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历史

元明清历史
元明清历史

元明清历史

蒙古(1206-1271) 1206 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即位1227 灭西夏(1032-1227)

1227 长春真人(丘处机,1148-1227)逝

1229 太宗(窝阔台汗,1186-1241)

1234 联南宋(1127-1279)灭金(1115-1234)

1241 海迷失

1243 耶律楚材(1189-1243)逝

1246 定宗(贵由汗,1208-1248)

1248 海迷失

1251 宪宗(蒙哥汗,1208-1259)

1260 中统世祖(忽必烈,1215-1294)

1264 甲子年

1264 至元

元(1271-1368) 1271 忽必烈即中国帝位,定国号元1274 第一次征日

1275 马可波罗(1254-1323)访华

1279 灭南宋(1127-1279)

1281 第二次征日

1292 马可波罗(1254-1323)离华

1294 成宗(1267-1307)

1295 元贞

1297 大德

1300 关汉卿(1220-1300)

1307 武宗

1308 至大

1311 仁宗

1312 皇庆

1314 延祐

1316 郭守敬(1231-1316)逝,计算数、天文学、地理1320 英宗

1321 至治

1321 马致远(1250?-1323?)逝

1323 晋宗

1324 甲子年

1324 泰定

1328 致和天顺帝

1328 天历文宗

1329 明宗

1329 文宗

1330 至顺

1332 宁宗

1333 元统顺帝(1320-1370)

1335 至元

1335 废止科举

1341 至正

1341 重开科举

1345 辽史、金史、宋史写成

1351 韩山童( -1351)、刘福通( -1363)红巾之乱(1351-1366)起

1368 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结束明(1368-1644) 1368 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

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

1370 定科举法

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

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

1373 颁布大明律

1381 行里甲制

1384 甲子年

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

1385 徐达(1332-1385)逝

1387 《鱼鳞图册》问世

1398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1399 建文

1400 罗贯中(1330?-1400?)逝,著有《三国志演义》

1402 成祖(朱棣,1360-1424)

1402 方孝儒( -1402)被杀

1403 永乐

1405 郑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 1405-1433)始

1407 《永乐大典》问世

1420 北京设东厂

1421 迁都北京

1424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1425 洪熙

1425 宣宗(朱瞻基,1399-1435)

1426 宣德

1435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35 宦官专政开始

1436 正统

1444 甲子年

1449 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

1449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1449 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

1450 景泰

1457 天顺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62 画家戴进(1389-1462)逝

1464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1465 成化

1487 孝宗(朱祐樘,1470-1505)

1488 弘治

1502 《大明会典》问世

1504 甲子年

1505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1506 正德

1506 王阳明(1472-1529)贬贵州

1509 画家沈周(1427-1509)逝

1510 宦官刘瑾( -1510)逝

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

1550 瓦剌军围北京

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

1559 杨慎(1488-1559)逝

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

1562 严嵩遭罢免

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

1566 穆宗(朱载《后工》,1537-1572)

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1507-1566)入狱

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

1567 隆庆

1570 缔约承认蒙古对西藏宗主权

1570 李攀龙(1514-1557)逝

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

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

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

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

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

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

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

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

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

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1606 袁黄(袁了凡,1533-1606)逝,著有《了凡四训》

1615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1559-1626)定八旗制

1616 汤显祖(1550-1616)逝

1620 光宗(朱常洛,1582-1620)

1620 泰昌熹宗(朱由校,1605-1627)

1620 官宦之争起

1621 天启

1623 魏忠贤(1568-1627)为东厂长官

1627 思宗(朱由检,1611-1644)

1628 崇祯西北大饥荒,李自成(1605-1645)乱起

1630 袁崇焕( -1630)遭磔刑

1636 董其昌(1555-1636)逝

1637 宋应星(1587-1666)著《天工开物》

1642 洪承畴降清

1644 李自成(1605-1645)陷北京,明朝灭亡南明(1644-1662) 1644 吴三桂(1612-1678)降清

1644 弘光安宗(朱由嵩, -1646)福王即位南京

1645 隆武绍宗(朱聿键,1602-1646)唐王即位福州

1646 绍武注1 唐王(朱聿 -1647)即位于广州

1646 永历桂王(朱由榔,1623-1662)即位肇庆

1650 郑成功(1624-1662)以金门、厦门为据点抗清

1658 郑成功(1624-1662)封延平郡王

1659 桂王(1623-1662)逃缅甸

1661 郑成功(1624-1662)攻台湾,驱荷兰人

1662 吴三桂(1612-1678)杀桂王(1623-1662)

-------------------------------------------------------------------------------- 后金(1616-1635) 1616 天命太祖(努尔哈赤,1559-1626)即位,国号大金(后金),国都兴京

1624 甲子年

1626 太宗(皇太极,1592-1643)

1627 天聪 -------------------------------------------------------------------------------- 清(1636-1912) 1636 改国号大清,皇太极称帝,清朝建立

1636 崇德

1643 世祖(福临,1638-1661)

1644 顺治灭明(1368-1644)

1650 摄政王多尔衮逝(1612-1650)

1659 朱舜水(1600-1682)归化日本,和水户学派往来

1661 圣祖(玄烨,1654-1722)

