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神州大地(4)──茂密的森林 第二节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交响组曲《山林之歌》、钢琴协奏曲《山林》和《北方森林》,进一步加深对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发展的认识。

同时,体验山林为音乐创作带来的丰富元素和灵感。

2.在欣赏教学中,认识交响组曲、协奏曲,了解不同音乐体裁。

3.在创编音乐剧《植树》的场景音乐中,加深对音乐表现手段的认识,提高欣赏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交响组曲和钢琴协奏曲不同的音乐体裁和演奏方式。

2.听辨乐曲的主题、曲式结构及主奏乐器的音色。

3.感受音乐在表现场景时的艺术效果。

教材分析
1.交响组曲《山林之歌》
《山林之歌》是由我国著名作曲家、演奏家马思聪于1954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组曲,是我国当代管弦乐作品中最优美的篇章之一。

作者以诗人般的敏锐和丰富的想象力,及对大自然的感受和独具匠心的表现手法,对山林的形象做出了诗意的描绘。

这首乐曲属于标题性音乐,共有五个乐章。

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行板,自由地交替节拍,单三部曲式。

第二乐章:“过山”,快板,行进式的诙谐曲,曲式为A B A1B1 C B2A2尾声。

第三乐章:“恋歌”,行板,交替节拍,奏鸣曲式。

第四乐章:“舞曲”,活泼的快板,自由的回旋曲式,是第一乐章的延伸和发展。

第五乐章:“夜”,行板,自由交替节拍,单三曲式,是第一乐章的变化再现。

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行板,自由地交替节拍,单三部曲式。

乐曲开始由双簧管演奏一段悠长、呼唤性音调。

在木管和圆号的陪衬下,音乐描绘了幽深、静谧、神秘的森林景象。

作曲家在乐曲的中部借我国古代诗人屈原在抒情诗集《九歌》中关于山鬼呼唤情人的描写,拟人化地通过想象描绘山林在夜深人静时的凄厉啸声。

你听,低音弦乐器沉闷、暗淡的音色有如山鬼的出现。

她的呼唤先是由圆号奏出,然后转到小提琴来表现山鬼女性的温柔形象。

乐曲进入高潮后,先由长笛演奏再现部,主题与开始完全一样,但音区提高了八度。

呼唤的主题依然持续不断,大管回应着山林的音乐,结束在静谧的弱音中,描绘山鬼执着地等待着她的情人到来。

第二乐章:“过山”,快板,行进式的诙谐曲。

曲式为A B A1 B1 C B2 A2尾声。

轻快而富于弹性的节奏,音乐活泼富于生气。

2.钢琴协奏曲《山林》
钢琴协奏曲《山林》由刘敦南创作于1979年,作品以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音调为基础,描绘了祖国南方的山山水水和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山林的热爱之情。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主题依据苗族“飞歌”的特点而创作。

第一乐章:《山林的春天》,采用奏鸣曲式写成。

第二乐章:《山林的夜话》,采用复三部曲式写成。

第三乐章:《山林的节日》,采用回旋曲式写成。

3.《北方森林》
张千一创作的《北方森林》,采用奏鸣曲式写成。

通过对大森林绚丽色彩变化的描绘,表现出祖国北方森林中一天之间的灿烂景色。

作品首先由弦乐在低音区奏出朦胧的伴奏音型,与小提琴轻轻奏出的泛音、持续音交织在一起,描述出大森林黎明前的宁静。

接着由双簧管和圆号奏出柔和的“森林主题”。

主题由《生长在兴安岭上》和《黄骠马的乳汁》两首鄂伦春民歌的音乐素材提炼而成。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1. 教师播放伴奏《森林之歌》,学生演唱歌曲。

2.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会了演唱歌曲《森林之歌》,还欣赏了歌曲《大森林的早晨》,从音乐中感到了森林的美丽和广袤。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演唱一遍歌曲《森林之歌》。

3.师:我们学习了歌颂、赞美森林多姿多彩景色的声乐作品。

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器乐演绎的山林风采,走进音乐家为我们描绘的茂密的森林。

看,这些森林有的秀丽多姿,有的壮丽挺拔,有的还在给我们讲那古老的故事……
二、欣赏交响曲《山林之歌》
1.介绍作曲家马思聪和组曲。

2.《山林之歌》第一乐章。

师:请同学们聆听《山林之歌》第一乐章──《山林的呼唤》,在聆听的时候关注和听辨乐曲的意境和主题。

作曲家在这一乐章中,通过想象中的山鬼呼唤来表现山林。

它是怎样用音乐手段来表现的?
学生回答。

欣赏乐曲第一乐章第一部分,听辨主题。

师:乐曲开始的旋律由什么乐器演奏?力度、速度如何?你想象到什么样的森林景象?
学生回答。

师补充:双簧管演奏主题。

以轻柔和缓慢、悠长的旋律,描写了静谧幽深的森林景象。

请同学们随琴哼唱主题片段。

欣赏第一乐章第二部分。

师:乐曲第二部分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你想象到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低音弦乐器沉闷、暗淡的音色演奏出摇摆、短促的音型,有如山鬼的出现。

