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大道至简(10-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道至简之十一:超越才有境界
时寒冰
我发现我必须得写一篇这样的总结,因为,很多人迷恋于“术”而忽略了“道”,走偏了。
利益分析法重要的不在于方法本身,而在于境界。
其实,很多学科或技能也都是如此。
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指出:“利益分析法”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解的概念。
所谓的利益分析,首先是超越利益本身的。
只有当人走出利益的局限,才能洞悉利益本身的力量对趋势的影响。
否则,身陷利益的沼泽中,人的智慧永远是被捆绑和束缚的,怎么可能看清趋势?
超越利益的前提是努力积累知识,不断超越自己,在实现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不断感悟,逐渐找回被束缚的智慧和能量,达到融会贯通。
中国人与西方国家的人相比,分析、判断能力受到更多的局限,这种局限性通过长年累月的愚民教育等途径深入我们的骨髓,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陷入思维的误区。
中国人传统上追求中庸,而当下的国人却是最容易走极端的。
比如,对一个人的认识,如果一个所谓的“好人”突然暴露出某种缺点,就会瞬间被全面否定,因为很多人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完美的标准去要求别人,尽管没有任何人可以达到这种完美。
西方把每个人看成正常人,既能看到某个人优秀的一面,也能看到不足的一面,这种预期是中性的,因此,判断者本身不会跟着某个被判断对象的某种变化而大起大落。
这种思维方式更近乎中庸。
国人由于预期在两个极端,往往会因为实际与预期的差距(这种差距常被无限放大)而产生情绪的剧烈波动。
记得小时候看电影,总是先区分好人、坏人,这种区分如此分明,以至于成为我们的习惯——而这种习惯是制约我们认清事物的最重要的障碍。
每当想到这一点,我就特别感谢我在读高二时的一位历史老师。
他在讲课时,对一位公认的“坏人”进行剖析,褒扬大于批评。
我非常愤怒,在课后找他质问,老师非常平静地给我讲他的依据,而几乎每一个逻辑,都有具体的参考资料作为支撑。
我被他的智慧、渊博和严谨认真折服。
这次对话改变了我的一生。
我开始重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这种觉醒让我做更广泛的阅读和更深入的思考。
大量阅读和知识累积,帮我一点点地走出各种束缚带来的阻碍。
我常常提醒自己,不要以所谓的坏人、好人去看一个人,而是带着包容之心,在大环境之下去看一个人——这当然不影响我的立场。
我们都知道慈禧是卖国贼,是一个坏人。
当把所有的恶都置放于这个女人身上,所有在清朝衰落中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的男人,都心安理得了,这是否公平?在无情鞭打和妖魔化一个女人的同时,真正的问题被掩盖,必要的反思被简单的批斗取代,在这种愚昧的方式中,我们的民族一次次地失去反思的机
会,而不断重演历史的悲剧。
当我们打开尘封的历史,当我们知道“同治中兴”,当我们了解当时谘议局、资政院带来的民主潮流,还能以如此粗暴简单的方式去评价一个人吗?最可悲的,是重演悲剧,而把那时很多好的东西丢入垃圾桶。
世界历史同样如此。
我的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有一句被一些人“揪住”——俄罗斯在戈尔巴乔夫手中完成格式化,在叶利钦手中走向新生,在普京手中走向全面复苏,而在梅德韦杰夫手中,则可能走向强大。
短短的一句话,是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后的总结。
质疑的焦点竟然是我在高二时开始克服的逻辑缺陷:叶利钦是坏人还是好人?
