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制碱

合集下载

联碱设备简介

联碱设备简介
氨压缩机
一、氨压缩机的作用及简介 在氯化铵结晶生产过程中,每生产1t产品需要移出840MJ左右的热量,这部分热量的移出,一般是利用冰机制冷来实现的。 氨压缩机俗称冰机,是冷冻系统的主体设备,其作用是将低压氨蒸气压缩成较高的压力和温度,送入冷凝器冷凝成液氨。
冰机的型号: 压缩工段共有冰机16台 LG31.5A螺杆冰机10台 LG25螺杆冰机6台套
煅烧炉(回转炉)型号及数量: 煅烧工段共有轻灰煅烧炉8台,重质碱煅烧炉1台,凉碱炉3台 φ2500轻灰煅烧炉5台套, φ3000轻灰煅烧炉2台套, Φ3600轻灰煅烧炉1台套, Φ2500重灰煅烧炉1台套 φ2500凉碱炉3台套
结晶工段
氯化铵结晶是使氨母液Ⅰ在结晶器中,借冷却和加盐的作用使氯化铵结晶析出,同时得到合乎制碱要求的母液Ⅱ送回碳化工序制碱用
其基本流程是:氨盐水由塔顶部进入塔内,CO2气分别由塔的底部和中部进入塔内。气液接触发生反应,为增加气液接触面积,在塔内装有多层菌帽,化学反应所放出的热量有冷却箱的冷却水将热量移走,生成的碱液从塔底部的出碱口取出进入过滤机过滤出重碱,反应后剩余的CO2气夹带着微量的NH3气(俗称废气)则由塔顶的废气管排出。
吸氨
换热
碳化
吸氨
分离(干燥)
冷析
过滤
煅烧
澄清
盐析
co2
NacL
AII
MI
MII
AI
co
纯碱
氯化铵
一过程
二过程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事业部现在设有五个工段(车间),从所包括的工序来讲大致可分为: 压缩工段: CO2压缩、冰机制冷、循环水等工序; 碳化工段: 母液吸氨、淡液及母液蒸馏、氨母液Ⅱ碳酸化、重碱过滤等工序; 煅烧工段: 重碱煅烧、轻灰凉碱、重灰、小苏打等工序; 结晶工段: 氯化氨结晶及过滤等工序; 干铵工段: 氯化铵干燥、制精铵等工序。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
3、母液与熟石灰作用重新生成氨
精品PPT
索尔维制碱法(氨碱法):
索氏制碱原理(yuánlǐ):
NH3+CO2+H2O→NH4HCO3 总反应方程N式H:4HCO3+NaCl→NaHCO3↓+NH4Cl
NaCl + CO2 + H2O + NH3→ NaHCO3 ↓ + NH4Cl
2NaHCO3△Na2CO3+H2O+CO2↑(CO2循环(xúnhuán)使 用)
精品PPT
措施 (cuòshī) 1: 先在饱和食盐(shíyán)水中通NH3至饱和,
制得氨化的饱和食盐(shíyán)水,再与CO2反应
思考:
使 CO2 和“氨化的饱和食盐水”怎样接
触才能提高反应效率呢?
精品PPT
措施 (cuòshī) 2:改进了气体反应物( CO2 )和液体反应物(
氨化的饱和(bǎohé)食盐水)的接触方式
精品PPT
1935年荣获中国工程师学会金质 奖章。1943年,接受英国皇家学会名 誉会员荣衔(当时国外会员仅12人)
1949新中国成立之后(zhīhòu),侯德榜 被任命为中国化学会会长、中国化工 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协副 主席、化工部副部长等职。
1973年获美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会员 称号。
精品PPT
措施 (cuòshī) 母3液:与熟石灰作用(zuòyòng)重新生成氨
2 NH4Cl + Ca(OH)2= 2NH3↑+ 2H2O +CaCl2
精品PPT
结论
(jiélù索n):尔维采取(cǎiqǔ)了以下措施 以提高氨的利用率?
1、先制得氨化的饱和食盐水,再与CO2反应

氨碱法和联合法的比较

氨碱法和联合法的比较

氨碱法和联合法的比较主要有氨碱法和联碱法两种,氨碱法是目前工业生产纯碱的主要方法之一。

其特点是原料廉价易得,氨可以循环(损失较少;适用于大规模生产,易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但该法原料利用率低,尤其NaCl用率不高。

