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模块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褶皱山()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断层的位移类型:().火山()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名师注解]【注】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联】()“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注】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记】()地垒和地堑()断层形成的构造地貌①上升岩块形成断块山。

②下降岩块形成谷地、洼地。

③断层崖形成陡崖。

考点一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二)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典题精研][典例](·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鲁教版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课件鲁教版

位移类型 水平方向
垂直 方向
相对下降 相对上升
表现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形成___谷__地__或__低__地___ 发育成__山__岭__或__高__地____
3.火山 (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 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___中__央__喷__出__口___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__火__山__口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2)断层的地貌表现 断层在山区是经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现为悬崖、陡壁、峡谷等。在断层构造 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由断层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统称为断块山地,简称断块山。
断层形态 构造地貌
实例
上升岩块 块状山地或高地
庐山、泰山
下降岩块 谷地或低地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运输方式
线路分布
延伸方向
表 现
以 ___公__路_运__输____ 为 主 , ___铁__路__运__输___为辅
主 要 分 布 在 _山__间_盆__地______ 和 河谷地带
__迂__回____前进
公路
这里地势相对_和__缓_____,施
原 因
修 建 _____铁_路__ 的 成 本 和
工难度较小、建设和运营成 地势起伏大
断裂带 裂谷与河流 东非大裂谷
3.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 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断层 地下水出露成泉
(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 蚀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4章 第2讲 山地的形成和河流地貌的发育名师公开课市级获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中期
后期
山前 堆 积 地 貌 河流中下游 入海口的 海滨地区 泥沙堆积
洪积—冲积平原 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平原
四、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河流对聚落形成的作用 (1)提供充足的_______________ 生产、生活用水 。 (2)方便对外联系和________ 运输 。
1.褶皱的判断方法
由于地壳运动的复杂性,仅从形态上判断背斜和向斜是不
准确的,而岩层的新老关系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科学依据。 例如,在下面的 4幅图中,只画出了背斜或向斜的地面以 下的部分,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背斜、向斜,往往会得出 错误结论,我们只有借助岩层的新老关系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A——背斜,B——向斜,C——背斜,D——向斜。
体系构建
1
自 主 梳 理
2
深 化 探 究
4
梯 级 演 练
3
学 科 素 养
5
课 时 作 业
自主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
(1)褶皱
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_______ 挤压 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 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________。 ②基本单位——褶曲。
褶曲基 岩层形态 岩层的新老关系 本形态 背斜
常形成 山岭
背斜顶部 侵蚀后 受张力, 构 地貌 常被侵蚀 造 成谷地 地 貌 图示
常形成谷 大断层,常形成裂 地或盆地 谷或陡崖,如东非 向斜槽部 大裂谷。断层一侧 岩性坚硬 上升的岩块,常成 不易被侵 为山岭或高地,如 蚀,常形 华山、庐山、泰山, 另一侧相对下降的 成山岭 岩块,常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渭河平 原、汾河谷地。沿 断层线常发育成沟 谷,常有泉、湖泊 分布
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课标版)新2020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学案 必修1【下载】

(课标版)新2020高中地理 第4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节 山地的形成学案 必修1【下载】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理解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特征。

(重点)2.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3.理解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2)褶皱基本形态①背斜:一般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谷地(如右上图中字母A处所示)②向斜:一般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但因耐侵蚀反而成山岭(如右上图中字母B处所示)(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位移而形成。

(2)形成地貌:①水平方向:错断原有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方向⎩⎪⎨⎪⎧岩体相对下降部分:形成谷地或低地(图中乙处),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岩体相对上升部分:成为山岭或高地,又叫断块山(图中甲处),如我国的华山、泰山等。

[轻巧记忆]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

(1)形成: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构造⎩⎪⎨⎪⎧火山口:地下岩浆上涌喷出地表的出口火山锥:由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 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特别提醒] 地质构造是单纯内力作用形成的,而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依据地表形态判断地质构造是不准确的,如山岭对应的可能是向斜,也可能是背斜。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2.地质作用与矿产分布: (1)矿产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不同矿物 有不同的分布格局与特点,像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床多 分布于岩浆岩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多分布于沉 积岩地区。
(2)从地质构造的角度看,背斜呈天然拱形、密闭性好, 因此背斜是储存石油、天然气的良好构造。天然气密 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水密度大,分布于底部;中间为 石油。
断 方 法
岩层 新老
中心部分岩 层较老,两 翼岩层较新
中心部分 裂并沿断裂 岩层较新, 面有明显的 两翼岩层 相对位移
较老
地质构造
褶皱 背斜 向斜

