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和重点

合集下载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

-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

2019-2019学年一轮复习高考地理各专题总复习资料!1.等高线地形图专题: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缘由: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简单。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推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合,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缘由: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缘由: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简单。

2. 海洋资源专题: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疆,缘由: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足够,光合作用强盛;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养分物质带至表层;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养分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足够,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自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3. 盐度和洋流专题: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缘由: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有,蒸发旺盛.②四周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缘由: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②四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缘由: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有,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推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推断理由是: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 河流及交通专题: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改变: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缘由:河流水量足够,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缘由: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⑷极地航路开拓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季节能.⑸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缘由是:①地处潮湿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②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必备知识点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星球地球1、星云: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幸运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物质是氢。

蟹状星云是金牛一团无定形的膨胀气体。

2、恒星: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3、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状的天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土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一颗行星。

4、卫星: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的大小差别很大,有的直径只有几千米大,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

5、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运动中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6、已知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按他们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地球唯一一颗适合生物生存的繁衍的行星: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表面有适于生命过程发生的和发展的温度条件。

②地球具有适中的体积和质量,其引力可以使大量的气体聚集在地球的周围,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

③地球上有液态水。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的现象。

2、太阳能量的来源: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①光球:是用肉眼可以观测到的太阳表面,厚度约500千米,地球上接收到的太阳光基本上都是由光球发射出来的。

②色球:位于光球外部,呈玫瑰色,厚度约几千千米。

它发出的可见光不及光球的千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殊的望眼镜才能看到。

③日冕,:是太阳大气的最外层。

可以延伸到一个太阳半径,甚至更远。

它的量度仅为光球的百万分之一,只有在日全食或用特制的日冕仪才能看到。

4、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主要的是黑子和耀斑,他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

①黑子:光球表面出现的一些黑斑点。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对于高考有一种说法:一模定基础,二模定成绩。

也就是说每个市的二模考试排名将决定你能上什么大学,因此一模考前这一个阶段,即打基础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今天小编整理了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方法一、抓住一轮复习,全面掌握基础知识“能力为主导,知识为基础”是高考永恒的话题。

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都是地理基础知识的不同演绎和迁移,即使是综合试题也是在基础之上的综合。

如果基础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在考试过程中遇到障碍。

一轮复习正是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盘点的阶段,因此,同学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阶段的复习,力争做到“当天内容及时消化,每单元知识及时巩固”,力争吃透每个知识点。

二、重视地图,将地理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高考试题也往往以地图为切入点,近年来高考试题的采点甚至出现微观、局部地区,这就要求同学们有很强的读图能力和区域定位能力。

因此,同学们平时应注重读图、填图、默图、甚至描图训练,只有把所有的知识都落实到地图上,才能切实提高解题能力。

三、关注时事热点、联系生活实际地理时事热点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都是地理学科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理想切入点。

因此我们要时刻关注这些问题,分析生活中地理事物(现象)的形成原因、提出某些问题的解决措施、了解某些工程发展的最新进展、将某些时事与相关地理知识联系起来等。

同学们平时应注意经常看报,学会发现时事中隐含的地理信息,不妨可以自编一些地理时事题与同学交流、互相考查提高。

四、学会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表述地理高考说明中要求“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述”。