1662 康熙

1666 德国耶稣教会传教士汤若望

1666 (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1591-1666)逝

1671 耿继茂( -1671)逝

1673 三藩之乱(1673-1681)起

1676 尚可喜(1604-1676)逝

1678 吴三桂(1612-1678)逝

1682 顾炎武(1613-1682)逝,著有《日知录》

1683 施琅攻台湾,郑克塽( 1670-1707)投降

1684 甲子年

1692 王夫之(王而农,1619-1692)逝

1695 黄宗羲(1610-1695),著有《明儒学案》

1705 八大山人(朱耷,1626-1705)逝

1711 王士祯(1634-1711)逝

1715 蒲松龄(1640-1715)逝,著有《聊斋志异》

1716 《康熙字典》问世

1718 画僧石涛(1642-1718?)逝

1721 台湾朱一贵(1687-1721)举兵反清失败

1722 世宗(胤禛,1678-1735)

1723 驱逐各地基督教传教士

1723 雍正

1725 《古今图书集成》问世

1735 高宗(弘历,1711-1799)

1735 《明史》问世

1736 乾隆

1740 《大清一统志》问世

1744 甲子年

1754 吴敬梓(1701-1754)逝,著有《儒林外史》

1763 曹雪芹(1724-1763)逝,著有《红楼梦》

1763 书画家金农(1687-1763)逝

1765 郑板桥(1693-1765)逝

1766 《大清会典》问世

1769 诗人沈德潜(1673-1769)逝

1780 《四库全书荟要》问世

1782 《四库全书》问世

1786 台湾天地会林爽文( -1788)反乱

1796 嘉庆仁宗(颙琰,1760-1820)

1796 白莲教起义(1796-1804)起

1797 袁枚(1716-1796)逝

1799 和珅( -1799)自杀

1804 甲子年

1804 钱大昕(1728-1804)逝

1805 纪昀(纪晓岚,1724-1805)逝,负责主编《四库全书》1811 禁止基督教传教

1815 禁鸦片

1820 宣宗(旻宁,1782-1850)

1821 道光

1839 林则徐(1785-1850)虎门销烟

1839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

1841 龚自珍(1792-1841)逝,著有《定盦文集》

1848 徐松(1781-1848)逝,著有《宋会要》

1850 文宗(奕詝,1831-1861)

1851 咸丰

1851 洪秀全(1814-1864)成立太平天国

1851 (Heavenly Kingdom of Great Peace,1850-1864)

1852 曾国藩(1811-1872)组湘军

1853 淮北捻军(1853-1868)起

1856 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1861 穆宗(载淳,1856-1875)

1861 慈禧(1835-1908)垂廉听政开始

1861 恭亲王奕?(1832-1898)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1862 同治

1863 石达开(1831-1863)被杀

1864 甲子年

1865 李鸿章(1823-1901)立江南制造局

1866 左宗棠(1812-1885)设福州造船厂

1874 德宗(载湉,1871-1908)

1875 光绪

1876 沈葆祯(1820-1879)聘法国工程师于台南建成亿载金城

1885 刘铭传(1836-1895)任台湾省巡抚(1885-1891)

1876年,左宗棠讨伐阿古柏。李鸿章反对无效。

1877年,左宗棠占和阗,收复除伊犁地区外的新疆全部领土。随即上疏建议新疆改设行省。1879年中俄伊犁交涉。1880年春左宗棠在新疆部署兵事。

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琉球,废除其国王,将琉球改为冲绳县。

1881年初,中俄《伊犁条约》签定。

1889 光绪(1871-1908)亲政开始

1894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

1894 唐景嵩(1841-1902)任台湾省巡抚

1895 丁汝昌(丁禹廷,1836-1895)自杀

1898 谭嗣同(1865-1898),康有为(1858-1927)戊戌变法

1889 张之洞(1837-1909)任湖广总督,推动洋务运动

1899 道士王丹箓于敦煌石窟第 17窟发现大量书画经卷

1900 义和团起义

1900 作家谢冰心(1900-1999)生

1905 诗人黄遵宪(1848-1905)逝

1901 废八股,用策论

1902 鲁迅(周作人,1881-1936)留日

1904 日俄战争(1904-1905)

1906 废科举

1907 徐锡麟( -1907),马宗汉( -1907),秋瑾(1875-1907)被捕处死

1908 宣统帝(溥仪,1906-1967)

1909 宣统

1911 黄兴(1874-1916)广州起义,黄花岗事件

1911 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独立,清朝开始瓦解

1912 清帝退位,清朝正式灭亡注1:唐王朱聿 位时改元绍武,以明年为绍武元年。终其朝,仍用隆武纪年。绍武并未使用。但仍称其为绍武帝。

【中小学资料】中考历史 中国古代史 明清时期专项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历史证明,统一必然促进国泰民安,分裂将导致国运衰退。为了维护国家统一,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 伊犁将军 B. 宣政 院 C. 驻藏大 臣 D. 乌里雅苏台将军 2.东南亚一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三宝港”、“三宝庙”、“三宝塔”等遗址,是为了纪念() A. 郑和 B. 戚继 光 C. 郑成 功 D. 鉴真 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被美国NBC电视台改编并取名为《The Monkey King》(猴王)。文中空格处应填写 ( ) A. 《三国演义》 B. 《水浒 传》 C. 《西游 记》 D. 《红楼梦》 4.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选题《中国封建王朝落日辉煌的实践》,请问以下哪位人物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