如果读过苏联解体后的研究资料,就会知道这些起码的常识:叶利钦时代的贫富差距等问题,早在苏联没有解体时就已经长年累积,只是没有人把他捅破而已,一旦捅破,无论这个人是叶利钦,还是别的什么人,相关问题都会充分暴露出来,从而使其成为被责骂的罪魁祸首。
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兹将对苏联解体问题的研究,写成了一本书——《自上而下的革命——苏联的解体》。
大卫·科兹认为,苏共党内的权贵确信,必须使苏联解体,才能获得巨大的财富,或者,将敛取的财富合法化,来自上层的力量最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后,原来的党内高官变成了富豪,继续掌握权力,实现了自己的目的。
对于这种状况,岂是某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
随便翻阅一下资料,就能知道,叶利钦时代的贫富差距,是苏联专制时代所致。
叶利钦在《我的自述》中感慨道:“当人们了解到这令人愤怒的社会不公,并看到党的领袖不采取任何措施以制止党的高层人物对财富的这种不知羞耻的掠夺,就会失去……最后一点信任。
”叶利钦废除了这种特权,甚至当戈尔巴乔夫想保留仅有的一点特权时,也被叶利钦毫不犹豫地拒绝。
这是一种勇气和高度。
俄罗斯共产党总书记久加诺夫对苏联的解体作了如下总结:“苏共垮台的真正原因是它的三个垄断制度,即党员以为自己想的说的都是对的——垄断真理的意识形态制度;以为自己的权力是神圣至上的——垄断权力的真正法律制度;以为自己有不能说却可以尽管做的特权福祉——垄断利益的封建特权制度。
”
因此,苏联解体既不是叶利钦也不是戈尔巴乔夫所致,而是许许多多的人共同推动的结果。
叶利钦或戈尔巴乔夫,只是一个时代的符号。
如果以好人、坏人来衡量他们,就会陷入一种低级的误区中。
只有摆脱这种误区,才能更清楚地判断一个人,才能认清历史发展演变的规律。
对于俄罗斯而言:叶利钦竭尽全力维护民族利益,革新制度,尽管受到国力等的局限,他做得非常艰难,也正是因为这种艰难,他开始选择能够替代自己的人。
在当时人才极其匮乏的时代,叶利钦选了多位总理:盖达尔、切尔诺梅尔金、基里延科、普里马科夫、斯捷帕申……最终,叶利钦把重担交给了普京——这位把俄罗斯走向全面复苏的强人。
叶利钦没有留恋权力,而是放心地交给了普京,使俄罗斯
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
没有叶利钦,就没有现在的俄罗斯。
叶利钦去世后,曾经痛恨他的俄罗斯人也开始感谢叶利钦为他们带来的民主和自由。
对于中国而言:戈尔巴乔夫、叶利钦等人,让一个对中国有巨大威胁的专制大国,被一个日益民主化的俄罗斯取代,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安全。
即使从中华民族自身利益的角度来看,我们也没有什么理由简单地以“坏人”来定论叶利钦。
我们不妨看看,对于被称为苏联解体罪魁祸首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戈尔巴乔夫,俄罗斯人是怎样评价的。
2011年3月2日,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欢度80岁生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宣布,颁给他象征俄罗斯最高荣誉的“圣安德烈勋章”,表彰他在前苏联末期担任国家领袖时所做出的贡献。
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致电祝贺戈尔巴乔夫80岁寿辰。
普京在贺电中说,“无论在我国,还是在国外,您都是一位与时俱进的杰出的国务活动家,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为树立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威望做了很多工作。
重心感谢您多年来的社会活动,感谢您对大型慈善项目和教育项目的一贯关注,以及您参与的重大的国际倡议”。
可见,对于一个人,尤其对于影响历史进程的人,简单以好坏人是无法作出准确评价的。
当然,这不是谁的错,这种局限性是思维被阻碍后的可怜反映。
对于研究者而言,如果连这种所谓的好人、坏人的低级局限都摆脱不了,就不可能看清事物的本质,更无法准确判断趋势。
当然,我们的立场必须坚守,那就是民生和民族利益第一,任何人或团体都不能也没有资格凌驾于这一原则之上。
国人的另一大局限是不会对话,这同样与思维的局限密切相关。
西方人会通过对话,对某个问题进行探讨,哪怕观点针锋相对,也往往不影响互相倾听。
而我们缺少这一点,任何一个人,当自己哪怕没有任何逻辑和知识依托的观点与对方不同,也常常抱以愤怒和仇恨,甚至扣帽子——从这一点上来看,在国人的人性中,其实都有专制的因子。
由于此前持续看好黄金,我被人扣上“被华尔街收买”的帽子,如果依据这种逻辑,同样可以给那些唱空黄金的人扣上“被华尔街收买”的帽子,理由是:这些人通过唱空黄金,让一些普通人交出筹码,被华尔街得到,而使得这些普通人无法分享黄金在我所言的周期中上涨的收益。
是的,这些逻辑很荒唐,但是,放到自己身上,是否都会本能地作出这种荒唐的反应呢?
