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丽江古城建筑的审美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丽江古城建筑的审美设计

【摘要】丽江古城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华和典范,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的智慧和为文化精神。丽江古城建筑的审美设计:首先,需要在传承民族传统建筑艺术精华的同时通过吸收学习其他民族、现代建筑优秀成果来不断丰富完善本民族的建筑艺术;其次,从整体观出发,古城建筑审美设计要与古城“内涵信息”、周边环境相协调呈现古城内外和谐之美。

【关键词】古城建筑崇尚自然传承发展和谐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流动的城市空间、充满生命力的水系、风格统一的建筑群体、尺度适宜的居住建筑、亲切宜人的空间环境以及独具风格的民族艺术内容等,使其有别于中国其他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建设祟自然、求实效、尚率直、善兼容的可贵特质更体现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城镇建筑中所特有的人类创造精神。同时在近几年波涛汹涌的旅游发展大潮中,根据旅游需要古城不断被改建扩建,使得古城建筑风格呈现单一化、程式化,浓郁的商业气息玷污着古城建筑本来的质朴、自然、古香古色的内涵气质。所以在古城旅游的开发和保护中古城建筑做为古城旅游审美形象标志性的外在符号,古城建筑的审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从美学角度来看,首先,科学、合理的古城建筑审美设计应坚持“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原则,保持、维护古城原有的建筑风格、建筑艺术精神实质,同时要不断挖掘纳西族建筑艺术潜在的独特民族风格及其审美价值,加之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建筑艺术技巧,结合现代先进技术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古城建筑审美艺术形式,以树立独具特色的古城旅游审美形象。其次,从马克思的整体观出发,古城建筑审美设计中要协调好古城内在文化氛围、整体空间、周边环境与古城建筑的关系呈现古城建筑艺术的和谐之美。

1.丽江古城建筑艺术特色及其传承、保护、发展

丽江古城建筑艺术集中体现了纳西族的智慧和文化精神,凸现和保持了它与自然亲近的本色,古城民居,古城街巷、古城道路、古城桥梁等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丽江古城建筑艺术的特色和内涵。在当今全球化现代化的进程中,现代建筑技术突飞猛进发展,钢筋混泥土的气息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向乡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这样的形势下以土木结构为基础,重人力手工雕琢的古城建筑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异常困难和重要。

1.1 丽江古城建筑艺术特色。

古城建筑中最具特色的要数古城民居、古城道路、古城街巷、古城桥梁。古城民居是古城建筑艺术的精华,从具体建构来看,材料大多为土木结构,据说建造时没使用一枚钉子,完全利用了穿斗式木结构的功能。形式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其中“三坊一照壁”最为基本,即正房较高,供老人居住;东西厢略低,由下辈居住,充分体现了传统理学中“长幼有序”的原则。

在庭院布置和房屋细部装饰上丰富细腻,如两面山墙伸出的檐下,多装饰一块鱼形或叶状木片,名日“悬鱼”,蕴含”吉庆有余”的希望。古城的青石板路是古城悠久历史文化的显著印记,古城青石板路与一般石板路不同,磨光的石板路面上有五颜六色的图案,像是由众多不同色彩的小石头融聚而成,这是一种天然石料——五花石,当地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全部采自丽江坝子周围的山里,勤劳智慧的纳西人善于就地取材,经过其慧手细心雕琢铺出一条条清亮光洁、沉厚结实的石板路。石板路耐磨、耐踏经过几百年保留至今见证茶马古道的历史,构造简单、古朴、自然象征纳西族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设计成八卦状的故成分街巷,好似迷宫,但只要沿绕街穿巷的河渠逆流而行,便可找到出口。顺水依山是古城街巷建筑的规律。建筑沿河走,临街的一面是铺子,临河的一面又变成了楼房,前铺后楼是古城建筑艺术的一大特征。流水东家进,西家出,穿墙过屋,形成“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的水城景观。在水的利用上,古城建筑自然天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渠。潺潺流水之上是古城另一道曼妙的风景:形态制各异的桥。最大水系中河上的桥以坚固厚实为特色,人工东、西河上的桥则以简约实用居多。从材质上有石桥、木桥;从造型上有单孔桥、双孔桥、多孔桥。溯原起,有倒映玉龙雪景的“映雪桥”,有庆百岁老寿星而改建的“万寿桥”,有祈子孙昌盛的“万子桥”,有具浓浓集市风味的“卖鸡豌豆桥”、“卖鸭蛋桥”。每座桥都在诉说历史无可更替的变迁,每座桥都尽添古镇典雅秀丽的风韵。

总之,古乡古色的民居、古朴的青石板路、充满诗情画意的街巷,承载社会文化的小桥在建筑中都始终如一的浸润着“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真、善、美的哲学、美学理念。

