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与回应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效提问的策略与回应的技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教学活动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所以说提问是幼儿园日常教学中时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问题提得好,好像平静的海面投入一颗石子,能激起孩子思维的浪花。"那怎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提问呢,很值得我们思考与反思。
一、提问的含义:
从广义上讲是指一切有询问形式或询问功能的句子或教学内容。
教师提问则是指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的刺激以及幼儿做什么,如何做的指令"。从而达到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提问的类型
1、复述型问题
这类问题常用"是什么""怎么样"一类文字引出,一般能直接从教学内容中找到答案。如综合教育活动《粘粘贴贴说说》,老师提问:"熊猫来了,它长的怎么样"引导幼儿从胖乎乎、可爱的、美丽的、淘气的等形容词修饰。然后小狗、猴子、大象挨个出现,并告诉幼儿这些动物都是杂技演员,"他们在表演什么杂技呢"要求孩子说出"小狗走钢丝"、"猴子爬竹竿"、"熊猫踩跷跷板"、"大象吹口琴",便进行添画或粘贴。从思考的角度讲,这类问题着重于语言上的理解。
2、演绎型问题
这类问题是已经抽象出某种概念,要求答出具体表现,把概念具体化,常用"表现在哪"一类问题引出。如科学活动《秋天》,老师提问:"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现在是什么天气"幼儿回答"秋天",老师问:"你们是从哪看出来的"幼儿答:"从树叶天空大雁那看出来的。"这类问题不想复述性问题那样可以直接找到答案,需要一个"对号入座"的思考过程。这类问题也为下一个概括型问题打下基础。
3、概括型问题
这类问题要求孩子从已有的事实中抽象出概念。比如说在给孩子讲完故事后,提问"从······中看出······的句式引出,由于概括能力是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这类问题的就显得非常重要。为了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实际教学中常常把演绎型问题和概括型问题结合起来组织提问。
4、分析性问题
分析性问题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采用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由表到里地思考问题,这类问题往往"为什么"引出,例如在讲解我的家乡时,在幼儿观察过事先准备的图片等资料后,教师提问:"你觉得家乡那最美""你最喜欢家乡的什么""你知道我们家乡为什么变得越来越美么"通过提问使幼儿通过分析推理,得到课堂内容中没有直接告诉我们的答案或信息。
5、想象性问题
通过想象或再现形象,这类问题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发展幼儿的形象思维的重要手段。如赵老师以前上的装饰画《手套》,幼儿欣赏完图片后,感受到了装饰后的手套变得很美后,教师提问"你想有个怎样的小手套"启发幼儿想想,并鼓励孩子和老师装饰的不一样。
6、比较性问题
即启发幼儿比较事物的异同,如装饰手套中老师在让孩子在观察过装饰前的手套和装饰后的手套后提问"你能看出这两种手套有什么不同么"
7、分类型问题
即启发幼儿用概念进行思维的提问,比如说:"这些果实中,亲你说说哪些是蔬菜,哪
些是水果。
8、追问型问
就是把所传授的只是分解为一个个问题,一环又一环系统的提问幼儿。追问的特点是教师发问的语气较急促,问题问题之间间隙时间较短,能训练幼儿的敏捷灵活的思维品质。追问能使幼儿保持注意的稳定性,刺激其积极思考,有利于全面理解内容,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例如,应老师在教学绘本《分萝卜》文本时,为了检查幼儿听读文本的效果,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谁给他们分萝卜他们为什么分萝卜他们是怎样分萝卜的这个故事你发现并懂得了什么道理正因为应老师这样的穷追不舍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了文本的内容和价值取向,是这届活动精彩而有节奏同时"穷追不舍"的提问避免了满堂问、随意问现象的出现,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益,保障了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9、选择性提问
选择性提问就是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提出若干解释,让幼儿惊醒分析鉴别,做出肯定或付定的的判断。例如,在讲读本《沙滩上的大鳄鱼》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小鸟、鲸鱼、青蛙中你觉得鳄鱼会吃了谁理由是什么这个提问迅速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10、假设性提问
即启发幼儿想象的提问,如:"如果地球上没有了水,人们怎么办"或者"你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办"等等。
11、反诘性提问
指对幼儿在观察感知过程中初步的出的判断进行反对,如:"你增么知道这个比那个长"这种提问可以促使幼儿进一步精确、仔细观察,从而形成正确的结论。
另外还有:预设性提问、封闭式提问与开放式提问、陈述性提问、指令性提问、否定性提问、自答性提问等总之,教无定法,问也无定法,只要做到问需有法,问需知类就行。
三、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提问方式的现状
提问的有效性是指教学活动中的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起思考、探索、推动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教师的提问往往存在以下问题:▲提问较随意、机械,没有针对性和推进性。
比如:在大班艺术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中,教师播放了一遍歌曲后。
教师:这首歌好不好听幼儿:好听。教师:你们喜欢吗幼儿:喜欢。教师:小老鼠怎么不高兴地摇头了为什么幼儿:为什么(幼儿重复着老师的话)教师:因为小老鼠把电话打到小猫家了啊。幼儿:噢。教师:明白了就跟老师唱这首儿歌吧。在活动结束之前教师又问:小老鼠厉害不厉害,棒不棒幼儿随声附和:厉害,棒!
▲暗示性提问,导致幼儿不能深入思考
【场景二】在中班科学活动《奇妙的睡姿》中,教师带孩子做"大灰狼抓睡姿不正确的小动物"的游戏
教师:有没有睡姿不正确的小动物呢幼儿A:没有!教师:请你再看看,有没有幼儿A:没有!教师:你看看看萍萍睡得对不对幼儿A:萍萍睡得不对,洋洋睡得也不对。
(分析和思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象征性地向幼儿发问,要求幼儿回答,学前期的幼儿比较容易受暗示,特别是中、小班幼儿,本身就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你看看萍萍睡得对不对"这句话明确告诉幼儿在萍萍身上找问题,这种具有暗示性的提问会导致整个活动中幼儿不能自己去发现和探索,所以,教师应提出客观的能引起幼儿思考的问题。
▲提问脱离孩子的经验和水平。
比如在《我的身体》教学活动中,老师提问:"请小朋友想一想,肚子里面什么东西会动你是怎么知道它会动的幼儿回答:"心脏在身体里一跳一跳的动"老师又问:"肚子里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