有的同学客观性试题做得相当不错,但进行文字表述时却常常不能到位,不是关键字抓不住,就是语言逻辑出现问题,使本该得到的分丢失。

关键在于,平时就没有使用规范的地理语言进行记忆与表述。

课本是我们学习规范地理语言的重要工具,从现在起,同学们应尽量使用课本语言进行表述和记忆,逐步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述习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水文》重点知识复习资料1、影响表层海水盐度的因素(全球表层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①降水:降水多,盐度低(稀释作用)②蒸发:蒸发强,水分蒸发,积累盐分,盐度高③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④陆地河川径流的汇入(稀释作用)⑤洋流:暖流增盐,寒流减盐⑥海区封闭程度:海区越封闭,海水交换不畅,维持原本盐度高或低2、影响湖水盐度(咸水湖、盐沼)的因素①古海洋遗迹: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地壳抬升,形成高盐度内陆湖②淡水补给减少:流域内降水减少,冰雪融水减少,人类截流用水增加,导致湖泊获得淡水补给减少③蒸发:水分蒸发旺盛,盐分升高④河流注入:河流注入带来盐分;淡水注入稀释⑤有无外泄河道:无流出,盐分无法排出,盐分不断积累,盐度高⑥湖面低于海平面,接受到海水补给3、影响盐场的因素(4 个)中国盐场:北方的渤海,天津长芦盐场,海南岛莺歌海①蒸发:纬度低,温度高,蒸发强②地形:地形平坦,利于布局盐田;海岸滩涂广布,泥质海滩,海水不易下渗③天气情况: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风力大,加速蒸发④海区盐度:水盐度高(副热带海区,远离大河入海口)⑤污染:水域污染少,水质好4、影响水体(湖水、海水)结冰的因素(7个)①温度:温度低于0℃(纬度、海陆、地形、洋流、下垫面、人类活动)②盐度:盐度低,易结冰;盐度高,不易结冰③水域面积:面积大,不易结冰;面积小易结冰④水体深度:水深,热容量大,降温慢,不易结冰;水浅,易结冰⑤水体流动性:流动性强,不易结冰:流动性弱,易结冰⑥地热:有温泉,不易结冰⑦人类活动:排放污水水温高,不易结冰;大坝附近落差大,水流快,不易结冰6、影响下渗的因素(7个)①降水强度:大,不利于下渗;小,利于下渗②降水持续时间:长,利于下渗;短,不利于下渗③植被:覆盖率高,阻力大,流速慢,利于下渗;覆盖率低,不利于下渗④坡度:坡度大,地表水汇流速度快,来不及在坡面下渗就流走⑤土壤:土壤疏松、孔隙大,利于下渗;黏实土壤、冻土、土壤含水量大、土壤板结、地面硬化,不利下渗⑥地质、地貌:喀斯特地貌,利于下渗⑦人类活动:建设用地,不利下渗7、影响水量(径流量)大小、水位高低的因素(水量大小决定水位高低)收入:①补给: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湖泊水②支流汇入:支流汇入多,流量大③流域面积大小④跨流域调水(调入)⑤植被:植被多,涵养水源支出:①蒸发:晴天多,温度高,蒸发强②下渗损耗③生产生活用水④跨流域调水(调出)⑤修水库(拦截)调节:湖泊、湿地、森林、沼泽、地下水、水库的调节作用8、影响径流量大小空间变化的因素“得”少:①流域内水源补给减少(降水减少、冰雪融水减少等)②汇入河流的支流数量少或减少“失”多:③气候干旱,蒸发旺盛④流域内为沙质土壤,下渗严重⑤下游为地上河,无支流汇入,容易下渗⑥中上游修建水库、大坝,截留水源⑦沿岸地区工农业、城市生活用水量大,消耗水资源。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一模块第五章地貌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一模块第五章地貌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知识必备:第14讲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和常见地貌类型必备知识学科素养1.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3.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等常见地貌的成因、主要类型及分布。

4.地貌观察的顺序和内容。

1.综合思维:结合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分析某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征。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不同地区内、外力作用的差异和地貌景观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绘制岩石圈物质循环图;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掌握地貌观察的方法。

一、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1 ________。

(2)分类:进行得很快的内力作用和进行得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3)表现形式。

项目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定义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2________运动当岩石圈破裂时,深处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岩层在□3 ________方向上受到压力、张力等,从而发生水平或垂直方向上的变形或变位岩浆只有□4 ________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一般发生在□5 ________,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例证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6 ________等富士山、乞力马扎罗山等—(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7__________________。

