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实现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实践与思考

合集下载

落实河长制 经验交流材料

落实河长制 经验交流材料

落实河长制经验交流材料
1. 河长制实施的经验交流
我们国家从2017年开始大力推行河长制,通过建立河长制责
任体系,加强河长的权责与考核,实施河长制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

以下是我从不同地区、不同层级的河长制实施中得到的一些经验交流。

首先,河长制的落实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领导。

政府应当加大对河长制的宣传力度,让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河长制的意义和目标,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

政府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明确河长的职责和权力,确保其能够有效履行职责。

其次,河长制的实施需要形成合力。

不同部门、不同地区的河长需要形成良好的合作机制,共同推动河长制的实施。

例如,水利部门负责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环保部门负责水污染治理,土地资源部门负责河岸带保护等,他们之间需要建立联系、协调行动,形成合力。

此外,河长制的落实需要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

通过设立河长制相关的志愿者队伍、设立举报投诉渠道,鼓励市民积极参与河长制的实施过程中,监督有关行为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同时,媒体也要加大河长制相关政策和行动的报道力度,推动公众对河长制的关注和理解。

最后,河长制的实施需要强化监管和问责机制。

当发现有关部门或河长未能履行职责或违反河长制相关规定时,应当及时采
取相应的问责措施,确保河长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对河长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综上所述,落实河长制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领导、形成合力、加强社会参与和监督以及强化监管和问责机制。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真正实现河长制的目标,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基于“河长制”落实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基于“河长制”落实过程中的若干思考

基于“河长制”落实过程中的若干思考一、体制机制需要改革当前,许多地方的“河长制”实行方式还是比较简单的,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牵头开展。

然而,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还存在一些瓶颈,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因此,为了推动“河长制”工作的落地,未来需要进行体制机制的改革,建立更加完善的协同机制,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

二、治水技术需提升当前,我国许多治水工作还是采用传统的治理技术,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因此,未来需要加强治水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探索更为先进的治水方法,提高治水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为“河长制”工作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城乡结合必不可少“河长制”工作的落实还需要加强城乡结合。

当前,城市和农村在治水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差异,两者之间的协调不足,影响了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城乡结合,促进城乡协作,在治水工作中实现更高效的协同。

四、社会共治需有保障在“河长制”工作中,社会共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社会各界需积极参与治理工作,形成合力,实现治理的长效、稳定。

然而,当前,社会共治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民间组织参与度不高,动力缺乏,参与难度较大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共治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水污染治理工作。

五、政策法规需完善“河长制”工作的落实需要依托相关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

因此,需要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出台更加完善的法律规定,明确各方责任和权利,促进治水工作的有序推进。

综上所述,对于如何进一步落实“河长制”工作,需要不断探索,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治理模式,加强各方协作,推动治水工作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共同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长效推进。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河长制是中国推行的一种河流管理制度,通过设立河长制来加强对河流的保护、管理和治理工作。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河流问题日益突出,河长制的推行也逐渐成为解决河流治理问题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河长制的意义、现代化的必要性、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河长制的意义河长制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增强河流治理的整体性。

过去,由于河流管理部门的分散和职责不明确,容易造成管理的散乱和效果的不明显。

而实施河长制,有利于集中管理,形成整体工作合力,提高河流管理的效果。

河长制可以加强河流管理的综合性。

传统的河流管理主要分为水资源管理、水土保持管理、河道整治等多个部门,各个部门之间往往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工作成效不佳。

而实施河长制后,可以将河流管理的各个方面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管理机制,加强工作的协调与配合,提高治理的效果。

河长制可以提高河流管理的科学性。

过去,由于河流管理工作的缺乏科学性,经常出现治理不当、甚至适得其反的情况。

而实施河长制后,可以依靠科学技术手段对河流进行系统的调查和监测,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确保治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二、河长制的现代化必要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河流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河流管理方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治理需求。

推行河长制的现代化成为必要。

河长制的现代化有利于加强信息化管理。

在现代社会,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通过建立河流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时了解河流的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和管理。

河长制的现代化有利于推动科技创新。

河流治理工作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有效解决河流治理中的难题。

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和科研工作,可以推动河长制的现代化。

河长制的现代化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

河流治理是全球性的问题,各国之间需要进行合作,共同解决。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借鉴他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河流管理的水平,推动河长制的现代化。

上海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上海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

