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块构造说的理论是在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大陆漂移学说:魏格纳在1915年写出了《大陆和海洋的起源》一书,较完整地提出了这一学说,提出今天所知的南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欧亚大陆、南极大陆等是由大约3亿年前一块“超级大陆”分裂,经过漫长岁月的移动最终形成的。

2.海底扩张学说: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海洋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地球科学家们开始了对海洋盆地以及洋底岩石学的研究。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家揭示出洋底的基本面貌。

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以地幔对流说为基础,认为地球内部的地幔物质在大洋中部上涌,向两边溢流,并推开旧有的洋底物质,逐渐向两侧对称地扩张,形成新的洋底。

3.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以来,勒皮雄等人把大陆漂移和海底扩张的概念发展成为著名的“板块构造说”。

基本观点是: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岩石圈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对流作用。

全球岩石圈划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构造的基本思想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硬壳——岩石圈(或称构造圈),相对于软流圈来说是刚性的,其下面是粘滞性很低的软流圈。

岩石圈并非是整体一块,它具有侧向的不均一性,被许多活动带如大洋中脊、海沟、转换断层、地缝合线、大陆裂谷等分割成大大小小的块体,这些块体就是所说的板块
1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的证据主要有:(1)大陆岸线的相似性。

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与南美的海岸线轮廓相互匹配,可以拼接成为一个整体,说明这两个大陆曾经相连接。

褶皱系的延续性。

南大西洋两岸,即非洲南端与南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南的二叠纪褶皱山系同是东西走向的,而且地质情况相当,可以连接;欧洲挪威、苏格兰、爱尔兰与北美纽芬兰的加里东褶皱带也是可以连接的。

(2)古冰川的分布。

南方诸大陆,(南美、南非和南澳大利亚)和印度南部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冰川痕迹,若将分布地拼合在一起,能较好的解释冰川分布的规律。

(3)化石。

在南方诸大陆和印度南部的晚古生代冰碛层上普遍覆盖有具舌羊赤植物群化石的含煤地层,证明南方诸大陆与印度过去是一个整体。

:2板块构造学说:证据之一,是海岭,或叫洋中脊、洋中隆及海底山脉等等。

海岭最先是美国人在19世纪中期辅设横跨大西洋海底电缆时发现的,也就是“大西洋中脊”。

后来也相继在印度洋中部、太平洋东部发现类似的洋脊或中隆。

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等又发现这些大洋中的海岭有首尾相接的状况,具有全球规模。

全长达6~8万公里,成为地球上最大、最长的山系。

大西洋中脊全长万余公里,宽度550~900公里,呈“S”状,是由一系列平行的山脉组成。

在海岭之中呈巨大的陷谷地形,陷谷是地壳的巨大裂缝所在,也是地壳新生的地方,其中充填着橄揽岩和玄武岩,这就是新生的地壳了。

太平洋海岭,不在洋中央,而是偏东,其形状简单而宽阔、平缓,海岭中间也无裂谷,人常称之为中隆。

印度洋中脊和大西洋颇为相似,比较复杂,在中脊处地震活动比较强烈。

海岭是板块构造的证据,就在于它是地壳扩张的产物,因为扩张,壳下岩浆才一次次地沿扩张裂缝喷发而出,形成了新的地壳,即地壳的增生带。

在增生时新的岩浆挤老的岩浆,把老的挤向两侧。

所以,离海岭中心轴越远,岩石就越老,反之,离中心轴越近,岩石就越新,很有规律性,也具对称性。

这是板块构造最有力的证据之一。

证据之二,是深海沟。

深海沟是在大陆与大洋之间靠大洋一侧的地方。

地球上水深超过6000米的海沟共24处,其中19处在太平洋中。

全球最深的海沟是马里亚纳海沟,水深约ll034米。

海沟的形成,是板块构造活动的杰作。

即一个板块向下俯冲到另一板块之下时,一边下垂,一边上翘,这中间就形成了海沟。

所以说海沟是板块构造俯冲带开始的地方,也是板块构造挤压活动的场所。

在这里好像一个枢纽或传动带,一方面把海洋板块的岩石俯冲下去;另一方面也把大陆板块翘起来。

证据之三,是岛弧。

岛弧也位于海洋与大陆之间,常和海沟结伴而存在。

海沟靠近大洋,岛弧靠近大陆。

岛弧常成群结队产生,首尾相连,呈雁行排列,构成弧形,典型者要数太平洋西边的岛弧了。

岛弧实际上也就是弧形山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

构成岛弧的岩石主要为中生代或新生代的基性到酸性系列的火山岩,尤以安山岩居多。

所以岛弧也可以说是火山岩带的别称,其所以说它是板块构造的证据,就是岛弧中的火山岩是板块构造活动的产物。

证据之四,是转换断层与错断带。

所谓转换断层,是海底扩张时,海岭上各段的扩张速度的差异,在差异较大的地方就要错开,这错开之处,就是所谓的转换断层。

它横切海岭,起调整扩张能量、维持平衡的作用,是一种张性断层。

如果密集存在,就成了错断带或破碎带了。

其所以是板块构造的证据,就因为它是地壳扩张形成海岭时的一种相关产物。

证据之五,是海底平顶山。

平顶山是由长条状的许多弧山所构成。

弧山之顶被海水所削平。

山体多为基性火山岩所组成,其顶上也往往有珊瑚礁或薄薄的沉积物所覆盖。

平顶山的岩石时代多为中生代或更新的岩石。

其所以是平顶的,就是因为海底扩张和洋壳下降,使之沉没于海水之中的缘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