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2011年全国各地区农村居民储蓄汇总

合集下载

历年各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历年各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0 309.3100
594.5100 235.1100 261.1300
547.1100 210.8800 237.1700
上海 亿元 1,789.0800 1,628.8900 1,429.0600 1,183.9700 1,012.1100 861.7300 722.4600 566.0900 570.9900 474.0600 376.3800 314.0300 252.5900 220.0700
2010-12 2009-12 2008-12 2007-12 2006-12 2005-12 2004-12 2003-12 2002-12 2001-12
303,302.4900 260,771.6600 217,885.3500 172,534.1900 161,587.3000 141,050.9900 119,555.3900 103,617.3100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18,213.0800 6,790.7000 8,841.9500 19,480.2500 28,217.5400 21,605.5500 10,397.4500 10,188.0800
17,032.2500 6,219.3300 8,458.8800 18,857.3700 26,709.3200 20,804.5400 9,419.5500 9,778.8400
86,910.5700 73,762.5000
17,003.1100 5,558.2300 15,678.4300 14,672.1000 4,885.8600 13,551.0500 11,952.8400 3,978.0400 11,434.6800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解析

资料分析练习题及解析

一、世界煤储量在世界能源总储量中占90%,按目前规模开采可持续 200 年左右。

据 19 世纪 80 年代初世界能源会议等组织的资料,世界煤资源地质储量为14.3 万亿吨,其中探明储量为 3.5 万亿吨,约占 24.5%;在总储量中硬煤占 75%,褐煤占 25%。

按硬煤经济可采储量以美国、俄罗斯、中国最为丰富,分别占世界总量的24.8%、21.5%、19.6%,共占 2/3。

1.在世界煤炭资源地质储量中,未探明储量占总储量的()。

A.25.1% B.74.9% C.75.5% D.25%2.硬煤经济可采储量占世界总量比例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B.中国C.俄罗斯.D都不是3.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大约有()。

A.9.84 万亿吨 B .10.73 万亿吨C.3.58 万亿吨 D .14.3 万亿吨4.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占的比例比褐煤高()。

A.50%B.25.1%C.3.3%D.24.8%5.在世界煤炭总储量中,硬煤的储量比褐煤的储量多()。

A.7.15 万亿吨 B .3.58 万亿吨C.10.73 万亿吨D.6.78 万亿吨某工厂Th产的400 支灯泡使用寿命统计使用寿命(小时)灯泡数(支)300~39914400~49946500~59958600~69976700~79968800~89962900~999481 000~1 09922 1 100~1 19966.使用寿命在400 ~499 小时的灯泡有多少支?(A.14 B.46)。

C.76D.627.使用寿命在700 ~799 小时的灯泡比800~899 小时的灯泡多多少支?()。

A.68 B.62 C.6 D.108.使用寿命在1 000 小时以上的灯泡有多少支?()。

A.22 B.6C.28 D.489.使用寿命在1 000 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A.220 B.280 C.372 D.37010.使用寿命在300 小时以下的灯泡有多少支?()。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强国地位确立的经验探析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强国地位确立的经验探析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发展与强国地位确立的经验探析杨柠聪(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50)【摘要】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中国国情、国力、国际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荣前景,前所未有的靠近了世界舞台的中心。

而之所以改革开放40年取得如此大的成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总结了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的同时坚持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使中国经济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成就;强起来的飞跃【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0166(2019)03-0001-04doi:10.3969/j.issn.1003-0166.2019.03.001收稿日期:2018-11-05作者简介:杨柠聪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中共中央党校硕士,研究方向:国家治理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努力,中国国情国力发生显著变化,共和国的面貌和人民的面貌大幅改观。

认真梳理改革开放前后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自信感、自豪感,有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充分认识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状况是实现现代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习近平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因此,充分估计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取得的经济成果及不足是中国进行当代经济建设的基础。

1.1纵向看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发展成果新中国成立,中华民族“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