[自主探究] 1.举例说明地壳运动形成的典型地貌。

[提示] (1)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水平挤压,使岩层弯曲变形形成的褶皱山脉。

(2)东非大裂谷:地壳强大的水平张裂运动使岩层发生断裂而形成。

(3)台湾海峡:在远古时代,台湾岛是与大陆相连的,由于地壳运动,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台湾海峡。

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8 ________________能。

南阳二中2017届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南阳二中2017届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南阳二中2017届地理一轮复习备考计划高三地理备课组成员:王菱惠贤何振成邹冲司玉山贾武强2017届地理一轮复习备考计划一、指导思想一轮复习要以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紧紧围绕近五年的高考地理试题,研究命题方向及导向变化及时更新复习理念,以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狠抓学生基础知识完善和基本技能提升,优化复习过程,提高复习效益。

二、工作目标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以下要求: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做到教材主干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2、学会读图、画图、用图,提高图文转换能力。

3、关注高考热点,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实例。

4、熟练重点题型,全面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答题规范化程度。

5、优等生克服弱科短板限制,力争进入高分层。

三、情况分析1、学生现况:高二文科圆梦、英才班基础相对较好,学习积极性比较高,但培优、普通班整体比较薄弱。

班级内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参差不齐现象。

2、学情分析:地理是一个文理兼备的学科,既需要像其它文科一样大量理解记忆,又需要像理科一样推理计算,相对来说难度较大。

地理学科本身又不是中招必考科目,城区的学校尚好,在很多县乡初中地理课就是一个模糊的存在,直接导致学生初中地理部分差距明显,继而衍生出学习中的畏难情续。

经过近两年的学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地理规律和原理,以及一些基础的读图解题方法和技巧。

但仍然呈现出知识不牢、分析能力不高、答题习惯不好等一系列问题。

好在我们这一届文理分科较早,为本次一轮复习赢得了宝贵时间。

所以学生的具体情况,我们组的兄弟姐妹也做好下大工夫,下苦功夫的准备,一轮复习要做到稳扎稳打,夯实学生基础,力争不给二轮复习和高考留隐患。

四、具体措施(一)明确复习目标,针对不同内容,采取不同方法、切入点自然地理部分是基础和重点,考察侧重在基本规律和原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高考中较难的题目主要是涉及此处,虽然较难但规律性强,复习中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利用典型例题和各类图形来强化学生对基础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表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表
目标
本文档旨在提供高三学生的地理一轮复计划及进度表,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复时间,全面复地理知识,为高考做好准备。

复计划
第一阶段(1-2周)
- 复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 温高二时期学过的地理知识;
- 完成高考相关章节的预。

第二阶段(3-4周)
- 深入研究和理解各个章节的核心内容;
- 制作概念思维导图和复笔记,进行知识整理与巩固;
- 完成对应章节的练题和模拟考试。

第三阶段(2-3周)
- 加强对关键知识点的复,包括重要概念、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等;
- 解析历年高考试题,分析题型和解题思路;
- 进行模拟考试,并及时总结复中的问题和不足。

第四阶段(1-2周)
- 进行全面的复,回顾和巩固各个章节的知识;
- 针对性地解决复中的难点和疑惑;
- 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检验复成果。

进度表
注意事项
- 对于难点或疑惑,及时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
- 每天保持一定的休息时间,合理分配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 复期间保持良好的研究状态,注意饮食和作息规律;
- 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及时调整研究计划和复策略。

我们相信,通过严格遵守复习计划和进度表,并结合合理的复习策略,您一定能够取得优秀的地理成绩。

加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表及复习方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表及复习方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计划表及复习方案地理一轮复计划表高三一轮复时间通常为整个高三上学期,复内容为所有高中地理知识。

