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急症患者是指患者明确没有在短时间内危及生命或严重致残的征象。
急诊患者发病急,变化快,必须要有效的措施缓解症状,维持器官功能。
作为护理,了解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做好科学护理很关键。
1、急诊患者的心理特点(1)紧张、恐惧和焦虑。
此反应是人在某种压力作用下产生的情绪反应,多见于慢性病、创伤、急诊患者,其原因为突发疾病或慢性病加重。
比如,创伤多为遭遇天灾,对创伤所致残疾、疼痛缺乏准备。
再加上对医院环境陌生,出现紧张、恐惧心理。
急腹症发病突然,疼痛剧烈,产生紧张、焦虑心理,迫切需要止痛。
(2)烦躁、抑郁。
这种心理多发于慢性病时间长,病情反复的患者。
受自身病情影响,对生活失去信心,从而产生烦躁心理。
还有部分年轻人,由于感情、学习受挫,产生悲观、抑郁心理。
(3)愤怒、急躁。
此心理多见于打架斗殴、酗酒的患者,发生原因为难以承受当前受到的创伤,从而产生急躁心理。
一旦稍有不顺,就会出现脾气暴躁,甚至攻击他人的现象。
比如,酗酒者会失去理智,过于兴奋且伴有创伤,受伤后不了解原因就暴怒,常借机寻找发泄机会或对象,甚至打骂医护人员,影响临床治疗的进行。
(4)迁怒。
由于病情危重,多数患者常将自身痛苦迁怒他人,一旦个别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
若接诊时稍有疏忽,患者就会有很多怨言,拒绝配合治疗。
(5)绝望自杀。
此类心理常见于青年女性,她们心胸狭窄,不能正确面对人生得失,用安眠药、喝农药的方法自杀。
出现这类心理的患者,通常会拒绝治疗,需要他人协助才能施救。
2、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1)热情服务,快速接诊。
急诊患者病情凶险,发展快速,渴望尽早得到确诊和治疗。
当患者进入诊室后,护士要快速接诊,耐心、热情的询问病情,安排其在候诊椅上候诊。
同时,用关切、礼貌的口吻安慰患者,根据病情妥善处理。
(2)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为了保证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护士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
首先,充分尊重和关心患者,用简洁的语言介绍科室环境,多从患者角度思考问题。
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护患沟通技巧
2、焦虑
是个体认为某一特定的情形会 对其产生威胁时的情绪反应,常发
生于患者对病因、疾病转归和治疗
效果不明确或环境改变的情况下。
3、孤独和抑郁
孤独:环境陌生,缺少心理准备。
家属探视时间受限。医护沟通时间不
多。
抑郁:出现在疾病中期,对治疗 缺乏信心,采取回避态度或萌发轻生 念头。
4、愤怒与敌意
患者知道自己的疾病时,往
了,才能主动积极配合救治。
1、护士 多体谅病人尽量地安慰
病人,为之解除痛苦 , 疼痛,
缓解症状,使病人身心舒适。 2、在进行各种治疗或操作中动 作应轻柔、迅速,有条不紊,给 病人一种信任感。
3、创造良好的环境
尽力创造优 美、
舒适的治疗环境, 要
保持室内安静,创造 一个安全、可靠、 和谐的气氛和环 境。
紧张的情绪;
(3)患者家属
ICU患者对家属特别依恋,但由 于病情及治疗的需要,往往不允许 家属陪护,故患者倍感孤独。 有些家属自身的不安情绪也会给 患者造成不良心理影响。
三、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1、爱护和尊重 2、稳定情绪 3、创造良好的环境 4、加强沟通与交流 5、满足心理需求 6、给予理解和支持 7、帮患者适应各种变化
主动介绍监护室环境,消除 患者对ICU的陌生感。 在不影响诊疗规程的情况下, 尽量将诊疗操作集中完成,减少
不良刺
激,保证病人充分休息。
4、加强沟通与交流
通过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启发患者交
谈,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有效的沟通交流是建
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前提,沟通交流是不断发展的、 复杂的过程,它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要使沟通有
8、加强针对性
1、爱护和尊重
患病后人的角色改变,把注意力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
急诊危重病人有哪些心理特点?如何做好心理护理?急诊危重患者被收治入科后,受疾病影响,机体强烈不适,加之对自身状况不了解,极易产生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严重者,甚至促使机体处于持续应激的状态,进而为急诊救治工作的开展构成了阻碍。
分析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并展开个体化护理干预,具有十分必要性。
一、急诊危重患者心理特征有哪些?(一)焦虑不安因起病急骤,部分患者缺乏家属陪伴,故易有焦虑不安心理产生。
部分因在家庭和单位担任重要角色,故出于对家庭和工作责任心的考虑,而有严重顾虑。
(二)恐惧、焦虑急诊重症患者多为病情急剧恶化或忽遭意外伤害等原因到院就诊,思想上缺乏足够准备,易有恐怕、焦虑感产生。
(三)情绪低落因交通事故等意外致残,或在意外中失去亲人,易对心理造成过大打击,对现实无法接受,进而情绪较为低落,对周围的刺激拒答,或无反应,表情淡漠。
(四)抗治心理部分具慢性疾病久治效果不理想者,以及因各种因素服毒自杀者,因丧失对生活的信心,进而有拒绝治疗的表现,以易激动,配合依从率低为特征。
二、评估患者及家属心理的方法因急诊科工作繁忙,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类别多样,故护患间沟通时间有限,可通过下列方式,对心理做出直观评估。
(一)观察法在对患者进行救治过程中展开细致的观察,以对情绪状态掌握。
如是否存在无法安静、面容紧张等情况。
(二)交谈法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有效交谈,以对家庭亲密关系、认知疾病的程度了解,边施护边交谈,除可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外,还可促使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三)协同法与医生加强沟通,以对患者病情、引发疾病发生的因素进行了解,进而对疏导方案进行优化。
三、急诊危重患者在心理护理时有哪些技巧?(一)把握沟通技巧护患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身心状况掌握,进而便于对干预方案进行更精准的制定。
同时,有效沟通还可促患者负性情绪得以消除,增强对救治工作的信心。
故护士需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对沟通技巧掌握,如善于应用引导法等,以提升沟通效率。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培训ppt课件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1144
