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家电行业培训资料ppt课件

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科技的 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 电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电视 、冰箱、洗衣机等大型家电。
家电行业市场现状及趋势
市场现状
目前,家电市场竞争激烈,品牌众多,消费者需求多样化。同时,随着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线上销售渠道逐渐成为主流。
趋势
未来,家电行业将继续向智能化、环保化方向发展,同时还将加强互联网技术 的应用,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此外,个性化、定制化产品也将成为市场发展的 新趋势。
。
个性化定制趋势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将推动家电产品 向个性化定制方向发展。
绿色环保趋势
环保意识的提高将推动家电行业向更 加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跨界融合趋势
家电行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融合 ,如与互联网、家居、医疗等行业的 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链。
THANKS
感谢观看
术等。
家电产品选购与使用注意事项
电视机
提醒消费者关注屏幕尺寸与观看距离 、画质效果、能耗等级以及售后服务 等。
冰箱
建议消费者根据家庭人口和存储需求 选择容积大小,关注保鲜效果、噪音 大小和能效标识等。
洗衣机
指导消费者根据洗涤需求和空间大小 选择适合的洗衣机类型,注意水电安 全以及定期清洁保养等。
空调
测试等环节。
售后服务规范
制定服务标准,包括服务态度、 服务质量、服务效率等,提高客
户满意度。
常见故障排查与维修方法
家电常见故障分类
对常见故障进行分类,方便维修人员进行针对性 排查。
故障排查步骤
根据故障现象,逐步排查可能原因,准确定位故 障点。
维修方法与技巧
针对不同故障,提供有效的维修方法和技巧,提 高维修效率。
电视剧发展历程

小小一间房,只有一扇窗,唱歌 又演戏,天天翻花样。 (打一家用电器)
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 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 很强的艺术。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 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 艺术样式。
发展初期(1958—1965) 停滞期(1966---1976) 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繁荣期(90年代) 持续繁荣期(新世纪以来)
4、繁荣期(90年代)
发展阶段: ①90年代初期(1990-1993) 呼唤人性的《渴望》 情景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 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 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 ②90年代中期(1994-1996) 1994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 《三国演义》《戏剧人生》 1995年全国生产电视剧7000集, ③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5.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 异常,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 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 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
THE
END
Thank you
1.发展初期(1958—1965)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 饼子>>,这是中国
电视剧的发端.这一时期电视剧内容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 育,电视剧剧目大多贴
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
2、停滞期: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 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 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 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表。从6月开 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 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
一种专为在电视机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 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 很强的艺术。是一种适应电视广播特点、 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 艺术样式。
发展初期(1958—1965) 停滞期(1966---1976) 复苏期(1978年---80年代末) 繁荣期(90年代) 持续繁荣期(新世纪以来)
4、繁荣期(90年代)
发展阶段: ①90年代初期(1990-1993) 呼唤人性的《渴望》 情景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 表现出国潮的《北京人在纽约》 表现当代都市情感的《过把瘾》 ②90年代中期(1994-1996) 1994年全国生产电视剧6000集,受欢迎的剧目有: 《三国演义》《戏剧人生》 1995年全国生产电视剧7000集, ③90年代后期(1997-1999) 1999年新中国建国50周年,电视剧的年产量均超过万集. 表现特殊年代的《难忘的岁月--红旗渠》 戏说历史剧《还珠格格》 严肃历史剧《雍正王朝》
5.持续繁荣期 (新世纪以来)
各类题材、风格、样式、类型的电视剧丰富 异常,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创作格局较为稳定 电视剧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方面都达 到了比较高的程度,电视剧创作更加成熟
THE
END
Thank you
1.发展初期(1958—1965)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 饼子>>,这是中国
电视剧的发端.这一时期电视剧内容多侧重于政治思想教 育,电视剧剧目大多贴
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民的情绪,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
2、停滞期:
在“四人帮”文化专制政策的影响下,1976年5月中旬, 北京电视台作出了“关于宣传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的一些安 排,除了文艺节目“主要从正面树立典型,宣传高举毛泽东思 想红旗”外,还提出了“一律不播”的“坏节目”的八条内容. 1967年5月10日,江青的《谈京剧革命》公开发表。从6月开 始,八个“革命样板戏”在北京舞台演一个多月,并从此占领 了电视荧幕----轮番播出舞
中国电视发展历程

19
第2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0
第21页/共30页
当前电视事业发展 两大趋势
集团化
网络电视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1
第22页/共30页
中国网络电视台
• China Network Television,简称CNTV
• 是中国国家网络电视播出机构,是以视听互 动为核心、融网络特色与电视特色于一体的 全球化、多语种、多终端的网络视频公共服 务平台。
27
第28页/共30页
328/1/2024 1:30 AM
谢谢!
