,用起来顺手不顺手”,值得校长们深思。 用人,要注重两个用人的原则: 第一,德才兼备。我国通俗说法叫又红又专。主张德才兼备,并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专利。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这话和我们现在说的“专是本领,红是方向,是统帅”的精神是一致的。学校角色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专,就是精通业务,具有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思想,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第二,公正合理。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远亲杂交”才有利于多种信息交流,择优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用人,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

学校管理学归纳

第一章绪论 1、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研究学校管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第一,学校管理思想:是学校管理者对影响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存在的有意识反映,它要反映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学校管理活动的客观物质条件。 第二,学校管理目标:是学校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 第三,学校领导体制:是决定学校管理工作绩效的中枢,它要明确学校机构的设置原则、设置形式、隶属关系、权限划分、制度建设等问题; 第四,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管理活动的时间流程,它要反映学校管理活动的进行状态,反映学校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 第五,学校管理原则:是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第六,学校管理方法:是使学校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等抽象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行为的必要手段,是连接理想与现实的桥梁。 第七,学校资源管理:主要是对学校中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的有机组合与合理配置。 3、学校管理学的性质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是边缘性的应用学科。 第一,边缘性表现在既与教育学紧密联系又与管理学紧密联系。第二,应用性表现于管理本身所具有的鲜明的实践性。 4、学校管理学的任务是什么 答:学校管理学必须不断研究学校管理现象,揭示学校管理规律,为学校管理者自觉应用管理理论,遵循管理规律创造条件,为制定管理学校的方针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5、学校管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答:第一,应用性。学校管理学的价值及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否能够指导学校管理实践,即应用性是学校管理学的重要属性。 第二,理论性。学校管理学作为一门产生于学校管理实践的学科,必定要对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升华,指导学科管理者应当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 第三,综合性。学校管理活动复杂的,涉及多种资源的管理,这就学校管理学要综合应用多方面的知识,系统研究学校管理中的多方面问题。 6、我国学校管理活动的历史轨迹是怎样的 答:第一,我国的学校管理活动可以追溯到奴隶社会。在夏、商时期已经有了学校,西周时期学校教育形成体系,因此对学校的管理也反映在许多方面。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 学校校长究竟该怎样用人 潼南区古溪镇飞跃小学副校长:莫银全 【案例描述】 校长作为学校的主要负责人,主持着学校的各项工作。但一个学校,光有校长是不可能唱好一台戏的,在校长身边,必须要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协助校长全面管理好学校,所以怎样用人对校长来说至关重要。我工作25年来,先后在三个学校工作过,经历了9届校长的领导。我总结过,有部分校长在用人上面首先看重的不是能力,而是看和校长走得近不,是不是对校长言听计从,能力却放在了次要位置,所以导致学校工作完成很吃力,校长自己也很累,学校的发展很是缓慢。 【案例分析】 这个案例反映了校长的用人的标准得改变,用人决不能只看其听话不听话,任用能人方显示校长的领导水平。因此我认为,校长用人,要注重以下几个原则: 一、德才兼备。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任何时代都既讲德又讲才。早在汉代,王充就指出“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王充《论衡?别通篇》)。而且也早有人主张德才统一,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卷一)。学校管理者的德,就是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优良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才,就是精通业务,具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懂得和掌握教育规律,具有现代教育技术,能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 二、公正合理 要按条件取人,通过一定手续选人。坚持必要的考核,走群众路线。杜绝不正之风,不搞任人唯亲。一些学校领导喜欢选任和自己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其实有关系并不一定有好处,择优才有利于发展。当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确实是按条件选任的,则也不必过多拘泥于关系的亲疏。总之,要按工作需要和角色特点合理选任。 三、知人善任 知人是为了善任,反之,校长只有善任,才能做到真正知人。知人,就是校长必须熟悉,了解每个干部和教师的基本情况及个性特长,根据他们的个人素质特点安排、分配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各得其职,扬长避短,人尽其才;善任,就是只要看准了干部、教师的特长,不拖延时间,不左右摇摆,抓紧时间任用,安排适合的工作,并大胆信任,给职给权,让其在工作实践中锻炼,提高才能。 四、不存私心 有些校长用人以自己的标准为根据,只重用听话的,善于体察并贯彻领导意图的。业务过硬的、公正的领导、教师,爱提点不同的意见,敢于坚持原则,校长就不重用;能力虽平平,但却能顺着领导意思去干,又能替领导办点私事,其得到的是重用、提升。只要奴才,不要人才。这样用人,学校只有走下坡路。

