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上册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统一的阿拉伯国家最终建立起来。
二、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一是教材对日本大化改新作了重点介绍,而为什么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可能是学生较难理解的。
二是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归纳穆罕默德的活动,认识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三、教法及学法:自主互助探究网络搜索四、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日本和服图片,百度搜索“和服照片”/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0&word=%C8 %D5%B1%BE%BA%CD%B7%FE%D5%D5%C6%AC教师提问:同学们知道和服是哪个国家的民族服装吗?生回答出日本后,师展示课题: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新课讲授自主学习一大化改新1.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2.“大和统一日本”可以由学生自学完成,不必补充过多的史料,只要让学生记住以下三点:(1)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2)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3)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3.“大化改新”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伊斯兰教
❖ 创立时间:公元7世纪 ❖ 创立者:穆罕默德 ❖ 发源地:阿拉伯半岛 ❖ 经典:《古兰经》
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创立伊斯兰教 ❖麦加传教 ❖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攻打到麦加城下,与麦加贵族达成
协议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麦 加 克 尔 伯 神 庙
麦加清真寺
)
A.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B.它没有改变社会性质
C.它发生于7世纪中期
D.改革取得成功
3.7世纪中期,在日本发动宫廷政变取得成功的改革派
B 代表的是( )
A.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地主阶级的利益
C.农民阶级的利益 D.资产阶级的利益
4.中国古书这样记载日本:沧浪之中有倭人,大小数百国。
A 第一次统一“大小数百国”的是(
B 7.右图中人物的突出事迹是( )
A.统一了日本 B.力主改革,推动日本大化改新的进行 C.颁布改新诏书 D.操纵皇室,反对改革
8.以下词语可以用来形容伊斯兰教诞生前阿拉伯半岛
A 状况的是( )
①四分五裂 ②内忧外患 ③改革受阻 ④国内叛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9.美国科学家迈克尔•哈特著有《人类史上最有影响的百位 人物排名》一书,穆罕默德排名居百位人物之首。这本书刚 一出版,即成为畅销书。在这本书中有关穆罕默德的记述,你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东亚:日本 ❖西亚:阿拉伯
动脑筋:
你认为那几个方面的因素推动 了大化改新的进行?
统治阶级内讧 内因
下层民众反抗根本因素 Nhomakorabea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影响 催化因素
阅读后总结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是 什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我准备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五个角度来简要阐述我对这节课内容的理解和处理。
一、说教材本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历史第二单元第4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古代世界文明开端后安排的,对于把握早期封建社会的特点,把握本章的总体阶段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解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日本的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日本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产生于西亚地区的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
了解和熟悉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起源和由来,对于理解和认识当代国际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说学情我在农村乡镇中学任教,学生的阅读面小,视野不宽,认知水平相当有限,需要老师在授课时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初三学生刚接触世界史,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认识有限。
学生除了仍然要加强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社会形势的发展及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目标也应进行科学分析,弹性操作。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能描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初步培养学生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正是由于这场改革,日本才从野蛮落后的原始状态步入文明。
九年级历史教案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学习目标】1、说出:大和统一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2、理解: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文化改新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学习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以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难点】1、理解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教师点拨【导学问题】一、自主学习(快速阅读课本,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做好标记)(一)大化改新阅读教材29页,思考:日本大化改新的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政治、经济)、意义。
目的:时间:人物:内容:意义:(二)伊斯兰教的兴起1、伊斯兰教起源于亚洲西部的,形成于7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
伊斯兰教的主旨是信仰,其最基本的经典是。
2、通过表格比较世界三大宗教世界三大宗教诞生时间创始人诞生地经典(三)阿拉伯帝国1、阿拉伯人在(时间),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广为传播。
2、阿拉伯帝国在时期最为繁荣,首都是,帝国的出现,有力的推动了的交流和沟通。
3、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覆亡。
二、合作探究(小组交流完成)1、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2、为什么在当时的阿拉伯地区会产生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有什么重要作用?【课堂小结】你说、我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当堂检测】比一比,看谁学得好1.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外来先进文化的民族。
公元7世纪,在学习中国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是a.大化改新b.查理?马特改革c.明治维新d.废除农奴制改革2.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伊斯兰教兴起于a.阿拉伯半岛b.小亚细亚地区c.印度半岛d.北非埃及等地3、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的宗教,其创始人是自称为“安拉使者”的穆罕默德。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含答案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导学案【目标导航】1.了解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2.了解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正确认识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内容自学1.日本大化改新(1)背景、时间(2)内容、意义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诞生的历史背景(原因)(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7世纪初,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
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
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1)根据材料一,7世纪初日本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表现有哪些?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贞观之治”。
