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阶段的化学知识,对于酸碱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溶液的概念、酸碱指示剂的性质以及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他们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释现象。
然而,学生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学生对于酸碱的化学性质的理解还比较片面,他们可能只能够记住一些酸碱的性质,而不能够很好地理解和运用。其次,学生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这对于理解酸碱反应的化学过程和推理能力的发展会有一定的影响。
(3)实验教具:pH试纸、酸碱指示剂、滴定管等。
(4)相关视频资料: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视频、酸碱溶液的制备方法等。
2. 拓展建议:
(1)让学生结合教材内容,阅读科普读物,加深对酸碱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引导学生登录中国化学教育网、科普中国网等网站,查找与酸碱相关的知识,拓宽视野,提高信息素养。
2. 课程平台:学校教学管理系学课件、实验视频、动画、图片等。
4. 教学手段: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 引起学生对酸碱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酸碱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我发现通过实验,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此外,我还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酸碱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够规范,需要注意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另外,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不高,需要我更多地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10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导学案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了解酸、碱溶液的性质及它们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实验材料•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酚酞溶液•非金属容器•雌黄溶液•感受纸实验步骤实验1: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
3.观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实验2: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1.取少量的酸溶液放入非金属容器中。
2.将一小块锌片放入酸溶液中。
3.观察反应过程中有无气体产生,是否有颜色变化。
实验3: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将碱溶液滴在感受纸上。
3.观察感受纸颜色的变化。
实验4:酸与碱的中和反应1.在非金属容器中放入少量的酸溶液和少量的碱溶液。
2.用滴管向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直到出现酸碱中和时停止加入。
3.用感受纸测试溶液的性质。
实验原理1. 酸溶液和酚酞溶液的反应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它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溶液或中性溶液中呈现无色或黄色。
当酸溶液和酚酞溶液反应时,酸溶液的酸性会使酚酞呈现红色。
2. 酸溶液与金属的反应酸与金属反应会产生氢气。
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与金属表面的金属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同时放出氢气。
反应的产物是盐和氢气。
3. 碱溶液与感受纸的反应感受纸是一种特殊的纸张,可以用于检测溶液的酸碱性。
当碱溶液与感受纸接触时,感受纸会变蓝或变绿。
4. 酸与碱的中和反应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时,酸性物质的氢离子和碱性物质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形成水和盐。
中和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1:观察到酸溶液呈现红色,说明酸溶液呈酸性。
•实验2:观察到酸溶液与锌片反应时产生气泡,颜色也可能发生变化,说明酸能与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实验3:感受纸在碱溶液中变蓝或变绿,证明碱溶液呈碱性。
•实验4:观察到酸溶液和碱溶液中和后,感受纸不再发生颜色变化,说明酸与碱中和后,溶液呈中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活动,使学生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及应用;2.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和实际应用;3.酸碱的腐蚀性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酸碱指示剂在不同pH值下的颜色变化题型
题型示例:某种酸碱指示剂在pH值为3时呈红色,在pH值为5时呈黄色,在pH值为7时呈绿色。如果将该指示剂加入pH值为4的溶液中,溶液的颜色变化是什么?
