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平乐·村居》是长春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词作。

作者通过对农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形象的刻画,抒发了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一、本课的学习目标是:
1、学会本课5个生字。

会写3个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悟文中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

二、教法学法
1.教法: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教学法”。

2.学法:首先,“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其次,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

实现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的构建。

三、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一)情景导入理解课题
1、出示课文的插图,伴着悠扬的古筝曲,让学生给这幅画起个名字,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教学以画导入,伴以琴声,创设了恬静的田园氛围,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这样的预社设为课堂的生成奠基良好的基础。

(二)朗读课文,读出韵味
诗词具有音律美,读来抑扬顿挫。

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以及吟咏的指导,使学生能读出词的韵味。

通过学生之间的评价引导,促进学生对古诗词认知深刻化。

(三)合作探究,质疑探索。

学生交流,分组进行合作探究。

着重理解:“醉”字的似醉未醉,“吴音”的细软,想象“翁媪”会谈些什么?“无赖”一词的意思,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

教师不多作讲解,让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教师只要抓住学生课堂生成的每一个亮点,让生着力感受吴音的特点,白
发翁媪的亲密、浪漫,小儿的调皮、可爱。

教学节奏张弛结合,从而实现了能力和情感目标。

(四)感悟词境,熟读成诵。

教师范读,配乐,学生想象画面,最后配乐背诵。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因此,教师结合课文插图再现诗境,让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田园的恬静、和谐,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目标检测,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交流辛弃疾其人其作,推荐学生课外阅读。

教师结束语:宋词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一颗闪亮的明珠,一朵艳丽的奇葩。

每首宋词都仿佛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一曲委婉动听的歌,一段绵长不绝的情。

相信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一定对宋词有了新的感受,希望你们以后在宋词中尽情遨游,进一步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以一课引一串,以本课为突破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开学生的诗词的认识之门,树立大语文观。

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

《少年王冕》
《少年王冕》是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4课。

这是一篇选自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用人物姓名为题的课文,重点讲了元末明初的画家、诗人王冕小时候,虽家境贫寒,从小替人家放牛,但仍不忘读书学习。

他善于观察大自然的美好事物,刻苦学画,终于成为“画荷花的高手”,家境也逐渐好转。

全文脉络分明,语言朴实无华,细读之下,感染力强,有内在的深刻的教育意义。

根据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的基本特征”为理论指导,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本着不仅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的原则;在教学时,紧扣《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为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第二课时作为教学重点来说,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对语言文字的揣摩过程中,提高学生分析、理解语言文字能力;在课堂交流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知识目标:扣住重点片断及语句,个性化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切感受王冕那种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以及孝敬母亲的美好品德。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王冕勤奋刻苦的好学精神和孝顺母亲美好品德的影响,进而使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再一次得到净化与升华。

教学重点是:捕捉文中的重点句子及片断,把“母子对话”、“欣赏美景”当作重中之重,从中感悟少年王冕孝敬母亲、好学不倦的美好人格。

难点:课文比较长,如何删繁就简?怎么把握好“孝敬”与“好学”之间的平衡?怎么激发学生透过文字品出情意?这是我在课前所遇到的难题,权且作为教学难点。

注意点:这节语文课,事先提醒自己一定要注意:体现重中之重,体现学生自我的感悟和表达,通过个性化朗读来突出人物品德。

教学准备:课件
二、说教学方法
在诸多的教育教学论著中都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

那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呢?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本课的教学任务,结合高年段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1、情境式教学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何在一堂课的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呢?上课伊始,预设了“看见图上很多好吃的,你会怎么做呢?”这一问题,让学生自由说说,紧接着引出王冕,从而简单介绍王冕,然后问少年时的王冕是怎样一个人呢?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的设计符合当代学生心理,大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为学习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2、自主式教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利。

”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设计了学生自由品读“母子对话”,体会人物心情的自主式的教学方法,还进行分角色赛读。

课堂通过这一形式一下就活跃起来了,真正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3、情感式教学法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设计了情感式教学。

首先让学生找到了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然后紧扣第4自然的重点字词,体会两个“舍不得”说明了什么?可能有的学生说:“…舍不得吃‟说明了孝敬母亲。