断 方
图示

断层
突破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突破3——板块运动与大陆构造地貌
板块碰撞区
作用 板块张裂
形式 区 大陆板块与大 大陆板块与大洋
陆板块
读某区域地质构造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据此完 成3、4题。
3.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a段地质构造适合储油 B.b段因岩石被侵蚀而成谷地 C.④为该区域最高的山峰 D.图中河流自东南向西北流
4.④处最可能属于 A.冲积平原 C.火山
() B.断陷盆地 D.褶皱山
【解析】3选B,4选C。第3题,由图可知,a段岩层中间 新、两翼老,为向斜,适合储水;b段岩层中间老、两翼 新,为背斜,顶部岩石受张力变得脆弱,易被侵蚀形成 谷地;图中最高处位于④的西北、西南方,海拔500~ 550米;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河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第4题,读图可知,④处中间高、周围低,为山地;④处 岩层最新,呈点状分布,故最可能为火山。
(2)断层的位移类型。
位移类型
表现
水平方向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 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_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4_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大陆与大洋 板块碰撞
弧、海岸山 沟、亚洲东 脉 部岛弧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 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 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成泉的地方。 (2)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 ①因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 掉,所以煤、铁矿等矿层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因此钻 井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褶 皱 山
岩层形态 向上拱起 岩层新老关系 中间老两翼新 常见地貌 倒置地形 常形成山岭 向下弯曲 中间新两翼老 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注意:“背斜成山,向斜 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 果;而“背斜成谷,向斜 成山”为地形倒置,是由 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链接】 3.板块运动与地貌 (1)板块学说: 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分割成六 大板块。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 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 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褶 皱 山
常考的板块边界
板块边界类型 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边 界)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消亡边界)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消亡边 界)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消亡 边界) 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生长边 界) 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 (生长边界)
重要区域 日本群岛、菲律宾群 岛、马里亚纳海沟 地中海、阿尔卑斯山 脉 喜马拉雅山 新西兰南北二岛 红海、死海 冰岛、大西洋中脊
1.断层:强大的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 承受能力,岩体发生破裂,两侧岩体沿断 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组合形态:地垒(图中甲)和地堑(图中 乙 )。
【提示】
断层和断裂的区别
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 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 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 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 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链接】 非洲马拉维湖的形成原因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考纲呈现考点解读考情分析1.地质构造的形成、判断及其对地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多以地质学生用书P074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 1.褶皱山(1)褶皱——基本单位:①褶曲。

⎩⎪⎨⎪⎧内力作用:强大的②挤压作用。

两种基本形态:③背斜和④向斜。

(2)板块构造学说如何解释海洋、裂谷和褶皱山系的形成(1)断层⎩⎪⎨⎪⎧内力作用:强大的⑦压力和张力。

标志: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地貌类型(1)成因: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地下深处的岩浆喷出地表。

(2)两大组成:○10火山口和⑪火山锥。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微探究1 是否可以根据地貌来判断其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答案 判断地质构造是背斜还是向斜,应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来进行判断,中部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反之为向斜。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山地交通线路的走向尽量要沿等高线,减少道路的坡度,增加安全性。

铁路的最大限度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要求较高,山地地区修建铁路的工程量、造价和技术要求比公路高。

微探究2 山区修建公路的一般原则是什么?答案①建筑公路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如沼泽地、陡崖、地质灾害多发区;②山区公路受地形影响很大,一般沿等高线修建,呈“之”字形,避开陡崖、陡坡;③平原地区的公路要处理好与耕地、村镇、水利设施的关系;④公路选线应尽量在交通量最大、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占用耕地最少之间寻求平衡。

学生用书P075考点一地质构造的判读和实践意义1.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1)找矿①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上图所示。

②利用向斜确定钻矿的位置。

岩层中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矿等,它们往往保留在向斜构造的地下,因此钻探或打井应在向斜构造处。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

2020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案人教版必修1.doc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填一填)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2)形成地貌(3)板块构造学说①岩石圈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②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破裂,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形成断层。

(2)形成地貌①水平位移:错断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②垂直位移⎩⎪⎨⎪⎧岩体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岩体相对上升:成为山岭或高地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层是不是受力断裂,二是看它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

3.火山(1)岩浆活动地貌类型⎩⎪⎨⎪⎧①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如东非高原②火山:岩浆沿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如长白山主峰(2)火山构造:火山口、火山锥。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运输影响大的原因:相对高度大,地形崎岖。

2.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看一看)[教材P74活动]1.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地是背斜,甲地是向斜。

2.乙地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物质疏松,易被侵蚀成谷地。

甲地由于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更加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3.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在乙地。

因为背斜的岩层走向类似于石拱桥,能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而且不利于地下水储存,便于施工。

[教材P76活动]1.从表4.1分析,铁路的最大限制坡度远远小于公路,说明其对地形的要求较高;从表4.2分析,山地地区修铁路的工程量和造价均比平原、丘陵地区高。

综合分析来看,在山区修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些。

2.(1)公路选线时考虑了地形、河流、沼泽等自然因素。

公路在山谷中穿行时,呈“之”字形弯曲,减少陡坡的影响,同时道路尽量避开陡坡面;公路跨越河流时需要修建桥梁;公路避开沼泽地。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教案鲁教版

(山东专用)2020版高考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二讲山地的形成教案鲁教版

第二讲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①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②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温馨提示] 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 、B 、C 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并说明理由。

A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上拱起,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__。