主要生产过程包括盐水制备、石灰石煅烧、氨盐水制备、及其碳酸化、重碱的分离与煅烧、氨的回收等。

其反应过程如下:CaCO3=CaO+CO2↑-QCaO+H2O=Ca(OH)2+QNaCl+NH3+H2O+CO2=NaHCO3↓+NH4Cl+QNaHCO3=Na2CO3+CO2↑+H2O↑+QNH4Cl+Ca(OH)2=CaCl2+NH3+H2O+Q索尔维法的优缺点:氨碱法使生产实现了连续性生产,食盐的利用率得到提高,产品质量纯净,因而被称为纯碱,但最大的优点还在于成本低廉。

认为这方法的主要缺点在于,两种原料组分只利用了一半,即食盐(NaC1)中的钠和石灰(CaCO3)中的碳酸根结合成纯碱(NaCO3)另一半组分食盐中的氯和石灰中的钙结合成了CaCl2,却没有用途。

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在整个制取过程中NH3是循环使用的:2NH4Cl+Ca(OH)2=2NH3+CaCl2+2H2O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

联合法: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用于在工业上制取纯碱(Na2CO3)由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是世界上广泛采用的制纯碱法。

联碱法以食盐、氨及合成氨工业副产的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及氯化铵,即联合产纯碱与氯化铵,简称"联合制碱"或称"联碱"主要反应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NaHCO3=Na2CO3+CO2↑+H2O↑根据加入原料的次数及析出氯化铵温度的不同,联合制碱有多种工艺流程。

高考侯氏制碱法知识点

高考侯氏制碱法知识点

高考侯氏制碱法知识点1.制备原理:侯氏制碱法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实质为勒夏特列原理).制备纯碱(Na2CO3),主要利用NaHCO3在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NaHCO3,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

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2.化学反应原理:侯氏制碱法原理(又名联合制碱法)NH3+CO2+H2O=NH4HCO3NH4HCO3+NaCl=NaHCO3↓+NH4Cl(在反应中NaHCO3沉淀,所以这里有沉淀符号)总反应方程式:NaCl+CO2+H2O+NH3=NaHCO3↓+NH4Cl2NaHCO3图片Na2CO3+H2O+CO2↑(CO2循环使用)注意:NaCl(饱和溶液)+NH3(先加)+H2O(溶液中)+CO2(后加)=NH4Cl+NaHC O3↓(溶解度一般,因为不断添加原料达到溶液饱和才沉淀)(先添加NH3而不是CO2:CO2在NaCl中的溶解度很小,先通入NH3使食盐水显碱性,能够吸收大量CO2气体,产生高浓度的HCO3-,才能析出NaHCO3晶体.)3.侯氏制碱法的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NH4Cl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转化成CO2,革除了CaCO3制CO2这一工序.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创立的。

不仅对我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揭秘联合制碱法

揭秘联合制碱法

揭秘联合制碱法河南 郭海伦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于40年代研究成功的制碱新工艺,又称“侯氏制碱法”。

与氨碱法相比,联合制碱法工艺进步了很多。

此法保持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一方面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另一方面生产出的氯化铵可作氮肥。

是一种制碱和制氨相结合的联合生产方法。

具体流程如下:第一步:将饱和的食盐溶液在冷却时用氨饱和后,在加压下通入二氧化碳(CO 2由CaCO 3分解而来),由于碳酸氢钠溶解度较小而析出,即NaCl(饱和) +NH 3+H 2O+CO 2==NH 4Cl+NaHCO 3↓。

第二步:将析出的碳酸氢钠晶体煅烧,即可制得碳酸钠。

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侯氏制碱法的内在原理。

第一步其实是这样两步反应:①NH 3+H 2O+CO 2==NH 4HCO 3 ;②NH 4HCO 3+NaCl== NH 4Cl+ NaHCO 3↓。

在①中,为了让生成的碳酸氢钠尽可能多,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应该达到饱和状态;而二氧化碳原来在水中溶解的并不多,但是由于氨气在水中溶解性大,且氨水呈碱性,故饱和的氨水可以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气体。

下面是氯化铵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对照表:根据表格数据分析,通常情况下易溶于水的碳酸氢钠大量析出而氯化铵不析出的原因是:在②中每生成53.5份质量的氯化铵同时会生成84份质量的碳酸氢钠,而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较小,所以会形成沉淀。

