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在中国哲学领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表示“终极真理”。
此概念不单为哲学流派诸子百家所重视,反复提及。
更被宗教流派道教所使用。
但古往今来关于的道的本质始终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道至简,意为大道理(自然人文中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只需一两句话便能说得清楚……但哲学家老子提醒我们‘吾之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郑重告诫,虽然他的话很容易理解,也容易施行。
但是天下间却没有谁能够理解,并实施。
且不止老子有此感叹,隋朝大儒王通也在其《止学》开篇时提及: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明确指出过于聪明就是愚蠢,圣人从不担心自己不够聪慧,缺少智谋。
只会担心自己的品德有失,做不到早已了然于胸的浅显道理……说到这里,我们思索这样一个问题,如何才能够成为一名成功人士?我想这个问题大家一定都很关心,因为没人喜欢做失败者。
但若按照老子与王通的哲学理念,似乎想要成为一名成功者并不艰难,甚至还很简单,简单到只需四个字——知行合一!只要我们能将平日里所知晓的大小道理,不打折扣,完备的付之于行动,确确实实地做出来。
那我们就是成功者,甚至圣人……
好比我们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那就不去吸烟;更知道贪杯喝酒误事,那就不去喝酒。
甚至在很小的时候我们就都知道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通往成功道路上行之有效的笨办法。
可问题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确实地履行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人生信条?所以老子等圣贤认为大道至简,所谓天人合一对应到每个人身上无外乎知行合一。
但扪心自问,我们真实的做到了知行合一吗?我想远远没有吧。
每一名罪犯在实施犯罪行为前大多都知道法律神圣不可侵犯,自身将要实施的行为是法律不允许的……但在欲望的诱惑驱使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身不由己的触犯了法律红线。
这就是人,身在红尘如坠苦海,总做些身不由己的糊涂事儿。
圣贤们认为,想成为一名成功者非常简单。
难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都只是些普普通通管束不住自我的凡人。
但这番具有浓厚哲学韵味的道理,似乎只适用于人文哲学领域,用来教授人们如何做人、立世。
距离人们想象中无所不容,无所不知的理想大道相去甚远。
我想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所谓大道至简,同样也适用于现代自然科学领域吗?已变的越来越复杂的科学运算,也可以化繁为简吗?
我想可以,因为万化同源,任何具有规则性的科学认定,本质同样也来源于对自然。
每每提及‘道’,总也逃不开自然二字,所谓道法自然指道的核心内容来源与无处不在的自然。
确切的说是自然中的变化规律,简称为’易’。
古人观天测地总结自然天象,并以此创道,以道喻人生……甚至将道视为做人的最高境界(符合自然规律的人生行为)。
而现代科学的起源同样也在来源于自然,牛顿正是站在开普勒等人的肩膀上,以观察自然为基本方式,才总结出改变的世界的万有引力等定律。
现代科学同样是一门以研究自然基本规律为准则而发展起来的应用学科。
那么传统的‘道’,也同样适用于现代科学吗?我想这个问题没法回答。
因为在人类思维中,所谓的真理,具有广泛意义纯粹共性价值的观念并不存在。
真理总是具有相对而言的范畴限制。
如同喜欢吃苹果的人大多都会认为苹果是这个世界上相对美味的一种水果。
但也有不喜欢吃苹果的人……此时,小小的苹果身上便肩负是既是美味也是庸食的双重特性。
这感觉就像是人们为量子力学量身定做的那件华丽外衣《测不准原理》所得出的对普通人而言异常矛盾现象结论——光既是粒子也是波动。
如此,此时此地虽然我能够拿出一些道文化与现代科学可能具有共性价值的证据。