§ 其他由于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 的心理活动,如有的患者因车祸或打架致 伤,除有以上心理活动外,还可能担心医 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
§ 还有的个别患者不能如实叙述病情或故意 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因 此,对一些有纠纷因素存在的患者,除积 极给予治疗外,还应针对其心理活动,高 度热情地对待患者,耐心向患者讲明救死 扶伤、一视同仁、秉公办理的原则,取得 患者信任。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77
§ 由于急诊科工作的特殊性时急诊科护士常 常接触与法律纠纷有关的各种意外伤害事 故,急诊科被称作是医院的“火药桶”
§ 在这种情况下,医疗费用往往成为引发医 疗纠纷的原因,而直接的导火索可能是某 句解释不当,或认为护士行动迟缓,不够 迅速。
§ 所以作为一名急诊科的护士,要善于揣摩 患者心理,察其颜,观其色,随机应变, 运用心理护理技巧,即减轻患者痛苦,又 减少自己的麻烦。
§ 患者希望引起接诊者的重视,迅速行动, 药道病除;由于身体的痛苦使他失去冷静 与理性,如果不能使他满意的速度为他治 疗护理,即使这并非主观而是客观原因造 成,他也会觉得委屈甚至愤怒,从而引发 纠纷。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33
§ 如急诊胃出血患者的诊治及抢救时间较长、 痛苦大,一些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 绝望心理,患者情绪急躁、不稳定,常无 缘无故发脾气,责骂医生、护士,甚至拒 绝治疗。这时应明确角色,不应对患者产 生厌烦情绪,应在保持沉默的同时继续进 行救治,仍然以亲切、和蔼、耐心的态度 对待患者,给予鼓励和安慰,使患者树立 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诊患者心理护理要点和沟通技巧
2233
危重病人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危重症患者由于起病急、病情重、随时准备抢救。因此 ,护士在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的同时,大多已采用这种 形式。
会谈法
是心理评估收集资料常用的一种基本 方法。会谈的内容、目标和方法都是围绕咨询 和治疗的目标组织的。
孤独、抑郁心理
危重病患者产生焦虑的同时易伴有孤独感。 孤独是患者受到隔离或分离后感到失去有意义联 系的一种内在主观的心理体验。患者害怕孤独, 患病后尤其思念亲人,希望有人一直陪伴,不愿 一人独处。ICU患者因交流减少及对陌生环境的不 适应,病情稍有好转就会产生孤独感。
抑郁症状一般在住院治疗的中期出现,可见 于不低于30%的患者。ICU环境容易使患者感到自 己病情严重,进而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抑郁心 理。对探视、治疗和护理多采取回避态度。
❖ 患者治疗环境给病人的精神影响也很大。
❖ 监护室里医患比例高,工作繁忙,同室病人的抢救甚 至死亡等更是给患者产生很强的刺激。患者与亲友隔 离,易产生分离性焦虑等心理压力。
❖ 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医护人员服务质 量越高,给病人的安全性就越高。
四、危重症患者的心理评估
观察法
是评估者通过感观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 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考察和描述人的各种行为表现,如动 作姿态、面容、神志、语调、睡眠、应对行为等并收集研 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期待与依赖
危重患者身体虚弱,由于病情限制,生活自理 能力差,但出于对生存的渴望,期望能够迅速康复 ,故往往强化自己的患者角色,依赖性增强。经过 在ICU的一段治疗之后有些患者适应了ICU,但同时 对ICU产生依赖,而对离开ICU缺乏充分的准备,故 离开ICU时产生焦虑反应,表现出行为幼稚、退化, 希望得到全面照顾的情绪。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医患矛盾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日益加剧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愈演愈烈的医患摩擦不仅直接降低医疗护理质量,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还日益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
在漫长的医学生涯和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注重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医疗技能的提高,却相对忽略了心理学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提升。
当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时候,总是希望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尽快做出疾病诊断,随即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消灭疾病。
当然这样做是必须的,但许多时候这样做是不够的。
患者作为被照顾的个体,在就医时具有各种心理特征,常常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急诊患者以急、危、重为特点,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表现凶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怀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雷厉风行的举止、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万无一失的抢救。
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能发生摩擦,导致医疗纠纷。
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知道患者需要什么,学习和患者的沟通技巧,掌握必备的要件是新形势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
1危急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1.1心理特点分析1.1.1焦虑不安心理因发病急,无心理准备,有的患者无亲属或同伴陪同,故倍感不安。