答案:根据酸碱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规律,可以判断溶液的颜色变化。例如,如果溶液变红,则说明溶液的pH值低于3;如果溶液变黄,则说明溶液的pH值在3到5之间;如果溶液变绿,则说明溶液的pH值等于7。
5.针对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的相关教材或学习资料。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酸碱中和反应的动画演示等。
3.实验器材:准备实验活动所需的器材,包括酸碱指示剂、不同酸碱溶液、试管、滴定管、烧杯等。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提供足够的实验材料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实验需求。
2.对于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规律,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判断不同酸碱溶液对指示剂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对于酸碱中和反应的计算和实验操作,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计算中和反应的产物量,并能够安全、准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不同酸、碱的性质和分类,了解酸碱反应的产物及特征。
二、实验原理酸和碱是化学反应中的常见物质,酸碱反应是一种在水中进行的化学反应。
酸有酸味、酸性、腐蚀性,能与碱中和,具有与金属反应的特性。
碱具有碱味、苦味、具有碱性、腐蚀性,能与酸中和,具有与酸中和的特性。
酸碱物质的分类:常见的酸有无机酸和有机酸。
无机酸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
有机酸主要有柠檬酸、乙酸等。
碱物质可分为强碱和弱碱,常见的强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弱碱有氨水等。
三、实验步骤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取一个皮革蓝瓶,将一根锌条放入其中,加入少量的盐酸,观察反应情况。
2.将一根铜条和硫酸放入试管中,加热观察反应情况。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将盐酸、氢氧化钠分别稀释到一定浓度(使用试剂架上的药架样量瓶),然后取两个小杯,分别滴入适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并记录滴入的滴数。
2.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溶液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3.将滴加的酸、碱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指示剂中,研究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实验三:碳酸和盐酸反应1.将小苏打依次加入盛有少量硝酸、盐酸、海盐酸溶液的试管中,研究反应的变化。
2.将发泡的试管口用酚酞指示剂蘸一下瓶口,看是否变成红色。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实验一:酸与金属反应1.锌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锌溶解。
化学反应式:Zn + 2HCl → ZnCl2 + H2。
2.硫酸和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
化学反应式:Cu + 2H2SO4 → CuSO4 +2H2O + SO2。
实验二:酸碱中和反应1.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反应式:HCl + NaOH → NaCl +H2O。
观察到杯子中物质从酸性逐渐转化为中性,且呈现无色的状态。
2.滴加的酸和碱分别与酚酞指示剂产生变化,盐酸滴入后变成红色,氢氧化钠滴入后变成紫色,滴入的滴数相等,表示酸与碱完全中和。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活动目标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将能够:1.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2.学习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1. 实验材料和器材准备•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盐、蓝色石蕊试纸、滴管、试管、试管架、酸碱反应器(如酸瓶、碱瓶等)等。
2. 实验内容概述本次实验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实验1: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1.每个小组准备好所需的试管、试管架、滴管、酸碱指示剂等实验器材。
2.按组将盐酸、醋酸、橙汁、泡腾片等常见酸碱物质分别倒入不同的试管中。
步骤2: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将酸碱指示剂滴在试管中的物质上,并观察颜色变化。
2.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是酸性、碱性还是中性。
实验2: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步骤1:酸碱中和反应1.将少量盐倒入试管中。
2.用滴管加入适量的醋酸,观察试管中的变化。
3.根据观察结果,向学生提问:为什么加入醋酸后试管中的变化发生了?这是一种什么反应?步骤2:使用酸碱测试纸测试物质的酸碱性1.取一张蓝色石蕊试纸,将其放入试管中的物质中。
2.观察试纸的颜色变化,并根据颜色变化判断物质的酸碱性。
步骤3: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1.向学生提问:酸和碱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2.学生讨论并列举出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物调味品、清洁剂等。
四、知识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测试物质的酸碱性;•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实验小结本次实验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并了解了酸碱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同时,通过探索酸和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也能够认识到酸碱物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9年级 化学 人教版 下册教案《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酸、碱化学性质;熟练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应用酸、碱的化学性质验证物质成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喜悦;逐步树立爱护环境的环保意识;学以致用,体验化学科学的魅力。
学情分析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的探究热情,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加深对酸的通性的理解。
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改进意识、创新意识和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重点难点1、酸碱盐的化学性质;2、掌握如何正确猜想废液成分并进行实验验证;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由两幅图片,一幅是学生实验操作的图片,另一幅是,装废液的图片,提问,我们为什么要将实验后的废液装在废液缸中?学生看见是自己做实验的图片,产生了兴趣,并积极讨论,得出一致结论:实验室的废液不可以随入下水道,否则会引发严重的后果。
2【讲授】提出问题,做出猜想教师展示一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O2后的废液,问这废液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呢?要求学生交流讨论,进行合理的猜想,并填写在课堂导学案上。