A. B. C. D. 5.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八股之害等于焚书”是说二者都( ) A. 削弱了儒学地位 B. 钳制了人们的思 想 C. 损害了国家统一 D. 引发了文字狱 6.《尼布楚条约》签订的地点是() A. 雅克萨 B. 北 京 C. 尼布 楚 D. 俄国 7.一位史学家说,中国扩展自己的海上力量,是受最内在的动机所激发,而绝非一次探险。作为一个新建王朝,明朝需要威望,而威望的实现则是需要外国访客带着货物到中国,然后中国人把它们作为象征性的“贡品”接收下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尽管认为自己是天朝上国,但他们还是在追求一种外交上的认可。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张骞通西城 B. 玄奘西 行 C. 鉴真东 渡 D. 郑和下西洋 8.对西藏喇嘛教首领班禅进行册封的清朝皇帝是() A. 顺治皇帝 B. 康熙皇 帝 C. 乾隆皇 帝 D. 雍正皇帝

高一历史明清对外贸易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复兴高级中学朱文波 [教学目标] 1. 知道明朝从海禁、朝贡贸易到开放海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葡萄牙、西班牙殖民势力东来并建立起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太平洋丝绸之路等重要史实。 2. 完成“文献选读”、“读图学史”等栏目,初步掌握从历史文献、图片中解读历史信息的方法;讨论分析“明清对外政策的演变趋势及其原因和后果”,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论从史出”的意识。 3. 认识到对外开放交流促进国家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反之,闭关锁国只能导致闭塞与落后,进一步拉开与世界先进地区的差距。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海禁——开禁——闭关)及原因和后果 难点——朝贡贸易的概念、特点 说明: 1. 本课内容呈现了明朝的海禁、朝贡贸易到开放海禁;清朝从海禁到开禁再到闭关;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西班牙势力东来并建立起以澳门为中心的国际贸易航线、以马尼拉为中转站的太平洋丝绸之路等重要史实。在这些重大史实的背后,其实从对外关系上折射出了明清这一中国古代社会后期阶段的又一社会特征:即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发展到闭关自守。因此本课的教学一者要帮助同学梳理和了解明清对外贸易的发展概况;二者是要引导学生把明清对外政策放在历史发展长河中以及世界大背景去定位,理解明清对外关系的时代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和造成的影响。因此,明清海外贸易的走向(海禁——开禁——闭关)及原因和后果应列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2. 在具体教学设计过程中,本课的相关史实对学生而言是比较生辟难懂的,尤其是朝贡贸易,因此朝贡贸易的概念、特点应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2021年高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汇编:专题九 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专题九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 明(1368~1644)都城南京—北京清(1616后金~1636大清~ 1644入关~1912)都城北京 一、明清时期的政治 1.明朝政治——废丞相,设内阁 (1)废除丞相 明初沿袭元朝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2)内阁制度的建立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大学士很少参与政事。 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出现。 内阁大学士虽有“票拟权”,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实质: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清朝政治——设军机处,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1)军机处的设置 原因:①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根因) ②雍正帝为及时处理西北战事。(直因)

职责:参与机要政务,只能跪奏笔录。 作用:①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②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2)清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康熙帝 ①平定三藩。解决了地方割据势力,为巩固国家统一创造了条件。 ②收复台湾、设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大陆的联系,促进了 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③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和多伦会盟。加强了蒙古各部的团结,密切 了与清廷的关系,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 ④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中国与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平等条约。 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小结:康熙帝的贡献——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基本奠定中国的版图。 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自秦至清,前期主要是积极作用,后期主要是消极作用。 积极影响: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它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抵御外来侵略、组织水利工程、发展社会经济、防止分裂割据、加强民族交流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中国历史(柒: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 明成祖朱棣(在位:1402年-1424年)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推翻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前期建都南京。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21年迁都北京,明朝进入全盛时期。1405年,明成祖朱棣任命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达印度洋、东南亚及非洲等地。文化上则出现了王阳明、李贽等思想家,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等长篇小说。1449年,明英宗于北伐瓦剌时战败俘,50万明军全军覆没,史称土木堡之变。但是,明朝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崛起,又出现了“弘治中兴”。明朝是以个非常开放的朝代,明朝火器世界一流,曾一度超过欧洲。明中期张居正变法强大了明朝,明神宗时候,明朝的经济发展到了顶峰。1627年,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1644年,起义首领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毅宗朱由检自缢,清军入关。南方大臣先后拥护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键(隆武)、桂王朱由榔(永历)为帝,史称南明,最终因实力不足及政治内斗为清朝所灭。 明朝晚期,居住在东北地区的满族开始兴盛起来,终于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不久,驱逐李自成,进入北京,建立了清朝,当时明朝旧臣郑成功南撤到台湾岛,并驱逐了那里的荷兰殖民者,后来被清朝军队攻下。清朝在之后的半个世纪还攻打并占领许多地区,例如新疆、西

