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2)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2)

第一章/第二章1.中医治法-和营法的分类★和营法:是用调和营血的药物使经络疏通,血脉调和流畅,从而达到疮疡肿消痛止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外科疾病中疮疡多因“营气不从,逆于肉理”而形成,所以和营法在内治法中应用比较广泛。

★外科常用的和营法主要分活血化瘀法和活血逐瘀法。

①活血化瘀常用药物: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红藤。

方剂举例:红四物汤适应证:经络阻隔、气血凝滞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肿疡或溃后肿硬疼痛不减,结块色红较淡或不红或青紫者,皆可应用,而以急性化脓性炎症迁延至慢性炎症阶段最为适宜。

常见病症如瘀血流注、慢性炎症性疾病,皮肤病之结节、赘生物、肿块、血瘤、紫癜、肥厚、皮肤发硬、疤痕疙瘩,肛门病之血栓外痔、直肠息肉,急腹症之肠粘连,乳房病之乳腺小叶增生症,男性病之前列腺增生症等。

②活血逐瘀常用药物:蜇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

方剂举例:活血化坚汤、大黄zhe虫丸适应证:瘀血凝聚,闭塞经络引起的外科疾病,症见患肢末端发凉,痠痛麻木,间歇性跛行,甚则疼痛剧烈难忍,患肢末端坏死或患肢肿痛,肌肤温度增高等。

常见病证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血栓性静脉炎等。

2.中医对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①阴阳辨证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②《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曰:“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③《疡医大全•论阴阳法》: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

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

④从局部证候进行阴阳辨证3.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病因:外感六淫、外来伤害、感受特殊之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外科疾病发病的总机理: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

致病因素的作用导致机体产生病态:①局部变化:局部气血疑滞,经络阻塞②整体变化:脏腑功能失调——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局部原发病变所造成的损害③邪正盛衰的对比变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决定因素▲邪正盛衰:①“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直接影响着疾病的预后与转归。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一门结合了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技术,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

以下是一份中西医结合外科学试题库及答案,供学习和参考使用。

一、选择题1. 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主要包括哪些方面?A. 外感六淫B. 内伤七情C. 饮食不节D. 以上都是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的特点?A. 强调整体观念B. 重视局部治疗C. 忽视心理因素D. 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答案:C3. 在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中,常用的中医治疗方法包括哪些?A. 针灸B. 拔罐C. 草药D. 以上都是答案:D4. 现代医学中,外科手术的基本原则不包括以下哪项?A. 无菌操作B. 无创治疗C. 精准切除D. 快速恢复答案:B5. 中西医结合外科在治疗骨折时,中医常用的外敷药物是什么?A. 红花油B. 云南白药C. 正骨水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烧伤的基本原则。

答案:中西医结合外科治疗烧伤的基本原则包括:首先,迅速控制感染,防止感染扩散;其次,保护烧伤部位,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再次,根据烧伤的深度和面积,选择适当的中医草药外敷,以促进组织修复;最后,结合现代医学的清创、植皮等手段,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中西医结合外科在治疗肿瘤时,中医治疗的优势是什么?答案: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整体调理,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二是减轻放化疗的副作用,通过中药的辅助,缓解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不适;三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中药的调理,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

三、论述题1. 论述中西医结合外科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的策略和方法。

答案: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时,中西医结合外科首先会通过现代医学的诊断技术,如B超、CT等,确诊阑尾炎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

随后,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

对于轻度阑尾炎,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如中药内服、外敷等,以消炎、止痛、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中西医外科专业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外科专业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外科专业知识点总结外科学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是指结合中医与西医理论和技术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就中西医结合外科学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解剖学知识1. 人体的解剖结构: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等。

2. 解剖学的应用:外科手术需要对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有清晰的认识,以确保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二、病理学知识1. 疾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研究了疾病的形成和发展机制,包括炎症、肿瘤、损伤修复等。