学校管理学

学校管理学 单选 1.学校管理方法中最有效率的方法是(A)A.行政方法 B.经济方法C.法律方法D. 思想教育方法 2.学校管理者在设置目标时注意事项不包括(D) A.教师参与目标制定 B.注意目标的科学性 C.目标设置要有阶段性 D.目标应尽量具体 3.学校管理的主体有哪些?A.学校领导者、教师、学生、家长 4.下面哪个不是思想教育方法的特点(C)A.长期性 B.平等性 C.启发性 D.灵活性 5.教师管理主要包括(A) A.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教师的管理 B.学校和校长对教师的管理 C.学校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的管理 D.校长和学校领导对教师的管理 6.学校管理学在我国开始起步的标志(C) A.罗廷光的《教育行政》 B.杜佐周的《教育与学校行政原理》 C.《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D.《学校管理法》章程的实施 7.古典管理理论包括(C) A.决策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科层组织理论 C.人际管理理论、激励理论、领导效能理论 D.强化理论、期望理论、敏感性训练理论 8.校长负责制从主体数量上来看是(C)A.多长制B.两长制 C.一长制 D.委员会制 9.学生公寓社会化可以采取方式不包括 A.教职工集资建设学生公寓 B.学校向银行贷款 C.学校与房地产开发商联合建设 D.学生集资建设 10.学习的评价与考核的方式不包括(D)A.考试 B.评议 C.档案评价法D.成绩评价法 11.教师管理的途径不包括 A.吸引教师 B.强化教师 C.保育教师 D.管理教师 12.教师哪些特质造成了教师区别于其他劳动者 A.职业性质 B.职业性质和专业化 C.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D.教师素质和职业性质 13.需要层次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A.杜威 B.马斯洛 C.皮亚杰 D.泰勒标准答案:B 14.下列属于学生攻击行为的是()A.大声喧哗B.急于回答问题C.指责他人D.爱做小动作标准答案:C 15.选课制度的杠杆是 A.教师指导 B.民主管理 C.学生自主 D.公正合理 16.下列不属于财务管理观念创新的是 A.盈利观念 B.信息价值观念 C.财务风险观念 D.环境价值观念 17.收费管理制度不包括 A.规定性收费管理 B.实行审批公示制度 C.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费管理 D.经费预决算制度 18.我国中小学现阶段实行的领导体制是 A.校务委员会制 B.校长负责制 C.校长责任制 D.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19.下列不属于柔性管理的特征的是 A.启发性 B.被动性 C.创造性 D.变动性 20.下列不属于学校后勤社会化的基本模式的是 A.社会主管,校社联合 B.学校主管,校企联合 C.教育行政部门统筹,校际联合 D.物业托管,校企联合21.下列不属于学生事务的系列制度的是 A.学籍管理条例 B.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制度 C.学生补缺补差辅导制度 D.学生选课制度 22.下列属于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投入的是 A.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 B.企业拨款 C.教育事业费拨款 D.校办产业的经费标准答案:C 23.学校领导体制不包含下面哪一个 A.领导体制 B.组织结构 C.管理条例 D.规章制度答案:C 24.学生餐饮社会化就是将学生的餐饮服务交由()承办。 A.个人或公司 B.学校 C.校长 D.学校后勤部标准答案:A 25.行政管理方法最主要的特征是 A.权威性 B.强制性 C.时效性 D. 垂直性答案:A 26.激励理论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A.16世纪 B.17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答案:D 27.双因素理论是指哪两个理论