藏、蒙古以及台湾。康熙年间,清廷还与沙俄在黑龙江地区发生战争,最终于1689年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条约——《中俄尼布楚条约》。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在历史上落后了。   一幅描绘列强瓜分中国情形的漫画  到了19世纪初,清朝已经走向衰落,在嘉庆年间先后爆发白莲教、天理教的大规模起义。与此同时海上国英国、荷兰与葡萄牙等纷纷开始强制与中国进行贸易。1787年,英国商人开始向华输入鸦片,导致中国的国际贸易由顺差变为巨额逆差。清廷于1815年颁布搜查洋船鸦片章程,然而英商无视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鸦片,道光皇帝于1838年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1839年6月,将237万多斤鸦片在虎门销毁,史称虎门销烟。英国政府因此于1840年6月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英军进入长江,切断江南对北京的物资供应,于是清廷求和,《南京条约》签署,除在东南沿海开放上海等5个通商口岸之外,还割让香港岛,这是近代中国与帝国主义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主权受到破坏。一般中国大陆史学界认为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与此同时中国国内反抗清朝的斗争再度兴起。1851年至1864年间,受到基督教影响的秀才洪秀全建立拜上帝会,在广西桂平县武装发动金田起义并创建了太平天国。太平天国曾经一度占领南方18个省份,并定都天京(今南京),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政权。同一时期其它的运动还有天地会、捻军、上海小刀会起义、甘肃回民起义等。这些反抗清朝的斗争直到1860年代中期才基本平息下来。 19世纪后期,英、法、俄、日等多次侵入中国,强迫中国与之签定

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练习中国古代史—明清时期

专题三整合训练 1、下图为明朝初年中央和省级地方官府行政关系示意图。 以下各项对于示意图的分析,正确并且全面的是( ) A.皇帝专制权力强化 B.具有近代三权分立的特征 C.丞相制度被废除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 2、明大学士李东阳疏言“内阁与瑾(宦官刘瑾),职掌相关,凡调旨撰敕,或被改再三,或径自窜改,或持归私室,假手他人。臣虽委曲匡持,而因循隐忍,所损已多。” 李东阳所述主要是由于( ) A.内阁只是内侍机构 B.宦官职掌裁定权 C.皇帝专制、皇权至上 D.丞相制度被废除 3、清朝时期,皇权专制体现在政治统治的各方面,皇帝可随意处分臣下,也会任意免除对官员的处分,雍正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有关政策反复摇摆于实施与不实施之间。 这一现象反映出( ) A.雍正帝弱化法律作用 B.吏治逐渐走向腐败 C.中央政府权威的下降 D.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4、《清史稿》载:“世谓(内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 该记载( ) A.体现军国大权尽归内阁 B.显示“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 C.证实清朝中央集权强化 D.说明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 5、从16世纪中叶开始,玉米、番薯、马铃薯等原产于美洲的粮食作物先后传人中国,且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逐步成为主导性的农作物品种。这一情形( )

A.缓和了明清的人口压力 B.改变了明初的农业种植结构 C.说明精耕细作走向成熟 D.说明当时耕作农具已经成熟 6、明末徐光启编纂的《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这说明当时( ) 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 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 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7、明清时期,“苏湖熟,天下足”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唐寅曾描绘苏州等地“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工商业成为民众主要的生计来源和国家陚税的重要来源。这说明( ) A.江南农业生产技术逐渐落后 B.江南经济结构出现转型迹象 C.明清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江南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8、徽商、晋商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于( ) A.商周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9、从图一到图二,反映出( ) A.程朱理学到陆王心学 B.儒学道统确立与突破 C.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D.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 10、明清之际,出现了一些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他们思想的共同特点是( ) A.以“异端”自居 B.具有朴素的唯物思想 C.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D.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明清时期历史题完整有答案

明清时期历史题 一选择题 1 一条鞭法不同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是(B) A.废除了人头税B.赋税折银征收 C.以田亩数计征D.按照资产交纳 2 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C)A.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明政府加强各国交流的一种手段 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3.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C.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4. 明朝时期科举制与隋唐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B) A.考试科目 B.考试作用 C.考试管理 D.考试内容 5. 明朝推行以银两收税的首要条件是(B) A.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B.商品经济的活跃 C.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政府的强制推行 6. 明朝中后期起由对外的交往转向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源是(C) A. 西方殖民者侵扰边疆 B. 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C.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7. 这一政策的转变对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后果是(C) A.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B. 使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C. 拉大了与西方的差距,使中国落后于西方 D. 导致封建统治者妄自尊大 8. 明清文化具有新时代特征,主要表现为(A) A.产生了反封建专制的民主思想 B.统治者对教育的控制进一步改变和加强 C.出现了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文艺作品 D.出现了介绍外来先进科技的科学巨著 9. 康熙帝为了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A)

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③.设置驻藏大臣④.设置伊犁将军⑤平定三藩之乱 A.①⑤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 一条鞭法和两税法体现了倡导者怎样的理财思想(C) A.轻徭薄赋 B.无夺农时 C.平均负担 D.开源节流 11. 清朝前期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C) A.农民受到残酷剥削购买力低下 B.地主商人投资于土地,手工业生产资金短缺 C.科学技术不发达,手工业品质低、价格高 D.各级政府对手工业生产限制重重 12科举制度在明清时期日益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主要是因为(B) A. 考试与选拔过程日趋腐败 B. 内容与文章格式日益僵化 C. 早期民主启蒙思潮潜滋暗长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日益强化 13电视剧《乔家大院》展现了文明中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D) A. 陈振商业繁荣 B. 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 C. 区域间贸易的发展 D. 明清商业繁荣 14清朝人记载:“开机之家,谓之账房;机工领织,为之代料;织成送缎,主人校其楛(粗劣),谓之校货。“这段话反映了(B) A. 机房生产规模夸大 B. 包买主制度出现 C. 手工作坊生产分工细致 D. 机房中使用雇佣工人劳动 15在近代民主革命时期,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被称为17世纪中国的“民权宣言”主要是因为黄宗羲(A) A. 提倡“法制”,反对“人治” B. 是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家的代表,是中国反封建的先驱 C. 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猛烈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主张 二简答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十万入我中土,……”。 ——《中国古代经济史纲》 材料二“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