(思考一下:把碳酸氢钠沉淀过滤以后,滤液中主要存在的离子有哪些?)由于氯化铵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而在低温时却比氯化钠溶解度小,在较低的温度下向滤液中加入磨细的食盐粉末,可使氯化铵单独结晶出来。

在第二步中,生成的碳酸钠就是我们俗称的纯碱,可用于制烧碱、制发酵粉、洗涤剂等。

最后,我们可以总结出联合制减法的优缺点。

优点:①原料利用率高。

实验利用率可达96~97%。

②省掉了氨碱法中的石灰石与焦炭两种原料。

联合制碱法

联合制碱法

联合制碱法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它的溶解度较小。

根据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 ~283K(5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化学原理侯氏制碱法又名联合制碱法(1)NH3+H2O+CO2=NH4HCO3 (2)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 即:①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 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CO 转化成CO2 ,革除了CaCO3 制CO2 这一工序。

注:纯碱就是碳酸钠国外研究情况(1862年至一战前)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

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Ernest Solvay 1838—1922)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

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亚交通梗塞。

由于我国所需纯碱都是从英国进口的,一时间,纯碱非常缺乏,一些以纯碱为原料的民族工业难以生存。

1917年,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业公司,决心打破洋人的垄断,生产出中国的纯碱。

他聘请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出任总工程师。

侯氏制碱法的产生和发展1920年,侯德榜先生毅然回国任职。

他全身心地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

联合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原理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是一种通过合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来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法。

其原理是在氯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使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再用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最后通过蒸发和结晶等操作分离出氢氧化钠。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2NaOH + Cl2 → NaCl + NaClO + H2O
将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氯气与氢氧化钠发生以下反应:
Cl2 + 2NaOH → NaCl + NaClO + H2O
然后,将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
NaCl + NaClO + 2NaOH → 3NaCl + H2O
通过蒸发和结晶等操作,将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分离,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

联合制碱法的优势在于可以同时制取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提高了生产效率。

而且通过该方法制取的氢氧化钠纯度较高,适用于各种化工和制药工艺中。

在实际生产中,联合制碱法需要控制反应条件和操作参数,以确保
反应的顺利进行和产物的纯度。

例如,需要控制氯气的通入速度和浓度,以及反应温度和压力等因素。

同时,还需要合理设计反应设备和操作流程,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联合制碱法是一种通过合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来制取氢氧化钠的化学方法。

该方法的原理是通过氯气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再用氯化钠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溶液,最后通过蒸发和结晶等操作分离出氢氧化钠。

该方法具有高效、高纯度的特点,在化工和制药工艺中有广泛应用。

《联合制碱》课件

《联合制碱》课件

碳酸氢钠溶解度小。
(4):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母液中还存在哪些离子? 哪些离子的数目发生了较大变化?
还有、NH4+ 、CI-, Na+ 、HCO3-浓度减小。
(5)向母液中加入研细的氯化钠后,为什么会析
出固体氯化铵呢? 溶解度
50
NH4Cl
40
30
NaCl
20
10
0
10 20 图301 40 50 60 温度
设计实验在实验室中的模拟侯氏制碱法
小结:侯氏制碱法的反应原理
NaCl(饱和) + NH3+ H2O + CO2 →NaHCO3↓+ NH4Cl

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
• 纯碱的应用
制皂
纺织等
制玻璃
造纸
(2005年上海)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右图)改革国外的
纯碱生产工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921年10月侯德榜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为了创 建中国的制碱工业,受爱国实业家范旭东之聘请, 毅然从美国启程回国,决心自己开发制碱新工艺, 经过600多次研究实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历时 5年,于1942年发明了氨碱法与合成氨联合生产的改 进工艺,被命名为“联合制碱法”也叫“侯氏制碱 法”从而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
选择生产条件时主要考虑的几个因素
(1)尽可能提高反应混合物中所需物质的百分含量; (2)尽可能缩短反应到达平衡所需要的时间; (3)尽可能降低对耐高压设备所需材料的要求; (4)考虑符合绿色化学原则。
绿色化学
• 绿色化学是研究和寻找能充分利用的无毒害原 材料,最大程度的节约能源,在各环节上实现 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它的过程为零排放 和污染。具体内还体现在五个“R”上。 1、减量(Reduction) 2、重复使用(Reuse) 3、回收(Recycling) 4、再生(Regeneration) 5、拒用(Rejection)

