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资料系列中级职称考试-图书分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分类
1、检索语言是文献威信检索系统中,用于表达文献主题概念和检索课题概念而创造的(人工语言),它包括(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两大类。

2、分类法是按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其特性在于(知识的系统性)。

主题法是按文献内容的(主题名称)来揭示和排检文献的,其特征在于(事物的特指性)。

3、图书分类就是按照(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或其他特征,将图书馆藏书予以(揭示),并(分门别类)地将它们系统地组织在一起的一种方法。

它有两个含义:一是(类集);二是(归类)。

4、类是一个概念,代表着(一组)在性质上彼此(相同的事物) 。

图书分类的类,在分类法中称(类目),它由(类名)(类号)(类目注释)三部分组成。

表示特定事物的具体概念叫(类名)。

5、图书的本质属性是指图书所反映的学科内容,叫(主要标准);图书的其他特征,如著作人、出版地、体裁、文种、类型、时代及读者对象,称(辅助标准)。

6、图书分类的作用,一是组织藏书,即(图书分类排架);二是编制检索工具即(组织分类目录)。

图书排架和组织分类目录所使用的分类号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7、图书分类法的类型,按其(结构)体系,可分为(等级列举式)(分面组配式)分类法。

8、等级列举式分类法的(特点),就是用(等级)来表示(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用(列举)来显示一组(并列类目)的完整性,体现类目的(纵向关系)。

其局限性是不利于反映图书内容的(多样性)和(多变性)。

其代表是(《村威十进分类法》)。

9、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的特点,是把各学科知识(分解)成若干因素,再将许多因素根据一定的标准(归纳)为若干个面。

其代表是(《冒号分类法》)。

10、图书分类法是由(许多类目)根据一定原则组织起来,通过(标记符号)来代表各级类目和固定类目的先后次序的分类体系,它是图书馆用以(类分图书)(组织藏书)的依据。

11、图书分类法的含义:一是图书分类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
(归类)。

二是指情报检索语言,即(图书分类表)。

它由众多(类目)所组成。

12、类目表是根据类目之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原则)组织而成的一览表,是整个分类法的(主体),是用以类分图书的(依据)。

13、基本大类是分类表中首先分出来的(第一级类目),是类目表的(纲目)。

基本(部类)是类目表中(最概括)、最本质的区分。

14、简表,是由基本大类进一步区分的类目组成,担负(承上启下)的作用。

15、详表,是在(简表)基础上展开的,是整个分类法的正文,也叫(主表),是类分图书的实际依据。

16、复分表又叫共同区分表、附表、(辅助表)。

把用同一分类标准区分出来的子目汇集到一起,编列成表,作为需要用这个标准进一步区分有关类目的共同子目,叫(复分表)。

它有两种:一是适用于(整个类目)的,叫(通用复分表)表;二是只适用于某一大类或几个中小类的,叫(专类复分表)。

17、仿分,是利用某一类的子目作为进一步复分的依据,它起到(专类复分表)的作用。

18、复分表的三个作用,一是(缩小分类法)的篇幅;二是加深了(细分程度),增强(伸缩性);三是加强了(助记性)。

19、使用复分表,不能(单独使用),注意一致性,不能(有时用)(有时不用)。

20、类目之间关系的三个特点:
(1)类目表是根据(类目之间)的内在联系(组织起来)的,是一种(系统关系)(族性关系)。

(2)类目之间表达的形式是(直线排列)。

(3)类目之间显示的四种关系。

A、隶属关系:一个类与其直接细分出来的小类之间的关系。

被区分的类叫上位类,区分出来的类叫下位类。

连续划分形成的一系列具有隶属关系的类目叫(类系)。

类目表是采用(等级)的形式表达隶属关系。

B、并列关系:一个上位类分出若干小类,这些小类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由同一个上位类区分出的一组下位类,互称为(同位类)。