详见下表:高三地理一轮复方法1、狠抓基础,紧抓教材。

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是基础,复应以教材为载体,围绕教材展开复。

2、围绕一个中心打好基础。

中心就是主干,学生们要准确理解主干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

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3、形成正确的答题惯和关注热点、拓宽视野的惯。

4、抓住三种图表,提高识别地理特征的能力。

图表可分为三种:等值线图,如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统计图表;区域地图。

高三地理一轮复具体内容1、自然地理部分:主要由宇宙中的地球、大气运动、水体运动、地形地貌和自然地理环境等单元要素构成。

复的过程中要注重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复流程,切忌死记硬背,复时循序渐进,稳扎稳打,逐渐适应高三一轮复的节奏。

2、人文地理部分:主要由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环境问题等单元要素构成。

人文地理部分的知识相比自然部分要好理解很多,在复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抓住记忆核心知识和缕清分析主干原理上,制定相关复规划,合理安排复时间,在复中紧密结合案例,构建自然与人文之间的联系,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从当下实际去思考,多角度分析问题,培养自己的发散性思维。

3、区域地理部分:涵盖区域可持续发展、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等单元要素。

“定位”是区域地理复中应该第一步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复的过程中要在自己的头脑中生成准确的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对重要的地理要素进行记忆,以便在答题时能够进行精准定位。

在此基础上,分析教材案例,紧密结合生活实际,从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出发,架构地理学科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总结规律,将课堂所学知识联系到区域内,研究致用。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2)晨昏线(教师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2)晨昏线(教师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教师专用)专题2 晨昏线【学习目标】1.理解晨昏线的产生原因、分类和判定方法。

2.掌握晨昏线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晨昏线的应用。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概念1.产生:由于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太阳光只能照射地球的一半。

在某一时间,地球上能被太阳光照射的一侧为昼半球,另一侧为夜半球。

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做晨昏线(圈)。

2.几何意义从几何角度来看,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太阳平行光线与地球表面所有切点构成的曲线,故晨昏线(圈)上各地太阳光线与地面是平行的。

对于晨昏线上的观察者来说,太阳正好位于地平线上,或日出(晨线),或日落(昏线),太阳高度都等于零。

地球上与太阳光线垂直的线就是晨昏线。

3.分类:晨线和昏线。

晨线(或日出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

昏线(或日落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

即:晨线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昏线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二、判定方法判定晨线和昏线,要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线照射的方向。

1.概念法(或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看其两侧昼夜状态的变化。

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反之,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

或:在晨昏线上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画一箭头,若箭头指向昼半球,则为晨线;反之,则为昏线。

2.方位法(或口诀法):根据昼、夜半球的相对位置关系来判断。

晨线东侧是昼半球,西侧是夜半球;而昏线东侧是夜半球,西侧是昼半球。

或:夜半球东侧是晨线,西侧是昏线;昼半球东侧是昏线,西侧是晨线。

口诀:“东昼西夜为晨线,东夜西昼为昏线。

”3.时间法(或地方时法):根据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来判断。

昼、夜半球的界线中,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的是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及其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的则为昏线。

4.太阳高度法。

太阳高度为0°处为晨昏线。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三章-第二节-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课件(共89页)
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地理环境中的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乃至_整__个__地理环境状态的 改变。 (3)一个区域自然环境的变化可能影响到其他地区。 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也会引起 _其__他__区__域__的发展变化。
【探索应用】 黄土高原的土壤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土层,土壤肥力逐渐下降。
【加固训练】 表层土壤水分受降水、气温、植被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图示意黄土高
原某区域表层土壤水分变化情况,该区域年降水量300 mm,地面覆盖有人工恢 复的植被。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区域表层土壤水分收入大于支出的月份是 ( )
A.6月
B.7月
C.8月
D.10月
2. 与 其 他 时 间 相 比 较 , 该 区 域 7 月 、 8 月 表 层 土 壤 含 水 量 较 低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侵蚀形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 断加长和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成破碎状。自然植被的高度和覆 盖度随着水土流失持续下降,并与土壤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 河流挟带的泥沙在黄河下游沉积,河道淤高,河流改道,形成泛滥平原。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会给黄河下游地区产生怎样的影响? 提示:导致黄河下游河道淤积,形成“地上河”,使黄河下游易发生洪涝灾害。 (2)此材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什么特性? 提示: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4选D,5选D。第4题,其原产地接近沙漠,D处位于阿拉伯半岛,沙漠面积 大,适合该植物生长。其他选项中没有大面积沙漠分布。第5题,该植物喜高温 干燥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耐酷暑,其原产地接近沙漠,花土中掺入沙粒、长时间 阳光下暴晒、花土干裂才浇水都不会影响;不耐寒,室内温度比较低,可能导致 植株慢慢枯萎。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5)正午太阳高度(教师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5)正午太阳高度(教师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教师专用)专题5 正午太阳高度【学习目标】1.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3.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

