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评课稿.doc
最新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教学内容

课外阅读指导课评课稿(1)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学生文学眼界、激发学生文学兴趣、丰富学生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该去思考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五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让学生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须要教会学生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学生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而阅读指导课就是点燃课外阅读这“火药”的导火索。
这五位老师执教的五节课,都做到了这几点,而且做得相当不错:1、阅读的都是精品如:安徒生童话、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余光中的乡愁、曹文轩的《青铜葵花》2、教会学生阅读方法:魏老师注重指导诵读时注意节奏、重音、有感情,詹老师注重指导让学生边读边画线做好记号,这一点很重要。
通过读书卡让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学童话故事时,注重积累、让学生在读童话故事中明理。
谢老师教会了孩子如何读整本的书:作者曹文轩在《追随永恒》中写道:"能感动孩子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一一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羹和殷殷情爱……感动孩子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这些都在书中有所体现,都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需要追寻的永恒的内涵。
学生在阅读过程往往比较难发现这些内涵。
谢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青铜葵花》的教学中恰到好处的帮助学生发现了这些内涵:他从青铜葵花遭受的苦难和感受到的幸福两个层面挖掘有关句子让学生读、交流、感悟,学生在阅读交流中懂得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齐心协力,艰难、困苦而又快乐地生活着。
学生读懂了孩子、朋友之间的友谊,家人之间的亲情和人与人之间的爱,让学生读懂了乡村孩子童年的苦难生活。
阅读分享课评课稿

阅读分享课评课稿【第1篇】阅读课《小猪变形记》评课稿阅读课《小猪变形记》评课稿听樊老师上的阅读课《小猪变形记》,感触很深。
这节课樊老师注重激发孩子阅读的兴趣,让二年级的孩子喜欢阅读,爱上阅读。
刚才樊老师这样讲了,所以我觉得樊老师是在实践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
英国的学者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一书中说:阅读的心境影响力比阅读的情境更大。
他提出的阅读的心境比阅读的兴趣更宽泛。
老师这节课的指导是恰到好处的.。
这节课内读书活动课不同于自发状态下的阅读,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有特定指导老师的阅读。
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角。
老师是服务,学生是在发展。
老师是在欣赏孩子,给孩子阳光,让孩子去灿烂。
从学生的阅读状况来看,这节课他们感受到了读书的快乐,他们是在阅读中得到愉悦,这才是最重要的!【第2篇】大班阅读课:我做哥哥了评课稿大班阅读课:我做哥哥了评课稿做哥哥姐姐的感觉很好,但也有无尽的烦恼。
绘本《我做哥哥了》中的主人公野田就是这样一种矛盾的心里。
它是一个与幼儿生活有关的早期阅读活动,为了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的想象与表现,用完整、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该教师设计的整个活动,目标定位明确、层次分明,在培养孩子对画面内容的观察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同时,紧扣“建立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联系”,引导幼儿通过图文匹配进行阅读,进一步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一、自主的阅读形式,点燃了阅读的火花首先,在活动中幼儿人手一本书,这位幼儿的自主阅读创造了先决条件。
其次,在第三环节教师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阅读时间,孩子在宽松的阅读环境中充分与图互动。
紧接着,教师引领性的的提问,又使幼儿深度的思考,进一步理解画面的深层含义。
从孩子们的回答和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使用的.这一策略完全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并能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二、开放的提问设计,加强了不同层次的互动在整个教学活动的提问设计上,教师都注重了一个开放性,例如:“野田带的好不好?”“好”或“不好”不是老师事先强加给孩子的,而是孩子们通过自己接下来的阅读形成判断后的感受、理解和定位。
阅读课评课稿

1.本节课从表面看是补全文段活动,其实是低年级的一节阅读课。
它是在前一课时学习的
基础上,通过提供有一定意义的语篇综合性训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学习的核心句型和词汇。
授课教师特别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出示“沙滩”这个教学情景,围绕what can you hear/see/feel?三个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活旧知,整个学习过程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习得。
2.关注阅读技巧的指导。
“找关键词句”是阅读过程中解决问题,理清思路的一种好办法。
教师通过“sharp eyes”游戏,呈现关键单词,让学生看没有句子的图猜测“两人在沙滩上谈论什么”,并板书在黑板上,听录音后判断,接着才让学生完成补全对话的任务,随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表演也就水到渠成了,就这样学生在感知,体验,运用的过程中一步步掌握阅读技巧。
3.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拓展环节,教师设计“绘沙滩,议沙
滩“的活动,使学生必须通过自己思考、组织语言来展示给大家。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输出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感觉板书有点凌乱,不能凸显教学重点。