2. 病理学的应用:外科医生需要了解疾病的病理机制,为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三、诊断学知识1. 临床诊断技术: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2. 临床诊断的应用:外科医生需要通过临床诊断技术,准确判断病情,为手术治疗提供指导。

四、手术学知识1. 手术准备:患者术前评估、手术部位的消毒、手术器械的准备等。

2. 手术操作技术:手术操作的技术要求和步骤,包括切口、止血、缝合等。

3. 术后处理:手术后的患者护理和康复指导。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知识1. 中药治疗:中药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疮疡、骨折等。

2. 中医针灸治疗:针灸疗法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疼痛症、神经病等。

3. 西医手术治疗:各种外科手术技术的应用,如拔除肿瘤、修复创伤等。

4. 药物治疗:药物在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如止痛药、抗生素等。

六、常见外科疾病知识1. 骨折与创伤:骨折、挫伤、撕裂伤等创伤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肿瘤:原发性与转移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3. 炎症:各种炎症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4. 内脏疾病:如胃肠疾病、泌尿系疾病等内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七、危重病人救治知识1. 人工呼吸:对危重患者进行人工呼吸的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

2. 心脏复苏:心脏骤停时的紧急救治方法和技术要求。

3. 危重病人的监护与护理:危重病人的监护设备的使用和护理工作。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题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题库