学校管理学复习提纲

学校管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学校管理学概述 1.管理的涵 管理是一种智能的运转、用人的技巧、系统的优化、决策的制定。 管理是有计划地运用资源,协调其他人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法的科学。 3.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运用校外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4.学校管理的涵 (一)学校管理要重视教师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和教育活动的示性 (二)学校管理要体察教师劳动对象的能动性和教育情境的复杂性 (三)学校管理要关注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和教育影响的滞后性 (四)学校管理要理解教师劳动式的个体性和教育成果的集合性 5.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 开放化、化、规化、自主化、个性化

6.学校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研究学校部管理活动的现象及其规律为主要对象,同时也研究学校部诸因素与整个教育系统和社会系统中诸因素的相互影响作用及其规律。 7.如理解管理?请列举几种主要的管理理论流派及其基本观点(一)古典管理学派:管理就是一种智能的运转 (二)行为科学学派:鼓励就是一种用人的技巧 (三)系统理论学派:卡斯特认为管理就是根据一个系统所固有的规律,施加影响于这个系统,使这个系统呈现一种新状态的过程 (四)决策理论学派:西蒙 8.学校管理学的知识形态 显性知识(如文字述、数字公式、手语等)和隐性知识(个体经验) 9.学校管理知识的四种创新模式 1、社会化:分享隐性知识的过程 2、外在化:隐性知识显性化的过程 3、组合化:显性知识系统化的过程 4、在化:显性知识隐性化的过程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学校管理案例分析及解决方案 案例: A校是一所地处农村的乡镇中学,学校的管理基本属于校长一言堂,校长几乎不听取其他副职领导及教职工的意见,采取的是铁腕管理手段,学校缺少民主管理的氛围,教职工当面从不敢提任何意见,背后却议论纷纷、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学校缺少人情味,各种事故接二连三的发生,学校的社会声誉也每况愈下,许多教职工却暗自偷笑,反而希望学校出点什么事似的。 B校是与A校同处一地的乡镇中心小学,学校的管理民主氛围浓厚,领导之间精诚团结,教职工之间亲如家人。校长很注重对教职工的情感投入,很多教职工都说:“校长把我当人看,我给校长当牛干”。该校的发展蒸蒸日上,社会声誉极好。 从以上两个事列可以看出:要办好一所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决定的因素是教师,而教师积极性的充分调动是学校管理系统处于最佳状态和实现教师使用上最优控制的标志。因此,学校领导应致力于使每一个教师都能理解学校追求的目标、价值理念、问题的所在、改革策略的选择,使每一个教职工都学会从学校整体发展的角度思考自己的工作,找到自己的位置,确立自己的目标,把自身的发展利益与学校的整体利益高度融为一体。 一、现在有些学校存在许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人浮于事,劳逸不均,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个人能干完的事情三个人干,一个真正干,一个在看,一个却在捣蛋,分发奖金却大家一个样,校内普遍存在着不满的情绪。这种情绪

也引发了教师间的一些矛盾冲突,也势必造成当事人的一些心理问题继而影响了正常的工作。

(二)集会或其他一些集体活动时,教师们大多表现散漫而没有效率,每周一次的教职工例会常常要因为等待众多迟到人员而耽误时间,而相关的一些规定形同虚设。教职工精神面貌低迷。 (三)青年教师不能得到行之有效的学习和指导,在实践中处于一种盲目或者说实效性不高的自我探索、彷徨状态。 中年教师则因度过了青年教师这一特殊时期,部分没有走出骨干(特色)发展之路的人已经开始把自己的教师职业作为一种普普通通的谋生方式来对待,缺乏进取精神和动力。 部分老年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仅仅是“发挥余热”,对自己的明天基本不会加以太多思考,已经成了事实上的“打折商品”。 (四)领导班子不能精诚团结,相互协作,反而互相拆台、扯皮,造成教师群体中拉帮结派,影响恶劣。 二、问题解决方案与措施 面对上述问题,必须对学校进行一番大调整、大改革。需要把管理理论如科学管理理论、激励理论等和本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论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一)建章立制,促进学校和谐,提升教师工作动力。 在全校范围内建立全员岗位责任制度和其他相关的制度,使每一个教职工都明确自己的责任、权利、义务。