建议教师采用评价机制,如可以用贝壳等作为奖品,学生在绘沙滩时也可派上用场,白纸看不出效果,建议使用彩纸。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4篇】阅读指导课教学设计篇一一、指导目的:1、培育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理解力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帮忙其进一步了解把握课本学问。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了解名人背后付出的艰辛与汗水,体会他们崇高的精神、坚韧的毅力和幽默感,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震撼,进而再促进、加深学生对语文文本的学习。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预备1、课外阅读《名人故事》2、课外阅读反应卡。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五、指导过程:一。
引入:1、沟通平常喜爱看哪些书?2、说说看书的好处。
3、小结: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莎士比亚也说:“没有书籍就像生活中没有了阳光。
”由此可以知道书籍对人类的特别重要。
4、平常课堂上教师都教了你哪些读书方法?(精读、速读、记读、诵读)指名说出各个方法的用法。
5、回忆:教师介绍《孟母三迁的故事》,说说自己喜爱这个故事的缘由:“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宏大的大学问家孟子。
孟子小的时候特别淘气,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
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嬉戏。
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6、大家还想不想连续读《名人故事》中的好故事?布置要求,读《木匠祖师鲁班》(选择自己常用的方法进展阅读,阅读时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联系上下文弄明白。
阅读完后要告知教师你读懂了什么?)二。
生读,教师巡察。
三。
生汇报读书所得。
1、提问:1)你是用什么方法阅读这篇短文的?2)在鲁班身上发生了什么事?3)你觉得鲁班是个什么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出示学生找到的精彩句子,学生说说好在哪里?)2、争论后完成表格。
(学生展现)3、小结:真快乐!同学们能运用平常学到的读书方法进展课外阅读了,本节课教师最主要指导同学们怎样阅读名人故事,《名人故事》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故事等着大家呢!盼望同学们以后专心去读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评课稿

阅读教学评课稿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学生能力教师XXX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使学生学会研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堂课XXX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教学。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
一般来说,说明文上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在XXX的精心准备下,整堂课设计新颖,教学结构严密、思路清晰,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她首先利用深受学生喜爱的蓝猫及XXX导入新课,巧妙激发了学生研究的兴趣;然后顺势指导学生围绕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研究,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举行招聘会。
招聘会的举行,将这节语文课推向了;最后在学生畅谈自己想开发的新型玻璃后顺势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让研究的情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水到渠成。
到此,整堂课的教学也降下了帷幕。
师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里既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了重点,又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堂课凸现了如下亮点:一、注重学生研究兴趣的激发研究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研究的意识,使学生产生研究需求。
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研究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
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蓝猫出发,引出了所要研究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使学生兴奋不已,同学们都积极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
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研究、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评朱小琳老师《西游记》阅读指导课一、领略原著魅力,让学生带着阅读冲动走出课堂《西游记》是我国家喻户晓一部神魔小说,很多学生就是听着《西游记》故事,看着《西游记》影视剧长大。
可是影视带给他们只是对人物本领与故事情节等浅层次内容了解,而对《西游记》思想吻涵与文学价值等认识与体会不够深刻、全面,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与欣赏《西游记》。
课外阅读活动课第一要务,应该是激起学生强烈阅读兴趣,要让学生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带着更大兴趣甚至是阅读冲动走出课堂。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朱主任用得最多方法就是引导学生赏析原著片断,领略原著魅力,让学生明白:“更美妙文字在名著里边。
”“诱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在说人物形象、品环境描写、聊故事情节时,卖个“欲知详情,请读原著”关子,把学生胃口吊得足足,把学生兴趣激发得浓浓。
这节阅读活动课便成为了学生阅读《西游记》、走进《西游记》引子。
二、把握文体特征,带着方法阅读。
学生有了阅读原著兴趣,但读了以后不一定能体会到原著“名”在何处,所以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方法。
教学中朱主任凭借《三打白骨精》这个故事,借助思维导图、借助图表、借助资料、借助想象读书方法。
用这个方法可以轻松解读原著中每个故事。
