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远古生命与现代途径_研究的盛大聚会_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生物学报,45(4):577-580(2006年10月)

Acta Palaeontologica Sinica,45(4):577-580(Oct.,2006)

“远古生命与现代途径”研究的盛大聚会

———我国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

(一)

倍受国内外注目、被誉为国际古生物学界“奥林匹克盛会”的“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于2006年6月17至21日在北京大学成功举行。中国科协名誉主席周光召院士、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邓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陈宜瑜院士、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家洋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主席张宏仁教授等出席了6月17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的大会开幕仪式。

大会开幕式上,邓楠、李家洋、林建华、张宏仁等分别发表致词和讲话,对古生物学近年来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世界各国的古生物学家汇聚北京研讨古生物学最新进展表示热烈欢迎。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发来贺信,对大会的隆重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出席大会开幕式的还有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部基础司、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球科学部、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局、国际合作局、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学会等单位和部门的领导和嘉宾。

(二)

国际古生物学大会是国际古生物学界的最高组织机构"国际古生物学协会"(IPA)的系列学术年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是世界古生物学科最高级别的大会。本届大会由中国古生物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学院承办。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调查局、吉林大学古生物学和地层学研究中心、北京自然博物馆和中国地质博物馆、常州中华恐龙园等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等共同协办了此次会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中国地质学会等对会议的筹备和召开提供了积极的支持。来自我国和美国、俄罗斯、日本、英国、德国、法国、瑞典、丹麦、挪威、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西班牙、荷兰、捷克、波兰、印度、蒙古、韩国、马来西亚、伊朗、巴西、阿根廷、埃及等近40个国家的800余位古生物学工作者和来宾出席了本次盛会(其中国外代表403人)。此次大会基本“囊括”了当今国际古生物学界最知名的学者和最活跃的学术权威,包括国际著名古生物学专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的Derek Briggs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William Schopf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佛罗里达大学的David Dilcher教授,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Roger Summo ns 教授、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资深古生物学家Douglas Erwin博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卡迪夫大学Di2 anne Edwards教授,瑞典皇家学会会员Else Marine Friis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院士Michael Akhmetiev教授、国际古生物协会主席Richard J.Aldridge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J ere Lipp s教授、德国法兰克福森肯堡博物馆馆长、德国科学研究联合会(DF G)地球科学部主任Volker Mo sbrugger教授等。我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遵义、李星学、王鸿桢、张弥曼、殷鸿福、吴新智、周志炎、戎嘉余、邱占祥等也参加了本次盛会,并与众多国内外的同行一起进行了学术交流。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刘东生院士也应邀参加了本次会议的部分学术活动。大会还对来自10多个发展中国家的近40位学者和青年学生等提供了部分参会资助。

本届大会会期共5天,以“远古生命和现代研究途径”为主题,对近年来古生物学的新发现和新进展进行深入而广泛的研讨。会议共有大会报告8个,内容涉及分子埋藏学、热河生物群、古生物学研究新技术、寒

875古 生 物 学 报第45卷

武纪大辐射、二叠-三叠纪界线、二叠纪末期大绝灭等国际古生物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瑞典皇家学会会

员Else Friis和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Derek Briggs教授等带来的最新成果,分别基于精度高达每

微米一层的C T(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扫描技术以及化石DNA的分子埋藏学理论的最新突破。作为我

国青年古生物学家的代表,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周忠和研究员、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所沈树忠研

究员也分别围绕"热河生物群的新发现"、"二叠纪末期大绝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等学术问题,在会上作了大

会报告,受到与会学者的积极评价和赞赏。

会议设有一系列学术报告分会,包括特别报告会5个、综合报告会和专题研讨会30个。会间共交流口

头学术报告505个,展板报告200个,内容涉及到了古生物学研究的各个研究领域、热点研究方向、新的研究

技术和方法、学科前沿问题以及最新的科学发现等。大会特别报告会对地球历史的古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

地质生物多样性、进化与发育古生物学、过去和现在的全球变化与生物演化等进行了深入的研讨。近10个

综合报告会的系列学术报告涵盖了古生物学各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包括古植物学、孢粉学、古无脊椎动物

学、古脊椎动物学、化石库、古生态,古生物地理和古气候学、高分辨率地层学、微体古生物学等。

本次大会学术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一批重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均纷纷在会议上设立了专题研讨会,包

括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计划,由国际地球科学联合会等资助的国际地球科学计划(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等,所研讨的主题均是目前地质古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学术问题和倍受关注的内容,以及地质历史时期

关键时段的生物多样性和生命演化的新进展等,主要内容包括地球最早期生命证据、新元古代古生物学、寒

武纪辐射和绝灭、奥陶纪的时空变化与生物环境、中古生代脊椎动物的生物地理学、早期陆生维管植物多样

性与环境相互作用,泥盆纪的生态系统和气候演变,二叠纪末期的绝灭事件,三叠纪的生命与环境、海洋脊椎

动物和生态系统、海相与非海相侏罗系、早白垩世陆地生态系统重建、白垩-第三系界线生物群,欧亚大陆东

部新近纪气候和生物变化、哺乳动物的系统发育、分化和生物地理学,火山口、泉涌及生态系统、分子和同位

素信号,远洋区的生物演化等。除此之外,有关二十一世纪大学和博物馆的古生物教育、古生物公园及全球

范围杰出化石点的保护、中国古生物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大众普遍关注的问题也在会上进行了充分而热

烈的研讨。

国内外的近130多位古生物学专家分别在会议上担任大会、分会召集人和主持人,其中,国际著名学者、

前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John Talent教授、新任国际古生物学协会主席David Harper教授、美国科学院院

士David Dilcher教授,以及张弥曼院士、殷鸿福院士和戎嘉余院士等应邀先后主持了两次全体大会的报告

会(Plenary Sessions)。

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690篇,共计152万多字,555页,在会前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以《远古生命

和现代研究途径———第二届国际古生物学大会论文重要专辑》(英文)为题正式出版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各国内外学术组织、国际地球科学计划(IGCP)项目、国际古生物学协会、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中国和美国

科学基金会、第二届全国古生物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等纷纷利用大会召开的机会,在会间和会后召开了形式多

样的专题工作会议。

本届大会设有会前、会间和会后10多条野外考察路线,以使各国学者专家更好地了解中国出露完好的

地层剖面和保存精美的生物化石,主要包括桂林泥盆系、华南东部二叠三叠系、辽西热河生物群、华南埃迪卡

拉纪冰期与古生物、云南和贵州新元古代和寒武纪地层与化石库、西藏上古生界-三叠系层序、内蒙古陆相

第三系、北京西山寒武纪和奥陶纪地层以及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等。此外,会议还组织参观了北京自然历

史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以及中国古动物馆。

本次大会还吸引了多家世界著名出版社参加会间的书刊展览,包括荷兰的Elsevier、英国的Blackwell

和剑桥大学出版社以及国内的科学出版社等,参加展览的除了知名的国内外古生物学专业学术刊物外,还有

一批新近出版的中外文古生物学专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生物学近年来所取得的最新进展和重要成果。

另外,英国Blackwell出版社、

《Palaeoworld》杂志社等还在会间组织召开了编辑读者见面座谈会和国内

外的编辑工作会议。本次大会的部分成果还将于会后在《Palaeoworld》上出版系列学术专辑。

大会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冷餐招待会、欢迎宴会、北京近郊一日游等系列社会活动。6月16日晚,会议

主办单位之一北京大学组织了冷餐招待会,由北京大学白志强教授主持招待会,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