有的因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孩子弱小,父母年迈,使其放心不下,故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33.66%。
1.1.2紧张恐惧心理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患者缺乏足够的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复合外伤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3.53%。
1.1.3情绪低落心理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遭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刺激物反应低下,无主诉、不言语、拒检查、拒答等。
危重症患者的沟通技巧
危重症患者的沟通技巧摘要】目的: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简单的生理需求发展到生物—心里的医学模式,更要求护士能够采用先进的理念来满足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的双重需求,并起到良好的治疗性沟通作用。
方法:心理护理已变成必不可少的护理方案,尤其对于危重症的患者,身体的创伤和疾病的折磨已经令他们苦不堪言,再加上环境等特殊原因也可导致患者心理负担及病情的加重。
结果:因此,心理护理是极为重要的。
照顾危重症的患者也要因人而异,有的患者会因为突然病重而出现愤怒、否认、焦虑不安,还有的患者因为身在监护室的缘故而抑郁绝望,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心强,对此,我们应达成共同的目标,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应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达到有效的心理支持和情感交流,既可以使患者获得慰藉,也可以减轻患者的孤独,增加安全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关键词】危重症沟通技巧【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1-0270-021 危重症患者的沟通1.1与焦虑不安的患者沟通(1)患者身处医院这个陌生的环境中,有的还会有先进的监护仪器和各种引流管密集全身,有的被约束上肢体,这些都会令他们产生不安与恐惧。
针对这些不安的心理,我们可以主动向患者介绍监护仪在他们身上的作用,让患者对这些从未接触过的仪器不要感到陌生,同时保持病室的干净整洁,给患者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安慰他们,体贴他们,必要时可以用善意的谎言消除它们部分的焦虑,交流时和蔼可亲,让他们知道我们正在积极努力的为他们治疗,让他们放心。
1.2与忧郁绝望的患者沟通(1)危重症的患者,有的是刚入院便与家人分开,有的是在监护室住了一段时间,但病情不见好转。
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冰冷的机器他们信了都很焦虑和恐惧,甚至感到绝望。
他们常常感情淡漠,对一切事物都漠不关心,甚至拒绝治疗。
此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与心里疏导,于他们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不要只关注监护仪上的数字和波形的改变而忽视了患者的存在,要多花些时间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给他们讲述之前类似的病例,让他们树立信心,而且要做好生活护理,让患者感到舒适,让他们可以乐观面对生活,珍惜生命。
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
探讨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技巧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因此,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心理活动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的护士要善于用语言行为开导,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愉快的情绪、端庄的仪表、耐心的解释、准确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解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提高抢救质量,从而达到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关键词:急诊危重心理护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403【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352-01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
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
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提高患者的适应能力。
因此,准确把握患者的心理活动,是实施心理护理的基础。
处于危急状态的患者心理活动十分复杂,这就要求急诊科的护士要善于用语言行为开导,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愉快的情绪、端庄的仪表、耐心的解释、准确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解除患者心理上的不安和恐惧,从而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提高抢救质量,从而达到治疗所需要的最佳心理和生理状态。
1 急诊危重患者就诊时的心理特点1.1 紧张、恐惧心理:急诊患者由于是忽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前来就诊,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此类病例约占就诊人数的33.9%。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1. 引言在医疗实践中,急危重患者是指患有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病情迅速恶化的患者。
这类患者常常需要紧急而专业的护理和治疗,同时也需要与他们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和提供相应的支持。
本文将重点讨论急危重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与他们进行沟通的技巧。