1.2 古城建筑艺术的传承、保护、发展。

丽江古城在悠久的时光砺炼中积淀了它独具民族特色的建筑艺术精华,所以古城建筑的审美设计中首要应做好的是古城传统建筑艺术的传承、保护。传承中要传承的是其建筑艺术的精神实质内涵,保护好极具特色的古老建筑、街巷、桥梁,并在遵循建筑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修缮,同时吸收其他民族的先进建筑艺术、恰当利用现代技术丰富、发展古城建筑艺术。

1.2.1 古城建筑的修缮、保护、扩建中坚持传统建筑艺术精神。

对重点古城民居院落的修复,应尽量做到原址原样修复,不得改变原来的结构、层次、布局、坐落和高度、材料、装饰、铺地、朝向。没有列入重点保护的民居,在修复建设时也要做到“修旧如旧、原貌修复。”保持建筑物的历史风貌和真实性。民居的修复中重点要协调好现代建筑技术与传统工艺的关系,以既能满足现代生活需要又能保持传统建筑形式为宗旨。古桥保护也是保护古城建筑的一个重点,要严禁对古城的人为破坏,同时定期修护修缮古桥。加强对古桥民族文化审美价值意义的挖掘和宣传,赋予古桥长盛不衰的生命活力,每个古桥旁可设置一个刻有古桥介绍的牌坊。街巷的保护首先涉及的是青石板路的修缮,坚持保持原貌为原则,街巷布局中以“曲、幽、窄、达”为风格原则,从而达到“步移景异”的审美效果。

目前为发展旅游的需要,古城被不断地改建、扩建。古城建筑在不断的复制中特色无形消解。所以在古城改建、扩建中把握好古城建筑艺术的精神实质,使之凸显丽江古城特色及纳西族独特的审美文化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一直以来从丽江古城建筑的选址到整体设计遵循着顺应自然的原则。纳西先民认为自然就是美,刻板的追求规矩不如随意的表现,不应该刻意改造环境来服从自己,而应该顺应自然趋势。所以他们在古城建设中遵循依山傍水原则,不讲求什么现代的构图规则,也没有什么高深的城市规划理论来指导,可以说就是凭历史的生活经验和感觉来办事,但他们合乎自然规律的发展,反而创造出丰富的古城空间格局和充满人情味的居住氛围。所以现今陈式化的古城改建、扩建中要坚持贯彻好古城传统的建设理念显得非常重要。1.2.2 挖掘古城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突出建筑独特的审美价值。

纳西族独特的民族文化融于建筑艺术中使得古城建筑呈现突出特点:建筑整体呈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具体结构协调、牢固。纳西族东巴文化中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及纳西人源于自然的纯朴、厚道、宽广的性情在建筑中得到显露。土木结构的老房子,都是手工建造。古人用砖石土木围合成一个个既独立又开放的空间,随坡就势,依水而形。建筑的柱、梁、门、窗、栏、檐、阁,无不饰以雕刻,飞禽走兽、花鸟树木、人物故事,总是恰到好处,栩栩如生。雕饰大都朱红底色,浅黄钩边,加上飞檐黛瓦的坡屋面,使千古韵味跃然纸上。老屋骨架形成一个个活的结构,通过榫头联结,这手工雕刻的城邦中,没有使用一根金属钉子,各种材料之间有许多缝隙的宽容度,且质地柔软,相互随时可以妥协、调和、谦让,犹如有着生命的活物,自如地应合着天地的变化而自动调整本身与左邻右舍和地面角度的关系。建筑构造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展现独特的审美价值。

1.2.3 在融合其他民族及现代建筑优秀成果中丰富古城建筑艺术审美价值。

在历史上,纳西族一直崇尚开放,自唐宋以来便与中原频繁交流,提倡学习中原文化。古城的建筑文化就是纳西人吸收、融合中原文化的产物。今天古城所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的自由开放的空间格局,就是纳西族兼容并包的民族性格、纳西人自由、放松、休闲的生活氛围的表征。所以在今天丽江古城建筑的审美设计中同样也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汉族、其他少数民族的建筑工艺技巧,学习中要注重自我吸收熔铸到纳西族独特的民族建筑工艺中,切忌避免对其他民族建筑形式的简单复制,特别要注意建设中与临近的大理古城白族建筑“合而不同”特色的营造,突出纳西族建筑的特色。在一味强调对古城建筑保护、传承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发展。发展不可避免要适当吸收现代建筑技术,如适当吸收现代西洋建筑工艺,可以增强古城整体气势。

2.从整体观出发协调好古城建筑与其内在氛围,周边环境的关系

“整体观是一种大世界观,它要求对世界作整体的把握,要研究对象整体的组织机理,研究组织结构的存在模式、运动变化与更新的过程形态,研究对象自身的组织力和运动变化的动力”①马克思的整体观为我们观照外物提供了可靠的引导,引导我们认识、分析、研究问题要从整体出发,观照到与之相关的各个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