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尼泊尔文化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里曾经说过,"尼泊尔虽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明,确实人类的一个辉煌。
"尼泊尔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具有悠久的文明。
尼泊尔人民创造的大量艺术代表作代表了加德满都河谷的光辉灿烂文化。
加德满都河谷各民族居民在建筑、雕刻、绘画、金属工艺、文学、艺术、音乐和舞蹈等领域都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
但是,早期的文化到现在已没有什么遗迹。
至今可考的,在尼泊尔历史上有几个光辉灿烂的文化繁荣时期,它们对尼泊尔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李查维古典文化
李查维时期是尼泊尔古典文化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4至9世纪,主要以可以持久保存的石雕留给后人。
这些石雕以宗教内容为题材,以印度风格为源泉,其艺术造诣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从布达尼坎塔的斜倚着的巨大的毗什奴雕像到分布在加德满都河谷地区的数百座简洁朴素但美丽动人的小型雕塑,每一件都是具有不可估量价值的艺术代表作品。
由于早期的建筑和雕塑大多刻有以木头为材料,因此当时的各种建筑和雕刻的艺术杰作现在都没有留下什么遗迹。
现在已知的加德满都谷地最早的雕刻是12和13世纪的作品,它们每一件都巧夺天工,其中包括加德满都的哈努曼寺神猴的支柱和巴桑塔普尔塔寺、帕坦的乌库巴哈尔寺、帕劳提的因陀罗什瓦尔·马哈德尔寺。
所有这些都是朴素、典雅的艺术作品,代表了李查维晚期的风格。
这里值得提及的是,古代昌古·纳拉扬庙的石刻记载了马纳·德瓦一世除了批准一些印度教和佛教圣地外,还建了一座多层楼的宫殿,成为当时的奇迹。
可惜这座宫殿已消失得不留一点痕迹。
二、马拉王朝时期文化
到12和13世纪,古典李查维雕塑的黄金时期已接近尾声,同时开始了马拉王朝初期石刻、金属工艺、绘画和木刻的"文艺复兴"时期。
这一"文艺复兴"之兴起应归功于尼瓦尔人的天才。
同时,借助尼瓦尔商人和艺匠的交流,印度、中国西藏和内地、蒙古、中亚、甚至缅甸的文化源源流入加德满都谷地这个大熔炉,熔合成一种新的、完全具本地风格的文化。
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仍然是以宗教象征主义为主,其中既包括印度教,也包括佛教的题材。
这些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装饰着寺庙、宗教庭院、宫廷和有钱人的住宅,歌颂神和已成为"神"的国王的美德和善行。
到了马拉王朝鼎盛时期,金属雕像取代石雕成为主要的雕塑艺术形式,像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高大雄伟的金身国王塑像、帕坦老王宫中的雄伟的甘加和贾姆纳女神像斯瓦扬布寺的两个优美的度母等,都是金属雕塑的代表作。
这一时期重要的寺庙都加了金汞合金的屋顶。
金、银、铜和其他金属的工匠的工艺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
其他诸如木刻、象牙雕刻、赤陶和烧砖等手工艺也同样非常繁荣。
马拉时期的工艺以精巧和复杂为特征,它取代了李查维时期简洁朴素的风格。
在马拉王朝统治的数个世纪中,尼瓦尔工匠用他们创造的各种奇迹装饰几乎每座寺庙和重要建筑。
