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色的象征主义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色》象征意义的女性主义解读
作者:王冬梅
摘要:《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及生活境遇, 展现了其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全面解读与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深入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关键词:《紫色》;象征;女性主义;解读
艾丽丝·沃克是当今美国文坛上最杰出的黑人女作家之一,1944年出生于美国南方乔治亚州伊坦顿的一个黑人家庭。
社会的偏见、家庭的贫困,使她深深体会到身为黑人的艰难与困苦。
1982年创作的长篇小说《紫色》是她最为成功的一部。
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即刻引起美国评论界广泛关注,评论家彼德·普罗斯科特曾称其为“一部具有永久重要性的美国小说,是一部罕见的作品”〔1〕(67),并于1984年获美国文学的最高奖项普利策奖和国家图书奖,此书在随后的几年内不断再版,畅销全美。
《紫色》是一部优秀的黑人女权主义代表作。
艾丽丝·沃克在这部小说中,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的创作视角出发,充分描述和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性别和种族双重压迫的政治及生活状况,以女主人公茜丽由麻木到觉醒、由反抗到独立、由自主到获得与男子平等的地位的人生奋斗经历为主要线索,突出体现了黑人女性对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及完美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为了凸现这一主题,艾丽丝·沃克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富有深意、极具女性文学色彩的象征意象,使整部小说充满了奇丽的色彩和发人深省的哲理,突出体现了作者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和主张。
本文试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角度出发,观照小说中的象征意象所包含的丰富意蕴,力求全面解读和深度理解《紫色》这部长篇小说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紫色》中的象征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一间自己的屋子的象征
艾丽丝女权主义思想的形成受到了许多女权主义先驱者的影响。
在这些人当中,弗吉尼亚·沃尔夫对她的影响尤其深远。
因此,在艾丽丝·沃克的小说中,能够看到沃尔夫的一些女权主义主张。
沃尔夫在自己的论文《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写道:“一个女人如果要想写小说一定要有钱,还要有一间自己的屋子。
”〔2〕(2)这里,沃尔夫所指的“一间屋子”不仅仅是它本身,而且是一种象征。
在她看来,“一间屋子”不仅象征一种自由的生存空间,而且象征一种自由的精神空间。
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就说明女性有了安身立命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而这正是妇女解放的关键所在;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屋子,妇女就有了一片展示自我和体现自己思想、才能和价值的天空,而不必受任何外物的羁绊。
因此,小说中的三个女主人公茜丽、莎格和聂蒂,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最终都拥有了自己喜爱的一间屋子:聂蒂有个用屋顶大叶子树叶铺成的圆顶的茅屋;莎格为自己设计的是一幢又大又圆的粉红色房子;茜丽将自己的房间按照自己喜欢的样子装扮一新——一切都是紫色的和红色的,只有地板漆成了鲜黄色。