值得一提是,课堂上虽然提供了大段原著,但朱主任并未费时耗力精耕细作,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等形式自读感悟,了解西游故事,品味文学语言,一个个活灵活现人物形象、一场场惊心动魄故事情节与一处处光怪陆离环境出现在学生面前。
此外,朱主任还从整体上指导学生,告诉学者还从整体上指导学生对全书作了一个鸟瞰式结构,告诉学生既可以从头至尾细细品味,也可以摘其一二,重点突破,精读感悟,有效降低阅读难度,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提升在课外。
灰尘的旅行整本书阅读课评课稿

灰尘的旅行整本书阅读课评课稿今天在XX小学听了XXX老师一堂富有科学小知识又充满生命灵动的课——《灰尘的旅行》导读课。
课堂上X老师语言亲切,教态自然,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良好的语文素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突出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循循善诱,把课堂交给学生。
比如:老师提问:“看到书本封面的名字,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回答问题有了方向感“灰尘为什么要去旅行?”“灰尘是怎样旅行的?”从而导出了读书方法中之一—“提问法”。
2.注重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
以语言训练为本,品词、明理、悟情。
课堂围绕教学目标,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且认真思考,大胆思考并提问。
老师注重突出语文课“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导出阅读方法之二“批注、摘抄法”时,X老师就以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去找有新鲜感的句子,提问并尝试去赏析。
3.板书方面,简单明了扼要。
一目了然。
当然,金无足赤,课无完美。
几点需要改进的地方:1.课前手势舞《你笑起来真好看》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但是X老师缺乏讲解手势舞的内容——想到远方看山川……这样就非常自然得导入“旅行”,和接下来《灰尘的旅行》导读就会更衔接得自然。
接下来我认为教师可以用提问方式激发阅读兴趣,比如“人,为什么会生病?”“饭前便后要洗手”你们心中是否有答案。
指名回答。
再阐述这一切都和细菌分不开,然而它们在哪里?长什么样?它们与我们的关系如何?让我们快去在《灰尘的旅行》这本书找答案吧!2.在指导“看目录”这个环节,也可以设置疑问。
比如:在“第一章‘我的名称’”这里可以提问“你看到这样字眼你会有什么疑惑?细菌姓甚名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课堂显得过满,指导学生“静心阅读”略显不足。
4.动态学情处处理得不是很到位。
在运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过程中,还不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
虽然,这堂课存在一点遗憾,但犹如维纳斯并不因为断臂而影响她的美丽。
阅读交流课评课稿

课程名称:阅读交流课授课教师:XXX评课人:XXX首先,我要对XXX老师的阅读交流课表示由衷的赞赏。
这堂课不仅仅是一堂阅读课,更是一堂关于如何理解和解读文本,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我,如何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讨论的课程。
课程开始,XXX老师首先引导学生们进行了一次快速的阅读,然后提出了一些关于文本的问题,引导学生们深入思考。
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XXX老师组织了一次小组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发言,热烈讨论,每个人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XXX老师在旁边适时地给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的内容。
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们有机会听到不同的观点,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在课程的最后,XXX老师进行了一次总结。
他/她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
他/她还提醒学生们,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解和解读文本,要学会通过阅读提升自我。
总的来说,这堂阅读交流课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程。
XXX老师的教学方式既新颖又有效,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注重能力的培养。
他/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然而,也有一些小的建议。
比如,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有些学生的表现比较被动,可能是因为他们对文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不擅长表达自己的观点。
因此,我建议XXX 老师在组织小组讨论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调整一下小组的构成,让那些表现被动的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讨论中来。
另外,我也建议XXX老师在课堂上多使用一些多媒体教学工具,比如PPT、视频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这是一堂非常优秀的阅读交流课,XXX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八年级英语阅读课评课稿范文

八年级英语阅读课评课稿范文摘要:一、引言二、课程概述1.课程内容2.课程目标3.课程难度三、学生表现1.学生参与度2.学生理解度3.学生反馈四、教师表现1.教学内容2.教学方法3.教学效果五、课堂氛围1.课堂纪律2.课堂互动3.课堂氛围评价六、课程改进建议1.提高学生参与度2.加强学生理解度3.优化教学方法七、总结正文:【引言】在本次八年级英语阅读课中,我们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
以下是对本节课的详细评价。
【课程概述】1.课程内容:本节课的主题是“人与自然”,学生们通过阅读一篇英文文章,了解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课程目标:培养学生们的英语阅读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3.课程难度:适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较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学生表现】1.学生参与度: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与老师互动良好。