马拉时期尼泊尔各地的金属雕塑主要集中于帕坦。
帕坦被称为金属工匠的城市。
14世纪的金庙充分显示了这些金属工匠们的高超艺术。
西藏的访客们对这座金属工匠之城如此陶醉,以致把它叫做"永恒的自我"。
与此同时,谷地的另一座城市巴克塔普尔却在木雕和木头建筑方面创造奇迹,并在石雕方面继承和发扬了雄浑的传统风格。
三、西藏和其他外来影响
13世纪后期,著名尼瓦尔建筑师和工匠阿尼哥率领24个助手到西藏,在那里建筑了重
要的印度塔和铸造历史人物肖像。
由于他的工艺精湛,声誉很高,后被邀请入明朝宫廷,并被明朝皇帝任命为监工。
后来成为典型东亚建筑风格的多层塔式屋顶就源于他的创造。
其他尼瓦尔艺匠也被邀请到西藏,这些尼瓦尔艺匠吸收了西藏的艺术特点,创造了一种新的尼瓦尔-西藏风格,并把这种风格逮到了尼泊尔,使加德满都谷地的艺术受到影响。
1754年修建的玉石般的巴克塔普尔金门被誉为"加德满都河谷唯一的艺术杰作",而它的杰出之处就在于它融合了西藏和尼瓦尔两种文化。
中国的汉、藏两个民族的象征-龙和凤也开始出现在尼瓦尔人的艺术作品中。
除了西藏的影响外,尼泊尔的艺术也受穆斯林风格的影响。
加德满都和巴克塔普尔的老王宫中也明显可见穆斯林风格对马拉王朝后期建筑的影响。
四、近现代时期文化
随着马拉王朝在18世纪覆灭,尼瓦尔艺术也告别了它的黄金时代。
在104年的拉纳家族统治时期,它甚至受到压制。
自从1951年沙阿王朝恢复了统治以后,尼瓦尔艺术又开始得到恢复。
但是,现在的手工艺业大部分都是为了赚取旅游者的外汇,已失去了当年的恢弘气度和远见卓识。
70年代,尼瓦尔艺术曾一度短暂出现过复兴时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着手修复加德满都的老王宫和西德政府出资翻修巴格塔普尔的一些重要建筑时,谷地的工匠们又有机会展示他们的才华。
这说明古老的工艺仍然还存在,只要得到适当的资助和鼓励,就会恢复它的活力。
尼泊尔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
尼泊尔以其独特的建筑和雕刻闻名于世,但在其他诸如绘画、文学、音乐和舞蹈等文化艺术领域也独具民族特色。
尼泊尔人民热爱生活,也酷爱文化艺术。
当你走入尼泊尔后,立刻会感到置身于一种浓郁的文化氛围之中,到处是造型优美的寺庙、宫殿和民间建筑和雕刻,随时都可听到尼泊尔民族音乐的鸣奏和民间的歌曲,看到人们挑起各种民间舞蹈。
尼泊尔人民以其丰富多彩的建筑、雕刻、绘画、文学、音乐和舞蹈向世人表明,尼泊尔是一个具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国家,尼泊尔人民是一个具有悠久文明的民族。
以下就尼泊尔的各种文化艺术形式做简单的介绍。
一、建筑
尼泊尔的建筑主要分为寺庙、宫殿和住宅三种。
尼泊尔被称为"寺庙林立的国度",有人称首都加德满都"寺庙多如住宅,佛像多如居民",形容寺庙和佛像之多。
寺庙建筑又分为印度教寺庙和佛教寺庙两种。
在众多的寺庙和宫殿中,主要由以下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建筑:
1、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斯瓦扬布寺。
位于加德满都西郊的一个比平地高出60至70米的小山包上。
据称此寺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后经各个时代的不断修缮和扩建才具有今天的规模。
"斯瓦扬布"是"自体放光"的意思。
相传释迦牟尼佛以前的古佛毗婆湿佛曾在这里投下一支藕根,预言将来这里会长出放光的莲花,湖将变成富饶的国土,后来果然应验了仙人的预言。
于是,人们在这里建庙纪念。
它的主要建筑是一个白色的巨大穹窿形屋顶,上接房基。
