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绿素荧光是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Фf=Kf/Kf+Kh+Kt+Kq+Kp
在以上各种去激途径中,Фf受Kp的影响最大。
在弱光下,PSII原初电子受体QA处于完全氧化状态(即 PSII反应中心开放),这时:
Kp>>Kf+Kh+Kq+Kt
则所吸收的光量子90%以上用于光化学反应,结果得最 小的Фf(约0.6%)
在饱和光下, 当QA完全还原时(即PSII反 应中心关闭),此时
当存在天线热耗散时,Fo会降低;当反应中心失活或 遭到破坏时,Fo会升高。已知过高的温度往往使PSII放氧 复合体脱离,反应中心失活,此时Fo会明显提高。因此, 可以用Fo随温度的变化动态来反映高温对光合器的危害, 并用来评价植物的抗热性。
●Fm:最大荧光产量(Maximal fluorescence),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非调制式荧光仪:
可把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划分为:O点(原点)→I(偏转)→D(小坑)→P (最高峰)→S(半稳态)→M(次峰)→T(终点)这几相(phase)。
其中从O→P相为快速上升阶段(约1-2秒),从P→S相为荧光慢速下降(猝灭) 阶段(4-5分钟)。
低温荧光
在77K(-196度,液氮中)小,与温度有关的酶 反应和电子传递能力对荧光水平的影响被避免,因此 只有原初光化学反应被反映出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制荧光仪,特别是便携式荧 光仪的商品化,使荧光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得以广泛 应用。而且它在与光合作用紧密相关的植物学和农学等 许多学科的研究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1、包含着光合作用过程的丰富信息 ●光能的吸收与转换 ●能量的传递与分配 ●反应中心的状态 ●过剩光能及其耗散 ●光合作用光抑制与光破坏……等等
●Fv/Fo: 是Fv/Fm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但从度量上,该 指标变化范围大,比Fv/Fm更易区别不同处理间的差别。 两个指标的意义基本相同。一般没有必要同时用Fv/Fm和 Fv/Fo来表示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在非胁迫条件下,Fv/Fm的值很稳定,据Bjorkman and Demmig对大量植 物的测定,其平均值为0.832+0.004,但在逆境条件下,Fv/Fm显著降低。正因 为如此,所以Fv/Fm的降低常作为发生光抑制或PSII遭受其他伤害的指标。
3、反映PSII光化学效率的荧光参数
● Fv/Fm:是重要的荧光参数之一,名称很多,有:最大 原初光化学产量;PSII最大潜在量子产量;开放的PSII反 应中心量子效率等 ;我们习惯上称其为“PSII最大光化学 效率”。其值恒小于1。
Fv/Fm是暗适应下PSⅡ反应中心完全开放时的最大光化学 效率。反映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有几个特征性的点,分别被命名为O、I、D、P、S、 M和T。
在照光的第一秒钟内,荧光水平从O上升到P, 这一段被 称为快相;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荧光从P下降到T,这 一段被称为慢相;快相与PSII的原初过程有关,慢相则 主要与类囊体膜上和间质中的一些反应过程有关。
经过暗适应后的叶片从黑暗中转入光下,叶片的荧光产 量随时间而发生的动态变化,称为Kautsky效应,荧光的 这种动态变化所描绘出的曲线即Kautsky 曲线。
Kp→0,其Фf最大(约3%,肉眼难以 观测到)。由此可见,植物体内荧光去激 途径仅占总去激途径的一小部分。在溶液 中,Фf 可达30%。
三、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及其测量
