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准入制度理论基础的新视角

市场准入制度理论基础的新视角
市场准入制度理论基础的新视角

市场准入制度理论基础的新视角

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主体资格的确立、审核和确认的法律制度,包括市场主体资格的实体条件和取得主体资格的程序条件,其表现是国家通过立法,规定市场主体资格的条件及取得程序,并通过审批和登记程序执行。

市场准入制度是国家对市场基本的、初始的干预,是政府管理市场、干预经济的制度安排,是国家意志干预市场的表现,是国家管理经济职能的组成部分。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天赋的,法律给以普遍的、一般的确认,而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从事经济活动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是由法律特别确认的,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获得,如登记、许可。

市场准入制度最早是因国家掌握税源而产生的。税收源自于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创造的社会财富,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运转和职能实施的经济保障。国家要参与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为了掌握税源,建立了市场主体的登记制度,对企业进行财政性管理。这时市场主体的数量、规模很小,交易方式和交易关系简单和分散,参与经济的范围有限,登记只是政府掌握市场主体信息的一种途径,只具有市场准入制度初步的功能和特征。

社会不断发展,市场主体数量和实力增大,交易方式和交易关系

日趋复杂,市场主体之间的连动性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增强。国家对市场主体进行管理,这种微观管理通过市场主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力对社会产生宏观的影响。进入管制的重点逐步发展为确认、保护市场主体资格和监管纠正市场主体的滥用资格行为。

尤其到了近现代,人类社会普遍进入自觉状态,人们对自身和他人的行为及整个社会认识逐渐深入和清晰,不断掌握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个人、国家和整个社会都有对未来的预期,并据此调整自身和他方的行为。

在社会和认识发展的推动下,国家干预逐渐清晰和深入,具有普遍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市场准入制度的存在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和理论基础。控制税源、信息统计和社会管理一如既往是市场准入制度存在的原因,但其还有以下深入、复杂、不确定并颇具争议的方面。

第一节自然垄断(natural;monopoly)与严格的市场准入

R·H·科斯认为,企业是市场关系的一种替代物,“是作为通过市场信息交易来组织生产的替代物而出现的”,“采用一种替代性的经济组织形式能以低于利用市场时的成本而达到同样的效果,这将使产值增加”,“只要企业的行政成本低于其所替代的市场交易成本,企业活动的调整所获收益多于企业的组织成本,人们就会采用这种方式”。自

然垄断指的就是这样一种产业,即因生产的规模经济特別显著,长期平均成本线随产量不断下降;或者虽然此产业的规模经济并不显著,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线先下降后上升,但因社会上对此产品需求太小,以致市场需求线与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线相交在该线的下降阶段,由此形成垄断。

传统理论认为,导致自然垄断的“自然”的或技术的因素是某些行业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economies;of;scale)和过高的沉淀资本(sunk;capital)。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高效大型机器设备的广泛应用必然导致规模扩大,而规模扩大可以带来单位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即可以给生产者带来单纯要素追加以外的收益。如果一个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规模大的企业比规模小的企业具有生产成本优势,该行业自然仅有少数甚至单一企业存在。沉没资本是指如果生产停止或研发不成功而无法挽回的成本。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投入特别专门的资本,这些资本不易转移到其他用途中去,形成沉淀资本。

如果一个行业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那么过度竞争会导致低效率,破坏社会生产力,但同时,垄断企业利用垄断权力操纵市场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因而,为增进效率和社会福利,政府对自然垄断行业一般采取两种对策,一种是政府自己直接经营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企业,另一种是政府对自然垄断企业进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即进入管制

和价格管制。

进入管制是营业许可管制,政府限制一定行业中的主体的资格和数目,对申请进入某个自然垄断行业的厂商进行资格审查,发放许可证。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由少数几家垄断企业经营,成本最小,过度的竞争带来效率损失。另一方面,自然垄断行业的沉淀成本比重大,过度竞争会破坏生产力,所以政府要对企业进入自然垄断行业进行管制,选择并赋予少数几家或一家企业垄断特权。

传统的自然垄断理论为市场准入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但是,以规模经济和沉淀资本为基础的自然垄断管制,自产生之日起就遭受了来自经济学界的持续的尖锐批评。

一、厂商效用与消费者效用

传统理论认为,由于规模经济,自然垄断条件下提供相关产品的社会成本较竞争性条件下(或其他形式)的社会成本低,故而社会选择自然垄断形式,即规模经济引起自然垄断。这种观点有个逻辑前提,即生产者的效用水平与消费者的效用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接近于1,即随着生产量的增加,生产者的效用函数与消费者效用函数的变化趋势与变化幅度是大体相当的。

但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高产量同时增加厂商和消费者的效用,但产品多样化却给他们带来相反的效用:消费者从产品多样化获得更高的效用水平,具有更丰富的选择;厂商则需要进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低了厂商的效用。因此,从成本的角度看,规模经济要求生产趋向集中,但从消费者角度看,生产有必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分散,整个市场在供给集中化和需求分散化的对立中寻找平衡,集中但保持一定的分散,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分散但顾及经济。垄断不是必然的结果,更不是最佳的结果。

当今社会是要求自主、选择和个性的社会,只要消费者的偏好足够明显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厂商从消费者(因偏好不同而形成)的支付差异获得的额外收入就能获得回报,弥补其在市场分散条件下所付出的努力与成本,消费者与厂商的效用都得以提高。相反,在所谓“自然垄断”情形之下,也许单一厂商提供单一产品从技术上能够实现较低的社会成本,但忽略了相当多的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扼杀了社会总效用得以提高的可能性。可以说,自然垄断是以成本为衡量指标,多样化则以效用水平为衡量指标。

自然垄断内部只存在有限的产品和服务的多元化,如果自然垄断进行大范围的多样化,规模经济优势也就不那么明显了,垄断的意义也不大了。

同时,消费者消费的不仅仅是产品,当今他们更注重在产品的购买、使用和维护中所享受到的服务和受到的尊重,这些在只有少数企业存在的市场上通常得不到很好的满足,而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上消费者才更能体会到“上帝”的感觉。

赋予消费者更多的权利、较多地关注消费者利益(常常由市场来保证)应该优先于赋予厂商更多的权利、关注厂商利益(管制是重要的手段)。因为,消费者代表最广泛的群体、更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市场机制能得以充分表达),是更高效用的主体;消费者的期望和行动代表社会经济系统进步的方向。相反,厂商不会掌握这么多信息。从社会的价值取向来看,社会的福利水平最终体现在消费者从其所消费的商品和服务所获得的效用。关注以多数个体的福利为核心的经济目标才是合理的,也是人本的。自由开放的市场使消费者能够作为一个优势群体或领导群体,通过“货币”投票选择更高的社会福利水平,使物化色彩不掩盖人本主义。

