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06-08-22

作者简介:姚卫群,男,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

姚卫群

[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

关键词:印度哲学;正统六派;梵;解脱

摘 要: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流行的主要思想派别都有明显的宗教背景,而宗教教义则大多带有思辨色彩。印度正统六派哲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圣典奥义书中的主要宗教哲学思想,构成了古代哲学的主体。佛教等非正统派别则提出了具有极高理论价值的哲学体系,在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蕴含着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借鉴,对当今人类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中图分类号:B35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7511(2008)01-0038-06

印度自古以来既是一个宗教极为盛行的国家,也是一个理论思维十分发达的国家。印度历史上的哲学与宗教一直有着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多方面。本文此处仅就这些关联及印度古代宗教哲学中蕴含的积极文化价值谈几点看法。

一、哲学派别的宗教背景

印度古代的哲学派别多数属于宗教哲学派别,非宗教的哲学派别也有,但为数甚少。印度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所谓正统六派和异流三派。所谓正统派与非正统派的划分标准是按一个派别对待吠陀(现存印度古代最早的宗教历史文献)的态度来确定的。尊奉吠陀权威的派别被称为正统派,不尊奉的则被称为非正统派或异流。

正统六派哲学是吠檀多派、弥曼差派、数论派、瑜伽派、胜论派、正理派。异流

三派是顺世论、耆那教、佛教。

[1](P 8)

正统六派是属于婆罗门教系统中的哲学派别,它们都与宗教思想有着程度不同的关联,这在各派中都有具体表现。

吠檀多派是印度哲学中的主流派别,它提出的理论在印度思想史上影响巨大,一直到近现代仍然在印度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此派哲学理论有着典型的婆罗门教

背景,它继承和发展了奥义书中的主要婆罗门教思想,认为/梵0或/阿特曼0是一切的根本,既是一般自然现象的根本因,也是众生生命现象中的主体。

梵在吠檀多派中常被赋予造物主的色彩,具有神的特性。但它与一般的神又不同,因为虽然世间事物来源于梵,但梵与事物又无本质上的差别。吠檀多派的主要思想家商羯罗等认为,事物与梵是不二的,梵作为神有一种幻力,这种幻力就是人的无明,它使人将事物看作是有别于梵的独立存在。这就引起人去追求不实在的东西,

外国哲学研究

使人陷入痛苦。[2](P430~433)当人消除了无明,认识了事物在本质上是梵,不再进行无意义的追求时,也就得到了解脱。吠檀多派的这种理论具有不同于一般有神论的特性。

梵这一概念在吠檀多派中常与阿特曼概念混用。阿特曼作为宇宙或万有本体时被称为/大我0,作为生命现象主体时被称为/小我0。有情的生命现象被认为是暂时的,但阿特曼则被认为是长存的。阿特曼是轮回解脱中的领受者。

弥曼差派也是婆罗门教系统中的重要派别。此派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吠陀出现时期,这一派的特色是崇奉印度古代盛行的祭祀活动,认为祭祀具有实在的功效,他们相信吠陀圣典中关于祭祀的种种言教,认为这些言教是绝对正确的。

弥曼差派尽管崇奉宗教祭祀活动,但却又是一个反对有神论的派别。此派反对有神论是与其崇奉祭祀的基本立场直接相关的。弥曼差派相信祭祀的功效,认为祭祀行为能产生给人们带来好处的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无前0(即在作祭祀前不存在之意)。如果主张有神,那就要承认神的超自然力,就要承认在祭祀行为与果报之间起作用的是神,而不是/无前0,这会否认祭祀行为的神圣有效性。因而弥曼差派明确表示了反对有神论的立场。[3](P498~503)此派的重要思想家枯马立拉和普拉帕格拉在这方面是极为突出的,他们从逻辑上有力地批判了有神论。

由于弥曼差派既崇奉宗教的祭祀活动,又反对造物主(生主)的观念,因而此派是一个反对有神论的宗教派别。这也是印度宗教中出现的一种重要现象。

数论派在正统派中属于转变说的理论体系。此派认为,自性和神我结合(相互作用)后转变出世间事物或人生现象。数论派最初没有提神,但后期数论派在体系中也纳入了神的观念。数论派的宗教特性还表现在它也有明确的轮回观念。轮回被分成不同的道,具体有三种,即:天道、兽道和人道(三界)。此派认为,轮回中的事物在本质上是痛苦的,痛苦主要有三类:依内苦、依外苦和依天苦。[4](P1245)脱离这些痛苦的根本方法是依靠数论派的智慧,特别是辨别自性和神我的差别。数论派也有具体的宗教修行理论,这类理论在总的方面是采用瑜伽派的学说。

瑜伽派是以宗教修持为主的派别,它与数论派关系密切。数论派侧重义理层面,瑜伽派则侧重修持方法。瑜伽派宗教修持的基本宗旨是要抑制人心的作用。具体的瑜伽实践有所谓/八支行法0,它们是:禁制、劝制、坐法、调息、制感、执持、静虑、等持。

禁制是修行者必须遵守的规定(戒律),共有五条:不杀生、诚实、不偷盗、净行、不贪;劝制是应奉行的道德准则,也有五条:清净、满足、苦行、学习与诵读、敬神;坐法是修行时保持身体的安稳,阻止外界的干扰;调息是在坐法完成后对呼吸的调节和控制;制感是对身体的感觉器官进行控制,使它们与相应的感觉对象脱离接触;执持是在修行时心注一处,即把心贯注在任选的某物之上,使之凝定而不散乱;静虑是上述执持状态的进一步发展,即心持续集中于禅定对象上;等持即三昧,是修持的最高阶段,此时仅静虑的对象发出光辉,心与禅定对象冥合为一。[5](P198~203)瑜伽派虽然一般被视为正统六派哲学之一,但实际上此派中宗教的成分是主要的。

胜论派宗教色彩相对淡一些,但也有神的观念和业报轮回的思想。如此派在古代的重要文献5摄句义法论65,40认为, /从最高神的思想中,创造出了来自火极微与地极微混合的宇宙金卵。0[5](P47)胜论派的有神论观念最初不明显,5胜论经6中没有明确提及神。业报轮回的思想在胜论派中一直存在,此派也认为人的行为会产生不同的业力,这种业力将影响行为者以后的生存状态,甚至还影响到自然界一些现象的发生。胜论派中的宗教性成分所占比重较小。此派关注的重点不在宗教方面。

外国哲学研究印度古代哲学与宗教的密切关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