4.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1.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规律。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和特征1. 概念:各地地方时12时(正午)时的太阳高度。

【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见《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2.意义:除了表示地表各地所处的昼夜状态和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和方式外,正午太阳高度还指示特定的时间,反映太阳辐射的强度。

3. 特征1)数值最大。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一天内其它任何时刻的太阳高度都小于正午太阳高度。

2)时间确定。

正午太阳高度都出现在当地地方时12时,是当地正午的标志(是确定当地正午的唯一标准和依据)。

3)同线同时。

太阳直射的经线上所有各点的太阳高度都是正午太阳高度,即同一经线上的各点在同一瞬间达到一天内的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被阳光直射的经线上的各地。

4)位置特殊。

各地正午时太阳的位置为当地的正北方、正上方或正南方。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某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取决于该地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计算公式:H正=90°-│φ-δ│(H正—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φ—所求地的纬度,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注】两地纬度差的计算:以赤道为参照物,“同侧相减,异侧相加”。

即两地同在南(或北)半球时,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的差值;处在南、北不同半球时,其纬度差为两地纬度之和。

【推论】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差等于两点的纬度差或纬度距离,即│H1 -H2│=│δ1-δ2│或△H=△δ(H—正午太阳高度,δ—纬度)【例1】分别求出长沙市(28°N)和北京市(40°N)在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计划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计划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计划1一、工作目标进行第一轮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

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画图、填图、记图、读图、用图。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用学到的地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简单的地理实例,做到活学活用。

二、具体措施(一)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这个中心就是主干。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

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

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可采取“读、背、写、默、画、练”等手段来增加地理基础知识储备,如以图为载体考查地理知识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点,各种变式日照图、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气候分布模式图、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洋流模式图、各种物质循环图等我都要求学生默画出来,并要求归纳重要图表的规律。

中国行政区划、我国河流与湖泊、我国主要铁路交通运输网、我国地形分布、中国分区地理,世界分区地理中重要的国家、城市、河流、矿产等都要求学生在填图练习本上一一落实。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理解记忆重要的图表规律,并且让学生最薄弱的区域知识在读、填、练的过程中一一落实。

(二)利用两种最普通出成效的教法1、练考结合,切实过好单元关我们练习打算主要是利用每日一练,滚到式的对基础知识进行练习,复习完每一章节后要做好测试检查工作,不漏死角,不允许学生含糊不清。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安排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及进度安排一、目标与背景作为高三地理复的第一轮计划,我们旨在全面复地理基础知识,梳理思维模式,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通过划定复范围、明确任务目标、合理分配时间,我们希望能够全面而高效地完成这轮复,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复范围1. 大地与地图2. 地球运动与地理坐标3.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4. 农业与工业5. 交通与分布6. 居民与城市7. 地球与地理学8.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三、复内容3.1 大地与地图- 地壳构造- 地球表面形态与地理格局- 地理经纬网与地球坐标3.2 地球运动与地理坐标-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年、地史长- 地理经纬度3.3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 大气环境与气候- 水资源与水利- 土壤资源与利用- 生物资源与人类生活- 自然灾害与防灾减灾3.4 农业与工业- 农业与农村- 工业与工业区- 特色农业、新农村与农村综合改革- 二三产业融合与农工商联动3.5 交通与分布- 交通发展与区域联系- 交通方式与装备- 城市布局与土地利用结构3.6 居民与城市- 人口与人口问题- 城市与城市问题- 区域人口与区域人口问题3.7 地球与地理学-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岩石圈构造群- 各种地球系统与地形地貌的形成- 地理环境与环境问题3.8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区域规划- 区域发展战略与可持续发展- 区域规划的理念与方法- 区域规划与区域协调发展四、复安排与进度备注:每个阶段结束后将进行阶段性考核,以查漏补缺。