B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向下弯曲,中间岩层____,两翼岩层____。

C________,判断理由:岩层不连续并有明显________。

(2)图中岩层1~6按由老到新的排序为____________。

(3)A 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________作用形成谷地;B 的地貌类型是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受挤压力,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而形成________。

(4)良好的储水构造是____;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是____;有泉水出露的是____;适合开挖隧道的是____。

(填字母)答案:(1)背斜 老 新 向斜 新 老 断层 位移 (2)1、2、3、4、5、6(3)背斜谷 背斜顶部 外力侵蚀 向斜山 向斜槽部 山岭 (4)B A C A下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2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4.2山地的形成教案(含解析)

第2讲山地的形成一、板块构造理论山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内力的作用之下。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六大板块组成。

板块之间的相互挤压碰撞,产生板块的运动。

(一)板块构造理论的主要内容:①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一些构造带(海岭、海沟等)分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

板块内部相对比较稳定,板块边界则是岩石圈活动频繁地带;②全球划分为六大板块;③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作水平运动。

注意:①北冰洋分属于亚欧板块及美洲板块。

②大西洋是美洲板块与非洲板块及亚欧板块张裂而形成。

③印度洋板块的三块较大陆地:澳大利亚、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及印度半岛。

④赤道穿过六大板块(太平洋东部有一部分属于南极洲板块)。

⑤南美洲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形成的。

易混概念辨析:①板块是岩石圈被构造带分割成的地理单元。

地壳是岩石圈的组成部分。

②海沟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因密度大,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底部形成的。

裂谷则是陆地板块张裂形成的。

【常考的板块边界】(二)生长边界(海岭、断层)与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1.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2.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最北几乎达到北回归线;雅鲁藏布江谷地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分界线,珠峰位于印度洋板块;【注意】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这里也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火山、地震带。

二、山地的形成及实践意义板块运动是地壳运动的原因。

地壳运动(人类对固体地球研究范围仅限地壳,所以地质构造运动是指地壳运动)使岩层变形变位形成地质构造,如褶皱,断层都属于地质构造。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十页,共75页。
第二十一页,共75页。
第二十二页,共75页。
第二十三页,共75页。
第二十四页,共75页。
第二十五页,共75页。
第二十六页,共75页。
第二十七页,共75页。
第二十八页,共75页。
第二十九页,共75页。
第三十页,共75页。
第三十一页,共75页。
第三十二页,共75页。
第三十三页,共75页。
第三十四页,共75页。
第三十五页,共75页。
第三十六页,共75页。
第三十七页,共75页。
第三十八页,共75页。
第三十九页,共75页。
第四十页,共75页。
第四十一页,共75页。
第四十二页,共75页。
第四十三页,共75页。
第四十四页,共75页。
第四十五页,共75页。
第六十九页,共75页。
第七十页,共75页。
第七十一页,共75页。
第七十二页,共75页。
第七十三页,共75页。
第七十四页,共75页。
第七十五页,共75页。
板块三 素能专项突破 技法通关 能力(nénglì)整

第五十九页,共75页。
第六十页,共75页。
第六十一页,共75页。
第六十二页,共75页。
第六十三页,共75页。
第六十四页,共75页。
第六十五页,共75页。
第六十六页,共75页。
第六十七页,共75页。
第六十八页,共75页。
考向 1 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或岩层形成顺序
第四十六页,共75页。
第四十七页,共75页。
第四十八页,共75页。
第四十九页,共75页。
第五十页,共75页。
第五十一页,共75页。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自主学习】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岩层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____下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的一系列_________。

(2) 基本形态背斜:岩层一般__________,地貌一般发育为山岭,但常被侵蚀成_____。

向斜:岩层一般_________,地貌一般发育为谷地,但因槽部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____。

(3)板块构造学说:①地球的__________可以划分出六大板块。

②板块运动背离运动:地壳张裂而形成______或发育为海洋。

相对运动:相互碰撞、褶皱隆起而形成高大的_________。

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______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_____,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_______而形成。

(2)形成地貌:①水平位移:_______原有地貌或派生出若干地貌。

②垂直位移岩体相对下降:形成_______或低地。

岩体相对上升:成为山岭或____。

3.火山(1)形成:地下深处的______,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在地壳的薄弱地带处,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2)火山构造火山口:中央低凹的______洼地。

火山锥:上部坡度_____,下部坡度_____。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运输方式:优先发展_____。

(2)线路选址:相对和缓的_________和_________。

(3) 线路的分布和延伸方向为达到线路的要求,往往需要前进。

山区的线路弯曲程度和总长度大于平原和丘陵地区。

重点识记一、褶皱两种基本形态的判断方法及对地貌的影响褶皱由褶曲组成,其中褶曲又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其判断方法和对地貌的影响如下表所示:二、主要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构造名称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背斜石油、天然气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最上为天然气,中为石油,下为水隧道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且不易储水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不适合建水库大坝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石不稳定,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课堂练习读图,回答1~2题。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础形态特征。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能够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识体系梳理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叫褶皱。

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背斜一般是岩层②,向斜一般是岩层③。

(2)褶皱山一般情况:背斜成④,向斜成⑤;特殊情况:背斜成⑥,向斜成⑦。

2.断块山(1)断层概念: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⑧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