基壁的四周绘有4对大眼,象征着洞察一切的"佛眼"。
基上有很高的锥形塔,从上到下由铜片装饰或用金铂镶镀,在阳光照射下,十分光彩夺目。
塔顶嵌着一颗巨大的宝石,据说在中秋月夜,人们在很远处便可以看到它放射出的熠熠光芒。
2、保特寺。
是尼泊尔最大的佛教寺院。
位于加德满都谷地东部。
相传古代中国西藏的一个名叫加沙的喇嘛死在这里,该寺即建在他的墓上,以示纪念。
保特寺和斯瓦扬布寺的主体建筑在形式上大体相同。
3、兽王庙。
印度教的最重要的圣地。
建于公元8世纪,位于加德满都以东约4公里处。
这里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
主体建筑是有两层屋顶的高大殿堂。
在它旁边,有湿婆神爱兽公牛南吉的巨大石雕像。
整个格局别具一格。
4、章古纳拉扬寺。
位于加德满都以东14公里的山坡上。
该寺供奉保护神毗湿奴。
寺中
的神像雕刻艺术远近闻名。
5.、杜尔巴尔广场。
位于巴德岗的中央。
有西方学者认为,从建筑艺术的角度说,这里简直是阿拉丁洞穴,极言它的神奇。
广场周围是行行色色的宫殿、庙宇、宝塔、浮屠、城楼、寺院、神龛、祭坛、石柱、灯台,以及青铜、黄铜铸的天神和奇兽、石头刻的圣者和魔怪等。
它们并不是按照一个什么预先拟好的计划安排的,而是如森林的树木一样,多少世纪以来,哪里有空就往哪里见缝插针建一座建筑,形成今天这样的高低悬殊、形态各异的建筑群。
它的确是尼瓦尔人建筑的奇妙图案和尼瓦尔人艺术的巨大宝库。
6、狮子宫。
拉纳家族统治时代所建,是百年来加德满都出现的一些模仿西方古典主义派建筑中最突出的,是当时的政府大厦和拉纳家族的官邸。
雄伟的汉白玉大殿,四周有廊柱环绕,殿前有数点喷泉,还装饰着古典风格的雕像。
整个建筑有1100间宫室,是模仿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之作。
此外,帕坦的黑天庙,拉甘凯尔的塔庙,马汉卡尔德寺庙,马拉王朝时建和哈努曼宫殿,塔莱朱寺,锡马兰加尔和其他许多著名堡垒,普里特维·纳拉扬修建的巴桑塔普尔宫和努瓦科特的九层宫殿等,都是尼泊尔古代建筑艺术的杰出典范。
在这些宫殿建筑和一些住宅中,尼泊尔美丽的格子窗盖上别具风格的屋顶和其他独特的结构,体现了尼泊尔建筑艺术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形式。
二雕刻
雕刻也是尼泊尔人民引以为豪的一种艺术形式。
加德满都谷地有许多的寺院、庙宇和祠堂,每一座都有不少形形色色的雕刻艺术杰作。
这些作品大都以宗教为题材,大量的雕刻品是佛像、菩萨、湿婆、毗湿奴和各种各样的神像,以及反映古代神话传说的石刻浮雕,还有许多珍禽异兽,如龙、蛇、麒麟、鳄鱼、神鹰等。
这些作品布局严谨,造型优美,工艺精巧,情景逼真,件件都是绝妙的艺术珍品。
其数量之多,据估计,仅巴德岗的杜尔巴尔广场周围的建筑上的这类作品,10个大的博物馆也容纳不了。
在杜尔巴尔广场附近的五层塔庙前的石阶上,有五对人兽雕像,是尼泊尔古代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在兽王庙中的法拉斯像,刻于公元一世纪,被认为是尼泊尔最重要的石雕作品。
尼泊尔的木刻也很杰出,而木刻又已帕坦最为集中。
在帕坦的旧市区街道上,无论是王宫建筑上的斗拱,还是普通百姓住宅上的窗户,到处布满着木刻的图案和花纹。
人们走进帕坦,仿佛置身于一个大的艺术博物馆的庭院,所有大街小巷,没有一幢未经雕刻过木材建造的屋宇,找不到一扇用平板木条拼凑起来的窗杁。
雕刻师尼泊尔人民喜爱的一种艺术。
此外,尼泊尔特别是帕坦的金属工艺也是世界驰名的。
三绘画
尼瓦尔人的绘画起源于11世纪的插图宗教手稿。
他们把棕榈叶裁成片,用粗制的墨水在上面绘画,并着上简单的颜色,在装订手稿的木封面上绘图。
这些早期的绘画从佛教得到灵感,而在风格上从印度吸取营养。
