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上海参加“全国尝试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赴上海参加“全国尝试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
学习体会
2013年10月24日-29日,在教体局任副局长和教研室张主任的带领下,我们一行19人奔赴上海参加“全国尝试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

此次学习,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

真是满载而归,受益匪浅。

本次研修班,由尝试教育理论的创始人――邱学华教授亲自主持,并由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名家作报告、讲授示范课。

我们聆听了邱学华教授的两场专题讲座;来自全国各地的三所学校介绍了他们进行“尝试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我们变身为学生,参与了南京东山小学副校长王红梅执教的示范课《维生素C的故事》,亲身感受到了尝试教学、小组合作的魅力;并邀请到上海市静安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为我们阐释《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与理论》;最后又到江苏苏州实地考察了几所学校。

几天的学习时间紧张而匆忙,充实而有序。

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的参与,解决了很多平常工作中遇到的疑惑,思想认识上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东山小学副校长王红梅执教的一节语文模拟示范课《维生素C的故事》让人印象深刻,感悟很多。

王老师这节课没有带学生,而是把我们听课的老师们当成了学生,上了一堂示范课,效果却非常好,让每位老师化身学生,参与学习的每一环节。

在王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组、合作、交流、展评,很好地完成了本节
课的学习目标,并让老师们设身处地地感受,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体验尤为深刻。

王老师一开始就进行分组,由于听课的老师来自全国各地,她要求邻近的前后两排四个桌为一组,大家经过讨论交流,很快选定一名组长,并为本组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要求学生在黑板前写下自己小组的组名,并解释缘由,表现好的奖励1-3颗星星不等,并由学生自己上台画星星,这一下子就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并在无形中使各小组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然后王老师让同学们根据“自学导航”自学课文,并把“自学导航”上的练习题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内交流,最后小组展评。

各个小组学习目的明确,分工合作,很快完成了自学任务。

在展示环节,有的小组搞情境剧表演,有的搞诗朗诵,有的表演舞蹈。

课堂气氛紧张热烈,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完成了学习目标。

这节课让我认识到了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重要性,要知道下面的“学生”可都是成年人了,他们为了多得一颗星,为了小组的荣誉,还是那么争先恐后,那么执著较真。

如果换成是孩子来学习这堂课,肯定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就是因为王老师巧妙运用了小组评价机制,让每一个小组都成为一个团结的整体,学生们为了小组荣誉而去努力学习,开展合作交流,主动地完成老师设置的一个个学习目标。

这不正是我们所想要的吗?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当前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为“合作”而合作,生硬地植入到“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环节之中。

只有学生经过充分认真自学,才会有疑惑、困难,才有解决问
题的欲望、动力,这时“小组合作学习”才会顺势而出,也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

所以把握好小组合作的时机、内容非常关键。

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一看就会的或稍微努力就可掌握的知识适宜自学,太难的知识也不适宜于“小组讨论”,因为他即使讨论了也不一定能得出结果。

而适宜于“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知识是需要学生努力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的知识,而现在我理解了,这是有心理学理论依据的,即“最近发展区”理论。

而上海市静安教院附校校长张人利的讲座《后茶馆式教学的实践与理论》则让我从众多教学模式中看到了课堂教学的本质。

不管是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还是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还是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学案导学,还是邱学华的“先练后讲、先试后导”尝试教学法……这些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都有趋同现象,都是重视“学”,都把学生的“学”放在老师的“教”之前,这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二是重视“练”,坚持多种形式的练习才能达到让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的目的,进而学会使用知识进行创新。

重视“学”,体现了“以生为本”的发展理念,相信学生是可以自学的,并且通过“兵教兵”是可以学得好的。

重视“练”,体现了实践出真知。

而汝南教学模式正是吸取了上述各种教学模式的精华,适合汝南教育环境的比较合适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更坚定了我们推行“汝南教学模式”的信心。

为什么我县推行课堂教学改革三年来,学生成绩并没有得到大面积提高?针对当前我县推行“汝南教学模式”的现状,我想提出几点
想法:
一是老师思想观念没有根本转变。

课改成败的关键在教师,而课改不是让老师越来越清闲,而是要想搞好,必须在课外下足真功夫,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才能设计出精彩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秘境寻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而一些老师不愿意下苦功,还是选择“老一套”,效果自然不会好。

所以要加强对老师的思想教育,进行师德师风培训,转变教师思想观念,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精神,自觉践行“汝南教学模式”,并从中感受到乐趣。

二是当前我县教育体制的约束。

我县绝大多数是公办学校,老师基本是“铁饭碗”,同时由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又让许多老师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认为待遇低、收入少,自然就提不起兴致来搞教学研究了,有的甚至搞起了第二职业,把教学工作当成了“副业”。

而校长手中的权力微乎其微,无论你制定多么强有力的推进政策,个别教师就是无动于衷。

如果你在课改上触犯了个别教师的利益,就有可能把校长纠缠焦头烂额,哪里还有心思抓课改?能否给校长适当的自主权,给每个学校下拨一定的课改经费,由学校灵活支配,对课改工作做得好的老师,给予一定的补助或奖励。

落实岗位聘任制,让平冗者没有课教,或者交流到其它学校,树立校长权威,让校长能够全身心地抓好课改工作。

三是当前学生状况。

特别是农村学生,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稍微优秀一点的都跑到了驻马店市或县城学校。

差生多,很多家长也根
本对孩子不抱什么希望,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能混到毕业就行了。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厌学思想严重,学习积极性较差,老师有时也束手无策。

像有的学生连简单的分数加减都不会,怎么指望他通过自学、合作掌握知识呢?是否可以对学生制定一定的学业标准,比如及格才能升级,否则就只能留级,一直到学业合格才能升级,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压力,同时保障学生的学业质量。

以上是我的一点拙见,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3-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