本文将就上海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实践经验与思考展开探讨。

一、定位修复目标在进行城市河道生态修复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修复的目标。

根据《民法典》等相关法律规定,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应以恢复自然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等为目标。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依托科学研究,进行详细的生态评估,确保修复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二、生态修复的措施生态修复的措施是实现修复目标的重要手段。

在上海城市河道的修复中,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对河道水质进行了治理,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通过引进水生植物进行净化,改善了水环境质量。

其次,加强了河道的岸域绿化,种植了适应本地气候条件的水生植物和湿地植被,提高了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同时,我们还建立了一系列的生态修复保护区,保护了水生生物的栖息地,并开展了相关科普与教育活动,提高了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

三、合理利用城市河道资源城市河道的修复不仅要追求生态效益,还要合理利用河道资源。

在上海的实践中,我们充分利用了河道的功能。

通过开展水上交通、生态旅游等活动,增加了河道的利用价值,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此外,我们还鼓励沿河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河道生态修复,并与相关单位共同推动生态修复项目的落地。

四、社会参与与共治理念上海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实践中,积极倡导社会参与与共治理念,形成了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共同参与的局面。

通过定期的座谈会、公众听证会等沟通机制,使各方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增强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可持续性。

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实现了生态修复的多元化投入,进一步提高了修复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上海城市河道生态修复工作的实践经验与思考,为其他城市的河道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完善河道修复的技术手段,推动生态修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河长制”的研究思考

关于“河长制”的研究思考

关于“河长制”的研究思考关于“河长制”的研究思考所谓“河长制”~实际上是一种责任制~由各级领导干部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让本来无人管理、受到污染的河流有人管理~有人负责~从而保持河清水净、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一、“河长制”由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保护河湖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明确要求~每条河流都要有“河长”。

去年11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

我省在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后创新提出“河长制”~在落实环保责任方面率先探索“党政同责”新机制~后来经验放大到全国。

围绕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努力把宿迁建设成为“江苏生态大公园”~市委、市政府更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久前专门召开河长大会~对全市2045条河流分别明确河长、加强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些都充分说明~推行“河长制”~不仅是一项环境保护工作~更是一个严肃而重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统一思想~强化共识~认真落实河长制~扎实做好河流保护工作。

二、推行“河长制”的必要性从宿城自身情况看~水资源是独特的资源优势。

境内河湖密布~北依骆马湖~南临洪泽湖~骨干以上河道长度近300公里~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近五分之一~河湖资源和生态资源得天独厚。

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

但是~我们更要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区河湖保护存在问题也日益突出~集中体现在河湖水域侵占严重、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功能退化等方面~特别是河湖围垦、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现象屡禁不止~沟渠河道不堪重负。

这些问题不解决~短板不补齐~不仅生态难以承受~资源难以为继~发展也不可持续~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不稳定因素。

必须大力推行河长制~着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新格局~让“天蓝、水清、地绿”成为常态。

我们还要认识到~推行河长制是一件关系民生的好事实事。

习总书记深刻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

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

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
(原创实用版1篇)
目录(篇1)
I.引言
II.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的背景和意义
III.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IV.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的实施效果
V.结论
正文(篇1)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河道的治理和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上海作为中国的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其城市河道的管理和维护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近年来,上海实行了河道四项责任制度,旨在加强城市河道的监管和维护,提高城市水环境的质量。

本文将介绍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的相关内容及其实施效果。

二、上海河道四项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1.河长制:上海实行河长制,由各级政府领导担任河长,负责河道的管理和维护。

河长负责制定河道治理和保护计划,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监督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的实施。

2.巡查制度:上海实行河道巡查制度,由专业人员和志愿者组成的巡查队伍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

巡查队伍负责发现和处理河道污染、垃圾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河道管理中的问题。

3.考核制度:上海实行河道考核制度,对河道管理单位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

考核制度旨在督促河道管理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的落实。

4.奖惩制度:上海实行河道奖惩制度,对在河道治理和保护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惩处。

奖惩制度旨在激励河道管理单位积极履行职责,提高管理水平。

河长制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河长制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河长制经验交流发言材料
大家好,
今天我想分享一些关于河长制的经验和思考,希望能与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我认为河长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治理模式,对于保护水资源、改善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施河长制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问题,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开展水资源的监管、保护和管理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管理,我们才能更好地解决河流面临的挑战。