断层位移类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⑨,如华山,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如渭河平原。

(2)断块山:由发育而成的山岭和高地。

3.火山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组成:和。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方式的选择:一般优先选择,其次是。

选线原则: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和地带。

技术要求:山谷中的道路避开陡坡;道路在陡坡上呈“”字形弯曲。

预习效果检测在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属于( )。

A.背斜B.向斜C.断层D.海岭2.图中乙处属于( )。

A.冲积平原B.冲积扇C.谷地D.火山口3.乞力马扎罗山属于( )。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大。

据此回答4~5题。

4.山地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B.公路C.河运D.航空5.山地地区的这一交通运输方式( )。

A.造价较高B.分布于山坡C.迂回前进D.直线距一般较小6.断层是当压力或张力超过岩层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移动形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断层和褶皱之间有什么区别?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依据什么来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呢?(2)断层有哪两种基本形式?通常会形成哪些地貌?举例说明。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自然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1.4.2山地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

喜马拉雅 山系、阿尔 卑斯山系
消亡 边界 →|←
太平洋西 部岛弧、安 第斯山脉、 台湾山脉等
消亡 边界 →|←
1.地质构造的意义和应用 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 找水、 找矿等方面具有实践意义, 具体如下图所示。
2.判断地质构造的三个“依据” (1)依据形态判断背斜与向斜: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 向下弯曲的是向斜。利用此方法判断时,要把缺失岩层补画 完整(如下图中乙处 )。
褶皱山系
2.断块山 (1)断层 ①成因:强大的压力和 张力 。 ②表现:两侧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位移 。
(2)断层对地貌的影响 位移类型 水平方向 地貌类型 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 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山岭或高地
垂直 相对下降 形成 谷地或低地 方向 相对上升 发育成
特别提醒
区别断层和断裂的方法
(2)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与向斜。 在岩层弯曲形 态不明显的地质构造图中,在水平方向上显示出中心部分岩 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的是背斜;而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 翼岩层较老的是向斜 (如下图中 A 所示为背斜, B 所示为向 斜)。
(3)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看岩体 是否受力产生破裂; 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 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 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地质学上将这类断裂 称为节理)。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 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侵蚀作用 形成的。
板块二 考点深度研析
高频探究 知能演1.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褶皱和断层是两大基本的地质构造类型, 二者在产生原 因、结构特征和形成的主要地貌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具体 分析如下。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塑造学案-精装版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塑造学案-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塑造学案-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部分第四章地表形态塑造学案1.地壳物质循环.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一) 内力作用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阶段Ⅰ,形成海山是内力作用的结果,按表现形式可分为岩浆活动、地震、地壳运动等.(2)阶段Ⅱ、Ⅲ,平顶海山逐渐下降是地壳运动(表现形式)的结果.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东非大裂谷的形成体现了地壳的水平运动.(√)(2)山脉都是地壳运动造成.(×)(3)变质作用不会影响地表形态.(×)(4)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不平.(√)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共同对地表形态施加影响,一般内力作用占主导地位.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能量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表现形式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地震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等(二) 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2.将下列地表事物与其形成的外力作用正确连线.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成高山和盆地,使地表变得崎岖不平把高山削低,低地填平,使地表趋向平坦内、外力作用的关系①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的;②对于某一区域来说,在一定时期内,往往某一作用在地表形态的形成中处于主导地位;③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内力作用,它决定了目前世界海陆分布和高低起伏的大势(三)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读图,填写下列内容.1.岩石的分类A是岩浆岩;B是沉积岩(或变质岩);C是变质岩(或沉积岩).2.地质作用①冷却凝固;②外力作用(或变质作用);③变质作用(或外力作用);④重熔再生.1.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内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体现.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1)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联系”为桥梁——追因溯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一)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内力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和平原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相互关系①它们相伴发生;②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③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其他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变质作用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岩浆喷出地表经冷凝形成火山、熔岩高原等地震地表下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二)板块运动及其形成地貌1.图示理解六大板块位置与范围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外,其余五大板块既有陆地又有海洋.如下图:[说明](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位于印度洋板块.(2)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3)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2.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图示[题组冲关]1.(20xx·河南信阳一模)图甲大陆西岸虚线处为一著名山脉,其成因与板块分布图(图乙)中的哪两个板块有关( )A.Ⅰ和ⅢB.Ⅱ和ⅢC.Ⅰ和ⅤD.Ⅴ和Ⅵ解析:选B 图甲中大陆西岸虚线处是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图乙中Ⅱ是美洲板块,Ⅲ是南极洲板块.故B项正确. 2.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地质构造,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读图回答(1)~(2)题.(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顺序,判断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 )A .深海B .浅海C .陆地D .无法判断 (2)从E 层到G 层海平面升降的过程是( )A .一直上升B .一直下降C .先升后降D .先降后升解析:(1)C (2)D 第(1)题,读图可知C 层为砂岩层,由题干信息可知,砂岩是河湖沉积的产物,因此C 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应是陆地.