高考化学阅读1 侯氏制碱法简介

高考化学阅读1 侯氏制碱法简介

化学高考阅读资料(一侯氏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于1943年发明的。

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

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氨气时的废气。

该法是索尔维制碱法的改进,提高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克服了氨碱法的不足,曾在全球享有盛誉,得到普遍采用。

变换气制碱的联碱工艺是我国独创,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侯氏制碱法对我国的化学工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

1. 什么是纯碱纯碱(碳酸钠化学式为Na2CO3,俗名纯碱,又称苏打、碱灰,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纯碱的用途很广,一般都是利用它的碱性。

它可用于制造玻璃,如平板玻璃、瓶玻璃、光学玻璃和高级器皿;还可利用脂肪酸与纯碱的反应制肥皂;在硬水的软化、石油和油类的精制、冶金工业中脱除硫和磷、选矿、以及铜、铅、线、锡、铀、绍等金属的制备、化学工业中制取钠盐、金属碳酸盐、漂白剂、填料、洗漆剂、催化剂及染料等均要用到它,在陶瓷工业中制取耐火材料和釉也要用到纯碱。

纯碱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之一,用于制化学品、清洗剂、洗漆剂、也用于照相术和制医药品。

绝大部分用于工业,一小部分为民用。

在工业用纯碱中,主要是轻工、建材、化学工业,约占三分之二;其次是冶金、纺织、石油、国防、医药及其它工业。

2.纯碱生产的历史纯碱是人类最早制取和使用的化学物质之一。

7000多年以前,天然的碳酸钠首先是从幼发拉底河边生长的花的灰跟中提取的。

大约5500年以前埃及人也开始用一种从湖水蒸发中提取的天然纯碱,生产装饰玻璃和作为铅酸硅砂聚和肥皂的一种成份。

当人们从海藻类植物的灰中提取丰富的钠碱时,也从木材灰中得到了丰富的钾碱。

用天然植物生产钾碱的方法一直延续到1870年,德国JP始采含钾盐矿才结束。

1790年获得专利权的路布兰制碱法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化学制碱法。

用此方法建成的碱厂曾遍布整个欧洲。

联合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

联合制碱法原理化学方程式联合制碱法原理联合制碱法是一种常用的制碱方法,通过将硫酸钠和氯化钠混合加热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反应。

该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

反应方程式联合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a2SO4 + 2NaCl + 2H2O → 2NaOH + 2HCl + SO2↑反应说明上述反应中,硫酸钠(Na2SO4)和氯化钠(NaCl)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同时释放出氯化氢(HCl)和二氧化硫(SO2)气体。

此反应是一个水解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综合过程。

硫酸钠在加热条件下会分解成Na2O和SO3,Na2O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而SO3则进一步分解成SO2气体。

另一方面,氯化钠在高温下分解成氯离子和钠离子,氯离子与水反应产生氯化氢气体。

通过这个反应,可以将氯化钠和硫酸钠这两种廉价和易得的原料,转化为氢氧化钠和其他有用的化学品,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联合制碱法广泛应用于氢氧化钠的生产。

以氯化钠和硫酸钠作为原料,在特定的反应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被用于生产肥皂、玻璃、纸张等工业产品,在制药、冶金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在制药领域,氢氧化钠被用于中和反应,调节药物的酸碱度,控制反应的进程。

在冶金领域,氢氧化钠被用于矿石的浸出、去除杂质等工艺过程中。

总结联合制碱法通过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其他有用的化学品。

该方法在化学工业中被广泛应用。

通过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和具体的应用举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联合制碱法的原理和作用。

联合制碱法原理联合制碱法是一种常用的制碱方法,通过将硫酸钠和氯化钠混合加热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的反应。

该方法可以大规模生产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中。

反应方程式联合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如下:Na2SO4 + 2NaCl + 2H2O → 2NaOH + 2HCl + SO2↑上述反应中,硫酸钠(Na2SO4)和氯化钠(NaCl)在加热的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NaOH),同时释放出氯化氢(HCl)和二氧化硫(SO2)气体。

2.3两种制碱方法

2.3两种制碱方法

2.3纯碱制造技术的发展无水碳酸钠,俗名纯碱、苏打。

它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也用于制造钠的化合物。

它的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它是比利时工程师苏尔维(1838~1922)于1861年发明的纯碱制法。

他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1、盐水精制(加熟石灰、纯碱,除去镁离子、钙离子)2、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即盐水氨化。