其次,河长制的有效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同时,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环保投入,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

居民也要改变水资源利用方式,节约用水,减少废水排放。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合力,推动河长制的落地和发展。

另外,河长制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监督机制可以通过设立独立的监测部门,加强对河流水质和环境变化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评估机制可以通过对河流治理效果进行定期评估,了解河长制的实施情况,发现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只有建立科学严谨的监督和评估机制,我们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河长制的有效实施。

最后,我认为,河长制的推进需要广泛的参与和支持。

各级政
府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推动河长制的实施。

同时,也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发挥各方的积极作用。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才能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清澈的河流和美丽的家园。

以上是我对河长制经验的一些思考和分享,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讨论和关注。

谢谢!。

城镇地区河道长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城镇地区河道长效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2015.8中国水利城镇地区包括市郊地区、城乡接合区域,人口结构复杂,工业聚集,污染较重,环境面貌变化较大,河道基础设施、水体水质、景观面貌易受不利因素影响。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侵占河道、污染水体的现象多有发生,加上缺乏合理规划,以及居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原有的水环境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给河道长效管理带来一定困难。

近年,河网纵横交错的上海市青浦区针对水环境问题,从规划建设期入手,落实管理制度,多措并举,努力保障河道健康。

一、城镇河道长效管理工作重点1.加强城镇水系规划建设河道长效管理工作应从规划建设入手,要从日常管理角度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意见。

城镇水系应编制统一规划。

按照“总体规划,分步推进”原则,结合区域总体规划及各类控制性规划方案,逐步开展城镇地区河道整治建设,构建合理的水网,保障城镇可持续发展。

要科学实施河道整体规划,划定河道控制范围,并严格按照规划执行,在实现河道引水、防洪、排涝等基本功能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河道沿岸绿化,努力营造河道良好景观环境。

2.注重管理养护工作做好河道日常管理养护作业,既要明确管理养护范围、建立各类河道统一的维修养护标准,还要形成严格的检查考核及奖惩体系。

河道管理养护工作要逐步实现管养一体化、市场化、精细化目标,努力实现日常养护全覆盖,推动养护工作正常化、规范化,提升河道养护水平。

(1)河道保洁河道保洁包括陆域保洁和水域保洁,主要任务是清理岸线各类垃圾、杂草及吊挂物、水面漂浮物。

开展保洁作业,一要建立专业化养护队伍,实现养护一体化、市场化;二要进行分类养护,重要区域重点养护;三要严禁各类违规操作,避免二次污染。

青浦区的河道陆域保洁由水务部门管理,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养护目标,水域保洁仍由绿化市容部门负责,两者管理范围部分重叠,造成日常养护存在重复作业的现象。

应逐步开展陆域、水域一体化养护,在养护“分家”的现状下须明确责任、规范作业,共同维护清洁水环境。

保洁作业清理的各类垃圾、杂草的转运、处置应当合理,严禁就地焚烧。

对河长制落实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河长制落实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对河长制落实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河长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生态环保举措,旨在通过落实河长制,推动全国河流资源的保护、修复和管理。

在实施河长制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落实河长制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协同配合。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分歧、职责不清等问题,导致难以协同工作。

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河长制的落实。

再者,落实河长制需要社会参与和支持。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社会参与度不高,群众意识不够强,缺乏对河流的保护意识。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对河长制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最后,落实河长制需要各项制度的健全完善。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各项制度不够完善,从而导致河长制无法顺利落实。

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制度建设的研究和推进,完善各项制度,使其更加科学、规范和严谨。

综上所述,落实河长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协同配合,提高责任心和执行力,加强对群众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完善河长制的各项制度,推动河长制更好、更快、更全面地落实。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迈向“有实”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迈向“有实”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推动河长制从“有名”迈向“有实”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
理攻坚战
上海市水务局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
【年(卷),期】2018(0)24
【摘要】上海市高度重视水环境治理保护和河长制湖长制落实工作,在全国第一个出台省级河长制实施方案,采取由党政一把手共同出任总河长的“双总河长”制。

通过高位推动、落实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中小河道整治和消除劣Ⅴ类水体等工作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水环境面貌持续改善,一幅水美申城的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城市黑臭水体是老百姓反映强烈的水环境问题,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来,上海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契机。