学校管理学复习提纲

学校管理学复习提纲 概念总汇 第一讲: 1、管理:就是“用人以治事”——通过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去指挥、协调他人或群体的活动,以更高的效率和质量追求实现组织或工作的目标。 2、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 第二讲 1、角色:原指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所扮演的人物形象。社会学所说的“社会角色”,是指于人物特定的社会地位相一致、与社会对这种地位的期待或要求相符合的一套行为模式。 2、校长:校长室一所学校的最高行政负责人,是学校的法定代表,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的管理部门任命的;校长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3、学校组织机构:是指按照学校办学目标的要求,将学校的职务、岗位、人员进行科学组合,形成结构合理、责权清楚的协作系统。 4、学校管理机制:是指学校管理系统中各个环节、各种要素在运动中相互联系、分工合作、协调耦合,从而形成特定功能并高效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运行轨迹和活动方式。 第三讲 1、学校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遵循教育规律,发挥本校优势,选准突破口,以点带面,实行整体优化,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质的、稳定的办学风格和样式。 2、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它表现为学校的“综合个性”。 第四讲 1、学校公共关系:是学校为了塑造良好形象,运用信息传播沟通媒介,促进学校与相关公众之间的双向了解、理解、信任与合作的一种学校管理职能活动。 2、学校形象:学校形象作为一种组织形象,属于学校公共关系学的范畴,它是指社会公众以及校内师生员工对学校的总印象和总评价。 3、知名度:表示社会公众对一所学校知道和了解的程度。 4、美誉度:表示社会公众对一所学校信任和赞许的程度。 第五讲 1、教师心理特点: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和履行教师角色时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征。 2、文化整合模式:是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和中介,以学校主流文化的要求为核心,通过整合教师的价值观念、道德准则和行为特征,从而激发教师积极性的管理模式。 3、对教师的“进口模式”:就是学校根据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及其所需资格条件,对教育、教学人员进入学校所进行的规范性管理,包括资格、编制、录用等方面的内容。 4、对教师的“开发管理”:就是根据教师的成长规律和事业发展的需要,促进教师成熟、开发教师潜能、提升教师价值的管理过程。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学校管理学》常规知识点 1、学校管理: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与方法。建立一定的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诸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既定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 2、学校管理的“人本”原理:现代管理的核心和动力是人以及人的积极性,现代管理思想是把人的因素放到第一位,重视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财。人与物等的关系,尽量发挥人的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学校管理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 3、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类人员的要求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规定出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工作规程。 5、教师管理:是对教师和教师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之间的关系进行的管理,其职能是谋求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育教学工作的相互适应,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人际关系融洽。 6、经济效果最优化原则:是指在学校管理中,力求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获得最大的效果,力争一切工作的最优化和高效性。最优化不是部分最优化,而是整体虽优化。 7、学校组织气氛:是指学校内教师和校长、教师和教师之间交互影响下形成一种比较固定的团体行为和心理状态。 8、教学管理:是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的指导下,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总结等管理环节,使学校内部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机制协调运行,达到有效的