二、竞争市场理论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的鲍莫尔等人提出“可竞争市场”(contestable;markets)理论,从根本上动摇了自然垄断管制的理论基础。

可竞争市场是指潜在竞争者的竞争压力对市场既有供给者施加很强约束的市场,这种市场上,“进入市场是绝对自由的,退出也是毋需任何代价的”。“可竞争市场的本质在于,这种市场无法拒绝那些打了就跑的进入者,即使倏忽易逝的盈利机会也不会被潜在的新进入者所忽视,因为它能够在价格发生变动之前进入市场取得利益,然后在气候变得恶劣时不付任何代价地离开市场。”;

可竞争市场理论用“次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假设m个企业可进入某种产品的生产,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总成本低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成本之和,即若对所有非负的x1,……xm,若有c(x)≤c(x1)+c(x2)+……+c(xm)成立,C代表成本,X代表产出,则表明成本函数C对产出X是次可加的。简单地说,如果一个企业生产整个行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分别生产的成本更低,则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因此,自然垄断形成的“自然”的或者技术的因素并不一定是边际成本递减,而是成本的次可加性。

根据传统理论,自然垄断企业均具有成本递减的特点,都需要政府管制。但是,可竞争市场理论认为,自然垄断行业并非边际成本一定下降,传统的政府管制超越了应该管制的范围。另外,在可竞争市场上,自然垄断与竞争是相容的。具有成本次可加性特点的自然垄断

企业通过价格-产出组合可以寻找到并维持一组使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利润为零,而自己的利润不为负的价格,在没有政府市场准入管制的条件下,维持其垄断地位,这种垄断是可竞争的,垄断利润消失,社会福利的增进,政府的价格管制也是没有必要的。

因此,自然垄断不必然导致政府管制,包括市场准入的管制。

三、;寻租理论

政府管制还产生了一系列损害社会福利的实际后果,表现之一就是助长了寻租活动。

寻租是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总是与政府行为紧密相关的。当政府介入市场,创造并维持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在没有政府市场准入管制的市场结构中,如果自然垄断行业中存在租金,如企业由于拥有某种资源,开发出某种新产品,或者采用某项新技术,其在最初获得经济租金,这必然吸引着对潜在的进入者,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降,生产者的经济租金逐步减少,直到消失。

企业在竞争市场上寻求经济租金的行为是一种生产行为,增加了产量,增进了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

在政府介入的市场,对自然垄断进行市场准入管制的条件下,情况发生了变化。对自然垄断的市场准入管制创造了垄断特权,垄断特权可保证垄断者获得垄断租金。能否取得垄断租金关键在于能否取得进入资格,政府是决定者。因此,围绕垄断权利必然展开各种针对政府或政府官员的游说活动,甚至贿赂行为。不增加任何有效产出的寻租活动在一个交易费用不可能为零的社会中是要耗费经济资源的,寻租竞争会导致寻租成本的不断上升和垄断租金的减少,最终使垄断租金全部转化为寻租成本,寻租降低社会福利。

中国股市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曾经政府对企业上市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使得股市变成一个寻租场,壳资源紧俏,企业不择手段获得壳资源,投资者也没有必要关心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监管事与愿违。实行核准制之后,中国股市“寻租场”的性质开始发生转变。

四、X无效率理论

X效率的概念是利本斯坦(Leibenstein)在1966年提出来的,这指的是企业有效率地配置资源以及选择具有技术效率的生产计划的能力。企业之间的制度竞争最终表现在具有X效率的企业相对容易胜

出,具有X-无效率企业相对容易败北。

在宏观资源配置既定的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由于激励不足等原因而无法实现既有资源可能达到的生产可能边界(指技术上的边界),资源配置没有达到最佳效率,由此产生X无效率,这是次可加性带来低成本的可能不能实现,自然垄断常常就是这样一种情形。

在我国,自然垄断是与国家垄断经营相对应的,甚至这是自然垄断的唯一形式,国营的效率是非常低的,有资料表明,全国各种所有制企业的绩效表现从大到小顺序为: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其他企业、集体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国有企业,自然垄断的X无效率表现的尤其明显。

国有企业坐收垄断利润,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激励来将成本降低到能够保证部分可加性的水平上,或实现既定设施的最大化利用,长期效益低下,内耗严重,向社会提供的商品和服务完全不能令消费者满意,其管理者更倾向于非货币的收益,甚至牺牲消费者的效用,根本不能实现较低的社会总成本,可加性是理论上的,没有竞争压力的企业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都不会成功。

五、公共物品理论

自然垄断的又一理由是运输、邮电、通信、电力等系统具有外部效应,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公共物品的特点是使用的不排它性和排除他人使用的高成本性。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信息很难通过市场反映出来,市场失灵。首先,单个消费者通常并不很清楚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和偏好,即使知道也不会如实地说出来。为了少支付或不支付公共物品的使用费用,消费者会低报或隐瞒自己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和偏好。都有“免费乘车”的倾向,不支付费用而获益。所以我们无法推断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并进而确定公共物品的最优数量。

尽管我们实际上难以通过分析公共物品的需求来确定它的最优数量,但可以确定的是市场本身提供的公共物品通常将低于最优数量,市场机制分配给生产公共物品的资源常常会不足,公共物品的生产和消费问题不能由市场上的个人决策来解决,政府要承担起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

但是,现代经济理论对公共物品的范围有了新的认识。许多公共物品存在拥挤性,在对公共物品的使用人数尚未到达拥挤点时,新增加的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使用对其他消费者并无明显影响,而在达到拥挤点之后,新增加的消费者对公共物品的使用将使原有的消费者在使用公共物品时边际成本有显著的提高。也就是说,在到达拥挤点之

后,这些物品具有显著的私人物品属性。运输、邮电、通信、电力等系统等都具有这种特点:乘客较多时,乘客对公共汽车的使用存在竞争,汽车过多则引发对公路的过度使用;使用某一通信系统的人超过一定人数时,系统存在服务终端数量不够的问题或超负荷引起的速度降低问题。这种情况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较发达地区表现得较明显,人们对公共设施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夺。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技术上排除他人对一种物品的使用,区分基础设施的使用者与非使用者(如收费电视、网络与收费公路),将相关的外部效用降至最低,能够比较容易得克服搭便车的问题,人们都需要付费使用这些设施,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很低,只能说是公益物品。

可见,同样的设施在不同的时间或地点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

从实际经济运行来看,运输、邮电、通信、电力等具有网络拓扑结构的产业可以分为两个基本层次的供应市场。网络的拓扑结构由结点和链接通道组成,“结点”代表着直接供应网络系统相关服务的厂商,消费者是直接从这些结点获得服务的,而“链接通道”则指铁路轨道、通信电缆、电网等设施,是作为基础存在的。结点和链接通道都是实现最终服务所不可缺少的,但两者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许多情况之下,经济主体对于链接通道的使用没有竞争性,或者说链接通道更多地表现出外部性与非竞争性,因而更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而消费对结点的使用存在一定的争夺,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如此,现在的技术可以