3、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氨盐水碳酸化。

NaCl+NH3+H2O+CO2=NaHCO3↓+NH4Cl4、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2NaHCO3=Na2CO3+H2O+CO2↑5、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H2O=Ca(OH)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氨碱法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产品纯碱的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但氨碱法也有许多缺点: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氯化钙溶液数量大、难处理。

二、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它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

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原料是食盐、氨和二氧化碳——合成氨厂用水煤气制取氢气时的废气。

其化学反应原理是:C+H2O=CO+H2,CO+H2O=CO2+H2联合制碱法包括两个过程:第一个过程与氨碱法相同,将氨通入饱和食盐水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沉淀,经过滤、洗涤得NaHCO3微小晶体,再煅烧制得纯碱产品,其滤液是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溶液。

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

他首先分析了索尔维制碱法的缺点, 发现主要在于原料中各有一半的成 分没有利用上,只用了食盐中的钠 和石灰中碳酸根,二者结合才生成 了纯碱。食盐中另一半的氯和石灰 中的钙结合生成了氯化钙,这个产 物都没有利用上。那么怎祥才能使 另一半成分变废为宝呢?他想呀想, 设计了好多方案,但是一一都被推 翻了氯化钠,可取 少量试样溶于水后,再加 稀硝酸和硝酸银溶液 。 (6)向母液中通氨气,加入细小食盐颗粒,冷却 析出副产品,通氨气的作用有 a c 。 (a) 增大NH4+的浓度,使NH4Cl更多地析出 (b) 使NaHCO3更多地析出 (c) 使NaHCO3转化为Na2CO3,提高析出的 NH4Cl纯度
后来他终于想到,能否把索尔维制碱法和合 成氨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制碱用的氨和二氧化 碳直接由氨厂提供,滤液中的氯化铵加入食盐水, 让它沉淀出来。这氯化铵既可作为化工原料,又 可以作为化肥,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食盐的利用 率,还可以省去许多设备,例如石灰窑、化灰桶、 蒸氨塔等。设想有了,能否成功还要靠实践。于 是地又带领技术人员,做起了实验。 l次、2次、10次、100次……一直进行了500多 次试验,还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才把试验搞成 功,使设想成为了现实。
(2005上海)26.我国化学侯德榜改革国外的纯碱生产工 艺,生产流程可简要表示如下:
(1)上述生产纯碱的方法称,副产品的一种用 为 化肥或电解液 。 (2)沉淀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是 NH3+CO2+H2O+NaCl=NH4Cl+NaHCO3↓ 。 (3)写出上述流程中X物质的化学式
。 (4)原料氯化钠的利用率从70%提高到90%以上,主要是 设计了 I (填上述流程中的编号)的循环。从沉淀池 中取出沉淀的操作是 过滤
联合制碱法(侯氏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与氨碱法

侯氏制碱法与氨碱法

侯氏制碱法碳酸钠(Na2CO3),俗名纯碱、苏打。

用途非常广泛,是玻璃、造纸、肥皂、洗涤剂、纺织、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还常用作硬水的软化剂,制造钠的原材料。

虽然人们曾先后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碳酸钠,但仍不能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水碳酸钠工业制法主要有氨碱法和联合制碱法两种。

一、氨碱法(又称索尔维法)它是比利时工程师苏尔维于1892年发明的纯碱制法。

他以食盐(氯化钠)、石灰石(经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气为原料来制取纯碱。

先使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而成氨盐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沉淀和氯化铵溶液。

其化学反应原理是: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将经过滤、洗涤得到的NaHCO3微小晶体,再加热煅烧制得纯碱产品。

2NaHCO3Na2CO3+H2O+CO2↑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回收循环使用。

含有氯化铵的滤液与石灰乳[Ca(OH)2]混合加热,所放出的氨气可回收循环使用。

CaO+H2O=Ca(OH)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其工业生产的简单流程如图所示。

氨碱法的优点是:原料(食盐和石灰石)便宜;产品纯碱的纯度高;副产品氨和二氧化碳都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制造步骤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但氨碱法也有许多缺点:首先是两种原料的成分里都只利用了一半——食盐成分里的钠离子(Na+)和石灰石成分里的碳酸根离子(CO32-)结合成了碳酸钠,可是食盐的另一成分氯离子(Cl-)和石灰石的另一成分钙离子(Ca2+)却结合成了没有多大用途的氯化钙(CaCl2),因此如何处理氯化钙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