一组同位类,总称为一个(类列)。

同位类之间是(相互排斥)。

C、交替关系:类目表是直线排列的,把可以两属或几属的事物(人
为)地隶属同一上位类。

分类表规定用以类分图书的类目叫(使用类目),不用作类分图书的叫(交替类目)。

D、相关关系:类目之间除隶属、并列、交替关系外的其他关系。

分类表用(参照)的方式表示,被参见的类目叫(参见类目)。

E、隶属、并列关系在分类表中是(纵向关系)。

交替、相关关系在分类表中是(横向关系)。

21、标记符号是类目表中类目的(代号),又称(分类号码),作用是用来固定类目的(先后次序)。

22、分类法对标记符号的要求:一号码要简明,便于(易记)和使用;二类号的编排要具有(伸缩性);三号码要具有(逻辑性);四号码的编制要具有(表达性)。

23、标记符号有两种,即(单纯号码)和(混合号码)。

采用一种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叫(单纯号码)。

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固定次序的符号系统叫(混合号码)。

用(拉丁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来表示,其优越性是符号(基数多)(层次清楚)。

标点符号在分类号码中起(助记作用)。

24、分类号的构成方法称编号制度,分三种(顺序制)(层累制)(层累顺序混合制)。

25、顺序制:按类目在分类体系中的(先后次序)依次给予(号码)。

优点是(号码简短),缺点是不能反映(类目之间)的(系统关系),没有一定的(助记作用)作用。

26、层累制:根据类目的(不同等级)给予相同的(不同位数)号码。

优点是号码(表达性强),具有(伸缩性)(助记性),缺点是分类(等级过多)(号码冗长)。

(1)八分法,又叫(扩九法),即当同位类超过(九个),但又在(十七个)以内采用的方法。

(2)双位制,又叫(百分法),在同位类过多时采用的方法,目的是解决同位类符号(基数不足)的问题。

(3)借号法,即当同位类超过(九)个,但超过不多时,常采用借(下位类号)的方法。

为了缩短号码,可借用(上位类目级位)的号码。

27、层累顺序相结合的混合制是以(《科图法》)为代表。

前一段用(顺序制),后一段用(层累制)。

28、采用(分段标记)的方法,可使分类法上的号码(层次清楚),减少(印刷符号)。

29、在用复分表复分时,复分表不能单独使用,必须与(主表)结合使用。

(1)凡在正表中已列有(专类)时,不得用(复分表)细分。

(2)复分表和正表中部分号码含义相同时,必须(删去重号)。

(3)主类表和复分表都采用层累制时,凡上位类目需要用复分表细分时,必须加(“0”)。

(4)一种书如有加(两种复分号)的可能时,只能(采用一种)。

(5)使用复分表的(次序),按学科、(地域)、时代、(体裁)的顺序。

(6)使用复分表必须注意(一致性) 。

30、仿分是利用某一类目的子目进一步细分的方法。

它和(专类复分表)的方法相同。

31、组配复分号,只有注明使用“:”组配细分时才使用,它可用于解决(集中与分散)的类目和(应用性)类目。

32、各种辅助符号如下:推荐符号(a);总论复分号(—);专类复分号(0),它是在(自然科学)部类的专类复分表和一般性问题时采用的;地区及国家区分号(( )),表示在需用地区复分表区分而类目下未规定时使用;时代区分号(=);时间区分号(< >),表示依照通用的(时间)(地点)表区分的符号;组配复分号(:),它是联结两个相关的主类号,并合成一个组配类号;停用符号({ }),表示该类为《中图法》三版类目;起止符号(/);交替符号([ ])。

33、类号是依(小数制)的办法排列的,即以(数值大小)来排列其先后次序。

34、在注释和索引中,说明有(序论性说明)(大类说明)(使用说明) 三种。

35、注释即(类目注释),它是为了保证(图书分类)的(正确)和一致。

36、索引又叫(类目索引),它分为(直接索引)和(相关索引),它是查找(分类法类目/相应类号)的工具。

37、按字顺排列起来的索引叫(直接索引);相关索引是指示相关事项,即将分类法中被(分散)的相关事项,用综合的方法使之(集中)
在一起,便于从一个主题去研究和(查找)各个有关类目。

38、编制分类法的总原则: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实际效用)为目的。

39、分类法的编制原则:一是应以(图书内容)的(学科属性)作为类目划分的主要标准(基本准则);二(客观原则)与(发展原则)是立类和列类的客观根据;三(逻辑性原则)是立类和列类的科学方法,做到概念明确,列类要按从总到分,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的系统排列;四(稳定性原则)是图书分类的特殊要求;五(文献保障原则)是编制图书分类法的出发点,即类目的设置要以文献的(多寡)为依据,有什么样的书就(立什么样的类),有时还要进行(多重列类)。

40、评价分类法的标准有:(政治思想性)、(科学性)(实用性)。

41、分面组配分类法以(分析兼综合)的原则作为理论基点,即所有文献中包含的复杂主题,都可以分析成若干个相应的单元概念;而若干个单元概念也可以组成相应的(复合主题)。