但它到底能不能被称之为证据,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尚需因人而异。
长话短说,道家典籍《皇极世经——观物篇》中记载: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
有所尽也。
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阴阳尽四时成焉,刚柔尽而四维成焉。
也许您不会相信就是这句晦涩难懂的古文中包含有天体力学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平均转速的运算原理。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下这句话。
它或许是在说——什么能概括天?阴阳!(天之大,阴阳尽之矣);什么又能概括地?刚柔!(地之大,刚柔尽之矣)。
所以阴阳的作用结果创造出了时间(阴阳尽四时成焉);刚柔的作用结果创造出了空间(刚柔尽而四维成焉)。
若不相信可以按照此思路计算,使用任意星体的日距AU参数,如水星日距0.387AU 作为阳的表达式,之后乘积自身的根号解(√0.387),作为的阴的表达式。
将会得出水星轨道公转周期,相应的时间单位参数:0.387×√0.387≒0.24075008/年。
若乘积365.25换算为天得87.9/天。
众所周知,0.387AU是水星轨道平均日距,即水星天文单位。
(天文单位:简称AU,约等于地球跟太阳的平均距离)。
我们使用它,乘积的自身的根号解,将会得出水星轨道公转周期,时间单位0.24075008/年。
87.9/天。
而现代科学通过较围殴复杂的科学观测也得同样的结论,水星公转周期87.9/天。
但令我们困惑的是,古今两种计算、观测方法为什么会得出一致的结果?因为《皇极世经》早有记载‘阴阳尽四时成焉’。
对道家术数有所了解的朋友应该知道,在很多道家典籍中都提到‘阴为阳半’尺化关系。
表示阴的具体刻度,只有阳刻度化的一半儿。
若表现在现代数学运算中,则表达为
根号解方式。
(《皇极世经——河图天地全数》等书载:阳六而又兼阴六之半,是以九也。
故以二卦言之,阴阳各三也,以六爻言之,天地人各二也。
)
即是说,我们运算的‘0.387×√0.387’,表示的其实就是‘阴阳尽’的作用结果。
以确实可见的空间刻度0.387AU为尺,为阳。
乘积自身的根号解(阴)。
便可以得出对应的时间单位,水星轨道公转周期87.9/天。
如若还对此规律还有异议,可以按照相同的方法计算验证。
金星公转周期:0.7233×√0.7233≒0.61514528/年……224.7/天(0.7233AU:金星轨道平均日距)。
而在天体力学诸多参数中,金星公转周期确实为224.7/天。
地球公转周期:1×√1≒1/年。
365.25/天。
火星公转周期:1.52366×√1.52366≒1.88075446/年……686.94/天。
(1.52366AU:火星轨道平均日距)
类推……
木星:5.203×√5.203≒11.86/年。
土星:9.554×√9.554≒29.53/年。
天王星:19.22×√19.22≒84.26/年。
海王星:30.06×√30.06=164.8/年。
冥王星:39.264×√39.264=246.0321/年。
以上是太阳系八大行星外加冥王星的公转周期参数,与我们的计算结果完全吻合。
但先别急着困惑,因为更加令您困惑的事情将要发生。
哈雷彗星平均日距17.8AU,那么其公转周期为:17.8×√17.8=75.09/年。
还有太阳系最小的行星谷神星的公转周期为:2.8×√2.8=4.68/年。
此结果也与天文学观测结论一致。
最最神奇的是小型带内三颗最大的小行星,其公转周期分别为——智神星:2.773×√2.773=4.617/年。
若乘积365.25换位为天,将得到‘1686/天’的天文学准确观测结论。
婚神星:2.672×√2.672=4.367/年。
(同样换算天,1595/天)
灶神星:2.361×√2.361≒3.6278/年(1325/天)
看到了吗,各方面数据都可以精确到以天为单位。
而且没有误差。
同时也包括彗星的参数的运算。
如按照彗星表查询得知,短周期彗星恩克的平均日距,轨道半长轴为2.21585AU,那么其公转周期为:2.21585×√2.21585=3.2984548/年.
比拉彗星轨道半长为3.5253AU,其公转周期为:3.5253×√3.5253=6.619/年.
法叶彗星轨道半长为3.8478AU,其公转周期为:3.8478×√3.8478=7.54777/年.
布罗森彗星轨道半长为3.1AU,其公转周期为:3.1×√3.1=5.458/年.