”有的说:“…舍不得花‟说明了勤奋好学。

”体验到了王冕的可贵品质后,教师根据学生生活实际,深挖教材的教育意义,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吃”和“花”两方面的情况,对照王冕,进而受到思想教育。

这也符合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教育思想。

三、说学法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也不断加快。

面临这样的社会,学生既需要知识,更需要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技能。

古人云:授人之鱼,只供一餐之需;而给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

因此,教学生学会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纵观整堂课,自始至终都渗透这一思想,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结合课文教学,在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学会以下学习方法:
1、读中悟情法
由语言文字材料构建成的文章都是富有感情的,人物是有血有肉的。

从古到今,“读”一直是最基础的学习方法,因为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领悟,课文的感情需要朗读去表达。

在本课教学中,突出“读”的训练,把“读”贯穿全文。

采取了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等多种形式,坚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理解中读,自读自悟”,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撞,情情相融。

首先由学生自由读,在读中找出体现王冕孝敬母亲,勤奋好学的品质。

其次,在教学第二段、第四段时,采用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赛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王冕孝敬母亲和勤奋好学的品德。

这样一读,不仅大大节省了教的时间,而且增加了学生自己读课文、体会文中思想感情的机会。

2、分析法
如课文中一句,王冕母亲让他去给人家放牛,他却说:“在学堂里也闷得慌,不如帮人家放牛,心里倒快活些。

”是不是他不想在学堂里读书了?他为什么这样说?还有“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

”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这个时候学生可以大胆发言,
各抒已见。

3、看图表达
幻灯片出示书上配图,请你仔细观察这幅插图,能否用一些好词佳句来描述你看到的美景吗?
学生:会说一些词:如,清香诱人,五彩斗艳、晶莹剔透……
(从各个角度,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受到“人在画图中”美的熏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水果图。

让学生自由说如果有很多好吃的在你面前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说出他们可能只想到自己,引出王冕,在联系生活实际中反思与少年王冕的差距,从而更深地感悟王冕孝敬母亲的品质,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境教学的目的也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这也是本环节设计的根据,从而为课文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2、品读课文。

(1)、简介王冕。

(2)、学生自由读课文,想想王冕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布置活动内容:自由读后,进行赛读。

指导朗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有权利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本环节的设计也是以此为理论依据的!)
(3)、围绕中心,主动探究(教学第2、5自然段)
教师出示重要句子:“母子对话”.
哪些字词体现王冕的勤奋好学和孝敬母亲的品德?
指导朗读。

(这一环节真正理解了课文内容,突出了教学重点。


(4)、按照时间顺序,多年后有很大不同。

有什么不同?
(5)、学习第5自然,朗读课文。

欣赏雨后美景,说说感受?并问这个时候你想怎么做呢?(可能学生会说背下来,画下来,抄下来等),让学生得到口语表达的训练。

3、课堂延伸
(1)、欣赏二十四孝图的两幅图。

《卧冰求鲤》、《戏彩娱亲》
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孝敬长辈的故事,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2)、联系实际,你喜欢王冕吗?喜欢他什么?今后我们该怎么做呢?
4、诵读与欣赏
选你喜欢的句
5.小练笔:春光明媚的时候,王冕就用一辆牛车载着母亲,到村上湖边走走。

想象一下,他们会看到一幅什么样的景色?母子俩会说些什么?
《林冲棒打洪教头》
二、目标预设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掌握三个多音字,理解文中部分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理清段落层次。

第二课时:
1、学生朗读品味课文,理解课文通过对比描写所塑造的“林冲”和“洪教头”的形象、性格特点。

2、学生在阅读中初步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设计理念
通过本文学习,为学生打开一扇阅读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窗户。

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悟,在对比中感受人物个性特点。

通过悟读、品读,了解人物的个性特点,感受古典小说中语言的精妙,从而将自身的体验、感受变成内在的积淀,让学生逐步学会欣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四、过程与方法(第一教时)
(一)简单介绍我国四大名著,激发学生学习阅读名著的兴趣。

