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坚持“生态产业、绿色富民”林业发展战略,按“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种苗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全省林木种苗质量显著提高,林木种苗生产供应能力明显增强,为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主要成就
(一)林木种苗供应体系逐步完善。全省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建设的林木良种繁育基地为骨干、林木采种基地和优良采种林分为补充的林木种子生产体系,建立了以省内自主调剂与市场引导销售相结合的林木种子供应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国家、集体、个人等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苗木生产供应体系。“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采集各类林木种子100万公斤,出圃各类苗木25亿余株,其中:造林苗木约10亿株、园林绿化苗木约15亿株,确保了林业建设和国土绿化对林木种苗的需求。
(二)林木良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共实施国家林木种苗工程建设项目22个,总投资4572万元,其中中央安排投资2935万元;林木良种繁育推广项目80余个,省级财政安排投资3000万元;林木良种补贴试点项目10个,中央安排投资680万元。通过项目实施,全省林木良种生产能力由“十五”期末年产4.8万公斤提高到7.6万公斤,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由55%提高到70%,其中:油茶良种苗木生产规模已达3000万株,良种使用率达100%;林木良种和良种苗木的生产条件得到较大改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设施育苗能力逐年加强,全省林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已初步形成。
(三)苗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土绿化、城市森林工程建设和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会展平台的有力推动下,我省苗木花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五区一带”苗木生产格局基本形成,苗木生产规模逐年加大,苗木种植面积由“十五”末的35万亩提高到70万亩;苗木花卉年产值由14亿元提高到50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出圃各类合格苗木近25亿株,为全省国土绿化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科技兴种取得新进展。坚持科研、生产、管理三位一体,采取合作攻关、技术协作、科技服务等方式,积极推进林木种苗科技创新、林木抗性育种、高世代种子园建设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通过配制培养基、培养体优选和培养生境控制
等组培技术,在全国率先培养出油茶良种组培苗;油茶芽苗砧夏梢嫁接首创成功,突破了油茶芽苗砧嫁接的传统方法,为提高油茶良种苗木年繁殖频率创出了一条新路;松材线虫抗性育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选育和筛选出1209株马尾松抗性候选木,利用dna识别技术建立了我国唯一的基因图谱和数据库;审(认)定并推广56个林木良种,已建成第二代杉木良种种子园,第三代种子园和双系种子园正在建设之中;筛选出50个遗传增益在30%以上的马尾松优良家系,开始营建第二代马尾松种子园;轻型基质容器育苗、芽苗切根移栽、自控全光照喷雾扦插、生根粉等生长素应用等先进育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五)林木种苗法制建设进展顺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颁布实施以来,省林业厅先后制定了《安徽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核发管理暂行办法》、《安徽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种苗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油茶种苗质量和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通过林木种苗行政执法,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得到落实,林木种苗市场不断规范,林木种苗质量合格率由“十五”期末的90%提高到95%以上。由省林业厅起草制定的《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已经2011年8月19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六)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加强。建立了安徽种苗网等服务平台,多渠道收集、整理和发布林木种苗发展动态和市场信息,林木种苗产销渠道得到进一步沟通,为广大林木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提供及时的种苗信息服务。通过创建“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会展品牌,建立了安徽三岗国家级苗木花卉交易市场,组建了省和部分市、县以及乡村林木种苗协会和苗木花卉协会等社团组织,积极开展行业自律、行业指导、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等工作,有力促进了苗木产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二、主要问题
(一)林木种质资源保存研发和良种选育有待加强。目前,由于林木种质资源研究开发水平较低,造成全省林木种质资源原地保存库和异地保存库较少,难以提供林木良种选育所需的优良良种材料,林木良种选育手段主要沿用传统的选择育种方式,可供选育的林木良种远不能满足林业建设的需要。
(二)园林绿化苗木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十一五”以来,我省园林绿化苗木虽然发展迅猛,但结构性矛盾仍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偏小、树种结构和苗木规格比例失衡、苗木标准化程度低等。目前我省正在实施的“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合肥等市的“城市森林”建设和城镇绿化都需要大量的高规格园林绿化苗木,但我省生产供应能力十分有限,需大量从周边省份调进,亟待提高。
(三)持林木种苗发展的长效投入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现行林木种苗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部分树种的良种建设,公益性林木种苗长期投入机制尚不完善,林木良种补贴、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保护、林木种子贮备等扶持政策未能全面落实。目前,林木种苗行业的人才缺乏、队伍不稳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基地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严重短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省林木良种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国有苗圃因管理机制僵化,缺乏经营活力,享受不到国家的扶持政策,处境艰难,全省尚有三分之一苗圃为贫困苗圃,亟待扶持。
(四)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建设亟待加强。到“十一五”期末,全省市、县设立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的仅40个,大多数林业局尚未设立林木种苗站,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管理不到位。机构的缺失还造成林木种苗执法队伍不健全、经费不足、设施短缺、手段落后,远不能适应林木种苗生产和林木种苗市场监管的需要。
第二章发展机遇
一、实现国家“双增”目标和林木种苗发展规划的需要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确立了林业新的地位,赋予林业新的使命,林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锦涛总书记在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庄严承诺,到2020年实现森林面积比2005年新增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新增13亿立方米的“双增”目标。围绕实现“双增”目标,国家将大力开展造林绿化工程,势必极大推进林木种苗事业的发展。
国家林业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从科技支撑、基地建设、市场监管、完善服务、政策扶持等五个方面入手,着力推进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全面提高良种壮苗生产能力。
国家“双增”目标的制定和全国林木种苗发展规划的出台,为我省林木种苗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生态强省的目标,省林业厅制定了“千万亩森林增长行动”,即全省完成人工造林1000万亩,规划到201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3%;到 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5%。规划任务十分艰巨,造林绿化需大量的林木种苗,为林木种苗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机遇和挑战并存。
二、实现“四大区域生态屏障”工程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