第(2)题,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E 、F 、G 分别为石灰岩、砂岩和页岩,可知E 到G 经历了深海到河湖再到浅海的过程,即海平面先降后升.3.20xx 年6月19日,俄罗斯舍维留奇火山喷发,灰柱高达15 000 m ,火山本身高度为3 283 m ,该火山的航空危险级别为“橙色”.据此完成(1)~(2)题.(1)火山喷发现象属于( )A .内力作用B .外力作用C .水平运动D .垂直运动(2)下面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是( ) A .地壳水平运动B .地壳垂直运动C .岩浆活动D .变质作用解析:(1)A (2)D 第(1)题,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包括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变质作用三种形式,火山喷发属于岩浆活动.第(2)题,变质作用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考点二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追因溯——为桥梁”联系“以[源·逻辑推理][师说考点](一)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貌的影响1.主要的侵蚀作用及形成的地貌 2.主要的堆积作用及形成的地貌(二)我国主要的外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典型地貌张家界地貌即张家界石英砂岩峰林峡谷地貌.主要是经过流水的长期侵蚀和复杂的地壳运动形成的石英砂岩景观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丹霞地貌由流水侵蚀、溶蚀、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墙、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岩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国广东丹霞山为代表,是红层地貌的一种类型雅丹地貌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这种现象在新疆罗布泊东北发育很典型[题组冲关]1.(20xx·浙江绍兴一中期中)如图为某探险穿越图,该地分布着灰白色的长条状土丘群.其沿主风向延地航拍伸.土丘形如“白龙”,曰白龙堆.《汉书·地理志》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读图完成(1)~(2)题.(1)该探险穿越地位于我国(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2)该地盛行(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风D.南风解析:(1)C (2)A 第(1)题,图中土丘沿主风向延伸,从史书上“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判定槽沟是由外力侵蚀而形成,该地风力作用较强,最可能在我国西北地区.第(2)题,据指向标可知土丘沿东北—西南延伸,可判定该地吹东北风或西南风;再根据图中东北部较平坦、西南部土丘和槽沟密集判定,该地吹东北风.2.(20xx·郑州三模)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如图示意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在浅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影响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存在差异,进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读图回答(1)~(2)题.(1)①坡是( )B.迎水坡,流速慢A.迎水坡,流速快D.背水坡,流速慢C.背水坡,流速快(2)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是( )B.③坡和④坡A.①坡和②坡D.②坡和④坡C.①坡和③坡解析:(1)B (2)D 第(1)题,图示①坡后期沙波剖面高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是堆积坡,依据材料可知该坡为迎水坡,因坡面阻挡而水流较慢,泥沙堆积.第(2)题,图示②④两坡后期沙波剖面低于前期沙波剖面,说明以侵蚀为主.3.(20xx·甘肃兰州一中月考)读图,完成(1)~(2)题.(1)具有图示典型海岸景观的国家是( )B.新西兰A.挪威D.西班牙C.日本(2)该海岸典型景观的形成原因是( )B.流水侵蚀A.海浪侵蚀D.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解析:(1)A (2)C 第(1)题,图示景观是峡湾海岸,夏季时南坡较暖,可判断是北半球,具有典型峡湾海岸的国家是挪威.第(2)题,峡湾海岸是冰川侵蚀过的槽谷被海水淹没后而形成的陡峻海岸;港湾深入陆地,多岛屿和半岛,海岸线曲折. 4.(20xx·重庆高考)野外考察是发现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A.河源B.凸岸C.凹岸D.入海口(2)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A.石笋B.冰斗C.风蚀蘑菇D.花岗岩风化球解析:(1)B (2)C 第(1)题,在河道的不同位置,流水的冲刷或沉积作用不同.图中砾石的体积和质量较大,不易被流水冲到河流入海口;河流的源头以下蚀作用为主,沉积物少;在河流的凹岸,流水侵蚀作用强,颗粒物易被流水冲刷带走,而在河流的凸岸,流水以沉积作用为主,导致砾石堆积.第(2)题,河流中的砾石变圆主要是由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造成的,风蚀蘑菇也是由外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同样具有相对圆滑的外表.[解题技法]主要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技法1.依据地貌形态判断①高山上的破碎岩显示为风化作用;②山谷中的碎石堆积显示为流水的搬运、堆积作用;③坡面的沟壑纵横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④峰林和溶洞等显示为流水的侵蚀作用;⑤沙丘显示为风力的搬运、堆积作用;⑥海边的嶙峋海岸显示为海浪的侵蚀作用等.2.依据区域环境判断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区以流水作用最为显著,多流水侵蚀和流水堆积地貌;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侵蚀、堆积作用等.图表专攻(六)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是展示岩石圈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过程的图示,常见图示有两种: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和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常考图示]图1 以地质剖面图为背景的循环示意图图2 以关联图为背景的示意图[判读技巧](一)判读此类图表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1.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和用途类型形成常见岩石有用成分举例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玄武岩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岩石石灰岩、砂岩、页岩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变质岩岩石受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影响,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使原来成分、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大理岩是建筑材料;铁矿石是钢铁工业的重要原料2.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二)此类图的判读技巧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上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1)岩浆:三进一出.(2)岩浆岩:一进三出.(3)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1)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2)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3)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4)指向岩浆的箭头——重熔再生作用,是内力作用.[典例示法](20xx·上海高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读图回答(1)~(2)题.(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D.温度降低,压力降低C.温度升高,压力升高(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B.③A.②D.⑤C.④[解题示范]—————————————————————————————————————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1)第(1)题设问中大理岩为变质岩,石灰岩为沉积岩.(2)第(2)题设问中的大洋中脊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从板块的张裂边界处喷出经冷却凝固形成新的洋壳.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C (2)C —————————————————————————————————————[应用体验](20xx·江苏南京模拟)图1是20xx年寒假期间某位驴友在云南拍摄到的“孤峰残丘油菜花”,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戊表示各类岩石和岩浆,a、b、c、d、e表示各种地质作用.据此完成下题.1.该地的岩石类型及其地质作用与图2对应正确的是( )B.丙dA.甲cD.戊aC.丁e解析:选D 图示岩石主要为石灰岩,属于沉积岩.风化物经外力作用(固结成岩作用)会变成沉积岩,戊为沉积岩.沉积岩与侵入岩在地壳深处受高温高压作用变为变质岩,故丁表示变质岩,丙为岩浆,甲和乙为岩浆岩.a为沉积—固结成岩作用,b为风化作用,c为岩浆活动,e为变质作用,d为重熔再生作用.2.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保护区”是世界著名的岩球地质公园,但其岩石并不是大理岩(碳酸盐),而是花岗岩.图a为澳大利亚“魔鬼大理岩”石球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图a中的岩石类型属于图b中( )B.乙A.甲D.丁C.