15世纪以后出现婆罗门教插图手稿,不久以后,较经久耐用的纸开始代替棕榈叶。
到19世纪,插图手稿逐渐消失。
直到今天,加德满都河谷的大街小巷还有许多小贩向旅客兜售这些"古老"的手稿,但几乎都是赝品。
尼瓦尔人还使用袖珍画的形式。
他们的袖珍画与印度的帕哈里画派有某种间接联系。
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14世纪,便逐渐转向画卷形式,后来又转向壁画。
在此过程中,尼瓦尔人的绘画艺术原来越成熟和精湛。
尼瓦尔人的绘画艺术受到我国西藏绘画艺术很大的影响。
我国西藏的卷轴画之优秀是世界公认的。
14至16世纪期间,尼瓦尔艺术家应邀到我国西藏画卷轴画和寺庙的壁画,他们对我国西藏的艺术风格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与此同时,尼瓦尔艺术家们也从中国西藏以及中国内地、克什米尔和中亚等地吸收精华,发展成为尼泊尔独特的艺术风格。
到15世纪,西藏
的唐卡绘画艺术已介绍到加德满都河谷。
尼泊尔人的绘画叫"波巴"或"帕提",主要是为各种宗教目的服务,如礼拜、冥想、赞美神、记载节日活动、祭献寺庙等。
这些画的一笔一划是那样的逼真优美,笔调是那样的鲜明,以致尼瓦尔艺术家们给我们留下过去若干世纪的宗教仪式、服饰和风俗习惯的清楚记录。
包括用作礼拜的长卷画在内的这些画的最优秀作品现在张挂在加德满都和巴克塔普尔的博物馆中,其他的16至18世纪的优秀作品则收藏于斯瓦扬布寺、基尔提普尔的巴格·拜拉布寺和帕芬提的梵天庙中。
在谷地商店中展销的唐卡画大部分是为旅客制作的,是现在的尼瓦尔画匠和塔芒族佛教徒中的画匠画的,颜色是现代的,但其中许多画好后用烟熏,使其看起来像古老的作品。
尼瓦尔画匠都属于一个种姓,叫"奇特拉卡",他们大多居住在巴克塔普尔,其中一些人属于一个生产波巴画和纯粹是装饰品的合作社。
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在节日或婚礼时承包为寺庙和私人房舍装饰图案。
有些管自己叫喇嘛的塔芒人在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开小画室,在谷地商店出售的唐卡画大多出自这里。
许多塔芒人先在自己遥远的村子里画画,直到有足够数量的画拿到谷地出售或出口到印度才来到谷地。
人们也经常看到真正的西藏喇嘛画师在保特寺和斯瓦扬布寺的大的印度教塔楼中绘画。
他们中有一部分人力求保持传统标准,使用古老的比例规则和题材。
这些藏族画师中不乏有艺术造诣很高者。
在谷地以外,各民族有各民族的艺术风格,各民族都有一些有才华的画师,但因条件的限制,大都终身默默无闻。
一次,有人在一个山村里用一个卢比便买到一幅布画,带到加德满都后让人评赏,结果才发现是一件尼泊尔艺术的珍品。
在加德满都有一个画家组织,即尼泊尔美术家协会。
它拥有一大批年轻的艺术家,他们用不同的风格和工具创作。
尼泊尔美术家协会有一个永久画廊,定期展出会员的作品。
有两位尼泊尔画家,L.S.邦德尔和拉克斯曼,他们的艺术成就已得到尼泊尔国内外的承认。
他们的抽象画体现了这个国家气势磅礴的气势。
他们的作品以一种奇特的方式继承了尼泊尔唐卡画和壁画的传统。
四文学
尼泊尔的文学至少可以追溯到李查维时期。
最先是有关神仙和国王的记事,后来是有关王室的成就、法律和宫廷生活的记叙,都是巴利文或梵文刻在石头上。
到马拉王朝时期,17世纪加德满都的著名国王普拉塔普·马拉以诗人王国而著称。
因此,可以断定,诗歌在他的时代非常繁荣。
直到今天,尼泊尔的国王和王后都喜欢附庸风雅,作诗填词。
他们创作的诗歌经常发表在报刊上,尼泊尔电台也经常播送他们创作的诗歌。
值得提及的是,直到18世纪以后,文人们裁用谷地的语言-尼瓦尔语或廓尔喀征服者推行的王国混合语-尼泊尔语创作。