对自己房间的不同装饰和布置,象征女性色彩缤纷的内心世界和各自不同的追求目标,但无论多么不同,在本质上都象征一种生存与精神的自由空间。
二、圆形房屋的象征
一般来说,方形代表法律和规矩,而圆形则象征自然、完满与平和。
非洲的黑人喜欢将自己的房子建成圆形,聂蒂在给茜丽的信中写道:“我希望你能够来看我的茅屋,茜丽,我爱它,还有个用屋顶大叶子树叶铺成的圆顶”〔3〕(149)。
同时,在美国的黑人妇女也对圆形情有独钟。
莎格将自己的床选择为圆的,并且梦想给自己造一座圆形房子,“一幢又大又圆的粉红色房子,有点像某种水果的形状。
它有门和窗,四周有许多树……”〔3〕(194)茜丽和莎格所设想建造的房子是圆形的,这象征了她们对和平与自然的热爱和对自己文化传统的追寻,体现了黑人妇女对于圆满、和谐人生的追寻和渴望。
黑人妇女对黑人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的接受与传承,增强了她们对自我的认识与肯定,增强了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三、裤子的象征
传统意义上讲,裤子只是男人的专利。
在小说中,非洲黑人不论男女都穿漂亮的裙衫。
而美国的黑人男性效仿白人,穿起了长裤,却让黑人女性继续穿裙子。
茜丽的先生就曾直言不讳地告诉茜丽说,男人和女人不可以穿同样的衣服,裤子是男人穿的。
可是,茜丽告诉他,她做的裤子最大特点就是任何人都可以穿。
妇女穿裤子实际上是男女平等的一种表现,让女人穿上原本属于男人的裤子,有着消解两性的界限的寓意〔4〕(183)。
在小说中,
茜丽离开压迫深重的父权制家庭之后,一方面,通过做裤子这项工作在经济上得到独立,并发挥出自己无穷的创造力,甚至创办了自己的“大众裤业有限公司”;另一方面,她为周围的女同胞做了许多裤子,让她们穿,实际上是在为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而工作。
这贯穿了艾丽丝·沃克一贯的男女平等的思想主张。
四、缝制百衲被的象征
缝制百衲被是一种源于非洲和英国的美国黑人妇女的实践活动,就是将许多废旧的衣物、布料裁剪成几何形状的小块儿,然后将它们按照一定的方式缝合成一个整体的图案作为被子的面料。
缝制百衲被不仅是妇女生活中的一种实践活动,而且是妇女文化传统和女性美学的象征。
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中,“缝合”成为妇女文本消解了中心结构的隐喻。
对于艾丽丝·沃克缝合百衲被,既代表了美国黑人妇女的美学传统,也代表了她的妇女主义(Womanism)的范例。
在她的《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中,她认为百衲被是美国南方黑人妇女创造性表达的一种主要形式。
在她的短篇小说《为日常生活所用》中,她将百衲被视为黑人的不可放弃的文化传统的象征。
在《紫色》中,她采用了缝合百衲被的技巧,并将它视为妇女团结的象征。
通过捐出黄色的连衣裙,莎格把自己的欢乐传给了茜丽和索非亚,在妇女中传播了温馨、和睦的感情。
茜丽和索非亚在被子上缝的图案取名为“姐妹的选择”,这个突然由茜丽想出来的名字,象征着在黑人妇女之间传递的爱与理解。
一片片废弃的布料竟能被用来制出如此崭新又美丽的被子,这预示着黑人女性也必将从旧的生活的阴影里走出来,而创造一个崭新的生活。
五、旅行的象征
黑人女权主义者苏珊·威利斯(Suan Willis)认为:“对于黑人妇女小说中所写的旅行,不能仅视作作者为便于串联情节事件而使用的结构技巧,应该联系过去,整体地理解穿越空间的概念,把它与历史的展现与个人意识的发展联系在一起。
这样,在一个地理空间中旅行就有了深广的含义,它就是一个女人走向认识自我的过程。
当然,这个自我并非作为个人,而是作为一个集美国黑人的群体经验于一身的主体被认识的;正是通过叙述那种经验,这个主体才体现了历史的自我。
”〔5〕(357)因此,在地理空间中的旅行,实际象征着一个走向认识自我的过程。
《紫色》中聂蒂的非洲之行便象征着黑人妇女认识自我的过程,“每一次旅行,无论有多艰难,都会提升人的自我意识。
每一次旅行,无论有多险恶,都会提供一种定义自我的方式”〔6〕(220)。
当聂蒂第一次看到非洲的海岸线,一种强烈的激情油然而生,她对茜丽这样表达她的心情:“我提到过我初次见到非洲海岸时的情景吗?我有点感受到,我的灵魂,茜丽,像个大钟,而我只是摆动着。
柯琳和桑莫尔也有同感。
我们就在甲板上跪下,感谢上帝让我们看到这片土地——我们的父母曾为它哭泣过。
我们的祖辈就在那儿生与死。