第29页/共30页
谢谢您的观看!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29
第30页/共30页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2
第13页/共30页
二、节目状况
1.节目娱乐化:追求吸引力 2.栏目品牌化:追求影响力 3.频道专业化:追求号召力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13
第14页/共30页
• 电视制作条件与传播手段的进步
• l、ENG的普遍采用
• 从80年代初开始,ENG设备开始在我国普及。目 前,电视台在制作新闻、专题等节目时,几乎全都 是采用的ENG设备。
2024年3月1日1时30分
7
第8页/共30页
• 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中国电视历 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 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开办新闻评论性的专 栏节目《观察与思考》。
• 1981年,央视开播由赵忠祥主持的《动物世 界》,并很快成为央视的王牌节目。
• 1983年春节,央视正式推出“春节联欢晚会”。
• 1987年2月1日,央视第二套节目由面向北京改
(完整版)中国电视剧发展历程(终极版)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 前身) 在 1958年5月1日开始播出,同年6月15日,即播
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 子》。
1958~1966年,仅北京电视台就播放了几十部直 播电视剧。“文化大革命”使电视剧的发展陷于 停顿。1976年后,中国电视剧取得长足的进步,
一 九 五 八 年 北 京 电 视 台
中央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
中国中央电视台(简称为中央台、央视;英文China Central Television,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 台,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电视媒体之一。 1958年5月1日试播,9月2日正式播出,初名北京电视台; 1978年5月1日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所有的节目都通过卫星 播出,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最多的收视人群。央视拥 有45个电视频道,是世界上电视频道数量最多的电视台, 除了面向中国大陆地区播出的频道之外,还通过卫星、互 联网向全球播出包括中文在内的各种语言的国际频道。 央视在全球各地设立了自己的记者站,并在肯尼亚首都内 罗毕、美国首都华盛顿分别设立了非洲分台和北美分台, 致力于发展成为国际化新闻媒体。基本覆盖中国大陆各地 区,是目前全球影响力最大的华文电视媒体。其网络媒体 是中国网络电视台,简称CNTV。
目录
一、中国电视剧起源 二、发展历程 对措施
电视剧(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一种专为在电视荧屏上播映的演剧形式。 它兼容电影、戏剧、 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造型艺术 等诸因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电视剧是一种适应电视 广播特点、融合舞台和电影艺术的表现方法而形成的艺术样式。 一般分单本剧和系列剧(电视影集)。电视剧是随着电视广播 事业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在这幕后有一定的推动作用致使一 些电视剧网站孕育而生,比较典型的分类电视剧在线观看网站 很受大众的喜爱。生活中,电视剧的定义已经狭义化,仅指电 视系列剧(TV series),而非其他形式,伴随着媒介传播文 化。
广电宽带城域网的基本结构PPT课件

图 1 一 3 有线电视系统的物理模型
1.3.2 有线电视系统分类
返回首页
有线电视系统有多种分类方法: 按用户数量可分为 A 类系统( 10 万户以上的系统)和 B 类系 统( 10 万户以下的系统)。 按干线传输方式可分为 全电缆系统、光缆与电缆混合系统、微波与 电缆混合系统、卫星电视分配系统等。 按照是否利用相邻频道可分为 邻频传输系统与非邻频传输系统。 ✓其中非邻频传输系统可按工作频段分为 VHF系统、 UHF 系统和全频 道系统。 ✓邻频传输系统按最高工作频率又可分为 300MHz 系统、 450MHz 系 统、 55OMHz 系统、 750MHz 系统、 1000MHz 系统等。 按信号传输方向可分为 单向系统与双向系统之分。
1 . 3 . 3 传统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返回首页