控制,实现学校管理者所希望达到的教育和教学的任务目标,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过程。 9、成功管理:就是旨在帮助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取得成功,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获得诸方面成功的现代学校管理模式。 10、校长负责制:是由校长、学校党组织和数职工代表大会共同组成的“三位一体”结构,其中,校长对学校的工作有决策权和指挥权;学校党组织对学校行政工作进行监督,并保证学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对学校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11、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是指教学管理必须遵循教育和教学的客观规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去研究、分析、解决教学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学校的教学活动。 12、德育评价:是对学校德育成功与否的一项重要检查,它既包括对德育过程进行的评价,也包括对德育效果进行的评价。 13、学校特色:就是对校园主流文化某些方面(目标,内容,方法,管理)的凸现或强化。 14、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运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调动组织内的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实践活动。 15、目标管理:顾名思义是一种以目标为指导或以目标为基础的管理体系,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共同确定总目标,把总目标转化为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管理者通过目标,对所属部门和每个成员进行管理。 16、需要的双因素理论:英国的赫茨伯格在他的《工作的推动力》一书中提出了激励因素——保健因素理论.他认为影响人的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保健因素,保健因素类似卫生保健对身体所起的作用一样,它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

校长学校管理案例

校长学校管理案例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每天要面对许多人,许多事,接下来 给大家示范几个例子,让各位了解校长面对学校的疑难是如何 处理的。 校长学校管理案例 【案例一】变味的签到王校长在巡视校园时,发现总有 个别人或早退,或找不到人的现象,就制订了签到和签离制度。 制度刚开始执行时,确实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 推移,这制度好象,慢慢“变味”了。 现象一:上班时间还差15分钟,校长室的门还是紧锁着,教师办公室里已是炸开了锅,这边一句“让我们签到,他们人 都没有,他们要不要签到。”,那边又来一句“干脆把名字写 在他们的门上。”这一句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大家拿出粉笔 在校长室门上签了起来,没大会儿,门上已满是各式各样的签 名。第二天,签到表到了教师办公室里,签到方便了,然而校 长室的门还是像往常一样在上班时间到之前一点点才打开。 现象二:中午上班时间还早,但每天安排了一个写字课, 提前二十分钟,这就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提前二十分钟来校,如 果你今天没有课,按照正常上班时间到校,就算迟到,然而每 次在写字课下的时候,总会发现校门口出现王校长的身影??现象三:为了赶上签到,杜老师总是早早来校签上一个名, 然后就放心大胆地去一个固定的地方睡觉去了,更有甚至,在 下班的时候就把名字签好了,因为签了名了,就不会算迟到了。 如果今天来迟了,他也会把时间写的早早的,让领导无据可查。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虽然反映的是管理制度在

实行中的细节,但从细节处见管理的全貌,管理者为了对下属 的不良行为进行管制,而采取的签到制度,确实这样的制度能 够对被管理者的不良行为得到抑制,但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 所表现出的方法和态度令被管理者觉得难以接受,从而做出过 激的举动,如现象一中,教师的签到竟然签到校长室的门上, 这是教师对管理者的行为的不满,是一种对强权的挑战,由此 也就开始了管理矛盾的开端。 管理者的对人不对己,人我不一的态度,只会造成管理中的矛盾激化,从而使管理的效果大打折扣。现象二就更能体现 管理者在对待自己和被管理者之间的人我不一的不平等现象, 然而正是由于这种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才会导致出现管理制度 流于形式的现象出现,正如现象三中的那位老师把签到当成了 签名表,只要上面有名了就算签到了,根本不把管理的制度放 在眼中,这样签到又有什么效果呢?管理的有效性的结果就这样定局了。 管理有效性的体现只有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时位于同一平台上,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体现公平,这样也才能让管理 真正有效。管理者千万不能以管理者自居,强调自己是管理者 的身份,从而凌驾于制度之上,而忽视了自己同时也是制度的 管理对象。这样既不利于管理者自身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管 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被管理者是以管理者作为榜样的,管 理者的一言一行都时刻影响着被管理者,即使被管理者屈服于 管理者的管理威严之下,但管理者不一事同人,对人对己搞两样,而强压被管理者,被管理者一群都会群起而激之,到时学 校管理将一塌糊涂,无法正常开展下去而只流于形式的。久而 久之,这样流于形式的管理方式,将影响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更会使教研的管理成为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