虽然那时中国站起来了,但还是没有富起来。

由于经济落后,同时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中国采取“一边倒”政策,模仿前苏联制定了第一个5年计划。

“一五计划”相当成功,截至195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意大利和加拿大。

同时,工农业产出也迅速增加,粮食产量达1950.5亿公斤,居世界第一[1]。

改革开放以后青海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比较

改革开放以后青海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比较

经法纵览 ・310 ・改革开放以后青海与内蒙古经济发展比较敕勒牧歌 张 珂作者简介:敕勒牧歌(1989-)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青海民族大学经济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

张珂(1989-)男,山东济宁人,青海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

进行区域经济比较,主要比较经济差异,经济差异在数量上表现为差距。

所以必须选择相应的测度指标,作为衡量各区域之间差异的标准。

本文数据均来源于青海统计年鉴、内蒙古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统计年鉴。

起点和结果的时刻以1978年及2013年为研究时间点。

发展速度分析分别以西部大开发前和西部大开发后为研究时间段。

根据内蒙古经济发展模式的特点,分别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两方面进行比较。

内蒙古和青海同属于欠发达多民族省区,在自然资源、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然而,近十几年内蒙古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经济发展速度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举世瞩目,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内蒙古模式。

内蒙古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和地方理论研究的热点对象。

在此期间青海经济虽有增长,但无论从发展总量、速度还是质量都远远落后于内蒙古。

通过查找相关数据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法,分别对青海、内蒙古以及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比较,力图从总体上把握青海和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便更具有针对性的对两个省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加以比较,使比较得出的结果更加科学、更加合理、更加直观、更具比较性。

以色列研究现代化的著名学者艾森斯塔特认为:“各个社会都各有不同的现代起点”,且“现代化过程中不同的起点,极大地影响着这些社会的具体面膜及其所遇到的问题。

”据此而言,青海与内蒙古两省区由于历史发展前提的不同,在改革开放之初也有不同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受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海和内蒙古经济发展明显滞后于东部省区,尤其是沿海发达省区。

青海和内蒙古作为欠发达民族省区和资源大省,西部大开发初期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呈现经济总量和质量差,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等相似特点。

2011年全国各省市GDP总量排名

2011年全国各省市GDP总量排名

为方便广大网友阅读和分析,中国经济网记者参考和梳理国家统计局网站、各地统计局网站及各省区市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综合整理出各地GDP总量和增速数据(按GDP总量排序)。

1、广东 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2010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5472.83亿元,同比增长12.2%,人均GDP折合接近7000美元,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江苏 40903亿元年均增长13.5%江苏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40903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3.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00美元。

财政总收入11743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80亿元。

3、山东 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据山东省统计局发布消息,2010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3941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5%,比上年加快0.3个百分点。

4、浙江 27100亿元同比增长11.8%据初步统计,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7100亿元,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1.8%。

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

5、河南预计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201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GDP)达2.2万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12%左右。

6、河北 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2010年,河北省生产总值(GDP)实现20197.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增速同比加快2.2个百分点。

这标志着河北省GDP正式跨入2万亿元俱乐部行列,综合实力跃上一个新台阶。

7、辽宁预计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到2010年末,预计辽宁省生产总值(GDP)达到1.75万亿元,年均增长13%,人均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

8、四川 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2010年四川省GDP达到168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高出全国4.8个百分点。

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1986年来源:国家统计局发布时间:2001-11-21 11:3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8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1987年2月20日1986年,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认真执行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各项改革成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全年社会总产值①18774亿元,比上年增长9.1%。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15104亿元,增长9.3%。

国民收入7790亿元,比上年增长7.4%。

在生产稳步发展的基础上,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市场繁荣兴旺,对外经济活跃,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科技、文教、卫生、体育事业也有新的进展。

初步测算,国民生产总值②9380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国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消费需求增长过快,国家财政和外汇收支不平衡。

一、农业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在粮食增产的基础上,农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