印度的(阮冈纳赞)在(1933)年所发表的(《冒号分类法》)就反映了这一观点。

42、一部完整的(分面组配式)分类法由分面和子分面的概念表、(引用次序)、排列次序、标记符号、类目索引五个部分组成。

43、按分面组配的概念表,是在基本大类下列了许多(简单概念),分别组成一个个(平行的)的(概念表)。

44、分面,即对某一类事物采用(单一特征)进行区分,所得出的(全部概念)。

45、分面分析是将特定知识领域的主题(分解成)简单概念,并按不同的分类特征将(全部概念)组成若干排列有序的(概念表)的过程。

46、在分面组配的概念表中,类目表基本特征是在每一基本大类或二级类下划分出(平行的分面) 和(子分面),并在面内尽量使用(简单)概念。

47、分面组配概念表的基本范畴。

对分面分析中所使用的划分特征进行(归纳)和(概括)后,所得出的适用于一切知识门类的(通用分面)划分特征,归纳为五个基本范畴为:(本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

48、引用次序指分面组配式分类法中各分面组配时的(先后次序),也叫(组配次序)。

其重要性是:(它决定着)首先按哪种(特征)检索
文献。

其中,首先使用的分面是我们组织文献的(首要依据)。

49、阮冈纳赞曾提出著名的(具体性递减)的引用次序原则。

50、排列次序指分类法中(全部类目)的(先后次序)。

组配式分类法的排列次序取决于一是(子分面)即类列内(子目)的(排列顺序);二是分面(排列次序)。

51、图书分类标引工作是用(分类语言)进行描述,使图书(获得分类标识),借以组织图书馆藏书和检索图书。

52、分类标引的要求:一是(归类)正确;二是反映(充分);三是(前后)一致;四是(方便检索)。

正确分析图书学科的内容,按照本馆的(性质)任务和读者的(需要)来标引图书。

53、分类准备指业务准备,包括(分类法的选择)和确定(使用本)。

我国常用的分类法是(《中图法》)。

54、确定使用本的内容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确定各类(详略程度);二是对(交替类目)的选择作出决定;三是局部(扩充);四是局部(集中);五是(增补新的)类目;六是(删除)不必要的类目和(修改)某些类目名称。

确定使用本的依据是经(调整后)的使用本。

55、分类标引程序:查重、(主题分析)、归类、(确定类号)、复核。

56、对查重而言,在手工编目状态下的查重,目的是避免(一书两入);在机器编目状态下的(查重),还可查找待标引图书是否有外馆编目(数据)及本馆是否(入藏)。

57、主题分析就是在了解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和(研究对象)的基础上,对具有检索意义的(主题概念)进行概括、提炼和(选择)的过程。

58、文献主题中,依文献论述的研究对象和问题的(数量划分),可分为(单主题)(多主题)。

59、文献主题中,依构成文献主题结构的(因素多少),可分为(单元主题)(复合主题)。

60、文献主题中,依主题对文献内容概括范围的(大小划分),可分为(整体主题)(局部主题)。

61、文献主题中,依主题对文献(内容))概括的(重要程度),可分为(主要主题)(次要主题)。

62、文献主题中,依主题对文献概括的(清晰程度),可分为(显性主
题)(隐性主题)。

63、文献主题因素有五方面:一是主体因素,指图书的主要(学科内容);二是通用因素,即表达图书(主体) 的(内容);三是位置因素,指主题中(主体)所处的空间,如(国家)(地区)(地方)等;四是时间因素,如(年代)、时代、(季节)等;五是类型因素,图书的类型指(工具书)(会议录)等。

64、归类,即将文献主题(转换成)分类法中的(分类号)。

65、(互见)又叫(互著),是在有关类目中重复反映(同一部书),又称(附加分类);将图书中重要的章节分析出来单独归入有关门类的叫(分析分类)。

(附加分类)和分析分类只适用于组织(分类目录),不能用于(图书排架)。

66、既是分类排架号,又是该书在分类目录中主要款目的目录分类号,叫(主要分类号)。

67、主要分类号和(书次号)构成一书的(索书号)。

68、分类标引的规则:(1)必须以其(主体因素)作为主要分类(标准);(2)必须体现分类法的(系统性)、等级性、(逻辑性),凡能归入某一类的书必须带有其(上位类)的(属性);(3)必须归入(最大用途)和(最切合其内容)的类;(4)不能单凭(书名)的意义(分类标引);(5)没有明确类目,可采用(靠类标引)原则,对明显政治错误的图书,应加(观点区分符号),《中图法》用(—08)区分。

69、单主题分类标引规则:从不同学科或不同方面来研究同一主题的书,则依(学科)归入相应的类。

论述同一主题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书,如属于分类法中的(同一类列),归入其(上位类);若不属于同一学科的,则依书中说明的(主要方面的学科)归类。