叶绿素荧光诱导现象是1931年由德国Kautsky首先发现 的,所以又称Kautsky效应。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是指 当暗适应的绿色植物材料转到光下时,其体内叶绿素荧 光强度会产生有规律的随时间的变化(图)。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探针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一个敏感的探针,叶 绿素荧光分析具有灵敏、简便,快速和对植物无破坏损 伤的特点。它既可以用于叶绿体、叶片,也可以遥感用 于群体、群落。它既是室内光合基础研究的先进工具, 也是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 分析植物对逆境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非光化学猝灭涉及三个不同的机理:
qE --依赖类囊体膜内外的质子浓度差,暗豫驰的半 时间 T1/2小于1分钟; qT--依赖状态1向状态2的转换,增加向PSI的能量 分配;
qI--与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有关,表现为Fv/Fm 的下降。
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示意图
荧光参数的意义
Fv/Fm
最大光化学效率
CO2固定 光呼吸 Mehler 反应 N代谢
从 Chl b到Chl a的传递效率几乎达100%,故检测不 出Chl b的荧光。植物体内发射的荧光大部分来自PSII 天线色素系统(Chlorophyll-a fluorescence) , 而PSI色 素系统基本不发射荧光。实际上,荧光发射出的光能 在数量上是很少的,还不到吸收总光能的3%。
2、可以对光合器官进行“无损伤探查”,获得 “原位” 的(in situ)信息。
3、近年来测定仪器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 作步骤越也来越简便。
特别是在植物抗性生理、植物生态 学、作物生理学以及藻类学的研究中取得 了众多研究成果。
从应用方面,叶绿素荧光,特别是叶 绿素荧光动力学,已经在鉴定植物的各种 抗性、筛选抗除草剂植物、检测环境污染 及植物对污染的反应、作物增产潜力苗期 预测、甚至植物遥感和营养缺乏症等许多 领域得到应用。
●完整的Kautsky曲线可分为两部分,从开始照光到荧光 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的荧光上升部分,所用时间很短,只 需0.5-2.0s,称为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此后,荧光产量 降低,并逐渐达到一个稳恒值,时间大致需要8-10min, 称为慢速荧光动力学曲线。
●荧光产量降低是荧光猝灭(Quench)的结果。所谓荧光 猝灭,是指叶绿素吸收光量子后的部分激发能通过光化 学途径或以热的方式散失,从而使荧光发射量减少的现 象。
一.叶绿素荧光的发现:
Brewster(1834)在观察一束太阳光通 过月桂叶片的乙醇提取液时,在反射光 方向看到的是红色,而不是绿色。
1852年,Stokes认为这是一种光发 射现象,命名为荧光(fluorescence)。
二.叶绿素荧光的来源及其量子产量
光合机构吸收的光能有三个可能的去处:
1.光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光呼吸、氮代谢)
● ETR (或Prate) = φ PSⅡ× PFDa ×0.5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FDa为实 际吸收的光量子,一般设定为入射PFD的0.84;0.5为假设光能在两个光系统中 各分配50%)
四. 荧光动力学技术在逆境生理研究中
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研究光合
是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的荧光产量。此时光化学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均为0 (qP=0,qNP=0)。
Fm可反映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最大潜力。通常叶片经暗适应至少20min后照以饱 和脉冲光后测得。
●Fs: 稳态荧光产量。即在光照下,光-暗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荧光产量。
●Fm’:光适应下最大荧光产量。是在光照条件下照 以饱和脉冲光后测得。(此时存在非光化学猝灭,即 qNP>0;PSⅡ反应中心又全部关闭qP=0)
600Hz AR-作用光, 白光, 持续照射, ; SR-饱和脉冲光, 白光, 8500mmolm-2s-1, 照射0.5s
FR-弱远红光,7-10mmolm-2s-1;l >700nm ;
荧光猝灭-任何使荧光产额低于其最大值的过程。