请容许我偷个懒,因为彗星表内记载的所有具有回归性质的周期性彗星的公转周期,都可以通过其轨道半长轴被如此简便的计算出来。
包括1965年被发现的‘紫金山二号’,其公转周期为:3.584×√3.584=6.785/年。
2002年发现的‘夸欧尔’,如果通过动量计算出其公转周期为288年的预测无误,那么其准确的轨道半长轴应为43.6AU。
还有被命名为阋神星的柯伊伯带矮行星‘136199Eris’,其公转周期为:67.67×√67.67=556.665/年。
而这些数据,全部都于天文学观测结论吻合。
现在我们可以大胆的断言,太阳系内任意具有回归性质的行星,其公转周期参数都与自身日距的变化有关。
或许您还没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它或许意味,任意行星的轨道运行参数,哪怕只偏离一丁点,都会引发始料不及的巨大变化。
如八大行星中运行速度最慢的海王星,如果其出现在水星轨道,公转周期也理应缩短为87.9天……这说明,产生星体运动推力与速度的诱因,或许不止只有我们已认识到,并加以命名的所谓动量与角速度等问题。
更本质原因或许是老子总结的‘反者动之道’。
在现实空间背面,还存在某个以时间为主要构成基底的平行宇宙的世界。
或许正是时间的膨缩特性,成为了推动时空运动第一源动力。
我也想个结论不会也不可能出现意外,因为纵览整个太阳系系统,没有一颗行星的公转周期可以逃脱到此规则之外。
甚至就连天文学中另外一个极其重要的天文参数,行星轨道平均转速,也都与此规则呈现出诡异而有效的反比状态。
请注意,接下来的计算中,我们将试图证明‘刚柔尽而四维成焉’的说法。
首先来明确何为四维?对应天文参数所谓‘四维’应该是确实的空间刻度。
如地球轨道平均公转速度29.79km/s。
地球围绕太阳做出公转运动时,每一秒钟划出的空间轨迹。
那么‘刚柔尽’的作用机制如何才能被数字化的表现出来?直入主题,除算!
因为古文化记载,时间与空间具有此消彼长,互补守恒的特性。
对空间距离的刻度化跨越,将会被刻度化的转化为相应的时间单位(只对自然行星运动有效)。
还是以水星举例。
水星轨道平均转速这样计算:29.79/√0.387≒47.88km/s。
这里的29.79表示地球公转速度每秒29.79公里,我们以它为尺,作为古文化‘刚’的表达式。
除算相应AU参数的根号解(柔),便可得出对应行星轨道平均转速。
但为什么这样的运算可以成立?
因为时间与空间可以等价互换,从而形成‘刚柔尽四维成’的时空变化规律。
如水星转速47.88km/s便由此而来。
金星日距为0.7233AU,那么其相应转速为:29.79/√0.7233≒35.0276km/s。
之上的结果大家可以对照相关天文参数,全都具有高度的准确性。
不信您往下看。
地球转速:29.79/√1≒29.79km/s。
火星转速:29.79/√1.52366≒24.1338km/s
木星转速:29.79/√5.203≒13.06km/s
土星转速:29.79/√9.554≒9.6377km/s
天王星转速:29.79/√19.22≒6.79km/s
海王星转速:29.79/√30.06≒5.433km/s
冥王星转速:29.79/√39.264≒4.754km/s
智神星:29.79/√2.773≒17.889km/s.
婚神星:29.79/√2.672=18.224km/s.
灶神星: 29.79/√2.361≒19.387km/s.
还有之前计算过的诸多彗星转速。
恩克:29.79/√2.21585=19.81km/s.(计算结果,缺少确切比照资料)
比拉:29.79/√3.5253=15.86km/s.(同上)
法叶:29.79/√3.8478=15.18km/s.(同上)
布罗森:29.79/√3.1=16.919km/s.(同上……)
幸运的是,我们找到了阋神星(136199 Eris)的天文数据。
其平均转速为3.436km/s,与我们的计算结果29.79/√67.67=3.62136596km/s大概接近。
(误差产生原因不明)
而且通过此反比规律,可以极为简便的计算出任意星体通过其轨道近日点与远日点时的运动速度。
如地球通过近日点时的速度为:29.79/√0.98328978=30.042km/s.(地球近日点参数:0.98328978AU)。
通过远日点时速度为:29.79/√1.01671022=29.554km/s.(地球远日点参数:1.0167102AU)。
众所周知,人们通过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明确任意星体的运动轨迹都具有‘近快远慢’的奇异特性。
但从前在计算诸如此类问题时,人们不得不引入角动量守恒规则。
但在我们的新理论中,大可不必如此,只要通过任意行星当前所处的日距参
数AU,便可以直接换算出该星体当前的空间运动速度。
但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如此简易的计算方式可以成立?