氨碱法的最大缺点还在于原料食盐的利用率只有72%~74%,其余的食盐都随着氯化钙溶液作为废液被抛弃了,这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二、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它是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1890~1974)于1943年创立的。

是将氨碱法和合成氨法两种工艺联合起来,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的方法。

联氨制碱法

联氨制碱法

联氨制碱法,又称联合制碱法或侯氏制碱法,是中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在传统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制碱方法。

该方法以食盐、氨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氨碱法的滤液中加入食盐固体,并在一定温度下通入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使反应达到饱和。

然后冷却至较低温度,利用氯化铵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而在低温下却比氯化钠溶解度小的原理,结晶出氯化铵作为化肥,而母液则可作为制碱的原料。

其主要反应包括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铵,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以及碳酸氢钠的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二氧化碳等。

联氨制碱法综合利用了合成氨的原料,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减少了环境污染,降低了制碱成本。

同时,该方法生产的碳酸钠纯度高,质量稳定,用途广泛。

联氨制碱法既生产了纯碱又生产了氮肥,一举两得,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侯氏 制碱法

侯氏 制碱法

侯氏制碱法(联合制碱法)反应分三步进行(1)NH3+H2O+CO2=NH4HCO3(2)NH4HCO3+NaCl=NH4Cl+NaHCO3↓(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反应生成的CO2可以回收再用.从含有氯化铵和氯化钠的滤液中结晶沉淀出氯化铵晶体。

由于氯化铵在常温下的溶解度比氯化钠要大,低温时的溶解度则比氯化钠小,而且氯化铵在氯化钠的浓溶液里的溶解度要比在水里的溶解度小得多。

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向滤液中加入细粉状的氯化钠,并通入氨气,可以使氯化铵单独结晶沉淀析出,经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氯化铵产品。

此时滤出氯化铵沉淀后所得的滤液,已基本上被氯化钠饱和,可回收循环使用。

注意:要先通氨气再通二氧化碳;氯化钠要很浓.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他的溶解度很小。

根据: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278K ~283K(5 ℃~10℃)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此法优点:侯氏制碱法与索维尔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