1986年农业总产值3947亿元,比上年增长3.5%,超过计划规定增长3%的要求。

在农业总产值中,林牧渔副业比重由上年的37%上升到37.6%。

主要农产品产量中,粮食总产量39109万吨,比上年增产1199万吨。

茶叶、蚕茧、蔬菜、瓜果增产,棉花、油料、糖料有不同程度减产,黄红麻、烤烟由于计划压缩面积减产较多。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1986年 1986年比1985年增长%粮食 39109 万吨 3.2棉花 354 万吨 -14.6油料 1473 万吨 -6.7其中:油菜籽 587 万吨 4.7甘蔗 5028 万吨 -2.5甜菜 831 万吨 -6.8黄红麻 143 万吨 -65.4烤烟 138 万吨 -33.4蚕茧 37.2 万吨 0.3茶叶 46.3 万吨 7.2水果 1340 万吨 15.2林业政策进一步落实,调动了广大群众植树造林、管林护林的积极性,推动了绿化事业的开展。

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加快,广大平原地区的造林和西北、华北、东北的防护林建设都有发展。

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3)

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3)

繁荣从何而来——中国经济现状与趋势的分析(3)这种“双轨制”在相当长时期内都可能存在,因为一方面它具有市场机制的一部分功能,产生了激励机制,也为生产者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正常交易提供了市场规则,保证了计划消失后活动的活跃;另一方面,它不但承认和保留原有的权力结构,而且为原有的权力结构注入了新的经济利益,从而巩固了这个权力结构的基础,使它免遭发育中的市场机制的冲击、而得以继续存在下去。

六、通向“小康”社会之路:繁华的城市与萧条的城市居民的大多数都从九十年代前半期的经济繁荣中获得很大利益,对不少家庭来说,“小康”生活似乎已经实现。

当城市居民走上了通向“小康”之路时,占人口一多半的居民景况如何呢?如果今天中国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主要是受市场机制左右,那么随着市场机制的作用力增强并在农村占主导地位,农村居民应该得益更多。

但是,中国的现实正好与此相反,尽管城市里国有部门效率低、亏损严重,其员工的收入福利却象“芝麻开花节节高”,而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农村居民则未能获得应得的经济收益。

中国的经济改革起步于农村改革,是农村改革的成功为城市经济改革带来了压力、创造了条件,因此有一种形象的说法——中国的改革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即用市场机制占主导地位的农村来推动体制落后的城市改革。

但是,八十年代后期出现的国有部门的“汲取效应”却表明,国有部门集中、体制落后的城市反而有更大的能力去支配资源。

国有部门所“汲取”的是谁的资源呢?国民经济是由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组成的,国有部门要“汲取”资源,只能是从非国有部门“汲取”。

如果从非国有部门中排除准国有的城镇集体,则非国有部门包括全部农村劳动力和1/7的城镇劳动力,那么,从非国有部门“汲取”资源,在很大程度上就相当于从农村“汲取”经济资源,被“汲取”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居民,也就是说,中国出现了“城市包围农村”的结果。

为什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改革道路反而产生出一个“城市包围农村”的分配结果呢?中国社会院农村所早就在一项中指出,虽然农村经济增长快于城市,但农民得不到多少好处,因为农村资金被城市抽走了。

资料分析模拟题九

资料分析模拟题九

资料分析模拟题九针对下列文字、表或图回答问题。

你应该根据资料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

【例题】根据所给图回答问题:2003年第一季度五城市GDP情况图1. 2003年第一季度GDP总量和增速均居同一位的城市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 下列哪个组合的陈述是正确的?()Ⅰ. 2003年第一季度五个城市的GDP总量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Ⅱ. 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的经济总量首次超过了北京Ⅲ. 2002年同期重庆的GDP总量也是第五位A. ⅠB. Ⅰ和ⅢC. Ⅰ和ⅡD. Ⅰ、Ⅱ和Ⅲ【解答】1. C 2. A请开始答题一、根据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5题。