2.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急危重患者在面临生命威胁或身体状况严重恶化时,往往会经历一系列心理反应。
以下是急危重患者常见的心理特点:2.1 恐惧与焦虑由于自身疾病严重,急危重患者常常感到恐惧和焦虑。
有些患者可能害怕自己的疾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疗,或者害怕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
这种焦虑和恐惧会对患者的心理和身体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2.2 绝望与沮丧对于一些急危重患者来说,他们可能感到绝望和沮丧。
这些患者可能对未来感到无望,认为自己无法恢复健康或重返正常生活。
这种绝望和沮丧的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负面影响。
2.3 焦虑与挫折急危重患者面临疾病的挑战,可能会出现焦虑和挫折的心理反应。
他们可能因对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无力感而感到焦虑,也可能因治疗过程中的困难和阻碍而感到挫折。
3. 急危重患者沟通技巧与急危重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还可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以下是一些与急危重患者进行沟通的技巧:3.1 真诚倾听与急危重患者沟通时,重要的是要真诚地倾听他们的言辞和情感。
当患者表达自己的恐惧、焦虑或困惑时,护士应该耐心倾听并理解他们的感受。
通过倾听,患者可以感受到被尊重和关心,从而减轻心理压力。
3.2 温暖的陪伴急危重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助,他们需要得到温暖的陪伴。
护士可以通过与患者建立亲密和信任的关系,提供情感支持和安慰。
护士对患者的态度应该是温暖友善的,让患者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
3.3 清晰的沟通与急危重患者进行沟通时,护士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词汇。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
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与沟通技巧过去,人们认为急诊病人的病情危急,医护人员的任务就是以最佳的技术和最快的速度抢救病人,无需实施心理护理。
但是,随着抢救护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对急诊病人也同样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因为急诊病人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伤残,心理正处于高度应激状态。
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有助于转危为安。
如果在病人心理上高度紧张之时,再加上抢救时的种种劣,就会加重病情,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急诊病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样的。
焦虑、恐惧、紧张不安是他们普遍的心理状态。
他们渴望得到最佳和最及时的抢救,以便转危为安。
即使是一向自以为健康的人突然患了心肌梗塞或脑卒中等,也可能因过分恐惧而失去心理平衡。
病情不同、年龄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经济条件不同等也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有影响。
因此,医护人员要善于具体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以便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急诊病人的主导心理活动是恐惧,因此,心理护理的中心任务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在对待急诊病人时,医护人员应当做到像对待亲人一样,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入围与周到,使病人感到在危难之时遇到了救命的亲人。
这样,急救病人就会感到医护人员可亲,从而获得安全感。
医护人员的娴熟的医疗操作技术和严谨的工作作风,不仅是赢得时间使病人转危为安的保证,同时对病人来说又是心照不宣的支持、鼓舞和依靠力量。
使病人感到可信、可敬,从而获得安全感。
当一个人带着疾病来急诊就医时,其处于一种急躁、忧虑、恐惧、担心、期望的状态之中,这时对护士的每句话都是洗耳静听的。
所以在和患者进行语言沟通时,要讲究艺术,将心比心,态度和蔼,___善的态度和亲切的言语,同时注意语气,因为它可以给患者带来信任和希望,也可以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绝望,即既可治病,也可以致病。
综上所述,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沟通技巧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当善于分析每个急诊病人的心理状态,增强病人的安全感,并像对待亲人一样,紧张而又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入围与周到,使急救病人感到医护人员可亲可信,从而获得安全感。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采集病史
- 主动倾听
结束诊疗
- 表述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
体格检查
- 让病人了解我们期望得到什么
Company Logo
第一步:开场(1)
自我介绍,问候病人 关注病人的健康状况
- 表现出关心和尊重
认识病人及陪同人员
- 在下面的交谈中可称呼病人及家属名字
坐下来与病人进行眼神的接触,避免:
表现得自信和自如
将病人引向诊疗过程
- “首先我们谈论现在的情况,然后做检查,再共同制定计划。”
对病人作出保密的承诺
Company Logo
第二步:主动倾听(1)
倾听
语言交流
关注说话者 目光接触 头脑清醒 以开放式问题开始 快速作出反馈 身体姿势 面部表情 手势 有同情心,显得关切
解释的过程中确定病人理解了
在恰当的时候给予解释
- 避免在不成熟的情况下提供建议或信息
清晰和组织良好;避免使用行话或术语;使用清楚 的解释 让病人“镜像反馈”你的陈述,以确定他们明白了
询问病人的支持系统
给出清楚的服药说明
- 写下剂量、是否吃饭及可能副作用的信息 - 或者解释给跟病人住一起的一个家庭成员
Company Logo
急危重患者由于起病急、或病情不稳定,患 方对医方有很高的期望,希望看到医护人员 雷厉风行的举止, 准确无误的判断, 及时有效的治疗, 万无一失的抢救 !