【总页数】4页(P142-145)
【作者】上海市水务局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面落实河长制全力打好环境保护攻坚战 [J],
2.全力开展河湖“清四乱”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访水利部河湖管理司司长、部河长办主任祖雷鸣 [J], 张瑜洪;付健
3.强化河湖监管创新工作举措全力推动流域河长制实现有名有实 [J],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4.《巴中市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印发 [J],
5.持续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J], 本刊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长制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河长制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河长制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在河长制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河长制的重要性和价值。

河长制作为一种新的治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推动河道整治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首先,河长制的实施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领导。

政府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分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只有政府的重视和引领,才能够真正将河长制落到实处。

其次,社会各界参与是河长制得以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河长制的实践中,我见证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热情和责任心。

许多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都积极行动起来,参与到河长制的推进和实施中,共同努力为河道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河长制需要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河长制的目标是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因此,广大群众是河长制的受益者和推动者。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对河长制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共同爱护和保护河道,才能够真正实现河长制的目标。

在这一实践过程中,我还深刻认识到河长制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和持续改进。

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所在,加强工作机制,完善法规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才能够更好地推进河长制的进展。

总的来说,河长制社会实践让我更加明确了河长制的重要性和
推动作用。

在河长制的实施中,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都要积极参与和支持,形成合力,共同保护好我们的河道和水环境。

这不仅是对我们自身生活环境的呵护,更是对子孙后代的责任担当。

只有倡导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探索与思考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探索与思考

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探索与思考[摘要]水源是保障人类生存的根本。

虽然我国的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分布不均,还有很多地区面临严峻的缺水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

这就要求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持续发展的观念来开展河长制,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应用。

针对不同区域存在的水问题,制定不同的治水措施,在保证水环境的基础上,来维系河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河长制;水资源;水环境;治水措施一、开展河长制的工作路径1、在河长的设置方面(1)全面覆盖。

在对区域内的河流分布状况以及类型进行详尽调查了解后,制定河长制管理方案,对于辖区范围内的河流均采取河长制措施进行治理,并制定层次分明的管理结构,将各级的工作和责任进行明确和落实。

将河流以及水库、湖泊纳入管理范畴,另外,农村河道也需要计入管理范畴,进而实现全方面覆盖的目标。

(2)强化主要领导责任。

为了使河长制工作方案能够贯彻落实,需要提升主要领导人的责任感,将具体的河流治理工作明确到个人,将治理的目标进行明确,依据治理目标评定河流治理效果。

(3)明确各级河长担当。

河流治理的同时,还需要对河流上游的水库加以治理。

鉴于这些河流的治理难度较大,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对区域内河流的生态环境影响较大。

为此,在设置市级河长之后,还需要设置县乡村三级河长,辅助市级河长完成河流治理任务,以层次分明的治理方式,逐层完成治理任务,这种河流治理模式不仅能提升河流治理的效率,还有利于层层监督,使河流治理工作更加完善。

2、各级河长的职责划定方面(1)分级负责,明确各级分工。

在市级管理工作中以层次分明和责任分明的方式来落实河流管理工作。

市级河长主要负责对河流全面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完成与其他省市河流管理工作的协调,与其他省市做好配合,共同实现对河流的治理工作。

而县乡级河长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河流进行定期巡视,及时发现河流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对应的处理措施,一旦超出自身能够处理的范围,便需要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由市级河长做出最终解决方案,将河流存在的问题控制在小范围内,避免对河流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浅谈河长制心得体会

浅谈河长制心得体会

浅谈河长制心得体会河长制是一种有效的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机制,通过设立河道管理责任人,提高河流治理的科学性和规范化。

我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河长,身为一名普通的农民,通过参与河长制的工作,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河长制注重民主参与。

在实施河长制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听证会、座谈会等民主形式,邀请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听取他们的声音和意见。

这些民主参与形式不仅提高了群众的参与意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通过与群众的交流和沟通,我们了解到了他们的实际需求,也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务实和具体。

这种民主参与,使河长制更具科学性和透明度。

其次,河长制强调科学决策。

作为河长,我们要对河流的状况进行全面而准确的调查和评估,制定科学、可行的治理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依靠科学技术手段,采用监测、检测、评估等手段,对河流的水质、水量、流速等进行全面监测和评估,及时掌握河流的变化情况。

这样的科学决策,不仅可以提高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也保证了治理过程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再次,河长制强调综合治理。