选择题中西医结合外科学中,治疗急性阑尾炎初期常采用的方法是?A. 立即手术B. 中药保守治疗(正确答案)C. 抗生素大量应用D. 针灸治疗在处理骨折患者时,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强调的原则是?A. 只用中医治疗B. 只用西医手术C. 早期复位、固定,并结合中药治疗(正确答案)D. 等待自然愈合下列哪项不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烧伤的优势?A. 减轻疼痛B. 促进创面愈合C. 完全避免疤痕形成(正确答案)D. 减少并发症对于慢性胆囊炎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常采用的方法是?A. 单纯使用抗生素B. 手术切除胆囊C. 中药调理结合饮食控制(正确答案)D. 针灸治疗为主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中,中药的主要作用是?A. 替代手术治疗B. 辅助西医治疗,促进恢复(正确答案)C. 完全治愈疾病D. 无需使用中药对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推荐的治疗方法是?A. 单纯使用溶栓药物B. 手术治疗C. 中药活血化瘀结合西医治疗(正确答案)D. 物理治疗在处理急性乳腺炎时,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强调的首要步骤是?A. 立即手术切开引流B. 使用大量抗生素C. 疏通乳汁,防止淤积(正确答案)D. 中药外敷下列哪项不是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常用方法?A. 手法复位B. 夹板固定C. 大量使用止痛药(正确答案)D. 中药内服外用对于痛风性关节炎,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推荐的综合治疗方案中不包括?A. 控制饮食,减少嘌呤摄入B. 使用非甾体抗炎药C. 大量运动以消耗尿酸(正确答案)D. 中药调理,促进尿酸排泄。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发展简史及成就2.中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与范围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1.疾病的命名原则2.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与方药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三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灭菌3.消毒细目二:外科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1.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3.手术室的设置、消毒和管理4.医院感染及管理现状第四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1.麻醉方法的分类2.麻醉方法的选择细目二:麻醉准备与用药要点:1.麻醉前准备2.麻醉前用药细目三: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细目四:局部麻醉要点:1.常用局麻药2.局部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3.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细目五:椎管内麻醉要点:1.蛛网膜下腔麻醉2.硬膜外麻醉3.椎管内复合麻醉细目六:全身麻醉细目七: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第五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与酸碱平衡要点:1.体液的含量与分布2.水的平衡3.电解质含量与代谢4.体液平衡的调节5.酸碱平衡的维持细目二: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三: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4.复合的酸碱失衡细目四:外科补液要点:1.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2.外科补液的基本要求细目五:外科营养支持概述要点:1.正常营养需要2.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细目六: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细目七: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第六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的适应证及输血方法细目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细目三:血浆及血浆增量剂细目四: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第七单元休克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及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3.病理生理细目二:休克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细目三: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监测细目四:休克的预防和治疗细目五:外科常见的休克第八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手术前准备要点:1.术前一般处理2.术前特殊准备细目三: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1.一般监测2.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3.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细目四: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细目五:中医中药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第九单元重症救治与监测细目一:心、肺、脑复苏要点:1.概述2.心肺复苏3.脑复苏细目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要点:1.概述2.急性肾功能衰竭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急性肝功能衰竭第十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细目三:手术后的镇痛细目四:癌症疼痛与治疗第十一单元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细目一:内镜外科技术细目二:腔镜外科技术要点:1.腹腔镜手术适应证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十二单元外科感染细目一:概述要点:1.外科感染的特点2.分类3.病因4.发病机理5.临床表现及检查6.诊断与治疗细目二:局部化脓性感染要点:1.疖和疖病2.痈3.急性蜂窝组织炎4.丹毒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6.脓肿细目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细目四:全身性感染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五:特异性感染要点:1.破伤风2.气性坏疽细目六:抗菌药物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细目七:中医药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第十三单元损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病因分类3.损伤的修复4.临床表现及检查5.治疗6.清创术细目二:颅脑损伤要点:1.头皮血肿2.头皮裂伤3.头皮撕脱伤4.颅骨骨折5.脑震荡6.脑挫裂伤7.颅内血肿细目三:胸部损伤要点:1.肋骨骨折2.气胸与血胸细目四:腹部损伤要点:1.概述2.脾损伤3.肝破裂4.胰腺损伤5.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6.结肠与直肠损伤细目五:泌尿系损伤细目六:烧伤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七:冷伤细目八:咬蜇伤第十四单元肿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3.良性和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与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2.纤维瘤3.神经纤维瘤4.皮脂腺囊肿5.血管瘤细目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细目四:食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细目五:胃癌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七:大肠癌要点:1.结肠癌2.直肠癌第十五单元急腹症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急性阑尾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肠梗阻要点:1.分类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及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胆道感染及胆石病要点:1.急性胆道感染2.胆石病细目五:急性胰腺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临床分型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十六单元甲状腺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单纯性甲状腺肿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三:甲状腺炎要点:1.急性甲状腺炎2.亚急性甲状腺炎3.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细目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3.治疗细目五:甲状腺肿瘤要点:1.甲状腺腺瘤2.甲状腺癌第十七单元乳腺疾病细目一:概述细目二:乳房检查细目三:急性乳腺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乳腺增生病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乳房纤维腺瘤要点:临床表现及检查细目六:乳腺癌1.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4.临床分期5.鉴别诊断6.治疗第十八单元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手术适应证2.外科治疗方法细目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瘢痕性幽门梗阻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第十九单元门静脉高压症要点: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第二十单元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细目一:克罗恩病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细目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第二十一单元腹外疝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股沟区的解剖2.西医病因病理解剖3.临床类型细目二:腹股沟斜疝细目三:腹股沟直疝细目四:股疝细目五:其他疝第二十二单元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细目一:上消化道大出血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二:下消化道大出血要点:1.小肠出血2.结肠、直肠、肛门出血第二十三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剖生理2.临床表现3.外科检查方法细目二:泌尿系结石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治疗细目三:睾丸炎与附睾炎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前列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五:前列腺增生病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六: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要点:1.肾癌2.膀胱癌第二十四单元肛门直肠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剖与生理概要2.辨证3.治疗细目二:痔要点:1.痔的分类和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第二十五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概述细目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治疗细目五: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二十六,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一,概述1,中医病因病机2,中医辨证3,治疗二,单纯疱疹1,概述2,临床表现3,诊断4,鉴别诊断5,治疗三,带状疱疹1,概述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四,疣1,概述2,临床表现3,诊断4,鉴别诊断5,治疗五,脓包疮1,概述2,临床表现3,鉴别诊断4,诊断5,治疗六,癣1,概述2,常见类型3,西医病理4,中医病机5,临床表现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七,疥疮1,概述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八,荨麻疹1,概述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九,接触性皮炎十,药物性皮炎十一,湿疹十二,神经性皮炎十三,皮肤瘙痒症十四,银屑病十五,白癜风十六,斑秃十七,脂溢性皮炎十八,红斑狼疮十九,淋病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论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重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重点