有效地解决搭便车问题,其私人性表现得较为明确。

从成本上看,通道一旦形成,经济主体对通道的使用所产生的支出(一般表现为折旧或维修保养成本)随流通量的增加而降低-即边际成本是趋下的。同时,通道的建立常伴随着大规模的投资,因此通道比较具有自然垄断的特点。通道的建设常常具有宏观性,常伴随政府的干预或指导,即使在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由微观经济主体参与并完成。而经济主体对结点使用所发生的支出则很大程度上与流通量有关系,对该类设施采取竞争性私人经营更具效率。节点的建立决策可以由微观经济主体完成。这表现了国家经营和与私人经营。

现实也显示了这一点:铁路运输有“网运分离”的趋势,电力系统已经实现“电网分离”;民航、航运也已经实现这种分离经营(港口码头与轮船,飞机场与飞机),城市中的公共交通领域有私人的参与,通信的某些领域也出现了私人竞争。所以,把某些物品绝对定义为“公共物品”是不科学的。即便是市容、公共卫生和清理和维护河道这样的普遍被认为是公共物品的公用事业其实也只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公共物品的特点。

如果对某种产品或服务有效地实现向消费者分别收费,就可以借用市场的力量提供。我们可以对现有的制度安排做某些拓展,对有些不能向个人直接收费的物品采用某种间接收费方式。一个例子是,尽

管广播传送的电波无法有效排除他人的使用,但广播电台通过与厂商签订广告合约,占用节目时间大打广告,听众收听广告,厂商为其向广播台支付费用,即广告费。另一个是停车场的例子,环绕一个停车场的商店的所有者可以让消费者免费停车,而将相应的成本加在周边商店的商品价格中。这种做法的核心,是将交易费用较高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加在交易费用较低的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中。类似地,市政府可以将一段河道交由房地产开发商清理和维护,因为只要该开发商拥有沿河土地,河道的清洁就会提高沿河土地的价值。

从世界历史上看,公共物品也不一定全要由政府提供。

中英美三国近代以来实行的都是政府邮政专营,但是这种邮政垄断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国家邮政服务的成本特性在这三个国家都不是形成政府垄断的经济技术基础。事实上,是法令和政府的强力执法行动,才保证了并不具有成本竞争优势的国家邮政在市场竞争中胜出。以为邮政一定具有自然垄断性质,这可能是非常武断的见解。更一般地说,世界上就有一些自然垄断的起源不自然。

以前,日本的国家铁道部垄断整个国家的铁路交通,却造成了巨大亏损,1986年,日本政府就把它改造为日本铁道株式会社,把它民营化了,从而扭转了亏损局面。日本的电力行业现有十大电力公司,垄断了整个日本的电力生产销售,但它们不是国家垄断,而是民营企

业经过竞争,剩下几家最有实力的企业,形成一个自然垄断。;日本的许多其他行业也是这样的情形。这些不但说明了国有企业的X无效率,也说明了公共物品不一定要由政府垄断经营来提供。我国现在也正在大力探索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发展模式。

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看出,单纯以自然垄断的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特点为理由,设置严格的市场准入,进行政府管制,限制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是不适当的。

第二节公共利益理论与市场准入

在现代,企业已经高度发展起来,其规模和活动范围不断扩张,内部和外部关系也相当复杂。政府一直以公众利益的代表和维护者的角色行使其权力,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包括经济秩序、安全和其他秩序,对企业进行社会性管理。在市场准入的管制方面政府也以几个理论作为自己权力来源的依据,但同样受到质疑。

一、保护公共利益与追求局部利益

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公用企业产品为社会公众日常生活必需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同时又是社会公用的基础设施,是其他社会产品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公用企业可谓社会经济生活的

神经中枢,非一般竞争性企业,由谁经营,事关国计民生、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因而,严格限制自由的进入和竞争,由国家实行垄断经营,防止公用企业被不当利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

然而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国家垄断经营,真的必然能够维护公共利益吗?

先看两个例子,2004年3月,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人为把大量氨氮超标几十倍的工业废水,排进了沱江,造成下游内江、简阳等地,上百万人前后近二十天无水可喝。有关部门统计,沿江死鱼约50万公斤,各种经济损失3亿元。而生态损失至少需要五年才能够恢复。沱江污染事件中的四川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国有企业,而正是这家国有企业接连造成沱江的严重污染事故,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当地经济造成恶劣的损害,另一家企业河南的莲花味精厂也长期超标排污,严重污染了淮河水域,阻碍了淮河治理工程。

两个案例中,国有企业的效益直接关系的是企业本身、当地政府的利益,超标排污避免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可以直接提高企业的效益,排污给企业外部和其他地方的损害不容易直接量化并抵消该企业和地方的经济效益,超标排污是有利可图的。这些充分说明,国有企业本身不必然是公共利益至上和维护公共安全的,而往往代表一定范围内主体利益。

1971年,斯蒂格勒提出,管制是为了保护生产者利益,管制有利于生产者,因为政府采取的管制政策往往倾向于提高行业利润。国家垄断的经营者已经不是社会福祉的创造者,而且是一个以国家意志和行政权力作掩护的更容易掠夺消费者的狭隘的经济人。公用企业给人的印象完全是高价低质的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对社会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除了追求局部利益的需要,政府实行市场准入,垄断经营,俘虏理论认为,立法者或者管制机构被被管制行业所俘虏,管制政策有利于被管制行业。立法者所通过的法案是响应某行业的需求而制定的,旨在保护该行业生产者的利益。交易费用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解释了管制机构会被被管制行业所俘虏的原因,即由于交易费用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的存在,导致被管制企业可以通过向管制机构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虚假信息而使管制机构制定有利于自己的管制政策,从而导致管制机构被被管制行业俘获。

这里说明一个问题,如果管制机构真的被被管制行业所俘获,为何政府管制受到了被管制行业的反对。斯蒂格勒指出,管制是响应利益集团最大化其收益的需要而产生的,一个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说服政府实施有利于自己的管制政策而把社会上其他成员的福利转移到自己的利益集团中来。管制目标其实是各个利益集团相互之间的力量斗

争的结果。管制立法过程本身就是不同利益集团相互较量的过程,管制执行机构的产生、成员的任命及其组成等方面都可以为各个利益集团所影响。管制机构从其产生之始就已经代表了某些利益集团的利益。