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

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

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M# ^5 2 a4 V变换气制碱法:该法是变换气直接碳酸化制取碳酸氢钠的新工艺。它是将合成氨装置的变换气,送至碳酸化塔,在碳酸化塔内脱除了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同时又进行了联碱的碳酸化过程(制取了重碱),脱除了CO2的气体送回合成氨系统。这样联碱法的生产,不仅利用了合成氨生产的NH3和CO2用以生产纯碱和氯化铵,而且联碱装置的碳酸化工序也是合成氨装置的脱羰工序。从而使合成氨、纯碱、氯化铵的生产实现了真正的联合,使合成氨和联碱的工艺流程大为简化。它是我国首创的新技术——变换气制碱。
SO4 0.1 %6 B! F# J5 w. I$ `, h8 N& R3 B T
粒度(大于20目) 3 %
4 e4 j0 _! g$ Q A( N6 A, @5 t(2)CO2 是制碱装置的另一主要原料。本装置采用变换气制碱法,直接利用变换气作为碳酸气用以制碱。这样既简化了合成氨的净化流程,又提高了CO2的利用率,使本装置的原料CO2的供应有可靠的保证。合成氨所供应的变换气的规格如下:
因此,若是采用原盐作为原料,在它进入氯化铵工序之前,必须设置原盐精制工序,但是,设置了原盐精制工序,将使整个制碱工艺变得冗长。装置占地将增加,同时盐卤水处理这一环保问题的解决也比较困难,综上所述,本装置选用精制过的洗盐,粒度符合要求的优质洗盐作为联碱装置的原料。本项目选用的优质洗盐的规格如下: ~ f R) n; P, n9 & y, v4 I4 ~
$ u; b( ) B& ~2 Z' z& N& ^1.2我国纯碱行业概况2 M8 j+ S r, S, $ N
我国的纯碱工业始于20世纪200年代。当时我国纯碱工业的先躯、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和化学家侯德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即现在的天津碱厂),发展民族纯碱工业,这是我国第一个纯碱生产厂。侯氏于40年代开发了联合制碱技术(即侯氏制碱法),为我国发展纯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旧中国,民族工业步履维艰。1 K, u h3 _ F# t% E n
我国纯碱工业的特点:
$ n6 I2 d I u& {(1)大型企业为主,中小企业为辅。我国现有八大碱厂,即大化公司碱厂、唐山碱厂、天津碱厂、青岛碱厂、维坊碱厂、连云港碱厂、湖北化工厂及自贡鸿鹤化工总厂,其生产能力占我国全部纯碱生产能力的75%左右。
; J4 k' W1 w) U( s0 v. L8 x4 U中型厂(4万吨/年以上)占18%,大中型企业生产能力合计达93%,结构较合理,生产稳定,具有消化外界不利因素能力。5 l5 w& H4 W6 v a2 - h
8 y 7 u L% }4 _% v组成 CO H2 CO2 CH4+Ar N2 H2S
+ D& u6 t3 k7 _ }& M& z含量 % 1.15% 52.08% 29.48% 0.62% 16.67% ≤50 mgnm3 p% G6 p3 D u9 }$ T2 `$ V0 e J
- a( P; 7 Y' `, c$ (1).采用新型的外冷式碳酸化塔:由于联碱工艺的氨母液Ⅱ中的NH3比氨碱法制碱中的氨盐水高,既影响了重碱的产量,还仿碍了碳化塔内吸收段吸收CO2的吸收反应,反应段上移,导致了尾气中CO2的增加。由于合成氨送来的变换气其操作压力约为1.6Mpa~2.0 Mpa,而且经制碱后的脱碳气仍需返回合成氨系统,所以变换气制碱的碳化系统的操作压力也必须在1.6Mpa左右,为此新的碳化塔的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和适应这些变化。而制碱工业中常用的索尔维塔存在了下述不足:它是由铸铁制作的,仅能在低压和常压下操作;冷却小管的缝隙很小,运行一段时间,就产生了重碱疤垢,疤垢越积越厚,以至于生产不能继续维持,只有倒塔清洗后方能进行;重碱结晶过程的过饱和度过高生成了的晶簇状结晶,由多个小结晶粘在一起,结晶团块又很容易破碎形成小结晶,給过滤、煅烧等后工序的操作带来困难。针对上述不足,中国开发出适应变换气制碱要求的外冷式碳酸化塔。该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各段的中央循环管进行本段母液的循环,中央循环管的外面有三层倾斜安装的环形气泡再分离器,边缘上下圆周有齿,气体由底部进入,也有部分从中部进入,先经过各段间的分离器,当达到分气环时,大气泡分散为小气泡,沿中央循环管外部的环形间隙上升,分散的气泡进入母液中,使母液的比重降低,依靠中央循环管的内外介质的密度差,推动母液下行,再由管底部流入环形截面内再遇到鼓泡作用强行上升,形成了强烈的轴向循环,从而使重碱的过饱和度下降,晶体得以成长,晶核的数目得到抑制,使晶体得到长大,据资料报道,其重碱的平均粒度可达110μm,而索尔维塔所得的重碱的平均粒度仅为85μm。由此可见一斑。此外由于外冷式碳化塔结构的改进,塔内没有如索尔维塔的冷却小管的狭小间隙,因此不容易产生严重结疤现象,据生产厂经验,某外冷式碳化塔连续作业90天清洗时,塔内的重碱平均疤垢只有3~4㎜,其最厚的疤垢也只有6~7㎜,也就是说,使用了外冷式碳化塔后,使碳化塔的连续运行的时间得以延长,生产强度得到提高。0 D1 @ y e4 Z+ {2 N w