Company Logo
患方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1、负性情绪的积累效应
人是有情绪的动物,情绪可以简单分为正面和 负面两种;正面使人高兴、欣快甚至狂热,负 面使人难过、悲伤甚至愤怒 情绪有累积效应 患者到医院要经历挂号、候诊、看病、交费、 化验、检查、取药、注射等多个环节,对于危 重患者可能还有生死攸关的抢救,都会造成负 面情绪的叠加,形成1+1大于2的结果 在某个节点爆发,造成纠纷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作者:乔长英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36期【摘要】本文根据临床观察统计,分析了危重症患者的各种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性进行抢救及治疗工作,取得了患者的配合,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推动了急救医疗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心理特点;心理需求;沟通技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医患矛盾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日益加剧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愈演愈烈的医患摩擦不仅直接降低医疗护理质量,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还日益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
在漫长的医学生涯和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注重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医疗技能的提高,却相对忽略了心理学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提升[1]。
当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时候,总是希望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尽快做出疾病诊断,随即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消灭疾病。
当然这样做是必须的,但许多时候这样做是不够的。
患者作为被照顾的个体,在就医时具有各种心理特征,常常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急诊患者以急、危、重为特点,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表现凶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怀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雷厉风行的举止、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万无一失的抢救。
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能发生摩擦,导致医疗纠纷。
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知道患者需要什么,学习和患者的沟通技巧,掌握必备的要件是新形势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
1危急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1.1心理特点分析1.1.1焦虑不安心理因发病急,无心理准备,有的患者无亲属或同伴陪同,故倍感不安。
有的因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孩子弱小,父母年迈,使其放心不下,故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33.66%。
1.1.2紧张恐惧心理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复合外伤等。
急诊科护理中医患沟通的技巧
急诊科护理中医患沟通的技巧急诊科护理因收治急症、危重者患者较多,发生医患纠纷的几率较高,护理中注重医患沟通技巧有助于提高沟通效用,避免护患纠纷,从而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保障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次研究从急诊科护理中护患关系的关键点、沟通技巧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为护士培养自身沟通技巧提供借鉴。
标签:急诊科;医患纠纷;医患沟通技巧医患关系成为当前极为敏感的一个社会关系,近年来随着人民大众法律与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现有医疗体制信息不对称弊端逐渐被凸显,医患纠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医患纠纷不仅影响医院正常诊疗活动的顺利开展,还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急诊科是医院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与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患者与家属出于对病情的担忧,难以克制自身情绪,易激惹,急诊科发生医患纠纷的几率较高;急诊科对护理质量、效率要求较高,和谐的医患关系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保障护理效果,避免不良结局,总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急诊科顺利开展诊疗护理活动的重要保障[1]。
本文旨在对急诊科护理中医患沟通技巧与关键环节进行总结探讨。
1急诊科护理中医患沟通的关键点1.1 急诊科护理中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急诊科收治患者以急症、危重症为主,患者随时都可能出现病情恶化、进展等不良变化,面对这种随时可至的死亡,患者及其家属往往心理波动较大、负面情绪较多,易激惹、沮丧、悲观,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从心理上给予患者及其家属抚慰、支持,甚至可作用于生理,提高患者耐受、减少不良信息对患者与家属的刺激,避免不良结局。
此外,良好的医患沟通,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有助于促进急诊科护理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保障护理效用,提高治疗水平。
1.2 急诊科护理中的医患沟通障碍1.2.1 护士沟通障碍急诊科护理工作繁重、职业压力大,护士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在护理过程中更注重完成护理操作,对医患沟通重视不够。
部分护士语言表达能力、职业态度欠佳,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时态度生硬,甚至缺乏基本的礼貌礼节,易引起后者反感。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技巧
其他
• 外伤原因不同,也就有各种不同的心理活 动,如因车祸或打架致伤,除有以上心理 活动外,还担心医护人员不能根据病情做 出正确处理或有偏向。个别病人不能如实 叙述病情或故意把病情说重,给诊断和治 疗带来困难[6]。
影响患者心理反应的因素
• 1 疾病因素 循环系统疾病与神经系统疾病 往往有脑供血不足,使患者发生不同程度 的精神神志改变。电解质紊乱以及有毒的 中间代谢产物蓄积,也能引起情绪不稳定、 忧郁、疲倦、萎靡、乏力等症状。
案例2