河长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综合治理的思路和理念。

在综合治理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协调各类河道治理主体,形成合力。

例如,我们与周边的农业、工业、生活等相关部门进行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治理方案,确保水质、水量等指标得到有效控制,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此外,我们注重河长制和相关法律法规的结合,通过制定相应的法规和制度,确保治理工作的可操作性和法制性。

最后,河长制注重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作为水资源的管理者,河长要注重保护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我们通过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水利设施的效益,推动农业用水方式的转变,实现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同时,我们注重加强水源地保护,禁止违法占用和破坏水源地,确保水质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

总之,担任河长的这段时间,让我深刻认识到河长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河长制不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理念和思路,是综合治理的手段和方式。

关于河长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运行机制的深入思考

关于河长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运行机制的深入思考

关于河长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运行机制的深入思考河长制作为我国治理水环境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以河长为核心,以保护、治理河湖水环境为主要目标,并以河湖长期保护为基本原则的一种行政管理制度。

尽管河长制在推动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探索。

河长制在一些地方实施效果不明显。

由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的不同以及行政主导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对政策进行一定的调整,导致在一些地方河长制的执行力度不够。

一方面,地方政府未能充分认识到河长制对水环境治理的重要性,缺乏引导力和强硬执行力,导致一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地方政府存在一些人为干预和权力腐败现象,导致资源分配不公,河长制的执行效果不尽如人意。

河长制的运行机制亟待完善。

当前,河长制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依靠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和监督约束实施的,但这种行政主导的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审批效率低、监督力度不够以及制度检查失之于宽松等问题。

应该完善河长制的运行机制,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以增强制度执行的效果。

河长制在民众参与方面还需加强。

当前,河长制的民主参与机制不够完善,民众在河长制中的参与度相对较低。

这主要源于河长制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忽视了广大民众的主体地位和需求,对部分利益相关方的意见和建议缺乏及时回应。

应该建立起一套民众参与的机制,重视广大民众的呼声和意见,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听取各方声音。

河长制的长效机制有待加强。

传统的环境保护往往是应急式的管理方式,对一些突发事件有着较好的处理和响应能力,但在长期保护和治理方面存在欠缺。

河长制的长效机制应该通过长期、稳定的投入和管理来确保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河长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解决。

具体来说,应当加强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强化河长制的实施力度;完善河长制的运行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河长制与民众的互动,建立起一套民众参与的机制;应加强河长制的长效机制,确保水环境的持续改善和保护。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河长制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种河流管理模式,旨在通过建立河长制管理体系,加强对河流的保护和管理,推动河流治理现代化。

河长制的核心理念是“一江一河长”,即任命一位河长,负责对一段河流或河流流域的全面管理和保护。

河长制的提出,是对传统的河流管理模式的一种革新和创新。

传统的河流管理中,由于各个相关部门分工不清、职责不统一,导致了对河流治理的工作分散、相互推诿的问题。

而河长制的推行,通过统一了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河流管理体系,从而能够更好地推进河流治理的现代化。

河长制的治理现代化应当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

应当加强对河流治理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

对于一个河流的治理,需要了解其生态环境、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科学数据,并通过科学手段进行分析和评估,进而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

还需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无人机等,进行监测和调查,实时掌握河流的动态变化。

应当加强对河长的培训和管理。

河长作为河流治理的负责人,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应该通过专业培训来提高河长的综合素质,包括了解河流生态学、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

还应加大对河长的监督和考核力度,确保其履行职责的质量和效果。

应当发挥社会参与的作用。

河长制的推行,旨在实现河流的全面治理和保护,而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应当通过加强河长制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公众对河流治理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公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还应当鼓励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对河流治理提供支持和帮助,形成多元化的治理格局。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推进。

只有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持、加强河长的培训和管理、发挥社会参与的作用、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等措施,才能够促进河长制的现代化,推动河流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

关于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推进“河长制”工作的几点思考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解决好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水资源安全问题事关重大。

面对我们复杂的水资源国情,“河长制”应运而生,全面推行河长制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必须强力推进。

标签:河长制水资源生态环境一、“河长制”“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

“河长制”是从河流水质改善领导督办制、环保问责制所衍生出来的水污染治理制度,目的是为了保证河流在较长的时期内保持河清水洁、岸绿鱼游的良好生态环境。

二、“河长制”的落实情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后,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省市县先后建立了“河长制”,打响了水污染防治和河湖流域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保卫战。