光化学猝灭-由光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产额的降低,它
依赖于氧化态QA的存在。 非光化学猝灭-由非光化学过程如热耗散过程引起的荧 光产额的降低。
ΦPSII= (Fm’-Fs)/Fm’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Fv’/Fm’
PSⅡ最大天线转化效率
P=ΦPSII ×PFD
光化学反应速度
NPQ=Fm/Fm’-1
非光化学猝灭
qp=(Fm’-Fs)/(Fm’-F0) 光化学猝灭系数
qN=(Fm’-F0’)/(Fm-F0)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D=1-Fv’/Fm’
2、荧光猝灭参数
● qP =(Fm’-Fs)/(Fm’-Fo’) :可变荧光的光化学猝灭系 数,它反映了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
● qNP =(Fm-Fm’)/(Fm-Fo’) :可变荧光的非光化学猝 灭系数。它反映了PSⅡ反应中心关闭的程度。
● NPQ =(Fm-Fm’)/Fm’ =Fm/Fm’-1 :非光化学猝灭
●Fo’:光适应下的最小荧光产量。在测定前照射弱 远红光(7mmolm-2s-1;l>700nm)测得。目的是激活 PSI,加速由PSII向PSI的电子传递,产生“基础荧 光猝灭”(qo)
●Fv:暗适应下最大可变荧光 (Fv=Fm-Fo) 。
●Fv’: 光适应下最大可变荧光 (Fv’=Fm’-Fo’)。
在一些研究论文中,CO2同化的表观量子效率的降低也常常作为光抑制的指 标,但其意义是不同的。
●Fv’/Fm’: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它反映有热耗散存在时,开放 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
● φ PSⅡ=(Fm’-Fs)/Fm’ :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它反映在照光下PSⅡ 反应中心部分关闭的情况下的实际光化学效率。
2. 放热,又称非辐射能量耗散
3. 发射荧光
这三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所以可以通过 荧光的变化探测光合作用的变化。
通常色素分子是处于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吸收一 个光量子后,会引起原子结构内电子分布的重新排列。其 中一个低能的电子获得能量而成为激发态。
激发能
热耗散
光化学反应 形成同化力
荧光
作用过程能量吸收、传递与转换的机理。但对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者而言,
过剩光能 主要兴趣集中在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导致
的光合作用光抑制、光破坏,以及光破坏防御
机制等方面。
Fig.1 Responses of Fv/Fm to chilling treatment and subsequent recovery. Subsequent recovery was conducted under 25 C and 100 m mol m-2 s-1 PFD. ▲, chilling treatment under low irradiance; , chilling treatment in the dark. Each point represents the mean SD of 5 measurements on separate leaves.
吸收光能通过热耗散消耗的部分
1、基础荧光参数
●Fo:最小荧光产量,也称初始荧光产量或基础荧光产 量 。是对充分暗适应叶片(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 状态)照以极弱的测量光后发出的荧光。此时光化学猝灭 系数qP=1,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0。一般认为,这部 分荧光是在天线中的激发能尚未被反应中心捕获之前,由 天线叶绿素发射出的。
荧光猝灭――使荧光产量从它的最大值(Fm)下降的各
种过程。分为两大类: 光化学猝灭(qP), 代表被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捕获并
转化为化学能的那部分能量。 非光化学猝灭(qN), 代表各种非光化学去激过程所耗
散的能量。
调制式荧光仪测定原理