患者住院期间每天需要静脉输液,有些患者静脉条件 不好,对穿刺感到特别紧张。 A护士在对患者说了输液的重要性之后,说: “我用 小针头给你穿刺好吗?你放松些,就不会那么疼了, 来,深吸气!”趁患者放松时,一针见血地完成了输 液操作。 B护士说:“9床某某某!打针了!”扎好止血带后 一边拍打患者手背一边抱怨着,“你的血管长得不好, 待会儿我帮你打好后不要多动哦!不然又要肿了!” 启示:积极的暗示语言常使患者不知不觉地接受了良 性刺激,能够积极配合治疗。
注重知识结构的完善、充实
病人由于其家庭环境、文化、修养、经济、 地位、职业等的不同,其心理状况,所需获取的 信息、内容、量也不相同。这就要求护士必须具 备丰富的医学、心理学以及其他边缘学科知识才 能做好这项工作,保证护患有效沟通。
注意患者非语言性信息的流露
密切观察患者的情绪、体态、姿势、手势。 一个人如果出现了生理缺陷,功能障碍如耳聋、失 明等,则他的手势、体态语言将成为其传情达意的 最直接的方式,这就要求我们随时严密观察,从而 获取准确的信息,实施恰当的护理,提高生存质量。
急重症患者的心理需求和护患沟通 技巧
漳州市医院MICU 沈湘桦
•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及医学科学的发展, 心理护理已占据护理工作的重要位置。尤 其是ICU病房的,由于疾病构成的死亡威胁 时时存在,加上自身的创伤和痛苦,环境 的特殊等原因导致患者产生种种异常心理 反应。为了使患者积极配合医务人员的抢 救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促进患者转危 为安,因此心理护理在ICU病房尤为重要。
面对心理危机患者的紧急处理方案
面对心理危机患者的紧急处理方案引言心理危机患者是指面临严重心理困扰或危险的个体。
他们可能有自杀倾向、严重焦虑、精神错乱等问题,需要紧急的干预措施。
本文提供了面对心理危机患者的紧急处理方案,以帮助他们获得及时有效的支持和救助。
步骤一:保持冷静面对心理危机患者时,首先要保持冷静。
不论患者表现出什么样的情绪或行为,我们都要保持镇定,以便更好地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况。
步骤二:建立安全环境心理危机患者可能对自己或他人构成威胁。
在处理他们的过程中,我们必须确保安全环境。
这可以包括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受到伤害的风险等。
步骤三:倾听和沟通与心理危机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应该倾听他们的感受、困扰和需求,并表达出理解和支持。
使用非指责性的语言,尽可能让患者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步骤四:寻求专业帮助作为非专业人士,我们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
在处理心理危机患者时,要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如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或紧急救援人员。
他们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提供更全面和专业的支持。
步骤五:提供安全感和支持心理危机患者常常感到孤立和无助。
我们可以通过提供安全感和支持来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刻。
这包括鼓励他们寻求专业帮助、提供适当的资源和信息,以及与他们建立积极的支持网络。
结论面对心理危机患者的紧急处理需要冷静、专业和人性化。
我们应该尽力提供支持和救助,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限制,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通过合适的干预措施,我们可以帮助心理危机患者走出困境,重建他们的心理健康。
急危重病人的识别和处理
在康复过程中,家庭成员的参与和支持对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应给予病人足够的关爱和照顾。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帮助病人应对心理压力。
心理护理的实施者
心理护理的实施者通常是医护人 员和心理咨询师,他们需要具备
相关的专业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和技能。
家属沟通
家属沟通的重要性
家属是病人重要的支持者和照顾者,与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有助 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治疗效果。
家属沟通的内容
包括向家属介绍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以及了解家 属的担忧和需求,寻求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与接收医院沟通
在转运过程中,与接收医院保持联系, 及时了解接收准备情况,确保病人到 达后能得到及时救治。
转运后的护理
交接病人
总结经验教训
将病人安全交接给接收医院的医护人 员,详细介绍病人病情及急救处理情 况。
对转运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 题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提高转运成功率。
跟进病人情况
紧急血管手术
对于大出血、血管破裂等 患者,需紧急进行血管手 术以控制出血。
药物治疗
抗休克药物
对于休克患者,应给予抗 休克药物,如多巴胺、去 甲肾上腺素等,以升高血 压、改善循环。
镇痛药和镇静药
对于疼痛剧烈或情绪紧张 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镇 痛药和镇静药,以缓解症 状。
抗菌药和抗病毒药
对于感染严重的患者,应 根据病原体类型给予抗菌 药或抗病毒药,以控制感 染。
家属沟通的技巧
包括倾听、表达、理解等,以及使用清晰、简洁的语言和适当的表 达方式,确保家属能够理解和接受信息。
06 急危重病人的预防和康复
急危重病人抢救中家属的心理疏导与配合
对医护人员和医疗系统产生不 满,认为他们应该为病人的状 况负责。
对其他家属或亲友的冷漠或不 支持感到愤怒和失望。
孤独与失落
在抢救过程中感到被孤立,与其 他人缺乏沟通和情感支持。
对失去亲人或面临长期照顾的孤 独感。
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和改变感 到失落和无助。
03
家属心理疏导的原则与方法
建立信任关系
的效果和质量。
访谈法
医护人员可以与患者家属进行面对 面或电话访谈,深入了解他们的心 理需求和感受,以及对服务的满意 度和改进建议。
观察法
医护人员可以观察患者家属在抢救 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和行为表现,以 评估心理疏导服务的效果和家属的 配合程度。
实践效果总结与展望
实践效果总结
通过以上实践案例和效果评估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在急危重病人抢救中,对家属进行心理疏导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提供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等服务,可以稳定家属的情绪,增强他们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对治疗方案的配合程 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抢救成功率。
面了解病人的状况。
医护人员应解答家属的疑问和困 惑,提供必要的医学知识和信息
,以消除家属的焦虑和不安。
医护人员应定期向家属通报病人 的治疗进展和病情变化,以便家 属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
倾听与理解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家属的诉说和感受,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理解,让家 属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心。
医护人员应鼓励家属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不要打断或贬低他们的感 受,而是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支持。