如何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起来

如何将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结合使用 一、基本面分析师和技术分析师互相攻击对方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 期货、外汇以及股市分析的理论主要有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门派,这两大门派互相攻击对方的缺点。一般在介绍技术分析的书籍中,前几页往往是攻击基本面派,语气很尖锐,借此树立起技术分析的权威,以技术分析代表大师约翰墨菲的《期货市场技术分析》为代表;而在介绍基本面分析的书籍中,作者一般都不直接指出技术分析的缺点,而是包含在书的内容中间或者后面,语气比较委婉,以基本面分析大师罗杰斯的《热门商品投资》为代表,其中罗杰斯在书中有一句话: 坦率地讲,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还从没有见过有人从技术分析中致富(他们大多数是靠出售技术分析的书籍而赚了很多钱)。这两大理论互有优缺,不能绝对地说谁好或者谁差,要看具体的资金规模、投资策略、应用场合等方面,如果能将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那么对行情分析判断的成功率将会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技术派攻击基本面派的两大主要理由是: 第一,供求规律在具体应用时,要求操作者具有极高的专业理论修养,这属于经济学家的工作范畴;第二,基础分析要求拥有完备的即时资料,最新的市场信息迅速就被价格消化,操作者听到的信息都已经是过时信息,毫无价值。 其实技术派并没有真正去了解基本派所研究的内容,当然对于比较高深的逻辑演绎、影响因子、量化研究等相关内容,确实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但这些对于行情的判断来说,只能提高比较小的成功率,或者近期来说没有太大价值。对于小资金投资者来说,对这些知识的研究投入较大,对近期收益难以带来多大好处,成本收益不合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小资金投资者不能够去研究基本面,实际中,对近期行情走势影响比较大的往往是那些并不难理解的国家政策、经济消息、供需信息等,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并不需要很深的专业背景,略微有一些相关知识的投资者,都能够做出定性化的判断,能极大地提高行情判断的成功率,对这些信息的研究投入少,收益却很大,成本收益是合理的,

股票技术分析三要素

股票技术分析三要素 (值得一看!)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在三大假设前提条件之上的(市场行为涵盖一切信息;价格沿趋势移动;历史会重演),技术分析理论的内容就是市场行为的内容。 股票的市场行为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股票价格、成交量、价和量的变化所以及完成这些变化所经历的时间是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技术分析理论粗略地可以分为均线理论、K线理论、量价理论、切线理论、形态理论、技术指标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和循环周期理论等。 这么多的理论,显然对于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来说,是没有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的。 尤其是这当中涉及到的一些技术分析边缘的理论比如技术指标类,单单是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技术指标就有几百个,如果散户们对这些指标逐一地进行研究和学习,这简直是一种逐末舍本的做法!根据笔者多年以来在股票市场的征战经验,笔者认为,我们在做技术分析时,只需做好以下3个要素的分析就完全足够大家使用了。 笔者认为最根本的技术分析三要素(也称“技术三宝”)其实就是: (1)移动平均线;(2)K线;(3)成交量。 毫无疑问,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最重要的,移动平均线是技术分析的第一要素,它是技术分析当中的“头头”。 为什么移动平均线这么重要呢?从人体解剖学的角度来比喻就是——移动平均线相当于人体的骨骼,它支撑着整个人的运动和坐下以及站立等;试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骨骼的支撑,那么这个人是不是变成了一堆肉泥了吗?移动平均线在技术分析当中发挥的作用就是相当于人体的骨骼支架作用。 因此,对于股票初学者来说,学习和研究好移动平均线理论是要坚持走的第一步,而且这一步要求走得非常地扎实和牢固才行,这就相当于建一座大厦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 新课改是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还有多元智能理论作为其 理论基础的。 建构主义在对待学习和教学方面的主张是强调学习过程中学 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认为知识不是被动吸收的,而是认知 主体主动建构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后现代主义主张“非中心化”、“多元化”和“零散化”。 这二者作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课改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主要表现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建立国家、地方 和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模式;师生关系的平等化,师生关系变成一种全方位的交互式师生关系;教育目标多元化,教育目标提倡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人;教材的多样化,在 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提倡教材层次性、选择性,以适应不同需要;课程类型多元化,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把综合课程 作为一个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必备课程;教育评价的理性化,改变国家评价机构大一统的局面,在评 价主体、评价方式和评价形式方面都走向多元化,评价内容更丰富和灵活。此外,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传统智 力理论,联系我国实际,以它作为新课改的理论基础,有助于转 变教育观,端正学生观,有助于形成多样化的教学观,有助于促 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并为素质教育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

实施新课改,应该是把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指 导思想,以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理论基础。 认识、体验和感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基本方式,体验和感 悟也是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一个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必然会在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而且体验、感悟是知识后面更有价值的东西,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体验可能是挫折、失败,也可能学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 但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也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学习态度和 责任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与学生认知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 值观”是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成长必然要求。新课程目标 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强调,突出了以学生发展 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层 次的革命。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 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经历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学会生存》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就向我们

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_0

最新资料推荐 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概念:基本分析基 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分析方法的概念及意义概念:基本分析又称基本 面分析,是指证券分析师根据经济学、金融学、财务管理学及投资学的基本原理,对决定证券价值及价格的基本要素,提出相应的投资建议的一种分析方法。 其基本内容包括: 宏观经济分析、市场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 技术分析是以证券市场过去和现在的市场行为,为分析对象运用数学和逻辑的方法,探索出一些典型变化规律,并据此预测证券市场未来变化趋势的技术方法。 意义: 基本分析: 在实践中,进行基本分析的方法和内容主要是从宏观经济分析、中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三方面进行。 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对投资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证券投资基本分析中,宏观经济分析的作用是对国家经济变化的把握,及时发现经济发展趋势,为证券投资规避系统风险提供保障。 中观经济的分析有助于投资者进一步对国家的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深入了解,把握好投资对象的行业背景,在具备投资价值的投资对象中更好地选择具