修正自己,摆脱愚民教育带来的桎梏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
尽管多年来努力地修正和改变,我在前几年与开发商论战的过程中,这种缺陷依然暴露了出来。
开发商认为我的观点荒谬,我认为他们的观点不堪一击,这种情绪化的对立,使得一些辩论的价值大大降低。
此后我进行了反思:不能倾听的缺陷束缚了我的思维,让我不能在倾听对方观点的同时,深入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发现对方的理论缺陷。
我认识到,在任何情况下,倾听都是前提,唯有此,才能更理性和深入地思考,才能比对方站得更高、
看得更远。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开始尊重谈话者,这帮我看清了很多东西。
在愚民教育无孔不入的时代,各种局限深入我们的每一个毛孔。
当很多人情绪激动地以所谓立场的正确拼命向对手扣帽子而不是平静交流时,我们失去了多少通过交流互相提高的机会?这难道仅仅是遗憾和悲悯吗?
另外,我想补充一点,无论对于什么学习,用心、勤奋,尽量去除功利都是极其重要的。
我在《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提及的“怎么办”,绝对不仅限于第十章,其他章节留心一下一定会有发现。
对于个别时间节点,即使没有明确提出,对于影响趋势的条件或者前提,也大都已作讲解。
我用心写的书,我希望读者用心读,用心读的人才会有更多收获。
对于博文同样如此,如《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对于当下趋势的判断等。
对于过去的许多文章,一些朋友常常感慨:等事过之后终于恍然大悟。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阅读时多思考一下,更早地明白呢?
于2011年6月16日深夜
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
时寒冰
中国的股市趋势、楼市趋势,都与政策走向密切相连。
政策是一个根本的决定因素,因为它是利益博弈后的结果。
要想知道大趋势,必须能够分析政策的力量所指,判断其影响力。
我在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对这一点有分析。
如第二章《中国式救市和美国式救市》:“对于中国的股市而言,不仅趋势由政策决定,连哪个板块会走强哪个板块会走弱,也都源自于政策。
不懂政策解读的人,在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投资者。
”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
如果再深入一步,必须把不确定性的政策给确定下来。
如果再进一步,连政策的走向本身,连将要出台什么政策和政策的出发点、内容也都能分析出来。
在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中,我对相关政策的思维方式,乃至美国的政策出发点,都有详细的分析。
中美出台政策的区别是:前者更注重短期,大多时候不按经济学逻辑和经济规律行事——这是短线思维的必然结果。
而后者更注重长期,按经济学逻辑与经济规律办事。
这与中美两国的干部产生机制和人员组成相关。
西方尤其美国的政要,大都出身于律师、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有重程序正义的传统,而中国则以理科背景为主。
除此,民选制与任命制的区别,是更根本性的影响,但考虑到和谐的限制,此文并不就此展开。
因此,研究西方的政策取向,根据基本的经济学逻辑和经济规律,结合现状即可。
而中国,则更多的是基于现状和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取向,更确切地说,是利益主体基于对现状的认识和理解,经过博弈后,出台相关政策。
说得再明白点:对于西方的经济政策预测,以长线思维为主,而对于中国,则以跑短线的散户式思维为主。
比如,对于水利设施的建设,西方一直都很重视,而中国,只有当连续干旱把水利建设落后的问题充分暴露后,才会重视。
因此,在2010年,当我从旱区调查回来,我断定下半年必出鼓励水利建设的政策。
如果这种分析已成过去,那么,我们不妨用这种方法,对未来的货币政策进行分析。
路线一: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民企资金收紧、倒闭——生产供应减少——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路线二: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不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通过这种路线分析,一切变得清晰起来,无论货币政策紧缩还是宽松,其结果都是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最终走向硬着陆。
这样,就不需要用“如果会怎样”这样的语气来预测未来的方向,而是非常肯定的。
因为,在“货币超发”前面是“政府主导投资”,只要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这一根本前提不变,结果是注定的。
这个路线图具体应该是:
路线一: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民企资金收紧、倒闭——生产供应减少——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路线二:政府投资主导经济——货币超发——通货膨胀——不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更加严重——硬着陆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把不确定性的因素,变成了确定性。
那么,能否再进一步分析?
