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学院2014级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简介
经济与管理学院前身是财经系,创建于1997年,2005年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现开设有工商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三个本科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两个专科专业;成人教育开设有工商管理及会计学等本科专业,经济管理、市场营销、金融保险、会计电算化等专科专业。经管学院依托专业优势,与加拿大荷兰学院联合开设市场营销专业;与许昌市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联合开展电子商务师、市场营销师、物流师、公关员、高级秘书等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活动,是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许昌鉴定中心;设有一个经济研究所,一个电子商务实验室、一个经济管理资料室。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余人。在许昌、洛阳、济源、漯河等地的大中企业建有十几个稳固的实习基地。
经济管理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目前有专兼职教师29人,其中教授、副教授6人,讲师20人;博土4人、硕士16人;双师型教师四人。教师分别毕业于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著名高校。此外还聘请了河南省著名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杨承训教授为我院兼职教授。
经济管理学院始终坚持把办学质量放在首位,坚持教学的中心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把优质办学、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我们的追求目标,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2006年工商管理学科被确定校级重点扶持学科;教师中有1人获得过曾宪梓教育基金会模范教师三等奖,1人获得过全省师专课堂教学大赛三等奖,4人次获得过校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二等奖;在《管理世界》、《管理科学》、《经济纵横》、《财贸经济》、《经济改革》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近10部,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承担市(厅)级以上课题20多项。获得省级、厅级以上科研奖励10余项。学院每年都选派教师参加学术会议,还聘请中科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等名校名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
经济与管理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理念,强调“尊重、沟通、激励”三位一体的教育方法,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形成了良好的院风学风。学生努力学习,文明修身,勇于实践和创新蔚然成风,练就了较好的综合素质,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获得过一二三等奖项,在全国“挑战杯”竞赛中获得过二等奖;在计算机、职业资格鉴定等全国的统一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历届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经济与管理学院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精诚团结,务实求真,勇于开拓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先后获得了“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学风建设先进单位”、“基础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学生宿舍管理先进集体”、“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这些成绩将激励着经管学院人更加发奋图强,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专业代码:110201
二、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从事实际管理工作以及科研工作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工商管理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并注重管理方法与技能的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熟悉企业管理全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具有从事企业管理所需的宽广而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对企业管理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能对企业管理中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具有从事企业管理实际工作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
4.熟悉我国有关企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三、主要课程
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础会计学、经济法概论、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学、生产与运作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
四、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1、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可在3—6年中完成学业。
2、学位:符合许昌学院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管理学士学位。
五、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110学分;其中通识类必修课应修满11学分,选修课应修满11学分;专业基础课应修满11学分;专业方向课程应修满11学分;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满11学分。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
(一)通识类课程(应修55学分,其中必修43学分,选修12学分)
(二)专业基础课(应修57.5学分)
(三)专业方向课(应修33.5学分,其中限选18学分,任选15.5学分)
(四)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应修30学分)
七、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构成表
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22.7%
八、其它有关问题说明
1、公共选修课分自然与科学技术,文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经济与社会,哲学与道德心理,语言与写作及其它等六个大类,统一由学校组织开设。每位学生必须至少跨三个大类修够12个学分方准毕业,其中自然与科学技术类中至少选修4个学分,且计算机类课程不得低于2个学分。
2、就业指导与训练为所有本科生必修课,记1.5学分,学分单独计算。
3、专业任选课实践学分不得少于0.5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