明清史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学习评价设计 【主要内容】 1.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主要思想。 2.明清小说和戏曲的代表作品及作者。 3.明清的主要科技成果。 【评价反馈】 1.自行梳理,整理成表格。 2.准确、全面。 【主要内容】 通过情境教学,设置以下问题: 1.明清文学作品呈现的特点及其成因? 2.明朝中后期《牡丹亭》中出现提倡人性、批判旧礼教思想的原因? 3.为什么中西方文化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相同的主题和批判精神,但东西方最终却道路两歧? 【评价反馈】 1.根据情境,结合所学,尤其是上一节课的内容,独立或者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2.课堂成文,把自己的思考下下来。 【主要内容】 1.(2019·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一次·7)明代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常借《中庸》“率性之谓道”这一句中的“率性”二字论道,推出自然情欲论。《明儒学案》中徐抛谓:“圣贤教来学,率性而已。”据此可知,他们都( ) A.受到世人普遍的赞誉 B.继承程朱理学的思想 C.提倡个性自由与独立D.务实而不尚空谈之学 2.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3.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市民阶层价值追求B.艺术的教化功能 C.雕版印刷术的发展D.进步思想的影响 4.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A.陆王心学广泛传播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5.明代中后期,人们根据自身的喜好选择生活方式,旅游普及到最普通的百姓。每逢佳节如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众人成群结队,就近选择风景美妙之处尽情游览,体会平日劳苦之外难得的闲暇之乐。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 ) A.政府户籍管理宽松B.民众个体意识觉醒 C.雇佣关系已经成熟D.农耕经济趋于衰落 6.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评价反馈】 6道选择题均为高考真题,有一定难度,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成程度。 教学过程设计 【图片导入】四大名著和四大名剧的海报展示 【设计意图】通过耳熟能详、极具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唤醒学生对明清时期文学繁荣的记忆 【明清文学】 表格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明清文学、戏剧作品,以及学者冯天瑜关于明清文学的相关点评。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题材、数量、主题等直观了解,认识到明清时期文学作品呈现世俗化、通俗化的方向发展。 【明清思想】 《牡丹亭》为何能家传户诵?又为何屡次被禁?明朝中后期《牡丹亭》中出现提倡人性、批判旧礼教思想的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具有冲突性的设问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通过梯度的层层设问引发学生前后联想,既能回顾到明清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的知识,又能引出明清思想领域的变化,最终认识到明清思想承古萌新的特征。 从经济、文学作品本身、作品传达的主题思想等方面设置情境,提出为什么中西方文化在同一个时期出现了相同的主题和批判精神,但东西方最终却道路两歧?

明清大事记表

1271 忽必烈即中国帝位,定国号元1274 第一次征日1275 马可波罗(1254-1323)到达中国1279 灭南宋(1127-1279)1281 第二次征日1292 马可波罗(1254-1323)离开中国1294 成宗(1267-1307)1295 元贞1297 大德1300 关汉卿(1220-1300)1307 武宗 1308 至大1311 仁宗1312 皇庆1314 延祐1316 郭守敬(1231-1316)逝,计算数、天文学、地理1320 英宗1321 至治1321 马致远(1250?-1323?)逝1323 晋宗 1324 甲子年1324 泰定1328 致和天顺帝1328 天历文宗1329 明宗 1329 文宗1330 至顺1332 宁宗1333 元统顺帝(1320-1370)1335 至元 1335 废止科举1341 至正1341 重开科举1345 辽史、金史、宋史写成 1351 韩山童( -1351)、刘福通( -1363)红巾之乱(1351-1366)起 1368 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结束 明(1368-1644)1368 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 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1370 定科举法 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1373 颁布大明律1381 行里甲制1384 甲子年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1385 徐达(1332-1385)逝1387 《鱼鳞图册》问世 1398 惠帝(朱允炆,1377-1402?)1399 建文1400 罗贯中(1330?-1400?)逝,著有《三国志演义》1402 成祖(朱棣,1360-1424)1402 方孝孺( -1402)被杀1403 永乐 1405 郑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 1405-1433)始1407 《永乐大典》问世 1420 北京设东厂1421 迁都北京1424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1425 洪熙1425 宣宗(朱瞻基,1399-1435)1426 宣德 1435 英宗(朱祁镇,1427-1464)1435 宦官专政开始 1436 正统1444 甲子年1449 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1449 景帝(朱祁钰,1428-1457)1449 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 1450 景泰1457 天顺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62 画家戴进(1389-1462)逝1464 宪宗(朱见深,1447-1487) 1465 成化1487 孝宗(朱祐樘,1470-1505)1488 弘治 1502 《大明会典》问世1504 甲子年1505 武宗(朱厚照,1491-1521) 1506 正德1506 王阳明(1472-1529)贬贵州1509 画家沈周(1427-1509)逝 1510 宦官刘瑾( -1510)逝1521 世宗(朱厚熜,1507-1566) 1522 嘉靖1550 瓦剌军围北京1552 画家仇英( -1552?)逝1559 杨慎(1488-1559)逝1559 文征明(1470-1559)逝1562 严嵩遭罢免1557 葡萄牙获澳门居住权 1563 俞大猷(1504-1580),戚继光(1528-1587)于福建破倭寇 1564 甲子年1566 穆宗(朱载垕,1537-1572)1566 海瑞(1514-1587)非难世宗 (1507-1566)入狱1566 葡萄牙人建设澳门1567 隆庆1570 缔约承认蒙古对西藏宗主权1570 李攀龙(1514-1557)逝1572 神宗(朱翊钧,1563-1620) 1572 张居正(1525-1582)为首辅,高拱(1512-1578)遭罢免 1573 万历1578 李时珍(1518-1593)著《本草纲目》(Great Pharmacopoeia)问世1580 张居正(1525-1582)丈量田亩1582 吴承恩(1510?-1582?)逝,著有《西游记》1583 申时行(1535-1614)任首辅1584 耿定理(1534-1584)逝 1590 王世贞(1526-1590)逝1592 日本丰臣秀吉(1536-1598)出兵朝鲜 1593 文人徐渭(1521-1593)逝1596 耿定向(1524-1596)逝 1596 日本第二次出兵朝鲜1601 意大利耶稣教会传教士利玛窦(1552-1610)到北京1602 李贽(李卓吾,1527-1602)狱中自杀1604 顾宪成(1550-1612)重建东林书院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历史简介

