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

中南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刘丽

考籍号:XXXXXXXXXXXX

年级专业:2013级金融管理专业

指导老师及职称:XXX 教授

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5年09月

我国居民储蓄问题研究

学生:刘丽

指导老师:XXX (湖南中南大学××××学院,长沙 410128)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高速增长,放款数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由此产生的存贷倒挂形成了严重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健康发展的银行体系“黑洞”。我国居民的储蓄虽经过7次降惠,仍持续较快增长。以我国现实情况为基础,运用统计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储蓄的相关因素,最后为抑制储蓄过快增长找到对策:净化股市环境,加快储蓄分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养老、失业、医保等复盖面;放宽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的审批制度等。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居民储蓄分流成为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分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并且从推动我国储蓄替代型证券的发展的崭新视角,提出了解决我国居民储蓄分流问题的对策性建议。本文对我国储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居民储蓄;储蓄问题;经济政策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前言 (3)

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慨念 (3)

(一)储蓄的决定因素 (3)

(二)有关居民储蓄影响的因素 (4)

二、我国居民储蓄历史及现状 (4)

(一)目前我国居民储蓄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5)

(二)分析我国现阶段居民的储蓄情况 (7)

(三)我国居民储蓄的强烈愿望 (7)

三、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8)

(一)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8)

(二)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8)

四、降低储蓄率的对策 (9)

(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9)

(二)缩小区域差距、降低不确定性 (9)

(三)继续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10)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1)

五、结论与对策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前言

今年来,海内外一批著名经济学家的研究认为,中国过度依赖投资的经济增长将面临巨大的危机。他们的一个主要论点是:居民储蓄是中国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自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变化之一是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迅速提高。这使居民的消费和储蓄行为对于经济发展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探讨中国居民储蓄行为的规律,找出主要决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储蓄的变化趋势做初步预测,成为确定本论文研究题目的宗旨之一。

与西方经济理论比较,我国关于居民储蓄行为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本研究将在较大程度上借助西方主要的储蓄理论,并且针对中国的具体国情做必要的修正。论文将居民储蓄定义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个人消费的差额。其实物形态有金融储蓄与实物储蓄两部分。金融储蓄包括现金、存款以及各种有价证券的增加量;实物储蓄包括本期购买的各种耐用消费品以及住房等价值非一次性损耗的商品扣除折旧后余额的增加量。但在分析过程中由于数据原因无法沿用此定义时,将做必要的修正。

一、储蓄和居民储蓄的概念

广义的讲,储蓄是收入中未被消费的部分,而且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的比率递增。此时储蓄是居民(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总和。狭义的讲,储蓄是指居民储蓄,也就是指居民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储蓄存款,而不包含政府储蓄。居民储蓄也有广义的概念,通常包括居民的储蓄存款、证券投资、保险及外汇等金融类资产的持有。

从储蓄的概念中,我们可得出储蓄率是储蓄占收入的比率。不同的研究目的的储蓄率含义不同,研究居民储蓄行为多采用居民储蓄与居民收入比,而储蓄率的部门分析则多采用居民储蓄总量与GDP之比。

(一)储蓄率的决定因素

储蓄率是广义概念,包括狭义的国内储蓄、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及外汇储备。储蓄率指个人可支配收入总额中储蓄所占的百分比,人均储蓄率是中国人平均存在银行的钱有多少。而决定储蓄率的因素有:持久收入、收入的不确定性与城镇居民储蓄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收入差距的上升将会导致城镇居民总体储蓄率的上升。因此,降低城镇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合理的收入再分配措施都是提高居民消费、降低储蓄等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出发点;与户主年龄对储蓄率的影响相对应,家庭的人口年龄构成对于储蓄率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而产生以上影响的内在机理在于不同年龄人口所对应的教育、医疗支出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中国目前的教育和医疗体制下,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家庭的储蓄和消费行为。

(二)有关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

1.个人的可支配收入等于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人头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统称非税支付)以后的余额。个人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

2.个人对未来的期望收入即人对于自己将来的可收入的一种设想,能够支撑起更高质量的生活水平,从而满足在各方面得到可支配状态;

3.较高的通货膨胀率引起较高的名义利率,即是1)利率提高,人们就会把钱存进银行,这样流通中的货币就会减少,从而降低通胀;2)利率提高,人们可以得到更多利息,也即意味着政府投入到流通中的货币增多,会增加通货膨胀。利率的提高促进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增加。在金融产品不发达的情况下,将资金存入银行生息是普通居民首选的一种投资方式,特别是对于经济更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所以当银行提高存款利率时,就会促进居民的储蓄意愿;

4.其他相关因素,实际存款负利率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居民投资渠道增加较多,股票、基金、债券和保险的分流作用明显;企业集资和民间借贷趋于活跃,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储蓄存款的分流;房地产价格上涨拉动居民投资增加;居民消费支出明显增加。储蓄是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一部分,所以消费支出也是影响居民储蓄的一个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