在教师简单介绍《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后,利用文本上的名著便览—《水浒传》,让学生自由阅读,进一步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过渡接题,导入新课
(三)初读全文,了解文章内容,理请段落层次,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不是特别强,必须有老师的指导。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设计了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找答案,在交流这三个问题后,再让学生去概括,就水到渠成了,学生无形中也学到了把问题答案连起来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还利用这三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了段落层次。

分段有两种,可按开始—发展—高潮和结束,也可按开始—经过—结果分。

(四)教学生字
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和本课生字特点,学生通过预习大部分已掌握,所以课堂上就不再一一出示,重点关注学生易读错的三个多音字及“发配、羞惭”词语的理解。

(五)指名朗读课文
检查读书情况。

有学生点名朗读的人员,他们很开心。

五、感受
自我感觉本节课的教学顺利衔接,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本节课立足文本,以生为主,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接触文本,接触言语,进行听、说、读、
写的训练,努力还语文课以“本真”。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

《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滴水穿石的启示》是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第九册教材第六单元的第四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课文,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议论文。

本文介绍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奇观的由来,告诉人们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并以古今中外名人成就事业的例子证明这一观点。

这篇课文的脉络很清晰,第一、二自然段由“滴水穿石”的奇观引出观点:如果我们也能做到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第三、四自然段用中外名人靠着“滴水穿石”的精神成就事业的三个事例证明这一观点,并通过“水滴”与“雨水”作对比,从反面进一步说明这一观点。

第五自然段揭示“水滴石穿”给予我们的启示。

需要注意的是本单元的主题是百折不挠,而这一主题的课文在三、四年级的教材中也有,五年级怎样上出不同来,怎样上升到一个高度,这是需要考虑的。

同时本文是一篇说理文,四年级的《说勤奋》,六年级的《谈礼貌》都是同一类型的文章。

在《课标》中第三学段阅读教学明确提出“学会阅读说明性文章,使学生初步把握各类文体的特点,进一步增强独立阅读的能力。

要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初步领悟写作方法对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根据新《课标》和课文特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本课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的写作方法。

4、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让学生明白要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

重点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感悟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二、说教法
1、品词析句法
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言语实际活动是语文课的基本任务。

本课抓住关键语句,以读为主线,辅之以听、说、写,让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经历一个由“感知——感悟”的过程。

2、自主、合作、探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又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

本课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的平台,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三、说学法
1、质疑探究。

古人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让学生逐步懂得在阅读中怎么思考,怎么发问,寻找作者的思路。

2、自主合作
《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语文学习。

让学生积极
参与,自主选择学习,让他们在自由而充分的学习活动中生成智慧、生成能力,提高素质。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准确、流利。

2、自学生字词。

会读,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完成描红写正确。

3、初步理清文章条理,感知文章运用了哪些事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4、画出文中你认为含义比较深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一写简单的体会。

5、搜集有关“滴水穿石”的资料。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就来介绍一下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有六个步骤: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一个机会推销一下自己,谈一谈自己的理想,(板书:理想)谁来?学生各抒已见
同学们的理想真远大,今天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这是导入部分,这样设计旨在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爱护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

让学生用推销自己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一下了激起了学生对话的兴趣,而理想正是这节课的一个重点话题,为下面的教学作好了铺垫。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阅读中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迸发,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下学习。


二、直奔中心,突破难点
1、同学们,快速读课文,找到这把能打开理想之门的钥匙。

2、出示: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1)请同学自由读这句话,你能找出几组反义词。

(2)板书:目标专一三心二意持之以恒半途而废
(3)我们要想实现美好的理想,就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反之,如果我们(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就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

我们一起把这段话读一遍。

(4)小结:这句话从正反两方面准确而又全面地揭示“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过渡:这意思在文中似曾相识,在哪儿见过吗?请大家把书打开,看看哪儿也说了这层意思?
(张庆先生说过,“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直奔中心,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感知感悟,突破难点。


三、循果索因,情感朗读
1、出示: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

齐读
2、请同学们读第1小节,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告诉我们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1)生答师出示“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

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滴穿
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2)抓住重点词语“总是同一个地方”“接连不断” “几百年过去”“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锲而不舍”“日雕月琢”来体会小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指导有感情朗读。