感染:指病原体侵入机体,滞留与繁殖并引起局部和(或)全身炎症反应的过程。

脓毒症:因病原菌因素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体温,循环,呼吸等明显改变的外科感染的总称。

麦氏点:阑尾在腹壁的投影,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交点处。

胆囊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肝下叶构成的三角区域,可作为手术寻找胆囊动脉和胆管的重要标志。

疝:体内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人体先天或后天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外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经过腹壁或盆壁薄弱点或缺损向体表突出形成。

“疝气”。

直疝三角:腹股沟三角区无腹肌覆盖,腹横筋膜较薄弱,易发生疝。

齿线:又名梳状线。

由直肠柱与肛瓣游离缘联合而成,是皮肤和粘膜交界处,是内外胚层移行区。

内痔:由齿线以上静脉丛迂曲扩张,纤维支持组织松弛断裂致肛垫下移而形成的病理性肥大的柔软团块。

填空甲状腺疾病分类:气瘿,血,肉,筋,石;气,肉,瘿痈,石。

乳房触诊顺序:内上,外上,外下,内下,中央。

门静脉高压症临床:脾大,脾功能亢进,腹水,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呕血或黑便。

四个交通支:胃底食管下段,直肠下端肛管,腹前壁,腹膜后。

胆总管长7-9,直径0.4-0.8;胆囊管长2-3,直径0.2-0.4.胆汁构成:胆盐,卵磷脂,胆固醇。

疝的构成: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

肛瘘:内口,瘘管,外口。

简答:腹腔内脏器损伤的判断:1.实质性脏器:如肝胰脾肾大血管损伤,主要为腹腔内出血,包括面色苍白,脉率加快,严重者脉搏微弱,血压不稳,甚至休克。

腹痛呈持续性,一般不剧烈,腹膜刺激征不严重,体征最明显处一般为伤处。

肝管、胰管破裂可产生明显腹痛和腹膜刺激征。

移动性浊音是内出血有力证据,但属晚期体征。

2.空腔脏器:如胃肠道,胆道,膀胱破裂,主要为弥漫性腹膜炎。

典型症状: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便血呕血等,伴全身症状,有明显腹部压痛,肌紧张和反跳痛的腹膜刺激征,腹式呼吸受限或消失,出血量一般不大。

腹腔感染和肠内容物吸收时可出现中毒,体温升高,面部潮红,脉率增加。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重点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复习重点

外科学习复习总结第一部分:复习重点,如5、解释消、托、补三法的含义。

记住一些主要的代表方剂,尤其注意托法。

56、疽毒内陷、走黄、流注的定义?第二部分:真题回顾,如24、开放性气胸的处理原则?4、实质性器官受损的表现(出血性休克),空腔性器官受损的表现(腹膜刺激征)。

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处理的原则中西医外科复习重点总结1、外科中医的病因概括p142、肿的分类和性质3、辨肿4、各种灭菌法德实用范围?p48左右5、解释消、托、补三法的含义。

记住一些主要的代表方剂,尤其注意托法。

6、、p77麻醉的目的7、蛛网膜下腔、硬脑膜外阻滞麻醉的并发症?(包括术前和术后的记下来)8、正常钾离子的浓度?补钾的原则?9、代酸的概念?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大概熟悉一下下)10、外科输血的适应症?(很重点,尤其急性出血那点要记住出多少血才输血)11、休克的定义?12、p149休克的病因病理?(记下大标题)13、p216损伤的病理?14、肋骨骨折好发于4-10肋。