这里所谓的传统有线电视系统,是指采用邻频传输方 式,只传送模拟电视节目的单向有线电视系统。这种系统 在我国极为普及,分布面广,至今仍大量存在。图 1 一 4 是这类系统基本组成的示意性框图。
返回首页
图 1 一 4 传统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返回首页
第二阶段: 在 MATV 系统的接收端插入了录像节目播放功能的所谓闭路电 视 ( CCTV , Closed Circult Television )系统。
第三阶段: 20 世纪 90 年代在干线传输突破后的城域网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 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阶段。
返回首页
1—2节 我国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层次结构
1 . 3 . 3 传统有线电视系统的基本组成
返回首页
大型有线电视系统的前端不止一个: ➢本地前端(相当于主前端)是指其中直接与系统干线或与作干线用 的短距离传输线路相连的前端。 ➢远地前端(相当于本地前端的信号源前端)是指经过长距离地面或 卫星传输把信号传递给本地前端的前端。 ➢中心前端(相当于分前端)是指设置于服务区域的中心,其输人来 自本地前端及其他可能信号源的辅助前端。一般说来,一个有线电视 系统只有一个本地前端,但却可能有多个远地前端和多个中心前端。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综述

创维云电视 集电视、通讯 、互联网于一 体,使看电视 变为用电视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Tankertanker Design
海信
3D、智能高清、网络电视等多功能于一体
Tankertanker Design
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 • 我国彩电行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期,第一台彩色电 视机则于1970年12月26日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 生,从此便拉开了中国彩电的生产。但是,由于当 时经济条件等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 业发展仍然缓慢,电视机一些重点元器件仍然需要 进口,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 已进入高速发展的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电视测试卡
• 1959年,无锡市建立了我国第一座电视转播台。 • 1961年,全国共建有地方电视台19座。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调频广播技术得到了发展。 1971年共建成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电视台80座。
60-70年代上海飞跃牌
电视尺寸只有12寸大小
70年代末
1989年8月 彩电史上第一次价格战
长虹彩电在全国 范围内全面降价, 发起彩电史上第 一次价格战。50 天后,国家出台 了彩电降价政策。 从此国产彩电摆 脱了计划经济的 阴影,企业取得 了对自己产品营 销的主动权。正 是由于国产品牌 不断通过价格优 势与外国品牌拉 开了距离,为彩 电最终进入进入 寻常百姓家创造 了条件。
《中国电视剧》课件

品牌塑造
通过推广和营销,树立中国电视剧的 国际品牌形象。
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际影视机构的合作,共同制 作和推广中国电视剧。
市场拓展
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中国电视剧的传 播范围和影响力。
05
中国电视剧的创新与未来 展望
技术创新与融合发展
总结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国电 视剧在技术创新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 显著进步。
演员魅力
中国电视剧中的演员表现出色,获得国际观 众的喜爱和支持。
故事吸引力
中国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法吸引国际 观众,让他们沉浸其中。
语言与字幕
中国电视剧的字幕翻译质量和配音配乐对国 际观众的接受度产生影响。
中国电视剧的国际竞争力与品牌建设
品质提升
提高中国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和故事质 量,增强国际竞争力。
02
中国电视剧的类型与特点
古装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词
以古代社会为背景,展现古代人物的生活、情感和命运。
详细描述