(2)根据材料二,日本改革的国际背景是什么?2.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三、巩固检测1.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大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下列属于“汉化”的是()A.汉谟拉比法典B.大化改新C.奴隶主民主政治D.种姓制度2.7世纪时,分散的阿拉伯部落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形成了统一帝国,他们信奉的是()A.伊斯兰教B.犹太教C.基督教D.佛教3.下列属于大化改新内容的是()①建立天皇制封建国家②废除贵族世袭制③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④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关于日本大化改新,说法正确的是()A.仿效中国隋唐制度进行B.使日本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C.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D.在日本实行土地私有制5.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A.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B.穆罕默德病逝C.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前往麦地那D.穆罕默德隐居创教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男子每人二段(约相当于35亩),女子为其2/3,奴婢受田相当于自由民的1730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伊斯兰教的诞生与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考点:伊斯兰教的诞生及阿拉伯国家的建立1.伊斯兰教的诞生背景: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为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伊斯兰教。
2.阿拉伯国家的建立背景: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传教,麦加贵族担心伊斯兰教会损害自己的政治利益,迫害穆罕默德的信徒们。
建立:622年,穆罕默德带领少数信徒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伊斯兰教把622年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
穆罕默德是国家的政治、军事和宗教领袖,掌握一切大权。
发展:为实现最终目标,穆罕默德多次率兵攻打麦加。
630年,他再次兵临麦加城下。
双方达成协议,麦加贵族接受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的政治和宗教领袖地位,穆罕默德承认对方的经济和宗教利益。
从此,麦加成为伊斯兰教的圣地。
基本统一: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半岛各部落派代表到麦加朝觐,承认穆罕默德的独尊地位。
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3.阿拉伯半岛能够统一的原因:(拓展点)①阿拉伯地区部落间相互仇杀,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人民渴望统一。
②伊斯兰教的创立,打破了阿拉部落的血缘关系,确立了以宗教和地区为基础的社会,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③穆罕默德征服麦加,确立了其独尊地位,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易错微析1.伊斯兰教诞生的地点与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建立的地点易错。
伊斯兰教诞生的地点是麦加,而第一个伊斯兰教国家建立的地点是麦地那。
2.日本和阿拉伯国家走上封建主义的方式易错。
日本通过改革走上封建主义道路。
阿拉伯国家是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完成统一,并逐步走上封建主义的道路。
3.对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理解易错。
穆罕穆德病世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征服与扩张,使阿拉伯发展成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学科九年级历史备课教师一、导入日本是中国的近邻,它是如何走进封建社会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三、自主学习一大化改新阅读课本24到25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1、日本什么时间出现了奴隶制国家?什么时间那个奴隶制国家统一了日本?时间:1世纪前后五世纪大和统一了日本2、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是什么?国内: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背景 7世纪中期,改革派宫廷政变成功,新上台的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国际:中国隋唐的繁荣强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决心改革。
3、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改革派的代表人物是谁?进行改革的日本天皇是谁?时间:7世纪中期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中臣镰足进行改革的日本天皇:孝德天皇4、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意义分别是什么?内容:政治——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把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意义: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5、想一想日本大化改新是向哪一个国家学习的?向隋唐时期的中国学习。
四、自主学习二阿拉伯国家的建立阅读课本25到26页,圈出下列问题答案,做好问题批注,并尝试记忆,5分钟后提问。
1、伊斯兰教是谁创立的?他为什么要创立宗教呢?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创立的创立宗教的原因:自然条件恶劣,多神崇拜,长期分裂,混战不休,商路不畅。
商业衰落,外族入侵。
2、穆罕默德有哪些主要活动?610年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最初在麦加传教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630年攻打麦加城,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632年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五、自主学习三合作探究形式:先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时间: 5分钟要求:组长组织讨论,1、2号同学做好记录,2、3号同学准备展示1、想一想,中日交往何时开始的?在哪个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1)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2)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3)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飘扬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教案

授课人学科历史年段班级时间:课题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考纲要求知道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教学目标1.大和的兴起;大化改新;日本的武士阶层;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分裂。
2、使学生了解亚洲的主要封建国家如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3.古代史上,中朝、中日之间的友好交往,特别是中国文化对这两个国家的积极影响,学习这些内容不仅仅是激起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更应意识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善于吸收外族先进文化,是一个民族强盛发展的重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1.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作用。
2.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教学步骤设计课前检测检测内容1.日本的兴起:世纪前后出现奴隶制国家。
世纪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1)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的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发动政变,新上台的天皇开始了大化改新。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经济上,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
(3)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社会向社会过渡的标志。
3穆罕默德最初在传教。
622年,在建立的国家。