MR-经调制的弱测量光,2mmolm-2s-1,l=583nm(绿光);频率
在理论上,荧光量子产量(Фf)的定义为:
Фf=F/Ia
F-----发射荧光量子总数
Ia-----吸收光量子总数
Фf 的大小取决于各种去激途径的竞争。
若Kf、Kh、Kt、Kq和Kp分别代表荧光、热耗散、激发 能传递、荧光猝灭和光化学反应的去激速度常数,则Chl a荧光量子产量(Фf)与各种K的关系如下:
77K荧光是测定PSII光化学效率(Fv/Fm)的一个重 要工具,健康植物叶片的Fv/Fm值为0.832。
77K荧光常用于研究两个光系统之间的能量分配。 PSI在735nm处的荧光增加往往是PSII向PSI增加分配 的结果。
百度文库制荧光
用于测定荧光的光源被调制,也就是使用很高频率不 断开关的光源,而且检测器通过选择性放大仅仅检测这种 调制光激发的荧光,因此可以在背景光,特别是在田间很 强的太阳光存在的情况下测定相对的荧光产额。
在以上各种去激途径中,Фf受Kp的影响最大。
在弱光下,PSII原初电子受体QA处于完全氧化状态(即 PSII反应中心开放),这时:
Kp>>Kf+Kh+Kq+Kt
则所吸收的光量子90%以上用于光化学反应,结果得最 小的Фf(约0.6%)
在饱和光下, 当QA完全还原时(即PSII反 应中心关闭),此时
当存在天线热耗散时,Fo会降低;当反应中心失活或 遭到破坏时,Fo会升高。已知过高的温度往往使PSII放氧 复合体脱离,反应中心失活,此时Fo会明显提高。因此, 可以用Fo随温度的变化动态来反映高温对光合器的危害, 并用来评价植物的抗热性。
●Fm:最大荧光产量(Maximal fluorescence),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
非调制式荧光仪:
可把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划分为:O点(原点)→I(偏转)→D(小坑)→P (最高峰)→S(半稳态)→M(次峰)→T(终点)这几相(phase)。
其中从O→P相为快速上升阶段(约1-2秒),从P→S相为荧光慢速下降(猝灭) 阶段(4-5分钟)。
低温荧光
在77K(-196度,液氮中)小,与温度有关的酶 反应和电子传递能力对荧光水平的影响被避免,因此 只有原初光化学反应被反映出来。
20世纪80年代以来,调制荧光仪,特别是便携式荧 光仪的商品化,使荧光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得以广泛 应用。而且它在与光合作用紧密相关的植物学和农学等 许多学科的研究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研究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
1、包含着光合作用过程的丰富信息 ●光能的吸收与转换 ●能量的传递与分配 ●反应中心的状态 ●过剩光能及其耗散 ●光合作用光抑制与光破坏……等等
●Fv/Fo: 是Fv/Fm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但从度量上,该 指标变化范围大,比Fv/Fm更易区别不同处理间的差别。 两个指标的意义基本相同。一般没有必要同时用Fv/Fm和 Fv/Fo来表示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
在非胁迫条件下,Fv/Fm的值很稳定,据Bjorkman and Demmig对大量植 物的测定,其平均值为0.832+0.004,但在逆境条件下,Fv/Fm显著降低。正因 为如此,所以Fv/Fm的降低常作为发生光抑制或PSII遭受其他伤害的指标。
3、反映PSII光化学效率的荧光参数
● Fv/Fm:是重要的荧光参数之一,名称很多,有:最大 原初光化学产量;PSII最大潜在量子产量;开放的PSII反 应中心量子效率等 ;我们习惯上称其为“PSII最大光化学 效率”。其值恒小于1。
Fv/Fm是暗适应下PSⅡ反应中心完全开放时的最大光化学 效率。反映PSⅡ反应中心最大光能转换效率。
有几个特征性的点,分别被命名为O、I、D、P、S、 M和T。
在照光的第一秒钟内,荧光水平从O上升到P, 这一段被 称为快相;在接下来的几分钟内,荧光从P下降到T,这 一段被称为慢相;快相与PSII的原初过程有关,慢相则 主要与类囊体膜上和间质中的一些反应过程有关。
经过暗适应后的叶片从黑暗中转入光下,叶片的荧光产 量随时间而发生的动态变化,称为Kautsky效应,荧光的 这种动态变化所描绘出的曲线即Kautsky 曲线。
Kp→0,其Фf最大(约3%,肉眼难以 观测到)。由此可见,植物体内荧光去激 途径仅占总去激途径的一小部分。在溶液 中,Фf 可达30%。
三、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及其测量