古装剧是中国电视剧的重要类型之一,通过还原古代社会风 貌和人物生活,展现古代人的智慧和情感。古装剧的剧情通 常涉及历史事件、宫廷斗争、武侠冒险等元素,具有浓郁的 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现代剧
总结词
以现代社会为背景,反映当代人的生活、情感和价值观。
中国电视剧的市场现状与 趋势
市场现状
市场规模
中国电视剧市场规模持 续增长,成为全球最大
的电视剧市场之一。
观众群体
中国电视剧观众群体广 泛,涵盖各个年龄层次
和不同社会阶层。
制作公司
中国电视剧制作公司众 多,形成了一批具有影 响力的制作公司和工作
室。
中国电视剧的发展历程ppt课件

《乔厂长上任记》
《敌营十八年》、《高山下的花环》 《赤橙黄绿青蓝紫》 《卖大饼的姑娘》 《新岸》 《开锁》
三、电视剧的成熟期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1984年是电视剧走向 成熟的开局年,在中国电 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 转折意义。 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的设立为 电视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吕丽萍
冯小刚
王朔
《编辑部的故事》,彻底逗乐了 中国的观众。故事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以6 位编辑贯穿全剧始终,张国立、冯小刚、濮存昕、李玲玉、 李成儒等众多“明星”(不少人后来才成明星)也有精彩客 串。故事独立成章,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人捧腹,引人 深省。 《编辑部的故事》摆脱了长久以来困扰中国轻喜 剧的“沉重”,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中国不同阶段知识分子的 真实状态和难言之隐。剧中的调侃、幽默、讽刺、戏谑,开 电视系列片之先河,它的出现,拓展了我国电视剧的美学品 格。一经播出立即红遍大江南北,用“万人空巷”、“脍炙 人口”来形容当年热播的情形绝不过份。葛优由于成功地扮 演了剧中男一号、青年编辑“李冬宝”,而获得第10届金 鹰奖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顶级影视明星。
《过 把瘾》描写了方言与杜梅从相识、相爱、相斥、相 离、相信,以至到最后再次相聚的故事,这当中充 满了沟沟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绊绊。然而这部电 视剧却没有太多过于刻意的煽情,没有整天哭哭啼 啼,没有在几个人三角恋之中绕来绕去,没有把婚 姻作为爱情的结束。它像极了真实的故事,但却不 乏浪漫。 《过把瘾》捧红了两位主角,王志文和江珊从 此成了大腕,片约不断,但他们俩实际上都一直没 有超越这部剧。
主要作品
导演:鲁晓威 演员:凯丽 李雪健
孙松
《敌营十八年》、《高山下的花环》 《赤橙黄绿青蓝紫》 《卖大饼的姑娘》 《新岸》 《开锁》
三、电视剧的成熟期
(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
1984年是电视剧走向 成熟的开局年,在中国电 视剧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 转折意义。 全国电视剧飞天奖, 大众电视金鹰奖的设立为 电视剧的发展起到了至关 重要的作用。
吕丽萍
冯小刚
王朔
《编辑部的故事》,彻底逗乐了 中国的观众。故事取材于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热门话题,以6 位编辑贯穿全剧始终,张国立、冯小刚、濮存昕、李玲玉、 李成儒等众多“明星”(不少人后来才成明星)也有精彩客 串。故事独立成章,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人捧腹,引人 深省。 《编辑部的故事》摆脱了长久以来困扰中国轻喜 剧的“沉重”,深入浅出地道出了中国不同阶段知识分子的 真实状态和难言之隐。剧中的调侃、幽默、讽刺、戏谑,开 电视系列片之先河,它的出现,拓展了我国电视剧的美学品 格。一经播出立即红遍大江南北,用“万人空巷”、“脍炙 人口”来形容当年热播的情形绝不过份。葛优由于成功地扮 演了剧中男一号、青年编辑“李冬宝”,而获得第10届金 鹰奖最佳男演员奖,成为中国顶级影视明星。
《过 把瘾》描写了方言与杜梅从相识、相爱、相斥、相 离、相信,以至到最后再次相聚的故事,这当中充 满了沟沟坎坎、恩恩怨怨、磕磕绊绊。然而这部电 视剧却没有太多过于刻意的煽情,没有整天哭哭啼 啼,没有在几个人三角恋之中绕来绕去,没有把婚 姻作为爱情的结束。它像极了真实的故事,但却不 乏浪漫。 《过把瘾》捧红了两位主角,王志文和江珊从 此成了大腕,片约不断,但他们俩实际上都一直没 有超越这部剧。
主要作品
导演:鲁晓威 演员:凯丽 李雪健
孙松
电视的发展历程

12