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简介班级:09级国贸7班姓名:周珂俊学号:109333070730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中的分分合合不间断,秦汉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更替中,还夹带有春秋战国、楚汉争霸、三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时期。但是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又与其他时期有着严格的区别:这些朝代的中国大部分是处在统一的阶段。 秦朝,西元前221年由秦始皇建立,君主代表就是秦始皇,著名事件是“焚书坑儒”。创立过程简单来说就是灭六国,修灵渠,统一越族,统一西南,击退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朝代功绩是创立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从此在中央集权统治下货币统一土地私有,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抵御外敌。灭亡主要原因是秦朝的暴政统治。人民渴望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秦国一直沿用“苛政”(有功重赏、有错重罚)。随着秦统治的扩大而秦政越来越苛刻,被压迫的人民,在忍无可忍的后决定揭竿起义,秦朝在起义反抗之下崩溃了。 汉朝,西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建立。创立过程从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和刘邦楚汉之争开始,到刘邦的获胜并创立汉朝结束。君主代表为汉武帝,最著名事件让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朝代功绩主要集中在经济科技方面,开辟丝绸之路,东汉时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纸,张衡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能够预报地震的“地动仪”,司马迁还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等等。灭亡的主要原因有①皇帝昏庸,苛捐杂税众多②政权旁落宦官专权,政局混乱。 隋朝,581年隋文帝杨坚代北周称帝,改国号为隋。589年灭了南朝陈,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分裂局面,正式确立隋朝。君主代表是隋文帝,著名事件是兴修了至今仍能使用的大运河。朝代功绩有①政治上确立了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②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 ③经济文化上,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增加政府收入,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灭亡的主要原因是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阶级矛盾的激化,农民爆发起义。 唐朝,由李渊于618年建立。隋朝末期,军阀割据,民不聊生,爆发隋末农民起义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起兵,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隋炀帝孙

明清时期的政治

第4课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一、课标要求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历史必修1的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四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完善,相权逐渐被削弱,君权不断被加强。明朝,在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创立内阁,使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强化;清朝,从康熙设南书房分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到雍正设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三、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发展、演变的过程,这是他们学好本节课内容的有利条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习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史实,在明确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特点的基础上开始本课的学习。 四、重难点分析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1、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自秦朝开始设立宰相,宰是主宰,统领的意思,相是辅佐的意思,可知宰相的意思是辅佐皇帝,统领百官。在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在君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不断加强而相权被不断的分散、削弱。到明太祖朱元璋是废除了丞相,究竟为什么呢?。 1、明朝君主专制加强到新高度 ①地方:废行省、设三司②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布衣天子朱元璋吸取元朝宰相权力过大左右皇帝废立,地方行省长官平章政事所拥有的“军国重事,无不领之”的大权导致灭亡的教训,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设三司,分管行政,军事和司法,直属中央,从而把地方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在中央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材料一: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一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君臣即对劾奏,处以重刑。 ――摘自《明太祖实录》 【设问】为何“我朝罢相”? 【总结】A原因: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B结果:加强了皇权,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 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明清时期