叶绿素荧光诱导现象是1931年由德国Kautsky首先发现 的,所以又称Kautsky效应。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是指 当暗适应的绿色植物材料转到光下时,其体内叶绿素荧 光强度会产生有规律的随时间的变化(图)。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探针
叶绿素荧光是研究光合作用的一个敏感的探针,叶 绿素荧光分析具有灵敏、简便,快速和对植物无破坏损 伤的特点。它既可以用于叶绿体、叶片,也可以遥感用 于群体、群落。它既是室内光合基础研究的先进工具, 也是室外自然条件下诊断植物体内光合机构运转状况、 分析植物对逆境响应机理的重要方法。
非光化学猝灭涉及三个不同的机理:
qE --依赖类囊体膜内外的质子浓度差,暗豫驰的半 时间 T1/2小于1分钟; qT--依赖状态1向状态2的转换,增加向PSI的能量 分配;
qI--与光合作用的光抑制有关,表现为Fv/Fm 的下降。
叶绿素荧光分析方法示意图
荧光参数的意义
Fv/Fm
最大光化学效率
CO2固定 光呼吸 Mehler 反应 N代谢
从 Chl b到Chl a的传递效率几乎达100%,故检测不 出Chl b的荧光。植物体内发射的荧光大部分来自PSII 天线色素系统(Chlorophyll-a fluorescence) , 而PSI色 素系统基本不发射荧光。实际上,荧光发射出的光能 在数量上是很少的,还不到吸收总光能的3%。
2、可以对光合器官进行“无损伤探查”,获得 “原位” 的(in situ)信息。
3、近年来测定仪器的性能和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操 作步骤越也来越简便。
特别是在植物抗性生理、植物生态 学、作物生理学以及藻类学的研究中取得 了众多研究成果。
从应用方面,叶绿素荧光,特别是叶 绿素荧光动力学,已经在鉴定植物的各种 抗性、筛选抗除草剂植物、检测环境污染 及植物对污染的反应、作物增产潜力苗期 预测、甚至植物遥感和营养缺乏症等许多 领域得到应用。
●完整的Kautsky曲线可分为两部分,从开始照光到荧光 产量达到最大值时的荧光上升部分,所用时间很短,只 需0.5-2.0s,称为快速荧光动力学曲线;此后,荧光产量 降低,并逐渐达到一个稳恒值,时间大致需要8-10min, 称为慢速荧光动力学曲线。
●荧光产量降低是荧光猝灭(Quench)的结果。所谓荧光 猝灭,是指叶绿素吸收光量子后的部分激发能通过光化 学途径或以热的方式散失,从而使荧光发射量减少的现 象。
一.叶绿素荧光的发现:
Brewster(1834)在观察一束太阳光通 过月桂叶片的乙醇提取液时,在反射光 方向看到的是红色,而不是绿色。
1852年,Stokes认为这是一种光发 射现象,命名为荧光(fluorescence)。
二.叶绿素荧光的来源及其量子产量
光合机构吸收的光能有三个可能的去处:
1.光化学反应(光合作用、光呼吸、氮代谢)
● ETR (或Prate) = φ PSⅡ× PFDa ×0.5 :表观光合电子传递速率(PFDa为实 际吸收的光量子,一般设定为入射PFD的0.84;0.5为假设光能在两个光系统中 各分配50%)
四. 荧光动力学技术在逆境生理研究中
的应用
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特性包含着丰富的信息。在理论上,可以用来研究光合
是PSⅡ反应中心完全关闭时的荧光产量。此时光化学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均为0 (qP=0,qNP=0)。
Fm可反映通过PSⅡ的电子传递最大潜力。通常叶片经暗适应至少20min后照以饱 和脉冲光后测得。
●Fs: 稳态荧光产量。即在光照下,光-暗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荧光产量。
●Fm’:光适应下最大荧光产量。是在光照条件下照 以饱和脉冲光后测得。(此时存在非光化学猝灭,即 qNP>0;PSⅡ反应中心又全部关闭qP=0)
600Hz AR-作用光, 白光, 持续照射, ; SR-饱和脉冲光, 白光, 8500mmolm-2s-1, 照射0.5s
FR-弱远红光,7-10mmolm-2s-1;l >700nm ;
荧光猝灭-任何使荧光产额低于其最大值的过程。
光化学猝灭-由光化学反应引起的荧光产额的降低,它
依赖于氧化态QA的存在。 非光化学猝灭-由非光化学过程如热耗散过程引起的荧 光产额的降低。
ΦPSII= (Fm’-Fs)/Fm’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
Fv’/Fm’
PSⅡ最大天线转化效率
P=ΦPSII ×PFD
光化学反应速度
NPQ=Fm/Fm’-1
非光化学猝灭