我想这时您应当大概明白为什么在诸多物理学法则中总是会出现圆周π与平方的运用。
因为时空很可能是某个具有循环守恒特征的轮儿。
空间与时间本就是这个轮的正反两面。
所以才具有此消彼长的互补变化规律……同时还能发现,物质世界的存在必然要依托某个为我们提供基础动能,不可见的反面位世界才能得以成立。
否则我们的存在将无以为系。
如此我们可以大胆的得出如下结论:可见空间的背面是不可见的时间。
太阳系内任意星体的轨道周期与转速,都与其当前所处的时空坐标有关。
即是说,行星运动在太空任意一点时,全都具有相应地,与之空间坐标相匹配的公转周期、转速,甚至质量参数……人们只需通过简单的日距AU参数,便都可以简便的计算出以上诸多天文学参数。
(行星质量变化规律除外,需单独进行计算。
)。
综上所述,太阳系任意星体的运动牵一发动全身,空间坐标的改变将会联动行星公转周期与轨道转速等诸多变化。
只是此类变化对身处密闭随动系统内的人类,却很难切实地感受得到。
因为时空内任意刻度结论,都是由简单的比照关系产生出的尺化结论。
倘若我们所使用的尺,随着改变而发生改变,始终保持测量结果的恒定。
便会造成例如《光速不变原理》等由时间绝对性问题所引发的计算结论守恒问题。
面对测量得出看似相同的结果,《皇极世经》曾这样记载:三四十二也,二六亦十二也;二其十二,二十四也。
三八亦二十四也;四六亦二十四也。
三其十二,三十六也。
四九亦三十六也,六六亦三十六也……
即是说,任意确切的数值结论下都隐藏着千变万化的可能路径。
如河图计算中所展示出来的问题计算结果既守恒,又不守恒的问题。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顺加为七(1+6=7),逆减为五(6-1=5)。
地二生火,天七成之。
顺加为九(2+7=9),逆减为五(7-2=5)。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顺加十一,逆减为五。
地四生金,天九成之。
顺加十三,逆减为五。
不难看出,河图计算中正向结论数值具有非常明显的,有序排列趋势。
且数值结果均为奇数。
但反向结论全都为‘五’,属‘中数’。
这似乎揭示出万物同源的由来,自然中发生的任何变化,必然受到严格因果律的制约。
那么爱因斯坦先生确定的《光速不变原理》,与其提出的抛弃绝对时间的相对论认识之间是否具有冲突?要知道,所谓的光速,也是建立在绝对时间尺下的固化测量产物,是由同一把时间尺得出的结论。
如此,我们所得到的‘真空中的光速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结论,是否有考虑过观察者本身被密闭在地球场范围内,同一时间尺下的问题?
也就说,绝对时间的认识,可能会严重误导我们对时空的理解。
简单地说,通过某些运算似乎揭示出(河图),时空具有《圣经》记载的‘神看世间千年一日,一日千年’的非恒量化规律。
即太阳系内各星体的时间定义都有可能不同。
可能存在着时空扭曲现象。
如天王星,计算表明每一个天王星秒都可能相当于365.74个地球秒。
即是说,如果天王星时间与地球时间产生对比,将会导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预言成真。
但若对比关系不出现,无论是地球还是天王星,又都无法单独地感受到彼此间的时间会有什么不同。
因为彼此关系,根本就没有被建立起来。
还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时空扭曲为什么能够调和瞬时力与光速不变原理间的冲突?因为空间与时间本就具有此消彼长的平衡机制。
当我们将整个宇宙化
身为人,设想瞬时力问题时,可曾想过我们与巨人所使用的时间膨胀系数标准可能不同。
巨人弹指一挥间,有可能是我们的无数万年。
还不明白吗,我们认为的一秒,可能是巨人时间的万分之一或百万分之一秒,所以维持物质存在光速守恒永远存在。
时间与空间作为同一事物的正反两面,当其中一面确实可见时(空间),另一面为了维持对方的有效存续,必须会具有隐藏不显的奇异特性。
隐藏到时空的另一面(如同始终隐藏在某球体观察背面的一面儿)。
这如同最锋利的矛与最坚固的盾能否达成共存的驳论。
矛盾能否共存吗?可以!只要彼此双方永不相见!