2003年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共计1.65万家,比1999年翻了一番。

各类企业在数量上保持了增长态势,其ZG有企业数量比1999年增长11%,合资企业数量增长23%,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数量增长了1.5倍,集体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私营企业数量增长了30倍。

外商独资企业除了数量跃居首位,其产品出口额也以接近50%的速度增长,并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的主要提供者。

2003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出口金额达到683亿美元,是1996年出口额的16倍,年均增长49%,占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的62%;中外合资与港澳台合资企业2003年出口金额为236亿美元,年均增加28%,占总额21%;国有企业出口额从1996年的37亿美元增至2003年的115亿美元,年均增长率17%,但2003年仅占总份额的10%。

私营企业出口25亿美元,是1996年9万美元的近3万倍,年均增长率高达331%。

1996年,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与港澳台合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中所占比重都在30%左右,目前,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在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方面已居主导地位。

1.根据上述资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外商与港澳台商独资企业逐渐主导了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B.私营企业已成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一只不可忽视的新生力量C.1996至2003年间,国有企业出口额在逐年下降D.1999至2003年间,我国从事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企业数量迅猛增加2.1996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大约为()。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一览(1952-2011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一览(1952-2011

中国历年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览(1952-2011表 2011年年末全部⾦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其增长速度单位:亿元指 标年末数⽐上年末增长%各项存款余额82670113.5 其中:住户存款35195715.5 其中:⼈民币34804615.7 ⾮⾦融企业存款3139819.5各项贷款余额58189315.9 其中:境内短期贷款21748021.8 境内中长期贷款33374711.82006-2010年中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及增长趋势图图表: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303302亿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和年增加额(1978—2006年)单位: 亿元年底余额年增加额年份总计定期活期总计定期活期1978210.6128.981.72917.211.81980399.5304.994.6118.5138.5-20 19851622.61225.2397.4407.9324.383.6 19862238.51729.7508.8615.9504.5111.419873081.42361.3720.1842.9631.6211.3 19883822.22848.5973.7740.8487.2253.6 19895196.44215.49811374.21366.97.3 19907119.85911.21208.61923.41695.8227.6 19919241.67691.71549.92121.81780.5341.3 199211759.49425.22334.22517.81733.5784.3 199315203.5119713232.53444.12545.8898.3 199421518.816838.74680.16315.34867.71447.6 199529662.323778.25884.18143.56939.51204 199638520.830873.47647.48858.57095.21763.3 199746279.836226.710053.177595353.32405.7 199853407.541791.611615.97615.45473.72141.7 199959621.844955.114666.762533198.53054.5 200064332.446141.718190.74976.71310.33666.4 200173762.451434.922327.69457.64144.55313.2 200286910.658788.928121.713233.274325801.2 2003103617.768498.73511916631.99674.56957.4 2004119555.478138.941416.515929.49640.66288.9 200514105192263.548787.521496.814127.27369.6 2006161587.3103011.458575.92054410777.39766.7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和年增加额(1952—1977年)单位: 亿元年底余额年增加额年份合计定期活期合计定期活期19528.6 4.8 3.8 195312.3 6.8 5.5 3.72 1.7 195415.99.8 6.1 3.630.6 195519.913.3 6.64 3.50.5 195626.715.611.1 6.8 2.3 4.5 195735.219.615.68.54 4.5 195855.223.931.320 4.315.7 195968.331.636.713.17.7 5.4 196066.337.329-2 5.7-7.7 196155.429.725.7-10.9-7.6-3.3 196241.125.615.5-14.3-4.1-10.2 196345.729.416.3 4.6 3.80.8 196455.53718.59.87.6 2.2 196565.243.421.89.7 6.4 3.3 196672.346.925.47.1 3.5 3.6 196773.948.925 1.62-0.4 196878.350.328 4.4 1.43 196975.949.426.5-2.4-0.9-1.5 197079.553.825.7 3.6 4.4-0.8 197190.361.428.910.87.6 3.2 1972105.269.635.614.98.2 6.7 197312.177.743.5168.17.91974136.586.749.815.39 6.3 1975149.694.555.113.17.8 5.3 1976159.1100.658.59.5 6.1 3.4 1977181.6111.769.922.511.111.4。