丙(2)形成该景观的地质作用是( )B.②A.①D.④C.③解析:(1)B (2)A 第(1)题,由材料可知,图a中的岩石为花岗岩,其类型属于侵入型岩浆岩,图b中乙为侵入型岩浆岩即花岗岩.第(2)题,该地貌是花岗岩经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经外力风化所致,花岗岩的球状风化.图b中①表示风化作用,②表示变质作用,③表示固结成岩作用,④表示冷却凝固作用. 3.如图示意山东潍坊昌乐古火山口,它是郯庐断裂带上的新生代第三纪火山口,数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直插云天.读图完成(1)~(2)题.(1)图中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的原因是( )B.地壳运动A.流水沉积作用D.变质作用C.岩浆活动(2)若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大理岩属于图中的( )B.乙A.甲C.丙D.三者皆可解析:(1)C (2)C 第(1)题,昌乐古火山口六棱石柱岩石是岩浆喷发后冷却凝固形成,呈放射状排列.第(2)题,甲、乙、丙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图中甲岩石由外力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乙岩石经过内力作用形成丙岩石,故乙为岩浆岩,丙则为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岩,大理岩为变质岩,所以对应丙.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市,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 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1~2题.1.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2.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A.平顶的桌状山B.起伏和缓的丘陵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D.林立的峰林、峰丛解析:1.A 2.D 第1题,石灰岩位于下部,玄武岩位于上部,说明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的过程,后有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的过程,据此可判断A正确.第2题,若位置颠倒,则上部为石灰岩层.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横断山东侧,地势较高的石灰岩层在流水溶蚀、侵蚀作用下,会形成峰林、峰丛等喀斯特地貌.“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溶解了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后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像“烟囱”形状一样堆积而成.读图完成3~4题.3.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②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解析:3.D 4.A 第3题,结合六大板块分布图即可选出正确答案.第4题,根据材料,“黑烟囱”是海水溶解的金属从地下喷发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的硫化物沉积而成,故在成因上应为沉积岩.(20xx·安徽淮南二模)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如图为全新世(11 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5~7题.5.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C.风力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D.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6.全新世该地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过程中,海平面相对于陆地( )A.呈上升趋势B.基本稳定C.呈下降趋势D.反复升降7.若此后海平面显著下降,则图中( )A.沙坝向陆地方向推移B.潟湖的盐度逐渐降低C.沙坝向海洋方向推移D.潟湖受侵蚀水深增大解析:5.D 6.A 7.B 第5题,图示a位于陆地河流入海处,则该三角洲应是河流泥沙堆积而成;b位于潮汐通道处且三角洲由外海向潟湖发展,则应是外海涨潮时海浪堆积而成.第6题,图示岩层沉积物由下向上依次为:沼泽沉积、潟湖沉积、沙坝沉积和浅海沉积,说明该处由沼泽逐渐演变为浅海,则海平面不断上升.第7题,海平面显著下降,则通过涨潮进入潟湖的海水会逐渐减少,同时陆地水体进入潟湖后,潟湖水体不断流入外海,必然使潟湖水体盐度降低.读地貌景观图,回答8~9题.8.主要受内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甲和丙9.地貌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前者为流水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B.前者为风力堆积作用而成,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而成C.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化学作用为主,后者以机械作用为主D.二者均为流水侵蚀作用而成,前者以机械作用为主,后者以化学作用为主解析:8.D 9.C 甲火山喷发,属内力作用,乙为长期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峰林,丙为褶皱,由地壳运动形成,丁为大峡谷,流水侵蚀作用形成.(20xx·河南八市重点中学模拟)“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洁白的新月形沙丘链镶嵌着上千个晶莹剔透、水位季节变化明显的湖泊.读图回答10~11题.10.关于“千湖沙漠”中沙丘的形成原因,其解释可信的是( )A.沿岸地区寒流的减湿作用导致气候干旱B.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炎热干旱天气C.雨林大量被砍伐,信风长期吹蚀裸露地表D.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11.图中新月形沙丘( )A.缓坡大致朝向东方B.1~4月移动速度快C.陡坡风力大于缓坡D.缓坡降水多于陡坡解析:10.D 11.A 第10题,“千湖沙漠”国家公园位于巴西东北部滨海地区,沿岸洋流为暖流,A错;赤道附近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B错;只受信风吹蚀,没有沙源则不会形成沙丘,C错;“沙丘从海岸一直向内陆延伸50 km”说明沙源来自海岸线附近,由此推断,沙丘是河流挟带到河口的泥沙被海风吹向陆地形成的,D对.选D.第11题,沙丘缓坡是迎风坡,陡坡是背风坡,该地冬季受东南信风带控制,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所以沙丘缓坡大致朝东,冬季移动速度快,夏季移动速度慢,A对、B错;迎风坡风力大于背风坡,C错;该地降水时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信风控制时为少雨季节,并且沙丘相对高度小,坡向对降水影响小,所以陡缓两坡降水几乎没有差异,D错.选A.二、综合题(共56分)12.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8分)设想: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1)在上图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4分)(2)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8分)(3)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但地表易缺水,分析其原因.(6分)(4)该类地貌在我国典型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该区地形地貌特征的成因是什么?(10分)解析:第(1)题,坡度越陡,水的存留时间越短,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越低,二者成反比关系,据此画图.第(2)题,结合植被地上部分对流水的阻挡及地下根系对石灰岩溶蚀进行分析.第(3)题,根据喀斯特地貌特点对地表水影响进行说明.第(4)题,石灰岩在云贵高原地区因地壳抬升,后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答案:(1)画图.(2)植被覆盖率高,减少了地表径流,加快了下渗,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被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3)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多溶洞,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4)云贵高原沉积岩或石灰岩,经历地壳抬升,隆起为高原,后受流水侵蚀(溶蚀)作用而形成.1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8分)(1)根据材料从地质构造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8分)(2)说明图中AB所在地区与CD所在地区等高线弯曲的特点及原因.(12分)(3)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8分)解析:第(1)题,宁夏平原是由断层下陷和流水沉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第(2)题,河流沿线由于受到的外力作用不同,导致地形变化不同,等高线表现的变化方向也就不同.第(3)题,河流泥沙的沉淀都是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小的后沉积.答案:(1)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2)AB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上游方向(高处)凸出.原因:上游段主要受侵蚀作用影响. CD处等高线向河流的下游方向(低处)凸出.原因:下游段主要以河流堆积作用为主.(3)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当流水携带大量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的降低,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 山地的形成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的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