• 1907年,俄国发明家罗辛将尼普柯夫圆盘与布劳恩 1907年 管结合起来,设想了一种由前者发射信号、 管结合起来,设想了一种由前者发射信号、后者接 收信号的电视系统。1908年 收信号的电视系统。1908年,苏格兰工程师坎贝 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阴 尔·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阴 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 的方案: 极射线管的方案 极射线管的方案:发射端的阴极射线管由互相绝缘 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有待传输的图像投射到阴极 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 管时,对不同光敏元件产生不同的电荷存储量, 管时,对不同光敏元件产生不同的电荷存储量,当 用电子束对这些带电光敏元件进行扫描时, 用电子束对这些带电光敏元件进行扫描时,它们放 电产生不同强度的电流。坎贝尔·温斯顿设计的发射 电产生不同强度的电流。坎贝尔 温斯顿设计的发射 端的阴极管,正是今天摄像管的雏形。1911年 端的阴极管,正是今天摄像管的雏形。1911年,俄 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律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 一个电子束显像管电视实用模型, 一个电子束显像管电视实用模型,并成功地显示了 第一幅简单的电视图像。 第一幅简单的电视图像。
9
• 经过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 经过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 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不断推出 引起轰动的表演。1927年 他用电话线 电话线成功地实 引起轰动的表演。1927年,他用电话线成功地实 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640 640公 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640公 里。1928年春,贝尔德又尝试用短波传送电视信 1928年春,贝尔德又尝试用短波传送电视信 年春 短波 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 号,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图像从伦敦 传至纽约。1929年 贝尔德可以实现每秒12.5 12.5帧 传至纽约。1929年,贝尔德可以实现每秒12.5帧、 每帧30行的电视传输。 30行的电视传输 每帧30行的电视传输。这一时期的贝尔德春风得 他的技术脱颖而出, 意,他的技术脱颖而出,凌驾在其他电视发明家 之上。 之上。
• 1907年,俄国发明家罗辛将尼普柯夫圆盘与布劳恩 1907年 管结合起来,设想了一种由前者发射信号、 管结合起来,设想了一种由前者发射信号、后者接 收信号的电视系统。1908年 收信号的电视系统。1908年,苏格兰工程师坎贝 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阴 尔·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发射端和接收端均采用阴 温斯顿进一步设计出了 的方案: 极射线管的方案 极射线管的方案:发射端的阴极射线管由互相绝缘 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有待传输的图像投射到阴极 的光敏元件镶嵌而成, 管时,对不同光敏元件产生不同的电荷存储量, 管时,对不同光敏元件产生不同的电荷存储量,当 用电子束对这些带电光敏元件进行扫描时, 用电子束对这些带电光敏元件进行扫描时,它们放 电产生不同强度的电流。坎贝尔·温斯顿设计的发射 电产生不同强度的电流。坎贝尔 温斯顿设计的发射 端的阴极管,正是今天摄像管的雏形。1911年 端的阴极管,正是今天摄像管的雏形。1911年,俄 罗斯圣彼得堡大学教授罗律格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 一个电子束显像管电视实用模型, 一个电子束显像管电视实用模型,并成功地显示了 第一幅简单的电视图像。 第一幅简单的电视图像。
9
• 经过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贝尔德的电视效果 经过不断改进设备提高技术, 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越来越好,名声也越来越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 后来“贝尔德电视发展公司”成立了,不断推出 引起轰动的表演。1927年 他用电话线 电话线成功地实 引起轰动的表演。1927年,他用电话线成功地实 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640 640公 现了伦敦至格拉斯哥的电视画面传送,全程640公 里。1928年春,贝尔德又尝试用短波传送电视信 1928年春,贝尔德又尝试用短波传送电视信 年春 短波 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 号,利用漂浮在大西洋中的汽船,把图像从伦敦 传至纽约。1929年 贝尔德可以实现每秒12.5 12.5帧 传至纽约。1929年,贝尔德可以实现每秒12.5帧、 每帧30行的电视传输。 30行的电视传输 每帧30行的电视传输。这一时期的贝尔德春风得 他的技术脱颖而出, 意,他的技术脱颖而出,凌驾在其他电视发明家 之上。 之上。