早期的尼泊尔语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是19世纪的诗人巴努巴克塔。
他的名字在尼泊尔家喻户晓。
另外两位几乎享有同样声誉的诗人是莫提拉姆·巴塔和勒克纳特波戴尔:前者以优雅的爱情诗而著称,后者正值创作的黄金时期不幸于70年代早逝。
1951年以前的拉纳家族专制统治时期产生过一批很有代表性的作家。
在狱中度过和被流放过许多年的前首相B.P柯伊拉腊就是这个时代和稍后一段时期的作家之一。
他写了许多长短篇小说。
另外一个著名人物是诗人兼剧作家、小说家和艺术家巴尔克里希纳·萨玛。
可是,这个时代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由于受到镇压的威胁,作家们的写作极具夸张和象征手法。
同时,在一个文盲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他们的作品只是为了少数受过教育的精英们写的。
20世纪后期的作品倾向于采用新风格和反映新主题,但是他们的作品是否为人们所接
受,还要通过时间来检验。
目前,他们的读者还很少,他们的作品翻译介绍出去的很少,发行量也少,但这些新一代的作家正在茁壮成长。
随着尼泊尔文学的发展,他们有些人肯定会成长起来。
五、音乐
音乐是尼泊尔的主动脉,是人生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而优美的伴奏。
它从人一出生就伴随着人,伴随他呀呀学步,伴随他迎娶会婚嫁,伴随他去参加宗教仪式和活动,伴随他庆祝丰收,伴随他出国,迎接他回家,丰富他的爱和情欲生活,讲述战争和廓尔喀英雄主义。
总之,从一个人出生便伴随他到生命的终结。
在尼泊尔人民的音乐中,这个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音乐总是反映着旋律拍子,歌唱生活的光明面。
向世界上大多数山地人民的音乐一样,尼泊尔的音乐也是轻松、愉快的。
欢乐的尼泊尔人民,通过情歌神曲,表达他们的感情,显示他们的智慧和想象力。
尼泊尔乡村的少年男女,在喜庆节日期间,在种稻季节或去森林为牲口割草、采伐柴薪的时候,唱这类抒情歌是很寻常的。
那是,男女歌咏温柔和谐的乐曲,此起彼应,以传统的民歌曲调,即兴对歌。
在象巴克塔普尔和帕坦这样的城镇,有以神话史诗为根据的古典化装舞。
代维舞是由戴假面具和饰以绣花带的男人扮演的,舞会由舞蹈者扮演卡利和库马利马哈拉克斯米各一人,贝塔尔四人,布查和凯卡各二人组成。
他们都按着声乐器的韵律和鼓的拍子起舞。
乐器和鼓的名称分别称为马哈林和帕奇马。
人民也跳拜拉布舞。
在高山区的古隆人、马嘉人、谢尔巴人、塔芒人,特赖平原的塔鲁人、库尔米人和泰利人等都有他们自己的舞蹈形式。
城市的乐器通常用小风琴、小提琴、六弦琴和长笛,由古典乐师和现代歌手演奏。
最常用的乐器是玛达尔(鼓)、系有小铃的小手鼓。
举行结婚仪式时,达迈(裁缝种姓)走在仪仗队前头,他们演奏象萨奈(一种班卓琴)、纳尔辛加(喇叭)、小手鼓、特姆科等乐器。
富裕人家则还包括西方铜管乐队的一些乐器,如单簧管、喇叭、鼓、长号等。
六舞蹈
尼泊尔各地都有民间舞蹈,村庄的空地、田野,狭窄的房舍,寺庙的庭院,到处都是跳舞的地方。
节日期间,当人们四面八方汇集到加德满都时,河谷各城市到处都是载歌载舞。
伴随着简单的音乐伴奏-鼓声和歌声,有时也有长笛声,以及跳舞者脚踝上戴的小铃的叮当声-哦那个各样的舞步。
在象巴克塔普尔和帕坦这样的城镇,有以神话史诗为根据的古典化装舞。
代维舞是由戴假面具和饰以绣花带的男人扮演的,舞会由舞蹈者扮演卡利和库马利马哈拉克斯米各一人,贝塔尔四人,布查和凯卡各二人组成。
他们都按着声乐器的韵律和鼓的拍子起舞。
乐器和鼓的名称分别称为马哈林和帕奇马。
人民也跳拜拉布舞。
在高山区的古隆人、马嘉人、谢尔巴人、塔芒人,特赖平原的塔鲁人、库尔米人和泰利人等都有他们自己的舞蹈形式.
