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班幼儿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

摘要:模仿是动物世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小班幼儿属于3-4岁的年龄段,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也很强,所以在幼儿学习、生活、游戏各环节的语言领域中存在着许多模仿的现象。模仿得好,对他们的生长和学习会带来很大益处,模仿不当,则会给他们带来坏处,甚至带来危害。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其模仿的原因,并找出积极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语言领域模仿行为小班幼儿

一、问题的由来

笔者担任着小班年龄阶段的教学及管理任务,在和3-4岁的孩子交流互动时,发现小班的幼儿经常会说“中”,“给俺过来”等等与日常话语明显不同的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得知,孩子们是在模仿近期非常流行的卡通片里人物的语言。这是因为3-4岁幼儿最突出的年龄特点是爱模仿,尤其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会有许多模仿行为。于是笔者继续进行观察记录,发现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学活动中等多个环节都存在着语言的模仿行为,有的时候幼儿的模仿行为能为教师语言领域的教学活动带来促进意义,相反有些语言的模仿行为会不利于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如果能够深入

探究幼儿语言领域模仿行为,利用有意义的模仿行为,同时积极应对消极的模仿行为,不但会对幼儿的语言领域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便于教师管理班级。

二、语言领域同伴模仿行为案例

人类的模仿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模仿是人们学习和形成习惯的方式之一,绝大多数人都具有自觉的、积极的模仿行为。模仿可以根据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外部模仿和部模仿。模仿行为包括三种成分:模仿者、被模仿者(或称榜样者)和模仿容。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语言的模仿行为,不同背景下的幼儿语言模仿行为也要区别对待。

笔者仅仅述了关于小班幼儿语言领域模仿行为的三个观察记录,在实践工作中不管是教学方面还是班级管理方面,都存在着幼儿同伴间语言的模仿行为,并产生了不同性质的影响。因此,学前教育的一线工作者如能深入了解幼儿语言领域模仿行为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到应对策略,便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质量。

三、小班幼儿语言领域模仿行为的原因

(一)幼儿的思维特点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小班幼儿处于3-4岁年龄阶段,思维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导致小班幼儿语言词汇相对匮乏,甚至表达不清。因此对于小班幼儿而言,模仿是他们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和途径,通过模仿行为进行学习、获得新知识并且减少尝试错误的次数。从上文提到的观察记录2中可以发现,模仿者小花(化名)正是通过模仿同伴的语言而获得语言领域的新词汇的;同时,在观察记录1中的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发生的原因便是小班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词汇量少,许多幼儿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便会出现模仿他人语言的行为。

(二)幼儿的年龄特点

3-4岁的幼儿刚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一方面,他们不免带有一些婴儿的“痕迹”;另一方面,由于身心发展迅速,他们又开始具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爱模仿,是这个年龄段幼儿最显著的特点。模仿有时带有盲目性,同时也会有意识的模仿他人;模仿可以成为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例如,在观察记录3

中的幼儿,小强(化名)等幼儿的语言模仿行为就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因为小帅(化名)平时在班里的影响较大,而且小帅的话比较新奇,所以会有个别幼儿模仿小帅的语言。

四、反思与建议

因为爱模仿是3-4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点,小班幼儿正是在各种模仿中学习、成长的。所以,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首先要理解和接纳幼儿的模仿行为,同时要配以积极的引导。尤其在幼儿语言领域,教师应该和幼儿积极回应,帮助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一)树立榜样性的模仿对象

在模仿行为中,被模仿的对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被模仿者直接影响着模仿行为的性质。如果被模仿者的言行举止是正向的、有意义的,那么模仿行为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效果的提高和班级的管理,反之,如果被模仿对象的言语或行为不当吗,所引起的模仿行为便会阻碍班级管理、对教学产生不利影响。例如,幼儿对某国产动画片“中、给俺过来”等等的语言模仿不利于幼教工作者对幼儿的语言领域的引导和教育,所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质量,教师应有意识地树立榜样性的模仿对象。

(二)教师的正向引导

因为小班幼儿思维、语言等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级的阶段,对新奇的语言、行为缺乏理性的判断,所以对于幼儿的模仿行为教师若能给予及时的正向的指导,便会受到更好的效果。

例如,在观察记录1中的语言领域的活动课上,因为发展水平相

对较高的幼儿小龙(化名)最先回答“像小兔子吃胡萝卜的味道”,所以当教师再点到的几名幼儿都模仿小龙的语言。如果教师能够在此时引导幼儿:“小龙的回答很精彩,那么其他小朋友有没有和小龙不一样的答案?”教师的正确引导能鼓励、帮助幼儿表达想法,提高语言表达水平,同时能避免模仿行为。

总之,在小班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同环节都存在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不同性质的模仿行为能够对教学及班级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效果,因此本论文对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进行简单的剖析,借此希望幼教领域的一线教师能够深入了解模仿行为背后的原因,利用模仿行为辅助教师进行语言领域的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