每个阶段结束后将进行阶段性考核,以查漏补缺。

五、研究方法与策略1. 制定研究计划: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每阶段的复任务,确保每个章节的复都有足够时间。

2. 积极参与课堂:认真听课、做好笔记、积极提问,及时消化和总结所学内容。

3. 多做练题:通过做题提高应试能力,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 合理分配时间:合理安排各个科目的研究时间,避免时间不够或浪费。

5. 互助研究:与同学共同讨论问题、解决难题,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精选篇1本节内容是高三地理复习“中国的自然灾害”的系列篇,在此前学生已初步形成了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化害为利、趋利避害”的原则认识自然灾害。

这部分内容教材介绍的比较概略,只是从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形成条件两大方面进行了介绍。

然而这三种灾害在我国无论是危害地区还是危害程度都有扩大和上升的趋势,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适当的拓展。

同时也把这节课做为自然灾害的专题来复习,内容更加丰富,对学生知识储备、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尤其是本节专题学习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和连发性的特征,对人类生产和生命造成较大的.危害,因此,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首先要了解它、认识它,同时还要防御它,保护自己,珍惜生命。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三种自然灾害的含义、特征及在我国的分布地区。

2、分析、比较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提高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3、根据三种自然灾害的特征,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危害。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案例,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形成。

2、小组讨论交流分析三种自然灾害的关联性,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采取的应对措施。

3、通过课堂训练环节,达到对当堂内容的巩固和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对自然灾害的理解和认识,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3、积累户外出行的经验,养成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教学难点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尤其是人类活动对三种自然灾害的影响。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学法指导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学会在对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提高对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的认识和防御意识。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视频播放:“滑坡、泥石流”教师与学生交流:这种灾害听说过吗?在哪里怎么听说的?你经历过吗?但愿没有经历。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8)日影规律及应用(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8)日影规律及应用(学生版)

高考地理第一轮总复习知识点填空(学生专用)专题8 日影规律及应用【学习目标】1.理解日影的形成原因。

2.掌握日影的方向、长短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3.运用日影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1.日影的方向、长短及其时空变化规律。

2.运用日影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和课前预读】——独立思考,课前填写,落实基础一、日影的形成1. 日影的概念物体的日影是太阳光线被阻挡后在物体另一侧形成的 区域。

2. 日影的形成条件与原因1)形成条件:阳光 (阴天的日影不明显或消失),物体 。

2)形成原因:阳光的 传播。

3. 日影的意义日影问题是“地球的运动”中“太阳高度角”知识的延伸及其在自然界中的直观表现。

由于 和 方向的变化,导致物体日影的长短和方向随时间和地域而变化,因此,日影的方向、长短及其变化能反映太阳的方位、太阳高度的大小和变化以及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

二、日影规律1.日影的方向1)一般地,日影出现的方向与太阳光线方向(即太阳方位) 。

【注】极点的日影在任何时刻都朝 或 。

在北极,日影也永远朝南;南极则 。

两极日影与阳光方向相反(如太阳光线在180°经线上,则影子在0°经线上)。

2)正午时的日影方向取决于 的位置。

在直射点以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 ,在直射点以北的地区正午日影朝 ,在直射点上 。