4、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创立伊斯兰教5、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已基本统一结果一、大化改新出示“亚洲封建时代”的地图请学生关注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教师边引导学生看图边向学生介绍日本的自然特点:它是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问1: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1)教师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大化改新”的背景精讲导学 (学生活动)“大化改新”的开始,教师可事先指导部分学生阅读导入框“宫廷政变”的小故事,自编一个历史短剧在课上表演,增强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2)学生看书了解“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方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同其他亚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关系
掌握东亚的日本、西亚的阿拉伯国家在封建时代的特点
认识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国家形成和扩张的过程中起到了一面旗帜的作用,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具有博大的胸怀,能够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使得自身更加繁盛,才会对世界各地的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
教学重点: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作用及伊斯兰教的创立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教学难点: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伊斯兰教的形成过程同时也是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历史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阅读24页“导入框”图文,设问:
1、日本这场刺杀大贵族权臣的宫廷政变发生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发动这场政变的主要人物是哪两位?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
1、教师演示课件,指出:我国从汉朝开始便开辟了丝绸之路,中外商路四通八达,交往密切而友好。
到了唐朝更是空前繁荣,还出现了六次东渡到达日本的鉴真和尚。
他在日本传播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历史进步起了重大作用。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它的自然特点:由许多岛屿组成,国土有限,资源匮乏。
日本各岛在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后来,奴隶制国家大和兴起。
大和不断征服扩张,5世纪统一了日本。
2、教师设问:统一后的日本,还是奴隶制国家,日本是什么时候、怎样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呢?(安排学生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继续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自主学习:
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时间-----------人物----------内容---------------------------------------------------------------------------------------------------------------------------------------------------------------------------------------------------------------
意义————————————————————————————————————————————————————————————————————————。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背景————————————————————————————————————————————----------------------------------———。
建立:622年,----------离开麦加,在-----------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年,征服麦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合作探究:
1、组织学生谈谈自己对“大化改新”的看法。
进行小组讨论:日本效仿中国改革取得了成功,对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2、思考:为什么伊斯兰教会在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
精讲点拨:
1、总结“大化改新”的作用:
A.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经济和政治制度为主要内容进行了改革。
B.它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
定,社会经济得到发展。
C.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为以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2、指导学生在书上标注伊斯兰教所起的作用。
(伊斯兰教的传播,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
他的继承者们经过一系列大规模的征服和扩张,将穆罕默德创立的阿拉伯国家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
)
达标检测:
1、大和统一日本是在()
A1世纪 B2世纪 C5世纪 D7世纪
2、大化改新是日本在位的天皇是()
A 明治 B孝德 C 裕仁 D 德仁
3、下列事件是在阿拉伯的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 出走麦地那
B 确定伊斯兰教历
C 征服麦加
D 穆罕默德病逝
4、完成第26页“练一练”:伊斯兰教教历元年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相关?()
A. 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
B. 穆罕默德病逝
C. 穆罕默德带领信徒出走麦地那
D. 穆罕默德出家隐修
5、组织学生完成《世界历史填充图册》第6页各题
6、日本有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是()
A大化改新 B商鞅变法
C明治维新 D1861年农奴制改革
7、阅读下列材料:
6-7世纪时,日本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秩序混乱。
日本皇室和部分曾留学中国的士大夫决心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实行改革,以振兴国家。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何时进行的什么改革?
(2)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这次改革为什么要参照中国隋唐的政治经济制度?试概述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史实。
在改革的过程中,曾留学中国的日本士大夫发挥了重要作用。
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日本留学生,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1.C 2. B 3 C 4 C 5见图册 6 A
7 (1)七世纪中期大化改新(2)见课本 (3)原因:隋唐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处于繁盛阶段,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对周边国家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本大批留学生回国后,深感日本的落后和中国的繁盛,从而产生改革变法的要求,充当了大化改新的推动力量。
史实: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文化;日本多次派遣唐使.遣隋使来中国等。
(4)提示: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回国后,积极学习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等。
拓展提升:
想一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
在什么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日本的生活中还保留了中国唐朝的哪些习俗?(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日本当时频频派遣留学生来到长安,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唐朝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
日本人今天的和服、文字、家具等等,还保留着中国唐朝的习俗。
)
课外作业:
必做题:课本上的动脑筋.练一练.
选做题:回忆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内容,再到图书馆或网上查阅资料,回来后进行资料的整理,完成活动与探究。
知识梳理: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一、古代日本
1、五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2、大化改新
3、七世纪日本向封建社会过渡
二.阿拉伯国家
1.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2.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创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
3.632年,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