中国1985至2021年的收入分配

中国1985至2021年的收入分配

中国1985至2021年的收入分配Ximing Wu and Jeffrey M. Perloff*摘要:我们通过利用公布可得的区间汇总统计数据,采纳一种新方法来估量中国的收入分配。

我们检验了从1985年到2001年农村、都市和全部的收入分配。

我们直截了当显示了分配如何改变,同时检验不平稳的趋势。

通过使用总体非平稳的跨期分解方法,我们认为农村和都市部门不平稳性的增加,以及不断拉大的城乡收入差距是过去二十年总体不平稳的重要缘故。

尽管如此,城乡差距在近年来愈演愈烈。

我们同时显示,都市消费的不平稳性也应重视。

一、前言依照分组的汇总性统计数据,并采纳新方法估算收入分配,我们展现由于城乡地区增长不平稳以及日益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中国从1985年到2001年收入不平稳性连续上升。

我们发觉中国快速的经济增长—自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5倍的经济增长和4倍的人均收入增长—格外的偏好都市地区和富裕地区。

我们同样显示,农村和都市收入分配沿着不同的路径演化,而这种差别显著阻碍不平稳性的总体水平。

尽管一些文章差不多指出在过去二十年中国收入不平稳性快速扩大,但由于缺乏连续可靠的跨期收入分配数据,它们都没有精确指出这种不平稳性有多大。

中国政府只提供随机几个年份的基尼系数,采纳不明确的数据来源、收入定义和方法,因此它的不平稳性运算不能随时刻直截了当比较(Bramall,2001)。

而且基尼系数只是反映了潜在收入分配的某些方面,大量的信息被丢弃。

因为具有同样基尼系数值的两条洛伦兹曲线可能具有不同的形状,因此对比基尼系数(或其它汇总统计)的福利阻碍可能是模糊的。

因此,我们不仅仅对整个收入分配进行可靠估算,而且报告了几个汇总统计指标。

这篇文章有4个奉献。

第一,当只能获得区间的而非整个分配过程的汇总统计数据,我们使用Wu和Perloff的新方法(立即出版)估算弹性收入分配函数。

基于中国年度的全国* 2004年3月12日收稿,2005年2月10日同意发表。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

第三章练习题及参考解答3.1 第三章的“引子”中分析了,经济增长、公共服务、市场价格、交通状况、社会环境、政策因素,都会影响中国汽车拥有量。

为了研究一些主要因素与家用汽车拥有量的数量关系,选择“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2011年全国各省市区的有关数据如下:表3.6 2011年各地区的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等数据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2.中国统计出版社1)建立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计量经济模型,估计参数并对模型加以检验,检验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2)分析模型参数估计结果的经济意义,你如何解读模型估计检验的结果?3) 你认为模型还可以如何改进?【练习题3.1参考解答】:1)建立线性回归模型: 1223344t t t t t Y X X X u ββββ=++++ 回归结果如下:由F 统计量为17.87881, P 值为0.000001,可判断模型整体上显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等变量联合起来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有显著影响。

解释变量参数的t 统计量的绝对值均大于临界值0.025(27) 2.052t =,或P 值均明显小于0.05α=,表明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人口比重”、“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都有显著影响。

2)X2的参数估计值为5.9911,表明随着经济的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每增加1万元,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增加近6辆。

由于城镇公共交通的大力发展,有减少家用汽车的必要性,X3的参数估计值为-0.5231,表明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镇人口比重”每增加1%,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0.5231辆。