我们又见到它了!”〔3〕(133)就是在这艰难的非洲之旅中,聂蒂开始了解黑人的文化传统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对于自身有了一个更为深切的认识。
这种认识包含她对于自己黑皮肤所建立的骄傲与自信,对黑人文化传统的追寻、认同与继承,对于自身的能力与价值的肯定和对自己的宗教观及文化观的重构。
因此,旅行对于黑人妇女来说象征一个走向内心的过程,一个认识自我与成长的过程。
六、开窗户的象征
窗户通常象征一种与外界交流的通道,打开窗户能够给人带来光明以及清新的空气,能够观看到窗外的风景。
小说中聂蒂很喜欢她在非洲奥林卡村所住的茅屋,但是茅屋没有窗子。
在信中她对茜丽这样写道:“我现在唯一的希望是开个窗子。
村里的茅屋都没有窗子。
我对女人提起窗子的事时,她们会心地笑了。
雨季使人们认为开窗子虽然是荒唐的,但我决心要开这个窗子,即使洪水天天涌进我的地板,我也不在乎。
”〔3〕(149)聂蒂不顾别人的讥笑,决心要在茅屋开的这扇窗户,象征着她立志要与当地黑人进行交流与沟通,也象征她心灵之窗的开启。
一方面,通过这扇窗户,她开始用自己的智慧、知识和男女平等的新观念,来教育和影响学校里的女孩子及周围还处于麻木状态的黑人女性,给予她们一种全新的理念。
这种沟通的确卓有成效,妇女们开始送自己的女孩子上学。
因此聂蒂所开的窗户是一扇智慧之窗、知识之窗与心灵之窗;另一方面,聂蒂也利用这扇窗户,增进了对黑人文化传统及女性文化传统的了解以及对自身的认识。
七、颜色的象征
《紫色》中最为突出的就是颜色的象征。
颜色可以用来表达人的情绪、心情甚至性格,可以用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
路易斯·温伯格认为:“最漫不经心的想法也会告诉我们,颜色是我们某些最敏锐感觉的中介,它与我们的各种情绪有密切的联系。
”〔7〕赤、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常常会引发作家与诗人对人生的哲
学思考。
艾丽丝·沃克也不例外,她热爱五彩缤纷的生活,就像她喜欢五颜六色的花朵,对于色彩的强烈感受和敏锐的洞察,促使她借用各种不同的颜色,来表达《紫色》中的主人公茜丽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心态和情绪。
蓝色(blue)象征忧郁与悲伤。
美国南部黑人之中流传的抑郁难忘的爵士曲调Blues就源于此词。
在《紫色》中,初为人妻的茜丽,在第一次被赋予买一块属于自己的衣服布料的权利时,被告诫不能选择她所喜欢的红色,因为“它显得太快乐了”〔3〕(22),因而只好选择了蓝色,这种体现低落情绪的颜色,充分暗示了茜丽当时所处的不幸的生活境况和抑郁悲哀的心情。
一个从十二岁起就连遭继父强奸,十四五岁就嫁给一个有五个孩子的鳏夫,整日作牛作马、挨打挨骂的女孩,有什么快乐可言呢?鲜亮的红色和高贵的紫色都是不适合她的。
所以蓝色的运用象征了黑人妇女在重重压迫下的沉闷沮丧与苦难悲郁的生活状况。
红色(red)标志着热情、活跃和激动,表现人的快乐与幸福。
这一颜色在小说中的另一个重要角色莎格身上得以充分运用和体现。
莎格虽是茜丽丈夫的情人,但她心地善良、热情奔放、独立自主、开朗乐观,敢于和女性的传统保守观念及偏见作斗争。
她在文中始终以红色出现,茜丽第一眼看见她,就注意到她“穿着红色的线衫”,涂着“红色的口红”〔3〕(46)。
在小说中,是她一直在暗中帮助茜丽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冲破父权制家庭的牢笼,走向新生。
她以自己的歌声与舞蹈赢得报酬、获得尊严,展示了自己的个性与价值。
在艾丽丝·沃克看来,这才是黑人女性的完美形象,这样的生活才是黑人妇女追求的至高的理想的生活境界。
这一红色的亮点,点燃了所有黑人妇女追求理想新生活的信念与决心,似一面旗帜,又是一种热烈的呼唤。
黑色(black)在其他民族尤其是白人文化传统观念中,被赋予的象征含义是“邪恶”、“恐怖”、“死亡”和“神秘”。
正因为黑色被认为是丑陋的颜色,所以有着黑皮肤的黑人也是天生劣等的种族。
受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些黑人甚至也为自己的黑皮肤而感到耻辱并甘心忍受压迫;这种意识形态还导致了黑人内部的种族歧视,即黑人中肤色稍浅的人对肤色更黑的人的歧视。
小说中茜丽的公公因为自己是黑人与白人的后裔,肤色较浅,所以痛恨自己儿子身上的黑色,更极力诋毁皮肤黝黑的儿子的情人莎格,认为她“黑得像柏油”〔3〕(55)。
然而,艾丽丝在这部小说中却彻底推翻了白人对黑色内涵的传统观念和偏见,将“黑色”视为一种高贵美丽的颜色。