2.学生理解度:通过课堂讨论和老师的讲解,学生们对文章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3.学生反馈:学生们表示,通过本节课,他们学到了很多关于环保的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
【教师表现】1.教学内容:老师精心挑选了这篇文章,既锻炼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传达了环保理念。
2.教学方法: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效果。
3.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理解度和参与度,说明教学效果显著。
【课堂氛围】1.课堂纪律:学生们在课堂上始终保持安静,认真听讲。
2.课堂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课堂氛围活跃。
3.课堂氛围评价:本节课的课堂氛围良好,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课程改进建议】1.提高学生参与度:老师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地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理解度:老师在讲解时可以适当放慢速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懂。
3.优化教学方法:老师可以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课堂趣味性。
【总结】本次八年级英语阅读课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和理解度。
中年级阅读教学评课

中年级阅读教学评课中年级阅读教学评课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根底知识的根底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下面收集关于阅读教学评课稿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海阳市育才小学的英语老师刘xx。
今天非常荣幸、也非常快乐能有这个时机与老师们一起探讨阅读教学方面的相关问题。
阅读教学一直是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但是无论形式怎样变化,阅读教学的核心不会改变,那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学习。
今天上午3号老师为大家展示的《The little red hen》正是非常精彩的呈现。
接下来我针对这位老师的阅读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3号老师的阅读课分为三部分:Pre-reading,In-reading,Post-reading。
我认为她在课堂上做到了三个注重,即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指导、注重了阅读能力的培养、注重了英语思维的训练。
一、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上,3号老师没有采用枯燥的说教形式,而是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Animal riddles;Read quickly and answer;Watch,discuss and answer;Read and match;Listen and follow;Read in roles;Imagine and say;Enjoy andthink;Imagine and think…)中让学生自然习得阅读方法,如:文字信息阅读法、图画信息阅读法等,自始至终渗透阅读方法的指导。
这些好的阅读教学方法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注重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3号老师就如一个魔术师,她懂得如何利用手中的魔术棒,催开学生灿烂的思维之花。
在她的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她十分注重对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了很多有效问题:Which animal do you like? Why? What does the little red hen get after hard work?Can her friends enjoy it with her? Why not? What are they doing when little red hen needs help?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What will happen next year?...这些有效的问题引领学生自由表达。
《丑小鸭》的评课稿.doc

《丑小鸭》的评课稿4月27-29日,我们很荣幸地欣赏到各地名师精湛的课堂教学,使我们收获颇丰,真正领悟到教学策略的运用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作用。
其中,罗老师出示的《丑小鸭》一课给我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现在想来,依然回味无穷。
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要重视阅读的理解感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那就必须让学生静下心来,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
教学过程中,罗老师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对重点词句进行细读品味,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丑小鸭的可怜孤单”。
通过“除了”“连……都”“只好”等这些看似很平常的词语,体会丑小鸭的处境,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这篇文章感情丰富真挚,语言朴实无华。
罗教师运用教学智慧,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展开了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融。
在教学丑小鸭经历的磨难中,罗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你是丑小鸭,心里怎么想?”孩子们就设身处地地去想象当时的情景,去想象丑小鸭的心情,去想象丑小鸭当时那种可怜的境遇。
当丑小鸭终于变成白天鹅后,罗老师又提出了“如果你是那只丑小鸭,此时心情会怎样?”这一问题,同学们有感而发,答复不一而足,精彩纷呈。
这样的教学设计,点燃了孩子们的想象,让孩子们在想象中品赏课文,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融为一体。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
学习最后一段,罗老师先让学生读书:“书上怎样写白天鹅?”在此根底上,进行拓展练习:填空:()的羽毛,()的脖子,()的()。
最后连成一句话说:这是一只()的天鹅。