第六单元明清时期 一.时空定位 明:1368----1644年;都城:应天(南京)--北京 清:1636----1912年;都城:北京 二.时代特征 1.政治: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2.经济:农耕文明达到顶峰;商品经济发达,出现新经济因素;重农抑商强化和海禁闭关 3.文化:承古萌新:理学占主导,早期民主思想和文化出现;总结性科技巨著问世,但科技落伍;西学东来,小说成为文学主流。 三.明清时期的政治 (一)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1.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 (1)内容:废除丞相,由皇帝直辖六部 (2)影响: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2.内阁制度的建立 (1)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不参与决策) (2)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创立(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阁臣获得票拟权 3.清雍正:军机处的设立 (1)主要职能:秉承皇帝旨意办理政务、草拟诏旨、上传下达、提供决策建议(2)特点:机构简单、办事机密、行事快捷 (3)影响: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4.小结: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根据中国古代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1)分割相权:隋唐、宋 2)起用近臣:汉、明、清(用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机构的职权) (2)趋势: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加强,地方权力被削弱和限制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分割和削弱,直至宰相制度被废除 (二)康熙帝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1)1673-1681平定三藩:解决地方割据势力,为巩固统一创造条件 (2)1683收复台湾、1684设置台湾府:加强了台湾同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1685—1689):抗击了沙俄的侵略,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 (4)1690平定准噶尔部叛乱、1691多伦会盟:多伦会盟加强了蒙古各部的团结,密切了他们与清廷的关系,使之成为保卫边疆的重要力量 (5)康熙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历史贡献 1)开创了康乾盛世的繁盛时代 2)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民族关系、对外关系) 3)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 二、明清时期的经济 (一)明清时期的农业 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的表现 (1)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改良 (2)明清时期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玉米、甘薯) (3)经济作物广泛种植,形成专业生产区域,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2.农业经营方式:租佃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主要形式

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

“明清时期”阶段特征分析 明清时期指的是从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这一段时间的历史。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时期,从中国自身发展看,是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时期。从世界历史的角度看,中国由开放转向封闭、由领先转向落后,与世界的差距逐渐拉大。那么,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如何呢? 政治方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最高峰,决策权完全归于君主个人,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史实:明朝: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南书房,军机处。)阶级关系有些新变化,明末农民起义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经济方面, 赋税制度:清初实行地丁银制度,废除了人头税,是我国赋税制度史上的重大变革; 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 农业:排灌工具先进,桑棉种植扩大。 手工业: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业等行业中,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了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 商业:影响商业的政策: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原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政府赋税制度调整的客观促进(征银) 表现:1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2许多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3南方大量工商业市镇兴起,4商帮产生5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票号出现 影响:1经济: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掌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标志,发展缓慢的原因及认识(1新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从根本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走向衰落;2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3因腐朽的封建统治的阻碍,发展缓慢,后因外来侵略而中断。) 2政治:市民阶层壮大发展。 3思想:推动明清民主思想的产生。 4文化: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小说,戏剧) 民族关系方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明清统治者重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都同破坏民族分裂的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这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同时,民族关系也比较紧张,明朝始终受到来自北方少数民族的威胁。 对外关系方面,国际环境恶化,外来侵略增多,明朝有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清朝有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略等,反侵略战争都取得了胜利;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海禁政策和闭关自守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消极影响。 思想文化方面,1文化专制登峰造极,八股取士使科举失去了原有的积极意义; 2又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 3程朱理学使思想界呈现出因循守旧的陈腐局面; 4陆王新学(必修三14页);

从原始社会到明清,历史古代史

从原始社会到明清,历史古代史重点全在这儿啦 中国古代史概览 原始社会 (1)经济: ●农业:刀耕火种,耒耜出现并普遍使用;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 ●手工业:晚期,掌握冶铜技术;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制丝织品 (2)文化:彩陶画《鹳鱼石斧图》(3)科技:尧设火正、羲和观察天文 夏、商、西周 (1)政治: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2)经济: ●农业: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木制耒耜和石锄石犁是主要工具(石器锄耕);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 料,治虫灭害;后世主要农作物多已齐备;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手工业: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由官府垄断;商周时期,出现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二里头等代表(商 朝是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西周晚期,出现铁器;商,原始瓷器,有织机;西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商业:先秦时期兴起,商朝人善于经商;商周时期国家鼓励支持商业发展(3)文化:商朝甲骨文,标志汉字形成完整体系(4)科技:夏朝夏小正,后改为殷历(采用干支纪日法) 春秋战国 (1)政治:春秋争霸,战国七雄;部分诸侯国设置郡县,郡县制的起源(2)经济: ●农业: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商鞅变法);个体农耕取代集体劳作;垄作法;战国秦国 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商鞅变法(废井田,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手工业:出现民间手工业(伴随小农经济),获鼓励发展 ●商业: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商鞅变法首倡“重农抑商”

(3)文化:百家争鸣;春秋末年《诗经》,奠定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战国屈原采用“楚辞”体裁著成《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中国绘画走向成熟: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驭龙图》;出现以戏谑为业的“优伶”(4)科技:战国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后人据战国石申著作,辑成《石氏星表》,采用赤道坐标记录 恒星位置;春秋历法采用19年7闰,战国出现“月令”和节气 秦汉 领红包:支付宝首页搜索“8657663”即可领取支付宝红包哟 领下面余额宝红包才是大红包,一般都是5-20元支付的时候把支付方式转为余额宝就行呢每天都可以领取哟!记不住领红包的号码可以截个图保存到手机相册。天天领 (1)政治:秦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设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实行郡县制。西汉初,中央宰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武帝时期,实行中外朝制度,颁行推恩令。察举 制和举贤良对策。武帝始设刺史,监察地方(2)经济: ●农业:西汉赵过推广耦犁(西汉早期二牛三人,后期二牛一人,东汉一牛一人),装有犁壁,出现耧车;东汉 铁犁牛耕推广到珠江流域,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赵过推广代田法;两汉,一年一熟;西汉,漕渠、白渠、龙首渠(井渠施工法) ●手工业:汉武帝后,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收归官办;两汉,出现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发明水 排;东汉,成熟青瓷;长安城设东西织室 ●商业:重农抑商(汉武帝时期,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征收重税),商业受时空限 制;商人地位提高;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畅通,对外贸易开始发展;(3)文化:西汉早期“无为而治”;武帝时期董仲舒创立新儒学体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正 统;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赋(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马王堆汉墓帛画、东汉壁画《夫妇宴饮图》(4)科技: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东汉蔡伦改进);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 学著作,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重心的数学形成完整体系;西汉《氾胜之书》;战国问世、西汉编定《黄帝内经》,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东汉“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奠定中医临床医学理论基础,被誉为“万世宝典” 魏晋南北朝