而在现实中,我们观察到的时空本质也揭示出这样的特性,物质与反物质无法相容,原则上永不相见。
俗话说的好,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文理范畴现象本身有可能被我们曲解。
但数字不会说谎,由数字总结而来的规律性认定决然不会出错。
《测不准原理》之所以矛盾重重,或许正是因为空间与时间具有一体两面特性……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任意自然星体的公转周期为该星体空间系数的正比矫数。
转速为反比矫数。
时间膨胀系数为空间系数的平方。
(正反比矫数:N乘积或除算自身根号解)
当然,虽然有无法否认的计算结果与荒诞的理论作为支撑,但我也能够想的到,时至今日能接受得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具有共同价值意义的人少之又少。
更有甚者会抓狂发疯,决然也不会接受大道至简可以简单到如此荒谬的程度……所以在文章开篇我才指出,真理同样也具有相对性,其自身的范畴限制。
只有那么一小部分理性的灵魂,才会认同‘人之所畏,不可不畏’的反思哲学观点。
要知道存在既有道理,传统文化(宗教)作为古人认识自然时空的某种渠道,且备受推崇,数千年来屹立不倒,必然有我们还不了解的特定原因。
何况,这世间本就没有什么事物是绝对的。
时至今日我们都找不到百分之百的纯金与不存在任何误差的米容器。
既然如此,窥小见大,时间自然也不会例外,它也必然具有自身的相对性。
只是虽然我很想以某种尽可简便的方式为您讲述清时空中的奥妙,但要讨论的话题实在太多,好似千百年人们的对时空尽头的问诘。
当我们如同夸父般奋力奔跑在追寻道的轨迹上时,可曾有人停下脚步想过,如果我们真的是夸父,能否找得到脚下地球的尽头?
如果时空如同计算中表现出来的那样儿,是某个具有轮动机制的循环系统。
空间与时间此消彼长,具有相互转化的平衡能力。
我们还能够找得到它的尽头吗?
也许您听过这样一种说法,说所谓的光速只是某种界限,并非是任意事物的运动现象。
那好,我们就以此种说法来重新认识下《光速不变》的物理学限定。
看看在我们的新理论中,光速如果真是某种界限存在,时空将会发生什么。
首先光速并非不可打破,因为人们以往对光速不变的物理学测量结论,都建立在以物质为实验材料的前提下,从来都没有人,也没能力尝试非物质的运动速度是否可以快于光速。
虽然有一些科研机构也得出过中微子的运动速度可能略快于光速。
但此结论至今饱受争议,并未获得普遍性认可。
但霍金先生似乎说过,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正反物质间存在着巨大的辐射……我想此类辐射指的可能就是光现象。
即是
说,光是分割物质与反物质世界的界限。
在光的前方,我们(物质)无法到达的时空的另一面,可能存在着我们永远也找不到反物质。
所谓一体反背指,某事物内部具有相对而言截然相反的两种运动路径。
如圆面线某一标识点做出任意方向运动,其运动正向距离目标地界限刻度会越来越短(尺缩)。
但其背向,距离界限的刻度会越来越长(钟慢)。
此为现象一体反背,即尺缩钟慢效应。
同时也是之上运算的原理由来。
所以伟大的牛顿先生才敏锐地指出: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于该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平方成反比……
好好地思索下这句话吧。
存在既有道理。
何况是数百年来都行之有效的科学基石。
何为正比、反比?若简单地讲,表现在计算中,就是乘积与除算的不同运用。
所以在之上的运算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时空运动的正比性结论‘AU×√AU’,得出行星公转周期,对应的时间参数。
反之,通过其反比结论‘S/√AU’,可以得出相应的空间刻度,各行星轨道的平均转速。
但最关键的问题是,诸多物理学计算中都表现出的平方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我想没有什么人认真思索过这个问题。
只将其当作是理所应当的必然真理。
关于这个问题简单的理解方式是,若某事物的运动距离加大与运动速率减低,将在物理量时间面上表现出同一结论,时间膨胀。
因为时间只具有一个运动方向,从有序奔向无序的熵增过程,无法倒流。