这样循序渐进的练习,不但升华了对文本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进一步拓展了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我想,《丑小鸭》一文的学习,必定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孩子们生命中重要的一局部,这正是罗老师的《丑小鸭》一课的成功之处吧。
说明文阅读公开课评课稿

说明文阅读公开课评课稿
说明文阅读公开课评课稿示例如下:
本次公开课是一场成功的展示。
教师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说明文阅读技能。
以下是本次公开课的几个亮点:
1. 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将说明文阅读技能分解为多个小点,
逐一讲解和练习。
学生通过充分的练习,能够更好地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技巧。
2. 教师的课堂引导非常有效。
教师通过明确的指令和指导,帮
助学生掌握课堂纪律和自我管理技巧。
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高效地学习和思考,为回答问题和练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3. 教师的反馈和学生评价机制非常完善。
教师在课堂上及时给
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功。
同时,教师也通过评价表等方式,认真听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为下一次公开课的改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本次公开课展示了教师优秀的教学素质和深厚的教学功底。
教师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了说明文阅读技能,展现出了课堂教学的高效和精彩。
主题阅读教学的评课

评课是一门科学,是科学就有规律可循、有要领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则可引路。
下面请看主题阅读教学的评课!主题阅读教学评课2月23日下午,我校的全体语文教师一起聆听了陈建月老师执教的一堂四年级的阅读课《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这节课课堂结构比较科学合理,陈老师能根据课型和教材特点,设计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参与广。
整堂课下来,陈老师清晰的教学目标、流畅贴切的教学语言、大方自然的教态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课后,各校老师的点评,让老师们对中段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对语文教材的把握都有了很大的启发:1、注重读悟结合,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这是一篇书信体的阅读课文,而且是第一次出现在学生的课本上。
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这封信是谁写给谁的,写了哪些内容。
陈老师在课的开始就点明了这一点。
在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走出文本,利用视频的直观教学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是本课教学的第一大特色。
2、注重课堂练习,时间充分,体现“高效课堂”教学要求。
陈老师在本节课中设计了三次练习,扎扎实实地练,凸显语文的本色。
一切教学手段要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不应本末倒置。
3、文本应该牢牢把握从整体到部分的规律,要吃透教材。
应该增加对于呼声这一个自然段的教学。
掌握句式:“为了……为了……为了……”,“让……让……”,这也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培养。
而且也有了教学过程的完整性,不会让人感觉是在一味地煽情。
【评课稿怎么写】评课是在课堂教学领域内,根据现代教学理论,运用现场观察的手段,收集课堂教学过程的事实性材料,对能够认识和进行评价判断的教师、学生行为及这些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评课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经常性地开展评课,有利于准确诊断教学问题,提炼教学经验,优化教学艺术,有助于教师间切磋技艺、共同提升。
正如有位专家所说:科学的评课可谓课堂教学的指挥棒、经验交流的总结场、疑难问题的解答地、教法学法的点拨源、先进教学手段的演示台、教学特色的发掘地、现代教学思想的传播站、更新观念的着力点。
阅读推进课评课稿

阅读推进课评课稿
这是一堂非常有效的推进课,老师充分利用了每一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集中注意力。
首先,老师在课堂伊始进行了简单的复习,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
通过提问和讨论,学生们快速回顾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恢复了记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接着,老师进行了新知的讲解。
老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并结合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使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理解。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还适时地进行了提问,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了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完毕后,老师通过展示一段视频来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这段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所学内容的应用场景,并引出了一个疑问。
学生们全神贯注地观看了视频,并积极参与讨论。
通过这个讨论,学生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且思考了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最后,老师进行了小组合作活动。
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互相合作,积极讨论。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的来说,这堂推进课不仅内容翔实、逻辑清晰,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学生在课堂中能够积极参与,思维得到了拓展,
学习目标得到了有效地达成。