(2)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2(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2)断层的位移类型: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火山口和火山锥两部分。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名师注解]【注1】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的区别(1)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它主要有褶皱(向斜、背斜)、断层。

(2)构造地貌是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地表形态特征,它的主要类型有山地、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

特别注意向斜谷、向斜山、背斜山、背斜谷、断块山均为地貌类型。

【联】(1)“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

对于复杂的褶皱,不能仅从地表形态上区分,而应根据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及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

(2)背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向斜处开采煤炭,易发生透水事故。

【注2】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不能算作断层,而仅为断裂。

【记】(1)地垒和地堑(2)断层形成的构造地貌①上升岩块形成断块山。

②下降岩块形成谷地、洼地。

③断层崖形成陡崖。

考点一地质构造及实践意义(一)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二)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

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

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 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背斜建隧道。

[典题精研][典例] (2018·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断层是X区和Y区的界线,两区存在的主要差异是X区各个岩层的海拔整体低于Y区,但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却高度一致,可推知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也高度一致。

后来由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表层的玄武岩层,再后来在内力作用下岩层整体出现断裂,同时X区岩层整体相对下沉而Y区岩层整体相对上升,从而导致图示区域出现分异,故D选项正确。

第(2)题,依据上题推理过程,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理应厚度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故C选项正确。

[答案] (1)D (2)C[考题变式]1.(变设问) 下列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断层是受强大挤压力所致B.与图中X地形相似的是华北平原C.与图中Y地形相似的是长白山D.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解析:选D 图中岩层没有发生弯曲,并且平直说明没有受到强大挤压力。