请同学自由读这段话,小小的水滴要穿透厚厚的石头,容易吗?读给你的同桌听,请同桌评一评。

推荐自己的同桌来读。

真够艰难的,可它竟然成功了,真是奇迹啊!真为小水滴高兴!我们一起读一遍。

(4)小结:小小的身体中竟然蕴藏着如此坚定的信念,令人震撼,同学们你们想说些什么吗?
回答出示: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指名读这句话,这是一个什么句?(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

”用反问句是强调这个意思。

谁来读好这个反问句。

(本环节紧扣文章的中心,通过反复朗读,领悟小水滴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四、学习事例体会写法
过渡: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什么事都能做成。

怎样才能让读者也相信这个道理呢?课文是用的什么写法?(举例)是啊,其实我们人类社会中有着许许多多像小水滴一样的人。

1、轻声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几位这样的人?选择一个你喜欢的事例,仔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事例中的人哪里让你感受到了小水滴的精神,他们最了不起的是什么?他获得了哪些成功?(可以用笔画画写写)
2、交流:(李时珍是医药专家,他访名医,尝药草,终于写成《本草纲目》,说明他目标专一;经过二十几年的不懈努力,说明他持之以恒。

爱迪生是发明家,他迷恋于电学实验研究,说明他目标专一;他毕生孜孜不倦,说明他能持之以恒。

齐白石是个画家,他数十年始终没有停止过挥毫作画,说明了他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3、过渡:大家说的真不错,不知读得怎么样呢,谁来读?分人物朗读
4、……理解省略号。

是啊,具有滴水穿石的精神的人还有很多很多,你
还知道哪些人也是因为有了这种精神后取得成功的呢?(徐悲鸿、勾践、本单元学的富兰克林、谈迁、诺贝尔都是。


(语文的学习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瞻前顾后,抓住教材前后的联系,有助于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


5、过渡:这么多的故事,书上只是分别选取了一古两今、两中一外三个典型事例。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出示:你看,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都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
谁来读好这句话,反问语气。

读出强调。

6、理解“滴水穿石的精神指――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顽石指――阻力、困难。

”“滴穿顽石指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再读这句话。

7、读一读第四节,想想这一节写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写上这一节。

学生交流,教师点明:这是从反面来说明道理,可增强课文的说服力。

(高万同老师说过,说理文的教学重点应该是如何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道理,也就是“事例的典型化”、“论证的合理化”。

一篇说理文就应该上出说理文的特点,不能当作记叙文来上。

本环节就是紧扣本文的中心观点“目标专一,持之以恒”
放手让学生来品味语言文字,感悟人物形象。

同时明白课文说明事理的方法:举例说明、正反两方面说明)
五、照应课始,交流感受
1、再次出示:只要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这段话是作者在看了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滴水穿石”这一自然现象后心迹的真实流露,也就是滴水穿石给我们的启示。

也可以说是一段名言,让我们牢牢记住这句话吧!齐读
2、其实,从三年级到现在,我们学过许多这方面的内容,你能用一些俗语或自己的话来谈谈你的收获吗?
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3、再次读这句话。

(本环节由中心句的学习,再回到中心句的学习,形成一个整体,这才是完整的学习过程。

通过对中心句的反复吟咏,一咏三叹,使学生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同时用一句话谈谈自己的收获,也联系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内化了学生的语言。


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老师就是希望大家牢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用好这把钥匙,去打开理想之门。

为了时刻提醒了自己,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书签,可以送给朋友,也可以送给家人。

2、写一篇读后感。

(本环节是一个总结升华,让学生制作书签,是加深学生的感受,强化学得。

写读后感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是强化,是升华)
五、说教学设计
22 滴水穿石的启示
李时珍
目标专一
爱迪生实现理想
持之以恒
齐白石
《诺贝尔》
《诺贝尔》一课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三篇课文,紧紧扣住了“坚持不懈、不屈不挠”这个主题。

课文主要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设计时,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文本特点,我把教学目标定为:凭借对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朗读、品味,体会诺贝尔毫不气馁、锲而不舍的精神。

围绕教学目标,我主要设计了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初读全文,整体认知。

通过问题“诺贝尔发明了哪些炸药?”使学生在阅读课文、查找答案的过程中把握文章的叙述线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