中国广播电视史

增强文化认同感
广播电视节目中蕴含的民族文 化元素能够增强观众的文化认 同感,促进民族团结和文化交
流。
对传媒产业的影响
1 2 3
拓展传媒市场
广播电视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 媒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推动了传媒产业的发 展和壮大。
创新传媒形态
广播电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为传媒形态 的多样性提供了条件,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 等新媒体形式的出现。
传播价值观
广播电视节目所蕴含的价值观能够 对观众产生影响,如弘扬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等。
对文化的影响
传承文化
广播电视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 载体,能够将传统文化、民族 文化等元素传承下去,使后人
了解历史、了解文化。
推动文化创新
广播电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 时,也推动着文化创新,将传 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丰 富文化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03
中国广播电视的类型与特 点
广播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广播电台:以声音为主 要传播方式,通过无线 电波或导线传送,包括 调频广播和短波广播。 在中国,广播电台主要 由政府开办,传播新闻 、文化、娱乐等信息。
特点
03
04
05
1. 覆盖范围广:广播信 号可以覆盖全国乃至全 球,听众群体广泛。
2. 传播速度快:广播信 息传播速度快,能够及 时传递新闻和信息。
3. 伴随性收听:听众可 以在做其他事情的同时 收听广播,例如开车、 做家务等。
电视的类型与特点
01
02
电视台:通过电视信号 传送节目,包括地面电 视、有线电视和卫星电 视等。在中国,电视台 也主要由政府开办,播 放电视剧、新闻、综艺 等节目。
电视发展历程(1)

电视发展历程(1)
2013年1月,LG电子在CES上全球首次发 布LG曲面OLED电视,这表明全球进入了大尺 寸OLED时代。9月13日,LG电子在北京召开电 视新品发布会,推出中国第一款LG曲面OLED 电视——LG55EA9800-CA,这标志着中国的 OLED电视时代正式来临。
电视发展历程(1)
比较明显。
电视发展历程(1)
等离子电视 败退原因
从产品本身来讲,等离子的表现甚至好于液晶,至 于在市场上最后落后于液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等离子 过去的心态过于保守。十几年前这两大技术刚刚开始兴 起的时候,还看不出哪种技术能代表未来平板电视发展 方向。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的阵营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 了相对比较保守的战略,比如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它的技 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面板资源,导致加入这个阵营的 企业越来越少。而液晶产业相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 技术可以共享,这样就导致加入液晶阵营的企业越来越 多。而且,液晶面板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 上使用,这不仅扩大了其规模优势,也给它们的库存和 过期技术找到了消化的途径,同时也有效摊薄了成本。
电视发展历程(1)
早期LCD液晶电视,其成像原理是通过电视 内部的CCFL灯管(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就是我们 常见的日光灯)照明。由于受到灯管体积的限制, 因此电视厚度都不太理想。不过,相比传统的 CRT电视,已经让很多用户为之心动。
电视发展历程(1)
LED电视成像原理
电视发展历程(1)
LED电视其实与LCD电视在显示技术上并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样采用了不能自发光 的液晶显示技术,只是更换了液晶显示屏背 后的背光源。相对于lcd的荧光灯管背光源, led电视使用led灯珠,色彩显示更加细腻,在 色彩饱和度提升之外,画面的动态调整可以 使得在显示不同画面时,亮度与对比可以动 态修正,以达到更好的画质。