X地形是断裂陷落而形成的,华北平原为河流冲积而成。

Y地形区为断块山,长白山为火山。

图中地形既受内力作用也受外力作用。

2.(变题型) 图示地貌的形成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 相对下沉、Y相对上升。

解析:根据各岩层的相对位置首先判定先发生沉积作用,后发生岩浆活动,最后发生断层,形成图示地貌。

答案: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岩层(地壳)断裂[集训冲关]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

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图中地质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断层E形成时间早于岩层⑤B.形成②③的内力作用相同C.①受外力作用堆积形成山D.岩层④断裂发生明显位移2.研究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是( )A.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油、储气条件B.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D.d地有丰富的地表水可供开发解析:1.D 2.A 第1题,断层E切断岩层⑤,说明它晚于岩层⑤,A错。

②③为岩浆岩和变质岩,为内力作用形成,B错。

①为火山喷发形成,C错。

岩层④被断层E切断且明显发生位移,D对。

第2题,a地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A对。

b地为喷出岩,不是花岗岩,B错。

c地有断层不适宜建大坝,C错。

d地为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D错。

读某地岩层与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4.该河( )A.发育于断层处,岩层破碎,侵蚀成河B.发育于地堑处,地势低,汇水成河C.发育于向斜处,地势低,汇水成河D.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解析:3.B 4.D 第3题,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图中所画的甲—丁四条河流中,甲、丙、丁都位于向斜构造部分,向斜槽部比较坚硬,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不易形成河流,A、C、D错误。

乙位于背斜顶部,易侵蚀成谷地,出现河流,B正确。

第4题,该河发育于背斜处,岩层破碎,易侵蚀成河,C错,D对。

图示岩层没有错动,没有断层形成,A、B错。

读我国某地地表形态和地质构造图,回答5~6题。

5.Ⅳ单元地貌是( )A.背斜山 B.向斜山C.断块山 D.死火山6.Ⅱ单元地貌经历的地质作用过程主要是( )A.流水侵蚀—断裂陷落—流水堆积B.岩浆活动—流水堆积—风力侵蚀C.岩浆活动—流水侵蚀—断裂陷落D.流水侵蚀—褶皱弯曲—风力堆积解析:5.C 6.A 第5题,Ⅳ有断层,Ⅳ应为断块山。

第6题,Ⅱ单元岩层背斜顶部出现侵蚀缺失,后由于断裂陷落,下沉接受流水沉积而形成沉积物。

考点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一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图解如下:二地形对交通运输的影响1.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如平原地区受地形影响小,交通线一般比较平直,而且受经济因素影响大,为了增加客流量,交通运输线路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同时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等。

而在山区,人们通常会把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而且线路往往迂回前进。

2.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结构的影响主要考虑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工期等。

如山区修交通线路常常要建桥隧,技术要求、工程量和造价等比较高,工期比较长,修建铁路比较困难,而发展公路相对容易。

所以,一般情况下山区的交通运输线路以公路为主,然后才是铁路。

[典题精研][例1] (2014·全国卷Ⅰ)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1)~(2)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B.聚落C.耕地 D.地形(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铁路基本上与1 000 m等高线平行,地势平坦开阔,利于修建铁路,故当时铁路选线主要考虑的是地形。

第(2)题,读图可知,铁路线上的两个车站距离图示两个城镇较远,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较小,乘客乘车不方便,所以该线路不合理的理由可能是距离城镇过远。

[答案] (1)D (2)B[例2] (2018·海南高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解析] 本题以某区域的交通线和城镇分布图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时需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范围“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结合图例可判断交通线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因此图中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分布,地处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

[答案] 分布特点:(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方法规律] 交通景观图的判读交通景观图能够将一幅幅与交通密切相关的地理画卷呈现在考生面前,充分体现了课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要求,如高铁景观、长江跨江大桥景观、港珠澳大桥景观等。

对其进行分析判读,可按以下三个步骤:[集训冲关]如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为进行野外考察而绘制的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在考察前,地理兴趣小组组长准备在W、X、Y、Z四处中选择一处安排露营,最不适合的地点是( )A.W处 B.X处C.Y处 D.Z处2.该地区拟规划建设一条铁路,该小组成员设计了一选线方案。

绘制在该地形图上,该铁路线甲、乙、丙、丁四段中最合理的是( )A.甲段 B.乙段C.丙段 D.丁段解析:1.D 2.A 第1题,由图中等高线可知,Z处位于山谷,易受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威胁,且Z处地势较低,易受河水上涨的威胁,最不适宜露营。

第2题,甲段铁路线经过附近的聚落边缘,可缓解聚落交通压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乙段铁路线绕了一段弯路,但没有联系更多的居民点,且跨越河流,建设成本高;丙段铁路线从聚落中部穿过,容易带来噪声污染,且不利于聚落交通的合理规划;根据等高线分布可知,丁段铁路线经过多条等高线,坡度较大,增加了铁路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3~4题。

3.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A.甲 B.乙C.丙 D.丁4.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是(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在100 m以下,乙地海拔在200~300 m,丙地海拔在500~600 m,丁地海拔在400~500 m,故丙地海拔最高。

第4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河流的原则。

图中公路呈“之”字状弯曲,主要目的是避开陡坡。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