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生态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与生态和谐共生

姓名:龚军学号:101408115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现如今,种种自然对生物爆发出来的行为,尤其对我们人类这个高等生物而言,是对我们的一次次沉痛打击,显然生物与生态不和谐共生。我们人类尤其得加深反思。

在改造自然的话动中,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做了不少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损害了自身利益。如对某些自然资源的长期滥伐、滥捕、滥采造成资源短缺和枯竭,从而不能满足人类自身需要;大量的工业污染直接危害人类自身健康等,这些都是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大自然受破坏后所产生的一种反作用。洪水、沙尘暴等对生命的剥夺,不容忽视啊!我觉得就应与生态和谐共生才是。

来看看生态系统的一方面,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从目前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发展来看,一切生命形式都有其内在目的性,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具有平等的地位。

生态系统的代谢功能就是保持生命所需的物质不断地循环再生。阳光提供的能量驱动着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不停地循环流动,既包括环境中的物质循环、生物间的营养传递和生物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也包括生命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物质形式的转换。

可见这种对生物有致关重要东西都存在于生态系统中,我们人类绝不可能做世界的主宰者。

人类与自然和谐,就是与生态保持和谐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使得万物自然和谐相处。宇宙间的自然生态系统,经过由多少年代的演变,才成为今天人们看到的样子。生态系统本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自然调整,自我调整。生态平衡是动态的。生老交替,物种演变,不断更新,打破旧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维护适合人类需要的生态平衡,建立自然保护区,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合理。生态平衡,让整个生物圈保持正常的生命维持,为人类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和稳定的物质资源。生物种类,即生物、植物、微生物.有机物的组成和数量比例相对稳定;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等,保持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会发生非常严重的连锁性后果。人们在大量捕杀了麻雀之后的几年里,却出现了严重的虫灾,消灭了麻雀,害虫没有了天敌,就大肆繁殖起来,导致了虫灾发生、农田绝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动态平衡。

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人类要尊重生态平衡,帮助维护这个平衡,而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它。

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生态平衡是生物维持正常生长发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条件,也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

它是与生态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有了生态的好家园,才能使我们人类更好地立足于地球上,不说生生不息吧,起码能让我们的子子孙孙尽可能的享受到地球的资源,然后有充分的时间寻求另一生存地。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须注意到物质代谢的规律。一方面,在生产中只能因势利导,合理开发生物资源,而不可只顾一时,竭泽而渔。目前世界上已有大面积农田因肥力减退未得到及时补偿而减产。另一方面,还应控制环境污染,由于大量有毒的工业废物进入环境,超越了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的降解和自净能力,因而造成毒物积累,损害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生活环境。

有一种新的观念叫“生命物种平等”观念。“生命物种平等”观念,是对人类,特别是旧有文化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挑战。尽管人们对于“生命物种平等”观念有不同的理解和争论,但它作为一种现代环境价值理念有益于人类重新认识人在大自然的位置。人类应当成为大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善良公民”,而不应当是大自然中狂妄的“主宰”。须知,“假如我们伤害大自然的其他生物时,我们便在伤害我们自身。” 这一点相当重要。应谨记于心。

生态中重要组成成分,那就是环境.。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

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等。

我认为人们追求美不是什么太大的错,但是逾越了人与生态的界限是绝不可以的。正如L.K.奥斯丁所说:“我们有一个责任,即不仅仅是仔细考虑美的含义,而且开放我们自己去体验美并且遵循美的引导。这种人类特有的适应才能帮助我们同自然界发展一种伦理关系。”简言之,我们与自然界共同发展才是我们人类应走的正确道路。

我觉得环境意识的培养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使学生树立环境资源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和生态危机意识是学校进行环保教育的关键。一,树立资源意识。在各科教学中,通过渗透环境知识、典型事例剖析、参观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使他们具有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人通过生产实践活动改造环境,使环境中的自然物质的形态改变以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然而今天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灾难,正是人类用大规模毁林开……

此外,提高教师和父母自身素质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前提。环境教育的成败取决于教师和父母的素质,环境教育要求教师家长具备一定的环境专业知识和环境教育的技能。从目前的现状来看,还不是很成功。实际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教师和父母学习环保科学知识、环保法规,定期进行校本培训,开展环境教育课例研讨,通过培训学习、参观活动等,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环保意识,增强了环保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更好地与生态和谐共生。

在与生态和谐共处的同时,我们还应与其他生物相处融洽,只有与它们和谐共生了,才能更好的与生态创造出美丽的前景,我始终坚持着这个信念!我还相信凭我们高等生物的智慧一定能与生态携手走的更远!

2009-5-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