圆号奏出重复的长音,仿佛山鬼凄厉的呼叫。

然后,小提琴演奏一支富有女性形象的旋律。

随着音区不断上升,乐队全奏伴随着锣鼓的强奏,重复的呼唤声嘶力竭,渐渐消失。

完整欣赏整个第一乐章。

3.《山林之歌》第二乐章。

师:这个乐章与第一乐章形成对比,曲式为A B A1B1 C B2A2尾声。

乐曲中轻快、富有弹性的节奏,俏皮的音调和精巧的模仿进行,及灵活多变的配器,使音乐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形象地描绘出山民们背着背篓、唱着山歌穿行在迂回曲折的山路上的高兴情景。

请大家欣赏《山林之歌》第二乐章,在欣赏时注意听辨主部主题和副部主题。

听辨主部主题。

师:请说说这个主题由什么乐器演奏?你想象到什么情景?
请学生跟琴哼唱主部主题。

听辨副部主题。

师:请说说这个主题由什么乐器演奏?你想象到什么情景?
请学生跟琴哼唱副部主题。

完整欣赏第二乐章,请听听这两个主题分别出现了几次?
教师归纳、评价。

师:请思考《山林之歌》第一和第二这两个乐章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教师归纳、评价。

三、欣赏钢琴协奏曲《山林》
1.介绍协奏曲。

2.介绍作者刘敦南。

3.《山林》第一乐章。

师:作品以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歌舞的音调为基础,描绘了祖国南方的山山水水和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山林的热爱之情。

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主题依据苗族“飞歌”的特点而创作。

师:我们着重聆听《山林》第一乐章:《山林的春天》,这个乐章采用奏鸣曲式写成。

首先由铜管强有力地奏出号召性的动机,然后在钢琴上下起伏的琶音背景下,弦乐齐奏激动人心的序曲主题,表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丛生和人们纵情高歌的情景。

请同学们在聆听时,注意乐曲的主题和曲式结构,并注意听辨乐曲中的主奏乐器及其表现的意境。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哼唱主部主题片段。

学生跟琴哼唱主题片段,教师提示学生注意变化音的音准,轻声哼唱。

师:这是一个欢快的“森林圆舞曲”,它不但表现出作者对家乡和自己熟悉的那片森林的热爱,同时也把自己愉快和激动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欣赏管弦乐《北方森林》
师:(播放大兴安岭视频)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音乐描绘的《北方森林》。

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位作曲家。

1.介绍作曲家张千一。

2.聆听管弦乐《北方森林》。

师:作品通过对大森林绚丽色彩的描绘,表现出祖国北方森林一天之间的灿烂景色。

作品首先由弦乐在低音区奏出朦胧的伴奏音型,与小提琴轻轻奏出的泛音、持续音交织在一起,描述出大森林黎明前的宁静。

接着由双簧管和圆号奏出柔和的“森林主题”。

主题由《生长在兴安岭上》和《黄骠马的乳汁》两首鄂伦春民歌的音乐素材提炼而成。

教师播放《北方森林》的音频,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
(1)这首乐曲和前面两首乐曲有什么不同?
(2)在乐曲中感受到了哪个民族的民歌艺术风格?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哼唱主题片段。

学生跟琴哼唱主题片段,教师提示学生注意表现出乐曲的意境和力度的对比。

五、对比三首作品的异同
师:我们已经欣赏了三首表现山林的乐曲,请你从作品表现的意境、形式、风格、曲式结构等方面比较,谈谈这三首乐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有什么异同之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六、音乐活动《植树》
1.根据教材的三幅插图自由说故事和谈意境。

2.根据不同的画面配上合适的音乐。

3.与同学合作,编排有旁白和背景音乐的音乐短剧《植树》。

4. 与同学合作,完成为“为动画配音乐”习题。

七、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听赏了交响曲《山林之歌》、钢琴协奏曲《山林》、管弦乐《北方森林》,还做了音乐活动《植树》。

在音乐欣赏和活动中,我们不但感受到了音乐作品给我们带来的美的享受,也从听赏中认识了交响组曲、协奏曲等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几位优秀的作曲家。

希望同学们在其他时间也能独立欣赏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学习评价要点
1.能否了解协奏曲、交响组曲、奏鸣曲三种音乐体裁。

2.能否分辨《山林之歌》《山林》《北方森林》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