提供情绪释放的途径
医护人员可以指导家属进行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或情绪释放方法,如深呼吸、冥 想等,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和焦虑。
引导家属积极参与抢救过程
急诊科的医患沟通与郑重告知技巧
06
提升急诊科医患沟通能力途径
加强医学人文素养培养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医师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职业精神,增强医师的责任感和 使命感。
医学心理学与患者心理
学习医学心理学知识,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提高医师对 患者心理问题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医学社会学与医患关系
掌握医学社会学知识,理解医患关系的本质和影响因素,培养医师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能力。
沟通重要性
在急诊科,有效的医患沟通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通过沟通,医护人员可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病史 和用药情况,从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良好的沟通还能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 任感,提高治疗依从性。
医患沟通基本原则与技巧
基本原则
尊重、理解、关心和耐心是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医护人员 应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关 心患者的心理和生活状况,并以耐心的态度解答患者的疑问 和困惑。
急诊科的医患沟通与 郑重告知技巧
目 录
• 急诊科医患沟通概述 • 急诊科患者心理特点及需求分析 • 急诊科医生沟通技巧与方法 • 郑重告知技巧及实践应用 • 急诊科医患沟通案例分析 • 提升急诊科医患沟通能力途径
01
急诊科医患沟通概述
急诊科特点及沟通重要性
急诊科特点
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窗口,负责接待各类急性疾病患者。患者病情多样且复杂,要求医护人员迅速、准确地做出 诊断和治疗。
评估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逐步透露病情和 治疗方案。
寻求家属合作
与家属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协助患者进行决 策和治疗。
05
急诊科医患沟通案例分析
成功沟通案例分享
案例一
医生耐心倾听患者主诉,详细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患者积极配合 治疗,最终病情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危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和沟通技巧本文根据临床观察统计,分析了危重症患者的各种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通过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性进行抢救及治疗工作,取得了患者的配合,减少了医疗纠纷,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推动了急救医疗专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关键词】心理特点;心理需求;沟通技巧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需求的增长,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越来越突出,医患矛盾成为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家属之间日益加剧且不可回避的问题。
愈演愈烈的医患摩擦不仅直接降低医疗护理质量,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专业精神,还日益成为社会不和谐因素。
在漫长的医学生涯和临床实践中,医护人员注重了专业知识学习和医疗技能的提高,去卩相对忽略了心理学学习和人文素质的提升[1]。
当医护人员面对患者的时候,总是希望利用学到的医学知识尽快做出疾病诊断,随即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消灭疾病。
当然这样做是必须的,但许多时候这样做是不够的。
患者作为被照顾的个体,在就医时具有各种心理特征,常常希望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急诊患者以急、危、重为特点,由于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表现凶险,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怀有很高的期望,希望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雷厉风行的举止、及时有效的治疗和万无一失的抢救。
如果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就可能发生摩擦,导致医疗纠纷。
故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知道患者需要什么,学习和患者的沟通技巧,掌握必备的要件是新形势医疗环境下医务人员必须掌握的。
1危急重患者心理特点分析1.1心理特点分析1.1.1焦虑不安心理因发病急,无心理准备,有的患者无亲属或同伴陪同,故倍感不安。
有的因在家庭中担任重要角色,孩子弱小,父母年迈,使其放心不下,故显得顾虑重重,焦虑不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33.66%。
1.1.2紧张恐惧心理由于突然遭受意外、伤害或病情急剧恶化等原因,患者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表现为精神紧张,恐惧不安,甚至有濒死感,如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中毒、复合外伤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3.53%。
1.1.3情绪低落心理因车祸、工伤等致残或突然失去亲友,遭受到过度的意外打击,不敢或不愿意接受现实,表现为表情淡漠,情绪极度低落,对周围的刺激物反应低下,无主诉、不言语、拒检查、拒答等。
据统计此类患者占就诊人数的20.35% 。
1.1.4抗治心理多见于服毒自杀、伤残、久治不愈的患者,因为对生活、治疗失去信心,抗拒各种检查治疗与护理,表现为极度恼怒,易激动,不与医护人员合作,自行拔出各种导管等。
1.1.5消费者心理现行的医疗体制到现在还说不清楚医疗过程是消费、服务、义务、合约,在患者的心中,至U 医院急诊看病具有很强的消费特性,既然是消费,当然有一个物有所值的问题。
患者普遍有一个我消费,我享受”的心理。
然而很多时候,医疗服务的技术性、专业性、实际效果是很难量化的,也不可能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对医疗的全过程实行限定和监控。
所以对医疗消费的理解不同容易成为医患矛盾的节点。
1.1.6对医学和疾病一知半解心理再发达的国家,民众对医学和疾病的认识都是有限的。
一般来说,医患双方不可能在同一认识水平上讨论疾病的诊疗过程,所以医护人员在强调患者知情权的同时,还要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解释医疗过程,避免由于患者的无知或一知半解导致的不良后果。
1.1.7经济补偿心理现行的医疗体制决定了医院要通过直接向患者收费进行诊疗,无钱不救人,看病贵的感觉由此而生,导致了患者从进院的一刻起,就有一种挨宰的感觉和无钱就无命的心理。