期待老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继续发挥创造力,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7篇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7篇阅读指导课评课稿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关心和指导老师不断总结教学阅历,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快来参考评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1今日上午听了xx的一节《鲁宾孙漂流记》课外阅读指导课,老师细心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
李老师从语文的角度向同学推举文中的美丽语段,指导阅读方法。
在这一过程使同学真正把握了课外阅读的方法。
所谓“阅读指导课”,是指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逐步形成自能读书力量和习惯的课程。
阅读指导课类型繁多,例如读物推举课、阅读方法指导课、阅读观赏课、阅读汇报课等,老师们可依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来把握课堂教学的侧重点。
一堂好的阅读指导课首先就是要让同学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读懂一篇文章或书中的一个章节。
其次要让同学学会质疑,并且能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来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在老师的引领下,同学能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
最终就是将这一阅读过程迁移到课外,以形成有效自读的力量。
堂课中既有读书方法的指导,又不乏片段观赏、好书推举,各有各的`亮点。
xx这节课重点是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整节课教学环节紧凑,合理。
通过本节课,可以看出xx的进步,不管是从教态上,还是从整个教学设计,还是同学的表达力量上,都能看出六班级师生的共同进步。
阅读指导课评课稿2课外阅读指导课是一种新的课型,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开拓同学文学眼界、激发同学文学爱好、丰富同学文学积累,这是一种充分呈现“以人为本”理念的教育教学行为。
面对这种新课型,我们至少应当去思索三个问题:什么叫做“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有效地实施“课外阅读”?听了这节课,我有了三个感悟:1、“课外阅读活动”必需要让同学阅读精品。
2、“课外阅读活动”必需要教会同学相应的阅读方法,否则就是“花架子”、“无效劳动”。
3、在每一个同学的心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学问、多读课外书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
窦桂梅《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

窦桂梅《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窦桂梅老师的《西游记》阅读指导课评课稿一、课程概述窦桂梅老师在本次《西游记》阅读指导课中,以高度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引领学生走进这部古典名著的世界。
课程目标明确,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窦老师在本次教学中,主要围绕《西游记》的情节、人物、语言和思想内涵等方面展开。
通过对主要情节的梳理,帮助学生建立对整部作品的基本认知;通过对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对作品语言的品味,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作品思想内涵的探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
2. 教学方法窦老师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讲解、讨论、问答等多种方式。
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师生问答,实现课堂的双向互动,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
三、教学过程与效果1. 教学过程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节奏的把握和课堂氛围的调节。
她以亲切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同时,她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2. 教学效果本次《西游记》阅读指导课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学生们对《西游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
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同时,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反思与建议1. 教学反思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了高度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她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她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和谐课堂,培养学生能力教师杨琴弦子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建立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堂课姚老师始终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进行教学。
《新型玻璃》,是一篇说明文。
一般来说,说明文上起来比较枯燥乏味,但在姚老师的精心准备下,整堂课设计新颖,教学结构严密、思路清晰,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
她首先利用深受学生喜爱的蓝猫及蓝猫公司导入新课,巧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顺势指导学生围绕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进行学习,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举行招聘会。
招聘会的举行,将这节语文课推向了高潮;最后在学生畅谈自己想开发的新型玻璃后顺势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的思想教育,让学习的情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水到渠成。
到此,整堂课的教学也降下了帷幕。