茜丽的妹妹聂蒂的非洲之旅,使人们对于黑色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
她告诉茜丽,看到非洲的黑人,“仿佛是初次见到黑人”,而且“黑人这么黑,眼睛有点炫耀的神采,而那亮光好象真的是来自月光,实在太令人眼花缭乱了,他们的皮肤在阳光下闪闪发亮”〔3〕(132)。
聂蒂对黑色皮肤的描述充满了羡慕与骄傲,她对于“黑色”中蕴藏的美的发现,建立起了黑人妇女对自己黑人血统的信心,通过了解自己的种族,她们获得了一种对自我的认识和对“成为自己”的权利的理解。
因此艾丽丝在这部小说中重新打造的黑色的象征意义,展示了黑人妇女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寻求和对完整自我的寻求,也展示了黑人妇女为自己是黑人所具有的独特性而产生的自信与自我欣赏,这正是艾丽丝妇女主义(Womanism)思想的集中体现。
紫色(purple)向来被视为一种高贵的颜色,是帝王才能穿戴的颜色,它象征着主权和尊贵的地位。
在小说刚开始,茜丽想扯自己喜欢的紫色的布料做衣服却找不到,这表明她还没有获得尊严的合适时机。
而到小说的结尾,茜丽在独立自主之后,把自己的屋子全部用紫色和红色来装饰,展示了她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也象征着她作为奴隶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和提高以及她美丽完整人生的开始。
因此,艾丽丝大胆借用“紫色”为书名,“把跪着的黑人妇女拉起来,把她们提到了王权的高度”〔8〕(478),让黑人妇女也享有帝王般的尊严和社会地位,的确是气魄不凡,匠心独具。
艾丽丝·沃克曾经说:“我会致力于我的人民的精神的存在和生存完美的事业,但除此之外,我还致力于揭示探索黑人妇女所受的压迫,她们的疯狂、忠诚和胜利。
”〔9〕(80)在这部小说中,艾丽丝充分体现了希望黑人妇女获得“生存完美”(Survival Whole)的女权主义思想。
综上:艾丽丝·沃克继承和发展了美国黑人文学的优秀传统,吸取了现代美国小说创作的多种表现手法,使《紫色》集美国南方文学、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所长,在内容上有所突破,在艺术上有所创新。
《紫色》这部小说处处充满寓意深刻的象征意象,通过对这些象征意象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每一处都折射着作者艾丽丝·沃克主张男女平等、实现女性生存完美的黑人女权主义思想内涵。
对于这些饱含女性主义哲学思想的象征意象的解读,必将大大加深读者对这部小说的主题理解和对于黑人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Peter S Prescott. A Long Road to Liberation 〔J〕 News Week, 1982, Vol XCIX, No 25
〔2〕〔英〕弗吉尼亚·沃尔夫 一间自己的屋子〔M〕 王还译 北京:三联书店,1989
〔3〕〔美〕艾丽丝·沃克 紫色〔M〕 杨敬仁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
〔4〕张岩冰 女权主义文论〔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6〕Gayle Greene & Coppelia Kahn. Changing Subjects: The Making of Feminist Literary Criticism〔M〕 London: Routlege, 1993
〔7〕王逢鑫 论色彩词〔J〕 北京大学学报·英语语言文学专刊,1991(2)
〔8〕Bettye J Parker Smith. "Alice Walkerdanyinghaos women: In Search of some Peace o f Mind" in
Black Women Writers (1950-1980): A Critical Education, ed 〔M〕 Mari Evans, Anchou Press/Doubledy, 1984
〔9〕Olga Kenyon. Writing Women: Contemporary Women Novelist〔M〕 London: Plato Press,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