70、多主题分类标引原则:(1)各主题是并列关系的图书,按篇幅多、重点的或前面的主题归类,必要时对另外主题作(附加分类)。

如并列主题超过三个或三个以上,则归入其(上位类),或按(重点归类)。

(2)各主题是从属关系的图书,一般归入其(上位类)。

(3)各主题是因果关系的图书,一般按(结果)的方面归类。

如论述一个主题多方面结果的,则按(原因)的主题归类(4)各主题是影响关系的图书,则按(受影响) 的主题归类。

(5)各主题是应用关系的图书,按(应用到)的主题归类。

阐述一个主题在(各方面应用)的书,则按
该主题的(学科性质)归类。

(6)各主题是比较关系的图书,按(阐明)的主题归类。

对多主题的书,有时要考虑作(附加分类)和(分析分类)。

71、凡综合性的工具书归入(综合性图书)有关类目,专科性的(按其学科)归类,再加工具书的(复分号)。

72、经过改编、改写的图书,内容变动不大的,随(原书)归类;内容变动较大的,按改写后的(内容)归类。

(文艺作品)从一种体裁改写成另一种体裁的,按(改写后的)归类。

73、丛书分类时有两种方式:一是(集中处理);二是(分散处理)。

74、多卷书分类时,应以(内容集中)归类。

当其分卷册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时,须同时进行(分析分类)。

75、涉及多重列类的主题,按(最前面一个类目)归类。

76、计算机机读目录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它的分类标引步骤包括查重、主题分析、选择(标引方式)确定(分类号)、分类号字段录入、审校、建立(分类索引文档)等,它与(手工编目)基本相同。

77、机读目录在揭示文献的程度上,增加了(文献标引)的深度和广度,它可以对一篇文献标引(多个分类号)。

可以对并列主题的文献、内容有(交叉的多主题)文献和某一文献中的(重点内容),予以充分揭示。

78、按CNMARC格式的规定把分类号写入(相应的字段),其规定是在(690)字段。

本字段(可重复使用),而$a(分类号)和$v(版次)(不可重复)。

79、在机读目录中,可区分目录分类号和排架分类号,将前者写入(690)字段,后者写入(905)字段。

一书的主要分类号是该书的(排架分类号)。

80、图书分类管理工作的内容:(1)分类必须(规范化)和(制度化),规范化的(内容)是(统一分类规则)。

(2)实行(定额管理)(3)加强(检查制度)(4)更换分类法,一是书和目录全部(重新分类);二是藏书组织按原分类体系,只重新(改组分类目录);三是原有的保留,只是新书用(新分类法)另行(组织藏书)和分类目录。

81、同类书的区分:在图书分类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进行的(再区分),同时确定这些书的(先后次序),能(有别于)其它图书。

82、种次号及其编制方法,是根据(图书分类)时的先后次序,对同类书按种依次给予不同的(顺序号)而形成的;采用计算机编目后,种次号的生成由(机器程序)控制,它能够(准确快捷地给出)种次号。

83、著者号及其编制方法,是根据(图书责任者)姓名的(字母)与(字顺)规律特点而形成的号码,其有两类,一是(拼号法),无须编制著者号码表;二是(查号法),要依据(著者号码表)取号。

其他还有按图书(出版年代)排列和按(书名字顺)排列的。

84、分类索书号的编制:索书号又叫(排架号),是图书在整个藏书组织中所处位置的一种标志,也是图书排架、读者索书、藏书清点的标志和(依据)。

(分类索书号)由(排架分类号、书次号、辅助区分号)组成。

85、排架分类号指分类(索书号)中的分类号,主要用于图书(排架);书次号,又叫(同类区分号),包括(著者号、(种次号)、出版年代号、书名号)等;辅助区分号,又称(同种书)区分号,主要有((版本号)(卷次号)、复本号、文献类型号、文种号)。

86、分类目录是将(各条分类款目)按照一定的(图书分类体系)组织起来的目录,它从(知识体系)方面揭示图书馆(藏书内容)的重要工具。

分类目录依使用对象分为(读者分类目录)(公务分类目录)。

87、读者分类目录由(主要分类款目、附加分类款目、综合分类款目、分析分类款目、类目参照片、目录指导片)等组成,还包括(主题字顺索引);公务分类目录由主要分类款目和(目录指片)组成。

88、《七略》是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编制的,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系统反映国家藏书的(分类目录),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图书分类法)。