3)一般地,上午的日影在 面(正西、西北或西南),下午的日影在 面(正东、东北或东南)。

【注】某地位于直射点的什么方向,其日影就朝向什么方向,且离直射点越近,其日影越 。

2.日影的长短如图所示,AB 为一高为H 的直杆,正午阳光AC 在地面上形成了长为L 的日影BC ,则影长L =H ctg α或L =H tg β(β=90°-α)。

LB AC H αβ日影的长短与太阳高度呈相关。

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直射时。

3.日影的变化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各地日影的方向和长短会产生日变化和年变化。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精彩5篇)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精彩5篇)

高考地理复习计划(精彩5篇)高考地理复习计划篇一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扫清知识盲点,系统归纳、细化落实每个知识点,教材阅读无死角,知识理解无障碍。

终极目标是合上教材大脑中能够清晰呈现地理知识框架,拿出一个知识点能够说出在教材中的位置、能准确背出具体含义并拎出一串相关知识。

1.针对板块内容选对复习方法(1)自然地理自然地理主要考查学生对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复习时可分四阶段逐级提高解题能力,并从中总结规律性东西。

第一步是透彻理解概念并熟记,第二步是吃透法则,第三步是真正弄懂原理,第四步是做变式训练题。

做完一道题后要理清解题思路,做完类型题后要总结同类题型的解题技巧,达到做一个会一类的目的,不管某类题形式如何变,只要原理是同一个就都会做。

(2)人文地理人文地理主要考查学生对观点、方法的分析运用能力,复习时要注重思维的建模,做题时要注意归纳解题的方式方法,同时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

第一轮复习要以教材为主,通过做题反馈课本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地方,重新理解和反思,进而巩固知识、拓展做题思维方法。

(3)区域地理区域地理主要考查学生的。

空间定位能力,如果说自然地理偏向记诵,那么区域地理就是偏理解分析,它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所以复习各版块时要有所侧重,不能一概而论。

2.补齐地理薄弱环节短板复习时不放过任何一个考点和课本边缘知识,通过做题巩固知识点,一步一个脚印,不图复习有多快、只为通透每个知识点,不仅要会做而且要做对。

同时,还要根据个人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选做训练题型,补齐地理薄弱环节短板,提高地理做题的基本技能。

3.构建网状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各章节知识要联系起来,使之形成一个大的网络结构图,这样不仅记忆效果好,还有助于对整体知识脉络的把握和理解。

为了在相互分散的章节间建立联系,可以通过因果联系、对比类比关联、并列包含、主次从属等各种方法把大部分知识串起来,建立地理知识框架体系。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

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篇1】(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在新的高考形式下,高三地理怎么去教,学生怎么样去学?尤其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怎样去教与学?怎样让学生少做无用功,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高考中取得成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后将通过加强集体备课。

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解决问题也好,创新也好,都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知识的备考,只能是空想。

另外地理的知识点很多,没有头绪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的。

争对这个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

在高三上学期基本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基本梳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虑这些学生已有了知识,但是掌握的又不够牢固,为了避免“炒剩饭”,又要巩固基础知识,我们决定在复习中,以专题为主干,而又比专题复习要详细,这样进一步巩固知识,又避免重复复习。

(三)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能力我们在回归课本,狠抓“三基”的同时,又不过分依赖复习资料,对资料中过时、过偏、过难的内容,进行大胆舍弃,同时在练习中补充一些有新意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组合,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引申,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四)培优补差,加强辅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尖子生辅导,精心组织,学生学习得到一定提高。

对于后进生,我们一对一耐心地进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辅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寻找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五)培养非智力因素关心学生,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复习时间安排第一阶段第一轮复习2月12日至3月31日区域地理第二阶段:4月1日至5月15日第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等值线图的判读与应用专题二:地球运动专题三: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河流专题四:区位分析专题五: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第三阶段:5月16日至5月30日地理高考题型解法与训练选择题的解法与技巧综合题的解法与技巧第四阶段:5月31日至6月x日查漏补缺高三地理复习教学计划及对策【篇2】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计划和重点
如何在第一轮复习这个关键时期中更好地夯实基础、培养能力,张星梅老师表示,高考强调在学科知识结构中基本的、核心的、可再生性的内容,充分表现对地理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考查。