有发展前景的证券进行投资。 对微观经济进行分析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提高中长期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 投资者在进行中长期投资之前总要了解证券的风险性、收益性、流动性和时间性。 而这些与国家的宏观发展趋势、行业发展方向、公司自身经营状况有密切联系。 技术经济: 技术分析能比较直接地考虑问题,通过技术分析指导证券买卖见效快,获得利益的周期短。 此外,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反应比较直接,分析的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市场的局部现象。 简答题: 1. 简述KIF。 答: 是合规的外国机构,是一种有限度的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过渡性的制度。 其主要目的是管理者为了对外资的进入进行必要的限制和引导。 使之与本国经济发展和证券市场发展相适应,对控制外来资本对本国独立性的影响,抑制境外投机性,游资对本国经济的冲击,推动资本市场国际化,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 )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2.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 ) A.墨翟 B、孔子 C、董仲舒 D.朱熹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 A.《大学》 B.《中庸》 C.《孟子》 D.《学记》 4.古代希腊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对话而著称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5.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 A面向全体学生 B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7.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使少数有特长的学生能得到尽快的发展 B使多数学生的学习成绩能达到合格标准 C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D使全体学生的素质达到较高水平 8.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 A.权威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专制型9.多元智能理论的创立者是() A冯恩洪 B孙晓云 C布鲁纳 D加德纳 10.教育部在()颁布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A 2000年 B 2001年 C 2002年 D 2003年 11.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特点是()。 A 直觉行动思维 B 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12.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 A. 整体性 B.独特性 C. 稳定性 D.社会性 13. 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 A. 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14. 从迁移的性质来说,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是()迁移。 A、顺向 B、逆向 C、正 D、负 15.提倡发现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姆 B、布鲁纳 C、奥苏柏尔 D、加德纳 16.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或学习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和解决新问题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现象称为( )。 A.迁移 B.定势 C. 功能固定 D.原型启发17.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A ) A、线性B、正弦曲线C、倒U曲线D、因果 18.有人大器晚成或少年英才,有人长于数理运算或善于言辞。这是心理发展的() A.连续性B.阶段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 19.自信与自卑、大方与羞怯、认真与马虎,指的是人的()。 A、气质 B、性格 C、态度 D、能力 20、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C.交往D.任务 21、学生的阅读、计算、写作、观察一种()技能。 A、动作 B、智力 C、一般 D、特殊 22、生活中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知识的() A.感知B.理解C.迁移D.应用 23、教师要使学生的道德行为经常化,必须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 A、观察 B、训练 C、模仿 D、习惯培养 24、对学习材料适当重复能使信息得以记忆与保持,其学习策略是()。 A、练习 B、精加工 C、组织 D、复习 25.创造力的两个最本质的特征是()。 A、独创性和灵活性 B、流畅性和精密性

证券投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因为我对证券投资很感兴趣,所以这学期我选修了投资与理财这门课,虽然课数不多内容又有些难,但我还是学会了不少以前不懂的东西。在基本分析中我感觉必须要结合宏观中观微观综合来分析,缺一不可。宏观是一个大的前提,主要探讨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和宏观经济政策对证券投资活动和证券市场的影响;中观是研究一个行业的具体结构和各方面的分析;而微观,我感觉最重要,是分析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各方面的情况,必须要仔细分析。 而技术分析,是在基本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市场过去和现在的行为,应用数学和逻辑上的方法,归纳总结出典型的行为,从而预测证券市场的未来的变化趋势。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 包括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和微观分析三个方面。 证券分析的宏观分析 一、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国内生产总值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动是一国经济成就的根本反映。GDP的持续上升表明国民经济良性发展,制约经济的各种矛盾趋于或达到协调,人们有理由对未来经济产生好的预期;相反,如果GDP处于不稳定的非均衡增长状态,暂时的高产出水平并不表明一个好的经济形势,不均衡的发展可能激发各种矛盾。 2.经济周期与证券市场的关系 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在经济衰退期,股票价格会逐渐下跌;到危机时期,股价跌至最低点;而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又会逐步上升;到繁荣时期,股价则上涨至最高点。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通货膨胀对股票价格走势的影响较为复杂,既有刺激股票价格上涨的作用,也有抑制股票价格的作用。当通货膨胀对股票市场的刺激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一致;当其压抑作用大时,股票市场的趋势与通货膨胀的趋势相反。 4、利率变动对证券的影响 证券市场对利率水平的变动最为敏感。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证券的价格就会上涨;利率上升时,证券的价格就会下跌。 5、汇率变动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一般而言,汇率上浮,即本币升值,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汇率下浮,即本币贬值,不利于进口而有利于出口。汇率的变化对股价的影响要看对整个经济的影响而定,若汇率变化趋势对本国经济发展影响较为有利,股价会上升,反之股价会下跌。 6、政治因素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政治因素就是指那些对股票价格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际政治活动、发展计划以及政府的法令、政治措施等。政治形势尤其是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对证券市场越来越产生敏感的影响,主要便现在:国际形势的变化、战争的影响、国内重大政治事件、法律制度。 二、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即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通过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两方面因素来实现的。 2.财政政策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异同点

技术分析和基本分析有何异同点 是指以行为为研究对象,以判断市场趋势并跟随趋势的周期性变化来进行及一切金融衍交易决策的方法的总和。这句话的含义是:所有的基础事件--经济事件、社会事件、战争、自然灾害等等作用于市场的因素都会反映到价格变化中来。所以技术分析认为只要关注价格趋势的变化及的变化就可以找到盈利的线索。技术分析的目的不是为了跟庄。技术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寻找买入、卖出、止损信号,并通过资金管理而达成在市场中长期稳定获利。 技术分析理论基础: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运行;历史会重演,但不会简单重复。 与技术分析相对应的分析被称为基础分析。基础分析又称分析,基本分析法通过对决定股票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状况、公司经营状况等进行分析,评估股票的价值和合理价值,与价进行比较,相应形成买卖的建议。但是注意基本面分析不等于基本面,基本面是指一切影响供需的事件。基本面分析则是指对这些基本事件进行归纳总结,最终来确定标的物的内在价值。当标的物的价格高于标的物的价值时,被称为价值高估,在交易中则需减持,反之如果价格低于价值则被称为价值低估,在交易中则需买入。从交易实践来看,技术分析方法要领先于基础分析方法。在操作上技术分析则更为实用。再补充说明一下:无论是技术分析还是基础分析方法都不是跟庄的工具。跟庄只是一些习惯作弊的人在交易中的一种反映。庄对于一个严谨的技术分析者而言微不足道,他们无须跟随它,因为庄和市场比较起来什么都不算。

基本分析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1.宏观经济分析。研究经济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产业政策等)、经济指标(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率、、等)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行业分析。分析产业前景、区域经济发展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3.公司分析。具体分析上市公司行业地位、市场前景、财务状况。 技术分析优缺点:技术分析具备全面、直接、准确、可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等显着特点。与基本分析相比,技术分析进行交易的见效快,获得利益的周期短。此外,技术分析对市场的反应比较直接,分析的结果也更接近实际市场的局部现象。通过市场分析得到的进出场位置相比较基本分析而言,往往比较准确。技术分析的缺点是考虑对象的范围相对较窄,对长远的市场趋势难以进行有效的判断。技术分析相对于基本分析更适用于短期的行情预测,要进行周期较长的分析则必须参考基本分析,这是应用技术分析最应该注意的问题。因为技术分析是经验的总结而非科学体系,所以通过技术分析所得到的结论并由此进行的交易操作需要以概率的形式为投资者带来收益。 基本分析优缺点:基本分析分析的起点在于信息的收集,道听途说的市场传闻有很大的欺骗性和风险性,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耗费人力、财力大,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进行股票投资分析,特别是基本分析,依靠的主要还是媒体登载的国内外新闻以及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信息。基本分析法能够比