师生在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里既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出了重点,又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能力。
本堂课凸现了如下亮点:一、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
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
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有内在兴趣。
教师从学生已经熟知的蓝猫出发,引出了所要学习的新内容,学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这就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使学生兴奋不已,同学们都积极准备,全身心地投入,主体性参与极高。
这样就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
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现代教学论认为,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关键所在。
课堂上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平等讨论、相互补充的气氛很浓。
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
学生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感受,轻松愉快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积极思维中发展思维,在交流表达中提高表达能力。
如招聘会中教师的平等参与,不仅加大了师生间的亲和度,而且对学习重点有效地进行点拨和引导,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深度和广度。
三、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要想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创设使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条件和情境,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学中,姚教师不仅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
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填写表格、应聘等形式,获取了知识,发展了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语文教学,无论怎样改革,其目的都是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学会学习。
如何学习新知识,学习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学习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学习方法恰当与否。
教学任务是否完成、完成的好坏,关键不在于老师是否完成了教,而在于学生是否真正的学会了,并在此基础上达到了会学。
正如西方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所言:最重要的是鼓励人们自己去学习,并且允许他们自由发展。
教学中,只有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才能把学习变成生动活泼的探究。
姚老师始终激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勇于去发现、去探索,老师做好引路人,重点指导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
在分析课文的时候,姚老师先引导学生学习第一段,弄清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用途,并总结出学法:读、想、划、记。
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按总结出的学法自学第二到第五自然段,在此基础上,填写表格,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手到擒来,教学效果好。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学生学会自己走路,是每位教师应尽的职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姚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具备的这种特质,创造了与五种新型玻璃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化复杂为简单,化抽象为具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突破了重点和难点,从而很好地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
六、在大胆设想中培养创新个性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多一点培育创造力的意识和办法,学生走向社会就会多一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畅谈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想象,同时,对学生创新性人格塑造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如谈谈玻璃的开发设想时,学生回答道:我们想研制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行驶的汽车,司机的视线模糊不清,容易出事故。
如果有一种“不沾水玻璃”,雨雪天汽车行驶就安全多了。
我们还想研制一种“吸尘玻璃”,用这种玻璃做黑板,教室里既不会粉尘飞扬,又不会影响师生的健康。
七、锤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课堂实践活动的社会化,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经验和能力,以达到全面素质的提高。
教学中,姚老师通过召开发布会和聘请推销员的环节,把学生直接推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模拟市场竞争中,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锤炼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通过这种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有意识地把认识事物、学习语言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既重视课文内容的分析,也落实了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总之,这是一堂成功的语文课。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再好的课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看法。
