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考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高栓成 石培基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现行计划经济环境下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发展和景区管理力度以及开发建设力度。我国旅游业要得到长远发展必须与国际接轨,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改革的原因、积极意义和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旨在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改革的对策。关键词:管理体制 改革 战略思考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3(b)-115-02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日益明显,已经严重阻碍了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成为管理人员、学术界以及业内广大人士关注的问题,为此提出了很多建议,诸如景区经营权转让和引进民营资本参与景区经营管理等。不管何种建议,都集中说明我国旅游景区现行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已日益突出,改革与创新已成为旅游景区发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原因
在当前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仍然延续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即国家既是景区的经营者,也是景区的管理者,景区的管理、保护和开发经费均由国家财政负担,景区门票及其他旅游项目由国家定价,一般定价较低,与市场规律不符。这种管理体制,在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旅游业发展逐步向民营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其弊端日益突显。一方面,景区的经营者没有自主经营的权力,也不承担盈亏的结果,基本不按市场规律运行,效率低下,从而导致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其价值得不到合理的体现。旅游资源开发和景区建设也缺乏资金,即便是开发,也属于比较低级的资源开发。另一方面,政企不分、事企不分导致责权不明确,互相推卸责任。同时,因为我国的土地及其旅游景区的风景名胜、文物、山体等旅游资源名义上属于国家所有,但实际管理中,中央、省、市、县各相关单位都可以出面经营,同一景区内,建设、旅游、文物等都可以插手进行管理。比如庐山出现了海拔800米以下归星子县管理,海拔800米以上归庐山管理局管理的尴尬局面。这种表面上各单位都可以进行管理的体制,容易产生在利益上的矛盾和责任中的互相推诿,实际上会造成景区无人管理的局面。
2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可以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资金和生产要素总是从生产效率低的部门流向生产效率高的部门。在旧的管理体制下,很多景区因为资金不到位,旅游资源处于低层次开发状态,造成资源很大浪费。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可以引进市场参与景区经营管理,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发展资金紧张的问题,为那些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缺乏资金的地方寻求有效的发展途径,闲置的资源可以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老景区可以得到高品味包装,增强景区活力,加快旅游业发展。
第二,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政府转变职能。旧的旅游景区管理体制下,政府既是景区的所有者,也是景区的经营者。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要求政府从繁杂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明确权责,为旅游景区管理和发展建立良好的监督体系,促进旅游业的良好发展。
第三,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我国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利用效率低,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管理体制存在问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旅游景区、景点都是国有体制,相当一部分旅游景区管理都是接待型等计划经济的产物,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资源配置的方式分为市场和计划两种,市场配置更能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实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不是所有制的改革,而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轨。根据厉以宁教授资源配置学说的观点,市场经济的逻辑是,只有在市场干不了或干不好的方面,才有政府干预的必要。同时要求政府的一切经济职能都必须围绕市场来展开并通过市场来实现。我国旅游景区管理,要实现旅游资源合理有效开发,就必须实现市场与计划的有效结合。
3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引进市场机制,所以
在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旅游资源保护与市场机制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矛盾。反对的专家认为,旅游景区具有游览、审美、教育、启智、科研等多种功能,而市场经营以经济效益为目的,不利于旅游资源保护和景区可持续发展。同时,旅游资源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公共资源,现行改革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的保障,又加上旅游资源价值难以科学评估,但是景区因为长期缺乏资金,渴望寻求资金心切,急于引进市场机制,可能会在改革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另一方面,主张进行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专家认为,旅游景区经营管理引进市场机制,其追求利润的根本和依托是旅游景区和景点,只有保护好旅游景区资源,才有资本追求长远的利益。这样,旅游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市场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是正向关系,排除了市场经营者短期经营行为。综上分析,旅游景区资源保护与市场机制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和环境保护是景区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 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思路
4.1 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认清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实现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者简介:高栓成(1983-),女,甘肃靖远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