我县委县政府坚强有力,在县“第一总河长”、“总河长”的直接指挥调度下,按照“河长制”工作要求,结合“四川省河流名录河长信息表”和水利普查资料,全县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河流有15条(2条省级河流,13条县级河流),总长度391千米,构成我县实施“河长制”工作的河流管理体系,实行“河长制”管理。

随后还增报了50平方公里以下的河流4条,全县共19条河流实行了河长制,实现“河长制”全覆盖,涉及全县12个乡(镇)84个行政村,共23名县级河(段)长,28名乡(镇)级河(段)长,97名村级河(段)长,基本信息录入河湖名录。

对6条跨域河流,与邻县及时对接、沟通,以形成上下联动、区域共治,共同保护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流域清水长流,育一方绿水青山。

三、“河长制”的成效“河长制”的实施,责任目标明,河湖保护得到加强。

主要体现在:饮用水源地环境整治深入推进;依法打击非法采砂等违法行为,清除人为污染、河道安全有效维护;严查入河排污口,限期整改源头治污取得实效;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污染物排放不断减少;河道环境整治,水清更流畅;宣传引导逐步消除农业发展污染,绿色发展新理念得到强化;启动《一河一策管理保护方案》编制,各级河长巡河,责任压力层层传递,人人有责全民参与氛围初步形成。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首先,河长制治理现代化需要落实综合治理。

河长制作为目前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
方式,必须要转变传统的单一治理模式,实现综合治理。

从源头入手,对于污水源头的改
造和整治必须要充分考虑到生态和环保问题。

治理污染源头,防止污染物浓度增加,维护
水体的生态环境是综合治理的关键。

其次,河长制治理现代化需要强化科学管理。

科学是河长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它能
够促进技术和管理的结合。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水环境治理技术不断更新,河长制治
理现代化也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等手段,监测水质、掌握水情,提高水环境治理的科学性和操作性。

第三,河长制治理现代化需要强化社会参与。

社会发展到现在,对于公共事务和环境
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河长制治理现代化也需要引入社会力量,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社会参与可以增强水环境治理的公正性和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进而落实政策
的执行。

最后,河长制治理现代化需要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

政策的有效执行离不开法律
法规及其有效的执行,及时做出相关惩罚措施,维持营造公正的环境治理氛围,同时调整
和完善法律法规制度也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河长制治理正向现代化迈进,必须充分认识到治理方法上的转变,实现综合治理、科学管理、社会参与、法律法规保障等方面的创新和转变,才能更好的保
护水环境,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

河长制治理现代化思考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河长制治理也成为了当前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时代下,河长制如何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将对河长制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现代化的治理思路。

河长制应与信息化相结合,实现智慧治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河长制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河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对水质、河流渗漏、生态状况等方面的实时监测。

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手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置,提高治理的精准度和效率。

河长制应建立起与公众互动的平台,增强河流治理的透明度和可参与性,让河流治理更具民主性和科学性。

河长制应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是当前河长制治理的重要目标。

在现代化建设中,河长制的治理应当更加注重保护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多样性,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要加强对河流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监测和保护,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河长制应积极推动生态修复和重建工作,恢复河流的自然生态功能,确保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实现河流的可持续利用。

河长制应与社会治理相连接,实现多元化参与。

河长制治理不能仅仅依靠政府和相关部门,更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的力量。

现代化的河长制应当建立起多元化的管理体系,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参与河流治理工作。

通过与社会各界广泛沟通和合作,集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找到解决河流治理问题的有效途径。

河长制应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他们的治理能力和责任意识,形成一个高效、专业、有序的河流治理团队。

河长制应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相统筹,促进社会经济均衡发展。

河长制治理不仅仅是对河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更应当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代化的河长制应在治理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河流流域经济的繁荣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14中国水利自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以来,上海市围绕“见河长、见行动、见成效”工作目标,全面建立了市、区、街镇、村居四级河长体系,由市委书记、市长任市双总河长,带领全市各级河长着力推动水环境各项整治任务落实,打造了小涞港、北横泾等一批具有标杆示范意义的生态河湖,治水成效受到社会好评。

但是,上海市水环境质量总体还比较脆弱,河道水质出现反复的现象依然存在,河长制湖长制的制度优势尚未充分显现。

“治水没有局外人”,针对上述问题,上海市积极探索建立治水管水“五实”工作法,希望通过进一步做深做实河长制,努力实现治水管水新跨越。

一、压实河长责任河长制就是责任制,近年上海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三长三员”责任体系,进一步建立压实各级河长责任。