15、何为“反常呼吸”?16、气胸的分类?原理?急症处理原则?(重中之重)17、开放性气胸的病理改变?(3点)18、肿瘤转移的方式?(4点)19、肿瘤分类的T、N、M字母各代表什么?20、乳腺纤维瘤的中医病名是什么?(乳核)21、乳腺纤维瘤的概念?22、急性阑尾炎的症状、体征、辅查?23、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原则?(重点)p43824、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p43025、肠梗阻的典型表现?(重点)p44326、肠梗阻的分类?各类的鉴别?p44527、如何鉴别高、低位肠梗阻?p44628、急性胆囊炎的症状?p45129、急性胆管炎?p456(重点:夏柯三联征、雷诺三联征)30、急性胆管炎的西医治疗原则?3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定义、病史、症状、辅查、诊断、鉴别、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一般治疗、手术治疗)32、直疝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是腹直肌外侧边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论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

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5、胬肉-肉牙组织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9、根脚一-肿疡之基底根部10、护场- -—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二、治疗(一)内治总则一一消、托、补(二)外治法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肿疡初期促其消散3、箍围药4、掺药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6、洗剂-一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第三单元无菌术1、消毒一-一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微生物2、手术区皮肤消毒的范围,应距切口周围(15cm)3、手术室的面积应为(24- 40平米)4、手术室的湿度一般为(48%)5、灭菌——杀灭芽孢类微生物第四单元麻醉一、麻醉方法分类1、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2、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非吸入性麻醉)3、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4、复合麻醉二、麻醉方法的选择1、充分估计病人的病情和一般情况;2、根据手术需要;3、按麻醉药和麻醉方法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4、麻醉者的技术和经验。