技术分析有效性

技术分析有效性 从90年代初技术分析法引入中国以来,该方法备受推崇,各种技术分析软件、声讯咨询机构、报刊、杂志、书籍纷至沓来,但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批判, 由此而引发了诸多争议。 一.技术分析及其方法分类 技术分析是对市场行为所作的分析。这个市场行为的构成要素为价格、成交量、时间和空间。技术分析方法利用历史价格、成交量和未平仓量以及其他统计数字和描绘价格趋势图表的方法,借助技术原则来推测价格走势,并通过估测市场周期长短,识别买入/卖出机会。技术分析以道氏理论为基础。道氏理论的后继者将之总结并发展。概括起来,技术分析建立在三个基本假定或者前提条件下: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这是技术分析的核心部分;历史会重演。这个假设是从统计学和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进行考虑的。 目前流行的几种技术分析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五大类: 一、K线分析法。现在K线分析多用于观测价格的走势;二、切线法。其作用是衡量价格变动的范围与幅度;三、波浪分析法。较公认,较难掌握的方法;四、指标分析法。这种方法是目前所使用最多,研究文献也比较集中的方法。 二.技术分析有效性研究综述 一般认为,技术分析起源于两百多年前日本的江户时期。当时主要使用K线为工具来记录稻米市场的交易情况。 1884年,美国人查尔斯·道提出了“股价平均指数”的概念,奠定了技术分析的基石。后来经过威廉·P·哈密尔顿和R·雷亚的发展和整理,道氏理论形成,奠定了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理查德·夏巴克在20世纪二十年代揭示了如何把“股价平均指数”中出现的重要信号应用于单只股票。从此,技术分析的观念思维方式得到普遍传播。1932年,威廉·D·江恩所著的《股价的真面目》问世,该书总结了技术分析的概念和一些方法。罗伯特·D·爱德华和约翰·迈吉于1948年出版了《股市趋势技术分析》。被誉为世界股坛圣经,技术分析方法得到了极大的推广。1970年,法马咋提出市场有效就是价格及时充分地反映了所有可得的信息的基础上,提出了市场有效论三个层次: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强式有效。1978年,J·W·威尔德整理出的《技术分析交易系统的新概念》提炼出更多

教学教育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一】 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 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 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教育学部分考试要点二】 五、了解学制的历史沿革,掌握现代学制的类型。 1、教育制度:广义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旧中国:

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习题及答案

证券投资分析:证券投资技术分析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各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的代码填入空格内。 1.进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假设中,从人的心理因素方面考虑的假设是()。 A.市场行为涵盖的一切信息 B.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 B.历史会重演 D.投资者都是理性的 2.进行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的假设中,进行技术最根本、最核心的条件是()。 A.市场行为涵盖的一切信息 B.证券价格沿趋势移动 B.历史会重演 D.投资者都是理性的 3.在K线理论中的四个价格中,()是最重要的。 A.开盘价 B.收盘价 C.最高价 D.最低价 4.当开盘价正好与最高价相等时出现的K线被称为()。 A.光头阳线 B.光头阴线 C.光脚阳线 D.光脚阴线 5.K线图中的十字线的出现,表明()。 A.多方力量比空方力量还是略微大一点 B.空方力量比多方力量还是略微大一点 G、多空双方的力量不分上下 D.行情将继续维持以前的趋势,不存在大势变盘的意义。 6.下面关于单根K线的应用,说法错误的()。 A.有上下影线的阳线,说明多空双方争斗激烈,到了收尾时,空方勉强占优势 B.一般来说,上影线越长,阳线实体越短。使市场暂时失去方向 C.十字星的出现表明多空双方力量暂时平衡,使市场暂时失去方向 D.十字星表明窄幅盘整,交易清淡 7.在上升趋势中,将()连成一条直线,就得到上升趋势线。 A.两个低点 B.两个高点 C.一个低点,一个高点 D.任意两点

8在上升趋势中,如果下一次未创新高,即未突破压力线,往后股价反而向下突破了这个上升趋势的支撑线,通常这意味着()。 A.上升趋势开始 B.上升趋势保持 C.上升趋势已经结束 D.没有含义 9.支撑线和压力线之所以能起支撑和压力作用。很大程度不同是由于某种原因()。 A.机构主力斗争的结果 B.投资者心理因素 C.支撑线和压力线的内在抵抗作用 D.持有成本 10.趋势线被突破后,这说明()。 A.股价会上升 B.股价走势将反转 C.股价会下降 D.股价走势将加速 11.一般说来,可以根据下列因素判断趋势线的有效性() A.趋势线的斜率越大,有效性越强 B趋势线的斜率越小,有效性越强 C.趋势线被触的次数越少,有效性越被得到确认 D.趋势线被触及的次数越多,有效性越被得到确认 12.在技术分析理论中,不能单独存在的切线是()。 A.支撑线 B.压力线 C.轨道线 D.趋势线 13.如果希望预测未来相对较长时期的走势,应当使用()。 A.K线 B.K线 C.形态理论 D.黄金分割线 14.()可谓是最著名和最可能的反转突破形态。 A.头肩形态 B.双重顶(底) C.圆弧形态 D.喇叭形 15.头肩顶形态的形态高度是指()。 A.头的高度 B.左、右肩连线的高度 C.头到颈线的距离 D.颈线的高度 16.在双重顶反转突破形态中,颈线是()。 A.上升趋势

如何理解技术分析中的三大假设理论

如何理解技术分析中的三大假设理论的含义 众所周知,市场价格行为包容一切、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以及历史会重演构成了技术分析的理论基础,当我们在技术分析的迷宫当中不能自拔的时候,回归原始的原始是一种最好的选择。现在虽然很多人仅仅根据某个单纯的技术指标或者什么金叉死叉机械操作就可以交易了,但我觉得如果不能很好的理解三大假设是很难说自己真正地是技术分析的。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信息。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基础。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由此推论,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研究价格变化。 这句话是技术分析的核心,本人也认为这句话百分之一百的正确。换句话正是因为这句话才让我相信技术分析。我们在跟踪价格变化的时候其实已经包含了所谓的基本面。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可能直接根据价格走势的强弱而以此推断基本面的强弱。但是这里有一关键词就是一切。一切信息并不仅仅是指基本面,还包括所谓的噪音——参与者的情绪和对基本面的认知,包括交易者对基本面认知的偏差其

