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记忆品质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组合。有的人记得快,忘 得也快;有的人记得慢,忘得也慢。只有当一个人四方面都得到很 好地发展,即记得快、牢、准、活,才可以说这个人有良好的记忆 力。
提高记忆力的有效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识记的策略
科学地识记,不仅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能发展人的记忆能 力。 (1)增强识记的目的性。 (2)提高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水平。 (3)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2.有效复习的策略
5. 观察力的培养目标 培养观察力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个人能
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察力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出具有较强观察能 力的观察者,其具体目标是:
(1)有强烈的求知探索精神,总是以不寻常的态度和方法去审 视常人所不注意的事物。(2)有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善于透过 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善于捕捉一瞬即 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4)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以弥补感 官的不足。(5)熟悉并运用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对观察的结果进 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6)能客观地将所观察的结果与其它研究 方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印证比较,消除各种人为误差,对结果进行 恰当的科学评价。以上目标需要观察者在长期的实践活动和训练过 程中努力培养才可达到。
(五)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的培养也须从这几方面进行:
1.善用原型启发 2.积极思维 3.执着追求
综上所述,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 习目标、学习能力等这些学习心理因素“各司其职”,发挥 着不同的作用,兴趣是喜欢不喜欢问题,动机是想不想的问 题,目标是方向问题,能力是会不会的问题,同时,它们相 互关联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制约着学习活动,关涉 着学习的成败。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提高学习的整体心理 素质。
3. 注重成功教育
二、目标策略
(一)目标的意义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力量就没有积极性,
也就难以步入成功的殿堂。 (二)确立目标的原则
1.确立目标时要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2.要结合个人特点,有利于发挥特长。 3.建立目标要有层次,有主次,既有总目标,又 有阶段目标和行为目标。
三、 能力策略
二、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学习者 (二)刺激情境 (三)反应
上述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S
→
可观察的 刺激事件
O
→
学习者 内部变化
R
可观察的 反应
三、学习过程的主要特征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古人词作中的 名句,描绘学习所经由的“三境界”,是对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的 有趣而深刻的生动描述。
观察力(observational ability)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3. 观察力与感知觉的关系
观察力的培养是以感知觉发展为前提,感知觉水平越高,则 观察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高。感知觉的发展和观察力的培养都离 不开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
4. 观察力的意义 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从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总结出一
(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creativity)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
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的历史。创造力(creativity ingenuity),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可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努力丰富知识,建立合理知识结构 2.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3.勤于刻苦钻研,善于及时捕捉灵感 4.发挥想象力,注重培养发散思维
(一)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指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1)制定主体性教育目标 (2)选择主体性课程类型 (3)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内容 (4)选择主体性教育模式 (5)强调主体性教育管理
2. 实施创新教育 (1)采用“学创结合”的教学方法 (2)采纳“创新性”教学过程模式 (3)设置“创新性”课程和培养“创新性”教师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弱化兴趣,强化目标 二、莫郁闷,要快乐
三、让情绪与学习良性互动 四、要适应自主学习且目标明确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普适策略
一、兴趣、动机策略
兴趣是对某事物产生肯定情绪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的 快乐追求。动机是追求某物的内驱力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的 内部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章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一)广义的学习
广义学习的定义中有三个要点:
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 的推论,也就是说,光有练习不一定产生学习。儿童从不会叫 爸爸到学会叫爸爸,这里有学习。以后仅重复叫爸爸,这种重 复的活动或练习就没有学习了。
(三)记忆力的培养
(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方面的特征。 一般是以在一定时间内能记住材料的数量多少来衡量。(2)记忆 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指识记内容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记 忆的持久性并非与记忆敏捷性完全正相关。(3)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准确的特 征。(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提取、 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不良情绪循环增强发展示意图
缓解或消除学习上的注意力障碍,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调整好心态并养成注意习惯 3.通过科学训练强化注意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1. 观察
观察(observation)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的、主动的和系 统的视知觉活动。 2. 观察力
2.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适应、 疲劳不能称作学习,因为这种变化是暂时的,条件变化或经适 当休息,这种暂时性变化就迅速消失。
3.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 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二)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指教育情景中的学习,即学生的学习,是人 所独有的。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日常情境中的学习不完全相 同。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可以说,教育是按照教育目标 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 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 或倾向的变化。可见,教育中的学习,即狭义的学习主要指向 内隐的行为变化。
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充分肯定 了观察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
(1)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知识的门户, 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
(2)观察是人们区分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的本 质特征,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3)良好的观察力是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基 本能力。
学习能力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
(一)注意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业 某大三工科女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极度排斥,上 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消极回避不懂的问题。自己对应用计算 机一点都不感兴趣,认为“电脑是冷冰冰的东西,没有人聪明。” 不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动脑编程,只凭借长时间地机械记忆。 计算机专业课成绩均在60分左右。还出现《数据结构》科目“挂 科”(56分)。她自述情绪上总是很消沉,几乎没有振奋的时候。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己想明年报考研究生,又对其现状担忧。
6.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1)激发好奇心。 (2)运用回忆法。 (3)运用程序法。 (4)做记录。 (5)确立观察目的。
(6)制订观察计划。 (7)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 (8)观察现象,探寻本质。 (9)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 (10)养成持久观察的习惯。
7.观察中的“忌讳” (1)漫无目的。 (2)片面性。 (3)无重点。 (4)走马观花。 (5)不用心思。 (6)半途而废。
一、大学学习Baidu Nhomakorabea容的特点
(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二)具有丰富性和结构性 (三)高层次性和探索性 (四)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 大学学习阶段的特点
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人为地 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学习通识课阶段 (二)学习专业课阶段 (三)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阶段
三、大学学习方法的特点
四、学习的意义
(一)学习的生物学意义 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的能
力明显地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 (二)学习的社会意义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信息社会,只有善于学习, 吸收一切传统优秀文化并勇于冲破传统的束缚,进行创造 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的应然特点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比 喻人未进入学习以前,看到学海无边,知也无涯,不知从何学起。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人进 入学习以后,为了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刻苦努力,在所不顾。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摹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处。”比喻人经过刻苦努力,学习取得很大成就豁然开朗,乐也何 如!
