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小学美术 新课标解读PPT教学课件
(完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去掉了“与价值”,这样更客观了)二、课程基本理念(加上“课程”目的更明确)三、课程设计思路(加上“课程”目的更明确)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将“阶段目标”改为“分目标”加强了对学习领域目标的整体理解)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教学的自主性加强了)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第三和第四互换确立了教材的重要性)(没有“附录”其实提供了更广阔的自主课程空间)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明确了美术课程的独特性)。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取消了自责和呼吁,基本直起腰说话了)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强化了“主旋律”);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用“形成”替换“发展”凸显了义务制学校教育的本质功能)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淡化了“人文性质”似乎降低了身价,其实是明确了身价)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美术学科课程标准(共14张PPT)
新课程标准定性
唤起对生活的热爱、对想象的 热忱,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 造潜能,提高艺术素养,促进 个性发展和完善人格,都具有 重要作用
第七页,共14页。
二、增加教学内容的弹性
减化画种技能的演绎
1,美术创作、美术史、美术评
论、美学
()
2,表现和欣赏
()
3,美术知识、美术创作、美术
2,
工艺、纸工、泥工(造型土)
3,绘画、工艺 学习点、线、面、形、色彩等启蒙写生、
毛笔画、泥塑、色彩、平面构成,版画 计算机纸木金塑
4,绘画,工艺 掌握点、线、面、形、色彩等造型要素 材料设计
各种材料进行造型活动,彩塑,人物造
5,绘画,工艺 型,色彩构成,产品包装、装潢设计 低温陶日用品设计
6,绘画,工艺 主动选择自己感兴趣写生、工具、材料
7, 雕塑
进行设计创造,彩墨画,卡通漫画,布 摄影计算机编辑
艺、纸艺设计,笔墨情趣,名片贺卡设计
第五页,共14页。
重视知识同时重视育人
学科教育目标包括二个方面,一是知识 目标,二是人的目标,这二个目标体现 为一种对立统一关系,目前学校教育中, 普遍重视知识目标,而忽视人的目标, 而且由于不适当地强调知识目标的难度, 以至于严重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原来有365行,行行出状元,现在成365 行,只有大学出状元。
需要研究的问题
1,美术的教学具配套器材价格成本费, 应该随着新教材的内容拓展,相应提高。
2,可设置必配、选配、精配。 3,陶艺材料的配备,美术配套材料的发
行也应该得到有关部门领导的重视。 4,传统的中国画教学应引起重视。 5,美术教师自身的写生、创作应该得到
重视和加强。
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11年版)
义务教育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二、分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内容说明…………………………………………………二、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第一部分前言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
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近代以来,美术课程更以其丰富的教育价值列入中小学课程体系中。
当代社会的发展对国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图像传达与交流的方法、形成视觉文化的意识和构建面向21世纪的创造力已成为当代美术课程的基本取向。
美术课程应该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国家培养具有人文精神、创新能力、审美品位和美术素养的现代公民。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程性质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美术新课标解读ppt课件
• 3.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多了“美术现象”是“大 美术”使然,视觉文化是大美术的基础)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 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 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侧重“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取消了“简短评述”,使得“应试教育”在美 术“这死儿记不硬太 背好 ”使 了了 ),但是对教学. 的要求提高了,因为老师也不13能
课程性质
•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 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 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 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 触觉和其他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 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 介或新媒体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 造能力。
.
9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课程设计思路
• 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 合性和探究性
•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 内容和学习活动
•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 大的空间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4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式原理,描绘事物,表达思想与情感。 (又一次强调了“思想”与“情感”,说明它
们很重要。他们确实很很很重要) 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以及简单的绘画构图和透视知识。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
小学美术课程目标一、总目标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分目标美术课程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1.观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用对称、均衡、重复、节奏、对比、变化、统一等形式原理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2.通过对各种美术媒材、技巧和制作过程的探索及实验,发展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3.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敢于创新与表现,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
(二)“设计应用”学习领域1.了解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意义与价值以及“物以致用”的设计思想,知道设计与工艺的基本程序,学会设计创意与工艺制作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关注身边事物、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智慧。
2.感受各种材料的特性,根据意图选择媒材,合理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进行初步的设计和制作活动,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发展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3.养成勤于观察、敏于发现、严于计划、善于借鉴、精于制作的行为习惯和耐心细致、团结合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以设计和工艺改善环境与生活的愿望。