如区域空间判断、时间的推算、工业的区位分析,生态环境问题等。

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要做到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在这一基础上,对地理科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

同时配以单元训练,提升应用能力。

为此,考生现阶段复习应该按部就班,以单元为单位进行复习。

紧跟老师无疑是必要的,在课堂上跟住老师的节奏,记好课堂笔记;课后则应按照单元的顺序做一些习题。

如果考生地理学得不太好,这一轮复习是查漏补缺、提高成绩的最佳时机。

藉通过全面复习教材,提高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更应侧重主干知识
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几乎每年都会把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气候、洋流、农业生产的条件、城市化、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我国不同地点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的原因,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作为主要考查内容,这些都是大纲要求考生掌握的重点知识,没有一道超纲题。

从近几年的文科综合试卷和20**年各地区文综试卷中的地理试题来看,高考考查的主干知识包括:时间的计算;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特别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影响天气的天气系统:锋面、气旋与反气
旋;气候的形成因子、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判别;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内外力作用与地壳的变动,地壳物质的循环,河流的补给与水文特征;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农业的区位因素;工业的区位因素;城镇的规划与布局、城市化及其问题;人口迁移;文化扩散;旅游资源的评价;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考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

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抓住图表事半功倍
图表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其突出特点是将“空间概念”或“可量化”的地理事情用直观形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照片、图片来表达空间的概念和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由于便于考查考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思维分析能力,在近年的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往往把地图和图表作为表达和联系地理、历史和政治这三科知识的信息载体,所以地图和图表往往是学科内或者跨学科间综合题的切入口。

针对高考重视图表考查的特点,地理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训练。

可有计划地每天用教材中的地图和相应的地图册复习、练习,运用图图互变、文图互变、图表互变转换思维角度,推导地理规律和原理。

建议考生将对图表的复习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等值线图,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面)、等盐度线、等降水量、等震线、等潜水位线等。

这类图有许多共同点,所包括的信息也丰富,是地理试题考查的重点;譬如等值线图就在历次高考中多次出现。

考生不妨从怎样绘制等值线着手,搞清图形的来龙去脉,分清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通过分析掌握图形所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特征,再联系所学过的地理知识进行阐述解题。

二是统计图表。

它往往反映某些要素的数值特征和相互关系,要学会统计图表的分析方法,特别注意不同要素之间的联系。

三是区域地图。

地理学科内综合题往往以区域图为载体,从不同角度设计问题,如果考生不能正确判断区域位置,就无法答题。

通过本轮复习,考生应能做到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及地形剖面图,并能在图上填绘主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等值线图、示意图、景观图像、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

只有通过各种读图、填图、绘图、分析示意图等题型训练,才能提高应变能力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

-尽早训练答题规范
在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习题训练中,考生要格外注意解题技巧的培养,注意养成使用规范地理术语、正确书写、仔细审题等良好学习习惯,注重方法,突出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其次,考生要学会建立试题与教材的联系。

在读书时,要思考所读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

-关注热点拓宽视野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特征之一就是题目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很多题目是以热点、焦点问题作为命题的背景材料或切入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

对热点问题的关注不妨从现在就开始。

目前地理与现实生活有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主要有:人口的过度增长与人口迁移、城市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全球变暖、臭氧层空洞、大气与水污染、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生态灾难、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建设、北京
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地区冲突(如中东)、台湾问题、伊朗朝鲜核问题,等等。

对这些是世界和我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考生应有一个基本的、正确的认识,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热点、焦点、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在复习中应把重点、热点、焦点问题当做专题式“问题化”处理,弄清这些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其影响,使热点问题重点化。

凡与热点有关的问题,即使本来不是学科的重点知识也要掌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