2013年1月,LG电子在CES上全球首次发 布LG曲面OLED电视,这表明全球进入了大尺 寸OLED时代。9月13日,LG电子在北京召开电 视新品发布会,推出中国第一款LG曲面OLED 电视——LG55EA9800-CA,这标志着中国的 OLED电视时代正式来临。
电视发展历程(1)
比较明显。
电视发展历程(1)
等离子电视 败退原因
从产品本身来讲,等离子的表现甚至好于液晶,至 于在市场上最后落后于液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等离子 过去的心态过于保守。十几年前这两大技术刚刚开始兴 起的时候,还看不出哪种技术能代表未来平板电视发展 方向。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的阵营在发展过程当中采取 了相对比较保守的战略,比如不愿意跟别人分享它的技 术,不愿意跟别人分享面板资源,导致加入这个阵营的 企业越来越少。而液晶产业相对是一个比较开放的心态, 技术可以共享,这样就导致加入液晶阵营的企业越来越 多。而且,液晶面板可以在智能手机、电脑和平板电脑 上使用,这不仅扩大了其规模优势,也给它们的库存和 过期技术找到了消化的途径,同时也有效摊薄了成本。
电视发展历程(1)
早期LCD液晶电视,其成像原理是通过电视 内部的CCFL灯管(冷阴极荧光灯管,也就是我们 常见的日光灯)照明。由于受到灯管体积的限制, 因此电视厚度都不太理想。不过,相比传统的 CRT电视,已经让很多用户为之心动。
电视发展历程(1)
LED电视成像原理
电视发展历程(1)
LED电视其实与LCD电视在显示技术上并 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同样采用了不能自发光 的液晶显示技术,只是更换了液晶显示屏背 后的背光源。相对于lcd的荧光灯管背光源, led电视使用led灯珠,色彩显示更加细腻,在 色彩饱和度提升之外,画面的动态调整可以 使得在显示不同画面时,亮度与对比可以动 态修正,以达到更好的画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0年代
• 进入90年代后,我国彩电市场格局动荡,一些诞生于计划经济时代 的彩电老企业由于竞争能力弱,相继停产、转产甚至破产,被无情 淘汰,而长虹、康佳、TCL、创维等一批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竞争 意识强的彩电企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中国彩电市场的骨干企业。 外国品牌在国产彩电技术飞跃提升和连续的大战后,市场销售势均 力敌头日渐萎缩。
.
•
•
彩色电视机
90年代电视机 25寸
.
国产品牌三个组群
80年代以熊猫、牡丹、金量等为代表的老品牌,这些品牌现在多 进行区域性营销工作,在消费者心目中不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长虹、康佳、TCL、创维等当红品牌凭自己的实力和策略控 制着绝大部分市场代份额,其中长虹、康佳、TCL三家企业 即占领37.82%的市场份额。
视机则于1970年12月26日在天津通信广播电视厂诞 生,从此便拉开了中国彩电的生产。但是,由于当 时经济条件等等方面的限制,这个时期我国彩电行 业发展仍然缓慢,电视机一些重点元器件仍然需要 进口,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 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拉大。
.
1982年10月正式竣工投产金星牌彩电
1971年共建成电视发射台和转播电视台80座。
.
60-70年代上海飞跃牌
电视尺寸只有12寸大小
70年代末
电视机开始进入普通老百姓的家庭
.
• 1970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诞生。 • 中央电视台于1972年5月正式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上海电视台则于同年10月播出彩色电视节目。 • 1978年:国家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 。 • 我国彩电行业起步于七十年代初期,第一台彩色电
.
1989年8月 彩电史上第一次价格战
.
长虹彩电在全国 范围内全面降价, 发起彩电史上第 一次价格战。50 天后,国家出台 了彩电降价政策。 从此国产彩电摆 脱了计划经济的 阴影,企业取得 了对自己产品营 销的主动权。正 是由于国产品牌 不断通过价格优 势与外国品牌拉 开了距离,为彩 电最终进入进入 寻常百姓家创造 了条件。
播成为中国大陆电视的诞生日,同年9月2日正式播出。 • 天津无线电厂(712厂)试制小组参照苏联旗帜牌14英寸
电子管电视机,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为了 纪念这台电视机的诞生,它被命名为“北京”,现摆在 天津通信广播公司的产品陈列室里。
.