旅游发展与规划;
石培基,男,甘肃临洮人,教授,研究方向区域旅游发展与
规划。
115
Tourism 旅游经济研究
《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国际旅游业顾客满意度提升策略研究①
燕山大学里仁学院 尹玉涛
摘 要:本文分析了旅游市场国际游客满意度的相关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提升国际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策略,为国际旅游市场内相关企业的决策者及管理者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国际旅游 顾客满意度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0)03(b)-116-02
作为服务产业中的朝阳产业,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
重要,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支柱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影响下,国际旅游业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低估,且在出口创汇、弘扬文化及招商引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对服务业内的企业而言,提高和保持顾客满意度对企业的总体发展至关重要,旅游业自然也不例外。从笔者对秦皇岛市的一些旅行社及涉外宾馆管理者的访谈中可以了解到,国际游客对我们的一些旅行社及涉外宾馆酒店等企业的服务时有投诉、抱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根据我们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2009年秦皇岛市来自俄罗斯及韩国的300多名的国际旅游者的满意度进行的计算,在调研样本心目中我们所提供的服务虽然可以令人满意,但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本文致力于研究提升国际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策略。1 国际旅游业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总体上来看,旅游业内服务的完成是旅游服务企业(旅行社、宾馆、酒店及旅游景点等)与旅游者之间的一个互动过程,而服务既是这一互动过程产生的平台,又是这一过程作用的结果。此外,对于个体企业而言,旅游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竞争因素是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因此,本文决定从顾客和旅游服务企业及竞争者三个方面来分析服务抱怨及不满所产生的原因。
1.1 顾客因素
国际旅游业中顾客的最大特点之一是顾客本身的多元文化背景。根据芬兰著名学者格鲁斯教授对服务质量的定义,服务质量不同于有形商品的质量,它是存在于顾客脑海中的一个概念,即服务质量是感知质量,而不是客观的技术指标及技术参数。多名学者对不同服务业内的顾客感知服务质量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顾客的不同属性,不同知识背景及不同的经历都会对服务质量的感知产生影响,即针对同一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同一服务过程,不同属性的顾客做出的反应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而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对这
①基金项目:2009年秦皇岛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第一批)“秦
皇岛市国际旅游业顾客满意度评价研究”(项目编号:
200901A339)。
要使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实施,必须从思想上进行改革。作为一种新事物的诞生,改革肯定会遇到很多新问题,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是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实行民营化、集团化、国际化,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也必须走向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在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中,必须转变“国有必须国营”的观念,既要大胆地吸收国外旅游景区管理的成功经验,积极引进市场机制,又要结合我国国情和实际管理情况,合理有序地将我国旅游景区经营管理推上市场。
4.2 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使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可依
从全国旅游产业发展的管理支撑体系上看,研究制定针对旅游景区管理的法律法规是整个旅游业发展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旅行社因为有《旅行社管理条例》和《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这两个行政法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能够比较有效地实施旅行社市场管理。相对而言,旅游景区管理则出现了“短腿”现象。要想在现有基础上进行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首先明确行业主管部门的景区管理职责。因此,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使我国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法律保障。具体分为下面三个层次:一是整理现行立法,将不适应景区改革发展需要的法规予以修改或废止,并尽可能使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并同时尽量向国际通行做法靠近;对不利于操作的制度制定相应配套的细则;废止一切内部规章,确保法律政策的透明性;地方法规,应以国家立法为标准,不得与其抵触。二是根据改革实施的需要,适时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以免出现法律真空,包括把一些政策性的内容上升为法律法规,保障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进而保障旅游业健康发展。三是协调与其他法律部门的内容,如涉及旅游者权益较多的民法、商法等。
4.3 提高人的文化素质,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与国外国家公园管理相比,我国景区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专业化水平也不高。同时,我国旅游者文化素质与国外游客相差较远。引进市场机制,争取与国际管理接轨,提高人的文化素质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应该加强景区经营管理者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另一方面,应该加强旅游者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其环境和资源保护意识。争取开创一个“人人学旅游、人人爱旅游、人人办旅游”的新局面,使我国人民真正成为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的支持者和实施者。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窦群,彭德成.发展旅游和遗产保护能否“双赢”[N].中国
旅游报,2002,12,11.
116《中国商贸》 CHINA BUSINESS&TRADE
Tourism旅游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