实也包括在价格当中,其实价格变化大都随这些偏差所变化。就一般而言价格与基本面偏差比较大的时候通常在市场的底部和顶部,此时参与者通常过于悲观和乐观,与基本面偏差较大。因此我们在认识和应用的时候还得区分噪音在市场上所占的比重。这也是为什么市场价格变化与基本面变化节奏通常不一致的原因。我觉得应该就是索罗斯提出所谓的主流偏向。

另外商品市场上有时也会发生逼仓,而股票市场上也有做庄等行为,这时候价格变化基本只与双方筹码有关,此时这种极端的市场基本形同赌博,靠双方资金实力说话。 2,市场运行以趋势方式演变。 “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从“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可以自然而然地推断,对于一个既成的趋势来说,下一步常常是沿着现存趋势方向继续演变,而掉头反向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这当然也是牛顿惯性定律的应用。还可以换个说法:当前趋势将一直持续到掉头反向为止。虽然这句话差不多是同语反复,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坚定不移地顺应一个既成趋势,直至有反向的征兆为止。 关于这一理念,据我自己的观察可信度大概在80%吧。事实上不光是价格的变化沿趋势行进,世界上很多客观事物发展都是按趋势形成的,夏天不会直接进入冬天,白天不会一下变成黑夜,肯定得有渐变的过程,直到达到顶点而反转。而我刚所说的概率主要是指我们通常技术分析判别趋势的方向时。趋势和价格的变化是客观的,它本身也不会造成市场的涨跌,而我们对趋势的判断则是主观的,这时就存在一个概率的问题,因此各种技术分析方法也喷涌而出。关于如何辨别和抓住趋势那可真所谓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很多时候我们还得依靠一个朋友

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共7页word资料

新课程教学的理论基础 新课程的改革,不是纯粹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人们对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作的主观反应。因此,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不仅决定了一定社会中的教育是否要进行改革,而且也从根本上决定了改革的方向、目标乃至规模。整个教育发展史的事实表明,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变革,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都将引发学校教育的重大变革。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既往的七次课程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正是如此,从而提出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的新课程改革,这将推进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进而促进我国的社会经济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对新课程的认识 (一)新课程改革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具体目标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技术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

技术分析的三个基本假定 1.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2.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3.历史会重演。 (一)、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 “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构成了技术分析的基础。除非您已经完全理解和接受这个前提条件,否则学习技术分析就毫无意义。技术分析者认为,能够影响某种商品期货价格的任何因素——基础的、政治的、心理的或任何其它方面的——实际上都反映在其价格之中。由此推论,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就是研究价格变化。这句话乍一听也许过于武断,但是花功夫推敲推敲,确实如此。 这个前提的实质含义其实就是价格变化必定反映供求关系,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必然上涨;如果供给过于需求,价格必然下跌。供求规律是所有经济预测方法的出发点。把它倒过来,那么,只要价格上涨,不论是因为什么具体的原因,需求一定超过供给,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好;如果价格下跌,从经济基础上说必定看淡。归根结底,技术分析者不过是痛过价格的变化间接地研究基本面。大多数技术派人士也会同意,正是某种商品的供求关系,即基本面决定了该商品的看涨或者看跌。图表本身并不能导致市场的升跌,只是简明地显示了市场上流行的乐观或悲观的心态。 图表派痛常不理会价格涨落的原因,而且在价格趋势形成的早期或者市场正处在关键转折点的时候,往往没人确切了解市场为什么会如此这般古怪地动作。恰恰是在这种至关紧要的时刻,技术分析者常常独辟蹊径,一语中的。所以随着您市场经验日益丰富,遇到上边这种情况越多,“市场行为包容消化一切”这一句话就越发显出不可抗拒的魅力。 顺理成章,既然影响市场价格的所有因素最终必定要痛过市场价格反映出来,那么研究价格就够了。实际上,图表分析师只不过是痛过研究价格图表及大量的辅助技术指标,让市场自己揭示它最可能的走势,而并不是分析师凭他的精明“征服”了市场。今后讨论的所有技术工具只不过是市场分析的辅助手段。技术派当然知道市场涨落肯定有缘故,但他们认为这些因素对于分析预测无关痛痒。 (二)、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趋势”概念是技术分析的核心。研究价格图表的全部意义,就是要在一个趋势发生发展的早期,及时准确地把它揭示出来,从而达到顺着趋势交易的目的。事实上,技术分析在本质上就是顺应趋势,即以判定和追随既成趋势为目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_笔记

第一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章课程目标与课程结构 第三章国家课程标准 第四章新课程的学习方式 第五章新课程的评价 第六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七章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 第八章校本课程开发 第九章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第十章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一章课程改革实践与反思 第十二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新中国以来八次大规模的课程改革 二、现行课程存在的问题 P5 三、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 P5 ?全球化 ?信息化 ?个性化 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P7 ?课程目标上,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课程内容上,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课程实施上,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课程管理上,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五、新课程的核心内容 (一)指导思想与培养目标 P7 ?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以邓小平“···” 和江泽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P8 思想品德,法律意识,三观,智力,技能,身心,四有新人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P8 ?改变课程功能 ?实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和时代生活的联系 ?调整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善评价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课程结构的重建 P9 ?综合性:将综合实践活动设为必修课,强调学科间的联系和整合 ?均衡性:各科课程间的比重进行了调整 ?选择性:增加选修科目 (四)国家课程标准 形式:教学大纲 这次课程改革要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阐述课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