(三)“欣赏评述”学习领域1.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的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与流派,知道重要的美术家和美术作品,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人教版小学美术2011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课件(14张幻灯片)
二、阶段目标
本《标准》的阶段目标具体从“造 型·表现”、“设计·应用”、“欣 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 域加以描述。
(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视察、认识与理解线条、形状、色彩、空 间、明暗、肌理等基本造型元素,运对称、均 衡、重复、节奏、对照、变化、统一等情势原理 进行造型活动,增进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一、课程性质与价值
•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 为特征,美术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 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 施素养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 •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 •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 •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
二、基本理念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简称“新课标”(“标准”) • 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前言、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实施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 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 界。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 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力求体现素养教育的要 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学 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重视美术课程与学生 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 发展视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 品位和审美能力,增强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 及责任感,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四)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了解美术各学习领域的联系,以及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 的联系,逐步学会以议题为中心,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 融会贯通的方法,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认识美术与自然、美术与生活、美术与文化、美术与科 技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并以各 种情势发表学习成果。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2001 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11 年版),并于 2012 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改进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总体要求1、本课程标准是根据国家教育政策规定制定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和艺术修养。
2、标准要求学生在基础美术知识、技能和创意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二、课程内容1、美术基础知识1.1 美术史1.1.1 中国古代绘画1.1.2 世界艺术史1.1.3 现代艺术发展历程1.2 美术理论1.2.1 色彩学1.2.2 绘画构图1.2.3 素描与速写1.2.4 艺术造型1.3 美术材料与工具1.3.1 绘画材料1.3.2 雕塑材料1.3.3 摄影与影像制作材料1.3.4 创意工具2、美术技能2.1 素描与速写技巧2.2 水彩画绘制技巧2.3 制作简单雕塑作品的技巧2.4 摄影与影像制作技巧2.5 艺术创意表达技巧3、艺术创作3.1 图像创作3.1.1 静物画创作3.1.2 风景画创作3.1.3 人物画创作3.2 空间创作3.2.1 平面设计3.2.2 立体造型设计3.3 影像创作3.3.1 摄影作品创作3.3.2 短片制作4、艺术鉴赏与欣赏4.1 分析与评价艺术作品4.2 研究艺术家及其作品4.3 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流派4.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欣赏能力5、艺术教育5.1 艺术创造和审美教育5.2 艺术欣赏与鉴赏教育5.3 综合艺术教育附件:1、课程教材目录2、学生作品集3、考试题库法律名词及注释:1、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的国民教育阶段中,由国家出资提供的普遍义务教育。
2、美术基础知识:指学生需要掌握的关于美术史、美术理论、美术材料与工具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3、美术技能:指学生需要掌握的素描与速写技巧、水彩画绘制技巧、雕塑制作技巧等方面的技能。
4、艺术创作:指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
5、艺术鉴赏与欣赏:指学生通过分析、评价、研究艺术作品,发展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
4
一、背景---回头看国内,对课改的借鉴意义
1、学习内容丰富; 2、操作实践活动与欣赏活动相结合; 3、注意知、情、意的发展; 4、教学实施活动的多样性; 5、从兴趣爱好、生活需要和升学的角度 鼓励学生较深入学习美术;
.
5
一、背景---国外美术课程改革对我们的启示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中,分为音乐、舞蹈、美术、戏剧四大门类, 根据每一艺术门类的特征和三个年龄阶段,制定分段内容标准。 澳大利亚:1993年,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八大学习范畴之一,艺术 课程包括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媒体五类。学生可专注发展某一特定 艺术的兴趣。 日本:包括音乐、美术、工艺和书法。在总目标下有分阶段目标,每一科 目分为三个层次。如美术分为美术1,美术2,美术3。 共同特征:1、高中美术课程被包含在艺术学科群中,但美术门类目标的制 订以及教学实施方面却是相对独立的,美术被列为必修科目。2、贯穿以学 生发展为本的思想;3、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导入影视多媒体表现的内容。
1936年,颁布《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的目标与学习内容几乎没有变化, 但时间安排却改为音乐每两周教学 1次,每次1小时,一共3学年。
1941年,颁布的《修正高级中学图画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注意 了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学习;注意了欣赏教学;课时有所减少,变为第1、 2学年每周1小时。
1948年,颁布《修订高级中学美术课程标准》其目标与以前有了很多的变化: 1、训练绘画及切合生活需要各项作图之能力并求其精进;2、灌输美术 理论使知美之构成因素;3、供给欣赏各项美术作品之机会提高爱美之兴 趣;4、使能于休闲时自动创作各项美术以涵养优美品格。
.