实际的支出往往超过预期,心理很不平衡,达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出来。
因此几乎所有的医疗投诉都涉及经济赔偿。
1.1.8负性情绪积累心理人是有情绪的动物,情绪可简单分为正面和负面两种,正面使人高兴、欣快甚至狂热,负面使人难过、悲伤甚至愤怒。
情绪有累积效应,患者到医院看病要经历挂号、候诊、诊疗、化验、检查、拿药、注射、交费等繁琐的医疗程序,这样往往会造成负面情绪的叠加,形成1+1>2的结果,在某个节点爆发,造成纠纷[2]。
1.1.9对医疗行业的偏见心理由于社会舆论、传媒等众多复杂原因,当今社会弥漫着一种对医院和医务人员不信任的情绪。
有些人从没到医院看过病,但受各种舆论的影响对医疗行业存有偏见,有的还没看病就认为自己可能挨宰,故医患双方的对立情绪,导致不良后果。
1.2 心理需求分析1.2.1希望尽快得到救治且期望值高病情危重、自觉症状严重难以忍受的患者,希望立即得到救治,解除症状,如心肌梗死、气道阻塞、哮喘、休克等患者,同时希望得到最完美的理想结果。
1.2.2关怀和安慰需要急诊患者由于病情重,加上恐惧、焦虑、烦躁或不能行动,主动性减弱,适应能力低,感情脆弱,极需及时的关怀和安慰,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
1.2.3安全需要患者非常关心自己的安全情况,迫切需要得到安全有效快速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因此很关心医院的医疗设备、技术条件和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
1.2.4依赖心理需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对陪护人员的依赖,希望身边有亲属或朋友陪伴,以减轻压力,增加安全感。
如患者希望亲朋好友不离左右,手拉手或相拥等。
125诉说倾听需要许多患者到医院看病时,有很多病情要给医生诉说,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只害怕遗漏一丝细节,同时又希望医生认真倾听自己的诉说。
这时医护人员尽量不要打断患者的话语,鼓励其说完,同时认真倾听,并主动做出反应[3]。
126减少经济负担需要每个患者都希望花最少的钱医好自己的病,特别是经济困难的家庭。
医务人员应尽最大努力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使患者感觉到医有所值。
2医患沟通技巧析了危重症患者的心理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应用一定技巧,加强了医患沟通,达到消除误会、增进信任、缓和矛盾、配合治疗的目的,从而保证了医疗安全和质量。
2.1四环理论面对接诊患者主动,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认真感受患者的要求及需要-充分理解患者的需求- 提出检查治疗建议,四个环节循环进行,直至达到医患双方的目的[1]。
2.2诊疗过程中医患沟通的六步骤2.2.1开场自我介绍,问候患者,认识陪同人,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表现出关心和尊重。
集中注意力,可与患者进行眼神接触,不要背对患者,不要接听或打电话等与医疗无关的行为。
2.2.2积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关注说话者以开放式问题开始,表现出同情和关心,同时仔细观察患者,逐渐将患者引向诊疗过程,不能流露出不耐烦、反感或其他表情。
2.2.3米集病史有效地使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是用来得到更多的信息或探索预料之外的发现,封闭式问题是特异性的,有特定的答案。
以开放式的问题开始,逐渐在进行鉴别诊断的时候变成封闭式问题,要控制谈话的时间和进度。
2.2.4体格检查明确告诉患者你在做什么,要检查哪些部位,提前告诉患者检查中可能出现不适、痛感或压迫感等。
检查中应仔细认真,不要被其他事情干扰中断检查。
2.2.5诊断治疗和预后谈论诊断治疗和预后时,注意语调、语速,言辞恰如其分,让患者镜像反馈式的陈述你的谈话,以明确他明白了。
与患者协商治疗计划,讨论各种选择,协商一个双方都接受的计划。
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想法,确定患者的理解和担心,让患者对受益、风险和预后有明确的感知,激励患者参与到计划实施中来。
总之,知道要从患者那里得到什么,患者从医护人员这里需要什么,然后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226 结束诊疗对诊疗做出一段积极的结束语,明确告诉患者可能的预后,表述清楚下一步要做什么,给出清晰的随诊指导及联系方式。
3减少医疗纠纷的必备要件3.1充分尊重并充分保障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换言之就是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告知义务。
3.2尊重并充分保障患者的隐私权,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药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权。
3.3尊重并充分保障患者复印病历的权利,复印病历资料是患者依法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对此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应高度关注并充分保障。
3.4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基础上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
医务人员的根本职责就是防病治病,保障社会全体人员的身心健康,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必需树立敬业精神,始终努力专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遵纪守法,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4讨论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急诊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
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单靠医院先进的仪器和急诊人员熟练的诊疗技术已不能满足现代急诊工作的需要。
医护人员要更多的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急救意识。
狭隘的认为急诊很急,无暇顾及患者心理问题的观点已经过时,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4]。
主动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做好心理干预,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熟练应用医患沟通技巧,知道患者想什么、要什么,因人、因时、因地进行辨证心理分析[5],并运用自己熟练的急救技术进行诊疗,才能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减少医患矛盾,维持和谐的医疗环境,适应新形势下的急诊工作,保障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1]廖晓星.2010 年急救医护管理与医疗安全研讨会论文[A].中华医学会主办,2010 : 3335.[2]冯继云.心里护理在急诊护理中的作用[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报,2011 ,1 (4):51.[3]李小妹.护患关系与人际交流[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 ,3(24):147.[4]刘安霞,关晓辉.急诊观察室优质护理服务探讨[J].护理研究,2011 ,25 (6): 1691.[5]曾学军,李学军.急诊病人心理特点与预诊技巧[J]. 现代医药卫生,2005 ,21 (7): 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