1.“三长”(1)政府河长经过两年多的实践,目前全市各级政府河长已经在治水管水的全过程发挥着主要作用,认真开展“知河、巡河、治河、护河”行动,自觉履行河湖治理保护的第一责任。

(2)法人河长法人河长指使用河湖岸线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法人担任岸段河长。

法人河长通过使用河湖资源获得生产生活便利,应按照“谁使用、谁保护”的原则落实治理河湖的社会责任,同时应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单位可持续发展和凝聚人才的软资本,带头参与河湖管理保护,主动采取新技术、新工艺,认真抓好辖区内的河道(湖泊)管理保护,还绿于民,还清水于民。

(3)民间河长民间河长主要指热心于河湖水环境保护的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威信高、口碑好的“乡贤名人”。

上海市河长办制定下发了《关于鼓励社会参与、增设民间河(湖)长的指导意见》,鼓励更多“乡贤名人”参与到河湖水环境治理和保护中来,组织开展清河护河行动,管好“三头一桶”(屋后头、田间头、水龙头、垃圾桶),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社会带动效应。

2.“三员”“三员”是“三长”作用有效发挥的有力支撑。

(1)河长助理员主要职责是协助河长治河护河,收稿日期:2019-06-11作者简介:刘晓涛,副局长,市河长制办公室副主任。

上海实现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实践与思考刘晓涛(上海市水务局,200050,上海)摘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以来,上海治水管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水环境突出问题和短板,上海积极探索治水管水“五实”工作法。

从压实河长责任、夯实治水基础、抓实机制创新、做实长效管理、落实治水效果五个方面,总结做深做实河长制的做法及成效,以期为类似地区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河长制;“五实”工作法;治水管水;上海Effectiveness and results of river chief system implementation in Shanghai Municipality//Liu Xiaotao Abstract: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river -lake chief systems,remarkable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water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 in Shanghai Municipality.Concerning the problems with water environmentand weaknesses,Shanghai proposes aseries ofmeasures,includingallocation ofresponsibilitiesandaccountability,consolidating foundation for water governance,innovating management mechanism,concentrating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and results and effectiveness.It is expected that the other similar regionsmay draw lessons from their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Key words:river chief system;five working contents;water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Shanghai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1123(2019)14-0013-03河长制湖长制特刊·地方实践CHINA WATER RESOURCES2019.14依托规划,设计、咨询等科技力量,为解决河湖问题编制“一河一策”提供技术支撑,成为河长的“助理”和“保姆”。

(2)河湖巡查员负责对河湖日常管护情况进行定期巡查,不仅包括河湖垃圾漂浮物情况,还包括岸线利用、排污口等情况,结合河道市场化养护工作强化队伍建设,定期巡查河湖,及时向河长报告河湖管理检查情况,成为河长巡河的重要补充力量。

(3)河湖监督员以市民巡访团、网格监督员为基础进行培育,在市民巡访团、网格监督员的工作职责中明确河湖监督相关内容,变被动监督为主动监督,跨前一步,及时向治水责任主体提供线索,督促整改,着力减少热线投诉、媒体曝光等负面事件,努力营造先知先觉、主动整改的良性机制。

二、夯实治水基础对症下药,因河施策。

问题河湖既有水质不达标、生态遭破坏的共性,又有影响水质因素各不同的特性,如有的主要受沿河违建造成的污水乱排、垃圾乱扔影响,有的主要受畜禽养殖污水排放影响,有的主要受雨污混接污水入河影响等,夯实治水管水的“三清三有”工作基础,挂图作战,销项推进,是推动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一招。

1.“三清”(1)底数清市水务局和市测绘院建立了定期合作机制,定期解译卫片、航片数据,每年发布河道(湖泊)报告,动态监测全市河湖数量变化。

各级河长、河长办在此基础上组织对辖区内河湖进行不定期的摸底调查,形成本底资料,完善“一河(湖)一档”,真正做到心中有底。

(2)问题清在健全完善全市河湖水质监测体系基础上,市水务局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对市管、区管、镇管河道(湖泊)实行常态化监测,对村级河道开展不定期抽查,每月通报监测情况,对本辖区河湖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分析,坚持问题导向,形成河长履职尽责“三张清单”,即月度水质清单、落实河长制月度工作清单、月度问题排查整治清单。