(用实物展台,展示两小组的猜想)学生们提出猜想:1、反应后的废液中含有CaCl2.2、反应后的废液中含有CaCl2、HCl3、反应后的废液中含有CaCl2、CaCO3学生们小组讨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根据反应原理,得出废液中一定含有CaCl2,可能含有HCl,不含有CaCO3教师总结学生的想法,并归纳出猜想废液成分的步骤:1、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发生几个化学反应,还需考虑混合后还可能发生什么反应2、生成物在废液中一定有(可溶物);3、反应物在废液中可能有(可溶物);(反应物在废液中不能共存)3【活动】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课前准备好分组实验用品: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后剩余的废液、碳酸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锌片、试管、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要求各小组先讨论实验方案,再动手实验验证猜想。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4.问题导向,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学生寻找答案,培养了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这种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2过程中,我们要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讲解酸碱中和反应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同时,我们要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的“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前几章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酸、碱、盐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酸、碱、盐的名称、性质、用途。在此基础上,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深入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进一步巩固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的化学性质,掌握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学会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3.能够分析实验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对于知识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引导他们深入研究酸碱的化学性质;对于知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则应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他们能够掌握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设计: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了酸和碱的主要性质,同学们课后要好好归纳总结,加强对酸、碱知识的认识。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备注(补充)
板书设计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1.结论:石蕊溶液遇到酸溶液变成红色,遇到碱溶液变成蓝色,酚酞溶液遇到酸溶液不变色,遇到碱溶液变成红色。
2.现象:将两个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两个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红色的铁锈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待铁钉表面的锈被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发现铁钉表面有气泡放出,溶液由微黄色变成浅绿色。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发现先取出的那支铁钉粗些,后取出的那支铁钉细一些。
教学反思
教案
主备人
备课组成员
(九年级化学组)
课题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课时及授课时间
1课时
年月日
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化学实验及相关分析,进一步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原理:Fe203+6HC1=2FeC13+3H20 Fe+2HC1=FeC12+H2↑
3.原理:2Na0H+CuS04=Na2S04+Cu(0H)2↓
Cu(0H)2+2HC1=CuC12+2H20
4.原理:Na0H+HC1=NaC1+H20
5.原理:Ca(0H)2+2HC1=CaC12+2H20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设计6 酸、碱的化学性质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实验活动设计6 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知识与技能
1.加深对指示剂遇酸、碱颜色变化的认识。
2.实验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了解酸、碱的各项化学性质,酸、碱的中和反应。
2.在实验过程中探讨实验现象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兴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求知欲,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其合作能力。
【实验用品】
试管、药匙、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坩埚钳、胶头滴管、火柴、白色点滴板。
稀盐酸、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石蕊溶液、酚酞溶液、pH试纸、生锈的铁钉。
合作探究
探究点酸、碱的化学性质。
最新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实验活动6酸、碱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案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第十单元实验活动六酸和碱的性质(第一课时)一、教学背景与定位课型:新授课一课时学生信息分析: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学生对元素化合物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学习方法,如:实验观察、归纳总结、宏观和微观相结合分析等等。
其中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本单元酸和碱的知识实验较多,且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在实验探究方面的能力加强了,很多重要的知识就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加以解决。
教学起点分析:在前两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盐酸能与大理石、碱反应,又知道酸溶液中存在H+,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酸还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究这些性质?这些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中逐步引出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如铁锈、水垢等的除去,让学生感知酸的其它化学性质,激发学生对酸的性质探究的兴趣。
教学方式:观察总结、实验探究、交流合作二、教学资源与设备仪器:试管、镊子、药匙、多媒体展示台多媒体展台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
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生:看标签、思考、做简单的记录。
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结果。
将结果填写在课本表格中。
师:(打开浓盐酸瓶盖)你看到什么?生:有白雾产生。
师:为什么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生:(思考、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它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师:下面看一个小魔术。
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涂到一块棉布中间。
你看到了什么?生:玻璃棒穿过来啦!师:这说明了什么?生:浓硫酸有腐蚀性。
师:对,并且是强烈的腐蚀性。
所以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
如果不慎将浓硫酸粘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生:老师,那用硫酸做实验的时候岂不是很危险?师:同学们有这样的意识很好,但如果我们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就能避免危险。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5.适时反馈,调整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程度,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提问学生对酸、碱的了解程度,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酸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针对学生已知的酸碱知识,教师进行简要总结,强调本节课将深入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详细讲解酸、碱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化学性质,如酸与碱的离子反应、中和反应等。