汽车价格和使用费用的提高将抑制家用汽车的使用, X4的参数估计值为-2.2677,表明随着家用汽车使用成本的提高,“交通工具消费价格指数”每增加1个百分点,平均说来百户拥有家用汽车量将减少2.2677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1978年-1998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1978年-199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9553亿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9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9150亿元,增长9.2%;第三产业增加值26104亿元,增长7.6%。

全年社会劳动生产率11401元,比上年提高6.9%。

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5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全国四级及四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增长2.9%;税金总额308亿元,增长13.4%。

施工面积13108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40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8705万平方米,减少3539万平方米。

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房地产开发投资3580亿元,增长12.6%。

房地产投资结构有所调整,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展较快。

全年经济适用房投资791亿元,竣工面积5506万平方米。

人口自然增长率继续下降。

全年出生人口1991万人,出生率为16.03‰;死亡人口807万人,死亡率为6.50‰;全年净增人口1184万人,自然增长率9.53‰,比上年下降0.53个千分点。

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24810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37942万人,占30.4%;乡村人口86868万人,占69.6%。

0-14岁人口比重为25.7%,15-64岁人口比重为67.6%,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为6.7%,老年人口达到8375万人。

家庭户平均户规模为3.63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全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元,考虑价格下降因素,实际增长5.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160元,实际增长4.3%。

全年城镇竣工住宅面积4亿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8.1亿平方米。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全年国内生产总值74772亿元,比上年增长8.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674亿元,增长3.5%,比重下降1.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6770亿元,增长10.8%,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4328亿元,增长8.2%,比重上升l.7个百分点。

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发展态势

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发展态势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ome Disparity in China”The 22th Economic Research Center and KITAN International Symposiumsponsored by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cience and Sports, Japan; The presidential Discretionary Fund of Nagoya UniversityNagoya University, JAPAN October 5-6, 2007Session 4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化及其发展态势吴海鹰*内容摘要本文把整个中国经济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四大区域,探究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及其发展态势。

研究发现:中国不同区域内居民收入差距呈现“俱乐部收敛”,而区域间则呈现“俱乐部发散”趋势,中国的地区收入差距突出地表现为区域间差距,总体差距的扩大主要是由区域间差距的不断扩大所引起的。

这一变化轨迹自西部大开发以来更为明显。

与此同时,西部地区自身城镇居民收入的省际差距自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一直在缩小,而农村居民收入的省际差距则略有扩大。

通过研究分析影响地区收入差距的若干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本文进而认为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收入差距仍将继续扩大。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地区收入差距发展态势中国经济在实现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地区收入差距的扩大就是主要问题之一。

世界银行发展报告中的中国基尼系数,从1980年的0.33,扩大到1988年的0.38,到2005年达到0.45(根据世界银行《2006年发展报告》),被列入少数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很高的国家之一。

如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实现地区间的平衡发展是21世纪初中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及原因研究述评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及原因研究述评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及原因研究述评(1.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在中国不同居民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最大的。

学术界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长期扩大的趋势的基本结论。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政府推行的城市偏向的制度和政策、城市偏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治权力的不平衡,以及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机会不平等等是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学术界已经进行的这些研究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和原因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但研究的系统性和全面性还不够。

应该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系统化的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的变化和原因进行全面和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中图分类号:F1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7)06-0026-0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为当前中国各种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中最突出的问题,近年来吸引了很多学者的关注。

学者们对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趋势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展开了多视角的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对国内学者有关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和原因研究的成果进行综述,以梳理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思路,明确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一)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率来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1.以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名义比率来衡量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

李实等认为,在改革初期,由传统体制遗留下来的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是相当大的,城镇居民的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的比率高达2.37;1978~1983年,随着农村经济改革的率先展开,这一比率有所下降,到1983年达到最低点1.70,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不断缩小的;1984~1994年,这一比率开始了逐步上升的过程,到了1994年达到最高点2.60,这说明在这一时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逐步扩大的;1995年,这一比率有所回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但仍然略高于改革开放之初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