它分为(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

它运用了(图书内容)分类和(形式)分类的标准。

创造性地运用了(互著、别裁)方法。

89、《隋书经籍志》是唐代(长孙无忌)等撰写的,它分为(经)、史、(子) 、集四部,共(40)类,类序固定。

它奠定了(四分法)的基础,使其在中国古代分类法史上占有统治地位。

90、《四库全书总目》是以(经史子集)为纲,纲下分(44目),有的再进一步细分。

它参考了自(隋)以来的各种类表的类目。

91、《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在原四部分类法基础上改进扩目而成的,分为(经、史、子、集、(丛))五大部类,(52)个大类。

92、《古越藏书楼书目》分(学部)和(政部)两类,它打破了四分法的旧传统,容纳了反映新学科的书籍。

93、《仿杜威书目十类法》是一部用(标记符号)代表类目的(新型)分类法,它不再以(一馆藏书)为限,是第一个为(中文书)而编的新型分类法,书上还编有(检索索引)。

94、《人大法》编于(1952)年,分为(四大部类),(17)大类,在编制技术上(第一次)冲破了严格的(层累制),是第一部力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编制的图书分类法。

95、《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简称(《中小型表》),是我国第一部由(国家)领导,运用(集体力量) 编成的分类表,它首创了(五分法)的基本序列,有(21个)大类,同时它首先采用了(汉语拼音)和(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

96、《科图法》是(1954)年编制的,有(五)大部类,(25)个大类;标记符号是(纯数字符号),采用(层累数字)相结合的(编号制度)。

号码第一部分采用(顺序制),第二部分用(小数制)。

97、《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是我国建国后具有(代表性)的大型(综合性)分类法。

(1999)年第四版,更名为(《中国图书分类法》),简称(《中图法》)。

它始编于(1971)年,第一版在(1975)年,第二版在(1980)年,第三版在(1990)年。

共分(5大)部类,(22个大类)。

其英译名(Chinese Library Classification),缩写为(CLC)。

98、《中图法》普遍应用于(全国各类型图书馆),如国内主要大型(书目)(检索刊物)(机读数据库)及《(中国国家标准书号)》等均著录了《中图法》的分类号。

与《中图法》配套使用的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使用手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电子版》)、(《中国图书馆分类索引》)。

99、《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简称(《资料法》),它是《中图法》的(详编本)。

10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本》简称(《中图法·简表》),适合藏书在(20万册)以下的图书馆,也可供(计算机网上)资源分类使用。

它的类目级别一般选用《中图法》上的(3—4级)。

101、《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索引》(第四版)是一种从(类目名称)(即主题概念)指向分类号的工具,它按名称的(字顺)排列,分别指
明其相应的分类号,提供了按(字顺)查找、利用分类表和(分类目录)的途径。

102、《中国分类主题词表》是(1994)年出版,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的分类主题(一体化) 标引工具。

该书内容是由《中图法》、(《资料法》)(《汉语主题词表》)三部分组成。

103、《中国分类主题词表》的第一卷是(分类号—主题词对应表)部分,功能是(文献分类标引)和通过(分类的途径)查找(主题词),从而进行主题标引;第二卷是(主题词—分类号对应表)部分,功能是(文献主题标引)和通过(主题)查找相关的(分类号),作分类标引的(辅助工具)。

它能够降低主题标引的(难度),提高标引的一致,有利于在检索系统中实现(分类号)与(主题词)间的相互转换。

104、《<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使用手册》是(1998)年分(上下两)册出版的。

上册是(词表的介绍)和(使用方法),下册是有关(词表收录人物)的归类。

105、《通用汉语著者号码表》是以(著者名称)作为同类书排列(依据)的号码表,为(同类书)排列编制(汉语拼音著者号)的需要而编制的,采用(查号)法。

它是由(主表)和(著者复分表)两部分构成。

106、《中图法》的组织机构:一是常设机构,即《中图法》(编委会);二是《中图法》(编委会办公室),任务是(联系)《中图法》用户,(解答)用户咨询等;三是《中图法》编委会常年工作,包括建立《中图法》(网页)和出版(文献标引指导性)刊物。

107、《杜威十进分类法》缩写为(DDC),它是世界上第一部按(小数制)编制的分类法。

108、《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缩写为(LCC),它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在(1901)年推出的一部(字母数字混合式)分类法。

109、《国际十进分类法》缩写为(UDC),它是由(《杜威十进分类法》)发展而来的。

110、《概略分类法》缩写为(BSO),它的编制目的是使不同(情报检索)系统在检索语言方面可以联系和(兼容),成为不同类型情报文献服务机构的(咨询工具)。

111、分类法的发展趋势:(1)各种图书分类法都在进行(重大的修订)和(补充);(2)新型分类法不断出现 (3)理论研究逐步深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