2.结合实验现象,阐述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指导学生如何使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设计: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和碱的基本概念,掌握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包括中和反应的本质。
2.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并能够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能够运用化学实验方法,探究酸、碱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现象,总结出相应的化学规律。
4.熟悉常见的酸和碱,并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7.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实验操作、课堂问答、小组讨论、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8.教学拓展: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资料、进行小研究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柠檬汁、肥皂水等生活中常见的酸碱性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共同特性,从而引出酸、碱的概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十单元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教案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是中学化学中的重要知识。
通过本次实验活动,学生可以巩固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将这些知识从零散转化为系统和完整。
2、学生情况分析通过新课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做好了准备。
但是,有关酸和碱的知识还处于零散状态,需要通过应用加深认识,使其从零散转化为系统和完整。
3、设计思路课本设计的学生分组实验活动,多数为照方抓药式,学生容易失去兴趣,并且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
因此,尝试把本次实验活动由验证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并通过学以致用,将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应用拓展到生活实际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4、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巩固对酸碱化学性质的认识,构建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能从酸碱化学性质的角度对酸碱进行鉴别,了解鉴别物质的一般思路。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使用对比、归纳、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量变到质变的这些学科思想方法去解决问题。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化学知识很重要。
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5、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酸碱化学性质难点: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
二、教法和学法1.教法:创设问题情境法2.学法: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三、课前准备1、实验用品:石蕊溶液、酚酞溶液、生锈铁钉、氢氧化钙粉末、锌粒、澄清石灰水、稀盐酸、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药匙、镊子、试管、点滴板、试管架、水槽、试管刷、吸管、黑米、醋。
2、多媒体课件、实验报告单。
3、将学生分组,确定组长、发言人。
四、教学过程教学流程:以7个大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
问题7:张阿姨要买黑米,她听说有不法商贩卖假黑米,请你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构建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够精炼,还需教师设置相应练习,多加引导,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验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
(2)教师指导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共同探讨实验现象;
(3)教师点评学生实验报告,给予鼓励和建议。
2.生生互动:
(1)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方案、数据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实验操作比赛: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实验技能;
(3)成果展示:每组展示实验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促进相互学习。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以及一些简单化学反应的知识。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酸、碱性质的系统掌握不够,容易混淆不同酸、碱之间的反应规律;
2.实验操作中,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有待提高;
3.部分学生可能对酸、碱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了解不足,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1.酸、碱化学性质的掌握,特别是不同酸、碱之间的反应规律;
2.实验操作中,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
3.学生对酸、碱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的理解。
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小组讨论、资料查询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掌握酸、碱的化学性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严谨、客观、科学的思维品质。
问题驱动法: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符合认知心理学原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五四学制)化学九年级全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四)课堂练习,500字
1.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酸碱性质、酸碱中和反应、酸碱指示剂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解答: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题答案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原因,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纠错:针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确保学生掌握酸碱知识。
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酸碱相关的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过程与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索酸碱的化学性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3.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阶段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预习任务: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了解常见盐的性质和制备方法。
-针对预习内容,提出至少两个问题,以便在课堂上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注意事项:
1.作业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确保作业质量。
2.实践作业中,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实验操作规程。
3.思考题和创新设计作业,要注重思考过程和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新课讲解:结合课本内容,讲解酸碱的定义、分类、化学性质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学会实验操作的方法,通过实验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性质。
