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甲基吡咯烷酮中毒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甲基吡咯烷酮中毒的调查
Investigation of a case of acute N-Methyl-2-Pyrrolidone poisoning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分析一起由N-甲基吡咯烷酮(N-methyl-2-pyrrolidone,N-MP)引起的中毒事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调查中毒者临床表现及其接触的生产性毒物,实验室GC/MS检测分析,综合分析中毒原因。结果本次中毒是由N-甲基吡咯烷酮引起。结论应加强新材料N-MP毒作用的研究以防止新的职业中毒。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 case of N-Methyl-2-Pyrrolidone poisoning put forward effectual preventive measures. Methods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the poisoned victims and their exposed poisons, analysis the productive raw material by GC/MS, analysis by synthesis the poison reasons. Results This occupational poisoning was caused by N-MP. Conclusion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f new material N-MP to prevent the new occupational poisoning.
关键词 N-甲基吡咯烷酮;中毒;调查
Key words N-Methyl-2-Pyrrolidone; Poisoning; Investigate
2009年11月2日, 深圳市某电子厂发生一起多人出现中毒症状,通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GC/MS检测分析及病人发病状况综合分析,确定为N-甲基吡咯烷酮中毒,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事故发生情况
2009年10月29日该厂B栋四楼涂膜车间涂膜机抽风设施(N-MP回收装置)发生故障,导致车间内的N-MP浓度不断升高,工人在加工时能闻到较强的刺鼻气味,但未引起重视。11月2日始多名工人先后出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上腹部疼痛等症状,2日下午陆续送往当地人民医院治疗,至11月6日已发病17例。
2 临床资料
17名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并伴进食后明显,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呼吸道刺激症状,咳嗽、咳痰,胸闷,一例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体征表现为精神萎靡,皮肤巩膜无黄染,呼吸音稍粗,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此外有2人体温升高(最高38.4℃)。
实验室检查有血、尿常规、肝功、肾功、心肌酶、淀粉酶、凝血时间、血糖、电解质、血脂等,17名患者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血清ALT升高(66~238 U/L)、AST为262~635 U/L,有一例血糖稍高,其余均未见异常。其他特殊检查有B超(肝、胆、脾、双肾)、胃镜、心电图及胸部X线摄片,除2名有胆结石外B超均未见异常,胃镜检查异常5人,均为浅表性胃炎;心电图有2人有ST段改变,胸部X线摄片均未见明显异常。采取补充液体电解质和能量、促进代谢、营养心肌、保护胃粘膜及护肝等对症治疗措施后,平均15天治愈出院。
3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3.1 一般情况
该厂2003年2月投产,主要产品为锂电池,全厂工人1100人,为民营企业,发生中毒的员工均来自该厂四楼的涂膜车间,作业工人共22人,均为男性,最大为41岁,最小为18岁,平均年龄23.6岁;本职工龄最长的为27个月,最短的为10天,平均0.5年;22
人分二班,每天工作11小时。
3.2 生产工艺
N-MP与导电石墨、碳黑、镍钴锰酸锂、钴酸锂、锰酸锂等正极材料混合搅拌(真空)→涂膜机加温烘干(温度约90-130度,有全封闭式抽风机)→产品首件→过程测量→收卷→卷料存储→结束
3.3 现场调查
发生中毒的涂膜车间设有4台涂膜机,面积约260m2,使用的化学原料有液态的N-MP、有固态的鳞片石墨、镍钴锰酸锂、钴酸锂、锰酸锂,按比例进行配料加入密闭专用罐,经胶管导入涂膜进行烘干(温度约90-130度),有专用的抽风、回收系统,其中一台的抽风设施故障,中毒发生后全部涂膜机均停产。
该车间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为N-MP,使用量为300Kg/天。由于该厂自2003年2月投产以来抽风设施完好,从未发生过N-MP中毒事件,供应商提供的MSDS上标明其毒性非常小,故从未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该职业病危害因素,车间未张贴职业危害因素警示标志,无相关的检测报告;工人作业时有戴胶手套及未戴活性炭防毒口罩,工人在上岗前及在岗期间未开展全面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调查得知该车间22名员工均在外面自行租房居住及自家做饭,腹痛前无聚餐史,身体健康,既往均无消化道疾病史及其他疾病,无家族史。同一工厂其他车间、其他岗位及管理人员,当地居民均未发生类似疾病。
受该公司委托,采N-MP原液1瓶(200 ml瓶),经GC/MS分析,主要挥发性有机组份均为N-甲基吡咯烷酮,主要挥发性有机组份峰丰度100%。
4 事故原因分析
根据患者职业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了传染性疾病、内外科原发性疾病、食物和药物中毒,可以认为这是一起由N-甲基吡咯烷酮引起的职业性急性中毒事件。
5 讨论
本次中毒的临床特点以消化系统、呼吸道刺激症状及神经系统为主要表现,其中消化系统主要为恶心、呕吐、上腹痛及进食加剧、食欲不振等症状,大部分病人出现肝脏损害症状。肝功能异常(ALT、AST、LHD升高)等为主,急性胃粘膜病变是肝损害以外最严重的消化道损害,17例胃镜检查有5例为糜烂性浅表性胃炎;神经系统表现为头昏、头痛;呼吸系统表现为咽痛、咳嗽咳痰;血液系统表现为血常规改变;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电图异常T波改变、心动过缓等改变;目前国内尚无N-MP中毒的相关报道,国外有研究表明N-MP对大鼠有中度刺激作用,有胚胎毒,有致畸作用。使雄性大鼠暴露于高剂量的N-MP(1000 mg/kg/d),10周后对大鼠进行解剖,可见输精管广泛损害;300 mg/kg/d的染毒可致雄性大鼠不育[1]。Krystyna Sitarek and Anna Kilanowicz用C14标志N-MP来研究N-MP在雌、雄性大鼠组织中吸收和排泄发现,N-MP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并在肝脏和雄性大鼠睾丸中停留,经肾脏排泄[2]。另有报道3名新手,年龄在21-29岁的因徒手用盆装99%N-MP溶液清洗零件,最初感到手部皮肤轻微肿胀,伴有灼烧针刺样感觉,3天后感到疼痛,在受损皮肤可见到中度的红斑及水泡,皮肤变得极度肿胀及起皱。手掌组织学检查可见透明层过度角化,表皮层异常不明显,真皮层在血管周围可见零星的淋巴细胞。局部用强皮质激素治疗,10天后治愈[3]。
从我们的调查及国外相关报道表明N-MP是以消化系统为主要靶器官,具有刺激作用及生殖毒性,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吸收,损害多个脏器的毒物,在特定的环境下,会造成机体的损伤。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预防措施,作业场所应注意设备密闭和局部通风。劳动者应配戴橡皮手套,避免皮肤直接接触;戴防毒口罩,防止从呼吸道进入。个人防护用品一旦被污染,应立即清洗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在工业生产中不断引进、更新,由此导致的新的职业病危害也在不断增加。N-MP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石化、电子、电工加工、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