+ _4 7 E8 K! M# @(3)NH3是制碱装置的主要原料。本装置使用本工程自产的NH3,其规格应符合国标GB536-88优等品指标的要求。
9 ^. w0 n, A& ^ W5 1.4工艺技术方案的选择和确定
A7 _! P8 H# 8 }) a合成氨工艺气体经粗脱硫、变换、变换气脱硫等工段后,其所含二氧化碳需脱除,物理脱碳法中的高压水洗法动力消耗大,氢损失也大,CO2回收率很低仅45%,不能满足制碱的要求。化学法脱碳则需专门的脱碳装置,并消耗一定的能量和化学溶剂。使脱碳的成本提高。为此,本装置拟采用我国首创的技术——变换气制碱技术。通过变换气直接碳酸化,制取碳酸氢钠,并脱除了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即是将合成氨装置的变换气,送至联碱装置的碳酸化塔,在其中脱除变换气中的CO2,同时又进行了联碱的碳酸化过程(制取重碱),脱除CO2后的气体送回合成氨系统。这样,联碱法的生产,不仅利用了合成氨生产中的NH3和CO2,用以制取纯碱和氯化铵,而且联碱装置的碳酸化工序也是合成氨装置的脱碳工序,二者合而为一,从而使合成氨和纯碱、氯化铵生产实现了“真正”的联合的同时,使合成氨和联碱的工艺流程大为简化。为了使变换气制碱能更高效、经济地运行,根据本厂和国内生产厂的经验,本设计采用了下述措施:
在我国,纯碱生产除了有天然碱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个别地区而外,其生产工艺主要有三种:氨碱法、联合制碱法和变换气制碱法。) U# ] L4 ^' u ~7 P
氨碱法:氨碱法以食盐、石灰石为原料,借助氨的媒介作用,经石灰石煅烧,盐水精制吸氨、碳酸化、碳酸氢钠过滤、煅烧、母液蒸馏等工序制得纯碱,氯化铵母液蒸馏回收氨以循环使用。该法具有原料普遍易得,原料价格低廉、生产连续、产品纯度高,适合大规模生产及不需氨厂配套等优点。但该法存在了两个难以克服的缺点:其一是氯化钠的转化率低,氯化钠理论上的转化率可以达到84%,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氯化钠在氨水中的溶解度和碳酸化反应的限制,在工业上其转化率仅能达到72%~76%。对原料氯化钠而言,在制碱过程中,仅利用了部分钠离子,24%~28%的钠离子和全部的氯离子都废弃了,氯化钠总利用率还不到30% 。其二是废液的处理问题,每生产1吨纯碱约有10m3 左右的废液排出难以处理。因此氨碱法生产纯碱的成本高,不宜在内陆建厂。 A9 Q1 O- y6 v. O S3
(2)生产工艺以氨碱法为主,我国纯碱生产工艺特点是氨碱法(即索尔维法)纯碱仍占多数,约占总量的60%;大多数中小企业(内陆地区,相对于沿海地区)采用联碱法工艺,产量占总产量的38%左右,天然碱主要在内蒙古、河南等地有少量生产,约占总量的2%; q6 G m3 w; o! X, F
(3)近年来技术装备有很大提高,近几年,我国纯碱工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分步工序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我国自行开发的联合制碱、变换气制碱、优质原盐制碱是世界上的领先工艺,我国已独立设计与制造了自身返碱煅烧炉、自然循环外冷碳化塔、异径碳化塔等有一定水准的大型设备;$ T 1 I# p N4 `7 v+ e1 h
含: NaCl 98.0 % x( F( T( M x5 X
CA++ 0.08 %; U+ m2 r1 W# # C8 a# q
Mg++ 0.07 %6 n+ f4 ^. i a
联合制碱法:针对氨碱法存在的缺点,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科学工作者不遗余力地寻找合理的解决办法。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是氨碱两大工业联合生产,以氯化钠、合成氨及生产合成氨的副产物二氧化碳为原料,同时生产纯碱和氯化铵两种产品。这种生产方法被称为“联合法生产纯碱和氯化铵”或联合制碱法。我国于1952年建设了联合制碱试验车间,1961年建成了大型联合制碱车间,1964年通过了国家鉴定。联合制碱法的出现,打破了氨碱法的传统技术,解决了氨碱法难以克服的需石灰煅烧等问题、碱渣处理等环保问题。为制碱工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世界上工业制碱的重要方法。
(4)纯碱资源沿海多,内地少。由于纯碱生产上的特点,原料盐的供应及排渣要求,目前我国纯碱资源在全国的分布特点是沿海多、内地少,尤其是沿渤海湾、黄海中北部区域占据了我国纯碱多数大型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60%以上
q $ r- R+ v9 B B5 W T(5)优质品种少。我国企业的产品品种、质量与国外相比,重质纯碱比例少,优质重质纯碱更少。目前全国普通重质纯碱生产能力约200万吨/年,优质重质纯碱仅为7万吨/年,分别占总能力的27.4%和9.6%,远不及发达国家80%的比例。 q; L. ~9 C8 M; b1 h
1.3原料路线确定的原则和依据
. g; T1 o' V4 o0 K H# n(1)盐是制碱装置的主要原料,由于盐的来源不同,原盐的质量各不相同,但均含有钙、镁、泥沙等杂质,若不精制,直接加入氯化氨结晶槽,将会引起下列不良后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