【学习难点】酸、碱的化学性质的具体应用。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1.复习: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主要化学性质有哪些?通过实验再具体认识。
2.出示学习目标,由学生对学习目标进行解读。
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酸、碱与指示剂的作用按教科书P69图10-21所示实验,填写下表:酸或碱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稀盐酸溶液显红色溶液不变色稀硫酸溶液显红色溶液不变色氢氧化钠溶液显蓝色溶液显红色氢氧化钙溶液显蓝色溶液显红色思考:如何识别一种溶液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知识模块二酸与金属的反应1.回忆所学的知识,完成下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Mg+2HCl===MgCl2+H2↑Mg+H2SO4===MgSO4+H2↑锌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铁Fe+2HCl===FeCl2+H2↑Fe+H2SO4===FeSO4+H2↑2.思考:上述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你能得出什么结论?知识模块三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表格:将生锈的铁钉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和稀硫酸的试管里,过一会儿将铁钉取出后,观察铁钉表面和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铁锈+稀盐酸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稀硫酸铁锈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Fe2O3+3H2SO4===Fe2(SO4)3+3H2O2.思考:根据以上实验和讨论,归纳出盐酸、硫酸等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知识模块四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1.实验室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什么?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石灰水是否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实验活动6第酸的化学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此外,我还会设计一些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学习和成长。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与酸的化学性质相关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酸的化学性质。
2. 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厨房中的醋、饮料中的柠檬酸等,让学生感受酸的存在和作用。
3. 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酸的化学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 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酸的化学性质,如酸与金属反应的原因、酸与碱中和反应的原理等。
5. 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使学生能够扎实掌握酸的化学性质。同时,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我还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能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全面的教学策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导入新课
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与酸的化学性质相关的图片,如酸雨、柠檬、醋等,引导学生关注酸的存在和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
目标
1、认识酸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推导出酸的普遍性质,使学生逐步懂得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规律的过程。
2、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协作能力,能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并形成规律性认识。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实验分析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活动5】
实验操作
反应的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水,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加水后颜色不变
向同质量的氢氧化钙粉末中加入1mL水,振荡,再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加入1mL稀盐酸,振荡
溶液变为红色,加稀盐酸后溶液红色消失
2HCl+Ca(OH)2===CaCl2+2H2O
沉淀溶解
2HCl+Cu(OH)2===CuCl2+2H2O
【实验活动4】中和反应
实验操作
反应的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1mL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再慢慢加入稀盐酸
溶液先变为红色,然后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HCl+NaOH===NaCl+H2O
取上述无色的溶液1mL置于蒸发皿中加热至液体蒸干
有白色固体析出
【实验操作】取两个生锈的铁钉放入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约2mL稀盐酸,观察现象。当观察到铁钉表面的锈去掉变得光亮时,将其中一支试管中的铁钉取出,洗净。继续观察另一支试管中的现象,过一段时间将铁钉取出,洗净。比较两支铁钉。
【实验现象】①铁锈慢慢消失,溶液由无色慢慢变成黄色;②铁钉表面产生气泡;③后取出的铁钉变小。
【实验结论】(1)6HCl+Fe2O3===2FeCl3+3H2O
(2)2HCl+Fe===FeCl2+H2↑
【实验活动3】
实验操作
反应的现象
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向2mL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几滴氢氧化钠溶液
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2NaOH+CuSO4===Cu(OH)2↓+Na2SO4
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
教学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酸的化学性质,形成规律性知识。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与 师 生 活 动
设计意图和
关注的学生
1.酸的水溶液和碱的水溶液在反应前各有什么离子?反应后又有哪些微粒?
2.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
【实验活动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实验操作】在两个白色点滴板上分别滴入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向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向另一白色点滴板上的酸碱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加入紫色石蕊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加入无色酚酞溶液后的颜色变化
稀盐酸
变红色
不变色
稀硫酸
变红色
不变色
氢氧化钠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氢氧化钙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实验结论】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不变色;碱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蓝色,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实验活动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课堂训练
(1)实验活动2中,将铁钉放入试管时应如何操作?
(2)实验活动5中,可以验证氢氧化钙的哪些性质?
板
书
设
计
1.酸、碱与指示剂的反应
2.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3.中和反应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