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圈中本没有神,只有真诚——写在首届华语网辩之后的总结和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昨天网辩前我和人人主页还有微博两个管理员说,如果观众不到200人你们就切腹吧,他们自信满满地反问道:“如果经我们宣传超过300人,你切腹么?”我当时答应了,然后当我看到听众一路飙到371的时候我就知道我悲剧了%>_<%

SO,既然要切腹了,先来对网辩做个小总结吧^_^

第一部分,关于首届华语网辩。

网辩的形式起源于2007年,当时央视为了转嫁成本,将全国大专辩论赛的承办权交给了新浪。为了节约成本以及推广产品,新浪便破天荒地采用了新浪UC这一平台,让全国的辩手不再集聚一地面对面比赛,而是在网上视频辩论。也以此为凭借,07年的全国大专辩论赛参赛队达到32支,远超其他各届。

但视频辩论的成本过高,当时每个参赛学校都耗资不菲,因此在全辩结束后,这种新兴的辩论形式并没有获得推广。但这却给国内各大辩论网站以启发,因此在08年底,华语辩论网率先通过碧聊等平台,开展了国内最早的语音辩论尝试。在09年初,华语的1V1网辩已经赢得了国际声誉,从国内各省到港澳台、马来西亚、澳洲和英国都有辩手参与进来。同时,争鸣口才网也于09年暑假开始了不限学校、自由组队参加的CDA的尝试,并在这几年逐步走向成熟。

许多老网友都知道,华语辩论网在09年下半年也进行了网辩联赛的尝试,名字叫DSL(辩论超级联赛),当时采用的是俱乐部形式,由不同的经理人按照NBA规则选秀后参赛。但由于组织设计的失误,以及遭到了部分辩手利用网络平台虚拟性对DSL的故意破坏,该活动最终以失败告终。由于这次失败,之后两年华语没有独立主办过网辩活动,这也是为什么本次华语网辩我们无比谨慎的原因。当然,华语的工作人员从未离开过网辩这一舞台,我们一直在与国内另一个有影响力的独立辩论机构捭阖合作,联合主办了捭阖全国网络辩论赛等活动。

除了参赛队来自世界各地外,本次华语的网辩还存在以下三大特色:

1、对于上场年级的要求。虽然让不少低年级辩手不太服气,但整体上高年级辩手无论从技巧、深度还是经验上确实能打出更有意义的辩论赛。从结果上看,这次进入四强的队伍中三支的主力是研究生或毕业生,复赛部分比赛更是出现了几乎全研究生的对决,这都提升了比赛的深度。本届网辩最多时候听众数量超过370人(决赛夜),一般也能有一两百人旁听,即便是不评胜负的交流赛人数也突破过两百,是近几年质量最高、观众最多的网辩赛事。

2、社会裁判的引进,感谢邓哲学长的推荐,这次我们邀请了周乐多、马赛、孙彬彬、赵秦四位上海地区的有名律师参与到本次网辩的评判。一直以来辩手一方面感叹得不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却排斥

社会人士对辩论的看法,圈子越变越小。本次社会裁的引进是一种突破,既丰富了评判口味和体系,也对辩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然出于谨慎性原则,我们目前只邀请有辩论经验的律师评委。结合本次比赛采用的“现场点评+赛评”双重交流制度,也能确保辩手能充分了解到评委对比赛的理解情况。

3、实事求是原则。无论是宣传还是组织,我们都讲究正规化,不做过度包装。营造辩论将亡的环境,再号召低年级的辩手们成为救世主拯救辩论;人为的制造草根和贵族两大对立阶级,然后号召大家起义革命;这两种确实都是吸引眼球的营销手段。出于发展辩论的目的,这种手法没啥问题,但这不是华语的风格,我们也没这个需要。华语辩论网一直追求实事求是的风格,我们会注重战队和评委的品质,但不会吹捧他们;我们会想方设法提高比赛的质量,但不会给自己自封额外的光环。如果我们做错了,我们也会及时承认并道歉,并积极予以改进。

很多网友都觉得本次参赛队数量过少,其实我也这么想,筛选掉这么多辩论队并非我们的本意,主办方何曾不想给更多的辩手以舞台和机会。但从组织的角度上来说,国内的评委资源目前还极其有限,如果要扩大比赛的规模,必须稀释评委的质量,具体的操作方法是战队评委交叉评判制。但经过考察,这种评判制度存在许多先天BUG,在没有找到合理的补完方法前,我们不会采用。但在下届比赛,我们

将会想办法在继续保证评委质量的前提下扩充规模,让更多的辩手享受这一舞台。

由于经验不足,本次网辩在组织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由于经验不足以及团队年轻,管理上存在疏漏,比如出现了8月9日的不愉快事件,在其他组织环节也有一些纰漏,我们必将引以为戒。我们将逐步完善各种规定,以在以后的比赛中逐渐精进。也欢迎热爱辩论的辩手们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一起为大家出力办好比赛。

2、确实有几个辩题不大平衡,我在华语论坛解释过,辩题的来源主要是社会热点和网友推荐,由于无法预判全部的攻防,有的辩题立场确实很难打。但另一方面,本次网辩的辩题都是提前公示的,在抽签前仅有一支参赛队提出了质疑(即半决赛,主办方旋即对辩题进行了修正),其他参赛队都是在抽签完毕后才提出不平衡,此时对手已经开始准备,再要更改就难了。

因此一方面,在以后的比赛中我们会加强对辩题的筛选,更注重平衡性;但另一方面,也希望辩手们多多出力,一来多多推荐一些好的辩题给主办方,二来发现辩题有问题希望大家及时指出,这样也可以减少你们抽到劣势立场的可能性。当然,大部分队伍的失利并不是因为辩题不平衡,而是因为常识缺失以及对立论挖掘不足;甚至有许

多题目明明很平衡,甚至偏向于输的一方,输掉的队伍却还在抱怨辩题劣势,这就属于心态有问题了。

3、赛制的争议。本次比赛取消了自由辩论这一传统辩论形式,这是出于网辩效果的考虑,我们认为这是正确的。但在其余的环节中,确实存在赛程太短难以说清、无法判断到底应该用传统辩论还是政策辩论的方法操作等问题。在以后的比赛中,我们会针对这一情况进行讨论,并做出修正。华语辩论网秉持着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评委还是辩手的合理质疑和建议我们都会积极采纳。

多提一下,无论是华语、捭阖还是CDA都是由喜爱辩论的网友自发组织,无偿、自愿地牺牲自己的假期时间为大家服务的比赛。包括评委们也是一样,他们牺牲自己的时间来评判与点评,纯粹是出于对辩论的热爱。对于组织上出现的问题和不足,网友有所质疑是合理的,这也有利于主办方工作的完善,但希望大家尊重所有为辩论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和评委(无论哪个比赛)。但总有些不顺自己心意就大开脏口,输了比赛不反思自己却侮辱对手、抨击围攻评委,对工作人员说话无比刻薄好像欠了他什么,以及在主办方出了点问题的时候上蹿下跳、挑拨离间甚至发帖狂喷的辩手。这或许是一些年轻辩手的必经阶段,但这是不对的,希望你们和年轻的华语网辩一起,在今后逐渐成熟起来。

本届网辩终于圆满结束,谢谢所有的工作人员整整一个月的默默付出,谢谢所有的参赛队(包括没被筛选的)的支持,谢谢所有参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