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证券投资分析是指投资者为购买股票、债券、基金券等有价证券以实现投资目的而施行的对有价证券作出评价的过程和方法。在证券投资分析中,有两种最为重要的分析方法,即基本分析法和技术分析法。 证券投资分析是证券投资的主要步骤,其目的在于选择最好的投资对象、抓住最有利的投资机会、争取最高的收益。证券投资分析的范围很广、内容很多、方法也多种多样,但主要有两种分析方法。一是对影响证券价格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进行分析,其理论依据是证券价格由证券价值决定,通过分析影响证券价格的基础条件和决定因素,判断和预测今后的发展趋势,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基本分析。二是撇开社会政治经济等影响证券价值的因素,仅对证券市场的供求关系、证券价格变化的现状和动向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变化规律,以期寻找合适的投资对象和时机,这种分析方法称为技术分析。 一、基本分析 基本因素是指股票市场以外的各种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其中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和心理因素。 ①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股票供求关系的最基本因素,包括上市公司本身因素。行业因素和宏观经济因素。 ——上市公司本身因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是影响股票供求关系的最直接因素,而其他很多因素就是因为可能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才间接地影响到上市公司股票的供求关系。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优劣与股票供求关系成正比,也就是说公司经营状况优秀,买盘随之增大,反之卖盘随之增大。 ——行业因素。行业的景气变动和寿命周期等,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益,从而影响上市公司股票的供求关系。 ——宏观经济因素。宏观经济因素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利率、财政收支、货币供给量、物价、国际收支及其他因素等。宏观经济的状况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很大,从而影响到股票的供求关系。 ②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包括战争、政局变动、政策变动等。上述因素或者通过对经济的影响从而对股票的供求关系起影响作用,或者直接通过对股票市场的行政、经济干预从而对股票的供求关系起影响作用。 ③心理因素。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对股票供求关系的影响很大。如果投资者对股市看好,就会大量买进,从而引起股票需求量大增而供应量大减;如果投资者对股市信心不足,则将不顾各发行公司的盈余状况而大量抛售手中的股票,致使股票供应量大增而需求量大减,有时投资者对股市行情看不准,持观望状态,按兵不动,就使股票供求关系大致平衡,股价盘整呆滞。 1、宏观分析 ①国民生产总值对股价的影响 国民生产总值下降,表明整个国家经济不景气,大多数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预示着股价的下跌;国民生产总值大增,经济趋向繁荣,预示着股市的上涨趋势。 ②经济周期对股价的影响 经济周期性运动,带动股价也相随波动。周期性股指那些与经济周期联系紧密的行业,如:建材行业、机械制造、高档消费品工业、房地产业、金融业。上述产业受经济影响或景气循环影响较大,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弹性也比较大。当经济处于扩张阶段时,此类行业产品的市场需求迅速扩大,公司盈利大幅度增长,从而带动公司股价也迅速上升,并超出市场平均水平;当经济处于收缩阶段时投资、消费需求迅速下降,公司产品订单不足,被迫收缩生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 我国春秋末期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注,比罗马的昆体良《论演 说家的教育》早300年。其主要思想有:“不陵节而试”,体现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体现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3. 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 “班级授课制”。 4. 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做中学”,开启现代教育派。 5. 苏联赞可夫《教育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宿。 6. 美国的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 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分别被称为“活的教育 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 8. 教育的概念:广义为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为思想道德教育。 9. 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和相对独立性。 10. 我国封建社会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

书、礼、易、春秋)。 11. 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但环境决定 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收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 我国普通中学的双中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背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 生。 13. 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 “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 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 其中思维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 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 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主张以美育代替宗教。 18. 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 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19. 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 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20. 义务教育是指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 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是种强制性教育。

技术分析的优势

两大分析方法对比 (1)基本分析(Fundamen 企业内在价值和影响股票价格进行详尽分析以大概测算上市较,形成相应的投资建议。基本边际的情况下“买入并长期持有公司基本信息) (2)技术分析(Technical 象,以预测股价波动形态和趋股票市场波动规律进行分析的包容消化一切;价格以趋势方氏理论、波浪理论、江恩理论 股票价格=内在价值(基本分析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背景下 由中国股市走势图得出的一些(1)近三十年的股市走下来(2)2007-2008年/2015年的大(3)从2007年到2015年的两(4)内在价值重要性提升, A 股市场中的基本面研究 买卖策略: (1)价格低于价值买入,价格(2)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公司第一种策略的问题:超跌多少会出现买的早,然后越跌越买价格疯涨,不参与市场。 第二种策略的问题:需要对行业信心不足。 基本面研究三要素 技术分析的优势 amental Analysis ):以企业内在价值作为主要研究对票价格的宏观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前景、企业经营状况算上市公司的长期投资价值和安全边际,并与当前的股基本分析认为股价波动不可能被准确预测,而只能期持有”,在安全边际消失后卖出。(经济、政策、nical Analysis ):以股票价格涨跌的直观行为表现作和趋势为主要目的,从股价变化的K 线图表及技术指分析的方法总和。技术分析有三个颇具争议的前提假设趋势方式波动;历史会重演。国内比较流行的技术分析恩理论、缠论等。 本分析)+情绪扰动(技术分析) 背景下,两者对股价的影响是不同的。 的一些结论: 下来,是一个内在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 年的大牛大熊背后,是情绪扰动占据主导。 年的两次大牛市的不同之处可以看到,情绪扰动的幅,情绪扰动重要性下降。 价格高于价值卖出。 质公司,长期持有,直到公司基本面出现问题或者过于跌多少买入,超涨多少卖出。任何一个市场基本面研究跌越买(需要超强的意志力抵抗情绪化的下跌);卖得对行业发展、公司基本面有深入的认识,买入后长期持研究对象,从决定营状况等方面入手,前的股票价格进行比而只能在有足够安全、行业发展趋势、表现作为主要研究对技术指标入手,对提假设,即市场行为术分析方法包括道 动的幅度开始减少。 者过于高估,卖出。 面研究的结果,通常卖得早,看着股票长期持有耐心不足,

新课程理论基础知识

新课程理论基础知识20条 l、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8次课程改革。其改革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酝酿准备阶段(1999-2001年6月,制订了18个学科的课准,20个学科计49种教科书); (2)试点实验阶段(2001年9月,38个实验区,高中2003年秋进入); (3)全面推广阶段(2004年与2005年全面展开)。 2、新课程的特点可归纳为六个创新之处: (1)课程目标的创新,每门学科的目标必须包括知识与技能…三维目标。 (2)课程结构的创新,强调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教学的创新,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关注体验性教学,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5)课程评价的创新,提出了发展性的评价观,侧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教师的成长。 (6)课程管理的创新,强调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 4、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1)倡导全人教育。促进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课程过分注重知识传承与技能训练的倾向。 (2)为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和具体性。 (3)体现新时代的价值观。新课程的基本价值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5、新课程的内容选择:淡化“双基”,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改变目前课程内容繁、难、多、旧的现象。新课程改革方案明确了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低年级综合,高年级分科)、均衡性(多种类型的课程和多种与现实社会生活及学生自身生活密切联系的科目)、选择性(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个原则。 6、新课程的结构有了调整: (1)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高中课程设置应体现层次性、多样性、选择性。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一是学科领域的综合化;二是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3)适当减少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将10%—12%的课时量给予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并行的类型结构。 7、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强调教学与课程的整合,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建设的能动作用。 (2)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持续发展的过程。 (3)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 (4)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合理应用。 8、新课程从“文本课程”走向“体验课程”。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交往的本质属性是主体性,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 9、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过去的那种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10、新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求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要以促进发展为核心,发挥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反馈、激励等功能。要求评价内容标准要体现多样化、多维化。 11、新课程的管理政策: (1) 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 (2) 构建“三级课程”的管理框架(国家、地方、学校)。 (3) 开辟“自下而上”的课程管理渠道。提倡一种以“自上而下”为主、以“自下而上”为辅助的课程管理方式。 12、教师要成为课程的执行者、设计者、创造者。 13、新课程突出学习方式的变革,切实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了每个孩子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15、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6、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新课程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18、新型的师生关系——平等、理解、双向。建立的途径——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