22
(三)、高中美术课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有什
2011版美术新课标解读
学段
目标要求
第一学段 (1-2年级 ) 第二学段 (3-4年级 )
第三学段 (5-6年级 )
第四学段 (7-9年级 )
观察身边的用品,初步了解外形与用途的关系。尝试不 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进行简单组合和 装饰,体验设计和制作活动的乐趣。
尝试从形状与用途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 彩、媒材,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形式原理, 用手绘草图或立体制作的方法表现设计构想,感受设计 和工艺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从形态与功能的关系,认识设计和工艺的造型、色彩、 媒材。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 式原理以及各种材料、制作方法,设计和装饰各种图形 与物品,改善环境与生活,并与他人交流设计意图。
了解设计的主要门类和基础知识,运用对比与和谐、对 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形式原理以及各 种材料和制作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和工艺制作,改善环 境与生活,表达设计意图,评述他人的设计和工艺作品, 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1、表述清晰准确,明确学科特性
(1)课程性质
标准(2011年版)新课标中对于美术课程的性质 表述为: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 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 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在实 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验(2001年版)课标中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 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 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 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需要关注和表达的内容的递进
1-2年级 大胆表达感受
3-4年级 表达感受与认识 5-6年级 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
(2)课程基本理念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第一部分课改十年总结一、概要20世纪末,为适应未来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要求,抢占新世纪的战略制高点,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积极做人才的准备,对公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而掀起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
为了顺应这一形势,我国也从2000年正式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这是1949年以来的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国家非常重视,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经费,操作方式也与以往不同。
其力度之大,变化之大,影响之大可谓前所未有。
正是在国际国内的背景之下,按照教育部的部署,基础教育美术课程的改革正式拉开了序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倡导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教材的编写和对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深刻地影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而且辐射到校外的美术教育和高师美术教育,形成了美术教育的一个高潮。
经过十年的使用,总体上看,我省教师们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评价比较积极,认同度较高。
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主要是由于领导不重视而导致对师资配备不足,设备条件较差。
而更深层的原因是应试教育的弊端在现实教育情境中尚未得到完全的纠正,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依然未达到理想的状态。
二、我省实施美术课标(实验稿)的基本情况(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发,产生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在新课标理念的引领下,美术课堂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1、美术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根本的转变,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2、美术教育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全省教学质量趋于均衡;3、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得到了尊重;4、美术课的教学方式更加生动、活泼,学生更爱上美术课了;5、教师的教学手段更为丰富、多样;6、教师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已初步形成风气。
(二) 我省在实施课标(实验稿)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美术教学方法上尚未把握知识、技能的传授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8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文化课程
2000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美020术/12课/10 程具有人文性质
6
课 程 基 本 理 念 比 较
二、课程基本理念
• 面向全体学生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关注文化与生活 • 注重创新精神
• 在保证基本规定性的同时,给予教师教学更 大的空间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4个学段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2020/12/10
8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解 读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思 路
称《标准(修订稿)》)更科学,更完善,更
可行,满足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适应
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学实际。
2020/12/10
2
指
导 • (二)整体思路
思
–1.保持原有的基本理念和学习领域,以调 整、充实和完善为主,不进行大的改动。
想
–2.以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教学实际作为修
与 整
订工作的起点。 –3.追求国际水平与体现中国特色相结合。 –4.力争美术本体与教育功能相平衡。
综合性学习是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美术课程特别设置了
“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
述美术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
活动20,20/旨12/1在0 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
9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解 读
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 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国际《儿童权利公约》
现”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
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包括设计和工艺学习
内容,既强调形成创意,又关注活动的功能和目的。(对这个领域的
表述更明晰了,特别是明确分出了“设计”和“工艺”两部分)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
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体
–5.以科学理性的态度进行文本表述。
思
–6.追求文本精致,突出可理解性。
路
• 全文从19200多字减少到14800多字
2020/12/10
3
课 标 组 成 员
召集人:
–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 – 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杨力研究员 – 首都师大博士生导师、原课标组长尹少淳教授 成员: –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钱初熹教授 –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胡知凡教授 – 南京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奚传绩教授 –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美术教育》原主编陈通顺教授 –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副秘书长侯令特级教师 – 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欧京海编审
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
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
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
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
再具体分为“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造型•表
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 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
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 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
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
格。
(172字)
2020/12/10
– 新总目标
– 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情感、态度和价值 观”三个维度设定如下。
2000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2020/12/10
7
课 程 设 计 思 路 解 读
三、课程设计思路
• 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 合性和探究性
•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课程 内容和学习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
《美术课程标准(2011》
2020/12/10
1
指
导
思
• (一)指导思想
想
• 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国家中长
与
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整
的精神,依据对美术学科发展的科学认识和对 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现实状况的准确把握,努力
体
使《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
四个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
•““欣综1-赏 合3岁••评 探“述 索没” ”有” 的时代、身体成长的时 代
素养。
(158字)
5
课 程 性 质 比 较
一、课程性质
•
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
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美术课程凸显视觉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积累视觉、触觉和其他
感官的经验,发展感知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2–020北/12/1京0 市光明小学校长廖文胜特级教师。
4
总 目 标 对 比
– 原总目标
– 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 “方法与过程”、“情感、态
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如 下:
–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
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 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
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
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 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
• 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
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 美术课程追求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
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涵养人文精神。
• 美术课程强调愉悦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
性和创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
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
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
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
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
表达情感与思想,改善环
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
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
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
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
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
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