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核心区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核心区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18T16:51:45.753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5期作者:段丽宁

[导读] 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关于两者的关系在国内学术界却是个新的研究课题。

段丽宁(天津体育学院天津 301617)

摘要:近年来,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在竞技体育训练中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但是关于两者的关系在国内学术界却是个新的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论述两者概念,整理核心力量训练和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训练内容和特点及评价手段,并进一步就两者力量的关系进行讨论。为当前竞技运动员的训练和从事此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核心力量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715(2018)08-0021-01

1核心区力量训练分析

1.1核心区力量训练的定义

提到核心力量时,我们应当明确核心与核心区的差别,核心区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核心是人体运动依据项目的不同,通过整个动力链的中枢部位来确定其核心部位(自己认为)。可见核心部位会随运动项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核心部位不是固定不变的。与核心区相比,核心的概念会更加宽泛。

我们通常所提到的“核心力量”通常指的是人体核心区域的力量,但“核心力量”的称谓并不具备这一特指功能。核心区力量训练:肩关节以下髋关节包括骨盆以上区域所有肌肉力量的训练。核心力量是指核心肌群在稳定身体姿势与重心、产生和传递力量的基础上,以发展神经支配与控制能力、肌肉功能性与协调性能力以及本体感受性能力等为主要目的力量能力。

1.1核心区力量训练内容及特点

核心区力量训练偏重于深层肌肉群的训练,改善近端固定的稳定性,提高末端肌肉的发力,提高不同肌肉之间的协作,以及动员全身不同环节的力量有序地参与运动, 加大总体能量的输出。2.通过增加动作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练习的效果,尤其是核心区小肌群的练习效果。

1.2核心区力量训练手段

增加动作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核心区域肌群力量练习的效果,尤其是核心区小肌群的练习效果.训练器械:徒手练习、平衡盘、气垫、瑞士球、悬吊运动、滑板。

1.3核心区力量评价手段

八级腹桥,为了增加训练难度,可以采用悬吊、瑞士球和平衡盘等器材,通过这些器械增加不稳定性支撑,提高身体肌肉的募集能力和神经支配能力。其具体的标准可根据美国体能协会(NSCA)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2.功能性力量训练分析

2.1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定义

功能性力量训练是一个全面发展身体功能、以达到更好发挥竞技水平的于体育专项性一致的动作模式训练,它主要从协调性、柔韧性、平衡性、稳定性、核心区等方面进行多关节、多平面和多本体感觉的练习,使神经肌肉骨骼系统更加适应竞技比赛的要求。

通过对人体不同动作的分析,寻找其薄弱环节,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功能性训练是训练动作的活动,包括平衡性训练、稳定性训练、核心训练和动态运动训练; Michael Boyle认为功能性训练从本质上就是有目的的训练。功能性训练应是一个更加广泛的概念,可以分为功能性力量、功能性速度、功能性耐力等等。

2.2功能性力量训练内容及特点

注重对人体运动的整体性要求,强调的是人体动作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以及神经系统对人体运动的协调性用力,强调多维度、多关节的训练,以动态下的动作表现为目标;贴近竞赛环境,在稳定和不稳定两种环境下训练;训练内容趋向于竞赛动作;注重小肌肉群和深层肌肉群的训练;练习方式上,注重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和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训练手段,采取徒手和轻负重两种类型。

2.3功能性力量训练训练手段

功能性训练手段方法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对平衡能力的重视,突出“不稳定”状态下的训练,主要通过四肢进行推、拉、旋转等为基本动作模式来实现的。

2.4功能性力量训练评价手段

FMS测试、核心部位力量测量、核心稳定型测量、肌电测量等。

3.核心区力量训练与功能性力量训练之间的联系

3.1功能性力量训练是“种”的范畴,核心区力量训练是“属”的范畴;核心力量训练均可以归为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一种方式或方法,所以核心力量训练属于功能性力量训练。功能性力量训练强调的是上肢、躯干、下肢整个身体的训练,注重人体运动链整体的协调;核心力量训练则突出躯干核心区的训练,尤其强调稳定性训练。

3.2两者都是通过不稳定性训练来提高深层肌肉和小肌肉群练习动作的效果,采用平衡盘、气垫、瑞士球、悬吊运动、滑板等器械练习动作。

4.结论

4.1核心区力量训练重点强调人体核心区域肌群对人体动作稳定性的作用,弥补了传统训练中核心区小肌群训练的不足;在神经支配和肌肉募集能力方面有训练指向,重点突出了核心区域的肌肉稳定性和力量的传递性效果;偏重于等长性练习,在注重调整呼吸的同时,更应注重与传统力量训练的结合;八级腹桥等评价手段较单一,不能准确反映出等级。

4.2功能性力量训练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链”,强调力量训练的目的性,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把握肌肉间的协调作用,突破了传统力量训练中单关节力量训练的弊端,提高了力量的功效;在神经支配和肌肉募集能力方面有训练指向,主要突出的是人体的“链动”效应。FMS等评

价手段不能准确反映出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水平和效果。

4.3核心力量训练均可以归为功能性力量训练的一种方式或方法,两者采取相似的器械进行训练深层及小肌肉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08):1119-1121+1131.

[2]董德龙,王卫星,梁建平.振动、核心及功能性力量训练的认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05):105-109.

[3]韩春远,王卫星,成波锦,刘书芳.核心力量训练的基本问题——核心区与核心稳定性[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02):117-120+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