三、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用药目的:1、减少病人精神紧张;2、使麻醉过程平稳3、增强麻醉效果4、减缓病人疼痛感(二)麻醉前常用药物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类(地西泮,咪达唑),丁酰氨类,吩噻嗪类2、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3、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镇痛新4、抗胆碱类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格隆溴胺5、稳定血流动力学药:可乐定,右美托咪啶6、防治恶心呕吐药:丁酰苯类药,胃动力,抗胆碱药7、预防误吸及其危害药:H2受体阻滞剂四、局部麻醉1、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达克罗要,布比卡因2、不良反应的处理局麻药加肾上腺素目的:延缓药物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局麻前给巴比妥类药目我:减少局麻药中毒出现中枢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巴比妥钠肌注或安定五、椎管内麻醉1、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适应证: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下肢手术;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并发症:术后头痛;腰背痛;尿潴留;下肢瘫痪2、硬膜外麻醉适应证:胸壁,上肢,下肢,腹部和肛门会阴区各部位手术颈椎病,腰背痛及腿痛等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并发症:血压下降,咀嚼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六、气管插管1、经口明视插管:用于除口腔、咽腔手术之外的病人2、经鼻腔明视插管法:主要用于口腔、颌面、咽腔手术病人3、经鼻盲探插管:张口确实梭,喉镜难以置入并呼吸道管理的4、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部分张口困难;呼吸道部分梗阻;颈部强直,颈椎骨折、脱臼等颈部活动受限者;颈斑痕挛缩面严重影响抬头活动者;喉结过高,颈部粗短,下颌退缩等5、清醒气管内插管:不能耐受较深麻醉,但必须要控制呼吸或人工呼吸者;消化道梗阻或饱食者;颅脑、开胸等针麻手术6、双腔支敢管导管(DLT )插管术:”湿肺"全麻;开放性肺结核其分泌物有扩散感染能力者;支气管胸膜痿,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者;近期有大咯血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绪论要点:1.中西医结合外科工作的发展简史及成就2.中医结合外科学的内容与范围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要细目一:中医外科命名与专业术语要点:1.疾病的命名原则2.专业术语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1.致病因素2.发病机理细目三:诊法与辨证要点:1.诊法2.辨证细目四:治法与方药要点:1.内治法2.外治法第三单元无菌术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灭菌3.消毒细目二:外科手术器械和物品的消毒与灭菌要点:1.化学消毒法2.物理灭菌法细目三:手术人员和手术室的无菌原则要点:1.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3.手术室的设置、消毒和管理4.医院感染及管理现状第四单元麻醉细目一:概述要点:1.麻醉方法的分类2.麻醉方法的选择细目二:麻醉准备与用药要点:1.麻醉前准备2.麻醉前用药细目三: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细目四:局部麻醉要点:1.常用局麻药2.局部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3.局麻药的不良反应与防治细目五:椎管内麻醉要点:1.蛛网膜下腔麻醉2.硬膜外麻醉3.椎管内复合麻醉细目六:全身麻醉细目七:气管内插管与拔管术第五单元体液与营养代谢细目一:体液代谢与酸碱平衡要点:1.体液的含量与分布2.水的平衡3.电解质含量与代谢4.体液平衡的调节5.酸碱平衡的维持细目二:体液代谢的失调要点:1.水和钠的代谢紊乱2.钾的异常细目三:酸碱平衡失调要点:1.代谢性酸中毒2.代谢性碱中毒3.呼吸性酸中毒4.复合的酸碱失衡细目四:外科补液要点:1.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2.外科补液的基本要求细目五:外科营养支持概述要点:1.正常营养需要2.营养状态的评定与监测细目六:肠外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细目七:外科营养支持的并发症及防治第六单元输血细目一:外科输血的适应证及输血方法细目二: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细目三:血浆及血浆增量剂细目四:自体输血与成分输血第七单元休克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及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3.病理生理细目二:休克对主要脏器的影响细目三:休克的临床表现与监测细目四:休克的预防和治疗细目五:外科常见的休克第八单元围手术期处理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手术前准备要点:1.术前一般处理2.术前特殊准备细目三:手术后监测与处理要点:1.一般监测2.恶心、呕吐、腹胀、呃逆的处理3.常用导管与引流物的处理细目四:手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细目五:中医中药在围手术期中的应用第九单元重症救治与监测细目一:心、肺、脑复苏要点:1.概述2.心肺复苏3.脑复苏细目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要点:1.概述2.急性肾功能衰竭3.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4.急性肝功能衰竭第十单元疼痛与治疗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慢性疼痛的治疗细目三:手术后的镇痛细目四:癌症疼痛与治疗第十一单元内镜、腔镜及显微、移植技术细目一:内镜外科技术细目二:腔镜外科技术要点:1.腹腔镜手术适应证2.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第十二单元外科感染细目一:概述要点:1.外科感染的特点2.分类3.病因4.发病机理5.临床表现及检查6.诊断与治疗细目二:局部化脓性感染要点:1.疖和疖病2.痈3.急性蜂窝组织炎4.丹毒5.急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6.脓肿细目三: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细目四:全身性感染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五:特异性感染要点:1.破伤风2.气性坏疽细目六:抗菌药物在外科临床中的应用细目七:中医药在外科感染中的应用第十三单元损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病因分类3.