好了,这个话题到此为止,因为它对我们多数人毫无意义,如同我们都知道要保护自然,但具体为什么要保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细节又在哪里?要如何实施。
说不清也道不尽……我认为在诸如此类细节问题完全没必要深究,老子言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圣人为腹不为纲。
真正的仁爱不是被纲领制约出来的义责,而是发自肺腑的切身行为。
所以深悉大道的智者从不会因不知所谓的纲领义气用事,称之无情……
还是直奔我们能理解得了的主题吧。
如果光速真是某种界限,时空具有此消彼长的平衡机制。
那么就是说,空间在不断向外拓展、加大的同时,时间在膨胀。
以日距100AU为例,此时空坐标点的时间将会比地球时间膨胀100个标准倍。
如此,时间膨胀将会改变我们对光速的定义,造成此时空点光速只有地球测量光速的反比100倍标准。
(在我们的假设中,地球秒定义只相当于此时空点秒定义的百分之一)那么,此时空点的光速理应减低为:299792.458/100=2997.92459km/秒。
只有2997公里每秒的运动速度。
同时,被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也应当正比例提高相同的标准倍关系。
以旅行者一号空间运动速度17.062km/秒为例,其运动速度将会提高到1706km/s。
(我们对旅行者一号速度测量所使用的秒,只相当于该时空点秒单位的百分之一)
由此便引申出光速已有可能被人类的空间探索行为实际打破的巨大问题。
因为计算结果显示,当旅行者一号运动到日距133AU坐标处时,已然具备了打破光速的理论可能。
得出此结论的逻辑关系如下。
首先计算此时空坐标点光速可能减低的情况(日距133AU):299792.458/133≒2254.07km/s。
其次计算旅行者一号相对于此时空坐标点秒定义的运动速度:17.062×133≒2269.246 km/s。
两者比较发现,相对而言旅行者一号的空间运动速度已经超过光速。
但问题在于,旅行者一号将于公元哪一年达到此时空坐标点?
资料显示,2011年3月9号旅行者一号位于日距116.406AU时空坐标点,并以每次年3.599AU的运动速度向太阳系外运动。
那则说明,旅行者一号已于公元2015年11月的某天,达成超光速。
计算步骤非常简单,首先分析旅行者一号自资料坐标点(116.4AU)达到日距133AU 坐标点所需时间:(133-116.4)/3.599=4.6123/年。
其次换算此时间点的公元系坐标:2011.25(公元2011年3月9号)+4.6123=2015.86/年。
即公元2015年11月。
这让我不由注意到同样是发生在2015年11月2号的某条与旅行者一号有关的大新闻:近期,旅行者一号的磁感应系统传回了许多异常的信号,相关科学家解释道,目前旅行者一号飞船正通过某种介质进行着磁场的转变,并且,这种变化是十分鲜明的。
这或许意味着旅行者一号正在或已经脱离了太阳系,进入到了宇宙空间当中。
于是才我大胆猜测,旅行者一号或许已经以某种我们还无法预测的未知方式,由物质形态转化为某种非物质形态。
但我们的新理论想被证实绝非易事,尚且需要大量的事实证据。
其中最有可能得到的便是上古有载的‘时间非恒’证据。
我想等到美国宇航局远程火星之日,这个问题极有可能被解开。
(河图计算结果显示,火星时间膨胀系数在2.297——2.321之间)
总之,让我们拭目以待。
好了此类问题有不信焉,信有不足焉。
还是到此为止吧。
但请相信,今天为您展现的仅仅是博大道文化传承中的沧海一粟。
若您和我一样也对现代科学与传统文化有着双重的敬畏心理,不会厚此薄彼,轻怠了其中的任何一方。
且又具有严谨、务实,以事实为基础的科学观念。
想要搞清楚万有引力常数G的可能形成原因,那就去看看《系辞》等道家典籍,或许会拨云见日。
若是想搞清楚时空次序的具体运算规则,各行星间的质量变化规律,那就去研究河图、洛书与《周髀算经》(关于行星质量变化问题,因为缺乏数据进行比照分析,我也没有完全搞懂其规律)。
或许当您大概弄明白古人为何会说‘天圆地方’时,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总之我坚信倘若岁月安好,时间将证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