•
中国第一台电视机
•
•
电视测试卡
.
• 1959年,无锡市建立了我国第方电视台19座。 •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调频广播技术得到了发展。
2002年,长虹宣布研制成功了中国首台屏幕 最大的液晶电视。其屏幕尺寸大大突破22 英寸的传统业界极限,屏幕尺寸达到了30 英寸,当时被誉为“中国第一屏”。
2002年,TCL发动等离子电视“普及风暴”, 开启了等离子电视走向消费者家庭的大门。 海信随即跟进。
.
.
21世纪
• 进入21世纪后,显像管电视和背投电视都退出了人们的 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平板电视。平板电视销售量逐年递 增,现在人们在购买电视机时大都优先考虑平板电视。 平板电视又分为等离子电视和液晶电视。
1982年~1985年 年产量达到世界第二 国内彩电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国内企业开始引进彩电生产线并开始大规模生产,同时外资品牌也开始大
批量引入中国。到了1985年,我国电视机年产量达到1663万台,仅次于日本, 成为世界第二的电视机生产大国。这期间国产彩电品牌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都 有了长足的进步,并涌现出了长虹、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 牌。从此国内彩电开始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到1987年,我国电视机产量已 达1934万台,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电视机生产国。
海尔、乐华、春兰、万燕、华宝等近年来利用其品牌优势 进行扩张进入彩电行业而构成了新生品牌的组群。由于彩 电是技术成熟品牌,生产难度和开发资金不大,所以这个 组群发展很快。
.
1999年,消费级等离子彩电出现在国内商场。 当时40英寸等离子彩电的价格在十几万元。
2001年,中国彩电业大面积亏损,康佳、厦 华、高路华亏损,长虹每股赢利只有1分钱, 这种局面直到2002年才通过技术提升得以 扭转。
• 2004年10月开始,平板电视在国内几个主要大城市市场 的销售额首次超过传统CRT(模拟)彩电。
• 2006年底,中国液晶电视销量达到380万台,32英寸和42 英寸的电视机平均销售价格降幅逼近40%。价格的降低更 是带动了液晶电视产量的持续上升。
• 液晶电视中,有CCFL背光电视,像LED背光电视的发展。 现在我们液晶电视大部分都已经是LED背光了。在显示方 面,我们经历了由2D到3D的发展,在清晰度方面我们经 历了标清的电视、高清的电视,现在到了4K超高清,甚 至8K的也有。
• 到90年代中期,全国已有彩电企业98家,国产品牌彩电年产量高达 3500万台。从而稳居世界首位并保持至今。与此同时,国产彩电在 质量和高新技术含量上的不断提高,为开拓国内市场奠定了基础, 而价格更是具有与外国品牌竞争的优势。黑白电视大规模升级换代 到彩色电视。
• 1996年,国产彩电销售额首次超过进口彩电从而取得了历史性的胜 利。到1998年,我国彩电业进入成熟期,产量持续位居世界首位, 电视机产量达到3513万台,其中彩电产量2643万台,彩电产量比 1980年增长了822倍。
中国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
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 20世纪50年代国际电视业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我国电视 业的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一直就没有电视广播。 而为了向国外看齐,1957年,新中国决定开发自己的电 视广播事业。
• 1958年3月18日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 • 1958年5月1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试
.
• 过去的2013年,不光是传统的彩电企业在做竞争,包括原来非彩电 企业也进入这个行业。TCL和爱奇艺合作,四个月的时间销量超过10 万台。包括创维和阿里的合作销量也非常好,这些跨界的合作,实际 上是一种资源的重新整合来面对消费者,因为现在整个环境和消费者 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根深蒂固的变化,你走到哪里,你手中的智能 手机,调动你任何想要的数据,可以通过云计算来计算出满足你各项 的需求,所以说整个市场,整个消费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信 2014有更多跨界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