损伤的修复4.临床表现及检查5.治疗6.清创术细目二:颅脑损伤要点:1.头皮血肿2.头皮裂伤3.头皮撕脱伤4.颅骨骨折5.脑震荡6.脑挫裂伤7.颅内血肿细目三:胸部损伤要点:1.肋骨骨折2.气胸与血胸细目四:腹部损伤要点:1.概述2.脾损伤3.肝破裂4.胰腺损伤5.十二指肠及小肠损伤6.结肠与直肠损伤细目五:泌尿系损伤细目六:烧伤要点: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七:冷伤细目八:咬蜇伤第十四单元肿瘤细目一:概述要点:1.定义2.西医病理3.良性和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与区别细目二:常见体表肿物要点:1.脂肪瘤2.纤维瘤3.神经纤维瘤4.皮脂腺囊肿5.血管瘤细目三: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细目四:食管癌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细目五:胃癌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七:大肠癌要点:1.结肠癌2.直肠癌第十五单元急腹症细目一:概述细目二:急性阑尾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肠梗阻要点:1.分类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及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胆道感染及胆石病要点:1.急性胆道感染2.胆石病细目五:急性胰腺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临床分型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十六单元甲状腺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分类2.中医病因病机细目二:单纯性甲状腺肿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三:甲状腺炎要点:1.急性甲状腺炎2.亚急性甲状腺炎3.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细目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外科治疗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3.治疗细目五:甲状腺肿瘤要点:1.甲状腺腺瘤2.甲状腺癌第十七单元乳腺疾病细目一:概述细目二:乳房检查细目三:急性乳腺炎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乳腺增生病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中医辨证论治细目五:乳房纤维腺瘤要点:临床表现及检查细目六:乳腺癌1.病理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4.临床分期5.鉴别诊断6.治疗第十八单元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细目一:概述要点:1.手术适应证2.外科治疗方法细目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瘢痕性幽门梗阻要点:1.临床表现及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第十九单元门静脉高压症要点:1.解剖概要2.临床表现及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第二十单元肠道炎性疾病的外科治疗细目一:克罗恩病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细目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第二十一单元腹外疝细目一:概述要点:1.腹股沟区的解剖2.西医病因病理解剖3.临床类型细目二:腹股沟斜疝细目三:腹股沟直疝细目四:股疝细目五:其他疝第二十二单元消化道大出血的诊断与处理原则细目一:上消化道大出血要点:1.诊断2.治疗细目二:下消化道大出血要点:1.小肠出血2.结肠、直肠、肛门出血第二十三单元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剖生理2.临床表现3.外科检查方法细目二:泌尿系结石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治疗细目三:睾丸炎与附睾炎要点:1.病因病理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前列腺炎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五:前列腺增生病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六: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要点:1.肾癌2.膀胱癌第二十四单元肛门直肠疾病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剖与生理概要2.辨证3.治疗细目二:痔要点:1.痔的分类和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直肠肛管周围脓肿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第二十五单元周围血管疾病细目一:概述细目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要点:1.西医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四: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要点:1.病因病理2.临床表现与检查3.治疗细目五:单纯性下肢静脉曲张要点:1.临床表现与检查2.治疗二十六,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一,概述1,中医病因病机2,中医辨证3,治疗二,单纯疱疹1,概述2,临床表现3,诊断4,鉴别诊断5,治疗三,带状疱疹1,概述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四,疣1,概述2,临床表现3,诊断4,鉴别诊断5,治疗五,脓包疮1,概述2,临床表现3,鉴别诊断4,诊断5,治疗六,癣1,概述2,常见类型3,西医病理4,中医病机5,临床表现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七,疥疮1,概述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八,荨麻疹1,概述2,病因病理3,临床表现4,诊断5,鉴别诊断6,治疗九,接触性皮炎十,药物性皮炎十一,湿疹十二,神经性皮炎十三,皮肤瘙痒症十四,银屑病十五,白癜风十六,斑秃十七,脂溢性皮炎十八,红斑狼疮十九,淋病中西医结合外科学执业医师考试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绪论1、我国第一部外科专著(《金创瘛疭方》)2、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3、提出"五善七恶"的著作是(《圣济总录》)4、正宗派的代表(陈实功)5、全生派的代表(汪洪绪)6、心得派代表(高锦庭)第二单元中医外科证治概论一、中医外科专业术语1、疡――是一切外科疾病的总称2、疮疡――广义指一切浅显外科疾患。