宗教在尼泊尔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
每当黎明的晨曦进入千家万户时,每家的男女老幼便携带着供献给众神的贡品到印度教或佛教的寺庙去。
他们通常都用铜或其他金属的小盘盛着大米、红粉和小黄花瓣之类的贡品,把它们摆在神面前祭献,然后把贡品与泥土搅拌在一起,搽一小点点在前额的两眼之间,以示神灵存在的象征。
这样的宗教仪式随时随地、任何场合和活动都在举行,这是尼泊尔宗教的基石,从远古神话时代就一代代传下来。
对尼泊尔人来说,一次次的奉献贡品可以保持和加强他们与神的感情交流。
尼泊尔宗教活动的另一个基石是祭祀。
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开工竣工典礼,不管是宗教节日还是什么庆典,人们都以各种极简单惑及其盛大的形式祭祀。
急死一般都是宰杀一只公鸡、一只公羊或一头公牛。
在尼泊尔,通过宗教仪式遵循神的法规和受神的安慰是每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参加宗教活动。
对于一般人来说,虽然这只不过是重复千万次的姿态,但
却是感到无处不在的神灵,是人类强烈尊严的升华。
宗教是尼泊尔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当前尼泊尔流行着多种宗教。
有印度教、佛教、喇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等等。
其中,印度教占居主导地位,其次是佛教。
印度教和佛教是尼泊尔的传统宗教。
根据尼泊尔往世书的记载,印度教和佛教伴随着尼泊尔国家的诞生而兴起,历经古代、中世纪和近现代,至今不衰。
其原因,(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宗教已成为尼泊尔人的传统与习惯,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作为传统习惯而自然承袭。
(二)尼泊尔属于贫穷落后的国家,人民的物质生活与文化生活水平低下。
人们对于某些社会问题和自然问题造成的困苦不能认识或无从解决时,往往寄希望于宗教。
(三)宗教本身的社会价值,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而予以提倡。
基于上述原因,尼泊尔的宗教文化十分兴盛。
尼泊尔的主要宗教有:
一、印度教
信仰多神崇拜的主神论,崇拜的主要对像是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及其无数的化身、配偶、子女......组成的庞大系统。
据说共有3300万个神灵。
印度教徒承认吠陀的权威,推行种姓制度,崇尚苦行,在教义上强调因果报应。
认为从轮回中解脱必须达到梵我如一的境界。
梵天(Brahm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创造之神。
梵天,宇宙的创造者,在早期的神话中,梵天是自我创造的绝对存在,到了后来,当湿婆和毗湿奴的地位上升后,他又被说成了两神创造职能的分身。
虽然梵天名义上是三大神之首,但声望却远远不及其他两个大神,专门供奉梵天很少。
毗湿奴(Vishnu):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调和之神。
宇宙的维持者,能创造和降服魔鬼,也称守护之神。
湿婆(Shiva):印度教三大主神之一--破坏之神。
世界的破坏者,并不断变化着形象,也称毁灭之神。
同时湿婆还是瑜伽之神、舞蹈之神、生殖之神。
猴神-哈努曼(Hanuman):古印度神话中的猴神,同我国《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是勇敢和正义的化身,深受尼泊尔人喜爱。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记述了哈努曼从魔王的魔爪下救出悉多。
因此他也是夫妻忠诚的象征,每对新婚夫妇都会来此敬献蒂卡粉。
象头神-甘尼许(Ganesh):甘尼许(Ganesh)是湿婆与妻子帕瓦缇(Parvati)的儿子。
传说有一日,帕瓦缇女神沐浴时,甘守护在外。
他未蒙面的父亲--湿婆恰好此时归来,被年轻力壮的甘挡在门外。
湿婆盛怒之下,一剑砍掉了甘的项上人头。
事后帕瓦缇很伤心,湿婆也很后悔。
他外出为儿子寻找一颗新的头颅,因时间紧迫,最后只能用大象的头来替代。
印度教苦行僧:在尼泊尔各地,特别是加德满都旅行,在印度庙的门前和回廊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所谓的"苦行僧"在那里修行。
苦行僧们信奉转世重生,他们希望在经历一切苦难后,能够获得灵魂的安息。
他们还要参与各种宗教仪式,与信徒们共同为世界祈祷。
他们形骸消瘦、赤裸上身,脸上和身体上涂着白色或彩色粉末,模样令人过目不忘。
苦行僧以化缘为生,有的则刻意穿着鲜艳僧袍,以吸引游客照相收取"演出费",一般付给他们每人10卢比就可以了。
印度教的生殖崇拜:尼泊尔的湿婆神庙,多半装饰有男女交欢的雕刻,原因是印度教徒相信,湿婆和性力女神的结合,是创造生命的原动力。
对于民风保守的尼泊尔人而言,这些令人脸红的浮雕,只是来自宗教和艺术的形式。
生殖崇拜的确是这里宗教信仰的重要部分,具说这有两个作用,一让人们增强自己战胜邪恶的念头,二是鼓励人们生育后代。
当然,现在又有了第三个作用,就是吸引游客来观赏,增加旅游收入。
二、佛教
佛教是在古印度的土地上产生的一种宗教,其创始人是诞生于古印度(今属尼泊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