下面就这堂课谈谈我的几点不成熟的观点:1、这堂课有一部分学生被调动起来了,但还有另外一部分学生胆子不大,机会不多。
如何充分利用思维敏捷善于表达的学生带动部分表达困难的学生,让人人都想发言、敢于发言,还有待研究。
以上发言,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还请姚老师谅解,同时也请在座的领导同行批评指正。
通过一天的学习,我有很大的收获。
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不但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还要积极参与教研教改,多向书本学习,虚心向在座的同行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新晃教育事业的腾飞而努力!谢谢大家!语文课评课要点篇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评课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评课稿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马上,我们区两年一度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大赛将要落下帷幕,三天来,来自六个片区十二位选手给我们带来了一场阅读教学的盛宴,也带领我们对当前的阅读教学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感悟,在此,我想代表所有的听课老师感谢这十二位参赛选手以及他们身后团队的辛勤付出!今天说是请我点评,实在是不敢当,台下坐的很多老师都是我的前辈,我的老师,在这里我只能说是将自己在这次听课中的几点感受与思考,与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
本次赛课,我觉得主要亮点体现在以下六方面:亮点一:课堂教学朴实有效,热闹、花俏的环节少了。
经过一轮的课改实验,大家都取得了共识,那就是追求朴实有效的语文课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
在这十二节课中,我观察到不少的课堂中,学生在认认真真地读书,安安静静地勾画批注;老师们都能够指导学生从整体感知入手,到重点句段的深入品悟,最后进行拓展、提升。
比如,今天熊老师上的《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给了 5 分钟时间让学生静静地默读、思考,我看了表,的确是足足五分钟的时间,我想这样在课堂上舍得给学生时间读书,让学生沉下心去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亮点二:注意了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在这次阅读教学赛课中,老师们能抓住语言训练的切入点,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训练意识大大加强。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几处:黄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一课,在学生感悟奇迹时,着意让学生品味“拢”这个字,为什么要“拢住蝴蝶”,而不用“抓”字,带领学生在比较、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作者运用语言文字的准确,同时又进一步感悟到盲童安静对生命的热爱。
《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中,学生在充分感受到天游峰的高、险之后,老师顺势让学生用“不管是还是他都”这样的句式说话,既训练了关联词语的运用,又帮助学生进一步领悟了扫路人的精神品质。
亮点三:注意了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的渗透和培养。
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
作为我们参赛的课,是对我们全体语文老师今后日常教学的一个鲜明的导向。
这十二节课或强或弱,都有意识体现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像陈老师执教的《触摸春天》,用减词对比读来帮助学生体会、品味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感情;像《草船借箭》、《去年的树》等课堂上,可以看到老师在教给学生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非常鲜明的指导方法的意识。
还比如《清平乐村居》一课中,老师用抓住词眼来体悟词境的方法来指导学生今后该如何鉴赏诗词;再比如《半截蜡烛》、《将相和》这类叙事性的课文,老师都有教学生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
亮点四:课堂上不再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增强了读写意识。
如《半截蜡烛》一课中,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当时杰克和杰奎琳的心理活动;如《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联系课文的内容,写一写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悟;再比如《翠鸟》一课,让学生模仿着描写翠鸟外形的写作顺序去描写画眉鸟,实现了读写迁移总之,这些课在努力的挖掘出读写结合的点。
我想这是听完十二节课后我们在座的老师一个非常鲜明的感受。
亮点五: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比较强。
体现在教师注意了即时评价,注意了过渡语的锤炼,注意了教师本人的投入与引导,甚至关注了很小的细节,就连课前让学生玩的游戏,聊天谈吴地的方言,与上课内容融为一体,为后面学生进一步地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想这些无不印证了这样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亮点六:老师们都能比较恰当地使用媒体,板书精巧,有创新之处。
如《半截蜡烛》一课里,从原来板书的“一惊二险”变为后来的“有惊无险”,精巧自然。
比如《翠鸟》一课的板书,不但体现了老师较好的绘画基本功,同时与课文内容浑然一体,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翠鸟的“外形”和“动作敏捷”之间的联系。
还有《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中,老师从众星拱月的园林结构入手,在入侵者的掠、毁、烧中,老师逐一擦去板书,最后化为一片灰烬,带给学生无尽的思考。
当然,对于这次比赛,我也有一些思考:一、本次比赛课集中在中、高年段。
而课堂上的语言文字训练的形式对年段目标体现得还不够明显:如中年级着重段的训练,而高年段则侧重在篇章的训练,可是我们大部分的老师在设计中分拆了文章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品味,却没有回归到课文整体,学生所得还是支离破碎的印象,这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引起重视并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