狭义指感染因素引起体表的化脓性疾病3、肿疡――体表外科疾病尚未溃破的肿块4、溃疡――一切外科疾病溃破的疮面5、胬肉――肉芽组织6、痈――气血被邪毒壅聚而发生的化脓性疾病7、疽――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发于皮肉筋骨的疾病8、根盘――肿疡基底部周围之坚硬区,边缘清楚9、根脚――肿疡之基底根部10、护场――在疮疡的正邪交争中,正气约束邪气使之不外散11、痰――发于皮里膜外、筋肉骨节之间的或软或硬、按之有囊性感的包块。

12、结核――泛指一切皮里膜外浅表部位的病理性肿块二、治疗(一)内治总则――消、托、补(二)外治法1、膏药――适用于一切外科病症初起、已成、溃后各个阶段。

2、油膏――肿疡期;溃疡期;3、箍围药――肿疡初期促其消散4、掺药5、酊剂――疮疡未溃及皮肤病6、洗剂――适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第三单元无菌术1、消毒――用化学的方法消灭微生物2、手术区皮肤消毒的范围,应距切口周围(15cm)3、手术室的面积应为(24-40平米)4、手术室的湿度一般为(48%)5、灭菌――杀灭芽孢类微生物第四单元麻醉一、麻醉方法分类1、针刺镇痛与辅助麻醉2、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非吸入性麻醉)3、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区域阻滞;椎管内麻醉)4、复合麻醉二、麻醉方法的选择1、充分估计病人的病情和一般情况;2、根据手术需要;3、按麻醉药和麻醉方法本身的特点进行选择;4、麻醉者的技术和经验。

三、麻醉前用药(一)麻醉前用药目的:1、减少病人精神紧张;2、使麻醉过程平稳3、增强麻醉效果4、减缓病人疼痛感(二)麻醉前常用药物1、镇静安定药:苯二氮?类(地西泮,咪达唑),丁酰氨类,吩噻嗪类2、催眠药:苯巴比妥,戊巴比妥3、麻醉性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镇痛新4、抗胆碱类药:阿托品,东莨菪碱,格隆溴胺5、稳定血流动力学药:可乐定,右美托咪啶6、防治恶心呕吐药:丁酰苯类药,胃动力,抗胆碱药7、预防误吸及其危害药:H2受体阻滞剂四、局部麻醉1、常用药物:丁卡因,利多卡因,达克罗要,布比卡因2、不良反应的处理局麻药加肾上腺素目的:延缓药物吸收,延长作用时间局麻前给巴比妥类药目我:减少局麻药中毒出现中枢兴奋或惊厥时用:苯巴比妥钠肌注或安定五、椎管内麻醉1、腰麻(蛛网膜下腔麻醉)适应证:下腹部及盆腔手术;下肢手术;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并发症:术后头痛;腰背痛;尿潴留;下肢瘫痪2、硬膜外麻醉适应证:胸壁,上肢,下肢,腹部和肛门会阴区各部位手术颈椎病,腰背痛及腿痛等急慢性疼痛的治疗并发症:血压下降,咀嚼抑制,恶心呕吐神经损伤,硬膜外血肿,硬膜外脓肿,脊髓前动脉综合征六、气管插管1、经口明视插管:用于除口腔、咽腔手术之外的病人2、经鼻腔明视插管法:主要用于口腔、颌面、咽腔手术病人3、经鼻盲探插管:张口确实梭,喉镜难以置入并呼吸道管理的4、经口盲探气管内插管:部分张口困难;呼吸道部分梗阻;颈部强直,颈椎骨折、脱臼等颈部活动受限者;颈斑痕挛缩面严重影响抬头活动者;喉结过高,颈部粗短,下颌退缩等5、清醒气管内插管:不能耐受较深麻醉,但必须要控制呼吸或人工呼吸者;消化道梗阻或饱食者;颅脑、开胸等针麻手术6、双腔支敢管导管(DLT)插管术:"湿肺"全麻;开放性肺结核其分泌物有扩散感染能力者;支气管胸膜瘘,外伤性支气管断裂者;近期有大咯血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