可以。
再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紧缩的货币政策必然调整。
那么,何时调整?
调整的时间取决于政府对民营企业倒闭问题的认识,而这一点,可以“沿着历史的足迹”(大道至简
之十),对照2008年时的情况,得出大致的时间段。
如果对中国经济政策的了解再深一点,这种判断还可以不断精确下去。
因此,理论上来讲,每个人都是可以走在政策前面的。
于2011年6月17日早上
大道至简之十三:节点的提前和延后
时寒冰
趋势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
这是趋势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但是,趋势研究最忌讳短线客思维,看得太短,或者,被太多短期因素干扰,就无法把握大趋势的脉络。
事实上,值得关注的因素并不多。
一些没有入门的人,喜欢把每天的各种信息累积起来解读,这种做法既看不清大趋势也看不清短趋势。
影响趋势的因素很多,你根本无法收集完。
但是,尽管信息很多,只有很少的因素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这是其一。
其二,很多信息的出现其实是滞后的,根据原本就滞后的信息去预判未来,其价值必然打折扣。
更何况还有很多信息是虚假的,或者,是与相关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相反的。
其三,很多信息之间的联系更为重要,如果不能找到内在的联系,孤立地去看一个一个的信息,尽管疲于奔命,却少有收获。
为了避免这些弊端,简化分析,我苦苦做了多年的努力,才慢慢找出其规律,并逐步加以系统化,过去在为东方世家的学员上小课时,我曾经用十多个小时的时间系统讲过这种分析方法。
有关这种分析思路,我在《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和《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中,其实也已经做了简单阐述。
如果仔细看我的博客和书,即使不听演讲,也会对我的思路一清二楚。
这是一种最廉价而系统的知识获取渠道,而我写作的目的也是针对普通的读者和投资者。
在《大道至简之十:沿着历史的轨迹》中,我介绍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即社保基金伺机入市对股市趋势的影响。
对照一下此后的股市趋势,再明了不过了。
在股市投资中,这是不能被忽略的因素之一。
在《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我讲了避免信息滞后的干扰,从大棋局角度来分析趋势,找到趋势之间的必然性。
事实上,这种必然性随之就在股市中体现了出来。
7月6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
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加息,也是金融危机之后第五次加息。
调整后,金融机构
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达3.5%,一年期贷款利率达6.56%。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在经济增速趋缓的背景下,央行宣布再次加息,凸显出当局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
这种分析结论被很多人所接受。
但是,在必然性的逻辑关系中,这种加息非但不能解读为坚决抑制通胀的决心,而且,还是货币政策转向将提前的信号。
道理同样基于必然性的分析逻辑,因为,它将加速导致货币政策转向的前提条件的形成,有关这一点,在《大道至简之十二:走在政策前面》中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
这其实就是加速时间节点提前到来的信号(当然,对于能够做到走在政策前面的人而言,这种节点的提前或延后本身,其实并不是特别重要,因为,大趋势已经尽在掌握中)。
节点延后的分析方法,亦然。
由于此前担心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迟迟不能出版,我重新开始了大道至简系列的写作。
但是,我现在从内心开始厌恶大道至简系列的写作,因为感受不到它的价值——你无论花费多大心血写的东西,别人匆匆一带而过,然后,等待你的下一篇分析。
因此,如果这个系列再停写,将永不再续。
此次的加息信息一出来,很多人马上联系我,让写分析。
我不是短线客。
我自认为写的是分析方法,一篇分析文章中所包含的信息量,绝不是短线思路下的产物。
那种根据行情波动被动做短线投资的人,永远感受不到趋势跌宕之美。
事实上,这个系列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是字斟句酌,担心不能让读者明白,更担心被误读。
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也一样。
很多人上来就看第十章“我们怎么办”。
甚至有一位读者来信询问,除了第十章之外,还有哪一章是必须要看的。
无语啊!