qp=(Fm’-Fs)/(Fm’-F0) 光化学猝灭系数
qN=(Fm’-F0’)/(Fm-F0) 非光化学猝灭系数
D=1-Fv’/Fm’
2、荧光猝灭参数
● qP =(Fm’-Fs)/(Fm’-Fo’) :可变荧光的光化学猝灭系 数,它反映了PSⅡ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
● qNP =(Fm-Fm’)/(Fm-Fo’) :可变荧光的非光化学猝 灭系数。它反映了PSⅡ反应中心关闭的程度。
● NPQ =(Fm-Fm’)/Fm’ =Fm/Fm’-1 :非光化学猝灭
●Fo’:光适应下的最小荧光产量。在测定前照射弱 远红光(7mmolm-2s-1;l>700nm)测得。目的是激活 PSI,加速由PSII向PSI的电子传递,产生“基础荧 光猝灭”(qo)
●Fv:暗适应下最大可变荧光 (Fv=Fm-Fo) 。
●Fv’: 光适应下最大可变荧光 (Fv’=Fm’-Fo’)。
在一些研究论文中,CO2同化的表观量子效率的降低也常常作为光抑制的指 标,但其意义是不同的。
●Fv’/Fm’:光适应下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它反映有热耗散存在时,开放 的PSⅡ反应中心的光化学效率。
● φ PSⅡ=(Fm’-Fs)/Fm’ : 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它反映在照光下PSⅡ 反应中心部分关闭的情况下的实际光化学效率。
2. 放热,又称非辐射能量耗散
3. 发射荧光
这三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所以可以通过 荧光的变化探测光合作用的变化。
通常色素分子是处于能量的最低状态-基态,吸收一 个光量子后,会引起原子结构内电子分布的重新排列。其 中一个低能的电子获得能量而成为激发态。
激发能
热耗散
光化学反应 形成同化力
荧光
作用过程能量吸收、传递与转换的机理。但对于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者而言,
过剩光能 主要兴趣集中在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导致
的光合作用光抑制、光破坏,以及光破坏防御
机制等方面。
Fig.1 Responses of Fv/Fm to chilling treatment and subsequent recovery. Subsequent recovery was conducted under 25 C and 100 m mol m-2 s-1 PFD. ▲, chilling treatment under low irradiance; , chilling treatment in the dark. Each point represents the mean SD of 5 measurements on separate leaves.
吸收光能通过热耗散消耗的部分
1、基础荧光参数
●Fo:最小荧光产量,也称初始荧光产量或基础荧光产 量 。是对充分暗适应叶片(PSⅡ反应中心处于完全开放 状态)照以极弱的测量光后发出的荧光。此时光化学猝灭 系数qP=1,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0。一般认为,这部 分荧光是在天线中的激发能尚未被反应中心捕获之前,由 天线叶绿素发射出的。
荧光猝灭――使荧光产量从它的最大值(Fm)下降的各
种过程。分为两大类: 光化学猝灭(qP), 代表被开放的PSII反应中心捕获并
转化为化学能的那部分能量。 非光化学猝灭(qN), 代表各种非光化学去激过程所耗
散的能量。
调制式荧光仪测定原理
MR-经调制的弱测量光,2mmolm-2s-1,l=583nm(绿光);频率
在理论上,荧光量子产量(Фf)的定义为:
Фf=F/Ia
F-----发射荧光量子总数
Ia-----吸收光量子总数
Фf 的大小取决于各种去激途径的竞争。
若Kf、Kh、Kt、Kq和Kp分别代表荧光、热耗散、激发 能传递、荧光猝灭和光化学反应的去激速度常数,则Chl a荧光量子产量(Фf)与各种K的关系如下:
77K荧光是测定PSII光化学效率(Fv/Fm)的一个重 要工具,健康植物叶片的Fv/Fm值为0.832。
77K荧光常用于研究两个光系统之间的能量分配。 PSI在735nm处的荧光增加往往是PSII向PSI增加分配 的结果。
百度文库制荧光
用于测定荧光的光源被调制,也就是使用很高频率不 断开关的光源,而且检测器通过选择性放大仅仅检测这种 调制光激发的荧光,因此可以在背景光,特别是在田间很 强的太阳光存在的情况下测定相对的荧光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