高中历史明清时期(教案)

明清时期 (1368年—1840年) 知识结构表 一、政治: 1.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①1380年,____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同时,裁撤中书省和____,以____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至此,秦以来一直实行的____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____权和____权于一身,____进一步加强。②明太祖设置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很少能参决政事,一切大事仍由明太祖亲自主持。____在位时,选拔____官员作为大学士,入值宫内的____ ,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日益提高,____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____权,主持阁务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但是,明朝内阁始终不是____定的____一级的____机构或____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____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又在宫内设置____ 。____大臣____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____执行。这样,不仅提高了行____ ,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____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经济: 1.官营手工业:①冶金: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②制瓷: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____瓷、____瓷、____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____瓷,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____是著名的瓷都③纺织:明清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____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特别是细密精致的____ ,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2.民间手工业:①明中叶以后,纺织、制瓷、矿冶等行业中,____甚至超过____ ,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②那时使用的____ ,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③____ ,随着____和____的发展,____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学术界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3.商业:①____时通过____之路,瓷器对外的销量更大。为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明代烧制了带有____和____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____用具和____等。西方国家称中国为“____大国”。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____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②著名商帮:一些地方还出现了____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____和____ 。 ③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____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贸易,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____ ,而是要宣扬____ ,加强与海外各国的____ ,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④明清时期,因为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那时候,只开____一处对外通商,规定由政府特许的“____”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4.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商业起源很早,并且在不

元明清历史

元明清历史 蒙古(1206-1271) 1206 太祖(成吉思汗,1162-1227)即位1227 灭西夏(1032-1227) 1227 长春真人(丘处机,1148-1227)逝 1229 太宗(窝阔台汗,1186-1241) 1234 联南宋(1127-1279)灭金(1115-1234) 1241 海迷失 1243 耶律楚材(1189-1243)逝 1246 定宗(贵由汗,1208-1248) 1248 海迷失 1251 宪宗(蒙哥汗,1208-1259) 1260 中统世祖(忽必烈,1215-1294) 1264 甲子年 1264 至元 元(1271-1368) 1271 忽必烈即中国帝位,定国号元1274 第一次征日 1275 马可波罗(1254-1323)访华 1279 灭南宋(1127-1279) 1281 第二次征日 1292 马可波罗(1254-1323)离华 1294 成宗(1267-1307) 1295 元贞 1297 大德 1300 关汉卿(1220-1300) 1307 武宗 1308 至大 1311 仁宗 1312 皇庆 1314 延祐 1316 郭守敬(1231-1316)逝,计算数、天文学、地理1320 英宗 1321 至治 1321 马致远(1250?-1323?)逝 1323 晋宗 1324 甲子年 1324 泰定 1328 致和天顺帝 1328 天历文宗 1329 明宗 1329 文宗 1330 至顺 1332 宁宗

1333 元统顺帝(1320-1370) 1335 至元 1335 废止科举 1341 至正 1341 重开科举 1345 辽史、金史、宋史写成 1351 韩山童( -1351)、刘福通( -1363)红巾之乱(1351-1366)起 1368 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朝结束明(1368-1644) 1368 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即位 1369 倭寇侵山东沿岸,倭寇之忧起 1370 定科举法 1370 施耐庵(1296-1370)逝,著有《水浒传》 1380 胡惟庸( -1380)入狱,废止宰相 1373 颁布大明律 1381 行里甲制 1384 甲子年 1384 再定科举取士制 1385 画家王蒙(1308-1385)逝 1385 徐达(1332-1385)逝 1387 《鱼鳞图册》问世 1398 惠帝(朱允炆,1377-1402?) 1399 建文 1400 罗贯中(1330?-1400?)逝,著有《三国志演义》 1402 成祖(朱棣,1360-1424) 1402 方孝儒( -1402)被杀 1403 永乐 1405 郑和(1371-1435)七次下西洋( 1405-1433)始 1407 《永乐大典》问世 1420 北京设东厂 1421 迁都北京 1424 仁宗(朱高炽,1378-1425) 1425 洪熙 1425 宣宗(朱瞻基,1399-1435) 1426 宣德 1435 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35 宦官专政开始 1436 正统 1444 甲子年 1449 土木堡之变,英宗(1427-1464)被瓦剌军也先( -1454)俘 1449 景帝(朱祁钰,1428-1457) 1449 瓦剌军也先( -1454)攻北京 1450 景泰 1457 天顺英宗(朱祁镇,1427-1464) 1462 画家戴进(1389-1462)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