你无论多么想帮一下朋友,结果都是徒劳。
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事了!其实,最重要的内容都分散在前面各章中,第十章是根据出版社的要求,从其他章节中摘出来成章的。
如果阅读得仔细了,这次股市上涨的特征,与书中对以往股市走势的描述,难道不是一样的吗?相同的趋势,相同的版块,相同的氛围……我其实更喜欢《经济大棋局》这个书名,解决、应对之道包含在大棋局中,有心者观棋局而知对策。
沿着历史的足迹,发现历史一直在重演,但内心的浮躁让人没有动力去思考过去,即使你总结好了,结果仍是如此。
(另外,建议:如果有时间,请把大道至简系列连起来看,如果结合着新书《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阅读,会更一些。
当然,对于一些思维方式和学识远远超过我的朋友而言,是不需要浪费这个时间的。
)
大道至简之十四:从决定性因素到逻辑链
时寒冰
影响趋势的因素很多,关键的找到决定性的因素,很多人觉得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信息太多、相关因素太多,无从下手,无法筛选,而且,信息的占有量获取渠道都非常有限。
怎么办?
其实,大家的每一点迷茫,都曾经是我最初所困惑的,因为我更缺少这方面的天资,是个天生愚钝的人。
研究趋势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逐步减少失误、提高准确率的过程。
很多时候,教训带给人的启示更多。
如果随着时间的流逝,失误日益减少,与真实趋势的吻合度越来越高,就是在进步。
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是找到并建立起自己的逻辑体系,而不是简单地去海量地占有、分析信息(事实上也很难做到)。
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怎么做?
找到逻辑链条,然后,静等一些关键性的决定性的信息的出现,而不是相反。
或者说,先建立起逻辑链,再根据逻辑去找关键性信息(已知所需)。
因此,真正研究趋势的人,并非疲于奔命忙于收集信息的人,而是相当淡然的人。
有一次,见一位学生拿着一本书,我随手翻了翻,他说不打算看这本书了。
我很诧异,问他原因。
他说:“您不是刚刚讲过他的判断结果不对吗?”
我说:“是的,这本书的作者属于为数极少的有自己完整逻辑体系的人,你要学的是他的思维方式,他错的地方你修正好以后,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没有完美的人,任何人都有缺陷,如果要找一个没有缺陷的人写的没有缺陷的书看,就只能看无字天书了。
”
其实,读书、上学听课,关键就是看对方的思路,而不是盯着他给出的结果。
你顺着他的思路,沿着他的逻辑推理,再补充进去自己的看法,更能发现对方的不足之处,更能找到准确的趋势,能更快地成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强项,这样做相当于借助对方的智慧加上自己的智慧,形成更强大的力量。
而且,更利于规避风险,因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投资负责,只有基于自己的逻辑去投资,才能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并保持处变不惊。
不仅学习趋势研究或者其他学科,教育孩子也当如此,才能开拓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智慧更好地为己所用。
《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这本书,我写得很细,努力把每一个逻辑脉络讲清楚,把整个过程展现出来,任何一个推导假如出现问题,哪怕很细微的问题,人们也能及时发现,并作出正确的修正。
这种清晰的思路,可以帮助读者开拓思维,增强判断趋势和洞悉事物本质的能力(当然,这样写作会让高手觉得有点啰嗦,这是我不得不抱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