识记材料能否得到有效保持和提取,取决于复习的策略,有效地 复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 (1)及时复习。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3)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4)复述。 (5)采用多样化复习形式。
3.有效提取的策略 (1)运用联想。 (2)双重提取法。 (3)利用线索。 (4)克服干扰。
(一)自学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三)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美国人力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 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 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大 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 的获得与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
提高记忆力的有效策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识记的策略
科学地识记,不仅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而且能发展人的记忆能 力。 (1)增强识记的目的性。 (2)提高对识记材料的理解水平。 (3)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 2.有效复习的策略
5. 观察力的培养目标 培养观察力是教育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个人能
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观察力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出具有较强观察能 力的观察者,其具体目标是:
(1)有强烈的求知探索精神,总是以不寻常的态度和方法去审 视常人所不注意的事物。(2)有明确具体的观察目标,善于透过 纷繁复杂的现象去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善于捕捉一瞬即 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4)善于利用各种现代技术手段以弥补感 官的不足。(5)熟悉并运用各种数学统计方法,对观察的结果进 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6)能客观地将所观察的结果与其它研究 方法所取得的结果进行印证比较,消除各种人为误差,对结果进行 恰当的科学评价。以上目标需要观察者在长期的实践活动和训练过 程中努力培养才可达到。
(五)创造想象力的培养 大学生的创造想象力的培养也须从这几方面进行:
1.善用原型启发 2.积极思维 3.执着追求
综上所述,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 习目标、学习能力等这些学习心理因素“各司其职”,发挥 着不同的作用,兴趣是喜欢不喜欢问题,动机是想不想的问 题,目标是方向问题,能力是会不会的问题,同时,它们相 互关联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共同制约着学习活动,关涉 着学习的成败。因此,必须引导大学生提高学习的整体心理 素质。
3. 注重成功教育
二、目标策略
(一)目标的意义 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没有力量就没有积极性,
也就难以步入成功的殿堂。 (二)确立目标的原则
1.确立目标时要符合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2.要结合个人特点,有利于发挥特长。 3.建立目标要有层次,有主次,既有总目标,又 有阶段目标和行为目标。
三、 能力策略
二、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 (一)学习者 (二)刺激情境 (三)反应
上述三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图表示:
S
→
可观察的 刺激事件
O
→
学习者 内部变化
R
可观察的 反应
三、学习过程的主要特征
我国现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用古人词作中的 名句,描绘学习所经由的“三境界”,是对一个较长的学习过程的 有趣而深刻的生动描述。
观察力(observational ability)是构成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3. 观察力与感知觉的关系
观察力的培养是以感知觉发展为前提,感知觉水平越高,则 观察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高。感知觉的发展和观察力的培养都离 不开个体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
4. 观察力的意义 著名科学家巴甫洛夫从长期的科学研究中总结出一
(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creativity)是给社会产生有价值的新成果的活动,
人类的文明史实质是创造的历史。创造力(creativity ingenuity),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
可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1.努力丰富知识,建立合理知识结构 2.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3.勤于刻苦钻研,善于及时捕捉灵感 4.发挥想象力,注重培养发散思维
(一)教师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动机 1.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指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1)制定主体性教育目标 (2)选择主体性课程类型 (3)选择主体性教育的内容 (4)选择主体性教育模式 (5)强调主体性教育管理
2. 实施创新教育 (1)采用“学创结合”的教学方法 (2)采纳“创新性”教学过程模式 (3)设置“创新性”课程和培养“创新性”教师
第三节 大学生学习的心理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一、弱化兴趣,强化目标 二、莫郁闷,要快乐
三、让情绪与学习良性互动 四、要适应自主学习且目标明确
第四节 大学生学习普适策略
一、兴趣、动机策略
兴趣是对某事物产生肯定情绪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对学习的 快乐追求。动机是追求某物的内驱力或内部动力,学习动机是学习的 内部动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第六章 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的定义
(一)广义的学习
广义学习的定义中有三个要点:
1.主体身上必须产生某种变化,我们才能做出学习已经发生 的推论,也就是说,光有练习不一定产生学习。儿童从不会叫 爸爸到学会叫爸爸,这里有学习。以后仅重复叫爸爸,这种重 复的活动或练习就没有学习了。
(三)记忆力的培养
(1)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敏捷性是指识记速度方面的特征。 一般是以在一定时间内能记住材料的数量多少来衡量。(2)记忆 的持久性。记忆的持久性指识记内容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记 忆的持久性并非与记忆敏捷性完全正相关。(3)记忆的准确性。 记忆的准确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准确的特 征。(4)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记忆内容的提取、 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不良情绪循环增强发展示意图
缓解或消除学习上的注意力障碍,可以从以下 几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调整好心态并养成注意习惯 3.通过科学训练强化注意力
(二)观察力的培养 1. 观察
观察(observation)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的、主动的和系 统的视知觉活动。 2. 观察力
2.这种变化是能相对持久保持的。有些主体的变化如适应、 疲劳不能称作学习,因为这种变化是暂时的,条件变化或经适 当休息,这种暂时性变化就迅速消失。
3.主体的变化是由他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即后天习 得的,排除由成熟或先天反应倾向所导致的变化。
(二)狭义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指教育情景中的学习,即学生的学习,是人 所独有的。在教育情境中的学习与日常情境中的学习不完全相 同。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可以说,教育是按照教育目标 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过程。因此,教育情境中的学习可以定 义为: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能力 或倾向的变化。可见,教育中的学习,即狭义的学习主要指向 内隐的行为变化。
条重要的经验就是“观察,观察,再观察”,充分肯定 了观察在科研活动中的重要性。
(1)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知识的门户, 是人类文化积累的一个重要途径。
(2)观察是人们区分事物的一般特征,发现事物的本 质特征,提出新问题,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一个重要条件。
(3)良好的观察力是进行各种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基 本能力。
学习能力是取得良好学习效果,
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
(一)注意力的培养
案例分析: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学业 某大三工科女生,进入大学后对自己所学专业极度排斥,上 课很难集中注意力,总是消极回避不懂的问题。自己对应用计算 机一点都不感兴趣,认为“电脑是冷冰冰的东西,没有人聪明。” 不喜欢动手操作、不喜欢动脑编程,只凭借长时间地机械记忆。 计算机专业课成绩均在60分左右。还出现《数据结构》科目“挂 科”(56分)。她自述情绪上总是很消沉,几乎没有振奋的时候。 对什么都不感兴趣,自己想明年报考研究生,又对其现状担忧。
6. 培养观察力的方法 (1)激发好奇心。 (2)运用回忆法。 (3)运用程序法。 (4)做记录。 (5)确立观察目的。
(6)制订观察计划。 (7)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 (8)观察现象,探寻本质。 (9)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 (10)养成持久观察的习惯。
7.观察中的“忌讳” (1)漫无目的。 (2)片面性。 (3)无重点。 (4)走马观花。 (5)不用心思。 (6)半途而废。
一、大学学习Baidu Nhomakorabea容的特点
(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职业定向性 (二)具有丰富性和结构性 (三)高层次性和探索性 (四)应用性和实践性
二、 大学学习阶段的特点
整个大学学习的过程可以人为地 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学习通识课阶段 (二)学习专业课阶段 (三)实习、毕业论文(设计) 阶段
三、大学学习方法的特点
四、学习的意义
(一)学习的生物学意义 学习是活着的有机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习的能
力明显地随着神经系统的发展而提高。 (二)学习的社会意义
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信息社会,只有善于学习, 吸收一切传统优秀文化并勇于冲破传统的束缚,进行创造 的民族才能永远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第二节 大学生学习的应然特点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比 喻人未进入学习以前,看到学海无边,知也无涯,不知从何学起。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比喻人进 入学习以后,为了能有所收获,有所进步,刻苦努力,在所不顾。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摹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处。”比喻人经过刻苦努力,学习取得很大成就豁然开朗,乐也何 如!
识记材料能否得到有效保持和提取,取决于复习的策略,有效地 复习是提高记忆效果的关键。 (1)及时复习。 (2)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相结合。 (3)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 (4)复述。 (5)采用多样化复习形式。
3.有效提取的策略 (1)运用联想。 (2)双重提取法。 (3)利用线索。 (4)克服干扰。
(一)自学成为最主要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三)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美国人力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 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 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初入大学的大 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 的获得与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