(3)对策清针对存在的每一条问题都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以全面推广河长巡河APP为契机,不断充实完善差异化的“一河一策”,推动各级河长针对管辖范围内存在的河道(湖泊)水质、排污口、岸线利用、污染源等问题,制定对策措施,确保河湖管理取得实效。

2.“三有”(1)有规划蓝图每条河湖有明确的规划蓝图,对近、中、远期的愿景有明确要求。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上海工作指示要求和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上海正以226条骨干河道为核心,按流域编制河湖治理规划、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河道采砂规划,突出岸线清理整治和产业结构调整;以海绵城市建设为契机,编制完成全市污水规划和雨水规划,合理布局污水、雨水处理设施,加强污水污泥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对污水难就近纳管区域编制生态清洁小流域规划,实施污水、垃圾、厕所、沟道、面源污染“五同步”治理。

(2)有技术标准根据规划蓝图,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为后续河湖规范管理奠定基础。

目前,上海市已出台河道维修养护作业单位基本要求指导意见,对新时期河湖养护作业提出新要求。

近期,还将制定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干化焚烧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恶臭气体治理技术标准,修订大型泵站设备设施运行规程等。

(3)有实施方案按照规划蓝图和技术标准,每条河流湖泊都要有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把规划蓝图具体化、项目化,明确治理目标、主要措施和责任分工,实行项目化、清单化管理,从而真正使得治水管水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三、抓实机制创新2019年,市河长办实行了“三查三访”通报问责机制。

以水质检查、第三方巡查、舆情核查、工作暗访、热线查访、市民巡访为问题线索,每月对水质反复的河道进行通报,督促相关河长、责任单位落实长效管理。

1.“三查”(1)水质检查对市管、区管、镇管河道以及“苏四期”工程范围内支流实行全覆盖、常态化监测,并每月对上述水质监测断面反映的河湖水质反复问题进行收集。

(2)第三方巡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巡查河湖日常管护情况,并每月对巡查发现的河湖水质反复、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收集。

(3)舆情核查发挥新闻媒体监督作用,加强网上舆情监测,每月对市民较为关注的河湖水质反复、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收集。

2.“三访”(1)工作暗访对国家部委、市河长办暗访过程中发现的河湖水质反复、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收集。

(2)热线查访对市民通过“12345”热线、河长办监督电话等集中反映的河湖水质反复、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收集。

(3)市民巡访对市民巡访团在寻访过程中发现的河湖水质反复、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收集。

河长制湖长制特刊2019.14中国水利3.整改落实市水务局、市生态环境局每月对上述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形成问题线索,交市河长办。

市河长办依据问题线索进行现场核实。

对经核实确认为水质反复、环境脏乱差的河湖,通过“上海市河湖水质状况”进行通报,并报送市、区二级总河长。

其中对水质达到黑臭程度的河湖,通过媒体进行曝光。

问题河湖所在区于通报后一周内制定整改方案,报送市河长办。

市河长办将上述问题河湖纳入重点督查事项,每月进行督办和水质监测,直至水质达标、环境整治完成。

对整改不力的问题河湖的河长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市河长办将按有关规定启动约谈、问责等程序。

四、做实长效管理在全面推行河长制、打好水环境治理攻坚战的同时,按照水利部“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河湖行业管理,深入推进养护作业市场化改革,优化区域水资源调度方案,持续加强河湖违法行为执法,着力打造“三全三化”的长效管理模式。

1.“三全”(1)全域覆盖管理力量要覆盖全市43104条河道、41个湖泊、4028条其他河道、1015个其他湖泊、52828个小微水体,做到每条河道(湖泊)都“有人管”,具体体现在:有河长(湖长)、有管理养护单位、有监督管理单位。

积极推行区域化、一体化养护模式,推动养护单位规模化、标准化,管理手段精细化、智能化,建立以生态维护、水质保护、绿化养护、岸线管护、河面清护、河床修护等为主要内容的河湖长效管理新体系。

(2)全民参与在强化“三长三员”架构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拓宽社会参与渠道,为全民治水创造便利条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关心河湖管理保护的市民、村民参与河湖管理保护过程,包括河湖规划方案制定、河湖整治工程建设、河湖日常管护等,充分吸收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将群众满意作为河湖管理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