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宏观)

标题: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专业:经济管理学院12人力(2)班

鲍泽成

2013年11月

1980年以来中国通货膨胀历程的了解

摘要: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自1980年左右前后开设共经历了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最近一次通货膨胀持续时间较长。物价水平,特别是房价、食品价格水平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热钱的涌入,货币流动性过剩和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应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做为宏观调控的目标,积极应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强市场价格的监管,完善财政政策和稳定的货币政策,控制货币由流通性过剩,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关键词:中国通货膨胀历程原因对策

一、通货膨胀相关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都在努力探究通货膨胀现象,但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而统一的关于通货膨胀的定义,关于通货膨胀概念,在经济学文献中大多定义为:它是指在货币流通中的这样一种现象,即投入流通中货币,尤其指纸币发行量过多,大大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以至引起物价快速上升的结果。

二、我国的通货膨胀历程和影响

(一)、1980年以来我国的货膨胀历程

我国在历史上一共有 4 次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在 1979-1980 年。在这 2 年

期间,我国财政赤字已达到了 170 亿元,国家不得不通过增发 130 亿元货币来弥补国库亏空,1980 年底,全国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78 年相比增长了 63.6%,大大超过了同期的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的 16.6%和社会零售业增长 37.3%。自然引发了改革开发以后的第一次通货膨胀。使物价水平空前上涨了 6%。之后通过压缩基本建设投资收缩银根的办法控制了本次通货膨胀。

我国历史上第 2 次通货膨胀发生在 1986-1988 年。1986 年后,随着商品价格的放开和工资改革的推行,旧有价格体系和经济结构中的不合理因素又使通货膨胀再次爆发。1987 年,我国的货币供给量达到了 1454 亿,比1983 年增加了 925 亿元,增幅达到了 174%。这是因为职称评定、工资改革、基础建设的升温,乡镇企业以及银行信贷形式的大批上马,导致了货币需求的大量增长,央行采取发行第四套人民币和百元大钞的形式应对本次货币需求增加,却导致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1988 年 3 月,上海率先对 280 种商品提高价格,相继大中城市也对商品提高价格。提高价格的商品占总商品量的 80%,平均价格增长率达到 30%,最高的上涨 80%。最终依靠政府的行政

力量解决了本次通货膨胀。

第 3 次发生在 1992-1994 年,由于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国家全面放开了对过去发放票证,限额供应的商品限制,允许以溢价的形式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由定价。同时,计划经济时期由国家统一定价和指导定价的几乎所有商品都根据成本和市场需求重新订立价格。为了弥补差价,提高职工待遇,企业新上项目,对外投资,一再扩大银行信贷规模,政府也大搞开发区、开发房地产,这使许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了 40%,许多企业要靠“三角债”来维系生存,国内货币发行量增幅达到 35%直接导致物价普遍上涨,1993 年通货膨胀率为 13.2%,1994 年达到 21.7。

第 4 次是从 2003 通货膨胀开始算起。除 2009 年我国经济回暖等因素,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在 5%上下波动。但我国政府为了能够使社会稳定,所统计出来的官方统计数据比较保守。如果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方法或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方式,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率都维持在13%左右。

(二)、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

如果是比较温和通货膨胀,往往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一些好处。比如当出现低通货膨胀时,企业主看到商品价格有所增加,就会增加投入和产出,雇佣更多的劳动力,这就增加了劳动岗位,并且在物价缓慢上涨的同时,企业主会在社会与工会的压力下增加工人的工资,工资提高了,劳动者的消费倾向也会增加。从总的角度来看,国民经济是向前发展的。但是此次通货膨胀给我国带来的影响大多是消极的,后面提到的通货膨胀均指高通货膨胀率的通货膨胀。

三、我国本次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一)、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

我国的货币流通性过剩主要是因为我国近年来的贸易顺差严重,导致国内外汇储备过多引起的。由于我国长期以来推行“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战略,实行以创汇为主要目标的对外贸易政策,

导致多年来贸易顺差严重。2010 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 29727.6 亿美元,其中出口 15779.3 亿美元,进口为 13948.3 亿美元,虽然顺差比 2009 年下降了 6.4%,但仍有 1831 亿美元。

贸易顺差的扩大直接导致了外汇储备的增加。到2010 年达到 28473 亿美元,外汇的大量涌入,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渠道。相对于我国的货币市场,外汇的增加无异于增加投放基础货币。并且当外汇的相对增加,本币的相对减少,那么人民币就有了升值的可能,而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又会导致国际热钱的大量涌入。2010 年我国外商投资达到 1000 亿美元,对外投资仅达到 500 亿元,其中就有 500 亿热钱流入我国。

而且我国流通性过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的信贷规模过大。因为我国信贷规模过大,就使我国银行信贷处于超负荷状态,使得资金补充率下降,此时银行有更大的货币派生动机,迫使货币的供给增加。另一方面,信贷规模过大,会造成企业盲目投资,这就使生产资料相对稀缺,

供给相对紧缺,将会导致和这些相关的产品价格升高。

(二)、生产资料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 - 工资价格螺旋上升

在近几年,我国的蔬菜、猪肉、原材料、能源的价格飞速上升。以这些生产资料为原材料的企业或者是下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也将随之增加。

如图所示,供给曲线于需求曲线相交于

均衡点 E。但是由于生产资料价格的上升导致

了整个企业乃至行业的成本增加,使整个供给

曲线向左移动,来到了 S’的位置,并且得到

了新的均衡点 E’,在新的均衡点上,我们可

以清楚地看见产品的价格是在明显上升的。

而在产品价格增加的情况下,为了能够

让劳动力继续生产以及让劳动者有能力购买

所生产出来的产品,企业会不得不提高劳动力的工资,而工资的提高又会再次增加企业和整个行业的成本。如图,劳动力工资的提高使S’向左移动到 S”的位置,得到新的均衡点 E”,价格也再次提高到了 P”。

我们需要注意到的是当由于工资引起的企业成本增加导致产品价格再次提高之后,这并不意味着一个结束,而是新一轮由于产品价格提高不得不增加劳动力工资的开始。如此,物价水平会呈螺旋式上升,这也就是成本 -工资价格螺旋。

四、抑制通货膨胀的主要对策

抑制本次通货膨胀,有大量的学者做了研究,也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但言而总之,抑制通货膨胀的基本的目的只有一个,回笼货币和平抑物价。

(一)、对整个经济的投资过热降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